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室管理制度(通用3篇)

信息技术教室管理制度(精选3篇)

信息技术教室管理制度 篇1

第一条、工程开工前

由作业工区编制施工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编制完成后项目部工程管理部部长复核后报项目部总工程师审批,审批完成后下发作业工区执行。

第二条、技术交底的编制依据:

1、施工设计图纸及设计文件。

2、工程合同及业主要求。

3、采用的定型图及现行的施工规范、验标。

4、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技术指标。

5、作业指导书。

第三条、技术交底的'范围:

1、各分项、分部工程。

2、关键工序、特殊过程。

第四条、技术交底的方法:

在施工过程中,作业工区技术人员必须向领工员(或工班长)进行具体的书面技术交底。交底资料必须详细、直观、准确并对领工员(或工班长)提出的疑问做出明确的答复和详细的解释,必要时采用书面形式予以答复。技术交底由各作业工区技术人员按施工技术交底要求编制,作业工区技术负责人复核,工程管理部部长审核签认后下达。

第五条、技术交底的内容:

1、施工图纸、设计补充通知、变更设计结果、图纸核查记录、材料代用等有关技术文件。

2、工程特点和设计要求

3、工程任务与进度要求,各专业、各工序相互配合关系。

4、施工程序和施工方法。

5、施工注意事项、质量标准、操作要点、安全事项等。

6、单位工程工程量清单、材料数量清单及供应计划。

7、重点单位工程和特殊分项工程的设计图纸,或细部详图。

8、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必须采取的技术措施及施工方法。

9、新结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操作方法及要求标准。

10、中线控制桩橛、高程控制桩橛、以及相应的文字说明。

11、冬季、雨季特殊条件下施工技术措施。

12、各类砼、砂浆的配合比。

13、分部、分项工程或关键工序的施工方案、工艺流程及检验评定标准。

14、施工过程对环境的要求。

15、质量通病的预防要求。

第六条、编写要求:

1、作业工区技术人员在充分了解和掌握施工设计图纸的意图、结构、构造特点和技术要求后方可进行技术交底。

2、凡属工程结构的形状、尺寸、平面、立面位置、数量、各项工程的操作标准和要求,以及其他相关技术标准等主要技术资料,一律以书面形式进行交底。

3、技术交底中涉及的施工平、立面图或示意图必须由作业工区技术人员自行绘制。图中的尺寸、单位标注清晰,文字书写工整。

4、各种技术交底,由交接双方签字认可,并相互存底备查。

信息技术教室管理制度 篇2

一、信息技术教室是学校重要的教学设施,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场所,要有专人负责管理。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保养能力,非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要经过上级主管部门培训,持证上岗。

二、信息技术教室要有必要的防火、防潮、防盗、防高低温、防强光、防尘、防静电设施。应备有必要的计算机维修保养工具和软件。

三、计算机及其辅助设备和设施,要分类编号定位,逐一登记入帐。文件、教学资料、软件和财产档案要及时整理归档。要严格验货、损坏赔偿、报废审批手续,做到账据齐全、账物相符。

四、要建立工作日志或周志,记载每天的信息技术教室的温度、湿度、日常工作情况。要建立计算机档案,记载每台计算机的使用、保养、故障维修等情况。学期初有工作计划,学期末有工作总结

五、要做好系统维护和设备保养工作。雨季和假期要定时开机;要严控外来磁盘和光盘使用,定期进行病毒检测和杀毒;重要文件和软件要有备份;要通过专业人员进行机箱内除尘。

六、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学生入室前要穿拖鞋;要督促学生保持室内安静和清洁卫生,要求学生按《上机操作规程》操作。学生离室时,要检查设备,填写使用记录。学生离室后,要做好设备和资料的整理工作。

七、信息技术教室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一般教师须经学校同意后按要求使用计算机;管理人员不得擅自拆卸计算机。下班时,要关好门窗,检查设备电源、电灯、窗帘,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八、对因未按规定要求造成计算机及设备损坏的,要查明原因,追究责任,照价赔偿。

信息技术教室管理制度 篇3

1.本室由专人负责管理,须保持室内的卫生清洁,保证机件无灰尘。

2.机房内固定资产登记入册,每次使用、维护均要做好登记。

3.进入机房必须换鞋或穿好鞋套。

4.上课过程中,须按照教师统一安排规范操作。

5.每次上课后要按程序关机,认真检查电源,切断电源后方可离开。

6.有防火措施,防水、防电、避光,保持室内正常温度,门窗关好。

7.定期对电脑进行查杀病毒工作,防止病毒进入损坏软件。

8.师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上机练习,杜绝上机随意性。

9.爱护微机,如有人为损坏,则需原价赔偿,并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

10.没有任课教师允许不得随意上网或安装软件。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