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六年级美术教案优秀10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家庭的爱和温暖,并以相应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
2、学会表现群像之间大小、高矮、疏密和神态的对比关系。
教学重点:
寻找恰当的艺术语言,通过大小、高矮、疏密等对比,表达出丰富和的群像。
教学难点:
表现出一家子成员的亲密和幸福感。
教学过程:
一、资料赏析
女儿最喜欢这样轻松的假日。雪再大也不冷,因为有暖融融的一家子。快乐的一家子。黑天鹅父母呵护着自己的宝宝,多么安详和谐的一家子!温馨的一家子。
二、技巧操作
1、确定表现对象,仔细观察对象的特征。
2、用简单的几何体定好所要表现对象的轮廓,注意对象之间的大小、高矮关系。
3、逐步进行细节刻画,注意对象之间年龄、神态的差异。
三、作品展示
四、作业要求:
1、可以默写也可以照片,可以表现自己的家庭,也可以表现其他家庭甚至动物朋友的快乐一家子。
2、表现出父母与孩子之间大小、高矮,年龄、神态的差异。
3、采用绘画、泥工等形式来表现快乐的
五、课后拓展
在生活中注意观察“一家子”在一起的生动有趣场景,并用各种艺术手法把他们记录下来。
教后感: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情亲的含义,同时大大培养了同学们的观察力,但是在把一家子组织在同一幅画面中的时候,很多同学在表现时画的比较散,画面的主次关系不够明确。
一、对学生情况的分析:
六年级学生们的美术基础不相同,对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不同。大部分学生对色彩有辨别能力,把握物体形状的能力很强,乐于动手,对手工制作课充满了极高的热情,对美具有了较高的欣赏能力。从六年级上学期的美术学习中不难看出同学们对画画充满了兴趣。作为美术教师要引导他们的兴趣发展下去,并且要继续培养他们良好的绘画习惯。对班上在美术发面有潜能、认识美的能力较强的学生加强辅导,进一步提高画画的能力。
二、对美术教材的认识和分析:
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包括欣赏、绘画、工艺等课业。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目标: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要求:
1、初步了解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和珍惜人类文化艺术遗产的态度。
2、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
3、帮助学生认识物体结构和空间关系,学习浅显的构图、色彩等知识,进一步提高绘画表现能力和设计制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
1、欣赏儿童能够理解的中外优秀美术作品。
2、认识立体物的透视现象,初步学习运用线条和其它材料表现立体物。
3、 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
4、 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临摹中国画。
5、 了解木版画的制作方法,并进行制作。
6、 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进行有创意的制作活动。
7、 运用学过的美术表现方法为书籍、新闻故事或事件进行配画。
8、 认识标志和街头标识物的作用,懂得区别。
9、 运用已学过的美术知识进行综合练习。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大纲、认真备课,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改进学习、教学方法,从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教”和“学”的方法,充分运用视觉形象,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巩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逐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3、深入钻研教材,抓基础,制作好范画,手工范品,及时进行直观教学。
4、 加强个别辅导,抓好课堂巡回辅导的环节,认真的帮助学生解决练习中的具体问题。推荐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课外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使他们得到更大的提高。
5、 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6、 学业考核以平时成绩为主,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
六、教学安排
第1周 明暗与立体
第2周 寻找美的踪迹
第3周 记录色彩
第4周 雕与刻的乐趣
第5周 浮雕
第6周 扇面画
第7周 工笔花卉
第8周 我设计的服装
第9周 图文并茂
第10周 宇宙之旅
第11周 奥运精神
第12周 二十年后的学校
第13周 毕业啦
第14周 电脑美术——电子报
第15周 我国古代建筑艺术
一、教材分析
1、重点:让学生了解浅显的宇宙知识,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2、难点:以想象形式画出各种飞行器并表达出太空旅行的愉快的心情。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浅显的太空知识。
2、能画出各种想象的飞行器以及太空背景。
3、培养从小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三、课前准备
教师:图片
学生:了解有关地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激发兴趣。
1、配合图片,引入课题。
(二)讲解,介绍
1、介绍有关的知识。
(1)太空是指上下,左右,前后无限大的所有空间。
(2)地球存在于太阳系中。
(3)太空中没有大气,没有空气。
2、学生自由讨论:如何飞向太空?在太空中怎样遨游?
3、飞行器的特征和外形如何?
4、在干什么?背景特征?
(三)学生作业
1、画出太空的背景。
2、画出人物惊奇、愉快的表情。
3、画出飞行器的完整构图。
(四)作业讲评
表扬有创意的同学。
教学目标:
1.学习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初步认识、了解比例,知道黄金比例,能够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的比例。
用剪贴的方法表现器皿陶瓷瓶的比例变化了解形成比例美感的规律。运用欣赏资料分析比较解决。
2.通过学习学生会测量出黄金分割点,并运用比例知识对简单的物品进行分析,从而学习运用比例美化生活的方法,学习比例关系,设计一个花瓶,提高设计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比例的形式美感;了解比例在美术作品中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认识到美术与科学的联系,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认识黄金比例,能在生活中发现比例的美,会用比例知识分析、欣赏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
运用比例知识分析作品,从比例的角度考虑设计一个有比例美感的花瓶。
学情分析:
这节课知识性比较强,在生活中的运用要靠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学生在制作时采用先对折再剪裁的方法很容易使各部分比例失去控制。课时安排:
2课时
7.美术中的比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初步认识、了解比例,知道黄金比例,能够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的比例。
2.通过学习学生会测量出黄金分割点,并运用比例知识对简单的物品进行分析,从而学习运用比例美化生活的方法。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比例的形式美感;了解比例在美术作品中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学生会测量出黄金分割点,并运用比例知识对简单的物品进行分析,从而学习运用比例美化生活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比例的形式美感。
教学准备:
师:教学图片、花瓶、学生作品若干
生:绘图铅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造型艺术领域中比例是形式美法则之一,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
到一些美的造型,美的建筑,我们感觉它美,一个是因为色彩美,形象美,再有就是它的比例美。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美术中的比例知识。比例:最早出现在数学中,一般长度与长度、面积与面积的比率。如长的与短的、大的与小的等都形成比例。
二、讲授新课
意大利画家达*芬奇认为比例是“艺术之母和女王”,于是他把人体进行了分析,并发现了人在运动和站立时的比例。站立时人是长方形的,而当人伸展四肢时,又变成了圆形,从而发现人体的比例变化。
1.中国画中是怎样运用比例的《出示溪山行旅图》:
(1)画上画的什么?
(2)山和人物的大小对比如何?
(3)这样对比有何作用?
师: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写了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处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佛壮观下面的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这就更突出了大山高耸气势。这幅画成功地运用了山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我国山水画的杰作。
2.出示《维鲁维斯的人》
(1)人在站立和伸张四肢时,在圆形和正方形有何比例关系?
(2)师简单介绍这幅作品。
3.师介绍黄金分割的知识
(1)把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的值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的比,使用1:0。618的比值分割称为黄金分割。这种比例
在造型上美观而得名。
(2)师用黄金分割的知识分析《巴黎圣母院》。
什么样的比例美呢?
两千多年前的希腊人就测算出1:0.618这个比例最美。这就是黄金比,大家可以算出1:0.618~0.6,你们都知道2:3;3:5;5:8都接近这个数,就都是美的比例。
小结:美术不是算术,有用精确测算,平时设计作画时,形象看起来舒服,比例接近2:3,3:5,5:8就可以了。
4.分析、欣赏
(1)黄金比就是这么神奇吗?如果变比例会怎样?
我们看杯子比例很舒服,体现黄金比,拉宽会怎样?接长会怎样?照相机的宽与长较接近2:3,加宽呢?加高呢?
电视机、背投、画框的现代比例演变
(2)欣赏
其实大自然中,许多东西天生地比例就体现黄金比,比如:这精美的贝壳,我们喜欢收集它,却不知正是它上面圈圈螺旋线吸引了我们,看看它每轮间距离比例是多少?
人体更自然美的极至了,一只普通的手,它与黄金比有什么关系?我们看,如果从指端到第一节间分为两份的话,其它各节该是几分呢?我们画过人吧,知道人体的比例吗?(1:7。5),也就是身高是头长的7.5倍,这就是比例。
三、绘制黄金分割
1.要求:尝试用铅笔画有黄金分割比例的人体或建筑草图
2.学生绘制,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评议
说说你的同学或自己绘制的草图符合黄金分割的比例关系吗?如果不符合,怎样修改会更好?
五、总结
8.美术中的比例(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用剪贴的方法表现器皿陶瓷瓶的比例变化了解形成比例美感的规律。运用欣赏资料分析比较解决。
2.学习比例关系,设计一个花瓶,提高设计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比例的形式美感;了解比例在美术作品中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认识到美术与科学的联系,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学生会测量出黄金分割点,并运用比例知识对花瓶进行分析,从而学习运用比例美化生活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比例关系,设计一个花瓶,提高设计能力。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纸造型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剪、刻、卷、折、粘的技能技巧。
2、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开发智力。
教学重难点:
1、完成设计、剪刻、卷折、粘贴等制作技巧。
2、剪、折、卷、粘贴的准确与规范,造型要富于美感。
教具学具:各种纸、笔、剪刀、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纸工,是一种新颖、活泼、简便的手工制作形式,运用概括、夸张的手法,在设计过程中讲求合理性和视觉上的节奏变化,充满情趣。
2、新授:
(1)板书课题
(2)欣赏课本作品
(3)鱼吊挂的制作过程
A、用长方形绿色纸对折两次。
B、用铅笔轻轻画出半个鱼的纹样。
C、剪刻后展开即成一条鱼形,可做多个。
D、做挂链,进行穿挂。
(4)小兔制作过程
A、用长方形纸卷成圆筒形后粘合用来做兔头。
B、剪两片呈长圆形的纸,稍卷后粘在筒形上方两侧,用来做耳朵。
C、剪两块纸或挖两个圆孔用来做兔眼。
D、卷一小圆卷做鼻子。
E、剪一长条纸,用来剪制成胡须。
F、剪一长方形纸与圆筒下部粘接做兔的身体。
G、剪一小纸块做兔的尾巴。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1、挂的时候,画鱼时鱼腹部不要画在折叠纸的纸边方向。
2、粘贴部位要干净、整洁。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教学目标:
1、感受秋天收获与色彩缤纷之美,掌握秋天植物材料造型的方法。
2、利用植物的原始形状或纹理来造型或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形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理解。
3、培养热爱自然和生活额情感,增强对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植物材料表现对秋天美的感受。
难点:植物材料的运用和创作主题的结合。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欣赏一段关于秋天的视频,让学生从视觉上有更直观的感受。
2、说一说:能用最美的语言描述你喜爱的秋天吗?
二、欣赏评述
1、讨论:所谓“一叶知秋”,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多彩的季节。水风飘落的秋叶缤纷满地,你有办法留住秋天的美吗?
2、美就在脚下,你发现它们了吗?这些树叶美在哪里?
三、技法探究
1、每一片叶子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就像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创作想法一样。
2、仔细观察自己捡到的叶子的形状、颜色有什么特点?
3、拼摆游戏
和同桌一起拼摆一下自己的叶子,根据形状和颜色,启发学生讨论该材料最适合表现的。形象。
4、想一想:除了变换角度,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联想?
四、评价交流
1、欣赏学生作品,师生共同探究这些拼贴作品的制作方法。
2、师生共同讨论综合材料的运用需要注意的事项。
3、工具使用注意事项。
4、自选作业
(1)可以用树叶、树皮、草、枯枝等材料拼贴一幅作品。
(2)可以用以上方法拼贴设计一枚独特的书签。
五、展品拓展
1、教师巡回指导,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互相欣赏。
2、师生互评,学生自评
3、学生自我总结实践心得,说一说自己满意的地方和需要完善的部分。
4、拓展:收集落叶和种子、剪刀、双面胶等,可以在课余制作信纸、贺卡等。
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电子教案
备课教师:李远刚
第一课明与暗
教学目标:
1.了解物体在光照射下所产生的明与暗。
2.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具准备:
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射灯、静物桌、衬布、范画两幅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出示素描范画,说说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小结: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①把一张白纸放在灯光下观察,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
②把纸卷一下,观察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
③把纸折一下,放到灯光下,有什么变化?
总结: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④把纸揉皱了,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2.通过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是怎样产生的吗?
总结: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三、观察体会
1.把石膏球体摆在桌上,观察光线照射时,我们有什么发现?球体的亮部有没有明暗变化?暗部呢?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总结:光照后,球体表面出现了明、暗半球。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侧面受光面),暗面(即没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线(区分明暗两部的界限),反光(侧面环境光影响),投影(物体挡住光源产生)。
2.出示石膏几何体观察,找找看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发现了什么?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绘画中,画出优秀的作品。
第2课
教学目标:
1.了解物体在光照射下所产生的明与暗。
2.学习用铅笔表现石膏立方体或圆柱体的明暗关系。
教学重点:
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
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射灯、静物桌、衬布。
教学过程:
一、演示绘画
同学们,怎么作素描画呢?
师用铅笔画素描的形式表现圆柱明暗关系,并讲解画法。
1.整体观察分析。确立光源方位,找出明暗交界线所在的位置。
2.起稿。直线画出圆柱的结构轮廓;标出明暗交界线、投影。
3.铺大色调。铺出暗面、投影的基调。(注意:用直线排成块面,顺着球的弧面画;投影近实远虚。)
4.细致刻画。从明暗交接线入手,先画出背光面基本调子;背光面近暗远灰,但不能比受光面的灰调亮;再从明暗交界线向亮调子由深到浅过度;亮调子用较硬铅笔画。
二、学生实践
1.选择立方体或圆柱体画明暗素描,师巡回指导
2.注意把握以下问题:
A、灰调过少或高光位置不对;
B、明暗交界线不准;
C、投影不准;
D、排线问题;
E、反光太亮。
三、欣赏讲评
1.展示作品,学生欣赏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
四、课堂总结
通过同学们动手作画,谈谈你的感受。
这节课我们运用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表现了石膏几何体的立体感,希望同学们能观察生活中各种不同物体的明暗,并用画笔把他们描绘出来。
第2课寻找美的踪迹
第1课时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多角度发现事物的美。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出示欣赏一朵花照片、几朵花照片和许多花的照片。请你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小结:一朵花明朗清晰、几朵花重叠绽放,许多花绚丽多彩。不同的数量不同的方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板书课题。
二:欣赏发现
1、欣赏长城的远观和近看的图片。请你谈谈对图片的体会
小结:近处的长城威严壮观,远处的长城宛如一条长龙盘旋在山间。角度不同、远近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2、欣赏树林、沙漠的照片,请你谈谈这些自然的景色中,隐藏着哪些美的踪迹?
小结:成林的大树很美,片片的树叶也美丽。无限的沙漠很美,颗颗的沙粒也很美丽。宏观和微观,整体和局部都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3、请你用排比句的形式表达自己找到的美丽。开拓学生思维,从不同角度发现美的踪迹。三: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第2课时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学习用照相机来寻找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点:
理解肌理的美
教学过程:
一:欣赏发现
1、欣赏自然界的肌理图片以及制作出的肌理图片。
⑴欣赏照片肌理,你觉得它们象什么?
⑵欣赏制作的肌理图片,这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小结:第一幅是用白菜的叶子沾墨拓印制作成的。
第二幅是用揉皱的纸张沾墨,然后打开后的效果。
2、学生讨论
⑴肌理图片的制作方法。
小结:线可以用吸管吹,用墨和生宣纸渲染等方法
点可以用牙刷、喷壶、水彩笔点等方法进行制作。
⑵演示其中一种到两种方法。
二:作业设计
1.用数码相机直接拍摄风景或者肌理的照片。
2.用你喜欢的方法制作肌理效果的作品。
3.用多种工具相结合的方法个人或小组合作完成作业,并给作品起名字。
4.教师巡视指导。
三:欣赏讲评
1.展示作品,学生欣赏讨论。
2.师生互评对作业进行评价。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3课泥浮雕
教学目标:
1、知识:了解浮雕的概念和分类
2、技能:学习用陶泥制作一个浮雕作品。
3、情感:培养在生活中发现美,并用自己双手美化生活的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
设计一个自己喜爱的泥浮雕。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浮雕的资料、图片、陶泥、泥塑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按常规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1、欣赏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雕塑馆去参观,想去吗?
课件展示一起欣赏古今中外的浮雕作品
如:中国唐朝的《昭陵六骏》,《人民英雄纪念碑》、非洲浮雕、青岛沿海的浮雕柱子等或者是其他学生的浮雕作品
师:欣赏到了这么多的雕塑作品有什么感想?
教师拿泥笔筒或完全立体的雕塑与我们欣赏的这些雕塑有什么不同?
(生答:一种是完全立体的,一种是在平面的基础上有一部分立体)
2、揭示“浮雕”的概念
师:我们知道,从背景中凸出形象的雕塑称为浮雕。根据凸出的程度不同,还可以分成高浮雕和浅浮雕。浮雕具有绘画与雕塑相结合的特点。为什么我们说浮雕具有绘画与雕塑相结合的特点呢?
生:因为浮雕和普通雕塑一样是凸出的,但却又和绘画一样只能从一个方向进行观察,所以我们这样说。
(二)新授:
学习制作泥版浮雕(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看书和师生的共同演示、探究,自己总结出制作的方法)
1、看到这么多的浮雕作品,我想同学们也都跃跃欲试了,你们想做一个什么样的浮雕呢?(生答:动物的、人物的、植物的、太阳的等)
2、制作步骤:
(1)揉泥
(2)拍泥板
教学目标:
1.了解物体在光照射下所产生的明与暗。
2.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具准备:
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射灯、静物桌、衬布、范画两幅
第1课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出示素描范画,说说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小结: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①把一张白纸放在灯光下观察,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
②把纸卷一下,观察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
③把纸折一下,放到灯光下,有什么变化?
总结: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④把纸揉皱了,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2、通过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是怎样产生的吗?
总结: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三、观察体会
1、把石膏球体摆在桌上,观察光线照射时,我们有什么发现?球体的亮部有没有明暗变化?暗部呢?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总结:光照后,球体表面出现了明、暗半球。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侧面受光面),暗面(即没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线(区分明暗两部的界限),反光(侧面环境光影响),投影(物体挡住光源产生)。
2.出示石膏几何体观察,找找看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发现了什么?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绘画中,画出优秀的作品。
第2课
教学目标:
1.了解物体在光照射下所产生的明与暗。
2.学习用铅笔表现石膏立方体或圆柱体的明暗关系。
教学重点:
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
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射灯、静物桌、衬布。
教学过程:
一、演示绘画
同学们,怎么作素描画呢?
师用铅笔画素描的形式表现圆柱明暗关系,并讲解画法。
1.整体观察分析。确立光源方位,找出明暗交界线所在的位置。
2.起稿。直线画出圆柱的结构轮廓;标出明暗交界线、投影。
3.铺大色调。铺出暗面、投影的基调。(注意:用直线排成块面,顺着球的弧面画;投影近实远虚。)
4.细致刻画。从明暗交接线入手,先画出背光面基本调子;背光面近暗远灰,但不能比受光面的灰调亮;再从明暗交界线向亮调子由深到浅过度;亮调子用较硬铅笔画。
二、学生实践
1.选择立方体或圆柱体画明暗素描,师巡回指导
2.注意把握以下问题:
A、灰调过少或高光位置不对;
B、明暗交界线不准;
C、投影不准;
D、排线问题;
E、反光太亮。
三、欣赏讲评
展示作品,学生欣赏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
四、课堂总结
通过同学们动手作画,谈谈你的感受。
这节课我们运用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表现了石膏几何体的立体感,希望同学们能观察生活中各种不同物体的明暗,并用画笔把他们描绘出来。
课题:明与暗
课时:4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3、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
1、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
2、射灯
3、静物台
4、投影仪
5、范画两幅
6、铅画纸一张(4k)、铅笔、美工刀。
学具准备:8开素描纸,绘图铅笔、画板、橡皮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看教室两边墙上这些是美术兴趣小组同学们的素描作品,你们能看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师: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出示课题)
(二)新授:(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
师: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写生灯)你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你来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谁能想办法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学生上台演示)
你是把它卷了一下,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
师:下面来看这位同学把纸折了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
师总结:对,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师:还有一位同学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师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时怎样产生的吗?
师总结:对了,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三)观察体会(设计意图: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理解,加强学生对物体明暗认识与体验,并为下一步进行实践创作做准备。)
1、同学们这里有一个石膏球体,我们来观察,当光线照射的它时,我们会发现什么?(出示石膏球让学生思考、议论后回答)
总结:光照后,球体表面出现了明、暗半球。你们再仔细看看,球体的亮部有没有明暗变化?暗部呢?
总结: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侧面受光面),暗面(即没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线(区分明暗两部的界限),反光(侧面环境光影响),投影(物体挡住光源产生)。(课件演示)
2、刚才我们分析了球体的明暗变化规律,其实任何物体在光的照射下都会产生这些明暗变化,我们来找找看。(出示石膏几何体让学生观察)
(四)主动参与(设计意图:演示绘画方法,给学生直观印象。)
下面老师就用铅笔画素描的形式表现圆柱明暗关系。
1、第一步是整体观察分析,要确立光源方位,找出明暗交界线所在的位置。
2、观察好了就可以起稿了,用直线画出圆柱的结构轮廓;接着画出明暗交界线、投影;
3、然后就可以铺大色调了,铺出暗面、投影的基调;(注意:用直线排成块面,顺着球的弧面画;投影注意近实远虚。)
4、最后进行细致刻画:从明暗交接线入手,先画出背光面基本调子;背光面近暗远灰,但不能比受光面的灰调亮;再从明暗交界线向亮调子由深到浅过度;亮调子用较硬铅笔画。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作业设计:
1、学生选择立方体或圆柱体画出明暗素描,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2、注意把握以下问题:
A、灰调过少或高光位置不对;
B、明暗交界线不准;
C、投影不准;
D、排线问题;
E、反光太亮。
四、欣赏讲评(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平台。)
教师把学生完成的作品摆放到前面,全体学生欣赏讨论,然后说出自己的观点。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知道了怎样运用明暗变化表现石膏几何体的立体感,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绘画中,观察生活中各种不同物体的明暗,并用画笔把他们描绘出来。
六、拓展:
观察其他几何体在光照射下其结构特点及明暗变化,并进行写生。
教学反思: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写实素描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意义。了解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关系。把这种关系画出来,就能表现具有立体感的物体。学生在课上都能认真观察,仔细写生,因为初次接触素描绘画,所以有的学生还不太能绘制线条,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型掌握得还算可以。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表现生活中美好的景物。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爱护动植物的美好情感。
3、利用学习过的绘画表现形式,去表现有人和动物的风景。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表现生活中美好的景物。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爱护动植物的美好情感。教学难点是利用学习过的绘画表现形式,来表现有人和动物的风景。
教学准备:
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习用品,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咱们和大家一起学习第二十四课《有人和动物的风景》。说到漂亮的风景
和可爱的动物大家都喜欢,我们在生活中要爱护大自然,更要保护我们身边的动物。
三、讲授新课
首先和大家复习一下前节课学习的内容:
同学们以前都学习过写生吧?那么什么叫写生?哪位学生说一说?(写生就是直接以实
物为对象进行描绘的作画方式。)回答的很好,有的同学又要问了画什么呢?画风景写生。
城市和乡村都有美丽的景色。一块草地,一片树林,一道河湾,一条小径。。。。。。都可以吸引敏感的眼睛。还有身边可爱的小动物也可以入画。在画画的时候,分一分疏密,分一分主次,分一分近景、中景和远景。把纷繁的景物,提炼概括成一个整体,在有限的空间里,渲染出情调和气氛。
1、欣赏书中的例图,体会怎样从平凡景物中去发现美。
2、学习建议:可以用水粉颜料画一幅风景写生,注意画面的()气氛和色彩相协调。可以用油画棒,彩色铅笔等工具材料结合水粉色进行作业。
3、教师讲解写生风景的步骤及方法。
一、带领学生观察风景。
二、用铅笔勾形,注意透视和比例关系。
三、进行图色,注意色彩的搭配。
四、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展评。
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评出优秀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