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中班教案优秀3篇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或教训。寓言中的故事都是讽喻和比况,具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它所写的人或人格化了的物,大都是反面的或性格有缺陷的;不注重形象的具体描绘,篇幅短小。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天鹅》中班教案优秀3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天鹅》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看手势编故事,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力求表现新颖、独特。

2.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幼儿的词汇。

3.懂得“美”与“丑”的含义。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让幼儿对各种手势有一定的认识,如:鹅、鸭等。

2.制作投影(手势图)。

活动过程

(一)投影显示,激发幼儿学习手势的兴趣,导入活动。

1.这是什么?(小手)

2.你知道小手在干什么吗?人不光嘴会说话,我们的小手也能“讲话”,能讲话的小手,我们说它是“手势”(丰富词汇“手势”)。

3.这些都是我们常见的“手势”(指投影),你们知道这些手势是什么意思吗?例:竖大拇指的手势表示好、棒、了不起;摇手的动作表示不、不要、不行、再见等;招手的动作表示过来。

(二)教师做手势,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力(★)。

1.有的手势让你联想到许多东西,现在我做一个手势,请你们动脑筋想一想,这个手势像什么,想得越多越好,不过,想到的东西要和别人的不一样。

2.教师做手势,让幼儿动脑筋想,认真看,例如:这个手势像什么?(房顶、山峰、火箭……)教师可以创编各种手势供幼儿观察和联想。(如孔雀开屏、芭蕉叶、钩子、蛇头、鹅、狗、兔子……)

(三)看手势编故事。

1.师:有一个好听的故事叫《美天鹅变丑小鸭》,这个故事片也是用手势讲的,奇怪吧,手势也能讲故事,不信,你们看。

2.教师用右手做天鹅状,左手握拳,表演故事的。手势动作,美天鹅昂起头向前走,走着走着碰到“拳头”(石头),美天鹅倒在“拳头”旁边。

3.教师反复地做手势,然后将动作一一分解,引导幼儿讨论。如:“美天鹅在做什么?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最后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让幼儿懂得“美”与“丑”的含义。

4.小结:表扬幼儿肯动脑筋,想得和别人不一样,鼓励幼儿今后多创编手势故事。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天鹅》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欣赏理解《四小天鹅舞曲》的音乐形象,引导幼儿想象并大胆表现。

2、充分享受欣赏活动的快乐,激发幼儿听音乐表演的`愿望。

活动准备:

1、幼儿弹奏、《四小天鹅舞曲》VCD CD 、

2、事先丰富幼儿有关天鹅的知识。

活动过程:

一、《小鱼的梦》

1、合唱

2、纠正个别唱句,分组唱(用噜伴唱)

二、欣赏《四小天鹅舞曲》

1、听幼儿弹奏,感觉怎么样?(一遍)

2、听CD(第一遍):听了以后感觉怎么样?(优美、快乐、悦耳)

你感觉这是四只怎样的天鹅?

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3、听CD(第二遍):闭上眼睛,可以在脑子里画画,待会说说画了一张什么画。

4、介绍乐曲,《四小天鹅舞曲》作品分析。

《四小天鹅舞曲》是俄国著名音乐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的一个故事。美丽的奥杰塔公主和女伴被魔鬼施法,变成了天鹅,只有在晚上才能变回人形,王子得知消息,要帮助和解救她们,小天鹅们就高兴地跳起舞来。表现了四小天鹅刚健活泼的性格,形象地刻画了小天鹅天真活泼可爱的形象,显得十分有趣。

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

5、放VCD它们在干什么?

教师小结。

6、你如果是小天鹅你会干什么?听音乐做动作。

7、讲解示范(个别幼儿)

三、音乐游戏:《兔子舞》

随着音乐,快乐地舞蹈。

《天鹅》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了解天鹅的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学习用毛笔画天鹅。

2.感受水墨画中墨色浓淡变化美,体会水墨画的表现特点。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天鹅范画、国画颜料、垫布、毛笔、宣纸。

活动过程

1.出示天鹅的。照片,引导幼儿了解天鹅的外形特征。

2.教师介绍国画的作画方法,幼儿尝试用毛笔蘸墨汁画天鹅,在宣纸上自由画一画。

(1)教师示范用毛笔蘸上墨汁在宣纸上画画,提醒幼儿保持卫生

(2)幼儿尝试用毛笔蘸上墨汁画天鹅。

(3)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幼儿注意画面的干净。

3.展示幼儿作品,互相欣赏。

教学反思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