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活着》观后感心得范文【优秀8篇】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以下是可爱的小编给家人们收集整理的电影《活着》观后感心得范文【优秀8篇】,仅供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电影活着观后感 篇1

影片《宝贝儿》今年10月上映,票房并不高,大概因为这是一部纯生活电影。但我看完之后,却心情沉重,很想写点什么。

影片讲述了一个关于弃婴的故事,镜头下的片段很平实很生活很现实,结局也很开放,客观冷静地去还原生活的本貌,不悲不喜,无解。

女主江萌千方百计想救活一个和她患有同样疾病的婴儿,想让她和自己一样活下来。结局却是因“偷小孩”被派出所拘留,丢掉了医院的工作;不得不搬离养母家,养母则进了养老院;患儿的父亲到她打工的地方,告诉她孩子已经去世。

影片通过大量的篇幅描述了江萌,和如她一般的一群人的生活状态,一直在向世人证明即使是病弱的弃婴,也可以努力地活下去。从江萌的第一视角出发来还原整个事件,其实患儿父亲到底有没有治疗小孩,有没有给她做手术,都是江萌从警察的口中得知,背后的真相无从查证。而患儿父亲一家人并不缺钱,甚至高龄很想要孩子,却又万般无奈选择不救患儿,片中并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或许背后还有更多的压力和不为人知的隐情。

整部电影对人物和事件的描述做了大量的留白,对于结局,也没有给出确定的答案;从“父亲是否有权决定婴儿的生死”的问题,到“每个生命的生存权利”,影片更多的是在“探讨话题”,而不是“回答问题”,因为现实生活本就无解。

活着还是死去,这是一个问题。社会是否需要给所谓“不完美”的生命,提供一个平等的生活环境,这也是一个问题。就像歌中所言“用尽了力气,也难以改变,生存的疼痛;幸福是寓言,不幸是故事,愤怒与慈悲,粗糙交织”。

最近,基因宝宝的话题也很泛滥:人类是否应该为了消亡某些疾病就更改基因构成,人类是否有权决定自己的生死和未来,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将是无解的话题。

生命总有很多不完美,人生而不完美,不必太过执着,即使是不完美的生命,也是弥足珍贵的宝贝。

电影《活着》观后感 篇2

《活着》是一部获奖很多的老片,反映了中国四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之间的大变革。旧社会时期,豪强劣绅必定成为了人民的公敌(其中龙二是典型)。在那个年代,阶级斗争尤为厉害,穷苦的人民对压迫他们的这些地主劣绅们是深恶痛绝,人民不愿再被压迫,再过库不堪言的日子,势必回与地主劣绅们斗争,直到打倒他们。而无辜被安上地主身份或反动,革命罪行的人,他们却无处伸冤。这足以说明时下各阶级矛盾冲突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新中国刚成立,法律法规尚未健全,国家整治还未全面展开,中国仍处于动荡时期。

崇拜之风就是对当领袖的崇拜,但那时他们过分的崇拜,可以说是疯狂了。还有就是当时涌现出一些贪污,弄权谋私,败坏党纪的现象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由于那个时期人们的文化素质不高,也不懂什么,是完全的农民,哪会认清事物的真实性呢,崇拜领袖也是盲目和必然的。

葛优在片中的两处对白可谓妙极,深刻反映了中国由弱到强,由贫到富,由黑到白的转变过程。对白一儿子有庆与父亲富贵的对白“小鸡长大了是什么,……牛长大了,有庆坐在牛背上吃肉”。对白二孙子馒头与姥爷富贵的对白“小鸡长大了是什么,……牛长大了,馒头就长大了,我们的生活就越来越好”。对白反映人们在不同年代人们不同的宿求,对白一说明人们的生活十分艰苦希望过上好日子。对白二反映人们的生活逐渐好起来,但社会仍需建设,发展,寄寓下一代希望。

《活着》这部影片给我感触很多,在此无须多些感触了。

这是一部值得看的影片,它是历史与艺术的映射,揭示旧社会各矛盾冲突,社会演变历程。极具艺术性和历史氛围的它一定能让你有所收获的,去看看吧!

影片《活着》观后感 篇3

《活着》是张艺谋1994年的作品。影片讲诉了解放前的40年代、50年代、以后的几段故事。作品围绕福贵的人生态度的变化来传达。

福贵本是一个嗜赌成性的纨绔子,后来把家产输光、把老爹气死、媳妇儿又跑了,作品围绕这些及之后的一些心理生活态度的转变来刻画。那样的朴实、那样的诚挚。后来的福贵家日子十分清贫,但妻子回来了,一家四口的日子也还算苦中有乐,可生活却总不是向你想要的方向发展,影片中福贵对有庆说,“鸡长大了变成鹅,鹅长大了变成羊,羊长大了变成牛,牛以后就是共产主义了。”这是一个无法实现的理想。悲剧由此开始了,有庆被区长的车撞死了。.。.。.。

后来大女儿凤霞嫁给了老实工人,福贵家再一次迎来不幸,凤霞难产死了。.。.。.。

影片的最后是一家四口,福贵、妻子、女婿和外孙馒头一起吃着简单的馒头那种其乐融融的笑为结局。我觉得这个结局让我看到生活的不完美下的飘香。

当我一无所有的时候,还剩下什么---活着。

据说这是很少一部超越原著的作品。影片多次对共产主义进行讽刺,贫民百姓有着不能反抗的悲哀。

感觉家就是一个个的减少,又一个个的出生来轮转,人不能一直沉浸在苦痛中,总得活着,不管遇到什么,你就得熬,熬过了,就好了。

名利钱财都是身外之物,不是我的东西强加在自己身上说不定会变成一场灾祸,活着,就是慢慢的通透生活。

上帝创造了三种人,第一种是付出型,第二种是享受型,第三种是付出与享受两者兼并型。上帝分别给他们打了分:50、50、100,于是上帝决定多创造第三种人。在人间,第一种人成为了圣人,他们只知道付出,不求回报,他们为了国家、为了社会牺牲了他们的生命,他们的名字流芳百世,为后世所敬仰。第二种人他们无恶不作,扰乱人们生活的安宁,他们的名字遗臭万年。第三种人他们是普通的老百姓,他们即使是粗茶淡饭也一样开心,他们的名字没有人记住。人们也给者三种人打了分:100、0、50.

我们大多数都是第三种人,不管什么共产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对于老百姓来说,有口饭吃就是最知足的事。

福贵经历了大喜大悲之后的那种淡然感染着我的生活,我活着,就得活的好好的。

活着观后感 篇4

活着是一种使命

我是在教室和班上同学们一齐看《活着》这部电影,能够从同学们的不一样反应中看出他们对于这部片子的一些看法。或是笑,或是哭,或是一种不屑,或是一种震撼,我觉得这部电影教给我很多东西。

电影是根据余华的小说《活着》改编的,可是相应地减轻了一些伤感的让人觉得很沉重的情节,以使看的人不会对生活失去期望。故事选择了40、50、60三个年代作为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经历了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时期——抗战、内战、大跃进、。40年代,主人公徐富贵赌博输掉了祖业,从地主家的阔少爷沦落为了一个佃户,气死了父亲,随后被抓去当壮丁打仗;50年代,富贵一家经历了大跃进,生活艰苦,可是却在挤牙缝一般的日子中存活了下来,富贵的儿子有庆因意外事故夭折,可谓白发人送黑发人,其痛可知;60年代,悄然而至,在动乱中人们的生活生命毫无保障可言,富贵的战友春生被批斗致死,女儿凤霞在生孩子时因大出血也惨死了。电影中故事到此便谢幕了,结尾是富贵夫妇和女婿外孙一齐活了下来。之所以说电影的改编减轻了悲伤的情节,是因为原著中,结尾只剩下富贵一个人活着,带着一头他梦寐以求的老牛。他的妻子、女婿、外孙都相继先他而去。应对这样的影片,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伤感,又怎能不让人震撼。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姑且不去说,人仅有先活着,才能去实现所谓的生命的意义。

富贵的母亲教育他只要活着高兴,穷也不怕。少爷时代的他只知玩乐,生活颓废。穷了以后,他反倒找到了家庭的欢乐,妻儿的幸福。赌博时他没想过回家,当被抓去打仗,每一天踩在死人尸体上,不明白能否活着归家时,他又是如此地想家,想着家中的妻儿老母。在那种孤独绝望的时刻,人才会如此深切地想着必须要活着,必须要活着回家去。

他们往后的日子很艰苦,生活拮据,可是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过死。我看到当富贵和他的妻子为死去的一双子女号啕大哭时,教室里的部分女同学也禁不住地抽泣起来,这就是人们对生命的珍视,对死者的惋惜以及对弱者的同情吧。电影完了,我心中想着的竟是要好好活着,莫名地想起了家中的亲人。每个人都要好好活着,因为身后都会有惦记他期望他活着的人。我们要对自我负责,也要对家人负责,活着不只是自我的事,而守系着很多人的感情和命运的事。

《活着》这部电影,以一种简便幽默的方式向人们讲述一个凄婉悲惨的命运。人们在自我的笑声中思考着生命这种东西,同时也在想着应当怎样活着。如同我,是无论如何不想过与片中人一样的生活,可是我却赞赏富贵应对打击应对挫折的勇气以及他在生活中勇于改过的精神。富贵的贤惠妻子或许在他人眼里有点儿傻,可是她的坚强却是我们都应当具备的。活着有很多的意义,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我们不必去苛求他人与自我趋同。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好好活着,勇敢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去追寻自我活着的意义。

永远不抛弃,不放弃,珍视生命,创造价值。

活着观后感 篇5

这部电影,大一曾看过,数年过去,只记得淡淡的几个镜头,今日再次看了一遍,整体感受泪奔。

这部电影,以主人公富贵的一生为线索,进行拍摄。

电影从四十年代的岁月开始,把旧社会的尔虞我诈,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动荡不安的社会面貌完美地拍摄出来。

在这个开始的镜头里,让我们看到富贵与妻子家珍的爱。虽然富贵嗜赌成性,但家珍依然不离不弃,费尽口舌地劝阻;虽然富贵嗜赌成性,但依然能够感受到他是爱着家珍的,只是爱的不够强烈,才最终把整个家底全部输掉方罢休。

富贵一夜之间从少爷变成一个普通老百姓,把父亲气死,母亲气病,家珍爱恨交加,哭哭啼啼地跟女儿凤霞一齐回了娘家。富贵悔不当初地开始了新的生活,有了廉耻心,成功戒掉赌瘾。

回了娘家的家珍,生了儿子有庆,得知富贵再也不赌了后,为了富贵,也为了这个家,一年后,不惜跟自我的父亲闹掰,回到那个一穷二白的家,他们一家人见面的对话异常有情调。

当家珍领着女儿凤霞抱着儿子有庆来到富贵的家后,女儿凤霞的几声“奶奶……奶奶”,开始了一家人的对话。

“家珍回来了”婆母从病床上笑着起来。

“回来了”富贵看到后,有点底气不足地问。

“快看看这孩子,像不像你”婆母抱着有庆,跟富贵说。

“像家珍……像家珍”富贵笑着,结结巴巴地说。

“这孩子起名了叫啥名”婆母问家珍。

“起了,叫‘不赌’!”家珍说着。

“‘不赌’好,‘不赌’好……”富贵笑着贴合地说。

那个晚上,他们之间两个人的对话。

“家珍,这一年多,你在娘家生了有庆,我明白,可是我对不起你,觉得没脸见你。”

“过去的就不要提了,只为以后跟你好好过日子。我跟爹闹掰了,带回来的钱不多,先紧着给娘看病吧”

随后一个镜头,富贵去昔日的家,在龙二那借了皮影戏的设备,开始唱皮影戏谋生。经过镜头,看到富贵吃苦,并欢乐地活着,家中妻子家珍用心伺候着病床上的婆母,我想此刻一家人累,但幸福。

可是镜头突然转换,把这点幸福也打破了,富贵被抓了壮丁,来到前线后,他认识了春生,有段对话。

“春生,发现你看到汽车魂飞了!”

“只要能开到汽车,死都愿意!”

“我可不想死,啥子也没有老婆孩子重要!”

能够感受到,富贵对家珍的爱,对家庭的在乎,有了很大的职责与使命,让他好好活着,回到家,最终他从死人堆里爬出来,回到了家。

导演放了一个慢镜头,富贵与家珍的见面,家珍爬在富贵的肩膀,哭了许久,仿佛把多年的心酸与委屈都哭了出来,也仿佛对于生死离别后的重逢,激动的哭了,这一刻我也哭了,为他们那种爱哭了。

紧之后,一个镜头让我们看到了姐弟间的爱。当有庆听到那些小伙伴欺负姐姐不会说话,用弹弓打姐姐时,他奋不顾身地去揍那些捣蛋鬼,虽然身子小,但依然想保护姐姐;当有庆为了报复那个欺负姐姐的小伙伴,被富贵打时,有庆那种硬气,让人动容。

影片的后半部分镜头,不断地上演一桩桩悲欢离合。有庆突然地被压死,凤霞也因为生孩子,大出血死了。

家珍与富贵慢慢地理解了现实。

好在影片最终,令人欣慰就是,富贵的女婿对待他们如同亲生父母,外孙小馒头跟富贵,家珍其乐融融地生活。

影片把一个荒。唐少爷引入镜头,把他的一生起起落落的悲欢离合开始,在最终以幸福的镜头,落下了银幕,把活着,这种折射在镜头中的每个地方。

电影活着观后感 篇6

每一次看《活着》,还是被剧中的情节所感动的眼睛酸酸的。我们还在为身边好多事情所烦恼的时候,当老的时候发现那些都是那么的无聊、无趣。佛说:一切唯心造。我们的一切烦恼是有我们的心造出来的,烦恼有了,不开心就有了,皱纹来的快了,疾病也频频来访了。

我们想摆脱烦恼,往往是我如果得到了什么,就不会有烦恼了,可是,事实上当你真的千方百计活着千辛万苦得到了你想要的,新的烦恼却又从心而起。

看了《活着》,“富贵”的人生可以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他还是个阔家少爷时,他衣食无忧,他最大的烦恼就是何时能痛痛快快的在赌场上嬴一次。而他始终没有痛快的赢过,一直到他输光,把家底都输光了。第二阶段是他成了“国军”和“共军”,那个时候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活着,活着出去,活着去见自己的老婆和孩子,好好的陪在他们身边。第三阶段:在大跃*中一家人幸福的生活。看到他和儿子有庆闹别扭,有庆给他送酸辣水喝,真是让人感动的想笑又想哭,想起了一句歌词:“笑中也有泪,乐中也有哀”。第四阶段,有庆和凤霞的相继离开。富贵和家珍平静的活着,和小外孙一起玩耍,不时去有庆和凤霞的坟墓前去看看,因为那里有一份牵挂…

他们的日子是非常清苦的,他们的辛酸苦乐个人命运的随波逐流都远远不如我们现在人幸福。以前我也曾有很多的烦恼,比起好多人,我是非常非常幸福的。一切唯心造,你觉得你现在是幸福的,自己就是最幸福的,你觉得别人的生活是幸福的,那你就永远活着别人的命运里,自己将永远为活着而累。他有万贯之财,她有沉鱼落雁之美,繁华过后,都是化作一缕青烟,佛说:万般带不去。活着,应该开心地活着,美丽地活着。

活着观后感 篇7

看完《活着》这电影,从内心早就想写点什么,但颇感苦涩,很难落笔。

《活着》讲述的是中国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一个富有家庭里发生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夫妇,丈夫徐富贵,妻子家珍。纨绔子弟福贵由于嗜赌如命从解放前的富家子弟由于吃喝享乐,沉迷于赌博,最终把家里的财产输得一干二净。父亲因为他的堕落气得生病而死。从此,家破人亡,他们两口子不得不应对苦难的生活,经历解放后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和一家人的经历。

说实话,电影一开始,看着家珍的眼泪和富贵的嗜赌的鲜明比较,站在一个女人的角度,我是恨富贵的,心里一向在祈祷他转身离开那个喧闹的赌场,可他没有,故事就这样展开了。

富贵家境衰落,他妻离子散的杯具是他走上堕落的不归路,成日不思进取吃喝赌博的结果。从影片中我们能够看得出富贵固执的本性,他漠视父亲和妻子的多次规劝,执迷不悟,最终致使家境衰败、贫穷潦倒,天天过着痛苦的生活。他曾被国民党抓住并差点丧命;他曾在被别人鄙视的环境中醒悟。也就是在那时候,他才反省以前的事,才真正懂得幸福的价值。影片中有一个关于他教训孩子的情节值得我们思考。“小鸡长大会成鹅,鹅长大会成羊,羊长大会成牛。”小鸡怎样能变成鹅呢或许想告诉孩子,再贫困弱小的人也能成为生活的强者吧。是啊!生活虽然不是什么时候都尽如人意,但只要付出努力,拥有信心,明天将会更好。

另外,影片中另一重要的主角家珍又是怎样样的人呢我在看到家珍流泪时心就开始痛,手牵着小孩,肚子还怀着小孩,在那里苦苦的哀劝那个不珍惜自我的所谓的丈夫,期望她转身离开那个爱她还不如赌博、不顾家的富贵,期望她遇到一个上进的、疼她、惜她的男人……那也是只是我的“期望”,她兵没有这样。家珍是个既通情达理又温柔贤惠的妻子。人总是有喜怒哀乐的,家珍有时也生丈夫的气,所以她才在怀孕时带着个哑巴女儿回娘家。可是富贵那时候怎样明白家珍——一个已经把自我的生命交给他,一个夜夜哭泣劝告丈夫不要赌博的妻子正在家乡艰难地供养着孩子,并且期盼着他早点醒悟。要是没有毅力,没有信心,说不定这个柔弱的农村妇女早已经没有勇气生活在这世上了。这个女人的生命是很苦的,也是很坚韧的。富贵这个男人不懂得珍惜她,所以他们俩才只能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

活着观后感 篇8

闲来无事打开余华的《活着》翻阅,不禁被吸引。看完前几章,出差。晚上看完后几章电子版。又看了张艺谋的电影《活着》。感慨,却无言。

原著,“福贵”苦难的人生,只剩下活着!没有了爱恨情仇,没有了恩恩怨怨,一切都变得淡然!和恍惚!苦的已经没有了苦,泪水已经没有了泪水。那么,人生是什么如果跳开苦难去看——进入当时背景和那一个一个年代去看,苦难不是一个人的,是一个时代的。

余华用朴实的笔触,没有任何夸张和渲染,经过一个老人娓娓道来,但却让人心潮澎湃,不能平静。

年轻时的”福贵”,是个富少爷。几代家业的积累,富甲一方吧。出了一个败家的父亲,已败了一部分家业,但依然过良田百亩,豪宅大院。40年代,年轻的福贵不务正业,赌掉了所有家业。输光了所有。从豪宅大院搬到了破草屋。老爷变成了佃农,少爷变成破落户,富家小姐成了贫困女。是命运,更是人为,是福贵自我的所作所为造成的后果。家财散尽、老父离世能够让福贵洗心革面也是好事。福贵也开始去承担和担当一切。然而,国民党抓壮丁,被抓去拉大炮。却不是自我能控制的,是那个时代的命运!从数千人的死人堆里爬出来,能回到家,是对家信念的支持,又是命运的眷顾。那个战争年代,有用多少人没能爬起来,又有多少人死在家人都不明白的哪里。这次活着是命运的眷顾。可是艰难的日子刚刚开始,土改让龙二代替富贵去死了一回。难道是命运又冥冥之中眷顾了富贵,散去了万贯家财,让龙二成了地主,让恶人有了恶报!“大炼钢铁”“大跃进”短暂的欢乐后,又是无尽的苦难。艰难的岁月,多少人的大饥荒,多少人被活活饿死!我们无法回避那个以往!福贵失去了儿子,是意外,又是当时的环境。也是福贵无法抗拒的命运!

女儿出嫁也许是福贵一家最欢乐的一段时光,苦难中相依的人,心中的期望和善念是人生最好的支持。可是,富贵又被命运玩弄,失去了女儿、又失去了老婆、再失去了女婿。是什么造成的这一切呢,是那个时代吗落后的医疗,落后的生产条件,吃不饱、穿不暖的年月吗

本来期望福贵和外孙“苦根”能够相依为命,有外孙就有期望、就有未来。可命运又把这一切给“富贵”夺走了!是愚昧无知和落后的生产力还是命运呢

除了年轻时福贵赌博输掉的一切家财,是福贵自我造成的。那以后的艰难困苦和亲人的一个个离去,哪一个是福贵能够控制的呢一个人在大的环境目前是多么无力啊!

所有余华说“《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活着》讲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量,它没有断,《活着》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最终,坦然了。福贵和自我的命运对话,释怀了!但福贵内心中,深深眷恋他的亲人,眷恋着他的妻子、他的女儿、儿子、女婿、外孙!还有他的父母吧!他在替他们活着!

电影给了一个团圆的结尾,福贵、妻子、女婿和外孙一家团聚!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