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除法》数学教案设计(优秀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 1

一、借助实物,初步理解。

1、创设情境,出示问题:老师出示一个苹果,提出问题:如果把这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分几个?谁来分一下?

生:用小刀把苹果从中间切开,平均分成两份。

说明每份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

师:谁能列式?

生:1÷2=0.5(个)。

师:谁能用分数来表示商?

生:二分之一。

师:计算除法,在得不到整数商时,除了可以用小数外,还可以用分数表示,今天我们来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评:开头点题,节省了时间,用学生熟悉的事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观察实物,探索原理。

师:如果我们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该怎样分?

学生上台分一分。学生边分边说: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四分之一个。

评:借助实物操作与演示,学生很容易直观理解一个的二分之一就是二分之一个、一个的四分之一就是四分之一个的道理。并且能够迁移类推得出结论:一个的几分之几就是几分之几个。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讲故事,提出问题。

昨天晚上,老师做了3张饼,可香了,刚要吃饭的时候,对门家的小姑娘来了,进门便是客,我们一家三人热情地邀请她与我们共进晚餐,吃完饭后,我一看,三张饼全吃完了,你能计算出我们平均每人吃几张饼吗?

评:简短的小故事,吸引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⑴想:教师出示三张圆形纸片,说明:用三张圆形纸片代替三张饼,现在如果要平均分给你们组四个人,你该怎样分?每人想出一个办法

⑵评:小组内交流,在组长的带领下,评选出�

⑶分:根据刚才选出的办法,利用手中的学具(三张圆形纸片、剪刀、彩笔)剪一剪、分一分,并且把组长的那份涂色。

⑷汇报:小组间交流汇报,争论、补充。

生1:我们小组是一张饼、一张饼的分,把每张饼都平均分成4份,每人吃一份。三张饼都吃完后,就是每人吃了3个四分之一,也就是四分之三张。

生2:我们是把3张饼摞起来,再平均分成4份,每人吃四分之一,再拼起来就是四分之三张。

生3:我们是先把2张饼从中间切开,每人分半个饼,再把第三张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一份,又分了四分之一,前面的半个是四分之二张,一共每人吃了四分之三张。

⑸评价:自由发表意见,评价哪组的分法最好。

生1:我认为第一种分法最好,因为我们吃的时候就是这样分的。

生2:我认为第2种方法好,因为这样分简单,而且先分好了再吃更显得公平。

师总结:刚才同学们都说的很有道理,而且你们说的清楚明白。说明我们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越来越强了。

师生一起板书出答案。

评: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不单是知道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为什么,小组合作过程是本节课的创新之处,也是学生求知的内在需要和渴望。小组合作过程分:想、评、分、汇报、评价五步完成,要求具体,分工明确,既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又有交流、操作的时间,使各个环节都高效有序地进行。体现了小组学习的实效性。

3、观察比较,寻求规律

师:观察黑板上三个算式,找出被除数、除数与商中的分子、分母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得出结论: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师:如果用字母a、b表示,该怎样表示?

生:a÷b=a/b

师:在除法中,对除数是怎样规定的?

生:除数不等于0。

师:那么,分数中应该谁有限制呢?

生:b≠0。

评:打破原有学习模式,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得出公式,这样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1、阅读课本102—103页内容。

2、练习题略。

四、学生回顾,全课小结。

师:在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能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编出不同的数学问题来吗?

总评:“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也已有的生活经验。课始就设计分苹果,既贴近学生生活,又直观容易理解。这样在课的开始,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了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同时促进学生主动构建相关的数学知识。

教学整个过程注重了学生兴趣的激发与主动性的参与,在小组合作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与别人交流,动手操作。“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在教学设计中注意体现这一理念,在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是学生逐步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分数除法的数学日记 2

分数除法的数学日记

分数乘法解决问题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教学内容是运用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实际上是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应用。它是分数应用题中最基本的一种。不仅分数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它为基础,很多复合的分数应用题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扩展的。因此,使学生掌握这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找准关键句,理清数量关系: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出题目里的数量关系,找数量关系要从关键句入手,因此教学时,我首先然学生通过细读题目找出题中的关键句,抓住关键句,找到两个相比较的量,弄清哪个量是单位“1”,要求的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后,再根据分数的意义解答。在教学中,我强调以下几点:

⑴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强化理解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⑵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并根据关键句说出数量关系。

⑶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

二、强化等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

对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理解起来并不是太难,关键是它是解决比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因此,强化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成为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对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通过分析关键句与线段图,为后面的新知探索作铺垫,并提高学生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的能力。通过沟通练习题与例题,利用学生解决稍复杂的应用题,并从中理解新旧应用题的不同结构。

总之,分数应用题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教学时,由于老师经验不足,只重视了学生感知,而对单位“1”强调的不够,在练习课上还要指导学生找准单位“1”,特别是两步计算的有时候不是一个单位“1”的更应该注意,还可以指导学生养成画图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最终达到熟练掌握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

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优秀教案设计 3

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观察比较,理解分数与除法数的关系,会用分数来表示两数相除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数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初步解解假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的算理,会正确进行互化。

基本教学过程:

一、一、创设情境,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出示题目:

把1块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得到几块蛋糕?如果把7块蛋糕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呢?

①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并结合分数的意义得出结果从而得到两个关系式:

1÷2=1/2

7÷3=7/3

二、自主探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①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两组关系式:

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与同学说一说

②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

③师总结: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式:

④生说一说关系式的意思:

⑤引导学生思考:分数的分母能不能是0?为什么?

⑥小组讨论:

⑦学生汇报:

⑧练一练:第36页第一题:

三、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

①增加几道整数与带分数互化的题:

小组讨论方法:

学生汇报方法:

②假分数和带分数互化的题:

怎样把7/3化成带分数?怎样把化成假分数?

分组讨论方法:

学生汇报方法:

四、拓展练习:

第37页第1、2、3、4、题

五、总结:

教学反思

除法数学教案设计参考 4

除法数学教案设计参考

下午好!(自我介绍略)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第二节分式的乘除法。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我认为可以理解为探索法则――理解法则――应用法则,进一步体现了新课标中“情境引入――数学建模――解释、拓展与应用的模式”。分式的乘除法与分数的乘除法类似,所以可通过类比,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简单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分式运算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式和整式,也就是分式的约分,要求学生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教材地位:分式是分数的“代数化”,与分数的约分、分数的乘除法有密切的联系,也为后面学习分式的混合运算作准备,为分式方程作铺垫。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2)、会进行简单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

能力目标:(1)、类比分数的乘除运算法则,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2)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1)、通过师生观察、归纳、猜想、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3)、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

4、教学重点: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及应用。

5、教学难点: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我们实现教学目标的催化剂,好的教学方法常常使我们事半功倍。新课程改革中,老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启发式教学。启发性原则是永恒的。,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成为课堂上行为的主体。

2、合作式教学,在师生平等的交流中评价学习。

三、说学法:

学生在小学就已经会很熟练的进行分数的乘除法运算,上一章又学习的因式分解,本章学习的分式的意义,分式的基本性质等,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知识上的铺垫。

1、类比学习的方法。通过与分数的乘除法运算类比。2、合作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1、类比学习,探索法则。(约3分钟)

让学生认真思考教材上提供的4个分数的乘除法的例子(2个乘法,2个除法)

教学效果:巩固分式乘除法法则,掌握分式乘除法混合运算的方法。提醒学生,负号要提到分式前面去。

6、课堂小结(约3分钟)先学生分组小结,在全班交流,最后老师总结。

7、作业布置,凝固新知。(约2分钟)教材77页到78页,习题3.1,1、2、4.并补充一题(分式乘除法混合运算的)

五.说板书设计:

主板书采用纲要式,一目了然。

一、分式的基本性质1、文字叙述2、符号表述

二、应用

最后,谈谈我的体会。课堂上平等对话,让学生自主掌握数学,发现问题,及时改正。教学是让学生丰富认识。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 5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初步理解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的算理,会正确进行互化。

教学重点:

1、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正确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教学教法:

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引导探究发现、归纳等教学方法。在探索知识本质规律处适当给予启发、指导、点拔,帮助学生完成探索知识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新知。

课件播放“分饼”情境,学生观察说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和用分数表示每人分得的块数。这个环节承接了上一节课学生熟悉的分饼情境,引出“除法”与“分数”这两个教学内容的主角。

二、探究发现,归纳认知。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时教师及时将学生分饼的思维顺向发展,快速练习

(1)、把a块饼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多少块?

(2)、把a块饼平均分成b份,每份是多少块?

学生先写出除法算式,再用分数表示结果,教师板书

1÷2=1/2块

9÷4=9/4块

a÷8=a/8块

a÷b=a/b块

通过这个练习完成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过渡,为充分发现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创造条件。

2、归纳认知,明确关系。

(1)、学生观察思考:分数和除法有怎样的关系?

(2)、汇报发现。

板书:被除数÷除数=

(3)、引导思考:在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那在分数中应该有怎样的规定呢?

学生讨论得出:分母不能为0。

板书:(除数不为0)。

3、尝试用字母表示。

4、及时练习。

2÷3=8÷7=16÷5=10÷12=

5/6=()÷()13/15=()÷()

12/7=()÷()100/6=()÷()

(二)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怎样把7/3化成带分数呢?怎样把2化成假分数?

1、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师出示温馨提示,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2、检测合作学习效果。

3、师做针对性点评。

4、及时练习。

课本40页第2题。这个环节引导学生探索出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并采取边学边练的形式,使知识得到及时巩固。

四、全课小结,学生谈收获。

学生总结出本课的知识点,对本节课的学习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缩影,我的板书就是抓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来进行设计的。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 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整理与复习

【单元主题分析】

本单元的概念比较多,尤其是比的初步认识这节中相似的概念较多,并且容易混淆,因此复习时要着重使学生弄清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计算是数学的基础,做题时掌握计算方法,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在做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注意运算顺序,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计算,并通过交流了解其他算法。值得强调的是: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但是,在计算过程中把除法转化为乘法,对学生来说是数学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另外,分数除法应用题历来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它经常需要学生灵活应用数量之间的关系。。分析数量关系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步骤。让学生知道分数应用题应该怎样想,学会思考的方法。还可以将它与比的应用进行对比,发现这两种题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复习目标】

1、学生自主复习本单元的概念,进一步掌握本章所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引导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和比的意义、计算及应用。

2、通过梳理与沟通,让学生感悟相关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如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求比值、化简比,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等。

3、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

【复习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除法、求比值以及化简比的计算;会正确地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文字题。

【复习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和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提高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练习纸

【复习过程】

一、回顾整理、汇报交流

师: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复习并整理分数除法这一单元,完成了吗?把你整理的内容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

(生小组交流)

师:我选了几份有代表性的,想看看吗?

(学生汇报)

①简单列出本单元提纲②总结出个别重要的知识③虽然知识点零碎,但很全面

师:能把这么多零碎的知识全面的总结出来,看来你们很用心地对本单元进行了复习!可是,你们知道吗?复习不仅仅是回顾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找到知识间的联系,总结出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

二、练中梳理、沟通联系

师:请看(出示线段图)什么图?仔细看,你能看明白什么?

生:b是单位“1”,分成了5份,a占了3份;a是b的—理解的真好!

师:它可以用一个怎样的数量关系式来表示呢?

生:b×=a

师:你能把它改写成两个除法算式吗?

生:a÷b=

a÷=b

师:为什么这样改?(积÷因数=因数)

所以说,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师:想一想,两个数相除还可以用什么形式表示?

生:比。

师:什么是比?

师:那么a比b是?

生:a:b=

师:是什么?(比值)

它还可以表示a与b的比是3:5

在a÷b=这儿它是商

看来,比与分数以及除法之间,是有一定的联系的。有什么联系呢?

(生说,然后示课件)

有没有区别呢?(运算、数、关系)

师: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

师:好了,下面看这儿a÷=b,如果a是2,你能算出b是多少吗?

(生计算)

师:说一说,怎么算的?

师:除以,算的时候变成了乘,依据什么?

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生说)

乘除数的倒数,这样,就把分数除法的计算转化成了乘法。(示转化)

师:想一想,像这样,a是2,b是,a与b的比还是()吗?

(生有认为是,有的认为不是)

师:究竟是不是呢?(算算看)

生:(①2÷=2÷=2×=)→这是求比值的方法,得到比值还是

师:②看看这种方法可以吗?2:=(2×3):(×3)=6:10=3:5=

↓↓

为什么前项×3后项也×3?

这是通过化简比,得出结果还是3:5

问:化简比依据是什么?

对比:谁能说一说:求比值与化简比有什么不同?

生:求比值可以用前项÷后项,是一个商,结果可以是小数,分数或整数。

而化简比是根据比的性质,化成最简整数比,结果必须写成比的形式。

师:其实,求比值的计算中,常常会用到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解决问题,提升方法

1、根据线段图提简单的分数除法问题

师:如果a是六年级女生有300人,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六年级总数?

师:可以吗?还可以怎么提?(示题)会做吗?

生:300÷

师为什么用除法?题目的关键是哪句话?

生:女生是男生的

师:根据条件,可以写出什么数量关系式?

生:(男生)×=300

师:现在知道为什么用除法了吗?

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〤=300

2、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

师:如果把条件换一换:女生比男生少怎么做呢?

(生做,然后汇报交流)

师:对比这两题,你有什么发现?

生:男生是单位“1”,未知。

师:求单位“1”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可以用方程,也可以用除法。

师:用除法做是根据了除法的意义,而用方程相当于顺着题目的意思列式,把分数除法问题转化成分数乘法法问题,这样就简单了。

3、比的应用

师:我把题目全换一换(示投影),变成了什么问题?

生:比的问题

师:能直接列式吗?

生:列式解答

师:把比转化成分数

问:为什么不用方程?

生:单位“1”知道,是800人。

师:这种按比分配的问题,也转化成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问题。

小结:这样把知识联系起来,问题就简单多了,应用起来也更灵活了!

四、综合练习,自我检测

师:经过我们再次整理,就把本单元这些散落的知识点穿在了一起,形成一个知识网。找到了联系,明确了方法,老师这儿还有一份检测题,有信心完成吗?

(分发练习纸,根据完成情况反馈交流)

(分析错因,大多是计算出错)

小结:看来掌握方法固然重要,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也很重要!

五、课堂小结

师:咱们六年级的同学,面临对小学六年所学知识的复习。希望今天这节课对你们以后的学习能有所帮助,有所启发!

附练习题

一、填空

1、8:10==40÷()=()(填小数)

2、20千克:0.2吨的比值是(),最简整数比是()。

二、计算

÷2÷

×8÷(÷

三、应用

一本书的是80页,已看的与未看的页数比是9:1。已经看了多少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 7

教材分析

1.教材从“分蛋糕”的实际情境引入,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并结合分数的意义得出结果,从而得到两个关系式:1÷2=1/2,7÷3=7/3。再引导学生比较两组关系式,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中分母的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因为0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母也不能是0。

2.学习本节课也便于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的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等。

学情分析

1.通过课前与学生交流获得学生掌握旧知的情况。

2.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和除法的意义,具有一定的操作画图能力和小组合作能了,知道了出书不能为0。

3.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在以后的应用中较少,因此要求不必过高,难度不要过大,只要学生会做就可以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和分数的关系,能用分数表示两个自然数相除的商;

2、能应用这种关系把整数表示的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用分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分数的数感培养,以及与除法的联系。

教学难点:抽象思维的培养。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 8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引进新课

1、把8个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几个?谁能列式?

2、把4个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几个?

这两道题,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什么方法来计算?

二、激思讨论,探讨新知识

1、教学例1。

(1)把1个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几个?怎样列式?

(2)求每人分得几个?用除法来列式。那每人到底分得多少个饼呢?你是怎么想的?(课件演示:一张饼的1/3就是1/3张饼。)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分数与除法”。让学生提出学习这一节课想知道的问题。

【设计意图:运用学生对已有知识“分数的意义”和“除法的意义”的理解,沟通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明确在计算除法的时候,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三、实际操作,寻找规律

教学例2。

1、把3张饼平均分给4人该怎么计算呢?“3÷4”表示什么意思?现在每人能分得一张饼吗?

2、指导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利用3个圆形纸片,动手折一折、剪一剪、分一分,看看平均每人能分到多少块?

3、各组汇报分法及分的结果。

组1:我们是把这3张饼,每个都平均分成4块,一共分成12块,每人得3块。

组2:一个饼一个饼地分。先将第一个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其中的一份;

将第二个饼也平均分成4份,每人也分得其中的一份;将第三个饼同样平均分成4份,每人又分得其中的一份。将每个人得到的饼拼在一起,也是3/4张饼。

组3:三个饼叠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其中的一份。每人分得3张饼的1/4,也是3/4张饼。

4、电脑屏幕显示三种分法,让学生尝试说出推理过程。

(1)把3个饼平均分成4份,我们可以吧什么看作单位“1”?一份是多少个饼?一份是三个饼的几分之几?

(2)从屏幕显示和操作,我们可以看出:1个饼的3/4就是3个饼的1/4。

(3)3/4就是哪一算式计算的结果?

(4)3/4个饼表示什么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把3张饼平均分成4份”,完成了从观察到想象,从个别到其他的思维过渡,同时为充分发现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创造了条件。】

四、比较分析,分析规律

1、观察等式1÷4=1/4,3÷4=3/4,,3÷5=3/5发现除法和分数有怎样的关系?

2、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联系?为什么用相当于?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重点要引导学生发现:分数恰好是相应除法算式的结果,发现除法算式各部份与分数各部份的关系,并指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述,比如“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中的“相当于”而不是“就是”,便于学生认识到分数与除法既相联系又相区别。】

板书: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这个等式还有注意什么?在分数中分母能是零吗?为什么?

3、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被除数、除数这个等式该怎样写?这里哪个字母不能是零?

4、联系复习时3÷5=3/5,现在你能运用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来说明吗?

5、小结:一个分数不仅可以表示一个得数,也可以看作一个除法算式。

五、多层练评,反馈总结

1、75页自主练习1,生独立完成。

7÷12=()/()4÷3=()/()

9/5=()÷()3/8=()÷()

2、单位之间的互化。

7分米=()/()米3克=()/()千克

23分=()/()时59秒=()/()分

3、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年级分数除法教案设计 9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分类、讨论等活动认识倒数国,理解倒数的意义

2、体验找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3、在探索交流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理和概括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学习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学习难点

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解读目标。

同学们,每天和你接触最多的人是谁?同桌!这是你们学生时代很特别的一种关系。共同学习,互相帮助,一起成长,最后成为最知心的好朋友。在数学的数字世界也有一些特别的关系,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用心思考,独立完成。

(一)、独学我能行

1、先计算,再观察,想一想,这一组算式有什么特点?

38 ×83 = 715 ×157 = 5×15 = 112 ×12=

2、安静独学P28的例1及例1前边的内容。

思考并完成:

(1)什么是倒数?

(2) 因为72 ×27 =1,所以( )和( )互为倒数,72 的倒数是( ),27 的倒数是( )。

(3)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4)怎样找一个数的倒数?

(5)34 的倒数是( ),9的倒数是( )。

(6)数字1的倒数是多少?举例说明。

(7)0有倒数吗?为什么?

(8)小数有没有倒数呢?可以用什么方法求出?

三、合作交流,释疑解惑。

1.对学(同组对子之间展示独学成果,交流体会)

2.群学 (组长负责组织和分工,人人能发表,独学中出现的错误在组内交流解决。发言要有顺序,当一人发言时其他成员要认真倾听。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班级展示时,交流解决。)

3.小组展示,全班交流,拓展提升。

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展示自学体会、好的见解和方法,展示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4、教师根据小组展示情况进行解惑。

四。当堂检测。

1、完成P28页做一做

2、互说倒数小游戏(P29页3)

3、完成P29页1、2,小组内互批互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小小辩论家(P29页5题)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借助操作与图示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

2、会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学习重点 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45 ×12 = 23 ×47 = 16 ×15 = 58 ×14 =

对子交流,矫对答案

2、揭示本节课学习内容

二、用心思考,独立完成

认真独学书本第30页例1,弄清算理,再完成下面题目。

1、45 ÷2的结果是( ),书本采用了( )种方法得到的。

方法一:用45 ÷2= 4÷25 计算,就是把4个( )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 )个( );

方法二:用45 ÷2= 45 ×12 计算,每份就是( )的( )。

2、观察方法二

45 ÷2= 45 ×12 ,等号两边有什么联系?(提示:2和12 是什么关系)

这个联系可以使我们在计算45 ÷2时,可以转化成45 ( )2的( )。

3、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折一折,并试着在稿纸上用上面的两种方法计算45 ÷3,发现第( )种算法计算较简便,适用范围更广,请用这种方法填写书本第30页下面的例1最后一个算式。

4、从上面例子中,我发现一个规律,即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 )这个整数的( )。

5、按这个规律我会计算:

89 ÷5= 89 ×( )=( )

67 ÷2= 67 ×( )=( )

三、合作交流,释疑解惑

1、对学要求:①对子间互相批改独学第1、3、5题。

②和对子交流独学第2、4题,我发现的规律。

2、群学任务:小组内交流例1发现的规律。

3、展示提升:小组展示,全班交流,拓展提升。

4、教师根据小组展示情况进行解惑。

四、当堂检测

1、完成第30页的做一做(全班订正)

2、完成第34页3、4题(教师批阅组长的,组长再批阅组员的)

五年级数学《分数除法》测试题 10

五年级数学《分数除法》测试题

一、口算下面各题。

(1)205 = (2) 488 = (3) 364 =

20= 48= 36=

二、口答下列各题的数量关系式。

⑴某数的是36。

⑵全厂人数的`是210人。

⑶完成了300个,刚好是计划的。

⑷一个数的3倍是。

三、解答:小营村全村有耕地75公顷,其中棉田占。 小营村的棉田有多少公顷?

四、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五、按照下图指出的顺序进行计算,然后列出综合算式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