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
论文关键词:专业英语 电子信息 内容教学法
论文摘要:本文对目前高等职业类院校电子信息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提出运用内容教学法(CBI)将英语学习与专业内容学习于一体,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0引言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已经发展到了由传统的学院式教育模式向政府主导下的就业导向模式转变。高职院校传统的、基于专业的课程正逐步转向多学科的、基于项目的课程,课程的教学目的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某一专业学科的目标,而是以学生就业后所从事的专业和� 在这样的背景下,专业英语的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
1电子信息专业当前教学模式分析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目前的电子信息专业英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学生英语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高职生的主要生源是高考中分数较低的一部分学生,这些学生多数是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本身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就不高,在基础英语教学阶段的应试教学模式对运用英语的能力并没有提高,在完成相关的考证之后便放松了对英语的学习。因此,学生到毕业时英语水平与基础阶段结束时相比,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普遍下降,达不到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信息的要求。
1.2教学方法机械性、授课方式单一目前,电子信息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是围绕着教材展开教学,主要进行文献的翻译,一般是教师先读句子,然后解释一些生词和专业词汇并将句子翻译成中文,教师容易陷入把专业英语课上成了变相的课文翻译课,教学的重点过于集中于专业词汇的英文解释和英汉翻译的训练,以至于有些学生在经过专业英语学习之后,毕业论文的英文摘要部分仍旧错误百出,不了解工程英语的表达方式和日常英语的区别。
1.3专业英语师资水平不利于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提高专业英语课的教师主要是相关的专业教师,这部分教师虽然具有较深的专业功底,但英语的语言功底欠扎实,主要表现在英语的听和说方面。但如果以英语专业的教师来进行教学的话,会对课程所涉及的专业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达不到教学的目的。
2CBI的基本理念与教学模式
2.1CBI的基本理念CBI的基本理念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①当学习者把语言作为获得信息的手段而不是作为学习目的时,二语(或外语)学习会更加成功,所以教学以专业知识为中心而不是以语言为中心。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在学习具体的专业知识过程中习得的。
②语言学习有明确的目的。因此,教学中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并完成真实的任务。
③语言学习的目的在于获取新的信息。
④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活动应该符合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和情感需要,要满足学生将来的职业和个人发展需求。
2.2CBI常用的教学模式CBI常用的4种教学模式是:主题模式(Theme-basedcourses);保护式专业教学模式(Shelteredsubjectmatterinstruction);辅助模式(Adjunctcourses);专门用途模式(Languageforspecialpurposes)。
3电子信息专业英语课程CBI模式的具体实施
CBI把外语学习的焦点从以往传统的注重学习外语本身转移到通过学习专业内容来掌握某一外语技能,是外语和专业内容学习的。综合。
3.1教学材料的编写教学材料是CBI教学模式实施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因此教学材料的编写,可以由企业人员、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组成的团队共同编撰教学材料。开展对电子信息专业领域中真实语篇运用特点的研究,并
3.2教学内容的选取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学生将来得工作岗位来选取教学内容,内容要求难易适当、图文声像并茂。具体的内容可以是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技术文献、产品或仪器的使用说明等,内容上要兼顾英语的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培养。资料来源可以是网络、国外职业院校的教材、报纸、杂志、欧美教学声像制品等。
3.3教学方法的应用①分组开展教学活动。在了解每位学生的英语水平后,按每组高、中、低层级将班级划分为小组,并设置组长。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的协作意识。②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可以采用音频、视频、过程实录录像回放等呈现方式来介绍电子信息专业知识。③设计结合实际工作岗位的教学情境。教学活动尽量模拟真实的任务或岗位,强调培养学生“用英语来做事”的能力或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师生之间运用所学内容进行多角色互动。例如,创设设备安装现场、接待外宾、小型会议等场景。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活动的每一步骤都不能忽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安排学生在多媒体教室、图书馆、宿舍等场所来自觉地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以小组形式合作完成小型研究课题。
3.4考核方式改变传统的“一张试卷”的考核方式,将学生的学业成绩分解到学习的各个环节、教师应根据学生每节课的表现给以成绩的评定,并进行阶段性的考核。例如开展几次词汇默写、翻译练习、口语交流等。
4结束语
CBI模式下的电子信息专业英语课程应该是多学科、超学科的项目导向,而非单一的专业导向,以特定学习者的特定需求为导向,强调英语实际运用语境,强调“做中学”,以实践、研究为导向。要实现高等职业技术类院校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CBI模式下的电子信息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因该是一种很适合和有效的培养方式。
参考文献:
[1]雷春林。内容教学法(CBI)与复合型外语专业教学—以商务英语教学模式为例[J].外语电化教学,20xx,(3):32-37.
[2]DoveyT.Whatpurposes,specifically?Re-thinkingpurposesandspecificityinthecontextof"newvocationalism"[J].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20xx,(25).
一、实施方法和手段
1.教学内容多样化
教学计划打破传统的单一按照临床检验与血液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免疫学及临床病原微生物学四个子学科进行组合教学的计划安排,重新按照语言学习规律,以教授医学词汇、专业词汇为前提;以加强学生阅读能力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听说能力为目标;着重从内容上注重新颖性、知识性和学生的接受性,注重医学词汇的讲解;注重听说能力训练。将“立足实用、强化能力”的口语式教学方法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中。从国外HealthReport、NatureMedicine等主流医学资讯媒体选取,从网络搜取国外大学的公开课程有声课件、国际大会会议录像。截取编辑一些医务短剧的片断,如美国的《ER》、《HouseM.D.》、《Grey’sAnatomy》等,这些资料和片段的截取都注重和专业结合,如新的检测禽流感病毒、埃博拉病毒等方法的介绍,床旁诊断的推广,仪器原理及检测流程,实验室介绍等。充分挖掘身边教材,寓教于乐。
2.完善考核机制,激发学习动力
不定期进行随机课堂小练习,进行同学间自评与互评,强化学习动力,每次测验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纳入总评。另外,针对实用需要,结合专业特色,将操作说明书、试剂说明书、项目检测原理等与专业相关的应用文翻译作为考查重点,突出实用性。鼓励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多看原版教材,浏览英文网站,阅读英文报摘,看原声电影,培养学生用英语收集信息的能力,通过自我学习提高语言技能和专业知识技能,从而达到专业英语教学更高层次的目的和要求。
3.到医院检验中心实验室现场教学
医学检验专业是一门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所 效果。我们安排开展实验室现场教学,将课堂搬到医院检验科,带领学生到附属医院的检验医学中心,由检验科从国外留学回来的老师现场讲解检验仪器,重点介绍常用检验仪器的英文操作界面及检验仪器中常见的生词,如检验项目、参数设置、系统维护和质量控制等。课堂教学中注意师生互动,同时邀请国外留学生在必修实验诊断学的实验课时和中国学生一起上课,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口语交流。可以围绕课堂内容,让学生表达他们熟悉的专业知识,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在英语学习、口语表达中的自信。
二、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本着培养学生专业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按照语言和专业相结合的宗旨,遵循语言习得的教学方式(按照听、说、读、写),组织专业化教学内容(以本专业基础知识为主,注重题材广泛性和多样化),使传统单纯重视阅读能力的提高,向听说和读写能力并重转化,通过如上改革,使教师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管理者,成为学生实践的鼓励者和合作者,成为学生分析和解答问题的引导者。
作者:季敬璋 李敏 单位: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提出了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为学前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家长让幼儿学习英语的热情也随之高涨,幼儿英语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培养高素质的幼儿英语教师也显得格外重要。但是从实际来看,幼儿园的英语教育现状远没有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这种现象对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程的教与学提出了挑战。
关键词:高职高专;学前教育;大学英语;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4270(20xx)06-0082-02
一、存在问题
(一)学生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态度不端正
众所周知,高职的学生与普通院校的学生有着很大的差别。就英语学习来说,大部分学生英语整体水平较差,基础薄弱,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几乎没有成就感,没有成就感就不愿意学习,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最终慢慢地就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由于基础薄弱,再加上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少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不端正。课堂上睡觉、玩手机的比比皆是,作业不做或抄别人的现象司空见惯。还有的学生认为英语与自己的专业课联系不大,只要学好钢琴、舞蹈、声乐、美术等专业课就可以了。
(二)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式与其他专业一样
各个院校的年轻英语教师虽然知识丰富,活力四射,但是缺乏学前教育专业大学英语的教学经验。老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是大部分依然采用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注重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法的讲解,却忽视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经过180-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来看,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应该是服务于培养具有较强英语应用能力并能以英语为语言完成幼儿英语教学的幼儿教师。因此,我们不能完全照用其他专业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来从事学前英语教学。
(三)课时压缩,大班教学
在课程设置上,不少学校或多或少地存在“重专业,轻基础”的现象,英语课时一再被压缩。除此之外,很多学校为节约成本,或者由于教学条件达不到而进行英语教学大班化,结果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
(四)教材不合适
到目前为止,笔者还没有发现一本令人满意的学前教育大学英语的教材。不少学校使用的是和其他专业一样的教材,这样学生学起来感觉和专业关系不大,兴趣不高。已经出版的学前教育大学英语教材也存在这样那样的诸多问题,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使用。
二、对策
(一)提高学生积极性
针对高职学生特� 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不管对与错,首先要给与肯定,然后就不足之处进行纠正,让学生有成就感,有了成就感,学习兴趣就会慢慢上来。改变原有的考核方式,提高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方式。原有的考试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反正是考不及格,也就不努力了。改变原有考试方式,将总成绩分为两部分: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并且提高平时成绩所占比例,这样既能动态观察学生学习情况,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改变了过去一张试卷定成绩的考试方式,让学生看到了希望,从而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也会提高。学习方法不合适也是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不高的一个原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除了日常的教学之外,还要给学生讲一讲如何学习英语的方法,引导学生课下自主学习。
(二)明确教学目标,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英语老师不仅应该了解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也应该了解学前教育的教学目标,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学生。学前教育培养的主要是未来的幼儿教师,所以,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也应该采用一些幼儿园教师与孩子课堂上交流的方式。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引入童谣、游戏、歌曲、童话、分角色表演、动画、影片等形式。这些形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比较新颖,学生感到比较新鲜。通过这些形式,学生不仅在新鲜劲中不知不觉学到了知识,还掌握了一些幼儿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
(三)自然班化
为压缩课时或节约教学成本而进行的合堂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本来就不高,加之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人数又多,不少学生就是浑水摸鱼,翘课、上课睡觉、玩手机等现象很普遍。一节课的时间总是有限的,老师不可能每节课都点名,不可能花费大量时间来维护课堂秩序。所
(四)选择合适教材或自编教材
学前教育专业有其独特性,其所使用的教材不能与其他专业的。教材相同,应该选择符合实际学情和社会需要的教材,这种教材选择的余地非常小。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自编或联合编制教材。
(五)加强与幼儿园的联系
校企合作是目前很流行的一种办学模式,对于学前教育来说就是学校和幼儿园的合作,这种方式对学校和幼儿园来说是一种双赢局面。对于教师而言,定期不定期地造访幼儿园,可以了解到最新的学前教育行业的标准,了解幼儿园常用教学方式方法,从而能把幼儿园最新的东西带到课堂。通过观摩、实践,教师自身丰富了教学经验,也利于以后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组织幼儿园教学的能力。前面提到自编教材的问题,这个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和幼儿园合作编写。编写教材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更要了解学前教育的行业标准、社会实际需求。高职高专的大学英语老师具备英语知识,但对于学前教育各个方面的情况不是非常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闭门造车,很可能会做无用功。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幼儿园联合编写,这样的教材才能接地气,符合学习需要,满足社会需求。定期派学生到幼儿园见习。学生在自己的学校学到的理论性的东西多一些,通过见习,他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到幼儿园的教学情况,了解到自己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更有针对性,明确了学习方向。
三、结语
总之,学前教育专业大学英语的教与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采用灵活实用的教学方法,不断加强学习和研究,为培养优秀的幼儿教师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2]万迪人。现代幼儿教师素养新论[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3]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Z].20xx.
摘要:本文从分析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挖掘现有教材的职业元素、专业因子、补充计算机专业性教学内容;构建中职英语渗透“专业因子”教学的“立交桥”;模拟计算机专业与岗位的实况设置情境,进行英语能力专业化、岗位化的仿真训练;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结对”;联手课堂、联合考评、强化学生通用(普适性)职业能力的培养等五个方面的探索方向。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 英语教学 “专业因子”
质量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目前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已接近尾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通过课程、教材、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的创新,实现人才培养方式转变,提高中职教育的质量。本文的研究就是要面对中职生这一特定教学对象,面向社会中等技能型人才紧缺这一就业环境,弱化传统英语教学的学科性、理论性、系统性,以有利于学生专业职业技能的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其就业需求为引擎,重构当代中职英语教学全新的教学模式与体系,在英语课堂教学范畴中加入专业英语的内容。
一、现阶段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背景
计算机专业在职业高中的发展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经过高速、快速发展期以后,从原有的火热,到现在的艰难维持,计算机专业似乎已经被很多中职学校介定为“重点、难点”专业,进入该专业的许多学生无心向学、沉迷于电脑游戏,一上计算机专业课程如VB、数据库编程等课程,不是打瞌睡就是像听天书一样昏昏沉沉。
近年来,职业学校录取的学生中考分数较低的情况已经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了,很多职高生最基本的文化基础都没有,更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结合学生进校后的实际情况来考察,可以说,中职生特别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理论学习的理解、接受能力较弱,在学习中大多数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因中学时代的学习失败而带来的阴影影响了学习的自信。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部分学生学习能力或智力、记忆能力上存在着偏差;有部分学生虽然显得聪明伶俐,但对于课堂、书本为主的灌输知识的教育接受方式不适应或很不适应,学习效果不好。而学生对于自己专业的学习兴趣比较大,学习时间的分配也倾向于专业课,这让英语老师更难有效提高学生们的英语水平。
中职学校在教学方法、内容上,由于历史原因的影响,教材还是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很远,与专业和职业的结合相适应的教材难以统一编写。教师比较偏重于传统的教学,注重知识的记忆,倚重书本教学,联系实际不够,忽视能力的培养,忽视习惯的培养和形成。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呈现,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的评价上,还是以传统的普通高中的模式进行。随着高等职业大学招生数的逐年增加,应试教学的影子在较多的学校里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显现,文化课教师与普通高中教师基本是一个教育历年,那就是为升学而准备,存在着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学成为高考附庸的危险倾向。
二、渗透专业因子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这是对职业教育本质的最简约的说明。职业学校培养目标是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
当前,中职课程体系由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三大块课程组成。文化课是专业理论课的基础,专业理论课是专业技能课的基础,而技能课是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在实践中的应用环节。文化课是基础,专业理论课是核心,专业技能课是关键,三者都是为了教育目标的实现。三大课程的出发点是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和人的发展,归结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造就适应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实际上是统一的。因此,我们在考察中职英语教学的时候,也应当以就业为导向,不能单纯从升学的角度来指导英语课的教学。那么如何结合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特点,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英语课堂教学中,以就业为导向,渗透“专业因子”,这就成为了我们进行研究与探索的出发点。
虽然许多学校开始注意到计算机专业英语课堂中渗透“专业因子”,更有些中职学校开始开设计算机英语课堂,还有些学校编写中职计算机英语校本教材,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英语,但往往许多学校没有达到目的,使这些教学计划流于形式,甚至刚实施不久因效果不佳而被取消。因此如何有方法、长足而有效地开展“计算机专业英语课堂渗透‘专业因子’的探索”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计算机专业学生认识到学好计算机英语的重要性,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在具体的时间操作中“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有利于英语老师更好地结合计算机英语的特点进行英语教学,渗透计算机“专业因子”,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扭转目前英语教学中的劣势局面,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初步探索的内容与方向
要实践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渗透“专业因子”的教学探索,我们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挖掘现有教材的职业元素、专业因子,找准与计算机专业知识相关高度的教学切入点,巧妙地将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训练纳入到英语学习能力培养的轨道,实现与学生专业职业技能培养的有效接驳。
但凡教材都有其通用性、经典性及学科稳定性的一面,中职英语教材也不例外,然而英语教材却又独极鲜明的主观性、多视角性,英语教学的开发空间和改革能量都是巨大的。。据此,我们在日常的英语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属性与学习需要,从迥异的角度去挖掘隐藏于教学内容之中的职业元素、专业因子,只要找准与专业知识学习相关联、与职业能力培养相沟通的教学突破口,完全可以实现英语教学与专业技能学习最大限度的交融。 我们希望这种英语课兼容专业技能训练的教学境界,不仅能彻底瓦解学生“英语课与专业课学习无关、学英语耽误时间”的错误思想,而且能使学生感受到,学好英语能助他们专业学习以一臂之力,犹如拿到了一把开启专业技能学习、打开职业生涯之门的金钥匙,同时,他们的专业特长也在英语课上大有用武之地,英语学习的态度会因此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2、瞄准人才市场需求及就业结构变化的趋势,补充计算机专业性教学内容,构建中职英语渗透“专业因子”教学的“立交桥”。
再优秀的教材都只能是教学的一个纲领和框架、一种思路和导向,更何况中职英语教学要因教学对象及专业、岗位、工种的不同而施教,所以,要使中职英语教学真正地鲜活、实用、“有血有肉”起来,关键还是依靠教师“对症下药”,把握好职业领域内的专业技能与英语能力的粘和点,补充大量适用、实用的最新专业性教学资料,以英语技能的训练为枢纽,兼顾、辐射至本专业、岗位直至工种,构建中职英语渗透“专业因子”教学的“立交桥”,以便学生日后能顺利踏上自己理想的职业之路。
3、模拟计算机专业与岗位的实况设置情境,进行英语能力专业化、岗位化的仿真训练,凸现中职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应用性、岗位性。
实用性、应用性、岗位性是中职英语教学的精髓与极致,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现场实践性教学很难组织和实施,多数情况下,只能进行模拟仿真教学。教师要粗略知晓计算机专业的实践岗位群、具体工作场合,以及职业环境等要素,并
4、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结对”,或者联手课堂、联合考评,构建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渗透“专业因子”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
英语教师不妨“就地取材”、备课时积极主动地与计算机专业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咨询与磋商,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些英语能力和专业技能训练结合度高的课堂,也可以尝试“双师”教学,即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和谐地执教于课堂,并可实现资源共享。课后作业和考评测试也可以实现英语课与专业课的“联姻”。
5、继续发扬英语学科的传统教育功能,强化学生通用(普适性)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
综合职业能力既包括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职业技能,又包括基本的文化知识与素养、语言交际能力、应用写作能力、沟通合作能力、自立自强能力、再学习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等任何专业和岗位都需要的通用性(普适性)职业能力。专业职业技能固然重要,可以使学生毕业即能上岗,上岗即能“顶用”,也满足了社会的“急用”,但是,当今社会的人才观和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都要求我们还必须重视学生通用职业能力的强化训练,因为就业结构始终是个动态的发展性网络,学生也必须具备转岗的能力、再就业能力、继续深造学习的潜质,成为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人才。因此,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渗透“专业因子”的教学探索中也不应缺少这样一个重要的环节。
以上五个方面的探索,需要组内教师的密切配合,以及学校的鼎力相助才有可能付诸实践。我已就此论题,申请课题研究,希望能由理论转化为实际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国新办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娄俊林、计算机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xx、1
[3]张云、计算机英语教学的困境与对策研究、嘉兴学院学报,20xx、5
[4]杨利、关于高职计算机英语教学若干问题的探讨、科技文汇,20xx、7
[5]《继续教育》20xx年第10期
[6]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课堂教学评价研制小组,20xx,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验、《课程·教材·教法》,第2期
摘要:随着我国与国际文化的不断接轨,幼儿的双语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关注,这一现状也对当前学前双语教育教师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但是当前阶段的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活动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为此笔者在文中对于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的实际发展现状及具体的问题解决对策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期可以为我国的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有效的参考。文中主要指出当前阶段,我国现有的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实际发展现状,存在着教学师资队伍不强大及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基于这一现实背景。笔者在文中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一、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一)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材存在不足
当前阶段,学前教育需要培养的教学目标,早已不再是原本的教育类专业人才,而是深入到基层的幼教单位机构的就是人才。为此,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英语能力,不仅需要达到可以自主地阅读本专业的英语教学辅助文件,还需要具备与幼儿进行双语对话的教学能力。学前教育英语教师在进行实际授课过程中,必须要拥有一口十分正宗的英语语调,精准的英语听力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当前阶段,大部分教育院校内部的英语教材内容都是由本校英语教师进行存取,由于并没有十分切合本校教学的英语教材,英语教师迫于无奈,只能随便进行选择。但是这一问题却严重的影响了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发展,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能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学习能力。为此,一个适宜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的教材已�
(二)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师师资力量存在不足
随着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落实与推进,当前阶段的学前教育发展最为迫切需求的是,具备较高的教学实践能力与专业理论水平的高素质的复合型教育人才。但是,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教师,主要是有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进行教学。虽然此群体具有十分深厚的教学能力,但是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工作只是作为其就学工作的一个小部分,大部分的英语就是表示并不太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具体需求的是何种形式的教学内容,这一教学问题严重的,造成了学生与社会实际需求的教师人才相脱离的问题。进一步的导致了学生无法将自己在学习活动中学习到的内容全部应用至教学和实践中,严重的诱发了学生无法胜任,实际工作的这一现实问题。
二、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发展的具体策略
(一)科学选取英语教学教材内容
教师在进行实际开展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对佢教材,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科学设置英语教学的基础内容,侧重进行教学,英语口语与英语文化的教学;科学进行设置,英语专项的实训课程,着重进行培训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与此同时,就是除了需要综合进行整改,英语教学课程以外,还需要适当进行先充一部分与英语口语,幼儿英语学习基础内容为核心的教学课程。在进行实际选取英语教材过程中,需要充分进行当前英语教学的。实际发展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着中是群突出英语教学内容的时效性与可行性。教师在进行编制教学内容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只有这样,才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将其教材内容的教学作用发挥到极致,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际英语应用能力[2]。
(二)不断强化学生的英语语音训练力度,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使用能力
当前阶段,幼儿教育,实质上就是指一中英语启蒙教育,在幼儿这一特殊发展时期,英语发音学习习惯的好与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未来的英语学习。为此,英语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对未来从事幼儿双语教育工作的学生进行英语正确发音能力进行训练。英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主进行准备一面镜子,然后要求学生严格遵照教师所教授的英语发音口型进行大量的重复训练,并逐渐找到英语发音的技巧。通过科学的划分学习小组,学生可以在学习小组内进行监督和学习,通过不断指出对方英语发音存在的问题,学生也会自主进行反思自我的英语发音。经过不断重复的去练和深入探索,学生必定会逐渐掌握英语语调发音正确的规律,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群体的英语发音的正确率[1]。
(三)积极鼓励学生深入到幼儿园进行实际见习
教育院校需要定期组织班级中的学生,深入到当地的幼儿园进行实际的见习活动。通过深入观察幼儿园教师上课的一举一动,进而亲身经历,并感受幼儿园英语教学的教学氛围,实际课堂教学的教学技巧,进而帮助学生更加彻底的掌握英语课堂教学的方法。在学生见习,活动结束后,要求学生,将其见习结果和过程进行一一记录,并以报告的形式将进行上交,并在结尾处对,自我的见习经验与神经感受进行综合性的总结。通过此种教学方式,进而更加精准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类英语专业人才,作为我国幼儿教师的主要储备人才,对于幼儿教育工作开展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为此,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必须要不断进行教学探索,勇于进行创新教学尝试,不断总结优秀的教学经验,进而不断培养出英语教育类人才来推动我国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论文关键词 机械专业英语 积极性调动 专业人才培养
论文摘要我国加工制造业以及机械行业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机械专业英语教学的意义愈发的明显,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进一步提高机械专业英语的教学水平,文章结合实际情况,对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与困难进行阐述,并针对性对改进教学问题进行探讨。
高等院校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机构,面对时代的挑战,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法,积极推进双语教学的策略,向社会提供高层次、高素质的国际化专业人才。
专业语言教学是指以汉语以外的一门外语(多指英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双语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加强和提高英语水平。
1 机械专业英语特点及学习的重要性
现如今我国大部分城市,尤其长三角、珠三角等较发达地区的城市,加工业正在迅速的发展,在机械行业中外商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的数量在不断递增。因此在机械行业发展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仅仅依靠我们中国自身的交流已经远不能满足需求,如何实现与国外其他国家进行技术以及合作上的交流,基本的英语学习当然是必要的,而专业机械英语更为实际且重要。笔者在从事大学教育工作之前也曾在企业中工作也有过切身的体会,不要谈是外资企业,就是国有企业或者私营企业在这样的国际化环境下,经常接到国外相应的订单是非常普遍的,毕竟国内的需求量是有限的,全球化经营才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那么对机械外贸类或者机械专业技术国际交流类人才的需求就显的十分迫切且分量很重了。由于一般的国内与国外的合作订单通常能获得较大的收益,因此从企业重视程度以及工资待遇这样的人才都是十分具有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因此我们说机械专业英语在现如今高校机械专业的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中国在大学本专科教育中一直都在实行英语考级制度,这种制度的延续使得当代大学生在毕业后基本上都掌握了一定的基础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可以说是我们达到的较理想的状态,大学生无论在词汇量还是语法以及口语写作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扎实基础。但是针对于我们刚才说阐述的专业英语的重要性,仅有基本的英语能力要想在社会工作中在对外机械交流当面较快入手或者大有所为是非常困难的。走向工作岗位后真正用到的还是专业英语,学习了解四年的关于机械的每一个基本名词都其特定的英语词汇相对应,这样才能达到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的要求。其中专业英语具有如下特点: 其需要注意和研究。
2 机械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问题及专业人才培养应对策略
2.1 据我院情况具体表现为专业英语“专业化”教学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本专科高校教师队伍,以一般本科院校为例师资队伍大多由在国内资深正负教授、新进大学毕业的博士、硕士组成。其中有国外深造进修经验的教师少之又少,一些工作较早的老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非常丰富,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方式方法也科学有效,但是在英语方面可能由于学习年限过长平时接触较少、使用频率不高使得在专业英语授课的方面有一定的困难。而年轻教师虽然刚才学校毕业不久,一直在进行英语的各种考试和学习,但大多数没有实际企业工作经验,在专业知识熟练度和广阔度方面以及能够将专业知识与专业英语很好的结合起来能力上却有所欠缺,是否能在上述两点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关系到专业英语教学效果的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师资力量不够怎样才能教授出优秀的学生呢? "
2.2 口语较差使得学生对于能否学好专业英语并且应用到今后的工作中信心不足
在基础英语教学中,口语是英语学习的关键问题,也是学以致用的一个评价指标。可实际中口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为薄弱的环节音标基础差不敢读单词等使得口语一直是困扰广大学子的一个问题。对于现如今的高校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自初中开始到大学已有六年的历史。但口语水平仍然较差,专业英语为了能使学生在毕业工作中能够很好的应用,便会较大程度的注重口语了听力的联系。然而由于上述口语较差的原因使得学生在最初接触这门课程的时候就信心不足。
2.3 传统的教学方式、单一的教学方法造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够
专业英语受传统英语长期教学的影响,老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很少考虑学生到反应、过高估计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只是一味讲课老师叫疲惫学生也觉得云里雾里,在接下来就是听写单词、翻译文章、课下作业、最后测验考试,周而复始一成不变形成了机械的程序化,甚至有的个别老师在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仅仅是将课本上的文章语句逐一进行翻译,教学课堂没有生机和活力,严重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想要学习的积极性。
针对于以上专业英语教学中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在如下方面尝试改进和加强,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教学与联系相结合,师生共同参与。教师教授和学生练习相结合,在大量的实践联系中培养学生对专业词汇学习和专业文章的翻译能力。高校机械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重点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翻译专业文献资料的综合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专业词汇的学习和专业翻译能力的他高就显得尤为关键。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应重点讲解高频词在专业领域内的用法,并结合范例来加深对他们的'印象和理解,在讲解中如遇到学生尚未接触到的专业知识应当加以补充。
(2)针对师资方面可以发掘教师的潜能,利用年轻教师的冲干劲着重培养新一代教学中坚力量,让年轻教师在授课的课余时间尽快充实自己的机械专业知识,并且加强英语口语的练习,多深入到企业中去,争取进行出国交流学习。在备课以及试授课中不断磨合,开创新思路多向经验丰富教授们请教,开辟一条新的双语教学道路。
(3)针对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教学进度和难度难以协调掌控的现状,一英语基础水平的高低位划分标准,把班级学生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根据每个小组的具体情况设置不同的教学任务,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4)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硬件条件,播放国内外先进机械加工技术的外文介绍短片,生动的画面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有益处的,在了解国外优秀企业的先进技术明确学习努力方向之外,同时可以锻炼英语听力,为全面专业教学打下基础。
(5)课前布置每位学生准备一部分专业相关的语句,自行课下进行理解翻译,在上课初进行交流,计入平时成绩由基于随机抽查学生均会积极准备,积极准备的过程就是一个提高的过程。为学生提供有被动接受到主动求学的机会。随着交流的深入也可以按照兴趣爱好,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专业方面话题,以类似演讲、辩论等形式进行课堂预热与练习。
3 结论
机械专业英语教学是个在当前大环境之下的一个艰巨且意义重大的任务,通过广大院校机械专业教师们不断自我提高、勇于创新和辛勤的努力,尽可能寻找和掌握正确的、新颖的、为广大学子所认可的方式方法。注重专业化人才的培养,让学生多与企业交流使其在校期间就充分认识到学习专业英语的必要性。那么我们就会看到机械类学生更加广阔的就业前景以及更为辉煌的明天。
注释
①高等学校工科专业课双语教学中的关键环节[J].创新教育,20xx(6):105-106.
②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
③丁双红,张学辉,理工科专业英语教学特点及改革意见[J].理工高教研究,20xx.23(2):114-115.
④王冬敏,关于机电类专业英语课堂教学的思考[J].内江科技,20xx(3):17.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东西方文化逐渐交融,目前社会上的很多企业和部门都对员工的英语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国际经济贸易行业,用人单位逐渐需要求职者拥有专业化的英语水平,这就为当前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就国际经济贸易专业与英语教学的有机契合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和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们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英语教学;有机契合;探讨分析
一、英语教学对于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重要作用
在高等教育中,英语教学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一个人知识水平的提高,他所接触到的知识层面越来越广,所接触到的人的素养和水平也是越来越高,而英语则是这部分高端人才所普遍具备的一项技能,只有把英语熟练掌握,才能够在国际经济贸易工作中熟练与各国人进行交流,才能够不断开拓自身的视野,实现更加长远的发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高等院校的教育理念是“成人、成功、成才”,因此,教育者们必须要把英语教学搞好,不断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从而让学生们能够满足未来工作的需求。在我国目前的很多高校之中,英语教学并没有满足学生们未来的职业需要,虽然他们在课堂上学习到了一些英语知识,但是这些知识的实用性不强,不能够胜任工作的需要,为此,在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英语教学中,教师们不但需要让学生们掌握最为基本的英语交流能力,而且需要让他们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词汇,从而拥有一定的行业英语能力,综合提升学生们的技能水平,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大学英语教学是为未来的专业发展进行铺垫,从而让学生们实现更加长远的发展。
二、大学英语教学与国际经济贸易专业之间存在着脱节现象
1.教材内容脱节。在英语教学中,教材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大学英语教材的涉猎是相当广泛的,包含了极其丰富多样的主题,例如东西方文化、生活方式、校园学习、电影书籍和情感交流等等,这些话题能够大大开拓学生们的视野,帮助他们提升英语文学素养,素材的来源也是有章可循的,基本上都是来源于英美经典报刊和经典小说等等,具体到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英语教学中,教师们往往选择国际商务内容进行相关的教学,这些内容涉及到了关于商务和贸易的方方面面,例如市场营销、网上销售和企业文化、企业发展等等,虽然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教学内容比较丰富,但是与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所要求的专业性还是有些脱节。
2.教学观念比较陈旧。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教学的观念正在逐渐发生变化,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当代教学的发展,教师们必须要创新教学观念,让传统教学与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英语应用相结合,从而实现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在英语文化方面,学生应当掌握英语语法规则、具备相当大的词汇量,拥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能够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在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教学方面,学生们应当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并且了解现代国际商务的发展状况,并立足这些实际的状况来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的商务英语能力。
3.教师之间缺乏交流。大学英语教师与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教师交流比较少,在日常的大学教学活动中,两者分别具有自己的教学团队和师资队伍,因而导致了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的隔阂,长此以往,学生们就不能够把大学英语与专业知识进行结合,因而也就不能够具有优秀的专业英语能力,这对于他们以后的职业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三、大学英语教学与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教学的有效契合
1.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契合的概念。“专业+英语”教学模式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把大学英语与专业课进行了有机结合,并且从学生们的职业能力入手进行相关的英语知识培养,因而具有现实可行性。步入大学后,学生们已经有了比较深厚的英语文化基础,教师们可以立足于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选取专业英语知识进行讲授,从而巩固学生们的基础,与此同时,也应当灵活设置英语基础知识课程和英语专业知识课程,从而令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2.教学目标的契合。大学英语教育的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出具备优秀英语素质的人才,尤其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听说能力,读写能力等等,从而保证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有效运用英语进行口头交流和书面交流,这也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教学目标为以国际贸易为背景,为学生们打造专业化的教学,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讲授国际经贸的语言特点,从而让其在业务洽谈的过程中能够做到用词合适,语言精美。由此可见,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和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课程要求都注重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我国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必须要与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教学进行渗透和结合,从而打造出具备专业化英语知识的人才。
3.教学内容的契合。教学内容的确定是英语课堂开展的基础环节,为了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们要慎重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要让教材既符合英语教学要求,也要符合专业化课程要求。在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中,主要有《大学体验英语》、《新标准大学英语》等教材,这些教材的综合性比较强,能够帮助学生们打下坚实的基础,因而是比较符合教育目标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往往过于拘泥于教材的内容,这种按部就班的上课方法并不能够很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教师们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丰富教学形式,利用图片、音频和视频等等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当从学生们的专业出发,尽量采用一些接近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英文词汇,例如,在讲解notonly,butalso的'时候,教师可以举例:themainfactorforthesuccessoftoyotaisnotonlyitscustomerfocus,butal-soitsproduct.丰田公司的成功既归功于顾客至上的理念,也归功于完美的产品。
4.教学方法的契合。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知识和英语教学的契合也包含有教学方法的契合,教师们应当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在多个角度综合提升教学质量,传统简单的讲授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代大学英语教学的需求,教师们必须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具体到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方向,需要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遵循实践性、开放性和探索性的教学原则,而且可以采取问题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例如,在文章slowdown,youmovetoofast中,教师可以立足于文章的内容,提出一系列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whatcanpeopledotohaveagoodwork-lifebalance?当学生们进行积极思考之后,应当留出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进行讨论和交流,从而充分让他们表达内心的想法,缓解心中的压力,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某个学生扮演CEO,另一个学生扮演记者,然后让记者用英语采访CEO关于公司现今的经济贸易发展情况、未来的发展思路等等,这就实现了英语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契合。总而言之,在英语教学中,我们既需要注重英语的交际性,又需要注重英语的实用性,从而让学生们进行英语基础文化和英语职业文化的综合发展,“专业+英语”的发展理念是极为重要的,教师们应当不断探索相关的教学方法,为培养具备综合能力的学生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张红霞,李平。论双语教学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的应用[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4:100-102.
[2]杨咏波。浅析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和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融合[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xx,01:44-46+35.
[3]朱振荣。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英语化教学相关问题探析[A].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xx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xx:9.
毕业论文是大学本科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对培养合格的大学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毕业论文要求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科学研究能力,实践证明,毕业论文工作的成效,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毕业论文的质量有所下降,这已� 其中,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反映的问题尤为突出。如何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满足大学培养人才的目标要求,是当前急需研究和解决的课题。本文从强化专业英语教学的角度,初步探讨理工科类大学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一、正确认识专业英语在毕业论文中的重要作用
根据修订后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理工科类大学的专业英语必须注重读、听、说、写、译等方面能力的均衡发展,使学生不仅能顺利阅读各种英文专业文献,而且能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因此,专业英语的落脚点在于“应用”;,这与毕业论文的目标是非常吻合的。目前,毕业论文的质量不如人意,与对专业英语的认识偏差有一定的关联。
专业英语教学对毕业论文的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可以进一步提高毕业论文的专业素养毕业论文要求具有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搜集资料、获取数据的能力,并在专业方面具有综合、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专业英语的学习能有针对性地与毕业论文有机结合。具有良好的专业英语能力,就可以从国际互联网上及时获取和传递准确的专业等信息,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养。
2。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可以有效地拓宽学生在做毕业论文前的学识视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然而专业课程的许多内容由于种种原因还停留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水平的经典理论阶段。如果大学生的'学识视野只停留在中文参考书,显然就会影响到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通过专业英语学习,一方面可以学习参考专业英语的思维方式和叙述方法;另一方面,专业英语中介绍最新的科学技术发展和本专业新研究成果和新技术的文章能有效地开阔学生的视野。
3。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可以有效地培养毕业论文中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一个成功科技工作者必不可少的素质,毕业论文可以在大学阶段通过实践和训练充分地体现出来。掌握专业英语对于继承科技成果和研究成果的取得或创新实力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精通专业英语,可以培养和促进学生开放、创新品质的形成,从而使创新思维能力在不断学习和实践应用中提高。
二、着力专业英语教学效果,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专业英语在工科院校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在促使学生将基础英语用于专业工程技术学习中起很大作用,对培养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外科技的最新发展和动态的能力是不可缺少的,也是贯彻外语教学“不断线”;的重要步骤。专业英语既涉及到基础英语,又涉及到专业内容。因此,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它一方面是基础英语到应用英语的过渡,另一方面应该更注重其应用性,强调围绕着专业交流的实际需要。
1。着力明确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和毕业论文的有机内在联系明确的专业英语教学目标,有利于减少教学目的的不确定和随意性。专业英语与毕业论文的直接联系反映在毕业论文的英语摘要和查阅英语资料中,而实际上它们之间的联系更为广泛和深入。为了增强专业英语与毕业论文的内在有机联系,对于专业英语的教学宜安排在部分专业课之后毕业论文之前。时间在大学四年级上学期期末左右。这样既有利于提高专业英语总体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又有利于学生在了解毕业论文要求的基础上,增强专业英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增进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信心。
2。着力加强专业英语教学效果,为毕业论文打下坚实基础众所周知,专业英语有别于基础英语,因此,专业英语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方法。目前各个理工科类大学的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材内容、教师情况均有所区别,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应该强调以教学效果为宗旨。其一,加强专业英语教学效果,必须着力加快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专业英语课的教师在教学环境中应注重指导和示范,帮助学生建立学好专业英语的信心;开阔学生英语学习、专业学习的视野。其二,加强专业英语教学效果,必须着力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创新。要善于采用现代化和多功能的教学手段但又不迷信于多媒体教学手段,重在教学效果。
同时,注意优化教学手段,重点在于“参与式”;和 “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主动性。最后,加强专业英语教学效果,教学内容应与各专业课程衔接。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应该紧扣专业内容,学以致用充分挖掘学习潜能。补充或采用部分全英文教材内容, 介绍一些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和动态,以促进本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和实际应用。总之, 着力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的提高将为毕业论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 要: 研究生英语教学重在培养研究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原声电影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着重介绍了如何应用在教学中原声电影,以及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英语原声电影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 英语教学 应用
研究生英语教学目的是在较高的起点上,因此,研究生英语教学应突出实用性,着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从而全面提高研究生的英语语言素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注重语言环境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影响。在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对语言学习者而言,至关重要的是语言环境氛围的创设。对我国的英语学习者而言,因为他们是在以汉语为母语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英文,因此学习效果会受到汉语的严重干扰,即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和氛围。因此在当前的研究生英语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英语语言环境至关重要,原声电影就是很好的教学素材。另外,研究生阶段的英语学习已摆脱了语法、句式等知识的困扰,听力也较本科阶段上了一个台阶,接受原声英语相对更容易。英文电影中有语言交际的自然环境,加上人物的面部表情、手势和体态,最大限度地体现语言的感染力,使语言形象化、生动化。学生必然容易接受那些恰到好处的语言表达,这种语言涵盖了语言学习中语音、语调、节奏、用词、思维和情感等几大要素,这种和学习、生活、感情和思维结合在一起的英语语言更具有生命力。学生在观看电影时会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地习得纯正的语音、语调和丰富地道的语言,从而轻松地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达到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原声电影在选材上首先要考虑与教材内容的结合,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对所学内容的消化、理解。尤其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教材难度要远远超出本科生英语教材,课堂上涉及英语国家的历史、社会、文化等方面,单靠老师的讲解印象并不深刻,如果结合影片材料,让原声电影成为“课本”作为教学平台,帮助传授枯燥的书本知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加深理解。英文原声电影的选择至关重要。选择的电影要符合以下要求:一是对白清晰简短,发音标准,题材轻松,避免选择有太多俚语、专业术语,选择标准的美式英语或英式英语发音。要有翻译优良的汉语字幕,最好是既有中文字幕又有英文字幕,便于学生理解影片内容。二是长度适宜。因为每次课教学时间有限,如果影片过长,分成两次放映的话会影响影片的整体感,而且学生也会淡忘一些情节。选择原声电影辅助教学只是教学手段之一,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用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选择,而且要有效加以利用,使电影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有效利用原声电影,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影片,有些名著片段直接能找到同名电影,这是最好不过了,更多教学内容需要教师花大量时间去筛选相关影片。大部分学生在通过电影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更多的时候是在看电影而不是在学习。适当的英文电影的选择决定了学习效果的好坏,因此教师在选材上要充分考虑与学习内容的相关性和电影所包含的信息量。
影片可以在授课前观看,也可以在授课后,主要根据影片在教学中的作用所决定。教师可根据授课需要进行安排,例如在讲授环保这一主体单元时,最好在授课前放映相关的环保记录片,使学生充分了解地球的现状和将来会发生的情况,之后再对这一单元进行讲解,学生在理解上就容易得多。有关文化、习俗方面的内容最好在授课后进行影片放映,在放映过程中教师可对相关内容进行解释、说明。观看后可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教师此时应以构建主义为理论指导组织课堂教学,建构主义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同时认为教师的作用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在英文电影欣赏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遵循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情感及个性需求,以学生为主体组织课堂活动。通过课堂讨论最终完成对知识的消化、理解。也可组织学生写影评或者观后感。这样的安排能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看电影的过程中,而不是消极地看。学生在积极投入教学过程时,学习效果是最佳的。因此,安排在影片片段前后的学习活动,既帮助学生理解原片,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给学生提供了交流运用语言的机会,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课后的。写作练习对他们写作能力的培养也很有帮助。因此,学生各个方面的语言能力都能得到锻炼。教师可把影片中一些表达上与中文特别不对称的用法挑出来给学生讲解。学生平时不可能想到这样来表达。因此,很多学生课后反映这样看电影让他们学到地道的表达法,而且印象深刻,使他们获益匪浅。
原声电影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首先,电影的选材要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内涵。研究生处于较高水平的英语学习阶段,并不仅限于对画面的简单欣赏,影片要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其次,字幕的选择。影视字幕不仅能使学生比较好地获得对语料内容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对内容、词语、句式记忆更佳,因为在这种融视、读、听为一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同时受到来自画面、话语、字幕三种感官的刺激,增强了对语言知识的学习、记忆和掌握的效果。在播放英文电影时,到底该不该添加字幕,选择英文字幕还是中文字幕,亦或两种都选择,很多学生和教师都有疑惑。学生的语言能力参差不齐,为了照顾到绝大多数学生,教师可以同时添加中英文双字幕,而且可以让两个字幕分列在屏幕顶端和下部,让学生自己选择吸收。最后,原声电影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比例还很小,部分英语教师任务繁重,只是把为数不多的电影赏析课当作众多课程的调节放松,电影赏析课变成单纯的电影欣赏课。因此,把英文电影引入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重新思考自己的身份和作用,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当教学中的帮助者、促进者、支持者、引路人和评价者的角色。同时,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有充分的了解,对教材的理解和运用要把握得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英文电影生动真实、冲击力强的特点,思考和设计符合教学目的、有教育价值的内容。
在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中运用原声电影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自然的语言文化学习环境,同时也符合研究生这一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实践证明,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辅助方法,不仅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而且能使学生置身于原汁原味的英语环境,感受其浓厚的地域氛围和文化特色。原声电影在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法,是进行文化和语言教学的重要媒介。看电影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有效手段。对研究生来说英文电影可以使他们更加直观地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可以培养语感、提高听说能力,扩充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使其掌握英语语言风格,丰富语言文化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刘润清。英语教学科研方法[M]。北京:教学外语与研究出版社,20xx。
[2]黄静。英文电影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J]。安阳工学院学报,20xx。
[3]娄继梅。电影与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xx。
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环境工程专业英语传统教学模式一般为选定一些本专业的英语文献或者直接使用英文教材,授课老师带领学生逐句翻译,背诵生词;考试一般为常用词汇、语句的翻译,命题短文的撰写。教学模式相对死板,缺乏趣味性。
(2)对于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够。以我校为例,目前虽然该课程已从专业选修课改为专业必修科,学生对这门课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仅从学时安排上讲,32学时的课程设置还无法满足环境工程专业英语学习的需要。与其他专业课或是基础英语相比,其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
(3)考核考试不够科学。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的考核还是以结课考试为主要形式。考试成绩往往受基础英语水平的影响较大,没能发挥学生日常学习的能动性,调动学生课堂活动的积极性。部分学生对于专业英语的学习理解也存在误区,认为专业英语就是基础英语加专业词汇。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使得目前对于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的学习出现了“说专业英语困难,写科技论文更难”的现象。因此就需要我们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化和改革。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
2.1注意专业知识的传授
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不应局限于对文献阅读和翻译技巧的传授,而应以环境工程专业知识的� 对于教材的选用以及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避免和基础英语教学内容重叠,同时注重与同期开展的专业课做好结合。通过与相关专业课老师进行沟通合作,一方面将所学专业课知识融入到专业英语的教学中,例如将上学期或本学期所开设的专业课内容编入到专业英语的教学讲义里,通过专业英语的方式复习专业课内容,使学生在充分了解专业知识背景的基础上学习专业英语,便于专业词汇和相关逻辑语句的记忆和掌握;另一方面请专业课老师协助学生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加强专业英语的实践,例如对于专业英语课程里已经学习的专业词汇,在专业课的授课过程里不再以中文出现,通过专业课的学习强化专业词汇的记忆。这样就使得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大三一学期的英语教学,而是持续得到英语的培训,这样就使英语扎根于专业知识当中,使专业课的学习和专业英语的学习可以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使学生学有所用。
2.2合理利用课时
以提高学生对于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文献阅读能力和英语论文写作水� 在专业文章阅读方面,鼓励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通过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和质量。在翻译训练方面,要给学生多布置一些汉英和英汉的翻译作业,还可给学生布置课外专业文献检索任务,或安排学生从外文期刊中查找指定的环境专业相关文章并要求撰写英文摘要。在课堂讲解方面,注意要点突出,教会学生快读和翻译的技巧,例如,翻译的时候不能想当然,要联系上下文,考虑特殊的语境;遇到长句先找句子的主干也就是主语、谓语和宾语,然后将修饰性的部分最后加入,等等。通过综合利用课前预习、课余作业和课堂ppt讲解来合理利用课时,在课时不变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丰富授课内容来促进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
2.3丰富授课形式
通过丰富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的授课形式,调动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强化专业词汇的记忆,增强课程教学的趣味性。通过观看国际学术会议视频、分组讨论国际环境领域热点问题等形式,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自己体会专业英语学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从而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利用已有专业知识作为基础,提出问题,灵活运用语言、情景、图片、类比等方法来激励学生,启发学生积极进行思考、阅读和交流。鼓励和组织学生参与课堂互动、交流,通过小型报告会等形式实践课堂所学内容。鼓励学生利用外文期刊数据库等资源,收集、整理、翻译英文文献,尝试撰写英语论文和实验报告等。对学生的英语论文及时进行修改和点评,形成“学生起草—老师讲评—学生修改—老师再讲评”的学习机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4加强学生口语训练
对于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不局限于对专业英语阅读、翻译和写作能力的培养,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运用专业英语进行口语交流的能力。首先,每节课都运用英语对学生进行上节课学习要点提问,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要考虑到不同学生专业英语基础的差异,所以在提问的同时结合ppt投影,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尤其是专业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这样不仅使学生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锻炼了学生的听力,更使学生真正学会专业英语口语的表述和交流。
2.5科学安排考核
进一步推进考试方式方法改革,采取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平时测验和作业,通过适当增加平时成绩所占的比重,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增加平时测验的次数,提高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论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实践,有效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学生专业英语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英文科技论文阅读与写作、外文文献查阅以及运用专业外语进行科技交流的能力等方面均得到显著提高。
摘要:文章分析了汽车专业英语学习的必要性及汽车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在此基础上,从强化专业英语教学的专业特点、注重专业英语与专业课之间的衔接与配合、校本教材开发、充分发挥职业技能鉴定的导向作用等方面对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做了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职业学校;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近年来,我国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在促进汽车“后市场”发展的同时,也给相关行业带来很大压力,一方面市场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另一方面高素质从业人员数量又严重不足,形成巨大的人才缺口。为此,国家在实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中,把汽车运用与维修专 这对设有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职业院校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如何合理设置相关的专业课程以及采取何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增强汽车类专业毕业生的岗位职业能力,是每个职业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专业英语作为维修人员必备的一项专业基本技能,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能否培养出满足新技术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本文根据笔者多年从事职教工作的经验,结合我校汽车类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从学习汽车专业英语的必要性、汽车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及可行有效的教学模式三个方面做一些探讨。
汽车专业英语学习的必要性
加入WTO以来,汽车市场日益国际化,大量的进口汽车以及国外的先进维修设备和维修技术进入我国市场,在汽车维修过程中高科技含量不断加大,而且经常会遇到用英文显示的汽车故障诊断设备,不懂专业英语就不能掌握和操作这些设备。许多维修企业进口设备使用率极低,原因就在于缺乏既懂英语又懂汽车维修专业知识的人才。因此对以“面向企业,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为己任的职业学校来说,不仅有必要进行汽车专业英语教学,而且要给予足够重视,不能流于形式。另外,对于维修行业从业人员个人来说,英语水平低下,无疑会限制自己对国外汽车新技术的掌握,影响自己业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汽车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
由于长期以来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往往是文化基础比较弱的学生才进入职业学校,而汽车专业中又以男生居多,英语往往成了他们的弱中之弱。此外,多数学生对汽修行业的认识仅限于传统思维,对社会紧缺的高技能人才应必备的知识、能力的要求了解不多,因此,相当多的学生认为自己到职业学校是学技术的,而不是来学文化课的,学习英语没有多大用处,学生主观认识上的这种偏差,必然导致学习动力的减弱。
由于汽车专业英语没有统一的纲领性要求,职业学校专业英语教材有的是将本科教材略加修改,删繁就简,有的甚至就是本科教材,教材内容大多选自国外原版教材及某些外文刊物,这带来教学中两大弊端:一是语法偏难、词汇量偏大,对于英语基础本来就差的职校学生来说,很难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不利于课堂教学。二是很多内容比较陈旧,脱离实际需要,更不能达到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来与国外新技术接轨的目的。
目前汽车专业英语的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教学中基本上采用的是教师阅读和翻译原文,容易把重点放在词语讲解等语言技巧方面的训练上;另外专业英语课大多由基础英语教师担任,这些教师往往没有什么专业背景,难以结合专业知识进行英语教学,不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升学习兴趣,不能体现专业英语为本专业服务的特点。
可行有效的汽车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
突出对职业岗位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强化专业英语教学的专业特点国家教育部、交通部等六部委在《关于确定职业院校开展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通知》及其相关文件《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两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中,均强调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对英文能力的要求分别是: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一般的专业外文技术资料;能够阅读、翻译汽车说明书及维修手册等外文技术资料。目前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分为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基础英语安排在第一学年的两个学期,专业英语安排在第二学年的第一个学期。时间安排上一前一后,教学内容上自成一体。个 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才能学好专业英语,学习专业英语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为了能够运用英语获取专业信息,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满足岗位工作需要。因此,可考虑减少基础英语教学课时,淡化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的界限,以突出专业英语为本专业服务的特点,把教学重点放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上,注重对句子、段落及全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最终得以提高。
注重专业英语与专业课之间的衔接与配合学校在排课时,应把专业英语课安排在专业课之后,至少与专业课同步,专业英语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间也要注重交流,只有在充分理解专业英语讲授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进一步去掌握专业英语的主要词汇和表达方式。尝试对专业英语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对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不仅是英语知识的积累。
尝试开发与实际维修、技术应用密切联系的综合性和案例性校本教材鉴于目前汽车专业英语教材难度、所需授课时间与学校课时紧以及教材内容陈旧与汽车新技术更新快等多种矛盾,职业学校可尝试开发与实际维修、技术应用密切联系的综合性和案例性校本教材。在教材内容的设计上,增加职校学生毕业后将会接触到的内容,如维修仪器设备的英文说明书、操作说明、维修手册等方面的内容。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职业学校对企业需求的反应能力,体现以市场需求为依据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
充分发挥职业技能鉴定在相关工种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导向作用职业教育是面向全社会的,也需要全社会、全行业,特别是劳动部门的支持。可以考虑在相关工种的高级职业资格(如技师、高级技师)鉴定中及在省、市组织的技能大赛中,加入需用汽车专业英语解答的考试项目,使具有行业指导作用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与职业学校的教学评价体系逐步接轨,以使整个行业的从业人员的素质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邓贵达,徐达。汽车专业英语(第1版)[M].北京:中国交通出版社,20xx.
[2]刘淑艳。汽车专业英语(第1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xx.
论文关键词:职业院校 旅游专业 英语教学 提高质量
论文摘要:英语作为旅游专业学生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越来越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与发展。我们关注职业院校旅游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基本内涵、英语教学质量推进策略中三个关键因素,即英语教师的双师素质与双证、旅游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及旅游专业英语课程体系的建设。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10)中指出:“大力推行:1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教高厅[2004116号)非常鲜明地指出,即“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教学方案,以应用为主旨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结合《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京教高[2008]3号)及相关文件精神和文科高职院校及英语教师实际状况与特点,我们把实践和探索旅游专业英语教师“双师素质、双师型”队伍建设及其评测指标作为深化“产学研”工作内涵的切入点,把旅游专业英语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旅游专业英语教学“产学研”模式的改革作为突破口,为有效提高旅游专业英语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一、在总体提高旅游专业英语教师队伍学历层次和教研能力的基础上,摸索“双师素质、双师型”英语教师培训模式,整合细化教师队伍建设评测指标
高职教育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出具有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更需要上乘的教师队伍。目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校内英语教师队伍现状有如下主要特征:女多男少、年轻教师偏多、非师范院校毕业者偏多、职教实践能力薄弱、科研情况偏弱、学历层次偏低等等。不断深化和有效落实示范校建设指标体系内涵,能在优化旅游专业英语教师队伍中产生促进效应、提升效应、引领效应和驱动效应。“双师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建设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构建学习型教师队伍和教师的终身发展。
“双证书”之外,鼓励英语教师兼职或顶岗挂职(兼职或顶岗挂职累计不少于3个月/年/教师。兼职或顶岗挂职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为契机),英语教师参加服务社会、服务企事业英语培训实践的目标比例为80%(利用业余时间,如周末、节假日或寒暑假等完成服务社会、企事业英语培训的工作不少于5次/年/教师)。
与此同时,英语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量化为
(1)英语考试通级率提升排名奖励制;
(2)课堂教学学生评教排名奖励制;
(3)教学质量工程目标奖励制——精品课程、精品教材、教学团队、教改课题、实训室项目、实训基地等;
(4)科研项目目标奖励制(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论文、科研专著等);
(5)教学与学生管理实效奖励制(教研室获奖情况、学生获奖情况、班级获奖情况、学生职业证书情况、招生与就业情况、专升本情况等等)。英语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体现了院系加强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果,开展新的优化高职院校旅游专业英语教师队伍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以设置和构建视听说环境下“工学结合”英语实训课程体系为龙头。创新服务旅游专业的英语技能类实践课程体系
经过连续四年的专业调研、往届毕业生走访和与校外实训基地的研讨,我们在旅游专业英语课程的建设中注重了“英语+旅游”的实践技能类课程体系拆解与重构,并不断深化与完善,在英语基础类课程设置的基础上(见上表),创新课程,如“旅游英语视听与讲解”、“旅游英语口笔泽实务”、“旅游英语速录速记”、“旅游英语网络阅读”、“旅游英语写作实务”等。与此同时,与岗位对应细化各门英语类实践课程的具体技能内涵分解,夯实英语实践技能与旅游行业的有效衔接(见下表)。
旅游英语速录速记技能拆解为:“听写(在英语听力环境中,记录旅游专业词语拼写的速度与准确度)一听记(在英语听力环境中,记录旅游专业关键词或信号词的速度以及旅游信息的准确度)一听释(在英语听力环境中,记录旅游相关信息的速度与正确性以及英文诠释的对应性)一听译(在英语听力环境中,记录旅游相关信息的速度与准确性以及中文信息的对应性)一听打录(在英语听力环境中,计算机操作记录旅游相关信息的速度与准确性)一听读(在英语听力环境中,模仿导游讲解跟读的速度、准确性及效度)”实践课程从“叫座(如学生选修人数)+叫好(如学生技能实操测评效果)+叫市场(如学生就业率与岗位对应性)”起步。
此外.与旅游机构或单位合作,系统编制立体化的、符合旅游专业人才就业岗位(群)核心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搭建“T_学结合”的实训平台旅游英语实训教材,包括纸质图书应用软件、多媒体产品、网络平台等。如《旅游英语听力速记实训教程》(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7月)的单元设计以北京导游t作流程展开,即入境一中国文化介绍一景点介绍一离境。
三、旅游专业“工学结合”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示范性及“产学研”成果直接为社会、企业和英语教学服务
基于原创型“_T学结合”任务驱动的英语实训模式,即学生在一些原创的旅游英语听力语料中(以往届学生英语视听类优秀毕业设计为主)完成“先做事,先有过程,后学习,后有结果”或“边做边体验,有感性,边学边分析,有理性”的实训项目,切实体验了n个第一次后的学习性反思,如第一次记录旅游英语音视频语料文稿,第一次整理自己与外籍游客的英语对话录音,第一次记录或翻译旅游专业知识讲解的音视频语料,第一次参与计时计算机旅游专业英语速记比赛、第一次编制旅游英语跟读试题、亲自做“主考”等等适合学生的教育模式。
此外,深化旅游专业英语视听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融英语视听语料于英文阅读(VIDEO—ENGLISHREADING)和英文写作(VIDEO—ENGLISHWRITING)等课程中,如在英文写作教学的课堂设计中可组织学生开展体验式‘英文写作案例答辩’,变课堂控制性单向传递的教师演示讲解模式为课堂主动性双向互动的学生训练体验模式,即学生对英语视频里的英语解说内容、滚动的英文字幕进行‘言语识错’、‘信息识错’、‘中式英语搜寻’、‘笔记结构搜寻’、‘文化语境搜寻’等专项研讨和答辩,从而完成英汉写作技巧的对比分析与实际应用,做到听说读写不分家。
旅游专业英语类“产学研”成果主要现在:学生直接参与诸如北京市精品教材建设等项目,完成《实用英语速记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8月)中部分英语音视频语料的初期制作,学生制作的英语音视频产品(含毕业设计成果、大学生科研项目)已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得以应用。
一、材料成型专业英语教学意义
材料成型专业英语与普通的日常用语不同,材料成型专业英语词汇的丰富性和专业性都超过了普通的日常用语。普通英语文章大多都与人们日常生活有关,只要对西方国家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民俗文化有一定了解就能看懂,在语言的使用上也比较随意。而材料成型专业英语以丰厚的材料成型专业知识为基础,汇集了大量材料成型专业名词,在构词和修饰上都带有材料成型专业的特点。材料成型专业文献的翻译难度大,专业文献的翻译在语言上要求比较严格,语法上偏正式,语言表达要准确到位,没有学习过相关专业知识的人不能准确地翻译专业性的文献材料,大量的材料数据得不到有效利用。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材料成形加工技术不断进步,技术研究人员想要与国外专业人士沟通的心愿越来越强烈,为了全面培养材料成型专业技术人员,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专业英语的学习,技术人员可以阅读大量的英文专业性书籍,拓展自己的专业视野,还能够与国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沟通,掌握专业相关知识的最新动态。通过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培养了大批材料成型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与研究人员,相关从业人员用英语发表了大量专业文章,加强了与国外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的沟通交流,促进了我国材料成形技术的发展。
二、材料成型专业英语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1.专业英语教学质量不高。我国大多数高校的专业英语教学都是由各校的外语老师负责或者由从事专业教学的年青老师承担,材料成型专业英语的教学也是如此。外语老师或者年轻老师在一定程度上欠缺专业性;同时,相关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受授课习惯或者专业经验不足的影响,过于注重英语知识的学习,往往不能对材料成型专业知识进行深入的讲解,学生意识不到专业英语的重要性,缺乏学习的热情,致使专业英语教学质量不高,不能实现专业英语教学的目的。
2.教材内容落后。随着研究技术的不断进步,材料成型专业知识不断更新,高质量的专业英语教材应该根据实际的发展更新教材内容,以便于学生能够及时的接触到新技术,拓展学生的眼界。但是大多数高校在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都重复使用相同或相近的专业英语教材,教材内容形式老旧,与当下的材料成形加工技术发展现状脱节,在实际的专业英语教学中,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不能发挥专业英语教学的理想效果。
3.教学方法不规范。材料成型专业英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是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没有规范的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多数老师在进行专业英语教学时,都注重词汇翻译的准确性,以及英语句法的逻辑性,要求学生背诵大量的专业性词汇,通过命题作业的方式让学生搜索专业相关知识,继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只适合自觉性强的学生,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专业英语的学习只是走形式,学生不能真正掌握专业英语知识。
三、材料成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方案与对策
1.提升师资力量。传统的专业英语教学由外语学院老师或者专业经验不足的年青老师担任,专业英语老师对材料成型专业了解不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能灵活的运用专业知识,受专业英语教材束缚,讲课方式过于枯燥死板,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了提高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学校应该招揽有过硬专业知识的英语教师,或者对本专业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培训,提高专业老师的英语能力,给专业老师提供实践的机会,通过大量的实践讲习,让老师掌握英语教学的技巧。由专业经验丰富的的老师来讲解材料成型专业英语,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增强学生专业知识积累,继而提高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
2.重视专业英语教学。专业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大多数高校各个专业的专业英语教学都由各专业负责,对于专业英语教学的监督和管理不够严格,难免给学生留下专业英语不重要的印象。针对这种情况,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应该改变原有的教学制度,加强对专业英语教学的管理,提高专业英语考核的难度,迫使学生将注意力放到专业英语的学习上。
3.更新教材内容。高质量的专业英语教材是保证专业英语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传统的专业英语教学都是采用词汇与文章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教材长时间不加入新知识,教材重点内容过于老旧,不能与时俱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以教材内容为主,不拓展新的知识,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范围,致使学生不能及时地接触到新技术。针对这个问题,应该让专业的老师参与到教材的选取活动中,根据当下材料研究的发展现状选择最合适的教材,优化教学内容,以材料专业知识为重点。
4.改善教学方法。传统的专业英语教学方法过于死板,在讲课过程中,老师掌握整个课堂的节奏,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一直都在跟老师的思维方式走,在知识的理解上都是采用背诵的方式,没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不能熟练应用专业英语知识。针对这样的问题,老师应该改变固有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讲课过程中多与学生互动,组织小组活动,加强沟通交流,引用大量经典的专业性文章,根据文章内容提出一些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让学生汇报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学生对专业英语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继而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5.改变考核方式。传统的专业英语考核过于注重对词汇准确性,以及文法应用正确性的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进行评价,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考核评价方法过于片面,学生只顾死记硬背书本上的冷知识,结果在现实情景中应用时手足无措。为了提高专业英语教学的质量,应该改变现有的评价方式,对于学生能力的评价不再依靠一张普通的卷子,而是要将技能考核与理论实践考核结合在一起,从多个角度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使评价发挥真正的作用,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与此同时,在教授专业英语知识时要结合实例,多与学生沟通采纳学生的建议,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使整个评价过程生动起来,让学生不在为考试而学习。四、结束语材料成型专业英语的教学与普通英语教学存在很大差异,在材料成型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材料成型专业知识特点与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专业英语教学活动中。同时注重对新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及时接触新技术,了解材料成形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差异教学理论 艺术类专业 英语教学
摘要:差异教学理论力图从学生个体差异出发,强调教师应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满足不同学生在学习中的不同需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艺术类专业(音乐类、戏剧类、美术类、舞蹈表演类、工艺设计类各专业学生)英语教学中,运用差异教学理论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目前,我国英语教育教学的模式依然是封闭的体系,还不能满足不同专业人才培养多样化的要求。虽然在一系列的教育课程改革中,教材的编写及其内容有了一定的变化,但由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单一,许多教师仍然只重视教材内容的传授和讲解,依赖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及教育理论,并利用教材载体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特别是在艺术类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着偏重于英语知识的传授的现象而忽视这类大学生与其它专业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多数教师忽视艺术类专业人才模式现象。这导致了英语课在这些专业的设置流于形式,没有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因此,在艺术类专业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地将这一理论贯穿到教学过程中,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进而提高效果课堂教学效果。
差异教学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以“个体条件论”和“个人动机论”为基础。这一理论强调的是:由于每个人都有先天和后天的个体特征,如年龄、性别、兴趣、经历、价值观等不可能完全一致,而且由此产生的心理(认知、动机)结构和行为结构也不尽相同。因此,面对同一信息,他们反映不近相同,甚至千差万别。
这一理论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内容:
(1)先天禀赋与后天习性不同;如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天生具备艺术天赋,不可避免地生活、学习在某种艺术氛围之中,形成了有别于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学 所以,当教师面对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时既要意识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英语教学的必要性更要了解这类学生的个体差异。只有这样,才会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一,掌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
1.艺术类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是以兴趣爱好为基础
上艺术类专业院校和学习艺术专业是多数喜欢艺术的学生或者说具有艺术天赋的学生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对所学专业的爱好而进行的选择。正是因为出于兴趣、爱好选择了自己的专业,因此他们对自己所学专业有很强的认同感与责任感,即他们一定要学好本专业。他们对专业的热爱远远超过非艺术类学生对自己专业的热爱。因此,在学习英语上,采取了比较消极的态度,即不得已而学之。
2.艺术类学生的专业成就感很强,学习上缺乏勤奋、脚踏实地的治学态度
艺术院校大学生的专业成就感根深蒂固,因此,不断寻求机会锻炼自己,展示自己的专业才力,努力在专业上做出更大的成就。并十分认可在本专业中取得的最高成就者。这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消极、被动,缺乏积极、主动、勤奋、好学的严谨治学态度。在他们看来,英语学习成绩好坏无关紧要,只要能通过及格线拿到学分,不耽误毕业时拿文凭即可。传统的专业“第一”的思想导致艺术院校的大学生自我评价很高,与不重视学习导致应用能力弱形成矛盾。因此,教材选择对艺术类专业的英语教学来说十分重要,教材内容宜浅不宜深,突出实用性、趣味性、直观性,强化基础知识训练。这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根据不同的学习类型开展课堂活动
音乐类、戏剧类、美术类、舞蹈表演类、工艺设计类等专业学生,因专业的特殊性表现出不同的学习特点。教师要通过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所需的环境等方面来划分学生的学习类型。通过长期的艺术类专业教学实践归纳出这类专业的学生学习类型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1)外露型:音乐类、戏剧类专业的学生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下多数表现为积极、主动、善于表露所思所想;
(2)沉默型:美术专业的学生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下多数表现为心不在焉,不喜欢言谈,比较“闷”但却有自己的主意、观点。即使这样也不愿表达出来;
(3)消极型:舞蹈专业的学生表现为事不关己,学习没有积极性,且浅尝辄止。
这就要求教师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都能够达到各自学习目标和学习目的。鉴于这点,艺术类专业的英语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如:根据美术学生的专业特点,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课文内容通过素描表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析、总结课文重点、难点,学生就不会感到学生英语那么难懂,只要下功夫即可。教师要做足课前功课,尤其是在学生的学习特征、个性差异上下功夫,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当学生们感到他们在课堂上学到了他们想要得到的知识,学习的效果自然就有了基本保证。在此基础上,加强课后练习。课后练习多以几个思考题为主,以便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兴趣,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第三,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应适应学生
现在,中国许多艺术类专业英语教学采用大班上课。所谓大班是指一个班大约有五十多人甚至接近六十人。对语言课来讲,五、六十人的确是多了。在如此差的语言教学的环境下,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速度、学习方法等是何等的困难。但教师可以依据个体差异理论,从了解学生差异、不同的个性特点入手,制定与之相适宜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等,而且不断更新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兼顾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正如这一理论强调了“教师应适应学生”那样,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做到面向全体,兼顾个体的不同需要,就会为学生学好英语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同时依据这一理论,教师要特别关注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给与他们更多关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第四,因势利导,针对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浓厚的特点,引导学生刻苦学习
与非艺术类大学生不同,艺术类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前首先是通过了专业考试。因此,他们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有的甚至有了一定的名气与造诣。进入艺术学院后,这部分学生在学院浓郁的专业学习的氛围中,专业深造的意识得到强化,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专业发展上。但还有不少的学生认为专业成绩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实际的技能,他们把精力放在了为生存而奔波上。但无论怎样,他们认为重要的是专业课程,文化课程是无关紧要的。英语课虽然得到一定的重视,但由于英语难掌握,需下很多功夫,半途而废的不在少数。个人爱好与兴趣应该说是学生努力学习的原动力,这一点是积极的、肯定的。作为从事艺术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应使学生明确英语学习与专业间的互惠互利关系。学好英语对专业学习起促进作用。如可直接读懂原文、直接聆听专家的教诲、直接参与交流等。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鼓励和肯定学生的专业兴趣,同时应时刻鞭策学生勤学苦练,严格要求学生。如:根据戏剧专业学生善于表扬的特点,在课堂上,安排进行人物情景对话、扮演文中人物、角色朗读等教学活动,发挥其专业特长。鼓励美术专业的学生策划海报、动漫等多种形式与音乐专业学生一起在校内和与其院校横向联合组织各种英语歌曲比赛、英语戏剧表演等,使同学们在竞争中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为成就其事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运用个体差异理论是要根据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自身特点,转换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变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即要求教师时刻以学生为中心,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学生,近距离接触学生,适应不同类型的学生,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所需所想,从而设计出更加贴近艺术类专业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xx
[2]王铭玉。外语教学论;教研、教学、教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xx
[3]关于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高等教育。20xx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现今高职院校物流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认知和效果评价等方面,对如何优化物流专业英语教学,提高物流专业英语教学效果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论文关键词:物流专业英语 教学 优化 高职
随着国内物流业向国际化的迅速发展,英语作为信息的传送工具在物流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物流专业英语是针对物流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担负着促进学生完成从基础英语学习阶段向英语应用阶段过渡的任务。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自20xx年教育部批准北京物资学院第一家高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起至今不过九年的时间。物流专业英语教学实践时间也较短,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结合笔者的物流专业英语教学实践,对如何优化物流专业英语教学做了一些探讨。
一、优化物流专业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1、获取先进物流发展理念的要求
在物流发展方面,欧美国家是我们主要的借鉴对象。美国作为物流理念的发源地,从20世纪50年代物流发展初期的实物配送阶段,到80年代的物流阶段,再到当今的供应链管理阶段,其物流研究、设计和技术开发一直处于世界前沿,有十分成熟的物流管理经验和发达的现代物流。美国与欧洲非常强调企业(包括生产、流通、第三方物流企业等)信息系统的开发,而且这方面已经十分发达。而我国物流发展可以说刚刚起步,需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物流发展经验,只有搞好物流英语教学工作,才有更多的机会获取先进的物流发展理念,传播物流前沿知识,加快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地位。
2、社会对物流英语专业人才的需要
从社会实际需求来看,目前物流英语在一些生产企业中使用较多。用人单位普遍重视物流专业员工的英语应用能力,特别对于技术人员的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视程度更是相当突出。当今社会已经充分认识到英语对单位或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高级技能型物流人才。社会需要物流英语专业人才,但更倾向于物流专业基础好又掌握相应语言技能的非英语专业人才。
二、高职物流专业英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1、对高职教育专业英语的忽略
物流专业与英语息息相关,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英语能力与知识结构才能赢得现代物流人才市场的竞争。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教学阶段与专业英语教学阶段。而高职院校强调和重视的是基础阶段的教学而忽视了对专业英语教学的要求。认为基础英语教学才是对学生的英语技能的培养,鼓励和要求学生参加高等学校英语能力考试,实质上违背了高职高专以适应性人才为培养目标和以市场为导向的教学要求。
2、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
与基础英语教材相比,物流专业英语学习内容的专业性强,文章风格侧重阅读和翻译,不像基础英语教材那么生动有趣,授课教师会把重点放在翻译和讲解课文内容上,课外内容较少,与学生的互动较少。
3、学生兴趣淡薄,对专业英语的学习重视不够
由于高职学生的生源复杂,一个班级的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一类学生已经完成了高职英语基础阶段通过AB级考试的学习任务;一类学生英语基础几乎为零。加之物流专业英语有其特定的句型特点,长句较多,专业词汇多且难记,学生记忆起来很吃力,容易令初学者尤其是英语水平较差的同学感到学起来很困难,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从而降低学习的兴趣。同时还有些学生没有把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与就业的职业要求相联系,而且有些学生即便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基础薄弱,学习自主性较差,造成了学生专业英语不过关,毕业后无法达到将英语作为工具从事物流工作的要求。
4、学习效果评价机制不恰当
许多教师仍然用一份期末试卷来考察学生的物流专业英语水平,虽然能够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翻译能力和对专业词汇的掌握程度,也易于批改评分,但难免以偏盖全,无法反映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三、优化高职物流专业英语教学的建议和对策
1、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来改革高职物流专业英语教学
国内物流业向国际化的迅速发展使懂英语的物流人才在整个物流活动过程中显示出了极其重要的价值。因此,为满足市场对现代物流人才的需求,高职物流专业英语在教学中应更加受到重视,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内驱力,力图把教、学和实践结合在一起。 2、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形式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例如讲授自动化立体仓库时,通过使用声音、图像、影视等手段为学生展示自动化立体仓库的结构和工作过程,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然后让学生分析自动化立体仓库的特点和工作过程。
(2)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载体,建立多元化的综合学习平台
当今社会资源极为丰富,应充分地利用各种学习载体,建立多元化的综合学习平台,特别是网络平台,教学不应局限于一种形式,不应完全受到教师和课堂环境的束缚。利用网络沟通的快捷性,可以建立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平台;同时可以利用校园讲座等形式进行专业英语学 补充。多种形式的采用能活跃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3)开展校企合作,激发学生将英语应用于实践
开展校企合作,实现互惠互利。首先,高校具有人才优势,可以利用高校的教师力量为物流企业开展专业英语培训,如口语和听力的强化培训。其次,物流公司可作为高等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使物流英语的教学形式多样化。实训同时也为专业英语教师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知识。再次,组织学生在相关物流企业顶岗实习,激发学生将英语应用于实践的热情,既弥补了学生课堂上知识结构的欠缺,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愿望
(1)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他们的期望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了解所授课班级学生的英语水平,同他们倾心交谈,征求不同层次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期望,听取他们对英语教学的建议,以平衡各层次学生的期望。帮助英语水平低的学生找出薄弱环节以及以后努力的方向,不至于使他们丧失英语学习的兴趣,以尽快赶上其他同学的进度。
(2)让学生了解学习专业英语的重要性
要培养学生学习物流专业英语的兴趣,在于使学生产生、坚持并强化自觉学习的动力,使他们明白物流专业英语对巩固其基础阶段所学语言和知识技能是至关重要的。它既是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保证,也是物流人才市场竞争的一项重要内容。
4、完善学习效果评价机制
学习效果评价是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体系对于实现课程目标至关重要。它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以采用形成性考核机制,即采用小组作业、汇报演讲、基地实训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考察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情况,根据各部分所占比例计算出学生最后的成绩。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估和监督,促进学生的全场参与。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1)
[2]刘如意、物流英语[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10)
[3]高芳、高职物流专业英语能力需求及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1)
[4]刘慧苹、当前高职高专物流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物流工程与管理,20xx(4)
[5]陈芬兰、浅析高职国际物流人才英语能力培养策略[J]、中国市场,20xx(28)
Study on College Tourism English Teaching Combining with Aba Local Tourism Culture
Abstract: Boasting of rich, outstanding natural and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marvelous landscape, specific humanistic environment, Aba Tibetan and Qiang Autonomous Prefecture is well-known to the world, which has been attracting ever-increasing tourists home and abroad with its unique charm, such as the fairy-land like natural scenery, mysterious Tibetan Buddhist culture, ancient Qiang’s Shibi (necromancer) culture, the Red Army’s Long March culture and so on. These rich natural and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raise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cult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emphasis. Aba is an ethnic minority area leading with the tourism industry; after years of development, tourism has become the main source of income for the local ethnic minorities. More and more foreign tourists have been attracted into this area, particularly, Europe,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have become the major source countries; a large number of high-qualified tourism professionals are in urgent need, and tourism English teaching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for cultivating High quality talents who are both proficient in English, grasping high level tourism skills, and quite familiar with Aba tourism resources.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nstructive measures on how to combine Aba tourism resources, local culture with college tourism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 Aba tourism resources local culture college tourism English teaching
Introduction:
After joining WTO, China gets more and more intimacy communication opportunities with the world; has been attracting ever-increasing foreign tourists and foreign tourism industry is rapidly developing.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excellent tourism practitioners can not be synchronized, particularly high quality foreign tourism practitioners are seriously lacking, which causing the deve lopment of China’s foreign tourism lag, especially the local tourism resources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can not be good publicized. Most of the local colleges are in charge of cultivating qualified personnel for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many vocational colleges set up Tourism English major, but because of teaching conception, method and practice are old-fashioned and out of touch, it results in Tourism English graduates are unable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not well for the local tourism economy.
Aba Tibetan and Qiang Autonomous Prefecture boasts abundant tourism resources and unique ethnic culture, which needs more high quality tourism practitioners who are skilled with foreign communicative ability and having comprehensive local culture knowledge to publicize the local culture and bring to a great height of development. Thus, the local college tourism English teaching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needs of penetrating the local tourism and culture, and combining the introduction of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tourism with English teaching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摘要::专业英语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对于大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支撑性作用,然而当前大学生普遍缺乏对专业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该文结合教学实践,指出了电气自动化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精选专业英语教学内容、改进专业英语教学方式、培养专业英语教师队伍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同时给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以提高专业英语教学质量,适应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专业;专业英语;教学方法
参与式教学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日益全球化,国内国外企业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多,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大学毕业生进入企业工作时随时会接触到英文版专业应用软件、设备操作手册、产品说明书等各种专业英文资料,升职与出国培训更是要求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英语水平。因此,专业英语对于大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支撑性作用。然而目前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大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兴趣普遍不高,传统的专业英语教学仍然采用语法翻译教学法[1],由教师讲解语言点,讲解关键词汇,然后逐句翻译课文内容,教学重点集中在翻译课文和记忆单词上,学生被动的接收知识,逐步产生一种“疲倦”效应,学习积极性下降,专业英语教学形成了“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局面。
1专业英语教学现状探究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高职大学生认为专业英语不重要,缺少学习的动力。一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还把专业英语课设置为选修课程,总学时约30学时太少,这也是一个客观因素;(2)高职大学生本身英语基础比较差,英语学习习惯不好,学习信心不足;(3)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电气自动化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该课程的重要性,讲好专业英语绪论课[2],可以通过身边的毕业生就业典型现身说法,让学生知道学好专业英语对其未来发展的关键性影响,让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下面,该文将从精选专业英语教学内容、改进专业英语教学方式、培养专业英语教师队伍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如何改进电气自动化专业英语教学。
2精选专业英语教学内容
目前高职大学生的英语基础和专业基础参差不齐,差异性很大,专业英语教学必须走因材施教的道路,将专业英语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是能够利用英文词典等工具,阅读理解并翻译专业相关的`英文资料;第二层是能够书写专业的英文资料;第三层是能够听、说基本的专业英语,进行口头交流。专业英语强调的是英语在专业方面的应用,包括读、写、听、说等方面,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和翻译专业文献的能力。对于绝大多数高职大学生而言必须掌握第一层,优秀的大学生则可以达到第二层甚至第三层的要求。为了实现专业英语教学的目标,必须合理地对电气自动化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进行选取[3]。教学内容采用模块化的方式进行组织,每一个模块涉及专业的不同知识点,保证内容的系统性和实用性。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英语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专业英语的特点、专业词汇构词法、翻译知识与技巧。(2)电路、电子元件(电阻、电感和电容等)。(3)模拟电子电路,如放大器电路。(4)数字电子电路,介绍与门、或门等基本逻辑门电路。(5)仪器仪表测量,如示波器的使用。(6)自动控制系统基本知识,如控制原理、典型控制系统、机器人等。(7)PLC控制器技术。(8)微机控制技术,如单片机、串行通信等。(9)专业技术的新发展,如现场总线技术等。
3改进专业英语教学方式
(1)营造专业英语教学氛围,采取参与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教师“一言堂”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首先,要根据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营造一种专业英语的教学氛围和情景[4],具体方法包括:①利用多媒体的视频、音频、动画、图片等进行丰富多彩的、动态的教学内容展示,强化视觉和记忆效果。②结合具体的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可以将专业英语课堂开到一些专业实验室。利用专业设备实体及其英文说明书进行现场专业英语讲解,并进行实践操作演示,如讲解《MeasuringvoltagewithOscilloscope》一文时就可以在电子实验室进行教学,边讲解边操作示波器如何测量信号电压,这种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可以采用参与式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角。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合作式的教学方法,要求学习者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采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之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学习中来,全身心地融入到教学情境,通过自己的积极参与,在宽松和自由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5]。例如,可以利用小组学习模式,预先给某个团队(3~5名学生自愿组成)布置一个专业英语资料的翻译、整理工作,在每次授课结束时可以留15min让他们在班级进行PPT汇报展示,内容一般与该次授课内容的专业技术相关或者介绍该专业的新技术进展。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更增强了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自信心,活跃了课堂气氛。(2)讲授专业英语应与具体的专业知识有机结合,突出英语在专业方面的应用性。电气自动化专业英语教学既离不开英语,也离不开专业知识。如讲授《OperationalAmplifier(运算放大器)》时,可以先简要总结一下运算放大器的特点,以及它在实践中作为比较器和运算器的两种典型用途,然后再结合这个专业知识来讲授专业英语,这样既巩固了专业知识,学生对专业英语的理解也更深刻,学习热情也随之高涨。讲解专业英语中电子元器件部分时,就以网上的电子元器件产品英文说明 又如,在讲解专业英语中单片机部分时,可以结合英文版专业软件KEIL的英文菜单来讲解,如何使用该软件进行编辑和调试,如何根据程序调试时的英文出错信息来帮助查找程序错误,如何阅读软件的英文使用帮助说明,实践证明,这种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3)注重专业词汇的归纳整理。由于专业英语教学学时少,每个项目模块只能精选一、两篇专业英语文章进行讲解,因此需要对该模块相关的专业词汇进行归纳整理。例如,在讲解resistance(电阻)等电子元器件时,可以把其他常用电子元器件及其相关的电气参数如reactance(电抗)、impedance(阻抗)等同时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更有利于形成专业英语词汇体系。
4培养专业英语教师队伍
要想搞好专业英语教学,必须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培养一批既懂专业知识又具备一定英语能力的教师。当前高职院校从事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英语专业毕业的外语教师,另一类是电气自动化相关专业毕业的专业教师。显然专业英语的专业性特点决定了专业教师更适合进行专业英语教学。专业教师专业知识扎实,往往侧重专业术语、专业词汇及专业文章的翻译,然而其英语语言水平相对偏低,缺乏英语语言教学的方法和技巧,而且大都各自为政,相互间缺乏交流。因此,高校加强专业英语教师的培养非常必要,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1)将专业英语教师送出去进行英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英语教学方法和英语口语,纠正不标准的英语发音;(2)组织该校英语教师系�
5结语
尽管专业英语课程的学时很少,却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学好专业英语将会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未来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专业英语教学中要探索各种教学方式,使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专业英语教学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沈晓霞,任亚洲.电子信息专业英语教学研究[J].科技信息,20xx(13):56-57.
[2]陈柬,严金云.构建高职电气专业英语教学的“点-线-面”新体系[J].高等职业教育,20xx(8):63-64.
[3]李美娟,周美兰,戈宝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英语教学探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xx(30):67-69.
[4]李晶,邓琳.情景式教学的实例分析——以电气化专业英语授课为例[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3):66-68.
[5]刘兴文,高心,邵仕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英语教学法初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S1):1-3.
一、旅游管理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1.纵观学院这几届旅游专业的学生录取分数都不高,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成绩更是低。所以旅游管理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就是学生基础差,底子薄,缺乏学习兴趣。
2.教学课时少。旅游管理专业与其他专业一样,英语只是专科第一学年开设,加起来总共是136个学时。因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出去接触到外国人的机会要比其他专业的学生要大得多。因此,一个学年136个学时起到的作用不大,不能应用到实际的旅游工作中。
3.教材没有针对性。旅游管理专业使用的教材也是和其他专业一样的大学英语教材。教材内容仍过于简单和没有针对性。旅游管理专业英语教学应该是使学生掌握英语在酒店业、旅行社、餐饮业、景点景区介绍等范围内的应用。因此教材的内容应该是围绕酒店业、旅游社、餐饮业、景点景区等范围内的业务活动设计教学内容。
4.手段以教师为中心。我院英语课堂很多时候都是教师一言堂,导致有些课堂是教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睡觉。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是讲授法。而现在我院的旅游管理专业英语教学所使用的教学手段也主要是以讲授法、演示法和练习法为主,仍然是“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这样那部分基础本来就不好的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味,学不下去。
二、旅游管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对策
1.增加教学耐心,从基础知识开始教授。针对本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英语基础差、底子薄、英语学习兴趣缺乏的现状,英语教师应增加教学耐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从基本的知识开始教授。这样就能避免学生越学越学不会、越学不会就越不想学的恶性循环。
2.增加英语课时数。笔者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出去接触到外国人的机会要比其他专业的学生要大得多。英语教学应该是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语言技能的。专门课程。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应考虑课时的增加。让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掌握好英语听、说、读、写这几个技能。尤其要掌握好旅游口语,酒店口语等等。
3.选择有针对性的教材。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应选择与其他专业不一样的大学英语教材,应该更有针对性。教学内容越丰富越专业掌生的学习目标就会越明确掌习的态度也会越积极。教学内容最好包括了英语在酒店业、旅行社、餐饮业、景点景区介绍等范围内的应用。并且还可以多采用模拟实训教学手段模拟各种旅游服务业务的工作环境,鼓励学生用地道专业的英语处理各种旅游服务业务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努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4.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教学方法的改革笔者认为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如引导式教学教师在讲解了语法和句子中的重点和难点后可以使用分组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任务驱动法。如把一个班学生分成几组,每个组负责一个景点的英文介绍;又如让学生们扮演导游和游客到教师设定的景点游玩;这样既可以人那个学生运用学到的短语句子,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对英语课堂的兴趣。还可以设定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可做,完成了任务之后学生还会有成就感。
总之,在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这样的背景下,我院旅游管理英语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总所周知,当今旅游行业对英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英语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就业的好坏,而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高职生来说,英语学习往往被视为一大难题。随着我国国际旅游的蓬勃发展和适应旅游服务和国际接轨的客观要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前景广阔而且迫在眉睫,因为大学英语是专业英语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对于我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实际情况,设置好课时数、选好针对性的教材、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来进行英语教学尤为重要。
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社会迫切需要大量合格的通信工程专业人员,能够与国外业务同行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各种交流。因此高校通信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实践活动需要结合社会和技术发展的实际需求,在准确定位通信行业专业英语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在教学实践中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对通信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本文针对当前通信工程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从教材多元化、授课过程多策化和考核方法多样化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开展通信工程类专业英语的教学实践活动。
关键词:专业英语;通信工程;多元化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加速了许多技术领域在世界范围内的同步,个别技术领域甚至可以领先,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社会迫切需要大量的通信工程专业技术人员,能够与国外同行展开广泛而深入的业务交流。这就要求高校通信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能够与时俱进,准确定位通信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与行业发展、技术更新和社会需求相接轨,在教学实践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对通信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1,2]。本文从教材多元化、授课过程多策化和考核方法多样化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开展通信工程类专业英语的教学实践活动。
一、教材内容多元化
与大学英语相比较,专业英语的教学难度明显增强。词汇方面,专业词汇量大大增加且很多词语较为生涩难记;句子方面,长句较多,句式结构也更加复杂;对于内容来说,专业英语通常是繁杂的技术细节、累篇的艰深理论或复杂的推理过程等,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显得枯燥无味,� 多重因素的作用下,科学合理的选择和使用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结合好的教材来论述技术和理论,往往能够避免不必要的问题,从而事半功倍。
然而,目前的专业英语使用的教材内容比较陈旧,形式单一,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专业英语能力的需求,包括能够阅读器件使用说明书及其应用实例、专业技术类文献报告以及用英语进行业务交流和技术讨论等。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施教者引入更多的满足专业需求的教学用书或者多种补充资料,能够弥补基础专业英语知识以外的教学素材。通信技术理论本身并不是一门单一的学科理论,它融合了了随机过程、信息论与编码、概率论和密码学等数学相关的基础学科,又涉及到电磁波理论、数字通信原理,无线通信原理和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等多种实用技术。在此首推的是看英文原版教材和技术报告,一是因为与国外相比,国内对通信理论与通信技术的研究文献不够完备,二是帮助提高专业英语水平。
对于通信有关的数学类内容,目前已经有许多比较成熟的经典英文教材可供选择,如随机过程,有Ge-和DavidR.Stirzaker所写的《Probability and Random Processes》,既可以学习随机过程,又可以帮助了解其严格的数学构造;和JoyA.Thomas的《信息论基础》这部书已经出到第三版,其中的理论讲述已经很详细,若只是需要了解相关内容,可以只看其中的理论描述,忽略其中大部分的推理过程。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英语学习还应该与技术基础课密切相关,例如通信原理和光纤通信技术等课程,比如《数字通信原理》,《无线通信原理》和《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等,需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中英对照以及解释说明,这样首先能解决同学看不懂英文教材的难点,以免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地,在对照学习的过程中,重点专业术语和词汇会反复出现,能帮助学生强化记忆,加深印象,专业英语与专业知识的学习便能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既加深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专业英语综合学习效率;另外,还可以阅读通信领域的经典论文,比如信息论创始人香农发表在《Bell System Technical Journal》上的具有深远意义的论文《通讯的数学原理》和《噪声下的通信》等。值得注意的'是,电子通信行业的技术更新速度极快,如果要全面了解行业专业知识和发展情况,仅着眼于课堂教学的内容远远不够,因此需要补充最新的前沿技术资讯和标准。在补充教学的内容中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通信技术理论,如各种通信技术协议标准:CDMA20xx、TD-SCDMA和WiMAX等,以及当前热门的流媒体、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等领域最新的技术和行业标准,使学生密切了解最新的全球技术动态和未来发展趋势。
在专业英语学习的基础上,适时地传授学生利用数据库和互联网检索信息的技术,学会利用各种虚拟资源,从海量信息中搜索和挖掘所需要的各种专业资料,比如重要的协议标准,学术论文以及专利技术文献等。在此方面,经典数据库或者热门的期刊杂志可以提供这些前沿知识信息,中文数据库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期刊资源等。这里推荐中文材料,主要是因为处于专业入门阶段的同学不能很好地理解全英文描述的理论,先浏览相关的中文基础理论和技术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把握专业理论的全局概念以及理解技术细节。外文数据库有EI、IEEE、SCI和Nature自然周刊等。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各种专业会议也能提供学科前沿进展。
比如一些通信领域的顶级会议,例如美国光纤通讯展览会及研讨会(OFC),IEEE全球电信会议。综上所述,专业英语的教学是其他专业学科教学的重要基础,想对一个学科领域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仅仅学习国内的教材或者看译著,关注国内的期刊论文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需要同时了解国外相关技术领域的重大进展,补充数据库和互联网等多种内容,及时进行知识补充和技术更新,所以专业英语知识不可或缺;同时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亦有助于提高专业英语能力。特别地,由于在学习专业理论的时候,学科领域和基础知识均有所拓展,有助于扩展英语知识的阅读面,这样达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二、授课过程多策化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采取灌输式的授课方式,忽略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中心。这样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充分反映出学生内心的真实意愿,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滋生厌学情绪。为了避免这个弊端,在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多种形式的授课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据教学进度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给学生布置专业性较强的学习任务,再以课堂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成果展示,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分享知识,也能充分提高课后学习效率和积极性,保证教学过程有良好的互动,实现教学相长。
为了将学习的内容与专业技术能力的掌握和运用更好地结合起来,可以邀请在一线工作的技术专家来做报告,开展综合性全方位的科技交流活动,充分提高运用英语进行实际业务交流的能力,比如介绍最新的通信技术产品,把典型的通信器件和设备带到课堂里,描述系统实验中实际电路的设计方案或者利用仿真软件模拟教材中出现重要的元器件和重要电路,例如555定时器、计数器、温度传感器以及各种型号单片机等。特别地,组织学生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比如在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等课程中,使用原版的英文软件,使用英文的器件说明书和技术报告,使用英文撰写实验报告。在课后学习的过程中,借助互联网平台,采用Email、微信或者QQ视频等形式进行答疑,信息反馈更加迅捷,有效地提高了效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是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来确定。合作学习是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一环[3]。在团队合作学习下的英语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情景教学、讨论式教学以及自主学习。教师应该努力当好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组织学生以小组团队合作的形式来完成一些行业标准和器件说明书的翻译和解读,或者实验报告的组织和撰写工作,学会分享和合作。
以完成实验报告为例,包括搜集英文器件说明书,英文报告案例,报告纲要整理以及实际内容撰写,可以分阶段设置不同的负责同学。每个小组成员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内容负责,还要对小组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相互理解共同完成布置的任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齐心协力攻克难关的能力。近年来,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多媒体网络技术被广泛的运用。国家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指出:要积极采用现代的、多元的和全方位的教学模式,在充分利用原有的电教设备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往往专业英语教材中的文章单词生僻,句子冗长,句式复杂,单一的讲解,必定会让学生感到厌烦。因此利用多媒体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和丰富多彩,并且能够跟上时代需求。在多媒体制作时,内容要有所取舍,可以保留原课件上重要的词语或短语及语法,并补充自己所要讲的内容,例如在讲述典型的元器件说明书时,指导学生学会识别元器件的主要特征、技术参数和应用实例,采用视频和图片追踪最经典的理论和最前沿的技术[4],可以配以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解释,图文并茂,有所侧重,有利于扩大学生知识面和激发学习英语的热情。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团队学习小组报告中,根据实际需求,制作简易课件,加入自己感兴趣的图片,或者常见英语词汇或句式,搜集整理电子资料,完成多媒体制作和播放,并且适量的文字说明描述来源,更能提高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率。
此外,课外学习是专业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补充。在通常情况下,学生除了学校的英语课堂,一般无法融入英语环境,事实上语言练习需要大量的后期实践。课外学习时必须注重个性化、知识化和实用性原则,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活动场所、内容和方式,激发学习兴趣,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在课外教学的补充方式中,可以借助学校现有的国际化科研交流平台,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者各种国内外通信设备展览会以及产品发布会,聆听通信类专业教授的英文学术讲座和国内外主流通信企业的技术报告会,开阔眼界,鼓励及时提出专业性问题,逐步提升用英语与同行进行业务交流的水平[5,6]。
三、考核方法多样化
专业英语的考核方式应该与时俱进。传统的英语教学最终都是以期末试卷的分数直接核定成绩,这样的方式过于单一,不能科学地评价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情况[7,8]。专业英语的考核注意采用多种方法相互结合。在最后成绩的评定上,可以分为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和期末考核三大部分。合理地增加学生课堂教学表现和实际应用能力在整体考核过程中的比重,降低期末考核在整体考核的比率,并且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期末考核方式。课堂教学表现体现在课前演讲,课堂随堂翻译以及课后活跃度部分。通过教师组织团队学习,科学组队,布置阶段性任务,考核小组在每堂课的课前进行多媒体演讲,需要学生首先利用课后时间整理专业素材,制作多媒体课件,最后能够流利地表达出来。这种考核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掌握专业外语的知识,同时还能提高口语表达水平。
在学习新课的时候,在课堂上穿插安排一段课文,让学生在课堂中给大家翻译,针对学生在翻译中出现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进行正确指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后活跃度体现在学生参加英文讲座或者技术报告会,参加校外通信设备产品宣讲会等活动的积极性。平时作业部分体现在课堂作业完成情况,比如英文实验报告的撰写,需要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和互联网,查阅英文文献、技术报告和器件手册,正确理解实验原理,熟悉实验器件的选用,制作完成简单规范的英文实验报告,最终根据英文实验报告内容和质量来评定成绩。期末考核方式主要包括英语演讲、外文专业文献翻译以及提交英文论文等多种方式供学生选择,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
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授课老师的作用也不再是监督和管理考试过程,而是通过课堂讲授、给出主题要求、课间和课下指导及多媒体作品修改、选题咨询等手段,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思考问题和完成任务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将灌输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四、总结
专业英语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复合型国际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本文针对当前通信工程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从教材多元化、授课过程多策化和考核方法多样化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开展通信工程类专业英语的教学实践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以应用为目的,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可能提高学生利用专业英语进行业务学习与沟通交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任蕾,古海云,周薇娜。通信与电子信息专业英语教学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xx,31(4):110-111.
[2]刘春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xx,(11):82-86.
[3]李大鹏。电子信息专业科技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思维激励式教学特点与方法[J].科教文化,20xx,(1):185-186.
[4]刘双双,刘杰,桓燕,等。基于多媒体技术的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xx,(13):213-214.
[5]曾玮,倪晶。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探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xx,(3):167-168.
[6]周晓彦,梅永。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J].科技信息,20xx,(6):124-125.
[7]王圆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考试周刊,20xx,(23):105-106.
[8]刘伟,陶亚雄,徐振。通信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J].计算机教育,20xx,(4):100-102.
论文关键词:教学大纲;教学材料;教学方式;测试方式
论文摘 要:该文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西安体育学院武术系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学大纲脱离了学生的英语水平;教材的选用和教学方式落后;测试方式和方法存在弊端。针对以上问题,该文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式:重新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设计教学大纲,在新大纲的基础上选取富于时代性的教材,改善教学方式,依据新的教学大纲采取切实可行的测试方式和方法。并且基于此调查结果分析,探讨体育、音乐、美术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
1。目前武术系英语教学的现状
长期以来,武术系的外语教学处于极其传统落后,停滞不前的状态。学生缺乏英语学习的兴趣,表现为课堂上说话,睡觉,阅读课外书;课后根本不完成作业,更谈不上积极主动的学习了。课堂教学仍然处于传统的“添鸭式”的教学状态。教师的讲解和举例几乎占到课堂时间的90%,甚至更多的时间,其原因是学生毫无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为了使教学继续进行,教师只好自己讲解。由于学生没有有效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又不能完成作业,课后也不积极的学习,因此形成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陌生,不理解,无法掌握,其结果是无法通过期末测试,而考试的失败又进一步挫伤了学生本来并不高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就逐渐放弃了英语学习。这样的课堂情形也导致了教师的教学热情下降。
针对这种教学现状,本文试图通过调查问卷发现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方式。
2。研究问题
教学行为是教与学的统一。著名的教学法专家(P。 Corder)认为“典型的麻烦是我们总谈论教,而不谈论教学,教和学是一种结合的行为。不应过分把注意力集中在教上。”所以在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时,本文以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学生而言,与他们学习紧密相关的是教材和教学方式(体现在课堂教学)以及考试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是重要因素之一。Hutchinson and Torres曾经指出没有教材,就没有教学背景,教材反映了教学思想﹑目的和方法。对学生而言,教材是主要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来源;对老师而言,它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指导((Nie Aiming, 20xx)。因此选择合适的教材至关重要。而在目前的学习环境下,即单纯的母语学习环境,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外语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换句话说,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是外语教学目标的集体执行过程。其次,对许多中国学生来说,课堂是其接受外语输入的主要场所,对部分学生甚至是唯一的场所。第三,外语课堂教学不但是学生接受外语输入的地方,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是学生接受学习策略培训、学 ”(束定芳20xx)因此本研究除了围绕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教材,教学方式,考试方式之外,还把学生对课堂的期望也作为研究内容之一。
2。1如何定位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
2。2学生如何看待现行使用教材?
2。3学生如何评论现行使用的教学方式?
2。4学生如何看待现行的考试方式?
2。5学生期望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形式?
3。研究设计
本研究把教学的主体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方式,试图发现以上问题的答案,因此该问卷调查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的。
3。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武术系20xx和20xx级的部分学生(20xx级75人,20xx级75人),共150人,占该系英语学习人数的75%。回答问卷件调查的150名学生均由教师随机抽取。
3。2研究工具与方法
调查问卷由作者在文献阅读和与同行反复讨论后精心设计,包括10个陈述。涉及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对教材的看法、对教学方法和测试的看法。每个陈述后提供了四个不同层次的评价,供调查对象选择。
3。3调查结果与分析
问卷调查于20xx年11月进行,要求150名参与问卷回答的学生自由而坦率的回答所有问题。15分钟后,收回所有的答卷(其中有效问卷为120份)。
3。3。1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偏低
高达60%的学生“从没学过”或只学过“两年”英语;4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只“相当于小学三年级水平”;25%的人认为“相当于小学毕业水平”。换句话说,70%的学生的英语水平只达到小学毕业的程度,只有5%的人自己评定为“相当于高中毕业水平”。这一结果表明该系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偏低。
3。3。2目前选用的教材不适合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
陈述3和4是有关教材的。60%的学生认为教材“很难”;20%的人认为“难”;50%的学生希望教材“简单一些”,30%的学生还希望教材“有意思”。这一结果表明学生对目前选用的教材不满意,其原因是教材难度较大,不适合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而且教材内容缺乏趣味性,无法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3。3落后的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40%的学生认为目前的教学方式“很落后”;25%觉得“落后”。也就是说超过60%的学生不满意目前的'教学方式。高达55%的学生希望“使用语音室”或“采用多媒体教学”;更有40%的人希望“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这一结果说明落后的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迫切要求采用现代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传统的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3。3。4学生对目前的测试方式不满
65%的学生对目前的考试方式感到“讨厌”或“很令人讨厌”;40%的人希望的考试方式是“口试和笔试结合”。这样的结果说明学生对目前的测试方式不满,希望采用新的考试方式。
3。3。5学生希望的课堂教学形式
高达70%的学生“讨厌”或“很令人讨厌”目前的英语课堂教学,其原因可能与教材难度较大,以及目前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与他们所希望的模式不一致有关,因为有40%的人在“我希望的课堂形式”这一陈述中选择“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另外还有30%的人选择“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想结合”。这一结果说明学生厌倦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希望借助新的教学设备以及和同伴之间的互动来完成学习任务。
4。解决问题的对策
针对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本文拟从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修订教学大纲、根据新的教学大纲选用适当的教材、采用适合学生并且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依据教学内容和学方式采用适当的测试方式方面来探讨解决以上问题的相应对策。
4。1修订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对语言教学内容和方法等作出选择,其主要任务就是确定教学内容,并为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细化处理。大纲除了要对语言内容和语言要素进行描述外,还要设计语言的其他内容,并且反映语言的教学理念,形式和方法(范爱克,1975)。教学大纲的制订是针对学习者而言的,其出发点就是适合学习者的实际语言水平,符合学习者对语言使用功能的要求,而且也要指明适合学习者学习习惯和要求的教学理论和方法。
目前的教学大纲对学生的英语学习目标要求较高,超出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而且没有明确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其规定的教学内容陈旧,语言呆板,不能反映出学生学习英语,以期实现交际目标的要求。因此,修订教学大纲,使新的大纲教学适合学生偏低的英语水平,满足学生实现交际目标的要求,教学理论和方式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习惯,是目前改变两个系英语教学状况的当务之急。
4。2选用适当的教材
吕必松(1993)指出:任何一种第二语言的教材都必须针对一定的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和教学对象。并且提出了教材普遍适用的原则:(1)实用性原则: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实用性;(2)交际性原则: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语言材料的组织要有利于交际能力的培养;(3)知识性原则:教学内容中要包含学生感兴趣的新知识;(4)趣味性原则:要求教材内容和形式生动有趣;(5)科学性原则:语言要规范,解释要科学,内容的组织要符合语言规律和语言学习规律;(6)针对性原则:要明确所编教材适用于那一种教学类型、那一种可型、那一种教学对象等。刘珣(20xx)把教材的编写概括为五性: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趣味性,系统性。不难看出,对教材通用性原则的认识大同小异。这也就是我们选用教材不得不遵守的原则。
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选用的教学内容陈旧,句子冗长,语言缺乏时代性,导致教材缺乏趣味性和科学性,失去了针对性和实用性。由于教学内容丧失了教材通用性原则,直接导致了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呆板与保守,使目前两个系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于厌倦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要改变两个系目前的英语教学停滞不前的状况,根据教材通用性原则选用适合武术系学生英语学习的教材刻不容缓。
4。3采取传统课堂教学和多媒体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根据修订的教学大纲,结合选取教材的特点以及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教学方式也应该随之而改变,采用传统课堂教学和多媒体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两种课堂教学形式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提高,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处于良性上升状态。
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从根本上完善和提高学生的基础语言理论知识和形成较为系统的英语语言体系。这种教学方式具有两个方面的优势,一是符合学生的认知方式和长期以来养成的学习习惯,二是为多媒体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认知法的教学原则之一是“母语是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应该在教学中加以利用,必要是通过母语与目的语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言规则。”(Carroll)而且,“把新的语言材料跟学生母语和目的语已有的知识衔接起来,跟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选择和创造合适的情景教学。”(Carroll)因此,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可以有效的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英语语言的基础理论知识,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多媒体课堂教学又有效的实践了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何克抗1997:36)。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最终完成对知识的意义构建。而多媒体的课堂教学正是这一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两种教学方式的结合是两种教学理论体系的结合,相互补充,相互配合,既促进和完善了学生基础英语知识的学习,也加深了了他们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而且也通过多媒体提供的教学材料,进一步的了解了英语国家及人民的生活,政治。经济,文化等等,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机,提高了起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4。4采取平时与期末、口语和笔试相结合的测试方式
根据本文前面谈到的修订教学大纲、选用适当的教材、采取传统课堂教学和多媒体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作者建议采用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相一致的测试方式:采取平时与期末、口语和笔试相结合的测试方式(具体细节不是本文讨论的话题)。教师把平时学生的课堂表现列入测试分值之一,能有效的督促学生平时的学习;而期末的成绩则是一个学期阶段整体效果的显现;口试与笔试的结合则可以更有效的考察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和交际能力的高低,这一反拔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因此该测试方法适合武术系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方式,也符合学生的要求。
5。结语
体育、音乐、美术专业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从小就把注意力放到了专业学习上,大部分学生的文化知识面相对于其它学生而言比较狭窄,这从他们进入大学的文化课考试成绩就可以看出来。当然,英语也不例外。西安体育学院武术系英语教学状况的调查结果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目前体育、音乐、美术专业学生整体的英语教学现状。所以,本文通过对西安体育学院武术系英语教学状况的调查,发现该系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对策,并且希望对体育、音乐、美术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有所启发。
[摘要]目的提高高年级本科护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方法采用自编教材,要求英语教师学习护理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场景实战练习,邀请护理专业教师、外教和留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活动。结果30%的学生能够准确运用专业词汇和正确的英文表达与“患者”沟通,服务质量和效率良好;46%的学生英语表达能让“患者”理解,服务基本能够被外籍“患者”接受。72.3%的学生认为在场景实战中能够综合护理知识和语言技能,56.2%的学生在学习后表示有信心直接进入涉外护理岗位工作。结论课程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英语职业应用能力。
[关键词]护理专业;本科生;医学英语;教学改革
语言是人际沟通的主要方式,是医患、护患交流的工具,是求医问药的最基本的要素。护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多偏重于一、二年级的英语语言基本技能训练,高年级的实际应用能力,特别是职业英语应用能力不足。针对高年级护理专业学生医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校对高年级护理专业学生医学英语课进行了教学改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教学中问题分析
1.1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目前大学的基础英语教学仍然是针对四、六级考试的应试教育,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词汇语法基础和应用能力,但基本没有在真实场景中运用过自己的外语工具,在实际的护理操作中往往出现“听不懂、说不了”的情况。专业英语学 涉外护理的场景教学条件的缺失使得教师和学生在不透明、不直接、不专业的环境中实施教学,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1]。
1.2教材选择单一目前的医学英语教材基本上以阅读材料和简单口语教材为主。阅读材料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基本语法为线索,从ABC开始,涉及的内容多半只是医学科普知识,各种医学文献文体风格的体现不足,医学词汇的涉及面不够广泛;另一种选用的文章往往是专业性很强的科研文章,作为护理专业学生的阅读材料又嫌太难。以往高年级护生的专业英语学习多采用医学生的专业英语教材和市面上流行的医学英语视听说教材,与涉外护理相关的针对性、专业化的教材很少。
1.3缺乏复合型教师专业课的双语教学是目前很多学校采用的做法,护理专业教师用英语授课常因英语功底不深,表达能力受限制,遇到复杂的知识点用中文重复甚至解释,学生在接触双语教学初期适应性较差[2],往往对中文讲述产生依赖性,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在英文学习上。英语教师由于缺乏护理专业知识,容易将学科教学视作语言教学[3]。
2教学改革尝试
2.1与基础阶段教学相衔接高年级护理专业医学英语课程的基本任务是在巩固和发展学生基础英语技能的基础上,使学生逐渐从学习性的基础英语学习转入应用性技能培训,熟悉医学术语,学习并掌握英语科技文体的一般特征,掌握各种医学文献的语言风格,为英语语言技能应用和获取专业知识铺平道路。
在教学当中,学生普遍反映基础阶段听力和口语的应试训练多,实际工作中无法应用,是与外籍病患沟通的主要障碍。为了使基础学习向专业英语学习过渡,先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评估,然后根据基础英语水平设计教材和课堂授课方式,一方面充分利用基础阶段所取得的教学成果,避免教学内容重复,另一方面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尽快将被动的内向型知识变成主动的输出型技能。
2.2教材选择多样化备课时,同时参考若干本医学英语教程,根据医学英语语言特点,以疾病分� 每一章所涉及相关的阅读材料都来自欧美科技读物,由教师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在词汇方面频繁应用医学英语的共核词,突出医学词汇外来词多、词形长、结构复杂等特点,总结医学词汇的构词及语音规律;在语法修辞及文体方面应注意收集那些能体现各类医学文献语言风格、文体结构、含有较多具有代表性的医学英语习惯表达以及长句子、倒装结构、结构分隔现象等的文章,并尽量采用原文。
每个阅读主题设计相应的场景练习,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大量跟护理交流实战有关的书籍和有关口译技巧的文章,在课堂上播放欧美护理实景录像和与医疗相关的电影电视剧片断,并在他们的课堂情景演练中考察学生的'应用情况。
2.3课堂设计模拟英语工作环境高年级的护生已具有一定的外语能力,教师在课堂上仅仅起引导和辅助作用,一方面通过对一些疑难问题分析、解释,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遇到的障碍,同时对一些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特殊表达及构词规律、文体结构等进行总结,要求学生重点练习、重点掌握,并作为教学考核的内容。
根据护士需要与病人频繁交流的工作特点,在课前假设情景,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外籍病人看病情节,在课堂中进行情景演练。甚至要求他们模仿《急诊室》、《仁心仁术》等欧美电影,设计自己的桥段,在课堂上表演。课堂教学中,适时讲授一些公共服务口译、联络口译的技巧,同时提供机会,让他们实战演练。比如,在门诊教学部分,设计的情节是“说英语的急性阑尾炎病人初次门诊,由不会说英语的医生接诊,由会说英语的护士帮助医患沟通,并执行医嘱”。学生被分成护士组、医生组、病人组。各组之间不准提前沟通,课堂上分别从各组随机抽出1个人即兴表演。护士组的学生不得不在课前参考专业口译员的准备方法,熟记各种与主题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法。“演出”时邀请护理专业的教师,从护理操作、护理美学等角度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邀请留学生和外籍教师来充当“病人”,并请他们对“护士”的表现进行评判。通过情景教学,学生原本对外籍病人的“语言恐惧”减轻了,听力和口语也得到大大提高。
2.4配备复合型英语教师医学英语课仍属语言课范畴,在教学中往往要沿用普通英语的一些教学方法和手段,与一般医学专业课教学有所区别。英语教师熟悉语言课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在解决学生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已具有的语言基础,分散学生的难点。但是,为护生设置这门课的最终意义还是在于将语言与专业知识完美结合,更好地服务病人,因此无论是理解还是运用都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学习,要紧紧围绕“护理”这一主题。因此,要求从事护生教学的英语教师了解基础护理知识,提高涉外护理英语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同时为从事双语教学的护理专业教师强化英语能力,以复合型教师培养复合型的涉外护士。
3效果评价
3.1成绩评价考试模拟真实就医或护理服务场景,邀请留学生或外教饰演患者,由英语教师、外教和护理专业教师分别从学生的语言运用、护理专业技能在英语环境中的表现和“患者”在场景中对学生“服务”的理解和满意程度打分和评价。20xx级100名参加考试的学生中,30%能够准确运用专业词汇和正确的英文表达与“患者”沟通,服务质量和效率良好;46%的学生英语表达能够让“患者”理解,服务基本能够被外籍“患者”接受。这两类学生可以在毕业后直接进入涉外医疗岗位,省去长时间岗前语言培训的麻烦。
4体会
通过场景教学和实战演练,学生不仅提高了专业英语的运用能力,而且受到了专业的医疗英语口译培训,大部分已经具备了直接进入涉外护理工作岗位,无语言障碍地为外籍病人提供护理服务的能力,有一些甚至能够承担起较为专业的医疗口译服务工作。在教学中我们也认识到高年级护理专业本科生医学英语课还有几个方面亟待改进:
(1)增加模拟实战的份量,尽可能邀请外国人参与实战练习,帮助学生自然融入涉外医疗的氛围,树立起外语交流的信心;
(2)主导医学英语课的外语老师应加强护理知识,特别是护理人文知识的学习,还要了解国外护理伦理常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气质;
(3)尽快编写系统化的护理英语教材,选择主题、内容适合于高年级护生的材料,将实战场景带入每一个阶段和每一个主题的训练中;
(4)为学生创造更多与留学生和外籍教师沟通的渠道,特别是学术交流渠道。
[参考文献]
[1]黎辉。当前涉外护理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xx,10(2):169-171.
[2]隋树杰。护理本科生对双语教学的认知及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报,20xx,13(11):68-70.
[3]耿桂灵。护理本科生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南方护理学报,20xx,11(9):54-55.
[4]周克雄。关于《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南方护理学报,20xx,11(4):52-54.
【摘要】专业英语的开设,是当前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本文以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英语为例,以民办高职院校学生为对象,从高职院校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标、教材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结果考核等这几方面介绍了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并给出了通过实践摸索的经验。
【关键词】民办高职专业英语教学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民办高职院校作为高考最后一批录取的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基础差,偏科,大多数学生英语底子薄的现象,加上自学能力差,自控力弱,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很大压力。而专业英语是基础英语的后续课程,是架设在基础英语学习和专业领域英语实际应用之间的桥梁。专业英语的开设,是当前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一专多能的人才,英语和计算机已�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接受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的步伐不断加快,市场对劳动力整体的技术与职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除了要掌握一般英语的听说读写的技能外,还应掌握专业英语词汇,了解专业语句的结构,并能够对专业文献进行简单的翻译,这将对他们的就业起到极大的帮助。但是,如何让底子差、基础薄、自学能力差的高职学生,达到专业英语的教学要求,这是高职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笔者以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英语为例,谈谈在教学工作中的几点经验。
一以培养目标为大方向合理设置课程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实用性、技能型的人才,因此,课程的设置就以够用为主,强调的'是如何运用技术,而不多深究原理。很多专业性的知识,需要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例如,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其核心课程废水处理技术与环境监测技术,其中的很多水处理方法和设备仪器是外国进口的,说明书等都是英文,因此,专业英语的开设是很有必要的。专业英语课程在大三第一学期开设,学生在大一大二学习了一般英语,掌握了充足的词汇量和语法结构,且学完了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程后,再来学习专业英语,更容易驾轻就熟。专业英语课程结构,应强调以能力为本位,以社会经济发展的必需够用为度,以提高学生对社会、对职业的适应能力为出发点,以便能不断完善我们的教学,提高学生阅读和翻译科技资料的能力。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根据高职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教学目标,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学习专业词汇,要求学生掌握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污染控制及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中常用的专业术语的英文词汇,能够正确分析专业英语的句子结构,掌握专业英语的语法特点,并能对相关语句进行简单翻译,能够看懂专业仪器设备的英文说明书,在字典的帮助下能阅读简单的专业文献。几年的教学过程表明,这样的教学目标比较符合实际,专业英语的语法和句子结构相对一般英语要简单,学生在经过两年的一般英语学习后,只需要适应专业英语相对陌生的专业词汇,而语法和句子结构在学完两篇课文后,就已经熟悉,并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了。
三选择深浅度合适的教材
教材作为载体,一定要符合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考虑学生实际的词汇量,应尽量选择高职高专专用教材,选择收集最新国外专业文章的教材。但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英语教材的选择性不如其他课程多,综合比较后,笔者选用了化学工业出版社李居参主编的环境专业英语这本教材,该教材力求将环境知识和专业英语的学习与高年级英语学习融为一体,既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英语原著和报刊的能力,又向学生提供广泛的环境专业知识及有关的英语知识。课文选材广泛,涉及环境专业诸多方面,如环境问题、污染防治、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管理、环境法规等,均选自近年来英、美等国的环境专业的期刊、文献,收集了比较全面的专业内容,如环境学概论的英译本,定位准确,内容深度非常适合高职学生选用。
四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依照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驾驭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在讲授环境专业英语这门课程时,要求学生预习,在新课学习之前,熟悉书后及文中的新单词,在讲解课文之前,先讲书后单词,注重前缀、后缀和词根的讲解,学生在学习一个单词的同时,掌握一批类似单词。讲解课文时,注重互动,请学生阅读章节,一起分析句子结构,找到句子主干部分,尝试对复杂句子进行翻译。由于专业英语介绍的是相关专业内容,在讲解课文中的内容时,我经常用相关专业内容进行铺垫、总结,且学生已经学习了部分的专业课程,因此听起课来更容易融会贯通。注重复习,每一课结束后,要听写该课文的专业词汇,反复强调其中的重点词汇,如和废水监测与治理相关的COD、BOD、SS、MLSS、TOC等专业词汇,更是要求他们能随口说出英文全称和中文意思。学生经常在上课前几天就与我联系,确认是否要进行听写,以便他们提前做好准备,因此,课后复习,对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
五注重平时与期末相结合的考核
考核是检验能否达到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专业英语课程平时成绩占30%,主要由考勤纪律和课后作业组成,期末闭卷笔试,主要考察学生对专业词汇的掌握情况,对复杂句子的翻译情况,考核的内容紧扣教学目标。
几年考试情况表明,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教学目标要求,考试结果呈正态分布。
21世纪是信息化的知识经济型社会,对人才的复合型要求越来越高,既懂专业知识,又能熟练运用英语,是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所以专业英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由于面对的是英语基础较差的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因此,深入分析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授课过程中应该把握的。
论文关键词: 林学专业英语 教学模式 现状 探讨
论文摘要: 文章探讨了高校林学本科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合格师资相对匮乏、学生英语自身基础参差不齐、林学专业英语教材可选性较少且内容陈旧等问题。文章针对以上问题探索出了解决途径,包括:改进授课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选编适合自己特色的优秀教材、探索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民主评议活动等。
引言
林学专业英语是高等院校林学本科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之一,在当前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大的新形式下,我国高校对外交流也变的日益频繁,因而林学专业高等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大量既精通外语、又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学生不但要具备扎实的林学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具备良好的国际视野,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这门工具进行专业交流,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把握科技发展动态。因此,林学专业英语教学已�
1林学专业英语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
1.1 林学专业英语教学优秀师资相对匮乏在授课过程中,林学专业英语对师资有其自身的特殊要求,既要求具有精深的林学专业知识,还需具备流利的英语表达能力,这样才能够自如地把学科的基本概念、相关理论和学习重点讲解透彻。但研究表明[1],我国高校专业英语教师来源可归为三类:一是国内高校培养出来、经过培训的中青年教师;二是留学归国人员;三是外籍教师。其中,第一类教师能够用英语向学生表达清楚讲授内容, 但很难达到英语思维 “原汁原味” 的境地,师生之间也缺乏交流与互动,这不利于学生的知识和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第二类教师需要将国外的教学经历和国内实践结合起来,需要一个熟知的过程,因此难以很快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第三类教师则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在国内进行专业英语授课。可见,目前我国专业师资队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比较欠缺。 1.3 教学方式陈旧、略显枯燥目前,多数高等院校在林学专业英语授课环节上,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授课环节与实践脱节、授课方法和教手段落后等问题。表现为:首先,授课时只重视专业词汇和阅读,考核偏离实用性,学生仅懂得了很多专业理论和词汇,但缺乏实际的英语应用能力。其次,多数院校课堂授课仍然是教师朗读、讲解、翻译的模式,最多只是让学生简单的参与读解一下,缺乏互动式、多媒体等模式教学,削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
1.4 林学专业英语教材可选性较少且内容较陈旧林学专业课程又可分为森林植物学、土壤学、植物生理化、森林生态学等。不同学校开设的专业方向侧重点不同,因此各学校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选择适合自己办学特色的林学专业英语教材十分重要。但目前,多数高校林学专业采用的专业英语教材都是国内学者在国外原版教材的基础上经过选择编写而成的,由于国内教材策划和出版的'周期短,因此教材质量良莠不齐;此外,内容选择的仍是70-80年代的外文原著,缺乏教材的时代特色和知识的更新性。
2林学专业英语授课模式的改进
2.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林学专业英语授课质量的根本保证。各林学类高校在培养和引进师资队伍时,应充分兼顾近期急需与长远规划的原则,可通过“送出去”“引进来”等多途径模式建设一支具有专业结构、年龄梯队的完备师资队伍,并形成梯队式师资储备。此外,应建立定期组织一线教师去其他大学听课或聘请教学名家示范教学等学习机制,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同时还要有引进国外优质教育理念和资源,对专业师资培训和考核。
2.2 选编适合自己特色的优秀教材在林学专业英语授课过程中要结合国内的特殊背景,对原版教材的结构体系进行合理调整,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组织国内外相关学科教育及科研专家,编写适合于我国现状的教材。其次, 在教材的选取上专业英语内容要避免和基础英语教材内容重复,尽量选择原汁原味的阅读材料。再则,教材的选取还应补充听、说、写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以英语为载体进行专业表达和交流。教材内容应该具有专业知识的逻辑性、连贯性和系统性,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另外,利用网络资源特有的共享性、广泛性和即时性,可即时查阅检索本专业各方面的资料,随时对教材内容进行修改、增添和删除,以便丰富教材内容。
2.3 努力探索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授课过程中,教师应逐渐探索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学习方式。比如,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刚开始可以中文为主,穿插英文,以后逐渐增加英文授课分量;另外,要改进教师课堂上演独角戏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另外,教师授课要善于总结和运用各种好的教学方法,把枯燥的语言知识教的生动有趣,便于记忆。比如,针对记忆枯燥的专业词汇时,可采用总结式的授课手法,总结一些常见的前缀和后缀,便于学生记忆。举例讲,带inter-的前缀表示“之间”,例: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 (种间竞争) ;后缀-ology表示“学科”,例: biology生物学;zoology动物学;ecology生态学;virology病毒学;immunology免疫学等等[3]。
2.4 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民主评议活动学校每学年组织学生对授课教师进行评议,一方面既可把授课效果反馈给授课教师,以便今后查缺补漏、进一步改善授课质量;同时,也可使学生充分发挥民主监督的主人翁作用,督促授课教师,充分提高教师的责任心。再则,学生评议的结果也可作为教师年终考核的一项指标,便于高校进一步人事管理和规范用人制度。
综上所述,林学专业英语授课质量的高低,受制于多种因素。只要教师认真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模式,科学地将林学专业与英语教学内容相结合,大胆创新,最终会达到提高授课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2]莎娜。食品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xx,33:180-182.
[3]马生健,曾富华。大学本科生物专业英语的教学探讨[J].农技服务,20xx,26(10):133-134.
随着现代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物流业的国际化和专业化发展趋势越加明显,对物流人才的英语需求也更加急迫,掌握专业英语的人才更加具有竞争力。为此,分析了当前物流专业英语教学的弊端,从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教师能力等方面提出了物流英语教学的改革建议,最后就物流英语教学改革实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初步改革后,学生物流英语能力有所提高。但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共同努力,探索适应时代需求的新的教学形式。
随着社会需求的细化,专业改革也向着更加细化的方向发展,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需求,同时提高专业的技能实用性。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专业是物流专业的一个分支,是更细化的物流专业,是现代物流与企业物流的结合,注重物流的现代化和实用性。是适应现代物流企业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而衍生出的专业。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专业英语是与之配套的专业英语,要满足本专业更为细化的英语需求。
1 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
高职高专专业英语是专业课中的必修课,安排在36~48个学时完成。如此短的时间要完成一个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根据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xx)的指导思想,在了解本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和专业特点的情况下,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各个专业的具体特点和所面临的社会需求等不尽相同,应根据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系统、应用性强的专业英语教学体系。
在学习专业英语之前要学习《大学英语》等英语基础课和物流基础专业课,专业英语是大学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语学习的高级阶段,学习专业英语前学生已经掌握了英语日常词汇和语法。专业英语不仅要学生继续深化基础英语词汇和语法,研究阅读技巧等,而应该是学生提升听说水平,扩展物流专业知识,提高物流技能素质,获取国际先进物流理念的工具。
2 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
2.1 学生英语底子薄弱,欠缺英语学习意识
近年来,全国生源的小幅下降,同时一本二本高校的持续扩招导致高职高专学生生源整体下降,录取分数逐年走低。这些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大部分学生的英语高考成绩在及格线以下,由于自身的英语水平限制,导致其对专业英语学习存在畏难甚至厌烦情绪。通过笔者对本校本专业学生的调查发现,他们很少有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情况,作业完成过程中存在较多的抄袭情况,每周课外花在英语的时间不足一小时。
2.2 课堂管理问题
课堂气氛不活跃,回答问题不积极。传统的英语教学遵循着一种固定的模式:教师讲解生词、课文,学生听讲、回答问题,教师解析答案。结果由于学生英语底子差,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再加上老师一味按原有套路讲课,课堂气氛沉重,学生懵懵懂懂,根本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这是很失败的课堂。另一个问题是学生上课迟到早退现象严重,出勤率低。
2.3 缺乏实用性的物流英语教材
目前,国内的物流英语教材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外物流教材,这种教材较好的贴合国外物流企业的现状,而且文化和语言符合英语习惯,是一本好的英语教材。但是缺少国内物流企业的案例和场景,对高职高专学生的适用性不强,因为他们以后的就业集中在国内中小物流企业。另一类是国内英语教师或专家编著的教材,这类教材普遍存在语法生硬,阅读枯燥,和普通的英语教材一样,缺乏物流案例的引导。物流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选择一本适合的教材不容易,好的教材应该是在专业词汇,专业术语之外提供大量的案例分析和情景演示,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并提高他们用英语表达、理解、分析物流问题的能力。
2.4 教师结构不合理
虽然现在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师资力量有了提高,一般都要求硕士学历以上,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授课的'知识丰富度。但是,以往都是英语专业的老师来教授专业英语,他们往往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在授课时无疑会把课程核心偏向基础英语而忽略专业知识的讲解,从而偏离了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
2.5 考评机制不科学
现在的物流英语考评为了方便教师打分,都是以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这种结果性评价方式为主,更有甚者直接拿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这种考评机制忽视了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没有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突优性、进步性等因素考虑进来。学生不能从学习过程中获得肯定性鼓励,因此积极性不高,也慢慢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3 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的建议
3.1 采用多样化教学提升专业英语技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物流英语一方面要巩固学生的英语基础,学生应该掌握物流行业日常英语词汇和语法,在此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提升学生用英语理解、表达物流活动的能力。教师应考虑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来精心设计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使学生多说、多看、多思考,用英语表达行业用语、理解行业需求。
3.2 选择合适的教材
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专业是物流大专业的一个分支,面对的是中小物流企业,培养综合性应用型人才。传统的英语教学存在死扣语法和词汇,忽视对学生操作能力的提升,要改变“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观念,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所以教材中的理论和实践比例要合适,搭配要合理,实践案例内容要新颖,紧跟时代潮流。教师根据物流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和课程体系,科学规划理论和实践内容的顺序和进度安排,合理地制定教学计划和任务计划,使学生更好的接受,更深刻的理解课程内容。
3.3 提升教师的双向能力
物流专业老师和英语专业老师执教专业英语各有其优缺点,应该扬长补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物流专业老师要大力提升英语能力,这里不仅仅是英语词汇和语法能力,更重要的是表达和理解能力。英语专业老师普遍英语能力强,物流知识薄弱,在执教物流英语之前,应着重了解本专业的特点,增加自己物流知识储备。
3.4 建立多元化开放的教学评估机制
传统评估机制是以分数来评判的,没有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没有包含进步性、突优性等反映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的指标,存在很大的弊端。因此,很有必要建立多样开放的评估机制,综合考虑反映学生学习能力的各种指标,按比例进行综合评价,运用综合高效的评价标准综合评价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
4 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实践分析
物流专业英语是物流专业一门不可或缺的专业课,针对传统物流专业英语的教学弊端,笔者选取某高职高专物流专业英语为研究对象,该学校物流专业英语教学方案于20xx年9月进行调整,调整结果如下:
(1)加入实践环节。合理设计教学计划。改变传统的以知识教授为主的教学设计,建立以实践应用为主的教学计划,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实践可以是情景对话、案例解析、物流专业现象讲解等,实践环节均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在全班实行自愿分组,每组成员承担一定的任务,独立查阅和搜集资料,比如在学习仓储自动化概念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自动化仓库现场,分别写系统报告和操作说明,并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演示。或者在学习多式联运概念时,可以组织学生收集可口可乐公司物流运作的相关资料,制作演示 T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教知识比学知识更能掌握知识本身,以此来了解多式联运的概念。
(2)注重提高学生专业英语口语能力。要让学生的英语能力从以前的理解和写作转变成听说,这里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要能理解物流事件中的需求,在企业中表现为要能听懂别人的话。这就要求学生在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之后还要掌握物流专业词汇和术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制定专业词汇教学计划,让学生分章节学习和掌握。另一个要求是能表达物流事件中需求,在企业中表现为能让对方理解。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表达能力,能用物流专业术语和别人交流。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分章节安排口语训练,让学生模仿实际业务中的相关对话,进行大量的口语练习。
(3)教材和教师。教材必须是有实践内容的教材,或是物流企业场景对话、物流案例分析等,实践内容要新颖、实用。教师为本专业英语基础好的老师,在新入职的年轻老师中选择英语能力强的老师执教,这样的老师能熟练的用英语表达,备课难度降低,同时又具备丰富的物流知识。
(4)学生的评价坚持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知识与项目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平时成绩(30%)、实践成绩(30%)、考试成绩(6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考勤、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情况。实践成绩为学生自主完成部分的成绩,比如,设立具体的项目调研让学生结合 T演讲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再结合学生的进步性、突优性等进行打分。
经过三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学生的物流专业英语能力有了不同提升。主要体现在积极性、应用性、重视度、就业等方面。
(1)三个学期的期末平均成绩相较以往平均成绩提升了5个百分点,这是由于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比以往更重视英语学习,而且实践成绩占总成绩的30%,学生需要课外查询很多资料来准备实践表演,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英语能力。
(2)在学生就业方面出现了一个新方向——外企物流或物流外联,以往学生的就业集中在中小型物流企业的生产部门,而外企物流和物流外联招聘的均是英语专业或是国贸专业的学生。
(3)学生课外英语学习时间有所增加,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外准备,增加了学生课外学习英语的机会。
5 结束语
物流管理专业开设只有十几年的时间,不同学校的物流专业偏重的方面也不同,物流英语教学环境更为复杂,不仅要考虑本专业的特点还要思考英语教学方式,对于物流专业英语课应该怎样开设以满足社会对高技能型物流人才的需求,教师们仍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本文中写到的教学改革实践,教材的选择就是一个问题,很少有教材写国内物流企业的案例,所以教材案例的针对性不强。但是只要我们一线教师共同努力,不断探索适合我国物流企业的物流专业英语教学方式,边摸索边总结,不拘泥于单一的教学形式,就一定能实现物流英语紧跟物流企业的步伐,满足并超前满足物流企业的人才需求。
摘要:《计算机专业英语》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必修课,对于帮助学生学好计算机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据调查情况来看,目前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本文就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课程特点,针对目前教学上存在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课程改革措施,探索科学合理的的教学模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学习。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1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特点
计算机专业英语作为一门科技类英语,在句式、语法以及专业术语等多方面有别于日常英语。句式上,计算机专业英语多用长句,以被动语句、祈使语句为主。词汇方面,计算机专业运用到的专业术语较多,技术性的词汇根式层出不穷,还会出现一词多义的现象,合成新词也给英语教学造成一定困难,学生在词汇记忆方面的问题比较大。另外,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多数学生基础比较差,而计算机专业英语语法的复杂性加剧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困难程度。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语法形式上,多限定、修饰成分,句式较为复杂。[1]
2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调查来看,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教学模式陈旧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倡导新型的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然而在部分高职院校的课堂上,尤其是专业英语的教学中,教学模式依然陈旧,教师不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将知识点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缺少模式和手段创新,课堂氛围沉闷,达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2.2教学观念滞后
多数高职院校中,对于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观念也相对滞后,不利于学生学好英语。首先,在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设置上,一周两个课时的学习是很紧迫的,多数教师仅来得及对课文进行粗浅的讲解,不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写作和翻译两个方面是多数学生的短板。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学生关注的重点在于怎样完成老师的课堂任务,片面追求高分结果,专业英语的实用性无法得到体现。
2.3教材选择与教学目标之间的矛盾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比较特殊,英语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学校在进行专业英语的教学时,要注重因材施教,适时调整学生学习需求,对教材的要求非常高,但目前高职院校在教材选择上存在一定问题。首先,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形势,高校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使用年限不宜过长,也应该� 及时增补计算机专业领域的相关科技资讯,删改行业中的流行术语,紧跟时代,增加计算机英语的专业性,也能更大程度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计算机专业学生英语水平有较大差异,对英语需求程度也不一样,应该根据各自不同的需求才制定课程目标,选择难易程度适宜的教材,因材施教,才能事半功倍。最后,高校统一制定的英语教学教材与计算机专业教学目标不一致,在内容上与专业课程不能完全统一,学生在学习专业英语的时候无法与实际应用相关联,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明显。因此,在进行教材选择时,要充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联系相关专业常识和背景,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学以致用,才能引起他们对英语学习的重视,从而达到主动学习的效果。
3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根据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特点以及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关的英语教学改革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具体改进措施如下:
3.1设立明确的培养目标
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要设立明确的课程培养目标,形成科学规范的教学模式。只有确立了最终目标和教学任务,教师在制定教学流程和课程计划时,才能更加专 那么,高校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应该怎样制定教学目标呢?首先,注重学生英语基础的积累,熟记专业相关的常用词汇,能够顺畅地阅读和理解相关专业文章,总结文章中心思想。其次,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学习,能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创作,按要求写出专业相关的论文或其他文体,能用英语对自己的学习概况作出阶段性的总结。最后,部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会要求使用英语作简单的产品简介,因此,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还应该包括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流畅地使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和沟通。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帮助教师进行恰到好处的教学,指导学生完成基本的英语学习。[2]
3.2优化课程设置
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需求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分专业分阶段地进行专业英语教学,满足学生对英语的应用需要。教材选择不合理是造成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效果欠缺的主要原因,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革新教材是关键。计算机专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专业,紧跟时代步伐,紧靠科技创新,教材的滞后性严重影响学生对于计算机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进行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材选取时,要特别注重理论与实际联系的紧密型,与高新技术发展的协调性,及时为学生补充新知识,认识新词汇、了解新技术,体现时代性及实用性,不断实现知识整合、完善课堂教学的知识体系。
3.3改进教学方法
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手段与模式,增强教学效率。3.3.1合理借助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教学资源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多样性也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进行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借助多媒体,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加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进行计算机的硬件技术介绍中,搜集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并结合英文音频来进行讲解,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材料,会让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印象更加深刻。在课程结束之后,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带有探索性和趣味性的小任务,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此外,学校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进行与计算机专业英语相关的交流学习,整合网络资源,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利用大数字时代的优势,拓宽学生知识面,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习有一个系统性的了解,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学习任务。与此同时,鼓励学生与老师进行良好的沟通,展开有效互动,在网络平台中建立互相学习的模式,促进互动情境教学的完善,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习效率地提升。3.3.2鼓励自主探究式教学。计算机专业对于学生的要求是革故鼎新、锐意创新,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在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上,要改革原始的教学模式,开拓新的方法和手段,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自己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主学习。另外,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结构,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3.3.3实现驱动式、合作式教学。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都会有一段迷茫期,不知道怎么学习,从哪个方向开始学习,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升学习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实现驱动式、合作式学习。例如,面对难度较高的专业性文章,重在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可以适当引导,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模式的养成。将学生根据英语学习水平分为不同的小组,取长补短、互帮互助,给每个小组指派特定的任务,须由小组成员协作完成。这种有指向性的、注重团结协作的小组任务会让学生对于理解和学习英文文章的积极性大大提升,驱动式、合作式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协作精神,享受学习的乐趣。[3]
3.4优化考核方式
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要建立和优化教学成果的考核方式。计算机专业英语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传统的成绩考核方式并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状况,优化目前的学习考核方式,制定新的考核标准对于提升学习英语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进行考核时,教师可以依据当前教学进展,开创新颖有效的评测方式。如学生命题,教师补充,这种方式既能检测学生对于整体知识框架的建构,也能了解学生各个知识点的学习情况。学生亲身参与这个过程,也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学生对考试和复习的抵触心理。计算机专业英语是一门较为特殊的学科,也是学生在工作中应用较为频繁的一门学科,因此,学好专业英语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实现课程改革的要求、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是新时代教师的必经之路,也是
参考文献:
[1]徐春林。一种基于专业课关联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23):156-157.
[2]史晓楠,杨艳。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36):79-80.
[3]郭强,吴朝霞。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J].安阳工学院学报。20xx,(02):120-122.
摘要:随着国际一体化的发展,英语已成为世界进行广泛交流的通用语言,而体育也将随着国际化的发展,在英语的使用上日益增多。当前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英语普遍较差,如何提升体育专业的英语教学逐渐成为高校一大重要课题。该文首先阐述了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现状,指出了在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做了具体的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能给高校体育专业英语教学水平以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体育专业;英语教学;问题;建议
一直以来,非英语专业尤其是音体美等艺术生的英语教学一直是学校教学改革的难� 本文以体育专业为例,就如何提升大学体育专业英语教学展开了研究。
1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现状
通常来说,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英语学习能力上比英语专业的学生要稍弱,但是作为特长生的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英语普遍较差。据相关统计,我国体育专业的英语平均分只有70分左右,远远低于其他专业学生的英语分数。对于大部分体育生来说,英语只是作为一门副科,是专业之外的课,学习好坏无所谓,因此很多学生的英语水平都停留在英语的最初级阶段,词汇量也极度匮乏,英语口语和写作听说能力更是不足。在一项体育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相关调查研究中,对英语学习是否有兴趣显示,很有兴趣的只占8%,有一点兴趣的占45%,完全没有兴趣的占到47%;在学习英语中遇到何种困难的统计显示,在听力方面占60%,在词汇方面占75%,在语法方面占47%,在阅读方面占43%,在写作方面占50%;另外对目前英语学习的教材是否满意中,非常满意的只有1%,满意度一般的占20%,不满意的占79%。而在平时的英语考试成绩中,能及格的人数寥寥无几,甚至很多学生只有30、40分。由此可见,在当今大学体育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不尽如人意。
2体育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越来越频繁,高校体育专业的英语教学一直是学校和教师最头疼的问题之一,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英语教学不好是体育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低的罪魁祸首。其实,在英语教学中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问题又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自主方面
首先,英语基础薄弱,水平较低。因为体育专业学生都属于特长生,在高中时期,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练习体育项目,因此在文化课上安排的时间很少,特别是英语,在很多人眼里,英语� 其次,在学习英语上没有明确的目标。一般是文化课成绩不好或者在体育方面很有天赋的人才会去学习体育特长,英语作为一门高考必考科目在很多学生眼里是为了考试而学,其他没有任何用处,其实他们并没有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已� 没有了明确的目标,为了考试而学,还有一点就是英语在高考中占的分量又不是很重,导致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英语上根本没有明确的目标,更不用说学好英语了。最后,缺乏学习兴趣,没有自信心。一方面,因为体育生常年运动造就了其外向好动的性格特征,导致他们要静下心来学习英语已� 另一方面,因为长期的训练,在英语上花费的学习实践很少,很多人都没有信心把英语学好。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英语教师有心上课,学生也无力听讲。
2)教师方面
第一,教学方法落后。中国长久以来的教学方式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主体一直都是被动接受。本来对英语课堂就缺乏兴趣的体育特长生在学习英语是更提不起精神,加之其英语基础差,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也是照本宣科,殊不知很多课本内容体育专业生是跟不上进度的。第二,在教学中只注重知识传播,缺乏实践。体育生和其他专业的学生一样,毕业后面临各种压力,比如考研、就业等,但是他们的课时大多是体育方面的,英语课程相对少,但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只是一味地传授知识,让学生自己说写的'时间很少,加上英语都是大班上课,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语言锻炼的机会。第三,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较弱。部分老师对艺术类学生存有一定的偏见,认为体育生只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并不是学习文化课的料,即使用心教,他们也不一定能学好,这种错误的想法使得很多教师在备课时不够用心,上课也不够细致,即使一部分学生上课开小差,做与英语课完全无关的事情,他们也不管不问。
3)学校方面
一方面,缺乏适合体育专业学生专门的英语教材。一般大学里面除了英语专业教材不一样之外,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材基本一样的,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大学英语》、《新编大学英语》等,而教师在上课时都是根据教材进行授课,结果就导致体育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要么学不懂英语,要么学到的都是与本专业无关的英语,甚至连很多体育术语都不知道。其实不同专业对英语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尤其是英语基础不好的体育生,学习英语的时候相对吃力,应该选用一些简单,适合他们学习或者对以后就业有帮助的教材。另一方面,没有统一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通常情况下,都是由学校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给教师,教师再 可以说,教学课程的成败与否与教学目标的制定有着最直接的关系。一直以来,很多高校体育专业的英语教学没有统一的教学目标和大纲,要么自行制定,要么和其他非英语专业的教学大纲一样,使得体育专业的英语教学相当混乱。此外,教学时间和授课方式安排不合理。一般来说,学校的英语课程在开学之初就已经安排好了,但是学生可能因为各种体育比赛需要占用上课时间外出比赛,到文化课的时候不能保证每节课都到,导致很多学生在仅有的宝贵英语学习时间学学不到相应的英语知识。另外,大班授课是目前各大院校统一的英语教学授课方式,这样无疑将成绩好坏,等级参差不齐的学生都聚到一块,教师难以因材施教,造成课堂质量不佳。
3提升体育专业英语教学的建议
1)转变教学观念,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和力”。教师应本着尊重、真诚、关心的原则来处理师生关系。我国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一方面,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不管针对何种学生,教师都应该持着尊重、关心的原则来处理好师生关系,千万不能带有色眼睛,尤其针对体育专业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应该多些鼓励和支持,并加强课堂互动,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提升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因为体育生平时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体育锻炼上,学习英语的时间本来就少,加上课堂时间有限,可以再课外适当开展英语第二课堂。这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第二课堂,多组织一些活动,并请外籍教师进行参与,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还能练习口语交际能力。
2)根据体育生的特征,完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现代化对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今,以推行多媒体为主的现代化教学已成为英语教学手段改革的标志。首先做到因材施教。体育专业学生是高中作为特长生考入大学的,因此他们的英语普遍较差,教师应该充分了解体育生的身心特征,制定适合他们学习的教学方法,逐步提升其英语水平。其次增加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措施,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将书本上死板的内容通过动画,图片等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最后,采取分级教学。正因为体育生的英语水平不如其他专业学生,所以在教学上不能和其他学生一样采取相同的教学方式,这样不仅学生学不进去,教学质量也得不到提升。应该在选择合适教材的基础上,前面两个学期可以专门学英语基础知识,扩充学生的词汇量等,等大学中间学期,再训练其阅读和写作等能力。到最后两个学期着重训练口语交际等能力。
3)改革高校体育专业英语教学教材
选择适合学生专业特点和专业需求的英语教材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合适的教材才能制定合适的教学大纲,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学,教师在教学中才会目的明确,有的放矢。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推进,不管是中、小学还是大学,教学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一套合适的教材也是提升专业教学质量的有效基础,但是目前在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上,仍没有做到按专业区分英语教学方面的细致改革。针对大学体育专业的特征,应该编写出一套专门的英语教学教材,当然并不是对现有教材进行摒弃,而是根据体育生的特点对现有的教材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补充,进一步体现体育这一学科性特征,同时也要深入中西方文化内涵,更�
4结语
随着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广泛运用,尤其是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举办的成果,对体育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发出了巨大的挑战。然而,正是因为体育专业的独特性,让各大高校的体育生在英语学习上不如其他专业,因此在英语教学上应该开辟一条适合体育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特色之路,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时更�
参考文献:
[1]梁艾萍。高校体育生的英语学习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3(33).
[2]刘夏。研究性学习在体育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3).
[3]刘旺余。基于微课辅助的高职英语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5(92).
[4]史莹娟,冯瑞贞。ESP教学模式下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学习的需求分析[J].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15(6).
[5]艾群。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海外英语,2015(19).
[6]李丽娜。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谈如何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J].才智,2016(2).
摘要: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中等职业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计算机专业学生专业英语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但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在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长期处于特殊而尴尬的地位,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文章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探究;中职中等职业学校
计算机专业培养的是IT行业的应用型人才。同时,英语作为IT行业的通用语言,在计算机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是该专业学生的重要工具课程,更是必修课程。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由于涉及计算机专业学科和英语学科,有其特殊性,它是一门英语课,但又不同于基础英语课。它融合了计算机的专业特点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是计算机专业课;却又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计算机专业课,它比其他的计算机专业课多了语言障碍。学生既要在计算机专业知识内学习英文词汇,体会英文表达方式,同时也要在英语思维中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学好计算机专业英语,学生能更加透彻地理解计算机的应用、语言和命令,也能不断提高英语水平。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特殊性,有必要对其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现状
1.教学主体分析。首先,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有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来展开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起点较低,基础较差。这样的特点分别体现在英语水平和计算机专业水平两个方面。在英语能力方面,学生的英语词汇量严重不足,听说读写的能力较差;在计算机专业水平方面,中职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本身对计算机的认知和水平有限。同时,由于中职的学制较短,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开设有其局限性,专业知识的涉及不可能面面俱到。很多计算机的专业知识学生并不了解,也没有学过,但这部分知识可能是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必须掌握的,也是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了解的。这些都成为学生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学习的客观障碍。其次,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对教师的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但是,当前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师资现状却不容乐观。目前,中职从事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师基本是英语教师。对于英语教师来说,其掌握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有限,不少的计算机术语甚至是接触这门课程时才第一次听说,这样就难免因为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点的理解不到位而直接影响到授课。因此,培养有着扎实的计算机专业能力和较强的英语教学功底的教师是提高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当务之急。
2.教材分析。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教材数量众多,但是符合计算机专业特点和英语学科教学的优秀教材却不常见。综合起来,目前的教材主要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内容严重滞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更新极为迅速,但是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教材却变化不大,计算机的新知识、新应用不能及时地在教材上得到体现。这样会导致学生对教材呈现出来的内容不感兴趣。二是教材内容死板生硬。目前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教材多是选取一些计算机的英文期刊的部分内容,涉及的知识多数是生硬的计算机的某个概念。如果学生想要通过教材系统地了解这个方面的知识有很大的困难。对于学生来讲,目前教材呈现出来的只是关于某个计算机专业术语的小篇幅的“阅读理解”而已,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三是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教材没有与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缺乏与专业活动相关的内容。目前的教材比较侧重词汇和短语,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和专业操作技能没有得到充分锻炼。
3.教学模式分析。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中,由于受到计算机专业知识对教学内容的限制和教师自身对计算机应用情境认识不足,教师多采取课文阅读、词汇讲解、逐句翻译等形式。“讲解生词—翻译课文—做课后习题”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被普遍应用在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课堂中。虽然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专业文章的阅读能力,但是这仍属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组织的课堂教学,已经不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不能让学生将所学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更是脱离了现代英语课程重视搭建情境平台、构造语言应用环境的教学特色,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阻碍了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知识和英语语言信息的内化。这样的课堂效率低下,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因此,对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迫在眉睫。
二、对中职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建议
1.重视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杜绝课程的边缘化。正因为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融合了计算机专业知识和英语教学,加上课程教学的难度较大,使得其始终游离于文化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逐渐成为边缘课程,得不到专业系部和文化基础组的重视。但是,很多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软硬件的操作或是阅读技术文档的时候都感觉难度很大,这时专业系部才会想到提升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能力。因此,要从上到下重视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探索和改革,使得课程教学获得充分的资源支持。
2.借助“外力”,共同备课,提升教学水平。针对英语教师不了解计算机专业知识,计算机专业教师教不了英语语言的尴尬局面,让“英语”文化学科和“计算机”专业学科互帮互助,共同备课,相互学习。英语教师向计算机教师学习计算机专业的最新动态、专业术语,了解计算机应用的实际情境和案例,让计算机教师参与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课堂情境的设置中,共同营造符合计算机实际应用情境,符合英语语言教学规律的课堂。这样的借助“外力”的过程,不管是对英语教师还是对计算机专业教师都是一种学习和提升。只有融合了英语和计算机专业,才能打造符合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
3.以专业技能需求为中心,编写出符合语言教学规律的课程教材。目前,市面上的教材多有其局限性,因此要鼓励教师根据专业特点编写校本教材或创新教材。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本质是为专业发展服务的,是为了解决学生在专业学习和专业技能应用中遇到的语言问题而存在的。因此,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教材的改革创新过程中应该考虑这样几个方面:①立足于专业需求。根据当前计算机专业方向的特点和需求,选取有现实意义的和与所授班级学生的专业特点相符合的教学内容,编写与实践联系紧密的、适用的、与计算机发展同步的新教材;②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特点。中职学生理论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在教材编写时应该尽可能精简理论知识,多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能力;③考虑教材形式的多样化,丰富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4.以学生为中心,选取合适的课堂教学模式。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打造合适高效的课堂模式。具体可以立足于这样几个方面:(1)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主。为了能让学生迅速走上工作岗位,符合专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应该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也不例外,在课堂上应该不满足于某些词汇语法知识点和某些技能的掌握,更多地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思维能力等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的提高会让学生受用一生。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更加注意教法,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2)创设任务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在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中,可以考虑计算机的专业特点,结合计算机的工具性。教师创设出一个个任务情境,模拟出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实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搭建情境、扮演其中的角色,完成角色任务。而学生作为活动或者任务的主体全程参与。(3)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营造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可以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制作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课件不仅要体现教学内容,还要加入大量的图片、Flash动画等素材,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综上所述,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学的特殊性,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它的特殊性将它置于教学的边缘,而要看到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对于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课程学习和专业的技能运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必须重视这门课程的教学,紧紧围绕学生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努力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为计算机专业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秋芳。一项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中职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设计的研究[D].苏州大学,20xx.
[2]王海建。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xx,(51):260-260.
[3]朱烨。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英语教学[J].职业,20xx,(17):48-49.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采矿工程专业英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翻译、专业英语论文翻译、PPT形式讲解论文及答题册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采矿工程;专业英语;考核方法,课堂教学
1.背景介绍
采矿工程专业英语(EnglishforMiningEngineering)是我校针对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学时32,学周16。采矿工程专业英语是为了拓展学生专业词汇、掌握专业术语而设计,然而由于其专业针对性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典型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期末考试考核方法,对采矿工程专业英语课堂教学进行了教学改革。
2.课堂教学问题
宋佰超、尹小军及李英明[1-3]已对采矿工程专业英语的课堂教学特点及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归结起来有3点:
(1)学生,李英明[3]的“采矿工程专业英语问卷调查统计表”表明,超过1/2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是很重要的,然而1/3的
(3)教法,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加上前两个因素,使得采矿工程专业英语的课堂教学变得单调,教、学两难。
3.考核方法
综合以上问题,本校采矿工程专业英语从考核方法上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初步改革。期末成绩共100分,分4部分内容考核:课堂教学与学生翻译、专业英语论文翻译、PPT形式讲解论文及答题册,每部分占25%:
(1)课堂教学与学生翻译:每位同学在课堂上5分钟内可翻译1-2段课文,然后教师讲解。学生可借用网络工具如有道词典、google学术;采矿工程专业英语教材采用蒋国安[4]《EnglishForMiningEngineer-ing》(20xx),共24章,结合专业特点主要讲解煤的特性、地质构造、矿井设计、矿井开拓、井巷工程、岩体结构、矿山压力与巷道支护、采煤方法、矿井通风,剩下章节为煤矿辅助开采部分,建议学生自学。课堂翻译的难点在于引导学生攻破长难句,可以循序渐进从词汇、长难句、整段及整篇文章的理解把握。
1)专业词汇的识记主要依靠在线查询,学生可以借助电子词典查询,教师可以开展联想记忆、词根记忆及图片记忆法进行讲解,依托各类实验室也是扩大词汇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2)长难句翻译,教师可以将典型的、比较难的句子以多媒体或板书的形式展现出来,引导学生一步步找到正确的主谓宾,甚至将其范围压缩到一个单词,这样就可以正确的翻译和理解句意。对于主语和宾语的认知学生一直有一个误区,以Lesson1HistoryofCoalMining的第一句话为例,“Theexactdateofman’sfirstuseofcoalislostinantiquity”这句话的主语是“date”,而很多学生认为是“use”或者“coal”。为方便学生理解,我们以“鸟的巢”这句话为例,有两种翻译方法:thebird’snest及thenestofbird,of就是关键词所在,如果几个of相连,那么第一个of之后的名词为其关键词;谓语的寻找也要小心语法陷阱,以本段最后一句为例“whenprimitivemanchancedtobuildcampfireonexposedledgesofablackrock”为例,这句话的主语大家很容易认为是chanceto,这就是一种语言陷阱,主谓宾应该是“manbuildfire”。
3)整段及整篇文章的理解是建立在前部分之上,基本的原则是循序渐进,根据教学安排,前8周主要是引导学生找到关键词,学生产生每段翻译后都找关键词的惯性思维,就会对理解整段及整篇文章产生浓厚的。兴趣。
(2)专业英语论文翻译:翻译论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所在专业研究热点有所了解,为以后工作和学习做铺垫。依托南京大学图书馆ISIWebofKnowledge平台搜索50篇专业英语论文,论文涉及采矿工程各个方面。新学期开课后,请同学们从其中选择一篇作为自己需要翻译的论文,第8周上交论文翻译版,上交翻译的时间设计在学期中是为了敦促学生为第3部分做准备;同时为学生提供采矿工程专业各个教师的联系方式,方便学生及时与相关专业教师沟通。
(3)PPT形式讲解论文:经过前两个阶段,学生对专业英语词汇有了一定掌握,PPT讲解时间每人10分钟,5分钟讲述论文,大部分学生会按照IMRD(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的步骤从论文中获取信息并进行讲述;同时邀请各个专业课老师现场提问和学生回答共5分钟,提问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对关键词的理解、对整体文章意义的把握、对方法的了解以及对文章优缺点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培养和建立自己的想法也是培养专业学术思维的重要手段;PPT的制作也是考验学生学习态度的一种方法,如果有学生原文翻译整段复制到PPT上则为不合格。
(4)答题册,专业选修课的考核方式一般分2种:试卷考试或答题册。针对专业特点,以答题册形式上交论文原文及翻译,判断依据主要是根据学生是否按照第3部分要求修改翻译并按照要求格式打印论文。
4.总结
采矿工程专业英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围绕学生、教师和教法产生,从考核方法上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初步改革,分四部分进行:课堂教学与学生翻译、专业英语论文翻译、PPT形式讲解论文及答题册,该法极大的调动和提高了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宋佰超.对于采矿工程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xx,10(29):48-49.
[2]尹小军,孙广义.采矿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探讨[J].黑龙江教育,20xx,12:8-10
[3]李英明.采矿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新探[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2(9):53-55.
[4]蒋国安,付玲毓.采矿工程英语[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xx
摘 要:计算机专业英语是高职学院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必备的重要工具。文章针对高职学院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结合教学实践,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了探讨,旨在提高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论文
计算机专业英语是高职学院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必备的重要工具。文章针对高职学院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结合教学实践,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了探讨,旨在提高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质量。
1、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特性
作为高职根底英语的后续课程,计算机专业英语既与通用英语教学存在很大的连续性,又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在整个高职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和作用。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提高,对职高学生而言,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技艺的控制曾� 但是由于计算机技术触及的范畴普遍,且更新疾速,其相关材料及应用软件多经过英语言语记载和传播,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中遇到的操作命令、程序编译、以至屏幕提示也多为全英文的,能够说,专业英语在计算机的学习和应用中无处不在。与通用英语不同的是,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具有着极强的特殊性,除大量复杂、晦涩的专业词汇外,一些诸如bus(总线)、memory(内存)、plug and play(即插即用)等转义词汇也常使学生面对熟习的单词却不知所云,因而要学好高职阶段的计算机专业英语,必需在根底扎实的前提下,注重计算机与英语的互相浸透。
2、当前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及教学变革的必要性
当前,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仍多沿用“词汇语法解说”加“翻译”的传统通用公共英语教学形式,强调对专业词语的记忆,但缺乏针对计算机专业信息停止搜集、剖析和交流的才能,而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英语根底单薄,学习自主性低等问题,形成其对专业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加之职业院校师资力气缺乏,教材编选内容缺乏针对性等客观状况,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均不甚理想,对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选择具有较大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员应认识到响应教学变革请求、实在进步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教学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动身,停止专业英语教学的理论创新与理论探究。
3、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变革的准绳与理论探究
现阶段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变革应贯彻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以项目任务为载体,突出学生的才能目的,遵照适用性、理论性、高效性的准绳,不时改良教学形式,丰厚教学手腕,并注重教学评价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实行以下几项详细变革措施:
3.1、教学目的的明白
应突出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才能教学目的。教学设计中,首先要让全体学生都理解到课程有别于公共英语的教学目的。严厉遵照“适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准绳,强调学生运用英语处理今后工作需求的才能锻炼,请求学生完成下列才能目的:
(1)控制常用的计算机专业术语和习气表达方式;
(2)理解计算机专业英语科技文献的体裁微风格,可以经过纯熟阅读英文科技材料获取新的学问;
(3)能停止汉英科技翻译和简单写作。
3.2、教材的编选
教材应由各高职高专院校依据各自所设专业、生源状况以及课时数自编或联编,在思索教学大纲、授课时数请求的同时,还应完成内容新颖,技术前卫,掩盖计算机专业触及范围的目的;在难易水平上要合适学生的实践程度,使得学生对计算机各方面的技术理论、常见的专用术语的含义、本学科范畴的文献题材微风格构成根本认识。
3.3、教学手腕的丰厚
应以交互式、模块化的教学形式为中心,经过丰厚的教学手腕激起学生对计算机专业英语学习的兴味。首先,应以互动式教学法替代以教员解说为中心的教学形式,表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如布置固定的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针对当前计算机范畴内某一热点话题停止分组讨论,让其主动参与课堂上的教与学,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其次,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应该紧扣计算机学科的特性,充沛应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腕和设备。例如,在解说计算机编程言语的时分,能够把教学布置在机房,让学生亲身运用英文版的编译软件,在真实的言语环境中,学习计算机的专业词汇,培育学生应用专业英语的才能。再次,在学生正式接触计算机专业英语之前,应先给学生引见专业词汇的构词法剖析、专业材料的阅读及常用语法等相关根底学问,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根底。教学中应注重英语学问与计算机学问学习中的互相浸透,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分能联络到专业学问,学专业的时分又能联想到英语,不但强化了专业学问,而且能进步英语学习的适用性,充沛满足学生自我完成的需求,以调动其学习热情。
3.4、注重教学质量的考核与评价
应采用教学过程调查、作业及期末考试三者相分离的方式来树立合理灵敏的学生考核方式,防止传统笔试方式单纯表现学生学问考核的弊端。此外,还应采取督导听课、学生问卷等多种方式,从不同维度对教员的教学质量停止评价,使教员能够经过响应学生反应不时总结经历。
4、结语
计算机技术的开展和提高使计算机专业英语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占有着越来越突出的位置。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员应认识到这一趋向,明白专业英语的教学才能目的,采用多元化、互动式的高效教学手腕,激起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应从学生与教员这两个维度上对教学停止考核与评价,为职业人才的培育探究愈加科学、适用的教学途径。
摘要:专业英语是大学英语的后续课程,是提高化学工程专业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针对化学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现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专业英语 化学工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xx)ll(a)-0165-01
专业英语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既是基础英语教学的延伸,又是基础英语与专业教学的结合与实践,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院对专业英语历来比较重视,各专业都制订了相应的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该门课程一般在大学三年级开设,60学时,分两个学期完成。然而,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其重要地位极不相称,许多学生对该课程无兴趣或不重视,远远未能达到设立该门课程的初衷。
很多已经完成专业英语学习的大四学生,专业英语的翻译和写作水平较低,不少学生在毕业论文中写不出一篇比较规范的英文摘要。笔者多年担任化学工程专业(工业分析方向)本科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任务,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本专业的具体情况,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改革和尝试。
1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专业英语的教学对象是大三的学生,此时他们已经完成了基础英语的学习,部分学生已经通过了国家四、六级英语水平考试,具有一定的外语知识水平;加上学生平时接触专业英语文献很少,以为专业英语=基础英语+专业知识,况且专业英语虽然是必修课,但学院一般把它作为考查课,因此学生往往不重视该门课程的学习。为了使学生认识学习专业英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笔者除了向学生介绍专业英语的特点和学习目的以外,还举一些学生熟悉的单词说明同一词的意思在基础英语和在专业英语中的差别。如在基础英语中:base(基础)、noble(贵族的)、error(错误)和在化学中:base(碱)、noble(惰性的)、erro“误差)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通过实例不仅可以增强说服力,还可以进一步说明专业英语与专业课、基础英语之间的关系:学习专业英语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专业课的学习可以促进专业英语的学习;良好的基础英语根底有利于专业英语的学习,通过学习专业英语又可增强基础英语水平,由此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
2利用构词规律扩大词汇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专业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而要提高阅读能力,除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外,还必须有较丰富的语言知识(词汇、语法)。但很多学生由于没有掌握词汇学习与记忆的科学方法,往往因为词汇量不足而造成阅读困难,有的学生甚至由此而对学习专业英语失去信心。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应用思维规律,扩大词汇量是至关重要的问题。笔者在讲解每课的词汇时,既解释单个词汇的词义,又讲解词汇的发音、拼写和其词根的特点以及前缀、后缀的联系,找出其规律;同时向学生介绍词义的衍生、转换和词形的派生、合成等。
思维过程,培养学生根据词形联想词义,依据单一词记忆同族词,借助熟悉词扩大词汇量的能力。例如:从atom(原子)出发,加上后缀- ic(构成形容词),前缀mon-(单、一)、di-(双、二)、poly-(多)、sub-(次、亚)可构成五个新词:atomic(原子的)、monatomic(单原子的)、diatomic(双原子的)、polyatomic(多原子的)、subatomic(亚原子的)。同时,还列举词汇的同义词、反义词和一些常用但易混淆、写错的词、词组以及它们的用法,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使学生们的词汇量大幅度地增� 如:cation(阳离子)和anion(阴离子)、cathode(阴极)和anode(阳极)、ammonia(氨)和ammomum(铵)、dissolution(溶解)和dissociation(离解)、qualitative(定性的)和quantitative(定量的)。
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在专业英语文献中,常涉及许多专业术语,而且复合句、被动句、叙述句多,在翻译时对词义的选择和引伸较困难。学生在阅读专业英语文献时,遇到的问题主要在专业词汇和典型句型上,学生会在许多生涩的专业词汇面前手足无措,往往很难立即准确地翻译出来。因此,在开始的章节,教师讲解得详细些,特别是难点、难段、多重复合句要重点讲解,同时也向学生介绍专业英语翻译的。一些技巧和一般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独立翻译能力。对学生比较熟悉的章节或段落,则给学生一些练习和实践的机会,可请学生自己先看,然后叫个别学生起来翻译,其他学生给以补充,最后教师加以完善总结。对较简单的章节,教师只翻译文中出现的专业术语和技术词汇,其余内容请学生课后自学。
采用这些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可以克服教师一人在台上唱独角戏的弊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有机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改革考试方式,全面考查评价学生英语水平
由于专业英语是考查课,无形之中使学生从思想上不重视专业英语的学习,很多人到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突击几天,只求及格过关。
但专业英语的学习是一种循序渐进、逐步积累、不断提高的过程,仅靠短时突击是不会有大的收获的。为此,笔者改革了考试方式。
第一: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各占50%。平时成绩来自平时的课堂测验、课堂提问、作业、出勤情况等。第二:期末考试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对于所要求的基本知识如基本词汇、基本表达方式、简单翻译等,采用闭卷形式,不准查阅字典,占30%—40%。对于阅读量大,有一定难度的翻译资料和写作,采用开卷形式,可以查阅字典但须当堂自己独立完成,占60%—70%。这样既能促使学生平时认真对待每节课、每次作业和每次测试,又能拉开成绩考核的档次,可以更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白培康,廖海洪。提高专业外语教学质量方法的探讨(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xx,2:53-54.
[2]袁筱凤。浅谈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教学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xx(3):68-71.
[3]杨卫华,徐涛。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xx,21(1):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