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的教学反思【优秀8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是小编为家人们收集的8篇小学语文教案的教学反思,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小学语文教案的教学反思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感受阿庆嫂的智慧与勇敢。

3.学习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表达方法,积累俗语谚语。

4.巩固对剧本的认识,感受京剧的魅力,激发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抓住表现阿庆嫂的智慧与勇敢的句子,了解阿庆嫂是如何同敌人斗智的。

教具准备:

京剧《沙家浜——智斗》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简单介绍京剧。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课之前,老师请大家听一段京剧(播放京剧《沙家浜——智斗》),听后有什么感受?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京剧的信息?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智斗》就是京剧艺术的一个巅峰之作,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课文生字,并组词。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文章。

三、讲读课文

1.课题“智斗”,讲谁与谁斗智?为什么“斗智”、“智斗”的结果怎样?

2.小组互说,全班交流:哪些写阿庆嫂智斗胡传魁,哪些写阿庆嫂智斗刁德一?

3.说一说阿庆嫂、胡传魁、刁德一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人物情感。

2.了解阿庆嫂是如何同敌人斗智斗勇的,抓住关键语句,感受阿庆嫂的智慧与勇敢。

教学过程:

一、检查生字复习

练写生字词。

二、学习阿庆嫂出场段落

1.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

2.了解事件的背景。

3.抓住描写阿庆嫂动作、表情的词语句子品味,体会其内心世界。

三、学习阿庆嫂智斗敌人段落

默读阿庆嫂智斗刁德一的第一回合。思考:刁德一和胡传魁一样也是来打探新四军的伤病员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画出表现阿庆嫂机智的句子,在旁边做上批注。

1.揣摩句子的言外之意:

“这真是听话听声,锣鼓听音。”

“省得人家疑心生暗鬼,叫我们里外不好做人!”

“阿庆嫂真不愧是个开茶馆的,说出话来滴水不漏。”

2.分角色朗读刁德一与阿庆嫂的对话,体会刁德一的狡诈,阿庆嫂的智慧。

3.分角色朗读胡传魁与阿庆嫂的对话,体会胡传魁的虚伪,阿庆嫂的聪慧。

再来看阿庆嫂和刁德一的第二次交锋:

4.说说阿庆嫂是如何与敌人斗智斗勇的(两次智斗有什么不同)?

5.小组交流,全班反馈:现在,你对阿庆嫂有什么认识?。

四、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作业

课外观看《智斗》的录像,感受京剧的魅力。

巩固生字词。

教学反思

《智斗》节选自京剧《沙家浜》,主要讲1939年地下党员阿庆嫂为了掩护新四军转移时留在沙家浜的18名伤员,与敌人斗智的故事。

本文是《沙家浜》的一个片段,作为一篇独立的课文,学生在没有了解《沙家浜》这个故事之前,读懂全文有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课前,我布置学生去查询有关京剧的资料,看一看京剧《沙家浜》,再认真读文。课中,我让学生围绕课题“智斗”,思考课文讲的是谁和谁斗智?为什么要“智斗”?“智斗”的结果如何?在同学们一一找到“智斗”的部分后,我让学生加进自己的动作,分角色朗读,体会文中人物的特点。同时让其他的学生认真听,还要进行评价,如果你认为别人读的不好,你就来读。这样,阿庆嫂的沉着冷静、思考周密、机智勇敢、有胆有识、能说会道的特点,刁德一的阴险狡诈、多疑狡猾的特点,胡传魁的要面子、愚蠢的特点,都让学生一一捕捉。课后,我要求学生和家人一起看京剧《沙家浜》,再把自己最喜欢的角色表演给家长看,激发学生对京剧这一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 篇2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的确是这样的,面对今天的教育环境,绝对是有改革的必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可以说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最好的,只能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灵活运用。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与传统和语文教学存在很大的差异,以往的语文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知识为本位,以考试为目标。

教学结构是表现教学内容、显示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组织教学环节,设计教学结构时,必须明确一个目的,体现一个观点,坚持一个原则。

在语文教学中,课程设置要符合孩子的特点,让他们在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学到课本外的做人知识。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下面作具体的探讨,希望给广大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带来启示。

一、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

语文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是学生高尚情操的培育者,是学生人生路程的引路人,这就更要求语文教师博览群书,不断地丰富、充实和发展自己,使学生感受到我们无所不通、无所不晓,进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和神圣的形象。

教师要深入探究教材,善于浓缩课文内容,通过活生生的语言因素,来达到使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发展思维的教学目的。有的课文比较浅显,中心较明确,教师可充分利用幻灯、录音等教学手段编制信息传递程度,来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在引导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在学生理解课文之后,用省下的时间指导学生练习,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课堂上必须有情感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课堂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的手来翻阅,我们的语文课堂空间如何去翻阅孩子的生命。一堂充满激情的语文课,不仅学生听着是享受,教师本身也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的激情来自本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喜爱,还有对梦想的追求。

三、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情境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不但能够激发兴趣,并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如果都是把握好这一环节,教学效果将会不错。它要求教师以实际行为关心全体学生成长,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治的精神、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高度的概括力,从各方面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情感。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把教材内容形成印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

文与画是相通的,因此,借助图画再现情境,可以把课文具体化、形象华,必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画的颜色、明暗中不仅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在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要加以指导和启发,同时还要有感情地讲述,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例如,我在教学《风是一位画家》一课中,通过生动的画面,使学生体会到一年四季风的特征,理解了这些风伯伯的作品,很容易的突破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四、要善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课堂提问适中,如果太容易,学生不需要动什么脑筋就会觉得没意思,如果太难,学生会感到摸不着边际,失去信心。提问要紧扣课文,有一定的深度,能使学生抓住要害,想一想就能说出一二。学生有好胜心理,是愿意思考问题的,关键在于都是要善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要吃透教材,要了解学生。

五、走下讲台,充当学生

实践证明,师生关系越融洽,教学效果就越好。根据我们的教育对象――小学生的特点,我们应该思考哪种教学方法,更容易被他们接受,尽量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努力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差距。教师可以走下讲台,让学生充当都是,比如在生字教学中,鼓励学生上台,识字,带领学生一起学习,不但课堂气氛活跃,同时学生也会感受到有成功感,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让他们也认识到,只要努力,我们也可以做一个老师。

六、充分利用多媒体

现在,多媒体普遍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它以图文并茂,直观的声像、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有助于学生合作、主动地学习,达到开启学生思维,陶冶学生情操,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境界。

总之,我真诚地希望我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我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让学生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最大程度地学到应知应会的知识!实实在在教语文,简简单单教语文,从从容容教语文,轻轻松松教语文,是我一直追求的理想华的教学状态。我在路上,我在努力!

小学语文教案的教学反思 篇3

《找春天》是一篇描写春天的优美的文章,本文充满了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读起来,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清新活力。教学本文,不仅要引导学生从文中感受春天的美好,更是要激发学生到大自然里去寻找、发现春天。孩子们已经对春天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些生活积累同样可以让孩子们对这篇课文有很好的感

性认识。课前要先引导学生联系以往生活经验,联系以前所学课文,回忆春天的有关特征。上完了这一课,感觉已经按既定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积极性高,课堂气氛较活跃。以下是我觉得自己做得较好的方面:

一、把识字、写字教学贯穿在课堂的始终。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我在设计教学时着重考虑在教学中如何落实“识字写字”这一点。由于在第一课时我就让学生认识了生字,因此在这课时识字的任务主要是复习巩固。反思这一课,对识字的巩固时间是比较充足的。在课伊始,我就利用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组成的词,让学生开火车认读,以检查生字读音,并注意纠正错误的读音。接着,我把“我会写”生字组成的词也一起出示,让学生齐认读。生字不断的复现,加深了学生对生字的印象。然后,我把课后“读读说说”这道习题展示出来,让学生认读汉字,并把它们组成不同的词。在课中,我也注意引导学生复习、理解生字。如:在理解:探出头、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等词时,我让学生通过做动作理解了词的意思,并及时提醒学生观察字形,巩固了对字形字义的认识。课结束前,我利用了的六、七分钟我时间指导学生写“溪、摇”两字。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写字基础,写字前,我让学生分析这两字的结构特点、相像之处,再让学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接着教师再示范讲解。在学生书写的过程中注意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

二、设计巧妙,以读代讲

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要重视“读”的训练,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就更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加强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逐步感知、感悟、内化。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尽量减少提问设计,以读代讲,尽量做到以读为本,把读贯穿在始终。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读出感情。

在学习1、2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听老师范读,从听读中体会孩子们的。心情。我问:“你体会到孩子们的心情怎么样?你从哪里体会出来的?”接着,我抓住两个“!”指导学生读第1段,读出高兴、激动的语气。指导读第二段时,抓住“脱”、“冲”、“奔”、这几个动词,读了孩子们去找春天的急切心情。课文3-7自然段是重点段,学习这部分时,我引导学生反复习地读,个别读、齐读、做动作读、比赛读,以求达到熟读成诵。第3段也是理解的难点,我采用了变序教学,先品读4-7自然段,再理解第3段,突破了难点。我问学生:“我们在田野里找到了春天的哪些景物?请读3-7自然段,把我们看到的景物划出来。”根据学生的汇报,我及时出示4-7段,借助图片让学生理解,并指导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从读中感悟春天的美。接着我再过渡引出第3段,问:“为什么说‘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先让学生动作模仿害羞的小姑娘的样子,再引导学生联系下文来理解:春天刚来时,小草才探出头,小花只有一朵两朵,春天的特征不明显,所以要仔细找才能发现。“我们仔细地找呀!找呀……”教师以语言描述,设置情境,又把学生引导到背诵4-7段中。

三、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训练有密度。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动笔墨读书的好习惯。在3-7段教学中,我让学生边读边想,把我们找到的春天的景物划出来。在第8段中,我让学生标出找春天的动作词。学习4-7自然段后,我让学生从这几段中找找语言规律。能干的学生发现了“(),那是春天的()吧?”我让学生进行仿说训练,训练设计由易到难,有梯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说话能力。我又抓住最后一段的“……”引导学生想象,“作者省去了哪些春天的美景,你能帮忙找一找吗?”让学生用“春天来了,我看(听、闻、触)到了。”练习说话。

通过一系列的读、想、找、说、背,对学生进行训练,如果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我想对学生语文能力会提高很快。

这节课当然也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指导朗读不够到位,学生没能读出春天的美。由于是借班上课,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够了解。在课前的检查了解中,我发现学生的朗读响亮、整齐,但太过整齐划一,听起来没有抑扬顿挫之感。在课堂上,由于怕自己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在指导读书时没有花过多时间去指导学生怎么美读。学生读起来还是改变不了以往的朗读习惯。如果老师在教学中多发挥自身富有感情的范读,让学生去模仿,学生朗读的效果可能要好一些,这也更能体现老师以生为本,教得扎实。

小学语文教案的教学反思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七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 侦察 愚蠢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自然对人类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

理解向导话,体会文章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二课时

一、导语引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作者一行人的目的,那么他们的目的达到了吗?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九课《自然之道》(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课文

1、谁愿意当小老师领读这些词。

(开火车复习词语)

2、把这些词带入课文中自由速读,想想作者一行人的目的是什么呢?

3、指名说。

4、说得真好,你们愿意看看可爱的海龟吗?(师点幻灯片,边看边说)

5、看完后,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三、以演促读,感悟蠢事

1、是啊,如此可爱的小海龟却被我们不经意间深深地伤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齐读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师出句子)

2、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

⑴ 学习三、四、五自然段:

① 请同学自由选择3、4、5自然段中的任一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② 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③ 指名汇报,学生补充。

三段:表演 抓住 幼龟:欲出又止 侦察 踌躇

潮鸫:企图。

四段:指导读。

抓住重点词:焦急 若无其事 冷淡 极不情愿

解释:规律

④ 大屏出示并比较句子。

Ⅰ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Ⅱ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⑵ 学习六 七 八自然段:

① 这件蠢事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呢?自由读6-7自然段。

② 同桌讨论。

③ 指名说。

④ 向导由冷淡到不情愿到补救到不得不发出悲叹,齐读最后一句。

⑤ 同学们,当海滩上最后一只海龟艰难的爬进大海,看到那长长的沙滩足迹时,你最想说什么?

⑥ 指名说。

师引导:万事皆规律,有法天下和。(板书)

四、小结

1、出大屏,布置自选作业,生写师巡并指导。

2、指名读。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练习册。

2、推荐读课外书。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能紧紧抓住教学重点,以读,演 悟等多种形式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向导最后的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理解了自然之道即万事皆规律,有法天下和。学生说的积极性很高,最后小练笔,学生便水到渠成了。

本节课也有不足:

1、课题中的`道还应在课尾小结时再点一下就好了。

2、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应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所加强。

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不断钻研,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小学语文教案的教学反思 篇5

最近和学生一起学习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篇课文,课文以物喻人,写樟树可以永久保持香气的特点,也就是在写宋庆龄的伟大人格。学生对文中的主人公宋庆龄不是太熟悉,所以我要求学生在课前做了预习,让学生对主人公能够有所了解,这样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所帮助。

给课文进行分析指导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宋庆龄为什么不肯搬家?2、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樟树的哪些特点的?3、樟树的可贵之处是什么?学生结合课前的预习,对问题进行了自学以及小组讨论,问题解决了,孩子们对课文也就有了较深刻的了解。为了让学生的思想上升一定的高度,设计了拓展延伸的问题:人们为什么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人们对宋庆龄同志的怀念之情以及樟树可以永久保持香气的特点,这也就是文章的中心内容。

课文看起来枯燥无味,没有童话故事吸引人,但学生由于课前的预习,对文中主人公仍兴趣盎然,我就是抓住了这一点,让孩子们进入到文中来。从学生的。学习来看,课文内容基本掌握,樟树永久保持香气的特点也就象征了宋庆龄的高贵品质,这一中心学生体会较深刻。学生是意会了,但是在读课文时还是不能很好地把这种感情读出来。这就是学生学习语文课时所欠缺的,我认为在学习语文时就是这样,只有把文中所要表达的感情内化了,才能达到目的,才是真正懂得了文中的内容和中心,而这种真正地心领神会,是通过学生的读课文表现出来的。

我认为我的学生在这节课中还没有达到这种境界,所以这也就是我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的目标和所要探索的。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6

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下面是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的内容,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9个生字,学习偏旁“门”、“舟”。

有感情地流利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看图观察能力及想象力的进一步训练。

情感目标: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有感情地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生字的认读(平翘舌音、前后鼻音)

教具、学具的准备:

教具:月亮、小船剪贴图,彩色星星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磁带(歌曲《小小的船》)。

学具:每人一张印有月亮、星星的画纸,彩色画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你喜欢晴朗的夜空吗?晴朗的夜空是什么样的?

2、引出课题。今天,月亮姐姐就来到了我们班。月亮姐姐问好:“一(五)班小朋友你们好!”(互相问好)“能说说我长的什么样吗?”(观察月亮的形状、颜色)像什么呢?(弯弯的,像香蕉、镰刀、小船)

3、这样美丽的月亮姐姐挂在蓝蓝的夜空中是多么美丽呀!有一位名叫叶圣陶的老爷爷把小朋友看月亮的情景写了一首诗。这首诗的名字叫什么?《小小的船》(板书课题)

4、学习“船”字。顺口溜:几只小舟就是船。偏旁“舟”。

5、读课题,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出示课件,随音乐教师范读课文,生评价。

2、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

3、指名读课文,互相评价。

4、齐读课文。指导读“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

5、情景中学习、检查生字(课件辅助)

(1)除掉课文中的熟字,集体认读词语。

(2)除掉词语中的辅助熟字,认读生字。

(3)集体讨论记字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并全班交流。

(4)认读生字,和生字宝宝打招呼。

6、读课文,生字宝宝已经认熟了,能把课文也读熟练吗?

三、读读、想想、说说

1、听音乐《小小的船》说感受。

2、找最喜欢的伙伴背诵课文。这么美妙的歌曲,小朋友想不想把歌词也记在心里呢,并表演出来呢?

3、背诵课文汇报,评出最佳表演奖。

4、词语训练。

( )的船 ( )的月儿 ( )的星星 ( )的天

四、延伸活动

1、如果你有一双翅膀来到这美丽的“小船”里,你会看见什么?(启发谈话)

2、把你看到的东西画出来。

板书设计:

7、小小的船

教后反思:

本节课为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新教材第一册第七课《小小的船》。

《课标》中提出:小学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此为依据展开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营造课堂教学的“绿色生态环境”

语文教学应当是生动活泼的,充盈着丰富的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改变对语文教学那种传统的理解,打破语文教学那种教师问、学生答的定势,使语文教学活起来,使教学中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多起来。叶圣陶先生认为:“上课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工作,而共同工作的方式该如寻常集会那样的讨论,教师仿佛集会的主席。”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参与,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保持畅通,从而形成课堂教学的“绿色生态环境”。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学生主动参与;变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为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学习为主;变以学生“洗耳恭听”为主为学生积极思维为主;变师——生的单向交流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教师和学生共同阅读,共同斟酌,相互评价,随时启发指点,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九年义务教育大纲提出“要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和实物,联系生活实际识字,把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学过的字力求在语言训练中反复运用,把识字和听说读写结合起来……”

“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是识字教学的重要原则和方法。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就是在识词中识字,在学句中识字,在阅读中识字,使识字结合一定的语言环境进行,而不是离开语言环境孤零零地识字。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有助于建立字的音、形、义之间的牢固联系,准确理解字(词)义,提高识字、学词的质量。在语言环境中通过学词、学句识字,多义字等难以确定意思的,字(词)义变得容易确定了;难懂的字词变得比较通俗易懂了;意思比较抽象的字词变得比较具体了。本课识字环节,就是让孩子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学句、学词中识字。如学生在读“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在没有其它生字干扰时,边读边看中就熟悉了生字“坐”读音与字型。

加强识字同客观事物的联系,有助于建立词的概念,牢固地掌握字词,还有助于丰富知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客观事物包括图画、实物,也包括已有的生活经验。识字时,在课件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实物或联系生活经验。如,在学习“闪”字时,配有闪闪的星星图片,使字词与意思之间架起了认识的桥梁,从而易于理解字词的意思,易于建立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提高识字效率。

三、让学生在阅读中发展创造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小学阅读教学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就显得犹为重要。小学阅读教学本身具有很强的创造因素,阅读教材是作者的文学创作。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使学生敢于说自己的理解与看法,而不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就学一句,应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学三句。作为教师,要努力创设学生创造能力的民主环境,要善于分析并支持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个人看法,要让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他们有自己独自的`看法,只要不重复别人和自己就可以,要有新意。如,在学习课文“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在感受作者的意境时,应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所以,设计提问“如果你坐在这小小的船里,你会看见什么?”学生的回答是丰富的:“看见了流星雨”、“看见了太阳系的行星”、“看见了中国的长城”、“看见了北斗七星”……让学生自由地去创造,可以与观察力、想象力以及果断的判断力相结合,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加工进行创造。

本阶段的学生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乐于画画,愿意用图画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我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在阅读想象的同时,拿起彩笔,把自己在阅读中想到的画出来,把自已在阅读中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的图画的过程往往就是一个对阅读内容回顾、加工的过程,等他把这幅画画好以后,也就把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表现了出来。画笔走进学生的阅读世界,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了他们阅读的乐趣。

小学语文教案的教学反思 篇7

重庆九龙坡区是我社第一批参加实验的实验区,它们从20xx年参加课改以来,通过抓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该区在暑假期间组织教师备课的全部成果。看了之后,我有一些话要说:

一、感动。

这些教案是九龙坡区教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的帮助下,经过一个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来的,是冒着重庆的酷暑做出来的,这种团结、协作、奋斗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更令人感动的人,他们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地奉献出来,给全国的实验老师提供备课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师们在看到这些教案时,不应该窃喜又有了应付检查的材料,不应该产生偷懒的想法,因为这是彼时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适合你。老师们要感谢他们的最好方式是,对他们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这样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围。

二、感想。

九龙坡区探索出来的集体备课、网络备课曾经在天津的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过,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教研形式。它发动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准备出一份水准较高的教案,同时还省去了老师大量的无谓劳动,老师完全可以把这个时间用在学习提高上。面对这样一份相对标准化的教案,老师需要做什么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调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记好教学反思,看看自己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大到整个的设计思路,小到某一个问题的提问方式,都可以重新思考,虽然本课时不能重复,但长期经过这样反思,将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三、感慨。

小学语文课改已经进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参加课改的老师和学生也用到了五年级上册教材。课程改革对老师观念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师生在此过程中的收获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综观近一年多的课程改革的进展,使人不禁有慢下来,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觉。个中原因自然是很复杂的,但我以为大致有三:第一是经过课改初期的激情燃烧,这时已经有些疲塌了;第二越来越到小学毕业之时了,对如何考评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专家的影响,加之一些 瓶颈问题无法突破。而重庆九龙坡区的这些教案给我强烈感受是,老师的探索热情并没有衰减,改革的动力并没有消失,他们为自己前几年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也为自己以后将取得的成果而充满信心。所以,参考、学习这些教案的老师,不光得到了某些备课上的便利,更应该为他们的精神而感动。

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 篇8

上次,我们学校开展了“绿色教育”特色课展示活动。我执教了小学语文《桂花雨》一课。亲身经历此次活动,收获颇丰,感慨也颇多。

首先,是对“绿色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绿色”是什么?是一种理念,一种追求,更是一种境界!“绿色环境育人,全面持续发展”的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或渠道。

学校开展“绿色教学”活动是将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理念,力求具体地、实在地落实在一个个的预设教案中,一节节的课堂教学上。从而,提升或扩展到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以及人与发展相和谐的高度。基于这点认识,在制定小学语文《桂花雨》课堂教学设计时,我尽量使课堂充满智慧、充满和谐、充满人文气息……当然,这只是我对追求。

其次,使紧扣“绿色教学”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本文的美。

《桂花雨》是现代女作家绮君的名作、它主要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作家对家乡亲人,对美好童年生活的眷念、这是一篇很优美的文章,读后使人觉得童年生活是那样纯洁美好。对故乡的怀念是每一位游子的心灵鸡汤,精神慰藉、

在教学的开篇,我几乎运用了催眠术,利用文本的插图,根据查阅的很多资料,精心设计了导语:这是一幅定格在作者脑海中的永远也挥之不去的画面、尽管时间空间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对童年,对家乡的怀念,作者却永远难以忘怀,此时,学生眼前是大屏幕彩图,耳边使老师深情的叙述,他们脑海里一定是浮想联翩。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很快地接受文本,感受文本的美。

接着,我提出问题:“我”为什么喜欢桂花?学生很快的找到答案,并进入感情朗读,在教学文本中最精彩,也是最优美的“摇落桂花”的情景时,我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再利用评读来渗透“注重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从中感受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的学习方法,这也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然后找出欧美怀旧经典名曲《昨日重现》作为背景音乐,范读课文,同时大屏幕上出现了作者小时候摇落桂花的动画等等。我想:此时学生一定是全方位地感受美、感受和谐。此刻,作者、编者、学生、教师、音乐、画面构成了立体的课堂,形成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怀念童年,热爱家乡,这浓浓的思乡情绪就是美!

在突破教学难点,理解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我让学生读中体会:一读,体会母亲话里的意思。二读,思考这里的桂花为何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三读,联想思乡的古诗。我当时认为母亲对故乡的热爱与怀念,学生还是能体会到的,但评课的专家认为此环节还未到位,可能是缺少了点睛之笔吧。古人说:书到用时方恨少。我说:“课到上过才知憾!”又是汗颜的“汗”。

在教学最后的教学迁移上,我利用一组:春游、运动会、旅游等照片,激发学生说一说童年生活的趣事。评课时,专家认为此环节额落脚点是思乡,并非童年趣事。而我对专家的看法持有异议。十来岁的学生,身在家乡,如何思乡?没有生活积淀!童年趣事就是热爱家乡的最好体现!也是美的回归。

最后,是“绿色教育”与日常课的冲突。

我对“绿色教育”的认识还很肤浅。课堂上存在着许多问题,尽管在努力实践中。平时,日常的语文课很耗费课时;一篇阅读课文要二、三课时;一篇非阅读类课文,要四、五课时。不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不知如何提高本人课堂教学艺术水平。

学无止境。教学也是如此、。渴望专家、领导引领导航,让我们共同建构语文“绿色”课堂新境界吧!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