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暑期实践总结(通用3篇)
对这次为期九天的下乡活动,感受挺复杂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报告。有煎熬,有收获。
刚到公庄第一中学,感觉不错,环境优美。但到当见到了厕所、宿舍、洗澡间,还是有些难以接受,虽然在此前想过这里的条件不会太好,但现实比想象中的还差。
外在的环境还是容易适应的,反正就几天,克服克服就过去了。难受的是心,说实话,一开始我并没什么热情,而且我的第一节课是排在第五天,前四天基本没什么事情做,我都不知道自己下乡是来干什么的。而且本身不善于与人交流,和学生交流少,不熟悉他们,每当听到别的队友都在讨论我们的某某同学怎么样怎么样的时候,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自己没什么好说的,有一种融不进去的感觉。但也不能说全都是消极的,在听课的过程当中还是有很多感触的,并且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们的队友太厉害了,在讲台上各有各的风采,特别是听谢雯的课,太精彩了,她很有老师的风范,特别善于引导学生。在佩服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有些心虚,太没底了,真的很怕在讲台上冷场。
前四天过的实在是痛苦,那种煎熬呀,吃不香,睡不着,弄得身心疲惫的。这种状况到了第五天才有了改善。那天终于轮到我上课了,铃声没响之前,我紧张得都想逃跑了,舍友一直给我鼓励,还到场为我加油,虽然给了我很大的安慰,但紧张的情绪一直没有减少,社会实践报告《暑期三下乡实践报告》。上台后,我以为自己会紧张到晕过去,没想到最后还是顺利上完了一节课,反响还可以,比想象中的好。上完一节课后,整个人都轻松了,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
接下来的几天总体来说过得挺愉快的。
没下乡之前,觉得不下乡也没什么,但有了这种经历,就觉得如果当初不来就太可惜了。如果没有这次的体验,我不会那么深刻地了解到自己的缺点;如果没有这次经历,我不会知道,自己其实是挺喜欢站在讲台上的感觉的。虽然是师范生,但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站在讲台上讲过课,也没有其他类似的经验。对于未来是否要当一名老师也很不确定,因为有时候觉得自己实在是太容易怯场了,实在不适合老师这样的职业。但经过这次活动,我觉得自己还是可以的。
这次活动也让我认识到,当一名老师真的挺不容易的,要具备的条件很多,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等。前一条还比较容易达到,后面的就不太容易了。
万事开头难,在迈出第一步之前会有许多煎熬、挣扎,但只要迈出了这一步,以后的路就好走多了。这是我最深切的体会。
当我第一次听到靠我们20几人要开演一台晚会时,我不禁惊呆。就我们?更何况还有我这个什么艺术细胞都没有的成员。一开始几天我们忙于实践和休息没有准备晚会,就在会要结束的几天我们才开始排演。在最后的三天内,我们有的练歌,有的跳舞,有的演小品,大家忙乎着,我也在边忙乎边祈祷,祈祷晚会可以圆满结束。现在回忆起来,那是一台成功的晚会,也是一台惊险的晚会。成功在于我们的团结,我们的智慧,我们的才华,而惊险在于一幕幕的突发事件。
为了更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就在晚会开演的前一天晚上,我们才临时开始策划一部新节目,晚会那天,尽然成功的开演了。在晚会中,一个队员突然中暑,身体难受,可是她的舞蹈就要开始了。怎么办呢?但是她还是忍痛顶了上去,演艺她的舞蹈,她的坚强……我们感动着,也为她鼓掌。
由于突发事件,我要演出的一台小品被临时取消,当听到那个消息时,我有点点庆幸,因为我怕我的出场玷污了整台晚会,因为之前的演出是完美的。但是当我们最后一个集体节目手语演出后,向再场的观众鞠躬道别时,我不免有点感伤,遗憾自己没有为这台晚会更多的出一分力,但我还是开心,开心我们的晚会圆满结束了。
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困难,但高兴的是我们一起挺过来了,遇到的障碍我们一起去解决了,遇到开心的事情我们一起分享。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所以我想这种经历正是我的财富,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会一直受益。
一片叶子属于一个季节,年轻的莘莘学子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谁说意气风发,我们年少轻狂,经受不住暴雨的洗礼?谁说象牙塔里的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走出校园,踏上社会,我们书写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前言
这次社会实践,我们回到了家乡哈尔滨,以创新的目的设计了供电式可烘干衣架。我们没有像很多人的社会实践一样参观革命纪念馆、实地调查、回访母校、公益活动等,而是通过自己的创新设计供电式可烘干衣架。
由于上海的梅雨季节,当上海梅雨天气的到来时,空气湿度增大,同学们不得不面临着衣服晾不干的烦恼,或是晾干的时候发现由于晾晒时间过长,衣服再次沾满了灰尘,而有的同学使用电吹风吹干衣服,电吹风功率大危险系数高,又是学校明令禁止携带的物品之一。于是在小组成员的共同讨论下决定设计一个可以及时将衣服吹干的衣架,从而解决同学们面临的问题。
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同学们发挥了各自的长处,并尽量展现出自己学院的特点,团结一致,敢于创新,展现出了交大人的风采。
二、实践总体情况
1、前期准备阶段
在前期组队的阶段,由于大家都是同一所高中毕业,互相之间都很熟悉,在几天的人员联系后,我们便组成了一支来自安泰、电院、机动、船建4大学院的9人团队。这种组队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实现专业互补,各自发挥优势;另一方面,大家交流方便,实践的时间地点容易统一,有利于实践的顺利进行。
在前期的选题与分工阶段,我们积极讨论。在否定了进行参观革命纪念馆、实地调查及回访母校的方式后,我们决定通过科技创新的方式完成这次实践活动。在创新方法的构思中,我们曾经想到了改良洗衣机,但由于设计复杂,不易制作成成品或模型,便放弃了这个想法。当我们发现了上海梅雨季节大家洗的衣服不易晾干的现象后,我们便产生了设计可烘干衣架的想法。在讨论了关于衣架成本、效率及可行性等一系列问题后,最终确定了这个选题,并根据每个人学院的特点进行分工。电院同学负责进行内部电路设计,船建同学负责进行外观及内部电路协调后绘制草图,安泰同学负责财务预算及市场调研,模型的组装及检测修正则由大家共同完成。
2、正式进行阶段
(1)走进超市发放问卷调查
(2)购买制作供电式可烘干衣架的原材料
(3)制作供电式可烘干衣架的模型
3、收尾总结阶段
(1)统计调查问卷数据,得出民意分布,总结调查问卷反应的情况
(2)检测衣架模型是否可正常运转
(3)分析并总结这次实践的问题与不足并得到结论
(4)待团长写出团队总结后制作演示文稿
三、个人工作情况
1、参与会议
考虑到回到哈尔滨后团员们家住得比较分散,很难采用现场开会的方式,在回到哈尔滨之前,团员们在学校开了会,主要是围绕暑期实践的项目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最终确定项目,同时就衣架的细节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和其他团员制定了具体实践的计划。
会议的结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全团在讨论后就项目内容、行程以及人员分工上达成共识,这有利于每一位同学都能在这次暑期社会实践中发挥自己的长处,锻炼自己不足的地方。从而使效率提高。
2、参与活动
实践的时间定在了8月初,由于种种原因,9个人的团队只有5个人参与最终的实践。不过问卷早已经发放并收集完成,因此实践的内容只剩下了制作衣架的模型。
实践那天上午我们在某大学的校门前集合,准备借一个实验室或者空闲的教室,却被告知由于是放假时间,为保证校园安全,该学校对教学楼封闭管理,所以我们根本进不去。没有工作场所,没有工具,甚至还没有原材料,我们一时间陷入了很尴尬的境地。在经历了短暂的讨论后,我们决定先去购买原材料而后去团长的家中完成最后的模型制作。
购买原材料时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麻烦。由于我们要做出模型,我们便必须选择合适粗细与长短的铁丝与合适大小的开关和电线以防止材料不足,材料体积过大等问题。在仔细的筛选各种材料后,我们终于选中了直径1mm的铁丝购买了3米(事实证明,3米有点长)。
接下来便是制作可烘干衣架的阶段了,在准备好所有的材料后,我们便按照设计好的模型图纸截取合适长度的铁丝和电线并将模型制作完毕。虽然在制作的过程中仍然遇到了很多的问题,甚至一度令大家濒临放弃,但是我们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将发现的问题一个个的解决,并在原来的基础上将模型制作得更加美观与耐用。看到小风扇高速转动的时候,我感到很激动,毕竟这是大家合作用了很长的时间才完成的成果。对于这个结果,我还是很满意的。
四、个人感想
我们这次实践队总共有9名队员,6男3女,我们来自各个不同的专业,但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交通大学暑期实践团团员。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我们一起度过了人生中的一次难忘的旅程。
这是我们第一次的实践活动,为了能尽善尽美完成任务,我们在实践之前便做了十分详细的计划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了一些预测。我们想,虽然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但有备无患必然要好很多。可是后来的实践告诉我们,相比之下,我们的准备还不够,我们想到的问题与实际问题相比就是九牛一毛,不值一提。不过这次实践给我带来的远远不止这些。
首先,我知道了我们在看待事件时要有都有的眼光,善于发现,才能在日常的平凡小事中发现某些潜在的规律。从一只熟透落地的苹果上,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从飞翔的小鸟上,莱特兄弟发明了现在翱翔于天际的飞机;从烧开的水壶上,瓦特改良出了高效率的蒸汽机使世界进入了蒸汽时代。这些人告诉了我们以小见大是要从自己平时的细心观察做起的,没有平时的细心观察,我们便无法发现问题,更不要提解决问题从而便捷我们的生活了。诚然,仍然很多人对于这些细节无动于衷,视而不见,认为只是偶然发生的现象。拿破仑囚禁于荒岛时,有人送给他一副棋,他并没有仔细思量送他棋的目的,孰不知逃脱荒岛的地图就藏于棋中,便失去了逃脱的机会,最终落得悲惨的下场。如今我们处于多变的时代,各种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这就更加需要我们尽快的了解它们,把握它们,做到为我所用。所以我们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因小见大,见微知著。
其次,考虑到我们9个团员来自与4个完全不同的学院,在这次实践前,我还对我们的合作有所担忧,怕不能很好的合作。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这种担忧是多余的,虽然我们产生过摩擦,但是在逐步的实践中,我们彼此少了一份猜忌,多了一份信任,因为我们知道了伙伴的真正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内容更广泛,形式更加多样,范围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信息量大大增加,社会分工更趋细化,一项任务的完成必然是通力合作的结果。可以说21世纪的成功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富有开拓精神的人,善于与他人合作的人。只有合作,才能让一个团队达到效率的最大化与利益的最大化。
古往今来,有无数的先例印证了“合作才是硬道理”这句话。当蜀吴联合抗魏的时候,曹操只有如赤壁一般的落荒而逃,然而当蜀吴关系破裂时,魏国便轻易地将蜀吴逐个击破。正是因为团结合作,欧洲各国才会统一战线,成立欧盟与强大的美国抗衡;正是因为团结合作,西班牙足球队才能在世界杯上劈荆斩棘,所向披靡,独占鳌头。无论在哪里,团结合作都是这个社会快速发展的不二法门。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还感受到了坚持的力量。坚持的力量是巨大的,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与挫折,很多次,大家都想放弃这次实践活动,但是我们对于更换项目的事项了解不多,所以我们不得不继续坚持。当我们完成的那一刹那,我感到了一种成功的自豪。没错,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仍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能轻易放弃,坚持过后,我们便会到达胜利的彼岸。
从这次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我还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爱迪生说过:“成功就是百分之一的天赋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一点不错,只学不实践,就相当于纸上谈兵,真正需要的时候什么也不会。另外,这次实践还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有所成绩。
我相信,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对我的未来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