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飘香端午显爱演讲稿【推荐3篇】

粽子飘香端午显爱演讲稿(精选3篇)

粽子飘香端午显爱演讲稿 篇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五月五过端午”。

我们都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今天我将向同学们介绍这个节日的点点滴滴。

说起端午节,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屈原。屈原是我们历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他提倡德行,主张富国强军。

在流亡期间,他创作了《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对祖国和人民产生了深远影响。

公元前278年,秦军征服了楚国的首都。屈原眼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中始终都不能忍受,不愿意就这样放弃自己的祖国。于是在农历5月5日这天写下了他的最后一部作品《怀沙》,然后抱着石头投进了汨罗江的怀抱里,用他的一生谱写了一场壮丽的爱国主义绝唱。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的人民冲到汨罗江向他表示敬意。渔夫们在河上划着小船不停的找寻,却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一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和其他食物一起投入了江中,算是为这个诗人送行。

直到今天,端午节的活动逐渐演变为了: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当归、喝雄黄酒。

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端午节是以解放后才有正式的命名。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外,还有丰富的饮食习俗。比如吃稻田鳗鱼、吃面条、吃茶叶蛋。江西省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鸡蛋和咸蛋吃。

蛋类分好几种,有鸡蛋,鸭蛋,鹅蛋。蛋壳涂成红色,用五颜六色的兜,挂在孩子的脖子上,寓意孩子找到好运,平安无恙。

在端午节这天我最喜欢吃粽子,北方和南方的风俗习惯都不一样,粽子的大小也不一样,甜的和咸的,大大小小的样式都有。

在吃过那么多的粽子里,我觉得四川乐山的肉馅粽子最好吃,里面夹着黄糯米和咸肉,肥而不腻,吃起来有胡椒和竹叶的香味,口留留香。

到目前为止,端午节在人民心中仍然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盛大节日。从年起,将农历五月初五定为法定假日,以弘扬民族文化,保护民族传统。

我的发言结束了,谢谢大家。

粽子飘香端午显爱演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这个粽叶飘香、龙舟竞渡的美好时节,我深感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对端午节的感悟。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它起源于古代对龙图腾的崇拜,又与伟大诗人屈原的爱国情怀紧密相连。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我们都会通过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一系列活动来纪念这个节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粽叶飘香,是端午节最具有象征性的味道。一片片翠绿的`粽叶,包裹着香甜的糯米和丰富的馅料,象征着家庭和睦、生活美满。当我们亲手包粽子、分享粽子时,不仅是在品尝美食,更是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家庭美德和亲情文化。

端午节更是一个充满爱国情怀的节日。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大夫,他忧国忧民、忠诚正直,却遭到了奸臣的陷害和放逐。在流放期间,他写下了《离骚》、《天问》等不朽的诗篇,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当楚国被秦国攻破的消息传来时,屈原悲愤交加,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便在这一天划龙舟、吃粽子、挂艾草,以此来表达对他的敬仰和怀念。

今天,我们纪念端午节,就是要铭记历史、传承文化、弘扬精神。我们要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关心国家大事,积极投身到社会建设中来;我们要学习屈原的民本思想,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疾苦,为他们排忧解难;我们要学习屈原的高尚品质,追求真理、坚守正义、勇于担当。

同时,我们也要积极推广和传承端午节的传统文化。我们可以通过包粽子、赛龙舟等活动来增进家庭和睦、促进社会和谐;我们可以通过讲述端午节的故事、传唱端午节的诗歌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可以通过举办端午节主题的文化活动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端午节快乐、家庭幸福、社会和谐!让我们携手共进,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懈努力!

谢谢大家!

粽子飘香端午显爱演讲稿 篇3

老师们: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话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有很多,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历史上的这天人们会通过赛龙舟、包粽子等形式来纪念一颗不朽的灵魂屈原。

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要职。因为他坚决主张抗击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被楚王赶出了朝廷。屈原悲愤至极,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诗篇,如:《离骚》、《天问》、《九歌》等影响深远的诗篇。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的都城。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绞,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在写下了绝笔《怀沙》之后,抱石投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百姓们爱戴屈原,当听到他自杀的消息后,纷纷划船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没能找到。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遗体,又纷纷把江米装迸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鱼虾来保护屈原的遗体。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还要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象征人们争相打捞屈原遗体,以此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

屈原离世已有两千多年了,今天我们来纪念他,主要是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辉”的人格。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时光如何变迁,他会永远生活在岁月的长河里,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让我们怀着对伟大爱国之士的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看待中华的每一个传统佳节吧!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

最后用一句屈原的话送给所有的同学“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黄而不毁其节。”,希望我们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做一个奋发图强,能为祖国建设贡献心智的人。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