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是为发挥中国空间站的综合效益,推出的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宫课堂”结合载人飞行任务,贯穿中国空间站建造和在轨运营系列化推出,授课将由中国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采取天地协同互动方式开展。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本页是勤劳的小编为大伙儿找到的7篇天空课堂第二课观后感600字的相关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九天揽月”在眼前
盛可盛
从天宫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建立伊始,距今也有近一年了。在这近一年的时光里,它曾陆续迎来两批“客人”:一是神舟十二号乘组,二是神舟十三号乘组。其中,神舟十三号的任务多,在轨日期长,故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
今年十二月初,神舟十三号乘组的三位成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也在这天宫空间站里展开一堂“天宫公开课”,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太空生活的奇妙。在课程的开始之时,乘组中的女航天员王亚平用一颗在微重力环境下转动的陀螺开启了这次天宫课堂。持久转动的陀螺与这永无止境中蕴含的深意相关联,引发人无限的遐想。
王亚平老师首先在微重力的太空中旋转着“带”我们参观小住段呢!小住段,顾名思义,就是居住生活的舱段,分为三个睡眠舱,一个卫生舱。小住段虽然感觉比实验区有些许狭小,但有趣的住段依然让我们感觉非常的温馨。在小住段的尽头,是空间站与“神舟”十三号飞船的连接口,一出舱门,便来到第二个世界。三个睡眠舱彼此分开,以廊道相连接,虽然小,但不显得压抑。航天员们的生活,是如此的美好哇!每个睡眠舱里都有一个舷窗,在这里,可以看见舱外的日月星辰。王亚平老师说,在空间站里还可以与家人互通电话,更让我觉得太空中的生活自然无比,不仅仅是这些如家庭般的设施非常完备,在天和核心舱里也有其他的充满科技感的生活设施。
出了小住段,王亚平老师又向我们解释了她们为何脸部浮肿的原因:由于失重而血液上涌,这样的情况对身体肯定不好,因此他们需要长时间的锻炼。王亚平老师随即将目光转到了空间站里的一个小巧的设备——太空跑步机。太空跑步机的模样看起来与陆地上的普通跑步机相差无几,可是我随即就冒出了一个问题:众所周知,陆地上的跑步机运动起来动静会非常大,吵闹与震动都难以避免,那么在如此精密的空间站里面,放上一个聒噪的跑步机,不是显得不伦不类吗?再者,在太空中进行研究实验用的空间站,受到跑步机的干忧,不会造成影响吗?抱着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便继续观看起课来。立刻,我心中的这一些疑问就被解决了:原来这个“太空跑步机”有着减震系统,这样跑步机不会对空间站的在轨运行造成影响。随后,我们又参现了一下“太空自行车”。“太空自行车”是多功能的,在陆地上,自行车只能锻炼下肢,但是在失重的环境下,航天员们还可以倒立着以上肢转动踏板,起到锻炼上肢的目的。看到这些在空间站里的锻炼设施,我不禁赞叹航天工作人员们思考问题的周到,更赞叹我国那领跑世界的高新技术。但是空间站里的动人之处又何止这些,更为有趣而具科技感的设施还展现在其他的方面上。
王亚平老师又带着我们游览了空间站里的厨房。厨房非常整洁明亮,航天员们在这里头用餐肯定非常舒适。“太空厨房”里的模样与烹饪,冷冻器械虽然都与地面上的厨房无异,但是要是仔细观察,我们还是会感受到空间站所蕴含的浓浓的科技感。如太空冰箱,通过太空冰箱,大家可以吃到新鲜的水果。又如太空高温加热器,在太空中,功能类似于集成灶的它也是熟食加热的好帮手。但是真正的展现中国的大国科技的,并不是这两个,而是全球唯一的太空微波炉。光一个厨房,便可以体现出我国发达的科技,那么一整个大规模的中国空间站,那就更举世震惊了!
参现了天和核心舱的全貌后,我们又回到了实验区,开始观察起了三位航天员身上的舱内航天服。指令长翟志刚老师为我们讲解了舱内舱天服的构造。舱内舱天服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像普通的衬衫,但是实际上却对微重环境下的人体有着至关重要的用处。翟志刚老师说,在微重力的情况下,人体循环系统会被影响,所以舱内航天服有着许多条“拉带”,帮助心血管缓慢舒张,也为舱内的运动作了保障。一看到这些为航天员的太空生活保驾护航的高科技,我的心中便油然而生的对航天工作者的敬意和向往之情。
在近一个小时的课程中,王亚平老师带我们参观了核心舱内的基本设施,做了液体表面张力实验;翟志刚老师与叶光富老师讲解了航天服的构造,人体在失重环境下的运动,还做了细胞学实验,真让我们大开眼界。
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在课程结束之前王亚平老师说的那句话:“地球是人类生存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这是“世界航天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的名句。在二十世纪那个技术爆炸的时代,电视、空调、飞机等新发明一个接一个地问世,但古人们“手摘星辰”的美好梦想依旧没有实现。齐奥尔科夫斯基的“火箭公式”一经发布,便间接地引发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太空竞赛”。就在这半个世纪之间,古老的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毛主席曾说过的“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梦想如今
航天,真是一个前路漫漫而又不可或缺的重要科目!航天,这一开拓新世界的工作,在环境变化时便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地球上许多自然危机频频出现,人类也终将要离开地球这一孕育它们的摇篮。现在的空间站将会是新航天员们探索深空而停泊的港湾。到那时,我们的航天工作者们呕心沥血建设而成的空间站,就将成为一个“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一棵大树”。相信不久的将来,齐奥尔科夫斯基的预言就会实现,人类能够离开地球这个人类居住的可爱摇篮,在太空中自由自在的生活。
严宗鑫
古时候,人
首先,进行的是“热冰球”实验,一名宇航员拿出去一个装有特殊液体的袋子,给袋子插入一根吸管,小心翼翼地挤压着袋子,插入袋子的吸管内就涌出了一个直径约三厘米的小水球浮在了空中,宇航员放下袋子,拿出一个奇怪的东西,轻轻地碰了几下水球,一刹那,水球就变成了外貌看似冰球模样的热球体,真是太神奇了。
接着宇航员老师又拿出两块透明玻璃板,每个版面上都滴了一些饮用水,接下来宇航员把两块玻璃板水珠融合在一起,在慢慢的打开,就变成了一座水桥,然后宇航员老师放下玻璃板,拿出一个小瓶子,小瓶子里面装有油和水,然后使劲的摇动小瓶子,要知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油是漂浮在水面上的,很难分离开来,然而再太空中油和水居然融合在一起了。在一阵冥思苦想后,得出了答案,就是利用一个向心力的原理,水的密度比油的密度高出很多,在经过大力,迅速一定时间的旋转后,水和油在太空中渐渐的分离开。
最后宇航员老师又给大家演示了太空热物体不会下落,而是沿着一个方向运动,在同学们的疑惑下,在经过宇航员一番讲解,太空中没有“风”吹,没有“人”去推,航天器为什么还会自己“开小差”呢?其实,由于太空中的不均匀的引力、残留的大气和空间微小颗粒的碰撞,都会使航天器处于不稳定状态等等。在经过宇航员的一番讲解,这期的天宫课堂也接近尾声。
期待下期的天宫课堂早点到来,让我们小朋友与宇航员叔叔、阿姨一起去探索太空的秘密。
有趣的实验
左璟辰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天空课堂。这次的天空课堂有趣的实验真不少,直线传冰墩墩、液桥等等,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水油分离实验。
王亚平阿姨把油和水放在一个小瓶子里,左右摇晃。我的好奇心被勾了起来,期待着下一秒发生的奇妙现象,只见油和水结合在一起,再也分不开了。
我不禁想在地球上会是什么样呢?我做了一个实验,把水和油放在一起,可是不管我怎么摇,油始终漂在水的上面。
我好奇地问爸爸,怎么会这样?爸爸说:“因为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在地球上油能浮在水上,但是由于太空中引力比较小,所以结果不同。”
我又获得了一个新知识真开心啊!
邢凌雪
一层层无线电,牵动着大小人民的心。一阵阵欢呼,又似一阵阵宁静,是俯仰,也是敬佩。脸定心不平的端坐在屏幕前的你我,是否也为空中那一抹耀眼的中国红而感到自豪呢?
天宫课堂——一种独特而又趣味的教学,更是中国骄傲的证明。
千万个课堂共同凝视着讲解,中国少年的声音通过无线电传到宇航员的耳中,他们笑了——这是新一代少年雄起的证明!
“因为他们会更好。”
每一个人都抱着这样的信念,抱着祖国的荣誉,抱着未来的少年的成功,登上太空。
每一个步骤,每一个讲解,每一次细心的解答……在无形之中带着千万的学生迈步入了广袤的太空之中,浩瀚的星辰,每一点都是未来闪闪发光的少年;璀璨的星河,每一颗都是知识的结晶……没有刻板的教学,没有枯燥的板书,有的只有把心融入字里行间,倾泻而出的真情。
眼眶间无法落下的泪水,是他们作为儿女所拥有的情;真空下漂浮的水球,是他们作为老师所献出的“心”。他们是中国伟大的创先者,也是一群普通的孩子,以他们的方式传递着太空知识,贯彻着我们的斯文与梦想,共同遨游在那浩瀚的宇宙中。一抹鲜红的国旗挥动,在地面是无数少先队员的敬礼,在宇宙是中国人民代表所独有的自豪——那一抹鲜艳的红色流淌在整个世界,整个宇宙。“寄蜉蝣之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中国人民,做到了。一层层无线电,牵动着中国人民的骄傲,又仿佛在舞动着千万把红旗。既向世界发出了证明,又向宇宙发出了挑战——人类也许是不可战胜宇宙的存在,但,中国可以!
在约50分钟的授课中,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生动介绍展示了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等神奇现象,并生动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此外,航天员还重点介绍了在中国空间站开展的水稻和拟南芥种植研究情况,展示了手套箱剪株操作。授课期间,航天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实时互动交流,地面课堂专家也就有关科学问题进行认真解析。
当航天员们在《天宫课堂》为我们太空授课时,你是否了解过他们为梦想付出的努力?他们是一个为了梦想而不断奋斗的普通人,但是坚持让他们的生命变得与众不同。梦想虽然美丽,但如果没有坚持的勇气和行动,那么,那份美丽就只能停留在梦境中,而不
他们的事迹全都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有梦就动力,有动力梦想才能成功;有梦就要坚持,只有坚持才能成功;有梦就能出彩,只有出彩才算成功。
梦想不会抛弃我们,只有我们自己才能抛弃自己。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所以,尽管在实现梦想的旅途中会出现各种磨难,必须经受多重考验,甚至会让我们难受得哭泣,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疼痛,但是,如果放弃那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就算再苦再痛再累,我们一定要坚持。因为,坚持是通向梦想的最好途径。
梦想是一枚钥匙,它不能打开所有的锁,但却能够打开属于我们自己的锁。但有个问题,这枚钥匙可能需要我们自己去打磨,打磨得更适合打开梦想的锁。没有经过雕琢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所以,我的朋友,就让梦想雕琢我们的人生,就让梦想带领我们走向成功吧!
如果想要放弃,请握紧手中的钥匙,坚定自己的信念——我一定要打开那把锁!
周炜雯
3月23日下午3:40,政和路小学全体师生准时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二课。我们在湛蓝色的地球上也能清晰地见识到远在太空中的神舟十三号宇航员空间站中的实验。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当属“太空冰雪”实验了。它实在是太有意思啦!看了这些实验,我不禁感叹太空的奥妙及科学的神奇!
在“冰雪实验”中,王亚平老师先是拿出一袋装有“过饱和乙酸钠溶液”的袋子,然后把里面的溶液挤了出来,那些溶液并没有落下来,而是漂浮在了空中,像极了一颗纯洁明亮的水晶球,美丽极了!然后王亚平老师又拿出了一根沾有“结晶核颗粒”的小木棍,“偷偷”碰了一下那个液体球,液体球“吓”坏了!趁着它正在“惊吓”中,结晶核颗粒顺势把它的液体稳定状态!那个液体球就毫不知情的变成了一个“冰球”,虽然它看上去是个“冰球”,但是它却是个冒牌货,因为它还有温度。哪有冰球是有温度的呢?所以,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冰球,而是一个长得像冰球的“热球”!这是为什么呢?王亚平老师给出了我们答案,原来是因为乙酸钠溶液在温度较高的水中的溶解度比较大,很容易形成过饱和溶液,在这种溶液里只要有一丁点儿的结晶颗粒就能迅速打破它的稳定状态,结出大量晶体,同时还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所以它才会成为“冒牌冰球”。
这个冰雪实验只是天宫课堂中有趣实验的冰山一角,我也想体验一下吃掉飘在空中的水珠是什么样的感觉。那该是多么有趣呀!但我现在的知识储备是根本没法带我飞上太空的,我现在需要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多多锻炼身体,在不远的将来,我也能飞向太空,完成我的航天梦!
董国嘉
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在万物复苏中,“天空课堂”也来了。观看过天宫课堂第二课的直播,我获益匪浅。
在直播中,王亚平老师给我们做了四个从未接触的有趣实验,让我收获了许多科学知识。分别是:“冰雪”实验——饱和液体结晶现象,液桥演示实验——水的表面张力作用,水油分离实验——水油分层现象和抛物实验。
叶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太空站中的一些机械设施,还给我们展示了不到三毫米的模拟实验,他还和王亚平老师共同完成了第四个实验——抛物实验。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王亚平老师最先做的冰雪实验。叶老师拿出一个装有液体、顶部有吸管的袋子。轻轻挤出少量的液体,液体从袋子中“钻”出来,形成了一个水球。用剪子剪下一段吸管,再把吸管拿走,这时的水球已经悬浮在空中。它在空中上下自由地缓慢飘动。但也就在此时,王亚平老师用蘸有粉末的小棒轻轻触碰液体球后,它开始“结冰”!但用手触碰后会发现,它还比较热,摸起来十分暖和,所以,这个球并不是冰球,而是“热球”。
看完天空课堂第二课,我思绪万千。想到宇航员们每天那么繁忙,却还坚持给我们上课;想到他们身处那么恶劣的生活环境,却还竭尽全力完成各项实验;想到他们凭借渊博的知识,耐心回答了我们那么多感兴趣的问题。正是这些知识,让许多少年对航空产生了向往;也正是这些知识,为无数的学生开启探索宇宙奥秘的大门……
短暂的“天空课堂”结束了,我还意犹未尽。三位老师的声声嘱托还回响在我耳边,我也想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少年强则国强。”所以今后,我要加强提升自己,努力学习,丰富航天知识。不挑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适应各种环境。处处向航天英雄学习。为实现我的航天梦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