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前景(优秀6篇)

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就业形势分析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前景(优秀6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前景 篇1

关键词:土木建筑工程;知识技能;就业方向及前景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陆上或水中 ,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生产、军事、科研服务的各种工程设施,例如房屋、道路、铁路、运输管道、隧道、桥梁、运河、堤坝、港口、电站、飞机场、海洋平台、给水和排水以及防护工程等。

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其中“房屋建筑”指有顶盖、梁柱、墙壁、基础以及能够形成内部空间,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等需要。

一、土木建筑工程专业的简介

所谓的土木建筑工程,是指一切和水、土、文化有关的基础建设的计划、建造和维修。一般的土木工作项目包括:道路、水务、渠务、防洪工程及交通等。过去曾经将一切非军事用途的民用工程项目,归类入此类,但随着工程科学日益广阔,不少原来属于土木工程范围的内容都已经独立成科。从狭义定义上来说,土木建筑工程(Civil Engineering)也就是民用工程,即建筑工程。蛄河胨淼拦こ獭⒀彝凉こ獭⒐路与城市道路等这个小范围。

二、土木建筑工程专业特点

该专业以培养优秀“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着力为国内外名校的更高层次教育和国家的基本建设输送优秀毕业生。该专业现有:工程结构、土木工程材料、土工、工程测量等4个专业实验室,具有结构工程硕士点,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招生资格。在专业培养中,强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毕业生已在国家的建设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其中部分学生已成长为设计院院长,企业总工程师,部门经理或技术骨干;部分学生进入国内外著名高校深造。

三、土木工程专业要求的知识技能

(一)空间想象力。建筑本身功能决定它立体的东西,通过平面的点线能想象到它在实际空间的实际形态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二)力学学习、应用能力。没有良好的力学基础是不可能学好土木工程这个专业的。

(三)认真、细致的作风。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严谨的,土木工程也一样。无论将来做设计、施工还是监理,你的“作品”(建筑物)都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所以必须认真、细致。

(四)较强的动手能力。这里的动手能力是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土木工程就是实践,它重在落实与操作,在生产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困难,这就要求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来处理、解决问题。

(五)吃苦耐劳的精神。建筑行业本身就是一个辛苦的代名词,从事这个行业就一定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土木建筑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及前景

土木工程专业大体可分为道路、桥梁工程与建筑工程两个不同的方向,在职业生涯中,这两个方向的职位既有大体上的统一性,又有细节上的具体区别。总体来说,土木工程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有以下几种:

(一)工程技术方向

代表职位:施工员、建筑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技术经理、项目经理等。

代表行业:房地产开发企业、路桥施工企业等。

就业前景:就像我们看到身边的高楼大厦正在不断地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平坦的大道向四面八方不断延伸一样,土木建筑行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增长。2004年进入各个人才市场招聘工程技术人员的企业共涉及到100多个行业,其中在很多城市的人才市场上,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的人才需求量已经跃居第一位。随着经济发展和路网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土建工程技术人员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需求量还将不断上升。再加上路桥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只要人才市场上没有出现过度饱合的状况,可以说土木工程技术人员一直有着不错的就业前景。

(二)设计、规划及预算方向

代表职位:项目设计师、结构审核、城市规划师、预算员、预算工程师等。

就业前景:各种勘察设计院对工程设计人员的需求持续增长,城市规划作为一种新兴职业,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也需要更多的现代化设计规划人才。随着咨询业的兴起,建筑行业的咨询服务人员也成为土建业内新的就业增长点。

(三)质量监督及工程监理方向

代表职位:监理工程师

代表行业:建筑、路桥监理公司、工程质量检测监督部门。

就业前景:工程监理是新兴的一个职业,随着我国对建筑、路桥施工质量监管的日益规范,监理行业自诞生以来就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并且随着国家工程监理制度的日益完善,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工程检修方向

代表职位:轨道交通及铁路工务部门工程师,一般是建设单位内部的工程技术人员。

代表行业:轨道交通,铁路工务段(处)。

就业前景:十一五规划全国路网10万公里,许多大中城市兴起修建地铁交通,这些轨道建筑都需要大量技术人员来检测和维修。

(五)公务员、教学及科研方向

代表职位:公务员、教师

代表行业:交通、市政管理部门、大中专院校、科研及设计单位。

就业前景:公务员制度改革为普通大学毕业生打开了进入机关工作的大门,路桥、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带来的巨大人才需要使得土木工程专业师资力量的需求随之增长,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行业的竞争一般较为激烈,需要求职者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前景 篇2

>>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建筑学专业中的效果保障研究 BIM技术在建筑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建筑学专业英语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必要性 “超整理术”在建筑学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案例分析法在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建筑学专业结构选型课中运用模型教学的思考 现代技术在建筑学教育改革中的应用 小议图底关系理论在建筑学教学中的应用 房屋建筑学多媒体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建筑学专业教学中艺术素养的培养 PBL教学模式在“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景观建筑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浅析 景观建筑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项目教学法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应用 流体力学在建筑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地质学专业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应用 德国实践教学模式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应用与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或“.html”保存文件;而具有交互式的功能页面,可以应用Vbscript、javascript、DHTML进行动态网页的制作,用JSP、ASP、PHP动态编程技术,数据库可以使用SQL、Microsoft Access完成,形成动态网页文件,完成动态连接。

(二)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模式

网络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在网络环境下,建立起较为通畅的教学氛围。 “利用基于各种数字特性的功能特性和资源,结合利用能适应开放、灵活的分布性学习环境的其他形式学习材料,面向处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任何人,实现精心设计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交互性、促进性的学习”方式。

(三)应用定位

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主要应用于建筑学专业中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建筑摄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等强调“体验性”的专业课堂情景教学。课程针对性和相对封闭性是该系统与传统的理论课程教学、专业教室辅导的最大区别。为课堂教学提供情景体验以及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体验性评价是该系统的主要职能。

二、网络多媒体技术在专业项目学习中的实践

(一)项目学习

项目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完成与真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进行学习,是一种充分选择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在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中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形成专门的技能并获得发展的实践活动。

(二)教学分析

1.课程分析

“居住建筑设计”为建筑学专业教学主干课程之一,通过对居住建筑设计原理的讲述,使学生了解住宅设计的基本知识、设计特点和设计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构思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加创建虚拟的建筑情景体验项目学习的学生主要是来自宁波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的大二学生,这些学生具备一定建筑设计基础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基础,对于虚拟空间情景体验学习充满兴趣。

2.应用软件

我们主要应用中国·数字大学城基于云计算技术设计的开放式、社交化网络教学平台,为教师准备了最先进的网络辅助教学工具,并无缝的与SNS、微博、百科等Web 2.0应用进行了融合,让教师可以轻松愉悦的享受到网络带来的全新教学乐趣。居住建筑设计网络多媒体课件能够方便地与多款媒体设计软件相互支持,营造出真实的空间和建筑场景,引导学生进入教学内容中的空间情景体验环境。在3D MAX建模中,直接将图形文件导入到场景中,应用准确的建模方法,制作体量模型。

3.教学目的

为课堂教学营造真实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为完成逼真的各类项目任务,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实施

1.实施步骤

(1)背景教学。确定项目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居住建筑各种类型与设计方法、设计流程以及中西人文与历史环境知识是教学重点,教师提供相关学习背景资料和网络学习资源供学生开展课外学习。

(2)活动探研。在学习过程中,根据任务书要求学生们组成各自的兴趣小组,初步了解了教学任务之后,进一步收集有关学习的信息和资源,进入各级图书馆资源网站,或者检索项目学习内容,进行分类研究。

(3)情景体验。学生在课堂上进入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在观赏动画演示的同时亲身体验任务书中描述的场地环境,通过点击相关案例作品及三维场景内容了解大师作品,以专业建筑师角色接受的项目任务。同时教师根据项目特点在系统中设置考核指标,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效果进行评价。

(4)案例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系统评价结果,并截取具有代表性的情景体验的作品在课堂上进行讲评和案例剖析,通过分析典型错误发现教学中的认知难点。

(5)教学反思。教师利用保存的模型和设计草图电子文件对学生的失误进行统计分析,改进授课方法和侧重点并将每个学生的情景体验中的作品上传至校园网络平台供学生下载,学生通过反复观看查找知识欠缺。

(6)归纳总结。学生将反思结果汇总,撰写课程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应包含对大师作品分析、典型设计方法的认识以及重要设计语言的把握,通过撰写课程总结报告深化对课程的认识。

2.实施个案

居住建筑设计运用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项目教学是一个渐进过程。下面我们以居住建筑设计中第一单元“别墅设计”为例进行说明。

(1)背景教学。“别墅设计”是居住建筑设计中的一课,掌握基本建筑与场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居住建筑功能分析及基本的人体尺度知识。背景教学环节教师主要在课堂牢固树立建筑为人服务的意识,对人的尺度、 www.gaokaobaba.com 人的行为、人的感受高度重视。结合其他课程,初步综合学习并运用建筑的结构、构造等知识。

(2)活动探研。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使他们协作、商讨,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够更好地建构所学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超级链接进入专门制作的学习资源库,学习资源库里有老师准备好的大量分类学习资源,如电子教案、参考资料、多媒体资料、学习内容搜索工具软件、优秀论文,包括超级链接到Internet上的相关资料等供学生使用。

(3)情景体验

步骤一:评价设置

首先对各个因素分配具体的分值。对分值进行具体的量化要求,如选择五分制、十分制或者百分制等;分别对不同住宅设计方案的的因素给出具体的分值,老师可以对每组方案设计的优劣给我客观、具体的分值。

步骤二:情景学习

学生在课堂上进入居住建筑设计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了解项目任务书,通过网络与教师进行沟通,教师对每个问题在交流平台上进行公开的分析和解答。然后,学生在理解了任务之后,利用三维设计软件创建虚拟的模型空间,以使用者的视角观察空间,以亲身体验完成整个设计过程。通过网络对话与指导教师对建筑方案进行商榷,对于每个方案给出指导意见和提供个性化的分析方案。

(4)案例分析。

教师选取因整个内部结构不严密紧凑、空间穿插无序、围护体各界面要素的虚实构成关系不明确和室内陈设不符合建筑风格的整体性要求,细部装饰没有结合整体(天、地、墙面)考虑的原则的案例设计进行剖析。通过剖析案例重新归纳空间设计法则和通过经典案例分析的方法介绍如何合理借鉴某种设计风格的方法,并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中的对话工具选取学生与交互对话进行详细讲解。

(5)教学反思。教师将每个学生的电子文件在校园学习平台,学生通过观看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巩固所学知识。有的学生还将整个的设计过程运用Flash软件制作成视频在校园网站上。教师通过观看学生情景体验视频并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知识接受情况,重新定位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改进教学方法。

(6)归纳总结。学生根据模拟完成设计任务心得和对课程的掌握与理解,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从不同角度撰写诸如别墅建筑设计调研报告、别墅建筑设计心得等总结性文章并到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学习平台和其他公共网站。

3.学习成果

为了了解与掌握改革后的多媒体教学效果,对建筑学专业的2010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学生对改革后的多媒体教学满意度较高。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04).

[2]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高文。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J].教育发展研究,2001(08).

[5]巴克教育研究所。项目学习教师指南[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韩建华(1978-),男,吉林舒兰人,宁波工程学院建筑学教研室,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与教育技术研究。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前景 篇3

(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摘 要】本文简要介绍了风景园林专业在建筑设计领域的重要性以及该专业在国内外的发展历史,并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详细介绍了相关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为相关学校开设此类专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 高校教育;风景园林;课程体系

基金项目:安徽理工大学教学研究项目(2012xjjy081)。

风景园林专业作为整个建筑设计领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与规划专业、建筑学专业并立。作为一个完整的建筑教育体系,风景园林设计教育进一步完善了学生对整体建筑设计的认识[1]。在高校专业设置中,相比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而言,风景园林专业独立的时间相对较晚,在院校专业设置中也没有前二者那样普遍。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环境的认识和要求日益增高,景观设计在人们日常生活、公共环境中的地位也在逐渐上升,同时建筑市场中对景观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扩大,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高校为了适应市场需求,陆续开设了风景园林专业。如何根据高校自身特点,调节教学课程体系,使之更好适应社会,目前是众多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关注重点所在[2]。

近一个世纪以来,风景园林学科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迁和发展,所涉及的相关领域和学科也在不断扩展,它逐渐由一门专业化的学科发展为一个综合性的交叉学科[3]。与此同时,社会对于风景园林专业的需求变得多元化。比如,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不同于以往相对单纯的实体环境设计,更加注重生态学方面的考量,致力于营造更为健康、舒适、节能的人居环境。再者,景观设计的分工也更为精细,在项目中常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和需求,如特殊生态保护、废弃用地改造、特定人群需求等,这些都需要更为专业化的人员从事设计工作[4]。

1 国内外景观学专业发展现状

市场对毕业生的需求的变化会直接影响高校中课程教育体系的结构。国内外很多高校针对自身的学科优势、面对的市场需求,调整了自身培养模式,教育出更适应当地工作环境的学生。如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和利兹城市大学针对当地拥有众多中小型私人宅邸花园的现状,开设了花园设计本科教育[5]。从课程的设置上来看,花园设计与风景园林具有相同的理论基础和技能要求,但前者更偏向于中小型空间的设计,并更加注重手工工艺技术。还有一些高校根据自身学科设置的特点,发展出各具特色景观专业,比如农林院校中偏向植被生物特性方面;建筑类院校中偏重于工程结构方面;艺术类院校中则更注重艺术特质等。对于新开设风景园林专业的高校来说,如何根据本校专业优势及发展方向,结合当前市场需求,制定合理可行的教学课程体系,是目前首要的关注焦点。

2 我校风景园林专业的发展背景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我校于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风景园林专业,在2012年正式招生,目前已连续招生三届,每届两个班级,目前在校总学生120人。我校新开设的风景园林专业与原有的建筑学专业同属建筑系,建筑学专业办学时间相对较长,课程设置较为成熟,已顺利毕业多届学生,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较好。景观建筑设计专业的部分课程与原有建筑学专业相同或相关,主要授课教师也大多相同。因此学科课程安排以原有建筑学专业为基础,重点培养学生从事景观建筑设计、景观工程设计,以及相关的管理、研究工作,使毕业生具备城市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场地规划与设计、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3 当前专业的学科设置情况

我校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主要包括几大平台:

3.1 公共课平台

由公共必修模块和公共选修模块构成。公共必修模块,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军训) 、大学英语、数学、物理、计算机等公共基础课程。公共必修模块主要课程。公共选修模块,是以素质教育类为主的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程,设有人文社科类(含大学语文和中国文化导论)、自然科学类、艺术素养类、教育技能类(含体育)、创业基础类、经济管理类等课程。

3.2 学科专业基础课平台

由学科专业必修模块和跨学科专业选修模块构成。学科专业必修模块,包含专业主干学科中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理论、技术理论和基本技能方面的课程。风景园林专业与原有建筑学专业具有部分相同主干学科,如画法几何、阴影透视、美术基础等,还包括一些特有课程,如风景园林设计基础、中外园林史等。跨学科专业选修模块,是指有选择性地开设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跨学科、专业课程。结合我校已有专业特点,开设了工程概预算、土木工程施工等课程,以丰富学生相关专业知识。

3.3 专业课平台

由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和专业任选课程模块构成。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包括体现本专业特色的最重要、最核心的课程。包括贯穿整个学期的景观建筑设计课程、风景园林设计课程等。专业任选课程模块,是为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的课程,以本专业学科前沿课程、本学科综合性课程、交叉学科课程、边缘学科课程为主体设置的课程。如偏重园艺方向的园林植物与应用课程,偏向建筑工程方向的建筑结构选型课程等,以及一些相关专业课程,如城市规划原理、室内设计原理、中外建筑史、建筑构造、表现技法、工程测量等课程。这些课程根据自身接续特点,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分布在不同的学期。

3.4 实践教学平台

包括课程实践、专业实践、素质拓展3个模块。其中,课程实践模块包括课程设计、课程实习,如美术实习、快速设计、构成设计等。专业实践模块包括生产实习、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实习主要是在学校定点实习基地进行,时间通常为1~2周。实习结束后由学生提交相关图纸和实习报告。通过实习环节,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接触实践,对课本知识有更深入了解。此外,我校还设置素质拓展模块,是学生毕业前必须完成的实践环节。主要通过组织多种形式和内容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性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4 今后学科发展思索

4.1 积极开放思路,迎接新的形势

随着风景园林专业的不断发展,在教学中也出现了许多新内容,其中广泛涉及诸如地质学、工程学、地理学,乃至于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同时作为设计领域支柱之一的风景园林学科,也更广泛与深入地与城市规划和建筑学专业相联系,这些都为本专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方向。

4.2 突出专业特色,设置子系列课程

可以根据学校已有专业特点,或本学科前沿发展方向,在原先教学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出更多方向的子系列课程。如结合我校地下矿井开采专业,就采矿塌陷区环境设计与开发设置相关课程,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某类景观环境的特殊性。

4.3 扩宽学生知识面,培养综合型人才

我校风景园林专业是在原有建筑学专业平台上建立的,应当充分发挥已有专业的优势,加强不同学科间的联系,同时鼓励学生注重不同学科间的交流,多学科同时发展。这样既可以拓宽(下转第121页)(上接第42页)学生的知识面,对就业后整体行业的认识全面,选择就业面也更为宽广。

总之,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需要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同时参考学生反馈信息才能得到正确的评估。随着新专业不断完善,以及教学工作的不断深入,结合国内外高校新的实践成果,我校必将培养出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成玉宁。论风景园林学的发展趋势[J].风景园林,2011(02):25-25.

[2]杜春兰。就社会需求论风景园林教学[J].城市规划,1998(03):61-62.

[3]孙青丽。当代景观设计理论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10):105-106.

[4]高校景观学新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10):171-172.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前景 篇4

[摘要]工作过程导向下的专业课程教学在着力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培养、促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过程是由一个学科体系的解构所表现出来的行动体系重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应确立职业岗位,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及与之相对应的行动领域与职业能力,确定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确定专业核心课程构建体系等,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与完善。

[

关键词 ]工作过程导向 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罗秋滚(1973-),男,江西九江人,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教学改革;陈宇(1982-),男,浙江宁波人,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江西 南昌 3302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24-0087-02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是高职院校普遍设置的一门专业,培养的学生深受用人企业的欢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转变,社会对高职院校培养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需要能够迅速适应岗位的高等技术人才,但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培养的从业人员与企业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近年来,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以课程体系开发模式为主导的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与改革,成为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重要发展方向。

一、工作过程导向下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应以从职业分析、岗位能力的要求人手,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是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思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与协调者是授课教师,以任务实施为导向,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为目标,融教与学、学与做的“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彻底改变学科型教学的种种弊端,如课堂上知识讲授强行灌输给学生,导致实践与理论联系不紧密等。工作过程导向下的专业课程教学过程包括明确任务、计划制订、检查实施、反馈评价四个程序,着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模式开发的基本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职业岗位进行确定。要调查建筑行业的背景并进行分析;进行社会调查,主要调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分析岗位的工作活动等。其次,确定工作任务。高职院校要从企业邀请技术专家或管理专家到学校,与学校商定该职业岗位群昀工作任务,提取典型的工作任务后,分析、归纳、整理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再次,将行动领域转换成学习领域来确立课程体系。在这个转换过程中,充分结合国家相关职业技能的标准,考虑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的技能要求。最后,核心课程建设。实际上,构建工作过程核心课程体系是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前提,其过程是由一个学科体系的解构所表现的行动体系重构。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

1.确立职业岗位。经济全球一体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为建筑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一线施工人员技术水平欠缺,建筑行业大量需要生产、施工与管理等方面高技能人才。根据建筑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全国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要培养造就一批复合型和高技能专业技术人才,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结合江西省的经济发展要求,通过调查和走访建筑领域相关单位,整理出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就业岗位群。零距离对接的岗位:住宅建筑师、质量安全员、建筑师助理、工程师以及资料管理员等;适宜发展提升的岗位:注册建筑师、项目负责人以及技术负责人等。

2.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及与之相对应的行动领域与职业能力。原有的三段式课程结构造成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脱节。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模式可以较好地解决传统的“三段式”教学问题。该教学方法的切入点是分析职业岗位群能力,主线是培养职业能力,改革原来的学科体系课程编排方式,在对学科知识单元重新进行编排与融合的过程中结合企业实际工作任务,一个个知识单元和技能单元要适应职业群的工作需求。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主线是职业实践,导向为工作过程,主体为项目课程,最终构建一套紧密联系建筑产业的、实际实用的崭新的课程方案。基于此,通过建筑市场调查论证,结合江西地区建筑行业特色,在与建筑业专家、基层一线管理人士、毕业生等跟踪反馈后,确立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应参照国家职业标准要求,为社会培养受欢迎的设计人才。下面以住宅建筑师岗位职业群为例展开分析。

典型工程任务与行动领域:建筑工程设计任务承揽的综合能力:具备建筑设计基础的能力。职业能力描述:具备工程字、美术字相关知识和基础应用;建筑识图、制图相关知识和基础应用能力;建筑美术及绘画相关知识和基础应用;造型艺术、形态构成相关知识和基础应用;计算机基础相关知识和运用基础应用;常用软件运用相关知识和基础应用;建筑消防、历史基本知识和基础应用;协调各建筑技术工种的合作;建筑结构、设备、施工相关学科知识和基础应用的能力。

典型工程任务与行动领域:住宅小区工程设计任务的承揽。综合能力:具备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能力。职业能力描述:具备中小型民用建筑设计;建筑外部空间环境景观设计;住宅区总体规划、房产建筑策划与业务管理;中小型民用建筑施工图设计;场地基本分析等职业能力。

典型工程任务与行动领域:装饰工程施工与设计任务的承揽。综合能力:具备建筑装饰施工与设计表达技能。职业能力描述:具备建筑方案手绘与快速表达;建筑方案徒手效果图表达;建筑设计cad图表达;建筑设计效果图表达;运用模型、文字表达建筑设计意图及方案汇报;从事建筑设计工作的社会交往;建筑设计文本编制等职业技能与能力。

典型工程任务与行动领域:适宜发展提升的任务承揽。综合能力: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职业能力描述:掌握大学的相关人文社科知识进行社会交往;掌握新技术,适应新发展;专业的创业创新、设计自我、持续学习;对口升学和函授继续学习;艺术美学的鉴赏;工作几年后注册建筑师考试等职业能力。

3.确定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工作过程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工作之间存在对应的关系。选择典型职业行动领域中有一定的教学价值,结合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特殊性、复杂性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形成“课证融和、能力递进”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将行动领域转换成学习领域。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标准融人、考纲融合的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如下:基本能力课程。第一学期关键能力培养目标主要有画法几何、阴影透视制图规范、图纸识读等。第二学期关键能力培养目标主要有建筑材料、民用建筑构造做法等。专项能力课程。第三学期课程包括建筑电脑效果图设计、设计表达等。第四学期课程包括居住区规划设计以及空间组合等。综合能力课程。第五学期关键能力培养目标主要有高层住宅、消防规范等。第六学期关键能力培养目标主要有毕业设计、实习、就业等。

4.确定专业核心课程构建体系。根据课程涉及的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项工作任务的具体要求,通过对江西地区建筑行业市场的调研,得到建筑企业的专家参与帮助,重点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美术表现技法、计算机应用、建筑结构、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建筑初步、居住建筑设计、小区规划设计、建筑材料运用与施工技术8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学习情境设计及考核评价标准。以住宅建筑设计为例,分析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建设思路,指导思想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边学边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参与工作任务的模拟,将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有机融合,既完成了工作任务,也收获了知识以及职业技能。

5.构建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评价的原则。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评价是通过一定方法搜集课程实施过程的信息,对课程设计的结果即课程体系进行价值判断,确定其优劣和目标达成度,分析原因,为改进课程体系设计、实施和评价提供反馈信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下的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评价应坚持发展性、职业能力、不断改进课程、多元化和一体化的原则。发展性原则指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体系评价的根本目的;职业能力原则指课程体系评价要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全面评价,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不断改进课程体系的原则指课程体系评价以改进课程体系设计、实施和评价为主要目标,尤其是在课程体系处于设计的不定型、不成熟阶段;多元化原则指学生、教师、学校、企业等评价主体的多元和根据不同目的选择多种评价类型;一体化原则指课程体系评价与实施的不可分离性,在课程体系实施中开展课程体系评价,在课程体系评价中实施课程体系。

三、总结与建议

1.教师的素质要适应新课程方案的新要求。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情景对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的教学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新的课程体系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引领、咨询和参与,只有加强教师的素质提升,才能适应新课程方案的新要求。

2.工作导向的新课程方案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工作导向课程开发中要构建新的教学方法,即工作导向教学法,该教学方法要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兴趣、学生的自我引导、学生学习结果的展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共享以及生活场景教学等相关。新教学法教给学生的目的是行动,创建适应教学的情景显得尤为重要。该方法要使学生在职业行动的教学情景中学习,而职业行动包括的范围非常宽泛,对于工艺技术、生产安全、经济法律、社会生态等整体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实现。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前景 篇5

关键词:景观;细节;衔接;提前介入;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生活主要的场所——景观环境越来越重视。良好的景观环境可增强项目的形象,景观细节彰显楼盘品质,提升楼盘档次。但某些构筑物、设备设施却无可避免地暴露在景观中,对景观效果产生破坏作用,因此需要对这些瑕疵采取优化处理。本文针对景观环境存在的一些缺陷与不足,多维向分析原因,并从景观、建筑、设备、装饰等方面入手,提出了优化环境的设计思路及处理手法,积极为人们创造一个高品质的人居环境。

1.外环境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目前很多不同的楼盘都出现相类似的细节缺陷,不仅影响美观,甚至使用起来也诸多问题。以下列举一些外环境中容易让人忽视的细节问题:

1.1景观设计抄袭严重,没有结合项目地域特点去进行规划,缺乏实用功能。有些商业广场的户外扶手电梯前铺了抛光砖,雨天或有积水时就存在了安全隐患。

1.2为追求景观的视觉效果,将居住区内的消防车道设计为隐形车道。4米的消防车道,一半是硬质车道,一半是绿地,但结构上常常没有针对性的设计,日后的使用存在安全隐患。

1.3景观设计与设备专业交叉的区域考虑不周。水表、燃气箱设在了建筑立面主要视线范围内,不但影响小区的主体景观,与周边衔接也显得突兀。如文华尚领项目的水表和燃气箱直接表露在景观里,影响了美观,且在考虑维修使用方便之余没有进行遮隐处理。

1.4建筑设计为满足使用功能,将地下室补风井设在主园景区。风井周边虽采用了竹子进行遮挡,但处理效果也难以达到理想。

1.5图纸设计上虽表达得清晰,但施工不到位也会产生问题。设计图上铺装的拼贴对齐、接缝的绘画很容易,但实际施工常会出现铺装参差、接缝处理粗糙的问题;绿化平面图上虽采用了名贵树种装点门面,但随意种植反而浪费了资源。

2.造成缺陷的原因分析

2.1设计前各专业衔接及协调不充分。

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往往是建筑、设备设计完成后,才交给景观、装饰等专业进行设计。景观专业相对滞后,没能在规划时就提出建筑、设备不合理的地方;同时各专业的设计师可能是来自不同的设计单位,增加了沟通的难度,容易形成各自为阵的现象,导致专业交叉所涉及的细节被忽视。

2.2设计过程中,对细节没有进行深入细化处理。

很多设计师在设计前,没有对场地进行考察;设计时没有对对象进行深入的分析,没有对空间特性进行了解,设计成果欠缺全面,显得粗糙空泛。没有深入分析,难以考虑到景观设计的各个方面,问题也会随之产生。

建筑如补风井的设置、设备如水表箱、室外消火栓等的安装,美观和功能使用上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就是因为设计没有精细化处理:构筑物、设备设施平面图的位置布点不清晰;缺少安装大样图;缺少周边景观处理图等。施工图上没有考虑全面,设计成果不能达到足够深度,不能有效提高施工质量与效率。

2.3施工阶段,质量控制不严格。

施工是对设计的再创作过程,部分施工方常按图纸生搬硬套,使现场的问题没有及时向开发商、设计进行反馈,或各自独断独行地处理问题,都会严重影响建设质量。

人的因素,如施工人员的个人技术、管理人员的监控与协调,也是影响的因素之一。施工人员没有接受正规的技术培训就直接上岗,施工技艺不到位,甚至不会看施工图的情况也常有出现;设计师没有亲临现场进行指导,设计意图难以与现实情况进行结合;监理工程师没有巡查工地,及时发现并反馈问题,不仅耽误施工进度,还会造成施工人员为赶工而粗制滥造的后果。

3.对外环境进行优化的思路及处理手法

为了改变现状,改善各种暴露在景观中的功能设施所产生的破坏作用,营造舒适、以人为本的现代景观环境,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3.1策划阶段,景观、设备、装饰提前介入,结合建筑专业进行设计。

在项目的前期规划、建筑方案阶段,景观、设备、装饰等的设计就需介入。业主需对场地规划、建筑设计与各专业的关系进行分析,整合各种资源,根据各专业的意向就景观设计提出更为合理的优化建议。

各专业管理人员应到项目场地进行勘察,了解基地现状并进行基本分析;在规划定稿前,对建筑、景观、设备、室内的交接部位进行衔接。景观负责人只有在各流程阶段将设计成果与设计师、其他专业进行沟通,才能提出问题所在。将问题深化分解,寻找解决方法再进行整合;以不断检验设计成果的工作方式,一直持续到最后的实施阶段。

3.2设计过程中,对场地深入了解,加强对细节性问题的处理。应综合考虑布置在景观中的设备设施、构筑物是否合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处理:

3.2.1结合设备,如水表、燃气表等的使用要求,预留操作平台、汀步;规整布置,设外箱进行修饰或嵌于墙内,使其成为景观的一部分。

3.2.2从竖向空间入手,在构筑物、设备设施的相应区域内设置软景,利用不同高度层次的植物进行遮挡修饰。地上设施如消防管道、煤气透气管、水表电表等,一般是将上述特别影响景观的设施置于丛林之中,弱化其本身的影响。

3.2.3结合景观风格,利用造型、铺贴设计对构筑物本身进行修饰,使其融合到景观里。例如污水、雨水、消防等的管井盖板必须露出地面便于检修,但管井往往比较集中,会影响环境的整体性。在设计时管井布置应尽早和相关专业单位沟通协调,布局尽量规整。处理手法上,可参考广州大一山庄关于井盖的做法。景观铺装部位可将盖板做成不锈钢砼盖板,然后在面层铺砌饰面,与周边铺装一致;在种植区内的可利用草皮或植物,嵌在不锈钢砼盖板里进行隐蔽处理;景观深处的管井,可降低盖板面板标高,在管井盖上密摆花盆作为标记。如要检修,这样的处理方法既不影响使用,也保持了景观园林的统一效果。

3.3建立完善的施工监督管理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所强调的加强管理,是指在现有管理水平的基础上,针对影响工程质量品质的—些关键问题,从技术上、责任制度上建立更有效的、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明确每一个施工人员的责任,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和艺术水平,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同时监理工程师需加强与相关专业人员之间的沟通合作,加强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及建立专门的协调会议制度,施工中甲方、监理方应定期组织协调会议,解决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4.结语

景观细节的处理,决定着景观效果的成败。作为项目负责人,需引导景观设计提前介入,与建筑、设备有机结合,合理布置设备设施、构筑物,图纸中要求对细部节点进行精细化处理,务求图纸阶段将问题解决;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协同设计师多到现场查看施工情况,及时解决问题,才能创造出美丽宜人的景观环境。

5.参考文献

【1】武勇、黄鷁、刘青,居住区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前景 篇6

1国内农林院校本科建筑学的发展

不同院校将建筑学划归不同的学院,包括水利土木工程学院、风景园林学院、城乡建设学院等,体现出各院校差异化的专业办学背景。部分农林院校建筑学建立在原有园林景观专业的基础之上,体现出农林院校建筑学区别于其他工科院校的专业发展基础和条件。

农林院校本科建筑学基本都属于新办专业,由于办学历史短,专业实力普遍较弱。

比如教学资质浅,基础底子薄,发展力量弱,缺少明确的指导方向。在众多院校的建筑学专业中,处于竞争的劣势地位。但是基于中国快速城镇化的现状,村镇建设蓬勃发展,不排除未来几年农林院校新增建筑学专业的出现。若只是原封不动照搬资深建筑院校的办学模式,结果可能因为缺乏自身特点而适得其反。农林院校有特殊的发展条件,其特殊的院校背景是跨学科建设专业、寻求发展的有效途径。基于办学特点和基础,在现有框架下发掘自身特色提升办学实力,走基于自身特征的发展道路至关重要。

2农林院校建筑学特色化发展条件

2.1村镇建设蓬勃发展

我国城乡发展方针历来突出乡镇的地位和作用,由于乡镇的庞大数量,以及在发展农村经济、吸纳农业人口、推进城镇化等方面的强劲作用,乡镇的健康发展得到更多关注。另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农村工作是目前重点。除村镇建设发展外,各类古村古镇保护非常急迫,需要大量人员进入一线研究。乡镇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需要一批力量强的建筑队伍,有一批熟悉设计施工业务的监理工程师。作为农林院校有一系列与农村农业相关的专业体系,与建筑专业相结合能更好地服务村镇发展建设。农林院校应抓住机遇,建设有基于自身特点的建筑学。

我国乡镇管理还未能完全纳入科学轨道,为改善乡镇管理,提高乡镇建设质量,需要大量较高学历人才的介入。从学校办学背景来看,农林院校学生毕业后有一部分将服务乡镇。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每年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学生毕业后,都有部分学生服务乡镇政府机关,今年也有7名学生考取乡镇公务员。长此以往,可以为乡镇建设管理输送更多专业人才。

2.2绿色生态成为社会发展的共识

目前,绿色生态低碳的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建设低碳城市,开展绿色建筑技术研究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一些发展较快的高校已设立绿色生态节能技术的建筑学研究方向,但是由于不具备植物学、生态学、农学、林学等学科的学术背景,较难获得大量定量的数据支撑,也难以形成一定的学术族群和梯队,设计和研究往往建立于空中楼阁。农林院校具备植物学、农学、生态学、林业等学科优势,为建筑技术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为开展研究提供坚实的保障。另外,在建筑学发展过程中利用学校优势背景,将生态以及节能设计作为教学的环节贯穿设计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运用新技术、新材料解决生态与节能问题,充分体现地域自然生态的特征和运行机制,树立正确的整体环境观,有助于培养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建筑学学生。

3结合农林院校学科构架,构建课程体系

农林高校建筑学应设定特色鲜明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方向,特色专业方向的建立与课程体系有着密切联系。特色化发展首要建立专业自主建设机制,探索合理的课程体系。

3.1课程体系改革

农林高校的建筑学,本质上属于交叉学科,课程体系建设上应考虑融入学校的发展优势。在课程设置中增设观赏植物学、景观设计、村镇规划建设、环境学、生态建筑概论、建筑节能设计、新型节能建筑材料、乡土建筑等基于学校优势背景的专业课程模块。部分学校将此类课程作为选修课设立,而农林院校由于具备较好的专业发展背景、并基于特色化发展需要,可以考虑将部分课程增设为必修课。特色课程的加入,一方面是专业特色化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建筑学专业的有效补充。比如景观设计课程的设置,能强化学生对于场地的关注和处理,防止学生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建筑内部功能调整与外部造型设计上,忽视场地的结构和关联性,本身是对建筑学教育的一种补充和促进[2]。

3.2核心设计课程构建

建筑设计类课程是建筑学专业最核心的课程。五年的教学,建筑设计课程贯穿始终。根据农林院校的背景,设置设计任务的时候融入一定的特色化考虑。课程中加入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设计、不同地域的农居建筑设计、山地建筑设计、节能建筑创作等与专业特色相适应的课题,从核心课程设置的角度实现特色化发展。从大三至大五,学生对设计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设计课程可融入绿色建筑设计理念。鼓励和指导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尝试解决生态与节能问题,提倡设计结合地方气候与环境,从而使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更富于特色化倾向。

4协同农林院校特色专业,寻找科研突破

农林高校建筑学科以新办为主,因此一般自身学科基础较弱,科研能力往往不强。

科学研究应基于学校特色专业,寻找突破。

①以学校的特色学科为基础,促进建筑、园林、生态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从形成学科的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的角度,增强学科的综合竞争力。比如与风景园林学科相结合,充分利用建筑学与园林景观互补的优点,开展景观建筑学的科学研究。

与生态学和植物学、木材科学等学科相结合,注重低碳化可回收的绿色建筑材料开发利用,实用和低成本的绿色建筑技术研究以及应用推广。

②基于农林院校学校背景,将面向乡镇的低成本与实用性研究作为未来主攻方向。

结合学校农业农村研究的背景,开展对村镇规划建设模式与不同地域的适宜性农村生产生活建筑形式探索。进行乡土材料与建筑技术研究,利用竹木等乡土材料和工业废料再利用,替代高污染、高能耗的材料,并进行新型材料运用中的室内环境评价。结合乡土材料探索合理的结构构造形式提升节能降耗、抗震等性能。针对农村建设经济支撑条件有限的现状,主攻低成本农村建筑技术和新型低成本工程材料研究。

5基于办学背景,强化学生实践教育

学生培养是办学中的重要一环。其一,从目前社会就业情况来看,建筑学毕业生一入单位,就要求能胜任各种类型的工作。农林院校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未来进入中小设计院的机会较多。某些中小型设计公司甚至要求毕业生能够独立完成从方案到施工图以及后期服务等工作。其二,农林高校的建筑系学生未来有一部分将服务乡镇机构,乡镇对于设计本身的要求未必很高,但是目前乡镇可以用于培养新入职人员的技术人员较匮乏。其三,不同高校对于人才应实现差异化培养。比如同济大学、南京大学提出以培养建筑学高端人才为目标[3],而作为农林院校建筑学,应以迅速适应普通民用建筑设计为主。因此,农林高校建筑学要加强工程技术方面的训练,以各种形式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把培养切实掌握专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作为主要培养目标。

5.1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首先,充分利用学校的校办建筑设计研究院,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实践。如不具备校办的条件,可以与校外联合承办教学实训基地。如与各大设计院联合建设实训基地,既可以提搞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为设计院提供了考察毕业生能力的机会。其次,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一些特色化工程项目。例如浙江农林大学老校区建筑和建筑学专业教室正面临改造,可让学生参与学校的改造设计,未来可使用改造完成的学校建筑。对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体会实际建筑空间,十分有益。其三,在校内建设建筑设计和施工实训基地。让学生假题真做,完成一个小型建筑物从规划报建、方案设计、施工管理、监理质检、竣工验收等内容的全套设计流程,以进行实训训练[4]。通过实习和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使学生尽快适应社会需要。

5.2暑期组队“绿色家园”行动服务团

美国奥本大学的乡村工作室,每学期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来到美国最为贫困的地区,了解当地的需求,实地调研,筹集资金,实现建筑从策划、设计到建造的完整过程。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给学生以关键性的协助与建议[5]。一般农林高校都承担一定的基层服务职能,为乡镇建设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支撑。暑期学生具备完整的时间参与社会服务,可借鉴美国经验,结合学校社会服务职能,以学校名义组织学生举行各类的“绿色家园”行动服务团和社会实践活动。为乡镇农家乐、农村庭院改造、农居建筑改造、旅游规划提供方案。服务团由不同专业学生构成,学校老师带队指导。锻炼学生设计能力、配合协作能力。

5.3开放实验室项目和学生创新课题

由学生申请,跟随老师进行本学科或跨学科的实验室项目操作,参与各类小的创新课题研究,并由学校出资承担各项目经费。

此类项目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也为部分考研学生提前介入科学研究提供条件。

笔者曾带学生参与杭州新农村建设的学生创新课题,走访各类新农村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学习积极性均得到较大的提高。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