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
“清明时节雨纷纷”果然如此。清明节我与父母去挂纸。
我们走进农村,漫步绿易盎然的草原上,那里到处鸟语花香,一路上我边玩边观赏那植物世界,啊、原来植物也非常坚强呀、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管是下雨、打雷还是火烧到死不了。让我非常佩服。
我们来到墓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美丽无比。墓前还有几只布谷鸟,那布谷鸟的叫声真是可爱。有趣极了,仿佛我自己也变成了一只翩翩飞翔的鸟儿。母亲见我在那发呆就提醒了我。烧纸钱。那时我才想起来我是来烧纸钱的'呀。
经过那件事以后,我就一放假就叫父母带我回老家。原来农村是这么的美呀!
清明节到了,我第一天准备回我爸爸的老家去上坟,因为妈妈给我说:“清明节有一个传统,就是要去给逝去的亲人上坟扫墓,用来纪念去世的亲人”。我姥姥、姥爷也都去我妈妈的`老家上坟去了。
第二天,我准备去摘草莓,到处玩一玩,去公园转一转,顺便叫几个同学来一块去玩耍,寻找春天的踪迹。
第三天,是星期一,我就想问了:“今天是星期一,应该去上学,怎么放一天假呀?”哦原来最近是清明节要放三天假,原来是这样,我感觉今天真是个特殊的一天,我们准备去超市买点生活用品,再歇一歇。
我的清明节计划很好,我感觉一定会是一个快乐的假期,你的清明节怎么样呢?
每一年清明的时候,不知为什么心里总是会有莫名的`哀愁和思念,虽然不是很强烈,但是却又挥之不去。这几天的天气很好,不知,清明那天,那如雾一般的细雨会不会再一次落下。仿佛有这雨,才能使清明显现出它淡淡的悲凉和对亲人忆念。
是清明成全这场雨,也是这场衬托这一场雨。望着那飘洒的细雨,才更加能引起人们心里那淡淡的哀愁和思念。
到了清明节那天,外公、舅舅、还有满叔,他们一起去扫墓,我却没有去。我想:他们应该去扫墓了。在他们走的路上,应该有很多美丽而漂亮的花儿,有绿色的小草,当然还有那又高又绿的`山坡,美丽极了!我又想:他们应该带了一些啥东西去呢?他们应该去跪拜外公的妈妈了吗?
我没有去扫墓,但是,我很想知道外公的妈妈长的怎么样,是有一颗慈祥心,还是没有呢?
每当过完,我就盼着过。清明节来到的那天,会很早的叫我起床,起床后,跟着去门外的`上,砍下几条柳枝,然后回家将柳枝插在大门上。吃过早饭,奶奶已经把鸡蛋煮好了,然后涂上各种颜色,还有娃娃脸呢!我就拿着涂好的鸡蛋,出去找小碰鸡蛋。如果赢了,他就必须把自己碰破的鸡蛋吃掉,有的小能连着吃好几个鸡蛋呢,可好玩了。
我们还和小朋友荡秋千,你争我抢的,可高兴了。清明节就在我和小朋友的玩耍中度过了。
每到清明节,空气里总是弥漫着忧伤的气息,人们怀着悲痛沉重的心,情扫墓,以表达我们对逝去亲人的怀念。然而,在我的家乡可不是这样的,清明节这天,我们会非常开心,穿得非常讲究,因为我们要让死去的亲人放心,我们想让他们知道我们过得很好,让他们安息。
清明节前一天,我刚回到家,妹妹就拉着我去挖红鸡蛋根。这红鸡蛋根是一种植物,叶和茎都是绿色的,茎上有一些小刺,但不会伤害到手指。我们主要吃的是根,根有粗的,也有细的,细的还嫩,粗的就表示这鸡蛋根有些年龄了,因为根长在地下,挖出来时有许多泥土。要把鸡蛋根上的泥土洗干净之后,才用锤子凿,直到有红色的汁儿冒出来,然后把凿好的根放到盆里熬,大约30分钟后,把鸡蛋放到里去煮,煮出来的当然就是红通通的鸡蛋啦。之后,我们又去摘了染饭花,这染饭更不得了,它可以把饭染成黄色,而且染出来的饭里还有淡淡的花香,吃起来又香又糯,这可是我的最爱哟!
第二天,我们把煮好的红鸡蛋和染好的饭,还有洗好的菜和肉拿到墓地去,挂完纸以后我们开始扫墓,除杂草,扫灰尘……接下来就是在坟边做饭吃,因为坟旁边大多有柴火,我们就用砖块搭灶,全家人一起在坟边忙活。做完要先把饭放在墓前,烧点“钱纸”,用以供奉死去的亲人,然后我们才可以吃饭。
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戴“柳帽”,坟边种得有柳树,人们说柳树是宝,可以驱邪避魔,所以便有了这样一句话:“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至于柳,头发长的姑娘把直柳中间的茎抽掉,然后就这样绑在头发上。这天,如果你来到我的家乡,便可以到处都看得到柳,如果坐车,车上的中国结一定换成了柳;如果走路,路边的招牌上一定有柳。
看!这就是家乡的清明节!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天公作美,天气晴朗,一阵阵凉风迎面吹过来。在我们这边,清明节有一个风俗,就是扫墓。
吃过午饭后,我和弟弟,爸爸,妈妈回井巷村扫墓。回到井巷村,我们去到祖先的墓那,有许多阿姨,老婆婆,老公公,大舅,小舅也在扫墓。到了那里,只见人山人海,人山人海中,有的拿着拿着拿着一些酒、茶、纸钱、香、蜡烛、有的拿着鲜花。有的人在点香,蜡烛,有的人在烧纸钱,有的人在洒酒,有的人在插鲜花,有的人在扫墓,有的人在说着、唱着什么。我们也不甘落后,便开始了扫墓,爸爸和几位叔叔用刀把坟上的小树砍掉,妈妈和几位阿姨在坟前摆上酒、茶、纸钱、香、蜡烛,然后,她们双手合十,鞠躬三下,嘴里还念念有词地说着什么。我和弟弟也学着她们的样子,合十,鞠躬三下,嘴里也说着:祖先们,保佑我们吧,希望我们能考个好成绩,不要辜负你们的期望!
我说完,看看弟弟,他也和我一样,嘴里说着:祖先们,保佑我们吧,希望我们能考个好成绩,不要辜负你们的期望!之后,我们就开始烧纸钱,放鞭炮了。随着一支支鞭炮放进墓里,一声声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响起,我,弟弟,爸爸,妈妈,大舅,小舅的头上,脸上,身上,都沾满了灰尘,像一群小丑。
最后,我们离开了祖先的墓,在回去的路上,我心想: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祖先们的期望!
4月5日,每年阳历4月5日就是清明节。清明节是我们缅怀和祭奠先辈的节日。今年清明节我和家人—起去祭奠了祖先。
首先,爷爷和爸爸给坟上挖了两个坟帽,我和妈妈负责烧纸钱,奶奶的任务是坟四周的杂草都砍掉,然后,爸爸妈妈把清明纸标起来,妈妈告诉我用清明纸插起来或者放在上面用石头压上,就表示家人已经来过了。最后,我们大家站成一排站在先辈的`坟墓前默默祈祷。
我觉得今天真好!一边上坟,一边还可以郊游。明年的清明节,我还要再来!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节这一天,细雨绵绵下个不停。渲染了迷蒙黯然的气氛,给人带来忧愁和悲伤。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美丽的乡村踏青。
一路上,春景明朗绚丽,生机盎然。让我们倍受感染,我不禁低吟:“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奏的山村,千里大地花红柳绿,莺歌燕舞,郁郁葱葱的树林绿遍了山陵和原野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呈现出一片白色。山间到处鸣响着鸟儿欢快清脆的叫声,蒙蒙的细雨如烟似云,轻轻地飘洒着,这真是“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啊!我们欣赏着美景,兴致勃勃地前进着。这时,两个天真烂漫的孩子映入了我们的眼帘,他们在路边追逐打闹,在和煦的东风中放起了风筝。“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我吟诵诗句,这两个活泼的孩子给美好的春天平添了几分生机。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我们走进农家的花园,美丽的景色让我们惊叹。小路两旁开满了鲜花,压得花枝都弯下了腰。游戏的蝴蝶在花丛中时来时往,盘旋飞舞,依恋着不愿离去。自由自在的黄莺在树上发出娇柔的鸣叫,声音是那么和谐动听,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
我们又来到田野,真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田野上长得茂盛的野草,每年一度枯荣,又一度繁荣,春风吹来,它们生机勃勃地生长着,充满了生气。“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田野无边无际,一阵清风吹过,草儿低伏下去,显现出成群的牛羊,给静寂的田野增添了无限乐趣!
今天,清明踏青让我体会到了农村简朴而富有乐趣的生活,农村是多么的美好,四月的乡村,到处呈现着别样的风景。
夕阳的最后一抹余辉沉了下去。空气异常的凝重,像积满了灰尘的古屋,凝重、凄清、幽暗。微风在树枝上缠绕着,像是淘气的孩子,弄得早春的嫩叶瑟瑟发抖。一切都是湿漉漉的,拥挤的街道,门前的自行车,悬挂的条幅,还有那些表情凝重的大家。就像白居易《寒食野望吟》里说的那样:“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一切的一切都在想我们传递着一种清冷的气息。
星期六早上,我早早的拿着自己做的小白花,“清明时节雨纷纷”嘿,还真下起了小雨。
咱们出发了,天空灰蒙蒙的,不时飘下一些小雨点,是不是老天爷也在悼念战士们呢?到了那里,到处翠*欲流,尤其是那高耸的松树,无论是严寒酷暑,也会永远站立在这里。就像战士们一样流芳千古。而中间那座高高的烈士塔的门上,写的正是这四个大字,这座八角宝塔就像一位母亲,哺育着战士们的英魂,咱们站在烈士塔的前面,听副校长讲话,全体同学默哀三分钟,咱们默哀后,走进烈士塔为勇敢牺牲的勇士们献上咱们自己做的小白花。
在回去的路上,我知道咱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战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咱们长大后,一定要做一个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人。
清明这天,我们全校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去水库公园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祭奠革命烈士。
早上,我们排着队从学校出发,边走边唱,不一会儿就快到了。当一走进水库就可以看到巨人般的`纪念碑耸立在花草之中。纪念碑分两层,下面一层是用水磨石建的,上面刻着烈士的名字;上面一层是大理石建的,正前方刻着“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字。
首先,我们献上自己扎的花圈。然后老师给我们讲了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是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才能报效祖国,老师讲完话后,我们齐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响亮的歌声在水库公园回荡。最后,我们把纪念碑四周打扫得干干净净。
清明节二年级作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人们往往会平添几分伤感,特别又是在这个细雨霏霏的时节,更是难解忧。清明节到了,我也是满怀淡淡的忧伤。
早上,天刚拂晓,我们便起床了,准备回老家扫墓。今天我们去拜祭外婆,听妈妈说外婆在妈妈读四年级的时候就病逝了。我心里想:妈妈真可怜,那么小就失去母爱了,想想自己真幸福,可以在妈妈的呵护下快乐地成长。
不知不觉到了山上,我们马上做好扫墓的一切准备工作。外婆的墓地全都长满了高高的'野草,我们就用锄头把野草铲除掉,然后再培上土,点燃香烛。我们跪在了外婆的墓前,深深的叩拜几下。这时,我看到妈妈的眼眶湿润了,心想:妈妈一定是想念外婆了。我双手合十,在心里默念:“外婆,我会好好孝敬妈妈,不让妈妈操心。你一定要保佑妈妈身体健康啊!”
清明节是个宁静而忧伤的日子,让我们缅怀先人的同时也要对未来充满希望,珍惜生命,让自己的生命更加有意义。
虽然此次清明节我一直呆在家里,什么也没干,但是我通过翻阅书籍,上网,问姥姥姥爷等知道了清明节的来历和人们在这一天需要干什么。
星期三,我上完课外班妈妈带我回家的路上,我发现路边有许多人在烧纸,有点不解地问妈妈:“郑州不是不让烧纸吗”妈妈答道:“他们有可能是外地人。”
回到家,我又跑去问姥姥:“路边为什么有那么多烧纸的呀?”姥姥毕竟年龄大,对各个中国传统节日应该更了解,姥姥说:“在这里烧纸,到了天上就会变成钱。”真有意思!但是为了摸清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我决定上网查一下。
原来当时晋献公的二子重耳逃亡出走,十九年后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他为当年和他一起流亡的`大臣们大加封赏,唯独忘了对最好的介子推,上山去找没找到。于是放火烧山,只留一个出口。但是介子推就是不出来,被活活烧死了。晋文王悔恨交加,把这一天命名为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每年这个时候,人们都去给去世的祖先扫墓。
去年清明节,我们一家回老家给去世的曾祖父扫墓。
到了家以后,准备地差不多了,我们就跟着爷爷去扫墓。曾祖父的`墓地在老家的东南角,到了以后,我们将带来的纸元宝烧了,再挨次序磕头,磕头完,就基本结束了。
在回家的路上,爷爷又想起过世的曾祖父,不禁流下了眼泪。这可能是清明节的意义吧!
本以为上课外班是查漏补缺的,是治病的,没想到查漏补缺的课外班根本找不到,除非一对一。大部分课外班都在提前教。成绩好的要补,成绩不好的也要补。
曾几何时,“夹生饭”不能吃叫得很凶。一部分有点专业知识的家长非常认同;也有一部分家长不认同,认为学总比不学强,与其在家玩,不如到课外班。可能前一部分家长会觉得后一部分家长不懂教育或少懂教育,不理智,甚至听到一个高中生补课费用至少要花10万时,瞠目结舌,不敢相信。可时隔几年,现在虽然持有前一种观点的家长还是担心提前上了新课后,孩子开学再上课会因吃了“夹生饭”麻烦,但更怕不上课孩子会被那些上课的同学落得更远。曾经的坚定已被“教育是一种投资”和活生生的分数差距击碎,花几十年形成的一点教育理论远敌不过现实版的家长口碑:假期不提前上新课,在期中考试前,孩子的学习成绩在班级里肯定不拔尖。这是事实、这个过程,令家长、学生焦虑万分。期末能否赶上?不好说。
无奈,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豁出去啦,家长拿出多年的辛苦钱送往课外班。
很久以前,大家上课基本上就是在学校,跟着学校的节奏,学习、复习,但现在基本上同一个知识点课内课外要学4-5遍,虽然上学的成本大大增加,但家长因为种种原因,欲罢不能,谁也不敢停下来。
学习的主渠道应该在课堂,孩子最重要的学习是该跟着自己老师走的事实,当下,已变了味儿。
时下关于一些学霸的报道突出点就是提前学,也有总结出高中生学习的秘诀:预习、复习、总结。这些因素是不是也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家长的选择呢?按理说,平时成绩不好的,假期应该:一巩固学过的知识,因为只有把“历史问题”解决好,才能补好知识的断层,以便新学期能稳中求进;提前预习新教材,遇到不懂的问题,自己先标注好,开学后带着问题听课。二改变学习习惯。比如想学却落实不好的学生,应该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是因为时间管理不好还是不懂不会、一知半解,碰到思考点就深入不下去。这些才是假期应该做的事。可现实是匆匆忙忙地赶场。
是因为赶场有效还是因为按理做不到?是家长撑不住气还是缺乏教育认知?
说过家长,还有必要提醒学生几点:
1.学生最不应该受周围的影响,比如xx假期就学过了,于是错误地以为自己已与别人落下啦,这样,在气势上低人一筹,学习的劲头就会不足。
2.绝不要虚伪地以为假期学过了,在学校上课时就“不掉价”。课堂上始终要保持初心,跟着老师的节奏一步一个脚印学懂、学透。
3. 以“我思故我在”的状态过每一天。
公众号:小学生作文微课堂
清明节祭奠祖先,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习惯。这不仅仅是一种怀念,一种追思,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
每年到清明的时候,大人们都要对死去的亲人进行祭奠活动,折一些纸钱,炒上几个菜,拿上酒,鞭炮,蜡烛到墓前烧纸钱,放鞭炮,上香等来对亲人的祭拜。稍不注意火苗燃上干草,严重的就造成火灾,对人民的财产造成损失,同时又对环境带来污染。
今年,在上级领导的要求下,对祭清明有了很大的改变,倡导文明祭祖方式,在我们村,听不到鞭炮声了,没有看到火灾了,大家基本上是对祖先献上一束鲜花,对亲人三鞠躬,这样的祭奠方式即文明,又有益于保护生态环境。
我是一名小学生,我要为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做一名小小宣传员,告知身边所有的人,要做一个改进祭祖方式的带头人,为建设我们的新农村出一份力量。
清明节小报二年级
清明节是我国奠基亲人和缅怀先烈的日子。所以我们学校放了假,我利用这几天的时间回到了老家,刚一回到老家,爷爷就说下午2点去祭祖。
我和爷爷吃完午饭,爷爷在家拿了个垫子,还在商店买了一些纸钱,我便和爷爷匆匆忙忙的走了。走在路上,花没有以前开的那麽旺盛,小鸟也不在叽叽喳喳的叫,路上的行人脸上都挂着一副严肃的表情,手里还拿着纸钱。树上还挂满了许多白色的纸条,好不美丽。
到达了目的地,爷爷在一碑墓停了下来,说:“到了”。然后爷爷把垫子放了下去,跪在上面磕了三个头。我也学着做,一本正经的磕了三个头。听爷爷说,这碑是我太爷爷和太奶奶的墓,我听爷爷这么一说,想这碑墓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该烧纸钱了,爷爷把打火机拿出来点着后,我拿了一点说:“太爷爷,太奶奶,你们在天堂吃好,喝好,住好。我们这里一切都好,不用为我们操心。”我说完这些话,我看见爷爷的眼泪涌了出来,说;“我孙子长大了,知道让人省心了。”
在回家的路上,爷爷还给我讲了许多关于带爷爷和太奶奶的事情,说太爷爷和太奶奶管他非常严,可想太爷爷和太奶奶为爷爷花了多少心血。
从这次扫墓我知道了:我们应该珍惜生命,珍惜时间,还要做一个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就像雷锋说的一样:“生命是有限的,单位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服务中去。”让我们珍惜生命吧!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这天的夜晚果然下起了蒙蒙细雨,雨后的空气是清新的,花草上的尘土都被冲洗干净,能闻得见草的香味儿和花的香味儿,我发现楼下的大树,在雨后也努力地长出小叶。
清明节是一个怀念逝去的亲人的日子,许多人都以自己的不同的方式思念他们,怀念他们。我们学校也组织了同学们去烈士陵园扫墓,是让我们都能记住那些为解放而牺牲的烈士们。
清明节不单单是祭祀,还可以踏青,郊游,放风筝……小长假的第一天,我和几个同学相约去了水上公园。公园里游人如织,杏花开了,雪白雪白的;桃花也开了,粉粉的,红红的;草地泛出绿色;树上的叶子也都长出了嫩芽;最漂亮的就是湖边的柳树,随风摇摆,婀娜多姿。我们几个在绿草上跑一跑,跑累了,就坐在湖边的草地上,聊聊天,谈谈心,这是多么美好惬意的事情啊!
这个假期,舅舅带我和妹妹还有姥姥去太平河边玩。河边也有很多人出来郊游,我还看到有人在地上挖野菜。在太平河公园的冀之光塔那边,有很多卖风筝的,天空中更是飞舞着各式各样的风筝。我和妹妹也拿着风筝,跑来跑去,特别快乐!
据说,插柳也是清明节的一种习俗,俗话说:“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也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真是挺有意思的。
清明时节,不仅神圣、庄严,春天的气息还让我们的。心轻舞飞扬。我喜欢这个沉重与喜悦并存的季节。
清明时节特有的雨丝欲断还续,从遥远的天边无声飘落在荒谅的山野。我的心也随着这缠绵不断雨丝,在微风中飘来飘去,永无定所之处。
走着泥泞的山路,踏着满地的荆棘,一路上艰难地寻找着爷爷的墓碑。找到了,找到了!“爷爷,爷爷!”我的心剧烈的颤抖,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抚摸着爷爷的坟头,轻声地告诉爷爷“爷爷,我们来看您来了,这下您不觉得孤独了吧!”
我怀着虔诚哀思的心情,将爷爷坟前坟后的卫生打扫了一遍,为爷爷献上了鲜花,摆上供果祭品。爸爸点燃一柱香,插在香炉中。看着缕缕升起的青烟,一幕幕往事又涌上我的心头:爷爷,是一个自立自强的人,做什么事都非常认真。
记得您在为我们建房子时,那正是一个夏天,天气非常炎热。无论是设计、施工、买材料,都是您一手完成,哪怕是一颗小小的钉子,您者要亲自过问。您每天都汗流浃背地穿梭在工地上,脸被太阳晒得黝黑发亮,肩头上的皮红通通的,死了一层又一层。当我每次问他疼不疼,他总是乐呵呵地笑着说:“不疼,这点皮肉之苦算不了什么,为子孙造福是我最幸福的事。”您这时的笑总是那慈祥,那么真挚。在房子建好半年之后,您因劳累过度,得了重病,最终离开了我们。
今天又是清明节,爷爷,我有好多话想对您说,哪怕雨水淋湿了我的头发,泥浆沾满了我的衣裳,我也毫不在乎,我一定要陪伴您多坐一会儿,只想看看您那黝黑的脸庞,想听听您那慈祥的笑声……爷爷,我是多么想您啊,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您。看着那缕缕升起的青烟,我仿佛看到了爷爷灿烂的笑脸,听着枝头鸟儿清脆的鸣叫,就好像是爷爷在喊着我的乳名。泪水再一次把周围的一切又模糊了。
再见了,爷爷,我们要走了,下一个清明节我们还会来看您的。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每当听到这流传千古的小诗,我就不由得想起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
清明节不光是对逝去亲人的思念,更是对革命先烈的缅怀。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人死不能复生。让我们一起在4月5日这个神圣的日子里,一起去缅怀死去的同胞吧!
透过蒙蒙的细雨,我又来到了漯河烈士陵园,又看到了那鲜红的八个大字:“革命英雄永垂不朽!”他们为祖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难到不该把他们歌颂吗?在模糊的雨雾中,我仿佛又看到了他们英勇无畏的身影,看到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看到他们的战友踏着他们冲锋的足迹把红旗插在敌人的墙头上!只可惜那些身影再次消失在无情的雨水中,再次被冲刷掉。我来到每一个墓碑前,都深深地鞠了一躬,这就是我对你们最崇高的敬意吧!怀着一颗悲伤的心我缓缓走出烈士陵园的大门,来来往往这么多次每次都让我刻骨铭心,让先烈们的音容笑貌在我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
清明节似乎算得上是最庄重的节日了吧!虽然我现在还小,不懂得死亡的意义有多么重大,但是我明白一点,亲人的逝去必定要给后人朋友内心一个深痛的疤痕,虽然表面看不出来,但已把心牢牢的牵住……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又听到这首千古流传的小诗,又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