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陶艺作文800字(优秀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个周末的下午,我参加了陶名都会的陶子工坊举行的小记者活动。因为这是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我又紧张又兴奋,心头小鹿乱撞。
到了工坊,工坊不大,人却很多。我仔细打量室内,墙上有一格格的柜子,里面全是漂亮精致的陶碗茶杯。
看完工坊,就该学习陶艺了。老师说:“这个像磨台一样的是工作台,脚一踩,它就开始工作了。我们可以在上面做出各种各样的陶瓷艺术品,相信你们一定可以做出梦寐以求的东西!”
我学着老师的样子,用手拍打着结实的粘土。这土看上去软绵绵的,拍上去手却有点疼,像拍在石头上一样。用手掂掂,粘土沉甸甸的。这么重、这么硬的土,怎么能在工作台上化成水,再成形呢?
开始制作了。我像老师一样,把粘土重重地摔在工作台上,轻轻地踩一下,工作台开始转动起来,并没出声响。
我有些激动,往粘土上泼了一点水。没想到,坚硬的土马上变成了一滩白色的泥水。我赶紧把这滩泥水扶起,可泥水塌了;我再次扶起,并用手轻轻地触摸着它。过了一会儿,我松开手,这次,软软的粘土固定住了。我仔细地观察它,它的形态很奇怪,上面细,下面粗,如果倒着看的话,可以当成实心的小杯了,还有好看的花纹。可是,这不是我想要的。
于是,我问老师:“它是实心的,怎么能做出空心的杯子呢?”老师听完后,很耐心地给我讲解。原来,只要用手轻轻的往下钻,过一会儿,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形状。我恍然大悟。
接着,就该按照老师的方法继续做了。我首先找出杯子顶上的正中心,用食指放在上面,慢慢地,轻轻地往下钻。我觉得手指很舒服,似乎有股力把手指往下吸。
快到底时,我的手轻轻地往外扩张,瓶口渐渐变大,很快,瓶口变得和碗口一样大,高度有十厘米左右。这个东西既不像杯子,也不像花瓶,真是不伦不类,我很气恼,怎么会做成这样?
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用食指和大拇指慢慢把杯子向上提起,一会儿,就做成了一个漂亮的小花瓶。
做好了,我欣喜若狂,就像妈妈说的一样“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天,我不仅完成了陶艺制作,从中,我还明白了:做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坚持到底才能做成。
暑假里的一天,妈妈告诉我,她发现龙湖时代天街有个学做陶艺的地方,想带我去玩。我爽快的答应了,一路上心里不禁有些兴奋。
我们来到做陶艺的地方,为了避免衣服被打脏,我穿上了围裙。做陶艺正式开始了,阿姨给了我一块长方形的棕色陶泥,亲切地告诉我:“要把它拍成圆球。”“好的。”我回答道,陶泥捏起来比较软,但是比橡皮泥硬一点,我用手掌拍了半天终于把长方体的几个角拍圆了,又用两只手把它拍成一个泥球。
“可以使用机器了!”阿姨说,她让我来到一个可以旋转的圆盘前坐下,圆盘下面有一个白色的塑料大盆,里面还有一些泥。她让我把泥球狠狠地砸在圆盘中心的位置,然后使劲压下去。接着将圆盘机电源打开,圆盘缓缓转动起来。阿姨先教我匀泥,就是用两只手掌中部轻轻握住陶泥,将泥团提上来,再用一只手围在陶泥周围,另一只手盖在陶泥上面将它按下去,压成圆柱形。然后,再把陶泥提起来又压下去,这样做3次后,就可以正式做形状了。匀泥的过程看似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刚开始,由于不熟练,我不是力气用大了把陶泥拉离了圆盘,就是力气用的不均匀把陶泥弄歪了。最终经过千辛万苦,我终于匀好了陶泥。
这时,阿姨问我想做什么,我想了想,决定做一个小碗。于是阿姨教我定中心开孔,就是用一只手掌将泥团稳稳地围住,再用另一只手的大指姆从陶泥的中心垂直按下去,但要注意不能按穿了。开好孔后,就开始拉坯了。拉坯就是将手拇指和四指捏住陶泥,慢慢地外拉,让孔慢慢变大,我按照喜欢的幅度拉出了一个碗。看着满手的泥巴,再看看我的作品,我不禁笑逐颜开。不过阿姨告诉我“这只是碗的泥坯哟!”
过了两天,阿姨修好泥坯,经过低温烧制小碗有了雏形,然后我在碗上画自己喜欢的图案——两个蘑菇和一个仙女,还着了颜色。最后,阿姨又把小碗涂上釉料放进电子窑洞中进行高温烧制,终于做成一个真正的小碗!
做陶艺的过程十分有趣,虽然我只做了一个小碗,但也有好多步骤,花了不少功夫呢!在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创造的乐趣与快乐。
在前往小南湖游玩的种种活动中,做陶艺是最令我难忘的。
“先把泥团牢牢粘在转盘上,不能有一丝滑动。再打开转盘,转速调到125……”陶艺老师是个中年男子,手却比小姑娘还要巧。揉、压、捏、拉……手指上下翻舞,动作如行云流水般顺畅。同学们全神贯注地紧盯着老师手中变幻万千的泥团,不由得啧啧赞叹。
示范结束,我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到座位上,开始摩拳擦掌,研究起桌上的工具。紧接着,我便撸起袖子,大展身手。粘上陶土团,打开转盘,双手护住泥团……开头还挺顺利。不过我可不敢懈怠,小心翼翼地揉压起来,左一下,右一下,泥团乖乖巧巧地伏在转盘上,任凭我尽情蹂躏。“两只大拇指按下去,开口。”谨记老师的教导,我一刻也不敢马虎,抿抿嘴,细密的汗珠争着在额上冒出。一根手指稳住内壁,另一只手护住外壁,我紧盯着陶土,身子微微前倾,眼睛一眨也不眨地关注着陶土的细微变化。哪里厚了,哪里薄了,每一处都要完美。身边同学的吵吵闹闹都与我无关,只有转盘厚重的“嗡嗡”声在空气中回响,
“哎呦”对面同学突然一声惊叫,混着陶土的水珠四散迸溅。忙着察看衣物的我手一松,软软的陶碗便豁了口,突兀地扎在那儿,引人心乱。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破损的陶碗在飞速旋转的转盘上重心不稳,一块泥土“啪”地一下就飞扑到了地面上。功亏一篑的打击沉重地降临,让人欲哭无泪。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苦着脸把陶土团拍在转盘上,可泥团在滑溜溜转盘上根本站不住脚,摇晃着一头栽了下来。眼见别的同学都纷纷起身,留下一个个精美的作品,我不由得狠狠瞪了这“扶不起的阿斗”一眼,开始继续奋斗。
真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失败,飞速转动的转盘仍“嗡嗡”叫着,让人有些恍惚。别桌的同学闻声而来,不厌其烦地指导着我。开口、勾壁、刮泥……人心齐,泰山移,你把控转速,她远观校准,我细致操作。一个精致的陶碗渐出轮廓,优雅地端坐在转盘中央。长舒一口气,抬头,对上一张张笑盈盈的脸。努力,不就是这样简单快乐吗?
愉快的暑假过了二十多天了,在这二十多天里,我除了去上补习班和在家看书写作业外,我还参加了许多活动,如:游泳、打羽毛球、晨练、看电影、旅行、玩陶艺等等。一个多么丰富有趣的暑假啊!其中,玩陶艺是最有趣的,也是我最喜欢的!
那天,天气炎热,室外温度犹如一个大蒸笼,仿佛一走出去就会被蒸熟,但是,在我的要求下,妈妈还是冒着炎热带着我去了西大附近的一个陶艺吧。
一到那里,店老板娘很热情地招呼了我们。妈妈问好价格和其他细节后,老板娘从阴暗处拿出了一块泥,并递给我一张围裙叫我带上。一切准备就绪后,灰色的泥巴被老板娘放在了一台圆圆的机器上,老板娘坐下来一边示范一边说:“因为泥巴刚拿出来没有韧性,手要沾点儿水,然后开启机器的按钮,往后拉是关,往前推就是加快转的速度……”老板娘说了好多。而我却一知半解的样子,心想:“坑我吧?就这么一块泥巴怎么可能捏出漂亮的陶艺呢?”我心中正鄙视和疑问的时候,老板娘手中的泥巴随着机器的转动已变成一个漂亮的小碗,一下子挑起了我的兴趣。这时候,老板娘也看出我放光的眼神,站起来对我说:“来,小朋友,该你了,按我刚才说的手势,要细心☆☆和耐心哦!”没等老板娘说完,我就急不可耐地坐下去,开起机器,转动着泥巴。可是,老板娘刚才已搓好的小碗,一下被我给破坏成了“四不像”。我好奇怪,为什么一样地转动机器,一样地扶着泥巴,我的作品就成了“四不像”呢?老板娘这时候又开始耐心地教我,“不要紧张,你就当做是玩,在心中想着要搓成怎样的形状,手沾点水,但不能沾太多。手往上捧就是拉长,往下压就是缩短。记得里面要留个口。自由发挥,慢慢来,不急的!”我照着老板娘说的方法慢慢搓。手里的泥巴随着机器转动,反反复复的试搓着,时而像碗,时而像笔筒,时而像望远镜。怎么也搓不出我脑中想象的形状。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千辛万苦努力下,我心中的作品出炉了!我高兴极了,看着精致的毛坯瓶子,心想:原来,再丑的泥巴,经过用心地捏搓,都能成为一个漂亮的艺术品!
一次多么有趣的玩陶艺啊!让我体会到了做事需要细心和耐心!
陶土是不定型的“粘土精灵”,任凭你怎么捏、揉最终都会成一件很有特色的作品。假期里,我就去陶艺馆体验了一下做陶艺的乐趣。
一走进陶艺馆,我就看到架子上陈列着好多新奇别致的作品,真是赏心悦目啊!看着一件件精美的陶艺品,我也迫不及待地想一展身手了。
第一步是准备工作,陶艺老师让我穿上围裙,给我一团陶泥,详细讲解制作步骤,并让我学着他的样子摔泥五分钟。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泥里的空气排干净,否则烧制时会作品会炸裂。我拿起泥,一下一下地摔着,直到泥变得光滑后再把它轻轻摔成正方形。
准备工作做好后,就可以拉胚了。把泥放在拉胚机的正中间,用掌心按压让它紧紧贴在转盘上,粘湿双手,用手掌上小鱼际的位置紧贴陶泥的两侧,均匀向中间发力,陶泥底部受到挤压变成了像蘑菇一样的东西。然后,将手移到陶泥的顶部,两手掌放平挤压陶泥,把泥塑成石柱形状,接着再将左手放在泥的顶部,大拇指关节向下压,用力将泥从后往前推,这样陶泥就恢复了原来的状态。这套揉合动作反复做三次,是为了调节陶泥的软硬度,中途还要时不时地加水,否则陶泥会粘在手上。
接下来,老师教我用右手大拇指从泥的顶端开口,一个小洞出现了,我将中指伸进洞中一点点向外拉,洞口越来越大,一个杯子的雏形出现了,我把手放在杯子上,感受杯壁在我手中慢慢变薄,突然,杯子软绵绵地耷拉了下来,就要瘫在转盘上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幸亏老师一个箭步冲过来,及时把它“抢救”了回来,原来是我用力过猛,导致杯子边缘过薄才会这样,看来力度的把控很重要。
经过老师的帮忙和自己的领会,我终于做成了一个杯子。现在只剩下最后一步,就是给杯子贴上图案装饰一下,等三天之后阴干了,就可以涂上颜色放在窑里烧制了。我非常期待我的“大作”早日诞生。
虽然制作过程中,我的动作略显笨拙,作品也不尽完美,但能将一块泥巴做成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作品,也挺有成就感的。这次的陶艺体验让我体会到了动手操作的快乐,感受到了陶艺的魅力,将会成为我童年的一个美好回忆。
今天,我来到“陶忆生活”体验陶艺制作。
一到店,我们就四下打量,只见操作台上的转盘上放着一块方方正正的灰白色陶泥。店里的陶泥师傅告诉我们先要摔泥,把陶泥里的水分排出去,而且要尽量保持这个形状。于是我们便开始了漫长的“摔泥之路”。多数人第一次摔,就把原来方方正正的陶泥摔成了一堆“不规则的多面体”,我也是其中之一,只能再慢慢还原了。过了几分钟,陶泥师傅宣布摔泥结束,这时我的手已经酸得不行了。
师傅先给我们示范如何给陶泥塑型,她先在摔好的陶泥外层加了一点水,再把它固定在转盘上,然后又沾湿了双手,打开开关,让转盘转动起来。陶泥在师傅的手中像个听话的宝宝,我也迫不及待想要试试。我学着师傅的样子,先握住陶泥,然后慢慢把手向上挪,把陶泥往上拔,拔到一定高度时再往下压,让陶泥变成原来的形状,这样要重复好几次。做完这个步骤后,还得在陶泥里面用大拇指钻个洞,然后再调整一下,才能做成你喜欢的样子,如花盆、瓶子等。陶泥在我手中却一点都不听话,失败了多次后,我终于做成了一个歪歪扭扭的花盆。
接着就要上色了,师傅给我们拿来了许多颜料,一支毛笔和一个小水桶,还有一块小海绵,她笑着说:“如果在上色过程中,要换用其他颜料,可以把毛笔放水桶洗一洗,再在海绵上擦一擦,这样就可以把原来的颜色给弄掉,蘸新的颜色了。”我先用绿色把整个花盆涂了一遍,然后再用蓝色描了一圈瓶颈。这时师傅温馨提示:“颜料不要涂到里面。不然水分太多,烧制时会开裂的。”原来上色还有那么多小窍门呢!
上完色,陶泥师傅把我们的作品放在架子上晾干,她告诉我,晾干之后再拿去炉里高温烧制,大约还需要两到三周的时间才能拿到最终成品。烧制完成后,它们就成了真正的陶瓷,盛水也不会融化了。我还拿到一张单子,作品烧制完成后,凭这张单子,我就可以来领今天的作品了。之后,我们又看了一会儿店里展示的瓷器作品,这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等待总是最让人心急的,我期待着能早日拿到我亲手制作的、独一无二的陶瓷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