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教学设计【优秀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司马光》教学设计【优秀5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1

说教材:

本课是S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以“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为主题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讲述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砸破大水缸救小朋友的故事;全文故事性强,情节曲折感人。文中的插图生动、形象,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有助于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难点内容。本节课教学重难点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识字方法,能正确书写。

说教学三维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逻辑结构,本文教学分为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1、知识与技能: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字,学习一个新笔画卧钩和一个新偏旁单人旁,掌握识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司马光的机智勇敢,所用方法的巧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说学生: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知识少,处于学习的初始阶段,学习能力还很薄弱。课堂上,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不长。朱熹说:“教人不见意趣,心不乐学。”因此,教学方法要新颖生动、妙趣横生,要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学生通过一阶段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阅读学习的方法,并且学生对这个故事也较熟悉,可以适当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说教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直观、形象的内容,生动、逼真的情境才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的真实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兴趣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根据一年级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及本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安排,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逐层强化法”、“谈话法”、“趣味识字法”、“自主学习法”、“评价交流法”、“探究学习法”,从而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方法和习惯。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课堂导入得法,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探究心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顺利地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为此,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动画《司马光砸缸》的音乐曲子,再现教材的情境,入情入境,自然而然地把学生们带到课文中救人的紧张慌乱的场面和结尾救出小朋友的喜悦,看到了小司马光的临危不惧和机智果断。再适时介绍司马光。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主拼读,老师范读。

在学生自由初读课文前,启发学生交流阅读方法:在读课文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拼拼音、问老师、问同桌等解决问题有效方法)让孩子们从交流中养成不懂则学、不知则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给孩子们充足读书时间,鼓励自主读课文。

朗读往往需要老师的指导。朗读指导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教师的范读,教师范读对于学生朗读的影响可谓润物细无声,促使孩子们入情入境感受文本,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2、出示字词,逐层强化。

创设生动有趣的识字情景,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几排红色的苹果上都有字,字下面有一个水果篮,学生读对了就会有苹果掉下来,装在篮子上。鼓励学生比比谁摘的苹果多。通过个别拼读,指名领读、同桌互读等多种方式的拼读来读准字音,从带音拼读字词到去音认读字词,以及再认读单字进行逐层强化,为下文读通读顺课文做好准备。

3、趣味识字,掌握方法。

孩子们通过多次读已多次感知生字的音形意,但学生对生字的认识还只是一种轮廓现象。尤其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对字形的分析必不可少,为了避免分析字形的枯燥,我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引领学生掌握识字方法,既给孩子们成功的体验,又积累识字的方法。趣味识字法如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2

22、司马光·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de)。

2、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花园的环境和司马光的词句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思路:

《司马光》是本单元最后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的图是一幅单幅图,学生不了解故事内容是不易看懂的。因此在教学时可先启发学生看图。在简介故事内容后再提出几个问题,如: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讲图画上的故事的。

在学生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再带领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课文。先学习第一部分(一至三自然段),让学生知道“古时候”是很久以前。这一部分重点讲读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借助图画和课文弄清缸在假山的什么地方,以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缸。然后启发学生想想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掉进缸里的?掉进缸里如不及时救出会出现什么情况?让学生弄清事情的起因及当时的危急情况。

课文的第二部分是(四至六自然段)。让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找出“有的……有的……”及“哭、喊、跑、叫、找”等动词,想象当时玩耍的小朋友着急的心情,动作忙乱的情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看图后再仔细读第五自然段课文,说说司马光是如何砸缸的。读完第六自然段,小朋友得救了。还可启发学生想想除了砸缸外还可用什么办法救那个小朋友?

朗读应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重点句、段,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反复体会。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2、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读讲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等方法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学生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富含情趣的朗读形式,让学生熟读背诵文言文。

教学难点:

通过学法迁移,让学生能初步感受文言文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的不同。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人的文章

2、板书课题:司马光齐读

3、提问:知道司马光姓什么吗?

他姓司马,是一个复姓。

4、指导书写“司”字。

让学生观察。想写好这个字,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里边的横和口要写在框外。

5、通过课前预习,你对司马光有哪些了解?用一两句话给大家介绍一下。

6、指名答。

他是北宋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政治家。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小时候有砸缸救人的故事。

二、了解学情

1、提问:昨天预习时,你发现这一课和平时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呢?

2、指名答,归纳总结。

字数比较少,内容很短

特别难读,读后还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篇文言文,和以前学的现代文不一样;

有些字右上角还标有数字。

3、那你知道这些数字有什么用?

对,下面就有这个字的解释,这是一个很大的发现,如果不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就可以往下看注释

三、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练读,要求碰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解决难读字音,提问:你觉得哪些字音比较难读?

出示生字,谁愿意来当小老师,带大家来读读这些生字呢?

3、指名领读

4、比较“瓮”和“缸”。

出示两者不同的图片,解释这两种都是装东西的容器,只是在形状上有所不同,你发现了吗?收口为瓮,敞口为缸。

5、这些难读的字音你都会读了,相信这个难读的文言文也会读了,那么谁愿意第一个站起来展示读一读呢?

6、指名读。提示:读文言文不仅要读得正确,还要读出节奏来。指导学生根据魔法小棒读出停顿

7、再指名读,最后齐读一遍。

四、理解感悟

1、了解起因‘群儿戏于庭’

2、学生试着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以‘戏’字引出组词法

4、感悟运用“于”

提示:在庭院里嬉戏,古人说是“戏于庭”

如果在田野里嬉戏,古人会说“戏于野”

如果在庭院里学习,古人会说“学于庭”

5、一群孩子在庭院里嬉戏,你觉得他们的心情一定特别开心。指导朗读这句话。

6、过渡:正玩得开心时,突然发生了什么事呢?

7、学习经过

8、出示句子: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9、学生自由练读。

10、思考:句中意思不懂的字怎么解决?你有什么好办法。

11、指名答。归纳总结:

12、组词法、注释法、联系上下文等。

13、根据这些方法自学理解不懂字的意思。

14、个人汇报交流。

15、重点学习代词“之”

这里指瓮,可以联系上文理解。

若持石击缸破之,那这“之”指的就是缸

若持石击鼓破之,那这“之”指的就是鼓

小结:原来后面这个之就是指代前面的词语。

16、不懂字的意思都明白了,那句子是什么意思就不难理解了

17、学生自己试着翻译这两句话。

18、同桌相互练习讲,再指名讲。

19、再指名有节奏地读。持石击瓮加快语速

沉着冷静 机智勇敢

20、指导背诵。

出示提纲:

群儿( ),一儿( ), ( )。 众( ),光( ),( ),儿( )。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九个生字,认识国字框、爪字旁、犬字底。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六个字,只认不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

1.学会九个生字,重点指导写:候、爬、使。

2.通过看图、想象、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积极开动脑筋。机智救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积极开动脑筋。机智救人的高尚品质。

德育目标:

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积极开动脑筋。机智救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读课文

一、导入

1.小朋友,上一课,我们学习了课文,齐读课题——司马光。通过上一课的学习,你从故事里知道了一些什么?

2.师:小朋友真会读书,会思考,从课文里知道的可真不少,今天呀,老师希望小朋友继续开动你聪明的小脑筋,再来学好课文,好吗?

二、精读第二自然段

1.师:(出示课件)瞧,谁来了?(司马光)你知道司马光是什么时候的人呀?示:古时候,读几遍。你从图上哪里看出司马光是古时候的人?对呀,那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示: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指名读。(指导读好轻声)

2.看,(出示课件)司马光和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你知道他们在玩什么游戏吗?他们在什么地方玩呀?是呀,小朋友们玩得真起劲呀!哪个小朋友能把这句话读好?

出示:一天,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指名,小组。

3.我们再看图,花园里有些什么景物呀?水缸在什么位置呀?(出示课件)这口水缸怎么样?水多不多?怎么知道的?你能读好这句话吗?示: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1)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好在哪?(点击"大""满",指导读好)

(2)谁比他读得更好?

(3)齐读。

4.打开课本,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1.就在小朋友相互嬉戏的快乐时刻,有一件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是什么事呀?看,(示多媒体)和文: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1)指名读。

(2)小朋友是怎么掉进大水缸里的?(点击:爬上一不小心)指导读好这句话。

2.水缸这么大,比小朋友的人都高,小朋友掉进了这样的大水缸里,会怎么样呢?

3.这时的情况真是十分危急,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示:千钧一发,领读三遍。

4.突然发生了这样的意外,小朋友们可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这下子,小朋友们可乱套了。(示多媒体)看,小朋友们怎么样了?还有的小朋友没画出来,他们可能怎么样了?你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吗?

5.书上是怎么描写这时的小朋友惊慌害怕的样子的?你能在书上找到这句话吗?读给大家听听,看你找的对不对?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1)小朋友在这种情况下,心里害怕极了,吓得一点主意也没有,这句话中有一个字最能说明小朋友此时的心情,哪个字?(点:慌)你还从这句话中哪些词看出小朋友"慌"了?(点:哭喊跑找)

(2)谁能读出小朋友此时的惊慌害怕的心情?指名,男,女,齐。

四、精读第三自然段

1.此时,有一个小朋友的表现与大家完全不同,他是谁呀?(示多媒体)司马光有没有逃走?有没有害怕?师:他非常冷静,镇定,他是怎么做的?示: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指名读。司马光是怎么砸这口缸的?(点击:使劲)是什么意思?从图上哪里看出司马光很使劲?他为什么要这么使劲?(大石头缸厚)谁把这句话读好?齐。

(1)谁愿意上来学学司马光砸缸的样子?

(2)一起读好这句话(可自己配动作)

2.此时,(示多媒体)及文: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师生接读,指导读好轻松的语气。

3.小朋友被救了,你的心情怎样?你能对司马光说句心里话吗,谁来夸夸司马光?示:司马光,你!

4.师:司马光能在这种十分危急,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在短短的时间内想出这么一个好办法救小朋友,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这时的司马光,示:急中生智,领读。

5.小朋友,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还会想出什么办法救这个小朋友?看谁的办法比司马光更棒?

6.总结:司马光的办法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是最好最有效的,让我们再一起来夸夸司马光。(自己说自己的)。

五、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把课文美美地读一遍,让老师从你的读中感受到你已经对课文读懂了

六、课堂检测:

1.课文学完了,你从这个故事中读懂了什么道理?

2.司马光能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想出这么一个好办法来救小朋友,真了不起!下面,老师要考考小朋友是不是像司马光一样的聪明,机灵,好吗?听好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芳芳的爸爸出差不在家,就芳芳和妈妈两个人在家。吃完晚饭,芳芳在房间里做作业,妈妈一个人在卫生间洗澡,芳芳作业作完了,等了好一会儿,也不看见妈妈从卫生间走出来,芳芳很奇怪,心想:咦,如果是平时,妈妈早就应该从卫生间出来啦,今天怎么洗这么久还不出来?他喊了几声"妈妈",可是没人应,她有点急了,又大喊了几声,还是没人应,芳芳慌了,踢开卫生间的门,一股热气直冲出来,只见妈妈躺在浴缸里一动不动。原来,妈妈已经因为缺氧而昏迷不醒了。这时,如果不赶紧抢救妈妈,就可能有生命危险,芳芳吓得嚎啕大哭,不知怎么办才好。这时,如果你是芳芳,会怎么做?

七、板书设计:

司马光

小朋友——掉——大水缸——得救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看图,学习第1自然段

1、有一天,司马光和小朋友来到了什么地方?干什么?

2、自读第1节。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关键人物。

3、再指名说说假山、水缸的位置。

4、指导朗读。

二、学习2~3自然段

1、这时发生了什么事?自读第2节。

2、出示句子。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1)这时情况怎么样?谁来读?

(2)语汇议:是否读出了危险的语气。

(3)指导诗词:一不小心。

(4)指读,个别读,章读。

3、在这危险紧急关头,小朋友和司马光他们的表现和做法一样吗?用画出有关句子。自读2~3节。

4、反馈、交流、讨论。

(1)出示句子: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①理解都慌了,指导读词。

②引读,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他们有的(),有的()还有的()。

③谁来学他们喊一喊?怎么喊?喊些什么?

④表演读这句话。

⑤且扩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说话吗?

(2)谁画了司马光怎么做的句子?

①指导读词:没有慌、使劲。指导读句子,表演朗读。

②司马光为什么会这样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③结果呢?小孩得救了,大家高兴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④如果这时大人赶来了,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5、小结。

6、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表演课文:

板书设计:21·司马光

没有慌使劲砸缸

遇事沉着有主张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