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扬州大学的生物科学专业是该学院的热门专业,那么在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应用生物科学专业就业方向和就业前景(优秀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就业前景:
运筹学及控制论涉及动态规划及进优化等。比较专业,在商业上应用面较广。该学科已被广泛应用于工商企业、军事部门、民政事业等研究组织内的统筹协调问题,故其应用不受行业、部门之限制;它以整体最优为目标,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力图以整个系统最佳的方式来解决该系统各部门之间的利害冲突。对所研究的问题求出最优解,寻求最佳的行动方案,所以它也可看成是一门优化技术,提供的是解决各类问题的优化方法。运筹学已被应用到各种管理工程中,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运筹学是很有前景的,今后也可以转管理方向。
就业方向:
1、 可以去银行证券研发部门
2、 物流公司从事物流管理、物流软件开发工作
3、 科研、教育部门从事学术研究、技术管理及教学。
就业岗位:
基础软件工程师,生产计划工程师,数学教师,数学模型师,数学学科教辅图书编辑及编辑助理,数学研发工程师,数学编辑,数学证券投资模型程序设计,基础软件工程师,通信系统数学建模及理论分析研究员,数学学科编辑
[关于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
1.掌握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化学工程、发酵工程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生物细胞培养与选育、生物技术与工程等方面的基本技术;
3.具备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基本能力;
4.熟悉与生物工业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当代生物工业发展动态和应用前景;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生物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目前生物工程还处在一个初级的阶段,工资水平本科生在1000到之间,不过,今年我们这级找的相当不好,我想如果有的选择的话,进入外企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外企对英语和经验要求甚高,且大多规定要名牌大学的 ,,其次的选择是离家比较近的,生物类的企业待遇都差不多,离家近比较方便,还要考虑工作的性质,上班的时间等,
我推荐在济宁的一些企业,尽管工资不高,但很轻松。 (聊城大学)
当然是制药公司啦,最好是大型的,稳定的,不排除工资高的,还有就是和生物有关的生产企业吧,这个专业很难找到很好的工作的 (东北农大)
如果对生物工程不是非常感兴趣建议最好不要选不好找工作已经是这个专业的现实` 至于说哪些单位好本人偏向于找技术了的工作 但是职位市场太少而且面对的竞争好大读生物的很多都是很无奈的继续去读研读博(当然读生物的绝大部分都是高素质人才我是指各方面的只是开始进错了门)(华南理工大学)
优先考虑出国和读研,真正的生物工程行业对专业知识的要求是很高的,而且所有知识的更新都是很快的。 如果大四毕业就准备工作,就业面还是很广的,生物工程是著名的万金油专业啊。 想慢慢发展的可以去传统化工企业,寻求短期效益的可以做医药代表,仪器业务员 比较稳定的可以做医药,卫生,精细化工行业的检测,分析和生产环节中的操作,技术人员 还有材料,环境,设计等等很多专业都可以做的。
对于生物科学专业来说地区性差异是必然存在的一个问题,前端科技的发展已经济实力和实际需求程度为基础。而这些条件在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是有很大差别的,大城市经济发展迅速,相应的新需求不断增加,这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可能性。中小城市在这个方面的发展则相对缓慢一些。据统计数据显示,生物科学专业在就业求职的学生中,有80%以上的人选择在北京、上海及重要的省会城市工作,认为留在大城市对本专业及个人以后的发展都能提供更多的机会,如果去基层单位,不仅待遇低,也很难有提高的机会。
事物都必然存在两面性,新兴产业尤其是这种对专业技能、科技含量要求较高的专业,在日趋发展壮大、就业热门的同时,其就业竞争也日趋激烈,而且“门槛”也比较高,本科毕业在文凭方面已经不是优势。据最新数据显示,生物科学专业的毕业生有高于 80%的人选择考研深造,因为本科毕业想要找专业对口的好工作还是比较困难的。选择去基层工作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可是待遇太低,平均月收入达不到1000 元,而且基层单位一般在小城市甚至是偏远地区,考虑到以后个人的发展也未必是好的选择。另外就是选择进入本专业的科研院所或生物领域的企业,两者的工作环境和待遇都不错,月收入平均可以达到3千~6千元不等,当然还有更高的,这也就涉及到前面提到的竞争力的问题。
生物工程专业介绍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化学工程、发酵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生物细胞培养与选育、生物技术与工程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化学工程、发酵工程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生物细胞培养与选育、生物技术与工程等方面的基本技术;
3.具备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基本能力;
4.熟悉与生物工业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当代生物工业发展动态和应用前景;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生物学、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工原理、生化工程、生物工艺学、发酵设备。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军训、生产实习、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工艺实验、专业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作业等,共安排35周左右。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生物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说明: 所有工资数据来自用户匿名分享。工资水平受地域、工作年限等多种因素影响,仅供参考。
就业方向
1.掌握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化学工程、发酵工程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生物细胞培养与选育、生物技术与工程等方面的基本技术;
3.具备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基本能力;
4.熟悉与生物工业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当代生物工业发展动态和应用前景;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生物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目前生物工程还处在一个初级的阶段,工资水平本科生在1000之间,不过,今年我们这级找的相当不好,我想如果有的选择的话,进入外企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外企对英语和经验要求甚高,且大多规定要名牌大学的 ,,其次的选择是离家比较近的,生物类的企业待遇都差不多,离家近比较方便,还要考虑工作的性质,上班的时间等,
我推荐在济宁的一些企业,尽管工资不高,但很轻松。 (聊城大学)
当然是制药公司啦,最好是大型的,稳定的,不排除工资高的,还有就是和生物有关的生产企业吧,这个专业很难找到很好的工作的 (东北农大)
如果对生物工程不是非常感兴趣建议最好不要选不好找工作已经是这个专业的现实` 至于说哪些单位好本人偏向于找技术了的工作 但是职位市场太少而且面对的竞争好大读生物的很多都是很无奈的继续去读研读博(当然读生物的绝大部分都是高素质人才我是指各方面的只是开始进错了门)(华南理工大学)
优先考虑出国和读研,真正的生物工程行业对专业知识的要求是很高的,而且所有知识的更新都是很快的。 如果大四毕业就准备工作,就业面还是很广的,生物工程是著名的万金油专业啊。 想慢慢发展的可以去传统化工企业,寻求短期效益的可以做医药代表,仪器业务员 比较稳定的可以做医药,卫生,精细化工行业的检测,分析和生产环节中的操作,技术人员 还有材料,环境,设计等等很多专业都可以做的。(南京工大)
科大的生物工程是发酵方向的,走本专业的一般进酒厂或是食品厂做技术活,但那些单位都不太好进,大部分考研继续读书,像我这样的出来以后不做本专业的也算是多数了,我建议他们还是不要选择生物工程,我现在是做人力资源,生物工程的就业面很窄,即使研究生毕业找工作也不太容易,不过如果真的是对发酵很感兴趣的话科大的生物工程还是很强的,可以为以后深造打下很好的基础 (天津科技大学())
毕业之后的去向要看你自己的兴趣了,如果是学校开的招聘会,一般都是工厂一类的单位,如果你可以自己找的话那范围就比较大,我们同学有好多干销售的,这个行业在沿海一带的工资比较高,也有进企业的。建议你如果是南方的就去沿海一带找,虽然工作累一点,但感觉会有奔头,不像在陕西,有的单位连工资都不按时发。(陕西科大)
可以做很多啊,生物工程,要看你学的是偏工程,还是偏理,要是工程话,很多的,发酵产品,制药方面的,还有化工啊,因为你学了化学,都差不多的,要是偏理,可以做分子生物学,那有很多的,不过前提是要学好,实验技能高,动手能力强。 (长江大学)
[生物工程就业前景]
TOP1: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直属的唯一一所重点医科大学,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院校一体,是中国国家级医学科学学术中心和综合性科学研究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于1917年捐资创办,1919年10月开办八年制医学本科,是我国最早设有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本科教育的医学院校,被誉为中国医学殿堂。
TOP2: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简称北大(PKU),创建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近代最早以“大学”身份和名称建立的 学校,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北大是中国近代唯一以最高学府身份创立的学校,最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 育。北大开创了中国高校中最早的文科、理科、政科、商科、农科、医科等学科的大学教育,是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者。
TOP3: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Fudan University),简称复旦,始建于1905年,初名复旦公学,创始人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首任校董为国父孙中山先生。“复旦”二字选自 《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 校。
复旦大学是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的首批全国重点大学,中国首批7所211工程、9所985工程大学,首批“珠峰计划”、“111计划”和中国顶尖学府“九校 联盟”(C9联盟)的成员大学。该校学术交流活跃,涵盖了文学、理学、医学、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工学等十大学科门类,拥有邯郸、枫林、张江、江 湾四大校区。
TOP4: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具有理工特色,涵盖理、工、医、经、管、文、法等9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七所211工程、首批九所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之一,入选“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九校联盟”、Universitas21成员,中管副部级建制。
TOP5: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Nanjing University),简称南大,是一所源远流长的高等学府。追溯学脉古为源自三国吴永安元年的南京太学,近代校史肇始于1902年筹办的三江师范学 堂,历经多次变迁,1949年“国立中央大学”易名“国立南京大学”,翌年径称“南京大学”,沿用至今。
南京大学是教育部与江苏省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高校,首批“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实施高校,也是九校联盟、世界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的重要成员和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高校。
TOP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科学院直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理工类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入选“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是九校联盟(C9)、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为中管副部级高校,由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
TOP7: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Wuhan University),简称“武大”,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湖畔珞珈山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国家“985工程”、 “211工程”、“20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同时是“111计划”、“珠峰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 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的中国顶尖名牌大学,是与法国高校联系最紧密、合作最广泛的中国高校,是世界权威期刊《科学》 杂志列出的“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
TOP8: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是教育部直属、与农业部、水利部和北京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 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为中管副部级高校,设有研究生院。
学校起源于1905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是中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1995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农业大学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成立新的中国农业大学。
TOP9: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Nankai Universit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被誉为“学府北辰”,是中国最著名的高等院校之一。其诞生于1919年,旧称“私立南开学校”,周恩来曾在此短暂就读;抗日战争时期,南开大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昆明组成举世闻名的西南联合大学,为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南开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首批建设院校之一,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珠峰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为中管副部级高校,由教育部、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
TOP10:华中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生命科学为特色,农、理、工、文、法、经、管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入选“863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是武汉七校联合办学成员,是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农业现代化建设优秀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