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
【教学过程】
一、审题,明确习作要求 1、学生读习作要求,读后说说这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缩写(不超过400字) 减少篇幅,适当改写 保留重点内容,删减次要内容。
二、习作指导 1、出示提纲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⑴ 《小英雄雨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小英雄的什么品质? ⑵ 简要列出文章的结构和详略,然后根据此提纲边读课文,边划划记,逐段删留。 ⑶ 整理成文,检查文章是否详略得当,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鬼子进行不屈的斗争是课文的重点;雨来游泳本领怎么高超,怎么从鬼子眼皮下逃走是次要的,可一笔带过。 2、投影出示文章结构(列提纲) 主要内容: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聪明勇敢,游泳本领高强,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 中心:表现小英雄雨来的崇高精神和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结构: ⑴ 雨来游泳 ⑵ 上夜校念书 ⑶ 掩护李大叔(重点) ⑷ 跟鬼子斗争(重点) ⑸ 河沿上的枪声 ⑹ 雨来没有死。
三、学生独立完成习作,在小组里读一读,学生互评,然后读一篇范文,并点评缩写《小英雄雨来》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的芦花村住着小英雄雨来。雨来在还乡河练就了过硬的仰浮本领。 秋天,雨来被送去上夜校,他跟着老师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有一天,鬼子又来扫荡了,雨来一个人在家。忽然,交通员李大叔闯了进来,雨来赶忙把他藏到缸底下的洞里。 十几把雪亮的刺刀对准了雨来,鬼子用尽各种方法盘问雨来,但雨来一口咬定没有看见人。敌人毫无办法,把雨来拉出来去枪毙。几声枪响,芦花村的人们异常难过,可是谁也没有料到,雨来没有死。原来在枪响之前,雨来趁鬼子不备,扎到河里,从水底游到远处去了。
【评析】文章详细地记叙了小英雄雨来和鬼子进行不屈的斗争的经过,这是原文的重点。作文重点突出,语言简洁。故事干练完整,不失原意,完全符合本次习作要求。
四、写成文章。
【板书设计】 缩写《小英雄雨来》 减少篇幅,适当改写。 保留重点内容,删减次要内容。 不超过400字
学习目标
①认识扉、瘾等生字。并通过互相提醒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中受益的语句。
↘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都听说过长生果吗?(板书:长生果)吃了长生果会怎么样?板书课题,并指名读课题。
②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这是一阅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运用平时的学习方法自己读懂课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②提醒注意的字音:心扉的扉读第一声,水浒的浒不读许,过瘾的瘾是前鼻音,馈赠的馈声母是k,酵母的酵不读xiào。
③默读思考: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作者写了童年读书、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到了哪些道理?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①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书是我的长生果。)
②作者写了童年读书、的哪几件事?(作者写了童年读香烟人小画片,读连环画,到小镇的文化站读图书、文艺书籍。常常居全班之冠,《秋天来了》得了甲优,《一件不愉快的往事》老师夸我嵌字用得传神。)
a、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板书:津津有味、如醉如痴、牵肠挂肚。
从作者这样读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非常喜欢书)
指导朗读相关的句子。
b、作者从中悟到了什么道理?读11、14自然段。
理解:别出心裁、呕心沥血
③读书和有什么联系吗?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并谈谈理解。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我读了许多的书,使我的写得很好,书就像是我的营养品一样。)
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作者就是因为读了巴金的《家》这本书,并且里面的句子作者很喜欢,念念不忘,自己中不仅用了,而且用得非常恰当,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④作者为什么说书是我的长生果?(书像长生果一样,对我有好处。)
为什么又把 )
↘感受全文,积累语言
①认真读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或段落,与同学交流体会。
②课外积累和读书有关的格言警句。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认识到10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读记本课的一些词语。
3、读懂课文内容,想象清朝末年老北京春风中的景色,感受当时人穷苦人民生存的恶劣环境。
4、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方法,积累、揣摩语言,初步代领悟作者形象生动逼真传神的语言描写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在读中想象老北京春风中的景色。体会劳动人民的疾苦
2、学习作者观察细致入微,描写形象逼真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有关清朝末年老北京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话说风:
请同学们畅所欲言,说说留意过什么季节什么样的风,自己对春风的感受。
揭示课题:风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确,通顺,注意断句
2、再读课文,圈画词语,自然段。
3、再读课文,交流解疑
4、再读课文,说说老北京的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精读理解
1、看风景:
老北京春天的风有什么特点,这样的风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请你读出这种感受。
学生在小组内练读,班内精读。读出自己对春的`感受。
想象风中的景物,� 把这句修辞方法找出来。
2、想风情:
A、老北京的风带给人们的是什么的感受,市民们是怎样在这种春风中度日子的,找出文中关于描写穷苦人民的句子读一读。
B、小组内交流,说说�
C、老北京的春风为什么会是这种样子,你都想到了什么?联系我们家乡的春风说一说,在这方面自己有何感怀?如今的北京是什么样的,这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3、悟风语:
体会作者观察细致入微,描写形象逼真的写作方法。
全班内交流你觉得作者哪些语句让你觉得形象贴切,你学习到了什么?
三、教师总结
《桥》
【设计理念】
《桥》这篇课文,处处充满着人性的美。课文讲的是一位老汉(村党支部书记),又是父亲。面对滔滔的洪水,人们惊慌失措,而老汉却稳如一座山,慌而不乱,将生死置之度外,心中只有群众──人性美。当他发出了“是党员的留下”的时候,他想到了自己是党员,就应该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人性美。当在人群中发现自己的儿子,一把揪住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群众,把儿子留在最后──人性美。如何让人性美在学生心中扎根、升华呢?首先,通过入情入境,导入课题,引领学生迅速进入课文,引出主要人物,为后文垫下基调;接着通过入情入境地读、细品词句,设身处地地想,让学生自读、自悟,感受情势危急;继续再读再悟,以巧妙的过渡语将学生的目光聚焦到老汉的身上,引导学生用心灵与文本对话,感受老汉的高大形象,让学生的心间溢满对老汉的敬仰之情,并体会人物形象:迂回曲折,回到课题,探究课题深意,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赞美老汉,抒发自己敬仰之情,将“老汉”的形象将永远定格在学生的心中;而临近课束之时,启发想象,读写迁移,顺势而导,情感渲染,笔触情发,总结升华,引起共鸣。
本课的教学设计,教者在深研文本的基础上,创设情景──以情激情;
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崇高的人格魅力。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情感目标:体会课文中的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体会课文中的老汉高尚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第二课时
一、入情入境,导入课题
1.诗歌导入
当1998年那场百年罕见的洪水毫无预兆席卷而来,大地失去了光彩,华厦顿时变废墟,良田转眼已沧海,难民流离失所,百姓苦不堪言。在这危急的时刻,最可爱的英雄们驾着冲锋舟四处营救百姓,跳进混浊的狂浪中充当中流砥柱!可是肆掠的洪水还是把大堤撕开了口子,如猛兽般的洪水一泻千里,所有的交通瘫痪,所有的房屋变成了一座座孤岛,就连回家的路都显得那么的遥远。洪水啊洪水,你为什么这般无情?你看,把我们的家园变成了什么!把我们的校园变成了什么!此时的山村是充满了死亡的恐怖。就在这时,一群穿穿迷彩服的钢铁战士又出现在我们身边,一瓶水浇灌了我们的心田,一袋米饱含了一段军民鱼水情!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最可爱的人!
2.师:同学们,你们看完这个短片你的脑海里浮现了哪些画面?你想说些什么?
3.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也要走进一段关于抗洪抢险的英雄故事,课文中有一个村庄,曾经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板书课题:桥)桥虽窄,却是村子通往外面世界的一条重要的通道。可是有一天黎明,它和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这究竟是场怎样灾难的呢?
4.学生们交流。
5.师:是啊!这是一场百年洪灾,故事中的主人公让我们无比崇敬!就让我们跟随作者谈歌一起走进那位看似平凡却并不平凡的人物──老汉!(板书:老汉)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首先要渲染气氛──创造情境──引出主题,因此,在这个环节的设计,我主要让快速进入课文,为接下来的授课做好铺垫。】
二、细品词句,感受情势危急
1.过渡:是的,一场可怕的灾难来临了,看到“洪水”这两个字,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2.学生交流:
3.找出文中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1)默读,找句子画线。
(2)朗读,体会。
(3)汇报交流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相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点拨,并引导感情朗读。)
①这些句子都写出了洪水凶猛,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②水位在不断上升,情势越来越危急。(并相机指导感情朗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朗读,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然后老师范读,并请学生评价;后师生一起再读。)
③这些句子很多都采用了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用一、两句为例,不用拟人或比喻与原句进行比较,看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你也能用这种方法来描写洪水狂奔的场景吗?(学生说句子。)
4.想象体验:
(1)老师激情叙述:洪水如猛兽般席卷了整个村庄,农田被淹没了,房舍被冲毁了,死亡正向人们一步步地逼近。可在田间地头劳动了一天的人们还睡得正香呢。突然一声惊叫,大家翻身起床,却一脚踩在了水里,当时他们会是什么感受?你能想象出这些危在旦夕的人们此刻的样子吗?
(2)学生自由发言。
(3)找出文中描写人们惊慌失措的有关句段,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读后请学生板书从文中找到的关键词。)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设身处地地想,这也是学习这组课文的阅读要求。因此,在这个环节,我主要让学生自读、自悟,谈感受。】
教材简析
这篇介绍科普知识的说明文讲述了人类探索海底世界的过程和所使用的潜水工具,介绍了海底美景和海底生物。作者采用多种修辞手法来表现海底世界的美,让读者认识到海底是个景色奇异、海洋生物繁多的世界。
设计理念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大胆表达、想象,勇于创新,使他们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探究,从中学到知识,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人类探索海底世界凭借的工具,了解奇异的海底世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和欲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鲸、猾、伺”等7个生字,自选和积累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体会海底世界的奇异和美丽。
教学准备
搜集人类探索海底世界的资料、图片,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大海的画面,学生仔细观赏。
2.同学们,浩瀚的大海总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你们想知道神秘的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现在就让我们去探索美丽奇异的海底世界!(板书课题)
[利用课件的动画效果,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明确任务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要求认识的字。
2.读文前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自由读文前提示,读后交流,提示告诉了我们学习本文要了解哪些内容?
3.请几名同学分自然段接读课文。看文章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4.读后交流。
(1)人们潜海用的工具;
(2)海底的生物;
(3)海底的美丽景色。
[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文前提示,明确学习任务,然后从整体入手,把握课文的主要内� ]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人类是借助哪些工具探索海底世界的?
大海是美丽而神秘的,它深不可测,可自古以来,人们对探海就有着浓厚的兴趣,那么人类是怎样来探索海底世界的呢?
1.小组内自学第一部分(1、2自然段)。
2.汇报交流。
(1)最初、后来、近代的潜水工具都有哪些?(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2)从这些潜水工具的研究过程中,你能看出什么?(看出人们渴望探究海底世界。)
(二)学习第二部分(3自然段)。
走进五光十色的海底世界,我们会看见形形色色的海洋生物,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海洋生物。
1?学生自由读文,初步了解海洋生物。(板书:海洋生物)
2?课件出示海洋生物,引导学生图文对照观赏海洋生物。
3.深入认识海洋生物。
(1)抓住生物特点,认识海洋生物。
①通过阅读和观察,你们喜欢这些海洋生物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②作者在描写这些海洋生物时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2)再读这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根据“纤细、庞大、高贵、婆娑、伺机、狡猾、笨重、慢条斯理”等词语,了解各种生物的特点。
(3)老师引导学生读好排比句。
(4)排比句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生物的丰富,这么多的海洋生物能用什么样的词来概括?(各种各样)
(5)作者先告诉我们海底生物的品种多之后,举例说明有哪些,这样写就是总分的写法。下面老师读总起的句子,同学们读分述的句子,注意用不同的语气读出不同的海洋生物的特点。
[抓住描写海洋生物特点的词语,可将各种海洋生物的形状特点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能够在读出形的`同时也能读出情来。]
(三)学习第三部分(4自然段)。
丰富的海洋生物给海底带来了无限的活力,海底的迷人景色一定会让你心旷神怡。(出示课件:海底世界美景,板书:海底美景)
1.学生自由读文。想一想,作者是抓住哪些景物来描写海底世界的五彩缤纷和绮丽神奇的?
2.学生汇报交流。(珊瑚和鱼群)
3.再读课文,填空。
珊瑚的颜色(),形状(),把海底点缀得像();鱼群穿梭(),上下(),变幻(),蔚为壮观。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5.说一说你还见过海底哪些美丽的景色?
[让学生自主学习,分层次阅读。通过读一读,赏一赏;读一读,想一想;读一读,填一填等方式加深对海底景色的印象,让学生品尝自主学习带来的快乐。]
(四)学习第5自然段。
1.我们饱览了丰富的海洋生物,欣赏了美丽的珊瑚和鱼群,让我们带着探索海底世界的热情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齐读)
2.课文用两个问句总结全文,会给我们留下怎么样的思考?
四、合作识字,自主积累
1.组内交流、合作识字。
2.认读生字卡。
3.摘记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五、总结延伸,鼓励读书
海底世界是神秘的、诱人的,这节课我们所了解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等你们有了渊博的知识就能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为了更好地了解海底世界,大家课后可以找《海洋深处的秘密》《海底两万里》两本书来读一读。
《最后一分钟》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最后一分钟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学习过《东方之蛛》,对香港有所了解了。谈谈你所了解的香港。
二、交流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
学生从“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香港回归历程”、“香港被割让的历史”等,从而加深对香港的了解。
三、品读课文
1.通读全文,全文写了几节,每节主要写了什么?
2.再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1)抓住作者直抒胸臆的诗句体会情感。如,“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香港,香港,我们的心灵”;“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把那种激动、自豪的感情与热切之情溢于言表。教师适时的进行点拨。
(2)联系所收集的资料理解诗句,体会情感。教师播放自鸦片战争以来那一段屈辱的历史。多年的屈辱终于挥之而去,“使大海欢腾”的那种场面。让学生理解“使大海欢腾”的意思
四、指导学生朗读
“三分诗,七分读”。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抑扬顿挫:注意节与节之间以及每一节之内诗词句间的停顿。
【教学目的】
1、根据所写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
2、要大胆想象,想象要新奇、有趣、超前、富有创造性。
3、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
【教学重点、难点】
想象的事物要新奇,有趣,超前,富有创造性。
【教学过程】
一、审题
请你读一读这次习作的要求,读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板书:想象作文,题目未来的________
范围:可是家乡、学校、食品、电视、房屋、衣服……也可以写未来的“我”或别人。
二、写作指导
1、以现实为依据,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思路要开阔,不要完全被现实生活所拘束。
2、想象要有所节制。人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但也不是任其渲泄。
3、在写法上,可从现实入笔,最后回到现实;也可直接着眼未来,结合现实;也可以始终贯穿未来。总之,应突出表现未来,能给人以憧憬展望。
三、写前说
投影出示思考题,学生准备,然后在全班交流,教师给予指导点拨。
1、你打算写未来的什么?
2、想象一下,它是什么样的,分几层来叙述?
重点引导学生写物品时可从材料、外观、内部设施功能等方面来写,还要注意把所写的物品和人物及事件联系起来。
3、每个人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其他人评议补充,教师巡视。
4、小结提示:不管同学写未来的什么,都必须做到条理清晰,有头有尾,让人看了以后明明白白。还要从自己熟悉的、了解深刻的事物入手去选择材料。还要注意想象的合情合理。
四、范文点评
例文一
未来的房屋
2025年,由于中国人口太多,就在佛山建造了两座摩天大楼。我呢,就住在204层04室。
傍晚,我下班了,便乘磁力电梯到了自己的家门口。我伸出食指在墙角一晃,门就自动打开了。原来这门安装了先进的指纹识别仪、只要输入我的指纹,它会自动检测,自动开门。
我走进房间,打开窗尸,眺望远方,这样可以使自己放松下来。乍一看,这窗子什么也没有;其实,窗上装有一个五面无形灭菌防盗电网器,在家里的人把手伸出去,安然无恙,可是外面的东西一旦要进来,就会触到电网。
由于今天工作得太累,我不想自己动手做东西吃,便打开电脑,在键盘上敲下“Angitnth”,再按回车键,屏幕上就出现了大楼餐饮部今天的菜单和价格表、我点了几样平日喜欢吃的菜,然后用网通卡在电脑的刷磁器上一刷,饭钱就付完了,既方便,又快捷。
不到3分钟,美味的食物就由工人送上来了。我一边津津有味地吃东西,一边上网看报,打开电脑的播音器,电钮便放出读报声。为了节约森林资源,各个报社都把他们的新闻录入电脑,发送给全世界,报纸再也用不着用纸张印刷了。
这么晚,该洗澡了。说起洗澡,简直不费吹灰之力。卫生间里有许多机器手会帮你洗澡。洗完澡的水会自动流到一个存水器里,留着冲马桶,可省水啦!
睡觉时,只要按一下按钮,就会有一张床从墙壁上慢慢地放下来,真是省地方啊!我躺在床上,慢慢地进入了梦乡。
你想想,如果未来真的有这样的摩天大楼,那该多好啊!
【点评】
文中写到节约木材、节约水和节省空间,这十分高明。为什么?不就是因为人口太多吗?如果篇中所幻想的只是一般的高科技,那就脱离文章第一段为这个幻想所构筑的基础了。
例文二
2051年的一封信
亲爱的小姨:
您好,最近身体还好吧!自从2031年您去N星球定居后,我们已经有20年没见面了。我非常想念您。
现在整个地球人的生� 要是从前你们会问这么高怎么上去呢?是坐电梯吗?不,错了,现在呀,电梯已经是个落后的小弟弟了。现在我们都坐光梯,你只要说出你想到达的楼层,在几秒钟之内,就能到达目的地。像光一样快,所以叫光梯。楼外表涂着特殊的涂料,使楼内冬暖夏凉!还可以释放出香味,杀死空气中的病菌。
房间里安装了许多电脑和仪器,各种家具和电器也都是数字化、智能化的,可以为人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卧室中的镜子,不仅可以照出我们的外表,还可以照出我们是否有疾病。如果有,它会提醒您注意,并立即自动将病情输入电脑,给人们提供很好的治疗方案。
厨房里,智能电脑会直接在网上从超市购进食品,自动编写营养搭配合理的菜谱,并给微波炉等灶具传送指令,人们在几分钟之内就能吃上香味扑鼻的饭菜。
室内的墙壁也被充分利用起来,是一些大型显示屏。不仅可以看电视节目,还能显示出任何你喜欢的环境,比如蔚蓝的大海,辽阔的草原或各种动物的图像。这个“电子墙”还有自动清洁功能,不需打扫。
现在大多数人都在家里办公,用和公司联网的电脑来工作;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多了灵活性,还大大减少了的发生,堵车现象已消失,也更加有利于环保。
现在,我们中国是地球上最强盛的国家,我真为祖国感到骄傲,我正在清华大学任教授。我会努力为祖国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好了,小姨,今天就谈到这里了,下次再聊吧!
祝您在N星球生活愉快!
侄女:花映雪
2051年8月8日
【点评】
这篇科幻作文勾勒了人类生活的美好前景,丰富绚丽的想象令人心动,书信体的运用使文章别具一格。
五、完成填空
1、你准备写未来的( )。
2、你所写的事物有什么特点:
⑴
⑵
⑶
六、完成习作
学习目标
1.交流自身爱看的有关毛主席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影视作品或故事。交流时做到内容空虚、表达流利。
2.从本组课文中学习一些写作方法,从“描写一个场景”“写一篇文章或影视作品的`梗概”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在这段时间里,俺们在课内外阅读了不少有关毛泽东主席的故事,了解了这个伟人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事迹,感受了他那普通又不普通的情怀。你还看过哪些毛主席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电影、电视呢?
◆同学交流已看过的影视作品。
分组交流在你们看过的这些影视作品中,哪一部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让俺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没看过影视作品的话,也可以讲述自身听过或读过的相关故事。可参考以下提示进行交流。
提示:
a.讲清影视作品的名称,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
b.讲述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情节,还可以谈谈自身的感想。
c.认真听他人讲述,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
全班交流推荐同学在全班交流。
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给讲述的同学评选出“内容空虚奖”“感受真实奖”“表达流利奖”等等。
拓展交流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此时此刻,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其实,在当今社会也有许多令人感动的英雄事迹。假如你是一个摄影记者,你会拍摄俺们周围的哪些英雄人物的哪些事情呢?
第二、三课时习作
提炼写作方法
回忆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些写作方法,如《开国大典》中,把开国大典的过程和场景写得很清楚。
运用写作方法
◆可以运用《开国大典》中描写局面的方法,选取一个场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
a.师生一起回忆印象深刻的场景,要紧密结合同学的学校生活或社会生活。
b.要将局面描写得真实、具体、清楚。
◆可以把你在课堂上介绍的一部影视作品或者一本书,以写梗概的方法用文字介绍给大家。
a.把你在口语交际课上讲的或听到的一部影视作品或一本书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请同学提出意见。
b.根据同学意见进行修改。
进行写作练习
从以上提供的两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进行写作。
一、教学要求。
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二、教学重点。
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内容。
1.“望着云彩,思念故乡。思念故乡,望着云彩”这诗句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2.这思乡情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板书课题:回顾?拓展)。
3.读着一篇思乡的课文,一些感人的描写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下面这些内容还记得吗?出示相关语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这些语句出自哪些课文?从这些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诗人触景生情;通过写具体的事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通过写景物抒发怀念故乡之情。)
二、互相交流,各抒己见。
1.回顾课文内容,找出作者或写事或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内容读一读,边读边批注。。
2.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
a.课文中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b.课文中通过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小结:表达思乡之情不是空泛地抒情,应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体现。作家的作品是这样,我们的习作也要这样。。
2.回顾课文的学习,通过充分交流,我们收获了很多,不仅明白了抒情要用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表达,还积累了不少感人的片段。谁能背诵一两段?
三、布置作业。
抄写并背诵《日积月累》。
一、班级学情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12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4人。本班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张扬,学习兴趣比较浓厚,主动性较强。开学阶段从了解学生暑期中的生活和学习入手,同时联系家长,与家长配合共同教育、督促学生本学期的学习。本班大多数学生能自觉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上课能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作业能认真、按时完成,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但也有极个别学生上课不能专心听讲,口头表达能力不佳,阅读与写作能力弱,记忆力和理解力较差,再加上父母工作较忙,对其学习不闻不问,所以学习成绩很不理想。本学期教师仍要重点纠正学生学习上的不良习惯,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秉承了前八册“培养兴趣、文化积累、学会学习、整体推进”的总特点,从选编课文、设计活动、安排练习等各方面拓宽并深化了学习内容。本册教学内容共有10个单元,每个单元依然由主体课文和“语文天地”两部分组成,以保持教材的连贯性。单元主题分别为:马、奇观、变化、韵味、智谋、水、危急时刻、方法、面对错误、家园的呼唤。
三、教学目标:
1、识字、学词和练句
(1)使学生自主识字学词练句,在运用中继续体会,要求学生带字典或辞书进课堂,每课书、每个单元都要像对待以往的作业那样检查学生的摘录笔记。还要组织学生交流,通过交流查漏补缺。教材的相关指导可以查二年级下第11单元,三年级上有关的金钥匙。
(2)密切联系实际。对错别字、病句的问题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课堂上无论交流什么,都要挤出时间可能让学生写出来,哪怕写一个词、一个短语、一个句子也比光说不写强。写完及时在全班范围内清查错字病句,再写。每次习作(包括自读的笔记、日记),都要组织学生首先检查错字病句,自己认为没有错误了,请别人检查,然后再交给老师批阅。那些带普遍性的错字病句,要发动学生讨论如何解决问题。刚开始这样做可能会感到麻烦些,但是坚持做下去,就能养成习惯。只有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基本知识的教学才能更有针对性,效果才能更好,师生也才有可能从繁复的题海中解放出来。
2、阅读
(1)学会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2)学会写摘录笔记、批注笔记,并用来自读。
(3)学会查找目录的三种方法,检索资料,帮助阅读或开展综合性活动。
(4)培养每天阅读、读书动笔、阅读时翻查工具书等好习惯。
3、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通过与生活结合(日记)、与阅读结合(仿写、续写、补写等)、与活动结合等途径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4)以认真阅读为前提、感受为主,抓重点写,注意错别字和病句,提出评语的语言要求。
用典型引路,可以对比修改,可以小组讨论,使修� 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4、口语实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综合性学习
(1)制订可以实行的小组活动计划,要求:①可实行,能应用。②有时间安排和分工。③计划制订后要检查实行情况并及时进行修改。
(2)自始至终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强调合作精神。结果是否漂亮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学生的主动精神、创造性和合作意识,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教学重难点:
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2、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3、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4、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5、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6、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7、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五、教学专题研究: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化发展
六、教学课时安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指导学生写好场景要注意仔细观察,点面结合;注意场面描写时的主次。在描写时要突出主角,详写主要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初步具备进行场面描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课上通过亲身体验探究得出场面描写的方法、使文章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多思考,通过【教学重、难点】
掌握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的方法,并能在【教学方法与手段】
方法:探究式,穿插讲授式及启发式教学。
手段:采用"击鼓传花游戏"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游戏中,老师不经意的"只言片语",暗含着提示、引导学生观察的导向作用。游戏分"选鼓手"和"击鼓传花"两次进行,意在由"扶"到"放".第一次以及调动所有感官观察游戏,巧妙引导口头作文,从中巧妙提炼出方法;第二次则放手让学生实践,以检验所学。
【使用教材构想】
"小片段成就好作文",练写作的动力。因此,本课教学以纸花传到在谁身边,谁就"表演节目"为契机,让学生"动"起来,或"紧张"或"兴奋",营造出特点鲜明的活动场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观察,从中获得场景描写的方法,产生自主创作的兴趣与愿望。
【教学流程】
【课前交流】
成语填空练 交( )接( )车( )马( )庄严( )人( )人( )欢呼( )灯火辉( )
1.指名填空。
2.指名说说你从成语能想到生活中那些场景。
3.出示画面,说说你可以用那些成语来形容画面。
4.教师总结: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画面就是生活中的一个个场景,人无时无刻都处在不同的'场景中,今天我们的课上我们就学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创设情境
今天的课上我们要来玩一个游戏,分别出示:鼓、绢花。
2.猜猜我们要玩什么游戏?
3.教师相机板书。
4.要玩这个游戏,还缺些什么?(鼓手)
5.教师渲染气氛:鼓手很重要,全班才选一个;鼓手很威风,全班都听他指挥;鼓手很幸运,因为——有奖品。谁想当?谁最想当?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
6.呦!这么多同学都想当,该选谁呢?干脆做一个公平竞争吧!把刚才看到的场景用语言描述出来,谁说的最生动,谁来当鼓手!
7.指名学生口头作文。
8.选出鼓手。
9.范文引路:(出示范文)这是我们班的孩子选鼓手时的情景,对比读一读,你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通过对比归纳,总结出出场景描写时的要点:要写到整体和局部,写到个别和特殊。)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入手,巧妙利用"选鼓手"这一契机,创设一个场景,让学生参与其中,去体验、去感受,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口头作文训练,让学生"说"起来,通过范文对比,引导同学们总结归纳出场景描写时应注意的要点。}
二、快乐游戏,引导学生"动"起来
1.请鼓手登场。
2.宣布游戏的规则:击鼓手击鼓,鼓声响起,绢花按顺序传开;鼓声停时,花传到谁手上,这位同学就要来表演一个节目。
3.游戏前演练,让击鼓手击鼓,随机采访学生,听到鼓声时心里想到了什么。
4.游戏正式开始。开始游戏,及时引导学生捕捉游戏过程中的典型。
5.有请第一位"幸运者"登台。
6.引导学生从这位学生的神态、动作、语言、内心去观察并描述。
7.随机采访鼓手、游戏时表现突出者。
8.巧下任务,刚才游戏时哪个环节或哪些环节,让你最难忘?写下来吧!
9.学生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10.写作的兴趣与信心。
11.互评互改
{设计意图:孩子们写作最大的难题是缺乏体验,充分利用"击鼓传花"这一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充分的体验,感受,不着痕迹地引导他们边游戏边观察,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们动笔"写"起来,自然水到渠成。}
三、连段成篇,试拟题目
1.学生尝试拟题,自由发言。
2.师及时发现精彩,请其板书。
【板书设计】
场景描写
写大家写全部
写个别写特殊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培养对古诗的兴趣。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插图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隐者的高洁品格以及诗人对隐者的仰慕之情,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隐者的高洁品格以及诗人对隐者的仰慕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揭示课题
1、讲贾岛《推敲》的故事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贾岛写的一首古诗,齐读课题。
3、寻,寻访。“隐者”是什么样的人?(古代隐居山林的人,一般都是有学问的贤士。)遇,遇到,碰到。谁能说说课题的意思?。
4、你对贾岛还有哪些了解?
二、 初读古诗
1、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此诗就是一个例证。首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诗,要求
读懂诗歌的大意。
2、点名读。
3、初读了古诗,你知道诗中涉及了哪些人物?
三、精读古诗
1、(出示插图)那么,图上画的这两个人是谁?(诗人和童子)
2、诗人是在哪里碰到这个童子的?从诗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松下”指出了事情发生的地点,也是隐者的隐居之地。我们知道松、竹、梅合称“岁寒三友”,古人写松树大多与表现孤傲高洁的品质有关,诗中是为了突出隐士远离尘俗的高洁。
3、这个童子与隐者是什么关系?从哪可以看出来?
4、理解“云深”,“不知处”,说说诗意。
5、请同学们默读古诗,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他们说什么?请你试着填一填右边的方框。
6、你怎么知道贾岛这样问?
小结:通过童子的回答,能推测出贾岛在问什么。明明三番问答,贾岛采用了以答含问的手法,把诗精简为二十字。可见他在谋篇布局上的“推敲”。
7、体会《寻隐者不遇》一诗所描绘的情景,再写下来。
8、这首诗的成功,不仅在于简炼,还贵在善于抒情。 让我们再细细品读这首诗,从中你还能读出诗人在问答中的情感变化。(点名读)
“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一� 板书(
满怀希望——失望——一线希望——再次失望)
9、一般访友,问知其出去了,也就自然扫兴而返了。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继之以二问三问,体现了诗人对隐者什么样的情感?
10、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四、拓展延伸
1、贾岛的诗有像我们今天学习的这样很安静,置身世外寻访隐者的诗,也有豪情万丈的诗。
2、教师相机出示诗
(剑客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3、总结:贾岛作诗爱推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一起来背一背《寻隐者不遇》。
教学目标
1、学习在朗读中准确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让朗读充满感情。
2、学习褒义词和贬义词两种词语的不同表达效果。
3、体会顿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
4、学会把字写得工整、漂亮,积累成语。
教学重点
1、学习在朗读中准确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让朗读充满感情。
2、学习褒义词和贬义词两种词语的不同表达效果。
3、积累成语。
教学难点
体会顿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语文园地四给我们带来了多种学习方法的指导。现在就让我们去看看吧。
板书:语文园地四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出示课件2)
同学们,本单元的课文充满了浓浓的爱国情感。我们怎样通过朗读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呢?
生总结、汇报师总结:(出示课件3)
①要准确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如,《圆明园的毁灭》表达的是________之情;《少年中国说》表达的是___________感情。
②可以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等来体现课文的感情。如,《圆明园的毁灭》的第一自然段,可以读得________一些;《少年中国说》的第三自然段应该读得________________一些。
板书:痛惜豪情壮志缓慢、沉痛高昂
2、词句段运用
(1)每组词语的意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选择其中一个词语写一段话。(出示课件4)
小组活动:
A、朗读这些成语,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B、这两组词语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异同。
C、选择一个词语写一段话。
生查字典,并说明两组词语的异同。
生汇报:(出示课件5)
每组上下两个成语的意思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它们的感情色彩。上面的成语是褒义词,用作褒扬、赞美;下面的成语是贬义词,用作贬斥、斥责。
生展示自己写的话。
板书:褒义词、贬义词
(2)体会顿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再给最后一句加上标点。(出示课件6)
A、读这两个句子,找出句子中的顿号和逗号,看看它们分别用在什么地方。
B、体会它们的不同。
C、给最后一个句子加上标点。
生总结,汇报
板书:顿号、逗号的异同(出示课件7)
师:逗号、顿号均表示句内停顿,但停顿性质不同。
逗号属句内一般性停顿,而顿号有专门的用途。
逗号所表示的停顿不外乎三类:一是表示分句之间的停顿,二是表示句中成分之间的停顿,三是表示句子成分内部的停顿。
而顿号呢,在句子里,一个顿号相当于一个连词,停顿时间比逗号短,有时也用来表示次序语之后的停顿,如一、二、三等
顿号用来隔开并列的词或短语,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小。
生给最后一个句子加标点:(出示课件8)
毽子越做越讲究,有黑鸡毛、白鸡毛、芦花鸡毛等。各种颜色的毽子满院子飞。
3、书写提示(出示课件9)
我们在书写一首诗的时候发现可以横写也可以竖写。横写的时候,我们要从左到右写,竖写的时候,要从右到左。要注意居中写,注意上下左右的文字要对称,使篇章看起来美观。
每个字要做到笔顺正确,结构合理,使每个字看起来很美观。
展示相关书法作品。
学生临写
点评学生作品。
4、日积月累(出示课件11)
(1)朗读这些成语。
(2)借助工具书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
(3)感悟两组成语所描绘的不同生活状态,珍惜美好生活。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12)
师总结:这两组成语分别描绘了不同的生活状态。第一组成语描绘的是“太平盛世”下人们幸福快乐的生活场景;第二组词语描绘的是 板书:幸福生活---悲惨生活----珍惜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明白词语的不同感情色彩,以及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还明白了顿号和逗号的区别,积累了许多成语,收获不小。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积累更多的知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根据语文园地的内容,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把握住词语、句子的意思,并根据要求完成练习,这样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效果较好。
2、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问题的意识。对于一些成语的意思,我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来理解其意思,让学生对成语有个较为深刻的认识。这样训练,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很有帮助。
3、美中不足的是对个别知识点讲解不到位,致使一些基础不牢固的同学理解不透彻。
学习目标:
★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
★朗读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方法。
★增长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仔细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关于松鼠形态及生活习性的课件。
★学生查找有关松鼠的资料。
★学生自读课文,准备字典帮助扫清生字障碍。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松鼠的图片:同学们,你了解松鼠吗?请把你知道的给大家说一说。
今天,我们学习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封所写的《松鼠》,让我们读一读,他给我们介绍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分小组自学生字、巩固生字。自己读书,画出不懂的词语,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问题。
◆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正确、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再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
三、默读思考,合作交流。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
◆在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学结果,教师参与交流,适当点拨。
四、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学生围绕提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后,在全班发言。
◆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齐读第一句话,体会它统领全文的作用。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回答,教师加以归纳。
漂亮: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形体等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驯良:在高处活动、不接近人的住宅、晚上活动、常吃的食物等,是从活动的范围、时间、吃食物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乖巧:从过水、警觉、跑跳、叫声以及搭窝、窝口设计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最后写繁殖、换毛等方面是补充说明其习性。
五、阅读感悟,体会写法。
◆松鼠为什么讨人喜欢?你喜欢它哪些方面?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段话。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章多处运用比较的语句,体会表达特点。
◆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进行摘抄、积累。
六、思维拓展,练习表达。
◆作者向我们准确、生动地介绍了松鼠的特征及生活习性。除了文章中介绍的松鼠特点外,你知道松鼠还有哪些特点吗?请学生补充课外资料。
◆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该如何介绍自己呢?
一、教材简析
《西风胡杨》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高贵品格,抒发了对胡杨深情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他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设计理念
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让学生感受云南丽江的奇特风貌以及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培养学生
二、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3、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4、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三、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2、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四、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收集胡杨、塔里木、罗布泊、楼兰、西域等有关资料。
2、按课后思考题以及“指南针”的要求,指导学生预习课文。
五、教具准备:课件或挂图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让学生观看胡杨的图片(录像),结合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谈谈胡杨有什么特点。
二、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不会读的请教同学,难度的多读几遍。
2、指名学生独生字,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默读课文,然后谈对胡杨的印象。
四、精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一)理解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学习1、2、3、4自然段)。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直接描写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的有关段落。
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
(1)从第一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美而又最古老的树,它生长在塔里木。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的数据(一亿三千万年前、百分之九十九、三千八百平方千米)
(2)从第二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坚忍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的数据(深达二十米、零上四十摄氏度、零下四十摄氏度)和词句:穿透去寻深深植根不怕……不怕……
(3)从第三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无私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词语:屏障芸芸众生句子:它们……让给……,让给……,让给……而将……留给……
(4)从第四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悲壮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句子:①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②它们生前……死后……
3、引导学生理解写法。
(二)理解胡杨的过去和现在。(学习5、6自然段)。
1、指名朗读5、6自然段。
2、胡杨的过去怎样?
3、胡杨的现在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胡杨也有哭的时候……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
2、现在的胡杨怎样?
二、继续精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一)理解我的希望和信心(学习7、8自然段)。
1、我祈求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我站在……哪怕就三天)。
2、我坚信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句子:胡杨的精神还在……将被激励)。
三、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四、拓展(课后☆题)
《白鹭》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喙”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鹤”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3.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2.难点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白鹭课件共四组。
第一组:白鹭与朱鹭、苍鹭、白鹤的对比图。
第二组:白鹭的外形图及文字描述。
第三组:白鹭生活场景图三幅及文字。(觅食、栖息、低飞)
第四组:白鹭全部生活场景图及文末一段文字。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让学生猜:嘴长颈长脚也长,爱穿一身白衣裳,常在水边结伙伴,田野沟渠寻食粮。(打一动物)谜底:白鹭(师出示图片)
2.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郭沫若先生的散文诗《白鹭》,看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如画的美妙境界。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小声自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质疑交流。
3.重点区分翘舌音“朱、澄”,平舌音“增”,指导“鹤、嫌”的书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3.理清文章脉络,指导分段。
第一部分(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部分(2—5)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十分精巧。
第三部分(6—8)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第四部分(9—11)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请学生背诵有关白鹭的诗句。
二、赏读1-5自然段,感悟白鹭的“精巧”美。
1.直入开篇,抓住中心:白鹭这种常见的鸟,在郭沫若先生的眼里,它却是一首——“精巧的诗”。
板书:精巧的诗
2.指名回忆诗的特点:在你们印象中,诗有哪些特点呢?(语言精炼形象,节奏感强,富有意境。)
3.自由朗读课文1-5自然段,体会白鹭诗一般的“精巧美”。
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呢?打开课本,读读1-5小节,边读边想边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鹭的精巧?
[整体感知,读出学生自己的理解,感受白鹭外形的诗一般的精巧美。]
4.集体交流,引导,感悟。相机使用多媒体展示白鹭的外形图和对比图。
第二小节——概括描写:白鹭颜色、身段搭配的和谐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并通过观察课件中的白鹭感受它外形的和谐优美,读出和谐美。)
第三小节——对比描写: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相比,有其独特的小巧美和寻常美。(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白鹭的美:小巧、玲珑、柔和、平常。伴随音乐,读中感受如诗般精巧、美丽的白鹭。)
第五小节——具体描写: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真是天工巧夺!(引导学生观察白鹭的近景图,说出白鹭的外形,读中体会白鹭形体一切都很适宜,像诗一样精巧,优美。)
▲白鹭真是一首“精巧的诗”啊!古往今来,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听听课文6-11自然段,也许大家能从“白鹭”这首诗中找到优美的、富有诗意的画面!
三、赏读6-11自然段,感悟白鹭的“韵味美”。
1.范读课文6-11小节。(音乐稍低)
2.指名交流捕捉到的关于白鹭生活的画面:此刻,你仿佛看到白鹭生活的哪些画面呢?(觅食、栖息、低飞)
3.布置学生自读自悟:哪些画面深深地吸引了你呢?用心读一遍,画出使你回味无穷的词句,并写下你的感受!
4.学生自读自悟自写,教师巡视指导。
5.指名学生集体交流,相机使用多媒体展示画面,师生导读导悟。
第一幅图——白鹭觅食(第6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觅食图”:是啊,白鹭觅食恬静安详,如诗般迷人!
(3)欣赏画面并取画名:多美的一幅画,你们能给它取个画名吗?
(4)精读第一句,体会拟人手法的绝妙,体会白鹭与水田的和谐搭配。
文中不说白鹭“叼鱼”,却说它“站着钓鱼”,你是怎样理解的?
(5)指名给画配上画外音,指导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课文,读出诗一般的韵味。
第二幅图——白鹭栖息(第7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栖息图”是啊,白鹭垂钓美妙绝伦,白鹭登高栖息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3)看看图,读读画面下的文字,再说说你们的感受吧?
(4)指名交流感受。
(5)点击画面隐藏的文字“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质疑激趣,启发想象:你们说,在晴天的早晨,白鹭悠然登高,独处小树的绝顶,真的是在瞭望吗?
(6)指名给画配上画外音。
(7)配乐齐读课文。的确,郭沫若的这一疑问,真能引起我们读者无限的遐想。多么耐人寻味的生活画面啊!用心读一遍,读出自己的感受吧!
第三幅图——白鹭低飞(第8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低飞图”及第8小节的内容。
(3)指导朗读,读出内心的悠然和快乐。白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以无穷的乐趣!看白鹭乘着夕阳归去,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目睹白鹭的亲身经历。
▲当我们再次聚焦白鹭生活的画面,不得不惊叹于白鹭全身流泻的、诗一般的美!
第四幅图——白鹭全部生活场景
(1)展示白鹭生活场景组合图,配乐让学生静静地欣赏。
(2)质疑:此时此刻,你觉得白鹭美吗?它美中还有不足吗?
(3)指名集体交流,体会“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4)教师描述:是啊,白鹭真是如诗如画如歌!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5)全景图中显示第11小节文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6)齐读第11小节。让我们和郭老一样,面对这可爱的小精灵,发出内心的赞叹吧!
(7)板书:韵味无穷的诗
四、赏读全文,总结全文。
1.赏读全文。
也许白鹭这首精巧的诗,这首韵味无穷的诗,深深地感染了郭沫若老先生,因而诞生了这篇如诗如歌如画的美文,细细品读,感觉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白鹭深深的赞美和喜爱。让我们伴着音乐,齐读全文,尽情享受白鹭无尽的美!
2.齐读。(音乐渐高)
3.指名说说欣赏了全文以后的感受。
4.教师总结:老师最想说的是,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我们人类发现美的眼睛。真诚地祝愿同学们人人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捕捉,去挖掘生活中像白鹭这样如诗如歌如画的美!
五、布置课外作业。
1.背诵课文,抄写你喜欢的自然段。
2.阅读类似课文《白鹭》这样的美文,写下自己的感受。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理解文中关键句子的含义。
2、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培养主动积累语言材料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小时侯背课文的经历和感受,从中领悟到读书的方法和背课文的好处。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表达事物的方法,培养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表达情感的能力。
教学切入点:了解作者小时侯背课文的经历和感受。
阅读点:如何背课文?
课时安排:2
板书设计:4、背课文
简而短的课文快乐背
方法难而长的课文克服困难背
“书牍千遍其义自现”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门对于背课文是再熟悉不过的事了,你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是怎么样背课文呢?(学生自由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个人、小组等)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三、合作交流
1、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2、说一说课文写了“我”背课文的哪些经历和感受?
四、重点品读、感悟。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过渡:通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作者对背课文一直是充满热情和兴趣。第一部分中,因为所背内容简单有趣,在作者看来背书就像唱歌一样。可随着课文越学越多,越来越长,背书的难度不断加大,又是什么使作者对背书仍然充满热情呢?请自由读文章的第二部分,思考这个问题。
2、生自由读第二部分,自主思考。
3、全班交流。(以下为预设的教学板块,不分先后顺序。)
(1)所背课文隽永有趣。
品读义小引用的句子: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厂,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②“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
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结合文中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体会作者对《匆匆》的喜爱。
指导学生把感受带进朗读。
(2)教师的示范激发了“我”背书的兴趣。
扣住“一字不差”体会作者当时的惊奇、佩服。教师可以适当介绍《匆匆》,让学生认识到一字不差地背下《匆匆》并不容易。
指导朗读,突出“一字不差”。
(3)妈妈的激励。
“妈妈拿着课本,很平静地说:‘你学的都是,念起来就像说话,不难背啊!”引导学生关注妈妈的语气,体会到“平静”的语气说明妈妈的分析理智客观,还要体会到妈妈的责备之情。
“妈妈接着说:‘我小时候,学的是古文。还不懂啊,就让背。’说完,她就背起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师可以以结合作者引用的妈妈背的孔子名言展开教学:指名读读孔子的这句名言;
教给出这句话的译文;比较古文和译文,体会背古文的难度较大。
“我听着很新鲜,看看妈妈,她容光焕发,背得那样起劲。”理解“容光焕发”,说说为什么妈妈背得容光焕发,那样起劲。
再指导朗读,读出作者的感受。
4、小结:虽然背书是个艰难的过程,但作者多找积极因素,不断树立背好课文的信心,童年的学习生活也因此变得趣味横生。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指名读第三部分,想想这部分写了“我”背课文的哪些经历和感受。
2、全班交流,重点指导理解两个重点句子。
“书读千遍,其义自见。”
(1)文中哪些语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句话,请把它们画下来。
(2)交流,教师相机介绍《桃花源记》,帮助学生理解“在我们的脑海中,渐渐地活画出那个捕负人有趣的经历……”
(3)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4)指导朗读第17自然段,注意感情的变化。。
“多背一些名篇,储存在记忆里,在一次次的重温中,不断地加深着理解,就好像牛儿吃下草,经过多次反刍,慢慢地消化,慢慢地吸收。”,
(1)指名读该句,说说“反刍”的意思。
(2)这卫把温习背过的课文比成牛儿反刍好在哪里?从两个“慢慢”你读懂了什么?
(3)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说说“背课文”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3、小结:在背课文的过程中,作者掌握了科学的读书方法,从背书中获益颇多。
二、你原来对“背课文”持什么态度?学习课文后,你有什么新的看法吗?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理解课文中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天窗”看世界的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籍”,唤起学生与课文共鸣。
教学难点:
理解第八、九自然段中难懂的句子,体会“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教师板书课题)
2、说说你对天窗的了解,你还想了解一些什么?
过渡:天窗到底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的哪部分内容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3、指名读课文第一到第三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乡下的房子只有一排木板窗,但碰上大风大雨或冬天,木板窗一关,屋子里就像黑洞似的。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引导学生看课文中的插图,加深对天窗的理解。
齐读课文第一到三小节。
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课文《天窗》是著名作家茅盾所写的。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 自学生字词。藉、霸、宙。
2、理解词语。(说说通过自学,你理解了哪些词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方式理解新的词语。你还有哪些不懂的词语,和同学一起交流一下。)
3、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三、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默读课文后,教师引导全班交流,理清课文层次。)
第一段:(1—3)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第二段:(4—7)夏天阵雨来了时,晚上,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第三段:(8—9)天窗是神奇的,想象丰富的孩子会因此产生种种联想。
四、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第二课时
一、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茅盾的名篇《天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哪些内容?
(学生读课文后简单交流自己已经读懂的内容。)
二,默读课文,质疑问难。
1、默读课文,提出你不懂的问题。
2、交流汇报。
估计学生提出的问题有:
(1)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
(2)“天窗”、“有”、“无”、“虚”、“实”、为什么要加引号?
(3)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4)为什么说比他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确切?
(5)为什么说“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这些问题中有两个问题是最关键的,弄懂了这两个问题,其它问题就容易理解了。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梳理问题。
(1)为什么说“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2)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
三、深入研读,理解课文。
1、想一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重点学习课文的哪部分内容?(第二、三部分)
下面我们就来认真读课文第二、三部分。
2、默读课文二、三部分,思考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四、交流汇报,深入理解。
1、找一找,“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1)请两个同学分别朗读第二段中的两个事例。
(2)“慰藉”是什么意思?(“慰藉”就是安慰的意思。)
(3)比较句子:
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小小的天窗是慰藉。
(读一读,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老师引读第4、6节)
2、为什么说天窗是唯一的慰藉呢?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分别用“——”和“~~”在文中找出。
(1)(交流汇报:明确孩子看到的和想到的内容。)
(2)教师引读:我们把孩子的所看所想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老师的引读。
3、根据这些内容,我们再来思考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他们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确切?
小组讨论,交流。
4、出示:它会使你看见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想不起来宇宙的秘密;它会使你想到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远不会联想到的种种事情。
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说说自己的理解,齐读。
那是不是有了天窗,我们人人都能看到种种事情呢?
5、有了想象,我们才能看到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确切的世界。实际上,我们周围有许多机会,文章最后一节中加引号的天窗就是指一切想象的机会,我们要抓主机会,积极动脑,展开想象。
五、体会文章中的想象。
1、怎样才能想象得好呢?我们来看看文章中的孩子们是如何想象的?
我们先来看课文是怎样描写他看到的事物的?
“雨脚”是怎样形容的?(卜落卜落跳)
“卜落卜落”写出了什么?(声音)
他怎么会写得那么具体?(观察仔细)
还从哪些方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得很仔细?
(带子似的、一瞥、掠过)
现在我们知道了要想象得好,首先要仔细观察。
2、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他又是怎样展开想象的呢?
孩子通过天窗看到了雨脚和闪电,又怎样会想到雷和风呢?(因为两者有联系。)他不仅想到了雷和风,还想到了什么?
个别读,齐读。
他怎么会从“一颗星”、“一朵云”想到“无数星”、“无数云”?(从数量上展开想象。)
还有什么?(从“一朵云”想象到千姿百态的云,从形状上展开想象。)
齐读。
为什么从“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蝙蝠”,“夜莺”,“猫头鹰”?
(从黑色的颜色、大小、形状想象,而且这三种动物都是夜晚出来活动的。)
男女生比赛读书。.
3、通过学习,我们发现文章根据看到的事物想象相关的事物,根据看到事物的大小、颜色、形状等展开想象,这就告诉我们想象要从各个角度开展,这样多角度的想象才会丰富。
4、大家要不要也像文中的孩子那样展开想象?老师也为大家打开一扇天窗,让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5.学生读下面一段话,练习说话、写话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总之,美丽而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教师引导学生用“也许……也许……也许……”练习说话,写话。
六、总结课文。
刚才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会想的人一定是个有创造力的人。希望大家能够抓住身边一切想象的机会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认识更广阔的世界。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拓展阅读:《童年,再这里留下脚印》、《月光饼》
八、板书设计。
来历
天窗唯一的慰籍(阵雨来临、被逼上床)
神奇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8人。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爱学习,有上进心。从上个学期期末测试结果来看,学生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有个别学生基础较差,家长又疏于督促,还需老师加强辅导。个别学生学习自觉性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还需要老师好好引导教育。
二、教材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_。其中第一单元“我爱阅读”和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还安排有不同呈现形式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使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采取了全新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2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三、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
(二)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
(三)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
(四)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五)改进“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六)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四、教学目标
(一)认字200个,会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三)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五)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六)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七)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八)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九)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
(十)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十一)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十二)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五、单元重点、难点
第一单元:
一是要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
二是在阅读中要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发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生。
第二单元:
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
二是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
三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第三单元:
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自觉性;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第四单元:
凭借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不仅读懂课文本身,而且能延伸到从生活这本特殊的书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这也是本单元重点要培养的语文能力和需要落实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第五单元:
本组教材围绕着“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加深学生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同时培养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第六单元:
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整合全组教学资源,把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学习课文,应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口语交际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习作应在联系生活,表达真情上下功夫,让习作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习作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第七单元:
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结合相关资料与课文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勿忘国耻;通过整合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要从文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八单元:
走进_,让学生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是本组教学的主要目标,同时,在感受的过程中,要重点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
一、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的“铸、殿、涡、狭”4个生字。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安徒生的童话《坚定的锡兵》。
(二)新课:
1.链接安徒生:
你读过哪些安徒生的童话?对他有什么了解?
2.新课:
①检查预习情况:
抽读卡片:铸成、宫殿、弱不禁风、旋涡、狭小
②围绕“坚定”,品读课文。
A整体把握,提出问题:
题目是《坚定的锡兵》,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的'是谁?突出写他的什么?(坚定)
坚定什么意思?[(立场、主张、意志)稳定坚强,不动摇。]
“坚定”就是这篇课文的中心词,你能根据这个中心词对全篇文章提出学习的问题吗?
(引导学生提出:从哪看出这是一个坚定的锡兵?他为什么这么坚定)
抓住文章的中心词也是一种整体把握课文的方法。
B围绕“坚定”全文探究。
默读课文,
默读课文,划出文中让你感受到锡兵非常坚定的语句。
a第四自然段:
出示:
“多么可爱的小姑娘啊!”他心里想,“可是她也只有一条腿。我们倒可以做朋友,我一定会好好保护她的,因为我是一个锡兵。”他真怕这位弱不禁风的小姑娘被风吹倒了,被小男孩儿碰倒了,或是被别的玩具撞倒了。他直直地望着她——她一直是用一条腿站着,丝毫没有失去平衡。
默读,你读懂了什么?
锡兵非常同情、怜悯跳舞的小姑娘,他打定主意要保护她。
读出他态度的坚决。
过渡:锡兵下定决心要保护这个一条腿站立的跳舞的小姑娘,他忠于职守,整天直直地望着她,保护着她。有一天,小男孩在玩玩具时,不小心锡兵掉到大街上。开始了危险的旅程。你还从哪感受到锡兵的坚定?
b.5—12
你从哪些自然段中感受到了他的坚定?6、9、10、12
指名读,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在不同的危险面前,他始终直直地站立,心里想着保护小姑娘,就是没有想自己。)
角色换位:你们就是锡兵,在危险面前,你怕不怕?你为什么心里还想着保护哪个小姑娘,而不担心自己?
把6、9、10、12自然段的“锡兵”换成“我”读一读。表达出自己不怕危险,坚定的决心。
C.13—14
当你历尽艰辛,回到小男孩家,你又见到了小姑娘,你为什么不把自己为小姑娘做的事告诉她呢?
D.拓展延伸: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小姑娘有健全的两条腿,你还会保护她吗?为什么?总结:通过你的话,我感受到你是一个多么善良、坚定执著、有责任心的人呀!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5、6自然段,感受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2、能按事物的几个方面来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点,理解夜景描写与小艇的关系。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能模仿课文写一些家乡的某处景物。
课前准备:
了解威尼斯城有关的知识,收集介绍威尼斯小艇的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威尼斯的小艇”。
2、请同学介绍一下自己课外搜集到的有关威尼斯的知识。
3、观看课前收集的图片(有条件的可以放录像):威尼斯是意大利北部的一座古城,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以她的美丽和恬静迎接着世界各国的友人,让我们也随着作者一起去浏览风光旖旎的威尼斯吧!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
2、读了课文,你感受到威尼斯美在哪里?
2、根据问题,再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对学生读得不对的地方及时指正。
3、全班交流:
威尼斯城市风光美;威尼斯小艇的美。
请学生读读描写威尼斯风光的句子。
自由交流感悟。(河道纵横交叉,精巧灵活的小艇来回穿梭,形式不同的石桥,耸立于两岸的古建筑,夜色中的威尼斯)
三、直入课文,感受小艇“形之美”:
1、出示描写威尼斯小艇样子的句子。
2、自由读这一段话,威尼斯的小艇美在哪里?
3、交流指导:“二三十英尺”大概有多少长?为什么把小艇比作“新月”和“水蛇”?
4、威尼斯的小艇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引出课文第一自然段。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城市建筑都是依水而建,所以,威尼斯成了以船代车的城市,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在窄小的河道中自由穿梭,小艇只能设计成这样一种独特的式样。
5、读出小艇的美。
四、再读课文,体会小艇“坐之舒”:
1、小小的一轮“新月”引起了我们的无限遐想。这弯“新月”飘进了清清了河里,也飘到了我们的身边,同学们想不想坐坐这种小艇呢?
引出第三自然段:坐在小巧玲珑的威尼斯小艇里,舒服吗?为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感悟。
3、坐着舒适的小艇,穿梭于古老的水城威尼斯之中,你还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4、小结:这真是“说不完的情趣”!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一、读写结合,复习引入
1、听写“小艇、操纵自如”等重点词语。
2、你喜欢威尼斯的小艇吗?读读描写小艇外形之美和坐着舒适的句子。
二、读、说、想、演,感受船夫“驾技之美”:
1、读: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写船夫一流的驾驶技术的句子。
2、说:交流哪里写出了船夫驾驶技术之高超。
3、想象这些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船夫在行驶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怎样的拥挤场面,船夫会怎么做呢?
4、演:造型独特的小艇带领我们浏览威尼斯风光,小艇随着浪花时起时伏,我们的心也随之忐忑不安,真怕一不小心随时坠入船下水中成了“落汤鸡”。如果此时你就是我所坐的小艇的船夫,你会怎样来帮我?(介绍自己的驾驶技术;唱歌助胆;介绍威尼斯风光;播放威尼斯地方的音乐。.。.。.)
5、有感情的朗读第四自然段,进一步感受船夫“驾技之美”。
三、感悟朗读,品味小艇与人们之间“和谐之美”:
1、读第五自然段。从这一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2、自由想象:人们还用威尼斯的小艇做什么?
用上“。.。.。.可以。.。.。.可以。.。.。.可以。.。.。.”说话。
3、威尼斯人是海洋的儿女,懂得欣赏威尼斯水城之美的人,应是在月夜中,招手叫一只“冈多拉”,沿着运河曲折的水道,让自己迷失在迷蒙的夜色中,领略这座水上古城永恒的魅力。.。.。.
引出第六自然段,静静地朗读。
4、引出课文“阅读链接”,自由读后说感受。
5、如果请你为课文第六自然段配一首曲子,你想选择哪一类的音乐?(抒情的钢琴曲或小提琴曲)配乐朗读。
6、小结:白天的小艇像活泼的精灵,自由穿梭于水城之中,威尼斯是充满活力的;但晚上,当小艇载走最生一批威尼斯人,静静地停泊于码头上。整座威尼斯城就沉沉地入睡了。.。.。.小艇与威尼斯,与威尼斯的人们,与威尼斯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四、作业
1、背诵课文4--6自然段。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3、写一写家乡的某处景,要写出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