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苏东坡纪录片观后感优秀6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自始至终,苏东坡都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以超凡的智慧在出世与入世的钢丝上行走得游刃有余。他又是至情至性之人,对亲人、爱人、友人的厚重感情浩浩汤汤,充盈在胸,随意喷涌即是锦绣文章,一曲“十年生死两茫茫”更成千古绝唱。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于赤鼻矶上游览眺望,虽历经乌台诗案的波折,内心依旧满怀着对人生成就功名的渴望。是的,时间的确太过残酷,让多少心怀壮志的男儿鬓染白霜。但苏轼终其一生都没有放弃他多年的信仰。多少年后,出猎密州的他依然高声吟咏“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缠绵的情意,字字的`血泪,那份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与不舍的深情。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这是他一生真实的写照,跌宕起伏的人生,让他磨练,让他成长,让他成为成熟的人。
纵观苏东坡的一生,不长也不短,六十五年,其中有十年零六个月在黄州、惠州、儋州度过,有人说是被贬的经历成就了苏东坡的诗词人生,成就了苏东坡豁达乐观不平凡的一生。
都说苏东坡是圣人,达观积极,其实不然,他也是普普通通的常人,也有悲悯伤怀的一面。当四十三岁的苏东坡任湖州太守时,第一次经历写诗惹祸,被押送至京城的水路上,他也曾想过跳太湖,一死了之,然而一想到弟弟苏辙,手足情远远深于这太湖水,为了不辜负老弟,才打消了自杀的念头。这一次被关押大牢,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不过他的豁达确实是常人不及的,苏东坡五十八岁被贬惠州时,却乐于欣赏罗浮山的奇特风景,乐于享受当地的美味荔枝,甚至乐不思蜀,写下千古佳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当苏东坡六十一岁,谪居儋州时,更是超然脱俗了,在给好友写的书信里,他明确提出,到了海南,第一件事做一副棺材,其次,修一座坟墓。倘若自己死在海外,就让儿子把自己葬在海外。或许,正因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无惧生死,才能活得坦然。这些经历何尝不在告诉我们,将生死、名利、地位置之度外,才能无惧人生低谷,才能有翻身的那一天。
苏东坡的达观比常人更胜一筹,除此之外,他的智慧才能亦不同于常人。苏东坡二十一岁那年,和弟弟苏辙一起参加京城礼部考试,然而考试之前弟弟生病不能如期应考。宰相听说此事立马禀告宋仁宗,今年参考的人员中苏轼兄弟最有声望,然而如今缺考一个,岂不可惜?结果当年的礼部考试就破天荒地延期举行。由此可见,苏家兄弟的名望多高,才华多出众。苏东坡的智慧才能在生活中也处处可见。苏东坡有一个姐姐嫁给了表兄程之才,姐姐成家后受到虐待,最终抑郁而死,因此苏东坡家和表兄家绝交四十二年之久。当苏东坡被贬惠州时,章惇利用程之才对付苏东坡,苏东坡却用自己的真诚和智慧化解了这四十二年的隔阂。前前后后给还在来惠州路上的程之才送达了两封信,其言语之诚恳,其行为之智慧,其自身之才华,无不让程之才为之动容。
即使被贬儋州,一个吃不饱穿不暖睡不好的地方,一个不敢和友人有来往,也没多少人敢和他来往的地方,苏东坡的`智慧也可从小处显现。一次,外面下了大雨,苏东坡脚踩木屐,身披蓑衣,头戴斗笠,一身泥水,回到家中自家的狗竟然冲着苏东坡就是一阵狂叫,苏东坡慨然而叹:不过换了身衣服,自家的狗都不认识我了,如今我这般境况,谁又会记得我呢?狗尚且如此,人又有何不同?一个善于从生活中反思人生的智者,也是一个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之人。倘若人在一生中懂得触景生情,大事小事有所思,有所想,那又何尝不是一个生活的智者?如此看来,人的一生也是失中有得,得中有失的一生,正所谓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苏东坡亦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善于理财之人。四十四岁的苏东坡被贬黄州时,俸禄一个月四千五百枚铜钱,中年苏东坡要养活一大家子,怎么办呢?他把钱分为三十串,每串一百五十枚铜钱,并悬挂在房梁之上,一天只取一串作为家庭开支,剩余的钱就存起来,如此一来,即使日子过得紧巴巴,每个月也能吃上肉,家人的温饱基本解决。这般精打细算,也的确让人佩服,古人尚且计划着过日子,今人怎能不规划,等到人至中年,凭什么去担起一大家子的重担?凭什么让老少一家过得安稳又舒坦?
都知苏东坡有三任妻子,殊不知苏东坡并非一次取三妻。第一任妻子王弗德才兼备,文化修养极高,陪伴苏东坡十一年,去世时年仅二十七岁。于苏东坡而言,这何尝不痛彻心扉?三年之后,三十二岁的苏东坡续娶了二十一岁的王闰之,此时苏东坡父母早已相继离世,和苏东坡做了二十五年夫妻的王闰之,受过乌台之惊,吃过黄州之苦,也做过高官之妻,尝遍人间酸甜苦辣。既要做苏迈的继母,又要照顾亲生的苏迨、苏过,并且三个儿子一视同仁,或许只有真正经历的人才能品味其间的不容易,没有真情真性,哪能经受这大灾大难?王朝云乃苏东坡的妾室,或许王闰之早已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又不忍心将三个儿子留给苏东坡一人照料,王闰之说服苏东坡,让其纳朝云为妾。然而王朝云也在苏东坡之前去世,为苏东坡生下的苏遁也早早夭折。三妻三逝,命运似乎总是捉弄苏东坡,连同捉弄着他的三任夫人。
三次被贬,三次丧妻,三十丧父,只剩三个儿子,三三三,伤伤伤。即使这样,苏东坡也成了一代伟人,一代大家,着实令人佩服。然而苏东坡的一生以及苏东坡身上难能可贵的种种品质又岂是我三言两语就能道尽的。不管后人如何评判苏东坡,他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他最不普通之处,大概在于,管他命运何其多舛,只管活出本真自我。
应该说,这种类型的纪录片是很难拍摄出新意的。故事就是这么些个故事,历史早已经是既定事实,尤其是苏轼,声名远扬,要把他的事迹拍的好,让大家即使知道也依然想看是比较难的,所以我认为,这种记录片的重点不是内容上,而是如何通过拍摄呈现出苏轼的精神以及风骨,所谓画猫画虎难画骨,风韵神情,才是真正难拍摄的。的地方。
本篇用了故事的形式将苏轼的一生讲述出来,在拍摄手法上也是浓浓的中国风。苏轼被捕入狱前景悲凉,一排房檐下雨水拍打着地面,后来一直到冬天,皑皑白雪已经深深的覆盖那肃穆红墙青砖黛瓦,远处唯有一株寒梅迎风绽放,这种感觉怕是让人夏天也觉得冷吧。苏轼游赤壁,清风朗月,水光粼粼,一行人与竹筏中静坐,面前有美酒,身旁有知音,耳畔有萧声,还有一船夫默默划舟于水上,这场景,任谁看了恐怕也想加入其中吧。
宋词本就不同于唐诗给人的感觉,且宋朝也不同与唐朝的开放,宋朝儒雅,宋词更是让人品评时美到骨子里,所以这类型纪录片非得用无数场景做形容词来描述这一场精彩的故事,这部纪录片在美术设计上完全达到了此种境界,而且展现出了苏轼的旷达之情,让人在了解苏轼之时也有一场美的享受。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该片以苏轼贬谪黄州四年的生活为线,观照其一生的心路历程,从文学、艺术、美食、情感等多维度,解读苏东坡生命感悟、精神嬗变和艺术升华的过程。同时,辅之以当今最新的`苏东坡研究成果,再现一个最丰富、最接近本真的苏东坡形象。全片共分为:《雪泥鸿爪》、《一蓑烟雨》、《大江东去》、《成竹在胸》、《千古遗爱》、《南渡北归》等六集。
该片由湖北省黄冈市委市政府、湖北广播电视台、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摄制。自20xx年12月启动拍摄以来,摄制组行程10余万公里,除在黄州、罗田、麻城、眉山等地取景外,并远赴日本、韩国、法国、英国、美国,拍摄大量珍贵素材,对余光中、叶嘉莹等数十位国内外著名学者进行了访谈,还采访了哈佛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北京大学等十几所全球知名学府的教授,以国际化、多元化的视野探讨苏东坡对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产生的深远影响。
重大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苏东坡》,以风云变幻的北宋大舞台为历史背景,通过王安石变法、徐州抗洪、乌台诗案等一系列历史事件,再现了苏东坡大悲大欢的人生历程,也还原了这一绝代风流人物的历史真实性。观看之后,让我记忆尤深的是剧中王安石评价苏轼的那句话:“不知还要几百年方可出此等人物耳!”
若论官阶,苏东坡甚至还不如他弟弟苏辙做到了参知政事。若论事功,苏东坡有据可查彪炳千秋的功业屈指可数。可是确如王安石所言,千百年来苏东坡的骨灰级粉丝总是层出不穷,但大多只能望其项背。苏东坡到底因何而伟大?其魅力究竟何在?电视连续剧《苏东坡》给出的答案是六个字:率真、才情与豁达。
率真。苏东坡是一个始终忠实于自己,也忠实于文字的人。我们读他的作品,无论是“十年生死两茫茫”,还是“寂寞沙洲冷”,都丝毫没有雕琢的痕迹,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仿佛在听一位朋友如泣如诉。即使行走官场数十年,历经了人生各种各样的浮浮沉沉,苏东坡仍然是那个心无城府、率性而为的“愤青”。这样率真的人,怎能不令人引以为知己?正如苏东坡吹嘘的那样,他“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垂髫小儿”聊天。与那些自命清高的文人相比,率真和“接地气”正是其魅力所在。在电视剧《苏东坡》中,青年苏东坡不顾朝廷禁令开放城门收留灾民,既体现了其亲民爱民的情怀,更是其特立独行的性格写照。
才情。苏东坡集文学家、诗人、词人、书画家、美食家等于一身。在中国数千年的文化星空中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无论经历多少沧海桑田、改朝换代,依然闪烁着夺目的光芒。如果仅仅有才,还不足以成就其的伟大。史载苏东坡的才情极其丰富,我们今天读到的许多千古名篇,往往都是他在喝酒喝到三分醉的时候挥毫泼墨,一气呵成的。比如在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还特别注明“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足见其对自己诗词才情的自负。电视剧《苏东坡》把家人四处寻找酒醉后的苏轼、穿插在他写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过程中,更具有了悬念和趣味性,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既真实可爱又才华横溢、如痴如醉的苏东坡。
豁达。“男人的胸怀是被委屈撑大的”,这句话用在苏东坡身上再恰当不过。经历了“乌台诗案”后,苏东坡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虽已出狱,但仍作为罪官被看守。苏轼家里人多,显然靠其俸禄难以为生,于是带领家人在黄州开荒种地。文化人兼职做农夫,就是在当今社会看来都有失颜面,可是他不以为然,还常以为乐,在黄州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前后有《赤壁赋》、《卜算子·州定惠院寓居》等。
早在青年时期,苏东坡就被宋仁宗视为“替子孙选定的宰相之才”,可是历经仁宗、神宗、哲宗三朝,他非但未能位极人臣,而且在晚年还被一贬再贬,最终死在被召回朝廷的路上。无论是在不毛之地的岭南,还是在天涯海角的儋州,苏轼的豁达与乐观是非常人能比的,把被贬谪之路当成了一场生命的旅行,历史上也许仅此一人!
《苏东坡》,这是一部被忽视的上乘历史传记剧。恰如广电总局的评价:“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曲折、文化底蕴厚重,雅俗共赏。”感谢导演王文杰、主演陆毅忠于历史,给我们还原了一个栩栩如生、有着生命厚度的苏东坡。透过这部电视剧,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宝贵的东西,也看到了人生中的种种无奈,启迪了人们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追问:在这个聒噪、骚动不安的年代里,我们该如何淡定、冷静、甚至智慧地处世呢?
自从上周看了那篇关于苏轼的文章,对苏轼很感兴趣,希望哪天国内拍一部连续剧,让大家更了解这个奇才古人。一位朋友说,三年前早已有电视剧《苏东坡》。
看这种剧,就像看书,看历史,没有惊心动魄,只有愤慨遗憾。关于苏轼,我不想说太多,自古以来多少文人著书立说,熟背吟诵他的诗。我对诗词一窍不通,根本没有资格对伟人加以评说。我只想说的是,如果苏轼活在九百年后的今天,他的命运也不可能比他所经受的好多少。
前段时间,和朋友聊起路遥和刘震云。路遥只是写人生,生活,而刘震云写社会,抨击当政,所以他俩的命运不同,真是性格决定命运!
我开玩笑说,路遥是“好人”,而刘震云是“坏人”,注意这两个词都带有引号。文人实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只写自己的生活,写文字,赞美大好河山;另一种也写字,但他们抒发感情,谈论当前时事,讨论国家大事,抨击不正之风。前者只是文人,后者才是伟人。
当文人容易,他们会成为大文豪。伟人就难了,他们的命运坎坷,时刻可能遭遇不测。所以我认为,可以先当文人,待名气远扬,有了一定知名度,再改变文风,写点“大文章”,讨论国家大事。这样即使他们自己惹来杀身之祸,起码他们已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死得其所!中国上千年就出了一个苏轼,一个十全十美的完人,当今社会哪里还可以出现这样的伟人!我们有时会听到这样的问题,要是有机会,你想跟哪个古人聊天?我不敢冒然奢望与苏轼聊天,但若有机会,我想问问他,你直言不讳朝政,一辈子不受重用,一贬再贬,是否后悔过?
这部连续剧拍的很好,尽管对苏轼的'处境打抱不平,但很多地方让我大笑,感慨苏轼的德才。他在黄州,因为干旱,老百姓缺粮缺水,希望他祈雨。当地官僚也刁难他,想让他出丑。他不得已只有向老天爷祈雨。他恐吓“雨神”,如果你再不下雨,我就告状到玉帝那里,说你是懒龙!这是何等的幽默!
不管被贬到哪里,他都是豁达,乐观,帮助当地老百姓。人活成苏轼,已经成仙。当时海南岛土著居民说他是文曲星下凡,他是当之无愧。
人有才有德,还必须有本事。我们是不是可以向上帝祈祷,希望中国再来一个苏东坡。但话又说回来,也许已经早就有了像苏轼一样的人,可能还有不少,只是不为我们所知。他们没有被贬,而是被“封口”,可惜可叹。就是神仙,连最基本的言论自由都没有,我还能指望他所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