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周长认识》说课稿(优秀7篇)

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写好数学实验报告心得作文要注意什么?

三年级《周长认识》说课稿 1

说教材

1、说课内容:上海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下册56—59页。

2、教材的作用和地位:这是一节概念、测量与计算相结合研究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图形的基础上,联系一些常见物体和图形进行教学的。教材没有直接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周长的含义。接着,以已有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图形去数一数,量一量、算一算,进一步理解周长,知道可以怎样测量并计算出周长。本课的教学将为下节课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做准备。

3、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能测量、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2)数学思考: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3)解决问题: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后获得的成功,树立驾驭数学知识的自信。

4、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和计算周长。

难点:对周长含义的理解。

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呢?

我本节课设计的思路是:

1、创设情境: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易于学生掌握数学与客观规律的联系。

2、合作学习:根据学习内容将学生分为2人一组,在合作中认知,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体验。

3、注重实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认识周长的含义,能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知识的形成和运用过程。

教学材料:

课件,学生准备线、一元硬币、学习纸、直尺等用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周长。

1、激发热情,感知周长。

出示蚂蚁赛跑的动画,请学生说一说哪只蚂蚁跑的快为什么?

原来,红蚂蚁从起点出发又回到了起点,围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周,而黑蚂蚁没有爬满一周,引出一周的概念。那像这样的例子生活中有没有呢。接着,请他们描一描平面图形的边线。这一环节由实物的边线入手,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描一描等活动,充分感知物体和图形的。边线,为认识周长做好准备。

2、认识周长。

刚才我们描的一周的长度叫什么呢?揭示课题,周长。你是怎么

理解周长这两个字的呢?一周的长度。就是说三角形一周的长度就叫三角形的周长。圆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圆形的周长。最后归纳总结出:绕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周长。在认识周长后再回到刚才所描的图形,让学生去观察、交流,使学生反复体验和理解周长的含义,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周长概念源于生活实际,也为求周长作了铺垫。

二、数数量量,理解周长。

1、出示透明方格纸,学会数一数书本58页竹园和菜园的周长,加深感知:周长是所有边的长度的总和,和面积相区别。

2、出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正五边形的图形。由三角形的周长是三条边长度的和,引导学生求三角形的周长要知道它的三条边的长度,需要量三次,回忆周长的概念。那么长方形的周长呢,它是四条边长度的和,需要量四次吗?激发矛盾,回顾长方形特点对边相等,所以只需要量两次。再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正方形,正五边形的周长该怎么计算。

3、当学生已经知道通过数一数,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来计算周长,此时,抛出问题:硬币的周长该怎么求?刚才的办法行吗?渗透变曲为直的”转化”思想,并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例如买裤子时量腰围的活动,通过对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的关注,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激发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去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总结归纳

这节课里,大家不仅知道了什么是物体或图形的周长,还在学习活动中探索出了很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真不简单!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把自己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能力更充分地发挥出来!小结生动具体,不仅关注了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激励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三年级《周长认识》说课稿 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41页的《认识周长》。

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

《认识周长》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因此,使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非常重要。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规则图形,也看到过一些不规则图形,但是没有真正体会过周长的实际含义,要让学生理解,周长就是绕图形一周的长度,是一个较难的过程,结合教材特点和三年级学生的实际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周长,初步学会表达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实际活动,经历认识周长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鼓励学生积极与同伴合作,体验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认识和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测量图形的周长。教学难点为:正确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准备了以下的`教具和学具:

1、教师准备:实物图,多媒体课件等。

2、学生准备:直尺、细线、树叶、实物图等。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合作的作用,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为学生创设有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

投入到探索和创造的数学活动中去。

2.活动体验法。

新课标提倡“做数学”。学生只有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通过“描一描、找一找、量一量、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索,丰富数学活动经验。

三、说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教学中,为落实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设计了以下学法:

1.观察操作法。“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尽可能给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

2.合作交流法。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体验。

四、说教学程序

鉴于对以上的认识,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我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课一开始,我就利用多媒体演示一只小蚂蚁沿着树叶爬行一周的动画,问:你观察到了什么?蚂蚁从哪里开始的?沿着什么地方爬?又是在哪里结束的?学生回答后,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次,从而理解一周的含义。然后,出示一片吹塑纸剪出的树叶,请2名同学描出它的周长,其他同学用手指在空中描一描,初步感知不论从哪一点开始,只要绕树叶一周,又回到起点就是树叶的周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周长(板书:认识周长)。

2、自主学习,重点探究

出示数学书,请同学指一指数学书封面的一周,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理解数学书封面的周长。老师出示三角形,找同学说出它的周长;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剪好的图形,同桌互说平面图形的周长。之后师生一起小结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并板书: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描周长,这一环节呈现一些规则和不规则图形,让学生感知周长,也让学生明白周长就是长度,并提问描周长时要注意什么?这时候,我出示一个角,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角有周长吗?为什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点出封闭,那么什么是封闭图形呢?你来判断一下以下图形是不是封闭图形,为什么?通过判断让学生明白:封闭图形要首尾相连。

在这里我采用判一判,摸一摸,说一说,让同学们明确只要从一个起点出发绕一圈,又回到起点,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重点掌握封闭图形的特征,以及它的周长。

3、合作交流,深层思考

老师这里准备了一根绳子,直尺,四个封闭图形,请同学采用最棒的方法与同桌合作,量一量这些图形的周长。同学们马上小组测量,我巡视指导,讨论过后,请各小组汇报测量的方法,我重点讲不规则图形的量法。我们可以用一根绳子,围着树叶一周的边线绕一圈,然后做一个记号,把绳子拉直,并在尺子上一量,这样我们就可以测量出图形的周长。

本环节就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测量规则、规则图形的周长,并深刻领悟周长的实际含义。

4、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本环节先出示正方形,怎么求它的周长?接着出示长方形,最后老师把这两个图形组合在一起,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

让同学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总结归纳,畅谈感受

孩子们,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在学习的过程中你感觉愉快吗?你觉得哪个同学的表现最棒?

通过谈话和评价,学会学科知识的同时,也享受学习知识的快乐,从而使学生学会欣赏自我,欣赏其人。

6、板书设计

最后说板书设计,本节课板书体现了知识性和简洁性,把必要概念板了出来,图文并茂,恰到好处。

三年级《周长认识》说课稿 3

一、教学目标定

1、知识性目标:使学生掌握一个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并能应用规律灵活、熟练地进行判别。

2、发展性目标: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判断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新性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小组合作等学习策略的应用,激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模式

本节我选用了“猜想——探究——发现——引伸”的教学模式来教学。以猜想提出为起始,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动”,检验——质疑——发出1——举例——质疑——发现2——最后引伸。我力求突出学生的“亲历性”,即知识让学生去探索,规律让学生去发现,结论让学生去归纳,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学力和发展性学力,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不仅掌握规律,还学会数学的思想。

三、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猜”

创设:老师能一下子“看出”练习题中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情境,与学生做练习计算的费时费劲对比,让学生知道可以用“看”的方法,判别一个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让学生猜一猜:老师能判别的方法是看什么,怎么看?

2、自主探究————“探”

⑴给学生自由的猜想与讨论:

看什么?(分子)怎么看?

(分母)(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⑵过程分两块:

一探一发现:

是在学生发现发看分母的基础上,引导讨论到底看分母的什么特点?(老师必要时加以引导,使学生探索中获取新知:一个分数,分母中含有2或5两个质因数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二探二发现:

让学生在再举的例证中检验、修改得出一个分数必须是一个最简分数。

学生参与了探索规律的全过程,体现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创新精神。

3、引伸问题————“引“

讨论⑴:

为什么一个最简分数,分母除2和5外,不含有其它质因数,这个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反之,这个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呢?

在这个环节里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达到高潮,体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所在。

讨论⑵:

一个最简分数里所含的质因数2、5的个数与它化成小数时,所得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呢?

这题仅作为课后的思考题,让我们学生的思维能延续拓展到课外去,使学生永保一颗求索的心。

三年级《周长认识》说课稿 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探索,锻炼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观察、动手操作、比较和迁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渗透“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难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算理。

三、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

学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直尺、绳子。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让学生在教室中间围了一个大大的心形,找其中一位同学按照老师的示范来沿着这个图形的'边线走一圈,其他同学注意观察。

提问:刚才这位同学是沿着图形的什么走了一圈?(边、轮廓)

引出课题:周长。

(二)生成新知

1.出示若干平面图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计算周长。

预设1:用绳子围一圈,将绳子的长度量一量

预设2:用尺子测一测

(教师巡视,指导练习)

师:那我们来一起计算一下课前准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先和同桌指一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分别是指哪里的长度,再同桌合作验证并做好记录)

2.探究长方形周长

①测量数据。课件出示新的长方形:

②计算周长。

③交流汇报。

④得出结论。长方形周长=长×2+宽×2,长方形周长=(长+宽)×2

3.探究正方形周长

(1)课件演示:将长方形的长逐渐缩短,变成正方形的过程。

(2)交流汇报。

(3)总结:正方形周长=边长×4。

(三)巩固提高

1.判断以下图形是否能测量其周长?

2.基本练习

(1)学校有一个花坛,长11米,宽8米,求花坛的周长。

(2)一块正方形土地,边长是6米,要在它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至少长多少米?

3.提升练习

王伯伯有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10米,宽6米,如果要围上篱笆,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四)小结作业

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作业:1.回家后,寻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长的知识?

2.测量一下课桌、凳子、书本的面,并计算它们的周长。

三年级《周长认识》说课稿 5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认识周长》第1课时。

2、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这是一节概念、测量与计算相结合,研究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联系一些常见物体和图形进行教学的。本课的教学是学生以后学习各种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也是几何知识的重要基础。

3、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让学生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能测量、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2)数学思考:结合课件,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3)解决问题: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后获得的成功,树立驾驭数学知识的自信。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周长。

教学难点: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二、说学生

周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生活中学生对于周长的认识只有初步的体验,具体周长的概念还没有形成,教材呈现给学生的所有图形,学生直观看到的是一个平面图形,而要让学生说到周长就会去想到“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是一个较难的认知过程,怎样合理利用资源,来建立学生对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对我的挑战。

三、 说教法、学法

学法:

1、观察操作法;

2、合作交流

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注重实践。

四、说教学资源

1、教师准备: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直尺、线、软尺,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卡片。

五、说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体现这一新理念,本节课我设计了“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自主探究,再次感知——运用知识,深化认识——课堂总结,拓展延伸”这四个环节进行教学。教学基本程序如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堂来了一位老朋友,你们看,是谁?(课件演示:小蚂蚁爬过树叶一周的动画情节)

2、引导观察,建立认知:(指着画面上小蚂蚁走过的路线)仔细观察,小蚂蚁在干嘛?它是沿着怎样的路线跑步的?

3、初步感知。

我们把树叶一周的长度叫做树叶的周长。让我们再看一次(再次播放课件)

(设计说明:从学生喜欢的小动画入手,利用课件演示,出示小蚂蚁爬过树叶的动画情节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让学生通过观察,从而对周长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二)自主探究,再次感知

1、(出示课件中的图片)你能找出钟面、游泳池、篮球场、花园的周长吗?

生一边说一边比划它们的周长(重点突出从起点又回到起点)。

(设计说明:此环节在学生边说边比划的同时运用课件相机地演示出物体的周长,并且闪烁一次,从“形象感知”到“抽象概念”,帮助学生形成 “周长”的空间概念。)

2、进一步感知、完善周长的含义。

(1)(用课件出示几组图形)仔细比较,谁的周长长一些?

(最后出示一个封闭的和一个不封闭的图形)比一比?

此时,学生有的认为那个封闭的图形的周长比较长,师用课件操作,将那个未封闭的图形继续扩大,生都看傻眼了,马上意识到一定要是封闭图形,才会有周长。

揭示: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它的周长。

(设计说明:此处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多媒体,让学生用最直观的方式清楚地看到如果一个图形没有封闭,就不能确定它的周长,从而进一步完善周长的概念,此处成功地运用课件解决了这一难点。)

(2)(出示课件中的多个图形)下列图形哪些有周长,哪些没有?

(此处根据学生回答运用课件相机给予判断,让学生更清楚、更明了)

(3)联系生活找一找,并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你能找到我们身边物体或图形有周长吗?生汇报并比划。

(设计说明: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让学生去观察、交流,使学生反复体验和理解周长的含义,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周长概念源于生活实际,也为求周长作了铺垫。)

3、合作探索计算周长的方法。

(1)目测。从生刚刚找出的周长中,师随机提问,黑板的周长和文具盒的周长哪个长?你是怎样进行比较的?

(2)猜测。(出示课件)这几个图形中� )

(2)意见不一,怎么办?同学们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我们可以怎样来验证?引导学生得出:需要实际测量。

提出要求:利用你自己身边的工具以及老师提供的工具,你能测量出这些物体的周长吗?

(3)分组活动,实践操作。

(4)反馈交流:

A、直接测量:生说说是平面图形的周长是怎样测量的。

引导小结:计算一个平面图形的周长,要分别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把测量的结果相加。

(设计说明:通过交流自己的想法,知道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加强对周长含义的认识。)

B、化曲为直:说说树叶的周长是怎样测量的。

引导生说出绳测法(师用课件演示。)

(5)归纳:刚才我们通过量、算、滚、围等不同的方法得到了很多物体表面的周长。

4、小结:怎样计算图形的周长?

(设计说明: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图形的周长求法,通过围一围、算一算等活动,巩固对周长的认识,并且在交流中感受到解决问题方法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数学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曲线图形的周长是学生最难以掌握的,如何去测量,方法是怎样的,如果光是口说,学生无法理解,所以此处,用课件展示了如果用绳测法来量曲线图形的周长,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了“变曲为直”的这个过程,成功地突破了这一难点。)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算一算广告牌需要多长的。彩灯。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再汇报。

2、小花园围上栅栏,30米够吗?

仔细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这里面有你不理解的知识吗?

学生分析题意,列式解答。

(设计说明:如今的孩子,也许见过栅栏,但是对栅栏这个词比较陌生,围栅栏又是生活中常见的事例,与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此处用课件让学生把已有的经验基础与生活挂上钩,很快让学生明白求需要多少栅栏也就是要求它的周长。)

(四)知识升华,拓展延伸

1、在学校的金秋体育节上,彩旗队策划了两条路线,你觉得哪条路线长?为什么?(课件出示彩旗队路线图)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部分学生还心存疑问:真的是这样吗?(这时师用课件演示两条路线。)

(设计说明:此处学生经历由“疑问——讨论——解释——疑问”在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拓展,但是每个班的孩子的思维不可能齐步走,空间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也不一样,所以师用课件将彩旗队的这两条路线一一展示,这样就一目了然了。)

2、想一想,计算图形的周长,至少需要测量几条边?(课件出示)

(设计说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先作出自己的判断,再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在班级发言时,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平移边线的过程,直观地感受平移的数学思想,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实践活动:两人合作测量腰围、头围、胸围

(设计说明:练习题的设计由浅入深,逐步提高,从计算教室的周长到解决实际问题栅栏的长度,再结合学校的“金秋体育节”拓展到彩旗队中的问题以及在图形中体验周长与平移的关系,最后还是回归到生活中,测量和比较腰围、头围、胸围既是对周长概念的巩固,让学生在“玩”中用所学的周长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总结评价

回顾这节课,评价一下自己: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习的快乐吗?你觉得小组里谁在哪方面比较出色或者你有什么建议想对他说的?

六、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很简单,根据本课设计的需要,我们只把周长的概念板书了下来。简明扼要,又突出重点。

七、说教学反思

纵观整堂课,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学

让儿童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感知周长,形成概念。

纵观整节课,还是留下了遗憾,小组合作,如何有效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还需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三年级《周长认识》说课稿 6

一、说教材

认识周长是本单元最基础的知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在学生掌握了周长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我们本课讲的周长不仅仅局限于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而是包含了所有的平面图形的周长,既有规则图形的周长,也有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地建立起周长概念。

二、说学生

周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的认知基础:一是在二年级学会了测量长度,二是在二年级下学期已对长、正方形进行了认识,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通过数一数、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等实践操作活动,发现了长方形、正方形都有四条边,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这些有利于学生认识周长的知识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是我们教学中应当利用和开发的。呈现给学生的所有图形,学生直观看到的是一个平面图形。而要让学生说到周长就会去想到“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则是一个较难的认知过程,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挑战。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结合教材特点及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周长的含义,建立周长的概念。

2、能力目标: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初步测量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3、情感目标: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

4、创新目标:在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学生多向思维,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测量与计算图形的。周长。

四、说教学重难点

我把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放在周长概念的建立和周长测量上,特别是周长概念的建立。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教师创设有趣的故事情景,学生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量中理解,联系生活应用周长等措施,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消极的学习变为主动积极的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主要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反馈教学法,融合成“合作参与——探究交流”式的课

堂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动手操作、组织交流、点拨释疑、巩固运用等程序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中、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掌握知识,重构认知。

六、说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不同形状的图形、不同形状的物体、直尺、卷尺、软尺、线等。

七、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讲故事导入:(课件出示图片)从前有一位老爷爷在自己家门前开垦了三块地,种了一些农作物,并且长的非常旺盛。有一天,一些牲畜来搞破坏了,可把老爷爷急坏了。同学们,你们能帮老爷爷想想办法吗?(学生动脑筋想并发表见解:最后,制定出最佳方案-在每块地的周围安上护栏)。

师:怎样才能知道每块地需要安多长的护栏呢?

师:如果我们知道每块地一周的长就可以了。让学生初步认识周长,感知周长的意义。根据图示教师激励学生给这一周的长度取个名

字,然后自然揭示课题-周长。

设计思路:运用学生喜欢的故事引入,容易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观察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

(二)、借助实例,认识周长

1、描一描

首先让学生从学具筐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组织学生在白纸上用水彩笔把这个图形描下来。教师鼓励学生上台展示作品,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描的。(师引导:沿着图形的边线描了一周,要首尾相接)板书:一周

设计思路:通过描周长的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加深学生对周长的理解与认识。

2、指一指

多媒体出示游泳池的图片。让学生指一指游泳池池口的一周的边线在哪里呢?(指名学生上台指)

师小结:游泳池池口一周边线的长就是游泳池池口的周长。(多媒体进行动画演示)

师:树叶一周边线的长,你找到了吗?(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树叶的周长?(学生说)

3、找一找、摸一摸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下面我们来找一找周长,好吗?比如我们的黑板,这一周边线的长就是黑板面的周长(师指黑板演示)。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像老师一样也找出一些自己身边一些物体的周长(学生活动,举例说明)

设计思路: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描一描等操作活动中建构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同时从生活事例入手,指一指黑板、课本等的周长的操作活动,拓宽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谈话:同学们找的可真多。物体面的周长我们会找了,平面图形的周长你能找到吗?那咱来试一试。(课件出示图形,让学生一起指;在这里出示一个“不封闭的图形”让学生来指,教师引导分析,让学生明白:不是封闭图形,它是没有周长的。)板书:封闭

4、说一说

师提出:结合以上的实例,你能说一说出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吗?(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师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总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三)、引导探究,测量周长

师指着图形提问:我们怎样得到这些图形的周长呢?它们的周长有多长呢?(生:测量)

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这个任务。合作之前,老师先提出要求(课件出示)

小组派代表上台选图形及工具。

小组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年级《周长认识》说课稿 7

〖教学目标〗

1.能自己整理这一阶段(三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2.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解决与周长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较熟练地进行计算,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促进学生在数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健康发展,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5.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材分析〗

本段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教师组织学生回忆这三个单元的所学内容,包括对知识的整理、复习和运用。我的设计思想,首先是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本段的大概内容,并且要举出自己身边的相应的数学问题,这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以致用意识的养成,即“小小设计家”;其次,在班内作集体讨论与交流,给学生以自我展示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将课堂变成他们共同创造和分享新问题、新发现、新体验的课堂,把枯燥无味的练习课变成富有竞争气氛的`数学活动,即“小小记者会”;最后,再回归到“我的成长足迹”上,引导学生作学习小总结,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的方法、思考的方法、掌握的方法、经验的积累等,即引导学生对学习情况的自我评价。这样,90%的课堂就交给了学生自己操作。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们学校是一所镇中心小学,有15个教学班700多名学生,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京博集团的支持下,在师资建设、教学环境等方面逐步走向规范化。京博希望小学虽然是一所乡镇小学,但却有着优秀的教学设施:整齐的教学楼、优雅的教学环境;配备有微机室、音乐室、舞蹈室、大实验室、图书室、仪器室、体育器材室、音乐器材室等专门教室;30多位教师人手一台微机;各教室网络在进一步建设当中。

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来自邻镇的村庄(一小部分来自镇直单位),除了周三和周六,他们都像一个个身着蓝白相间校服的小天使,热情大方,装扮得非常美。特别是三年级的这一批幸运儿,他们与课改一起悄悄长大,喜欢把自己带入到数学问题之中,自己去探索、去操作、去讨论、去解决,可谓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县教研室的领导来我校听课,给他们的评价是:他们当中的很大一部分,已经具有六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已经可以在脑子中一连串地想出六步过程的数学问题结果。

〖教学设计〗

(一) 观察图画,引出课题

师:(出示图1)

同学们,看到这个画面,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1:我想到小朋友放学回家了。

生2:我想到了狗熊掰棒子。

生3:不是,狗熊什么也没留下,而这是老师提醒我们该总结这么长时间学到了什么了!

小记者:请问李红娇同学,你能向大家说一下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我想我们走过之后都会留下一串脚印,那么我们每天都在学习,脑子里也会留下一串“脚印”,况且我们又要学习“整理与复习”了,这是老师用了打比方的方法。

(老师与学生一块为李红娇的回答喝彩鼓掌)

师:你们真是老师肚子里的小蛔虫,老师的心思一下子就被你们猜透了。这一节课,我们就一块来把这一段时间学习的`东西做一下整理与复习。(板书)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