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它通过一些现象和事实说明一个道理。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它进一步深化了 “坚持才能成功”这一单元主题。本文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先由“滴水穿石”这一现象入手,提出“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获得成功”的观点,并以古今中外的名人艰苦奋斗、克服困难、成就事业的例子来证明这一观点,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本文结构严谨、脉络分明、有理有据,适宜体现高年段“篇章”教学的特点,通过领会关键词体会课文的内容。
【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能够引导学生“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把握文章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等要求要相应降低。五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具有独立的见解,求知欲比较旺盛,好奇心有所增强。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基本具备了积累、理解词语的能力,但是在阅读中通过重点词句揣摩理解内容的阅读能力还有所欠缺,需要在学习中加强练习和培养。
想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课文感悟滴水穿石的启示,学习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缺乏理论基础。这无疑为《滴水穿石的启示》的教学增加了很大难度。根据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生会本课的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掌握抓关键词作批注理解内容的学习方法。
4、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学习这种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
【教学重难点】
学习掌握抓关键词作批注理解内容的学习方法。感悟体验“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
【教学准备】
1、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并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课前检测。
2、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板书课题)
第一课时,我请你们语文老师给你们上了,谁来说一说,滴水穿石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生: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我们读到滴水穿石这个词,就一定能想到——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出示:读读下面的词语,其中有哪些词和滴水穿石一丝不相近?
滴水穿石 三心二意 微不足道 日雕月琢
持之以恒 炉火纯青 坚持不懈 半途而废
孜孜不倦 简练不断 翻山越岭 锲而不舍
生:三心二意,微不足道
生:炉火纯青,形容齐白石绘画的技能达到精湛、完美的地步了。
生:孜孜不倦,形容学习非常认真,不相近。
师:倦什么意思?
生:厌烦的意思
生:放弃
生:疲惫。
师:不倦就是不知道疲惫。孜孜?字典带了吗?字典是你不说话的老师,合起来要理解成勤奋的样子。这个人勤奋的工作,勤奋地学习到了不知道疲倦的时候,叫孜孜不倦、
生:翻山越岭,走的路很长。
生:经过了很多困难,终于完成了任务,达到了目标。
生:接连不断,东西多。
生:几件事连续不断地出现
师:是指一个接一个,没有间断。
师:连起来把三行字读一读,在体会体会。齐读
师: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生:写了滴水穿石的奇观
师:那第二自然段呢?
生:举例了滴水穿石的事情。
师:举了古今中外名人的例子来说明这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是正确的。
师:那第四自然段?
生:雨水不能滴穿石块。
师:第五自然段?
生:作者由滴水穿石的器官的道德其实,他要求我们把这个启示铭记在心。
师:作者为什么要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写这篇文章呢?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边读边想,课文为什么一开始要滴水穿石的奇观呢?
学生自由度。
生:因为不写奇观,就不知道滴水穿石的启示。
师:他写奇观,目的是为了因出自己所得到的启示,懂得的道理,我们来读课题。
他不写奇观,大家就会不知道你这个启示是怎么得到的?
师:杨老师想请大家一起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是:先分析了水滴能穿石的原因,,接着读。
师:接着写了自己有滴水穿石而获得的启示
获得了什么启示呢?
生:像水滴一样目标专一锲而不舍
师:读一读,要读出正确的语气。
出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指名读
师范读
谁读出来了?
生:杨老师
为什么?
生:杨老师读出了肯定的语气
师再范读,体会出来了吗?
生:杨老师的声音很豪迈
一起读一遍。
再读一遍。
这个句子,什么意思啊?
生:如果我们有水滴穿石的精神,所有的事情都能做成。
出示: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什么事情都能做成。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这两个句子意思一样,作者为什么不用上面一个,而要用下面一个呢?想一想,想好了再说 。
生:反问句比陈述句的语气更强烈。
师:它是在强调自己的这个道理是正确的,是不可置疑的,
既然这样,你再读一读,把作者的这个想法读出来。
齐读。
再读一遍。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作者举了古今中外的名人的事例,同时作者还作了总结,快速浏览一下第三自然段,下面请你们重点读一读,对古今中外名人作总结的句子。
出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在这一段中,有三个词加了双引号,分别是?——滴水穿石 滴穿 顽石
作者为什么在这三个词上加引号呢?
生:还有另外的含义
师:还有什么含义?
生:滴穿就是克服,顽石就是困难
生:扫除
生:坚持不懈地努力
如果我们把滴穿理解为战胜,顽石还可以理解为艰难险阻
这两个词加上引号,就是告诉我们有特殊的含义阿
那滴水穿石呢?
生:古今中外的名人都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这篇课文写的就是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作者重点要论述的。
读一读这句话,把作者加引号的用意读出来。
读的时候要给听着留下思考的时间。
个别读。
师范读
齐读。
你们读得这个句子和我们上文学的那个句子是同一个类型的?
出示: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一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下面请同学们抓住红色的字,想一想,意思有什么关联?
红色:如果,
所有成就事业
生:只要我们能像水滴一样,就能做成所有的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都是由滴水穿石的精神。
没说准确
大家看第一句,从这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提出的这个观点,是一个假设的观点,但是这个假设的观点,到底是正确还是不正确呢?要论证
在看第二局,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它时说所有做成事业的人,都是靠滴水穿石的精神,这个句子,是说前面这个假设的句子是正确的,因此,从这个句子和上一个句子,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举了古今中外的名人,就是为了进一步论证它的这个启示是正确的。
那么作者为什么在第四段又要写雨水呢?
出示:我们知道,雨水是以很快的速度从高空落下来的,他的力量肯定比太极洞里的水滴大得多,但他却不能把石块滴穿,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它没有转移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
生:这也是距离,也告诉我们启示是正确的,因为它目标不专一,所以不能穿石。
师:名人的例子目标专一能取得成功,这是正面的例子,而雨水却不能,这是反面的例子,出示红色:这是什么原因呢?
生读第四自然段
师:读到这里你会想到什么?
生:如果遇水没有滴水穿石的精神的话,就不能滴穿石头
师:所有这个问题提醒读者去思考,这个为题有答案吗?——读。
师:读了这个答案之后,有什么想法?
生:如果雨水有专一的精神,他也能滴穿石头。
师:英雄所见略同的喜悦,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师:像这种自问自答得句子,我们就叫——设问句,读
设问句有两个部分,自问,自答
读
在课文里,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在课文第一自然单,读一读,找一找
启示是正确的,所以要铭记在心。
一起把这个启示读一读。
下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想一想,各个自然段写了什么?浏览的最好方式是默读。
出示:课文先……接着……又……再……最后……。
用这个句式来说一说。把你想到的各个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同桌先相互说一说
个别说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把刚才你们说的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你们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收获,连在一起,就是读后感,所以杨老师想让你们写一篇读后感。先写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再写你的收获,写收获的时候,特别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感受,写完后交流交流。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76
第二课时
一、 教材依据
国标本苏教版第九册语文 第22课
二、 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把“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变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完成学习目标。《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理的文章。学习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要想做成一件事得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这样才能实现美好的理想。因此,这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我紧扣“只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所有的事情。”这一中心,通过朗读、感悟重点词句,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以文化人。
三、 教学目标
1、继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
3、引导学生凭借课本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凭借课本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五、 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以文化人。
六、 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 搜集事例,用以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
七、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课前谈话:你长大后想做什么?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呢?
(讨论交流)
2、美好的理想对于大家来说是多么重要啊,我相信大家学了这篇课文后就会有清醒的认识了。
3、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这样的导入,让学生用推销自己的方式来谈谈自己的理想,一下子激起了学生对话的兴趣,而理想正是这节课的一个重点话题,为下面的教学作好了铺垫。)
二、品读感悟,理解内容
(一)品读第一部分,“滴水穿石”的现象。
1、教师投影仪出示: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2、设疑:这块石头正中的小洞是怎样形成的呢?
3、自由朗读这段话,你对哪些词语的感受比较深?谈谈体会。
4、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击出重点词语“接连不断”、“总是”“一个地方”、“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并引导学生交流感悟到的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读自悟,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抓词体会,注重学生阅读的引导。)
5、用自己的话说:“滴水为什么能够穿石?”
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二)品读第二部分,“名人成就事业”的事例
1、过渡:同学们,在作者的眼里,滴水穿石仅仅是一种罕见的自然现象吗?
(引导学生得出“滴水穿石”更是一种可贵的精神,是一个人在成功道路上不可忽缺的一种精神。)
2、自由读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哪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的这种想法。
3、点击出示下面的句子,齐读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点出“滴水穿石”的精神)
(设计意图:段落教学中采用变序的方法,直奔文章的中心,让学生明确“滴水穿石”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
(1)指名朗读,然后师生评价。
(2)在这句话中,我觉得“古今中外”这个词用得特别恰当,你体会到了吗?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学生结合课文列举的三个人物――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所在的国籍、所处的时代谈理解,体会作者选材的精当。
板书: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
4、在这三位名人身上,“滴水穿石”的精神表现在哪里呢?请仔细阅读第3自然段,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名人的事例,看看他是怎样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滴水穿石”的精神读出来。
(1)自学体会。
(2)全班交流。(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中的名人头像及补充介绍三位名人的相应文字)
①出示:“明代著名……《本草纲目》”(第一个事例)
默读这一段,谈谈体会。
这个事例中要从“从小立志学医”“二十几年”“不懈努力”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其中“滴水穿石”的精神。
②第二个事例中要从“迷恋”、“毕生孜孜不倦”去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让学生反复朗读感悟。
③第三个事例在完整朗读中感悟,训练学生的语感。
(设计意图:三位名人的学习,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理解感悟,既避免了教学的单一、枯燥,又给了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
三、举例延伸,拓展认识
1、过渡:的确,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正是靠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前进道路上的一块块“顽石”,克服一个个困难挫折,最终取得辉煌的成就,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板书:实现理想
2、课前我让大家收集一位名人的事例和他的图片。下面就请你们把自己收集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吧。
要求:(1)围绕“滴水穿石”的精神谈出自己的感想。
(2)最好能应用我们课本上刚学的词语或名言。
3、找同学上台介绍,教师注意随机点拨与评价。
4、教师介绍几位名人及名言,多媒体出示
(设计意图: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语文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还要注重课外的学习,即尝试着自己去搜集资料,以此深入课堂学习。)
5、齐读“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这句,加深理解。
四、质疑探究,体会写法
1、我们读了这篇课文,都领悟了滴水穿石的启示,懂得了要想实现美好的理想,就一定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看来,作者说明道理的本事可真大。那么,作者有那些说明道理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呢?(讨论交流)
2、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为写作打好基础。
(领悟本课举例。从正反两方面说理的方法)
五、自主作业,课后延伸
1、结合本文所学,制作书签,写一句自勉的话,并用彩笔加以美化。
2、采访身边的一位成功人士,介绍他滴水穿石的精神。
板书设计:
14 滴水穿石的启示
李时珍
目标专一
爱迪生 实现理想
持之以恒
齐白石
(第一范文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启示)本文转载
/user1/20780/archives//197658.html
一、一起来写课题,大家猜猜为什么要让大家跟老师一起写?强调“滴”这个字。
二、看到这篇课文,你想到以前学过的哪篇课文?四年级学过《说勤奋》,下学期要学习《谈礼貌》、六年级还要学习《学会合作》,这一类的文章都叫议论文,议论文一般分为哪几部分。(板书)
板书:
提出观点
举出事例
总结观点
三、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学习议论文的写法。
提出观点
1、个别生读书第一节。
2、水滴具有什么精神?(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从这一节哪个词看出具有这一精神?(接连不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让别人感受到水滴的精神吗?指导读书(抓住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终于,奇观)
3、投影出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板书:反问句。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作者的观点就在其中,谁来概括一下?
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获得成功。
举出事例
1、同学们默读第3节,说说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举了几个人的例子?(板书: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这几个人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说。
2、填表。
姓名
国籍
身份
付出的努力
获得的成就
李时珍
中国
医药学家
二十几年不懈努力
写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爱迪生
美国
发明家
毕生孜孜不倦
拥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
齐白石
中国
画家
坚持不懈地创作
技艺炉火纯青
3、逐一汇报。
4、指导朗读。抓住“走遍了”“终于”;“!”(包含着什么?赞扬、敬佩);“炉火纯青”
5、“……”代表什么?读作者的总结的话。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指导朗读。
6总结板书,大家评价一下,作者举的这几个人物怎么样?有代表性,怎么有代表性的?古今中外。
7这几个例子够了吗?还不够。作者又举了一个例子,个别学生读这一节。讲解设问句,在文中还有一处设问句,能找到吗?(板书:雨水)这个例子有什么特点?反面。
8、总结“举出事例”,同学们知道要证明自己的观点,应该怎么做?出示投影:
为了证明一个观点,要从不同的角度,选择合适的事例,再根据这个事例进行恰当的说理,才能使人信服。
总结观点
文章的结尾,作者总结了他的观点,齐读。教师板书:“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四、总结板书。
五、这节课通过学习这篇议论文,学习了滴水穿石的启示和议论文的写法,希望同学们也能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成功一定会属于你。
六。、布置作业。如果让你模仿着这篇课文和《说勤奋》写一篇议论文,你打算写什么?举什么例子?出示投影。
板书:
滴水穿石的启示
提出观点
举出事例
重申观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结合查字典或上下文初步理解生词。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感知说理文的特点。
4.摘录四字词语和重点句子。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我们来做一个抢答游戏,每一幅图都蕴含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成语,如果你知道,请在啲嘟声后抢答。
出示成语“铁杵磨针”、“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让学生讲述其意思,并引导发现其共同之处,进而揭示课题。
齐齐乐投票器的抢答功能
齐读这些成语。
这几个成语都包含同一个意思:只要目标专一,坚持不懈就能成功。
一、揣摩图画,揭示课题
1、【出示图画】同学们,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你从图上发现了什么?(看到水滴不停地滴,把石头滴出了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听到了水滴的声音)
2、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想到了哪个成语?看老师书写这个成语(板书:滴水穿石)谁来读一读这个成语?
3、人们通过观察这样的现象,得出了一些思考,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板书:的启示)——“滴水穿石的启示”。
4、请哪个同学来读一读课题,齐读课题。
5、这是一篇议论文,作者通过看到的一种现象,提出了观点,并用大量的事例来真是观点,最后得出结论。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请学们自读课文,要求:把生字新词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思考:作者由现象提出的观点是什么?用那些事例来证实观点的?最后得出的结论又是什么呢?
2、检查四字词语。
(1)我们先看看文中的生字新词。
本草纲目 小贩 自谋生计 迷恋 专利权 自勉 (指名读 齐读)
(2)文中还有很多的四字词语,请同学们读一读
滴水穿石 三心二意 微不足道 日雕月琢
持之以恒 炉火纯青 坚持不懈 半途而废
孜孜不倦 接连不断 翻山越岭 锲而不舍
指名读,相机纠错。如“锲qiè”,学生可能读成“qì”。“琢”
道:在这里是“说”的意思 锲:是雕刻
炉火纯青:相传道家炼丹,练到炉里德货发出纯青色的火焰石,就算成功了。后来比喻学问、技艺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请你选选哪些词语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我将分两组让你们选择。投票器进行多选。注意反馈。
齐读选中的词语。
三、精读课文,深入其中。
1、 让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中。课文的第几小节讲述的是作者看到的现象,并由此现象提出的观点了呢?
(1)出示课文的第一、二小节。那位同学愿意给我们读读这两小节。
作者由看到的现象提出了怎样的观点:板书: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2)看这段话,标红: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在。。。。。。
作者先提出一个问题,让后自己又回答了这个问题。像这样的自问自答的句子叫“设问句”。
(3)标红: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这句话虽然是问句,但需要你回答吗?像这样只问不答,却知道答案的句子叫“反问句”
这两种类型的句子在课文中还有,你能找到吗?
(4)出示: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它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
出示:你看,古今中外的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5)让我们再次把表明作者观点的这段话读好。齐读
2、为了使自己提出的观点更具说服了,作者列举了大量的事例作为论证,请你读读课文3-4小节,说说作者列举了那些事例?
板书 :李时珍 爱迪生 齐白石 雨水 (板书)
3、正面事例论证。
(1)作者用这三位人物从正面论证观点,而雨滴则是从反面进行论证。请同学们再朗读第三小节,说说这三位当中,你最敬佩的是谁?可以联系作者的观点谈谈你的想法?我们要关注里面的每个词,从这个词中你感受到什么,甚至是其中的一个标点。
(2)交流:
a、我最敬佩“李时珍”(请你将描写李时珍的话读一读)。
引导学生关注:从小立志学医。访名师、尝草药,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写成巨著来谈。
板书:不懈努力 著书立说
b、我最敬佩“爱迪生”。读相关的话。
引导关注“迷恋”电学实验研究 一千多项发明。
补充: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你还知道爱迪生在发明过程中孜孜不倦的故事吗?
为了电丝他就尝试了1063中,每一种都是经过几百次,甚至是上千次的实验,每一次失败,爱迪生都没有放弃。
板书:孜孜不倦 发明创造
爱迪生家境贫困,但他有没有放弃过对电学的追求,这就是“迷恋”,他的这种迷恋就具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读段落。
c、我最敬佩“齐白石”(读);
引导关注:数十年,么有停止 炉火纯青
板书:不懈努力 炉火纯青
4、出示:古今中外的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读)
4、反面事例论证
(1)请同学读这个事例。其他同学思考雨水和水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2)交流:相同点:都是水,都从高处落下
不同:雨水比较的分散,是绝大多数时间是斜的,而水滴永远是直滴下来,在同一个地方。
(3)这也就是为何雨水不能滴穿石块的原因。齐读:因为它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
5、通过大量的事实证实了作者的观点,因此在文章的结束时,作者给出着这样的结论: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五、布置作业
围绕这个论点,从自己的身边或是知道的名人故事,从不同的角度论证论证观点。
六、板书设计
李时珍 不懈努力 著书立说
论点 论证 正面 爱迪生 孜孜不倦 创造发明 结论
(目标专一 齐白石 坚持不懈 炉火纯青
持之以恒) 反面 雨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结合查字典或上下文初步理解生词。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感知说理文的特点。 4.摘录四字词语和重点句子。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我们来做一个抢答游戏,每一幅图都蕴含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成语,如果你知道,请在啲嘟声后抢答。
出示成语“铁杵磨针”、“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让学生讲述其意思,并引导发现其共同之处,进而揭示课题。
齐齐乐投票器的抢答功能齐读这些成语。
这几个成语都包含同一个意思:只要目标专一,坚持不懈就能成功。
一、揣摩图画,揭示课题
1、【出示图画】同学们,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你从图上发现了什么?(看到水滴不停地滴,把石头滴出了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听到了水滴的声音)
2、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想到了哪个成语?看老师书写这个成语(板书:滴水穿石)谁来读一读这个成语?
3、人们通过观察这样的现象,得出了一些思考,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板书:的启示)——“滴水穿石的启示”。
4、请哪个同学来读一读课题,齐读课题。
5、这是一篇议论文,作者通过看到的一种现象,提出了观点,并用大量的事例来真是观点,最后得出结论。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请学们自读课文,要求:把生字新词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思考:作者由现象提出的观点是什么?用那些事例来证实观点的?最后得出的结论又是什么呢?
2、检查四字词语。
(1)我们先看看文中的生字新词。
本草纲目小贩自谋生计迷恋专利权自勉(指名读齐读)(2)文中还有很多的四字词语,请同学们读一读
滴水穿石三心二意微不足道日雕月琢持之以恒炉火纯青坚持不懈半途而废孜孜不倦接连不断翻山越岭锲而不舍
A、指名读,相机纠错。如“锲qiè”,学生可能读成“qì”。“琢” B、道:在这里是“说”的意思锲:是雕刻
C、炉火纯青:相传道家炼丹,练到炉里德货发出纯青色的火焰石,就算成功了。后来比喻学问、技艺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请你选选哪些词语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我将分两组让你们选择。投票器进行多选。注意反馈。
齐读选中的词语。
三、精读课文,深入其中。
1、让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中。课文的'第几小节讲述的是作者看到的现象,并由此现象提出的观点了呢?
(1)出示课文的第
一、二小节。那位同学愿意给我们读读这两小节。
作者由看到的现象提出了怎样的观点: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2)看这段话,标红: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在。
作者先提出一个问题,让后自己又回答了这个问题。像这样的自问自答的句子叫“设问句”。
(3)标红: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这句话虽然是问句,但需要你回答吗?像这样只问不答,却知道答案的句子叫“反问句”
这两种类型的句子在课文中还有,你能找到吗?
(4)出示: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它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
出示:你看,古今中外的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5)让我们再次把表明作者观点的这段话读好。齐读
2、为了使自己提出的观点更具说服了,作者列举了大量的事例作为论证,请你读读课文3-4小节,说说作者列举了那些事例?
板书: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雨水(板书)
3、正面事例论证。
(1)作者用这三位人物从正面论证观点,而雨滴则是从反面进行论证。请同学们再朗读第三小节,说说这三位当中,你最敬佩的是谁?可以联系作者的观点谈谈你的想法?我们要关注里面的每个词,从这个词中你感受到什么,甚至是其中的一个标点。(2)交流:
A、我最敬佩“李时珍”(请你将描写李时珍的话读一读)。
引导学生关注:从小立志学医。访名师、尝草药,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写成巨著来谈。
板书:不懈努力著书立说B、我最敬佩“爱迪生”。读相关的话。
引导关注“迷恋”电学实验研究一千多项发明。
补充: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你还知道爱迪生在发明过程中孜孜不倦的故事吗?
为了电丝他就尝试了1063中,每一种都是经过几百次,甚至是上千次的实验,每一次失败,爱迪生都没有放弃。
板书:孜孜不倦发明创造
爱迪生家境贫困,但他有没有放弃过对电学的追求,这就是“迷恋”,他的这种迷恋就具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读段落。
C、我最敬佩“齐白石”(读);
引导关注:数十年,么有停止炉火纯青板书:不懈努力炉火纯青
4、出示:古今中外的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读)
4、反面事例论证
(1)请同学读这个事例。其他同学思考雨水和水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2)交流:相同点:都是水,都从高处落下
不同:雨水比较的分散,是绝大多数时间是斜的,而水滴永远是直滴下来,在同一个地方。
(3)这也就是为何雨水不能滴穿石块的原因。齐读:因为它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
5、通过大量的事实证实了作者的观点,因此在文章的结束时,作者给出着这样的结论: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五、布置作业
围绕这个论点,从自己的身边或是知道的名人故事,从不同的角度论证论证观点。
六、板书设计
李时珍不懈努力著书立说
论点论证正面爱迪生孜孜不倦创造发明结论(目标专一齐白石坚持不懈炉火纯青持之以恒)反面雨点
教学目标:
1.通过中外名人事业的例子理解滴水穿石的启示,通过雨水的例子进一步理解其含义
2.了解本文主要写作特色: 正反说明,全面清楚;举例说明,令人信服。
3.使学生明白:在坚持的过程中出现的失败,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失败,那是一次积累经验的机会,只要坚持下去,一定有更大的成功。
教学重点:
围绕中心话题正反论证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
1.出示“奇观”
2.学生读文
3.读几组成语(找出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词)
二、理解滴水穿石的启示
(一) 观点:1、同学们,石头无比坚硬,水滴力量微弱,后者为什么能将前者穿出一个洞来?看似不可思议,实则道理简单,你能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到答案吗?
2、指名说说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
2、指名说一说
课件出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李时珍的“坚持”
指名读描写李时珍的部分,思考你从哪些文字中读到了他的坚持:说说为什么?
1、 指名说说。
想象李时珍的坚持(结合学过的<<李时珍夜宿古寺>>)尝草药是件危险的事;访名医也不容易。(二十几年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二十几年的风风雨雨和山素岖坎坷,他都走过来了。人生有几个二十年? 可以说,他毕生在努力,二十几年专注地做一件事,一定能做的很好,也一定能成就一个人。)
2、 李时珍的坚持就是这些吗?请大家看一段资料,
课件出示:李时珍治学不畏强权
(1)学生阅读资料,交流感受(反对不仅仅是深受皇帝信赖的 ).
(2)师小结:出示课件:你看 取得成功的吗?(不怪写作者发出了的感叹).
爱迪生的“坚持”
1、学生自由读爱迪生部分,谈一谈
2、拥有1093项发明专利权
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基础薄弱,起点低。
幼年自谋生计,当小贩,报务员等,说明生活的艰辛。
“迷恋”电学实验研究
3、出示“爱迪生坚持试验的事例”
学生读资料,交流感受
课件出示爱迪生的名言:
(1)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2)人生太短,要干的事太多,我要争分夺秒。
(3)所谓天才,那就是假话,勤奋的工作才是实在的。
(4)如果你希望成功,当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 谋,以当心为兄弟,
(5)我始终不愿抛弃我的奋斗生活,我相端重视奋斗而来的经验。
集体读一读
这一切也是作者发出由衷地感叹
课件出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
齐白石的“坚持”
大器晚成的画家齐白石的坚持又是什么呢?
1、指名说说:
2、老师:提示:其实,齐白石的“坚持”最集中,也是最细致的体现在哪儿?
3、理解“不教一日闲过”
指名说说,表面含义,具体表现。
出示“不教一日闲过”小资料
4、齐白石老人“不教一日闲过”,坚持不懈地创作,使他的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5、课件出示:欣赏白石老人的画(蚱蜢好像会跳,小鸡好像会眨眼睛,最有趣的是这些透明的小虾,好像轻轻一碰就会游走)。
6、出示课件: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小结:滴水穿石的精神,使李时珍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滴水穿石的精神,使爱迪生拥有了1093项发明专利权;滴水穿石的精神,使齐白石的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其实,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就是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三 、了解本文主要写作特色:
同学们,学完了这部分内容,老师有个问题想考考大家?
1、为什么课文列举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古今中外的三个人物事例来论证?组织学生交流
2、现:同学们说的真好。
3、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指名交流
4、铭记?铭记什么?
5、读一读,记在心里,勉励自己。雨水部分的例子,正反两面进行论证。
6、挖井人:在人的一生中,坚持不用多,有一次坚持到底就算是成功,而放弃一旦开了头,就会步入一而再,再而三的恶性循环当中。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它通过一些现象和事实说明一个道理。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它进一步深化了“坚持才能成功”这一单元主题,同时又是这一主题的总结与升华。本文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先由“滴水穿石”这一现象入手,提出“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获得成功”的观点,并以古今中外的名人艰苦奋斗、克服困难、成就事业的例子来证明这一观点,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本文结构严谨、脉络分明、有理有据,适宜体现高年段“篇章”教学的特点,通过深刻领会关键词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思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把握文章脉络,初步掌握通过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并将这种能力和方法进行迁移。
二、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抓关键词理解内容、把握思路的学习方法,感悟体验“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
3.初步掌握整理文章脉络以及用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并尝试列阅读提纲和习作提纲。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抓关键词理解内容、把握文章思路的学习方法,感悟体验“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整理文章脉络以及用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准备字典、词典等工具书。
2.搜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等名人的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收集、研究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等名人艰苦奋斗的经历和伟大精神。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思考这些现象与教学的关系。
教学环境:多媒体。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谈话导入
1.出示奇石图片、滴水穿石图片。师生交流: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什么?有什么问题?(滴水穿石、鬼斧神工、奇迹、赞叹、奇怪……)
2.引出并板书课题,学生书空,老师强调“滴”字的写法。
3.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直奔中心
1.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教师巡堂,相机指导文中易读错的字。
(2)整体感知,概括课文大意。
3.带问题再读课文,把与“滴水穿石带给我们什么启示?”这个问题有关的句子或段落画下来。
(1)读启示。
(2)抓关键词进一步体会、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三)细读课文,理解“启示”
1.品关键词,了解现象
(1)学生找到描写滴水穿石现象的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2)运用抓关键词的学习方法,画出能体现水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词句。
品读关键词一:“锲而不舍”“日雕月琢”,体会水滴的持之以恒
①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②重点抓住“日雕月琢”中的“日”“月”二字进行品悟,感受水滴的持之以恒。
③体会“锲而不舍”和“日雕月琢”一组近义词在句中连用的表达效果。
品读关键词二:“同一个地方”,体会水滴的目标专一
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带有关键词“同一个地方”的重点句,感受水滴的目标专一。
(3)回读体会,滴水之所以能穿石,靠的就是——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4)通过对“滴水穿石”现象的学习,提炼出说理性文章的脉络结构——看到现象(板书:现象)
2.品反问句,明确观点
(1)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通过给反问句换一种说法使其意思不变的句式训练,明确作者提出的观点,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2)提炼出说理性文章脉络结构——提出观点。(板书:观点)
3.品重点段,学习事例
(1)快速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了解作者都写了哪些人物的事例。
(2)学习李时珍的事例。
①细细品读李时珍事例片段,运用“学习卡”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②小组推荐代表进行交流:从哪些关键词句中体会到李时珍获得成功的原因。
预设1:抓关键词“翻山越岭”,体会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困难重重。师提升:这就是李时珍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预设2:抓关键词“访名医,尝药草”,体会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危险重重。师提升:这就是李时珍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预设3:抓关键词“二十几年”,加深领悟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③感悟朗读李时珍事例片段,体会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不容易。
④观看《本草纲目》资料,激发学生对李时珍的敬佩之情。
⑤对比李时珍和水滴的相似之处,齐读句子: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理解句中“顽石”的意思。
(四)学一带一,领悟写法
1.回顾小结,梳理文章脉络,师生共同归纳现象——观点——事例——启示的思路。(相机完成板书:事例 启示)
2.观看蚂蚁搬食的漫画,进行写法迁移,尝试完成《蚂蚁搬食的启示》习作提纲。(板书:习作提纲)
(五)小结下课
六、板书设计: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现象 习
目标专一 观点 作
持之以恒 事例 提
启示 纲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继续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学习另外两位名人获取成功及雨水不能穿石的事例,深入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3.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积累和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继续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学习另外两位名人获取成功及雨水不能穿石的事例,深入感悟启示。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表达特点,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积累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出新知
1.读课后四字词语,找出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词语。
滴水穿石 三心二意 微不足道 日雕月琢
持之以恒 炉火纯青 坚持不懈 半途而废
孜孜不倦 接连不断 翻山越岭 锲而不舍
2.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复习抓关键词句把握内容和思路的方法,再现本文的整体结构脉络,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运用方法,深化理解
1.运用上节课学到的抓关键词把握内容和思路以及整理文章思路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1)抓住“迷恋、孜孜不倦”等关键词语品读爱迪生成功的事例,体会爱迪生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2)抓住“数十年、不教一日闲过、坚持不懈、炉火纯青”等关键词语品读齐白石成功的事例,体会齐白石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3)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人、哪些现象也体现了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呢?
2.小结,进一步深入领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三)正反对比,领悟写法
1.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可以不要吗?为什么?
2.领悟写法:运用正反例子对比的说理方法,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四)巩固积累,拓展深化
1.体会文章用词特点,进行四字词语积累。
2.在课文中找出两种不同类型的问句,体会问号的不同用法,进行反问句、设问句的句式练习。
(五)结束学习,布置作业
进一步完善观后感《蚂蚁搬食的启示》的写作提纲并完成习作。
四、板书设计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目 持 现象
标 之 观点
专 以 事例(正反对比)
一 恒 启示
第一课时
一。旧知唤醒,诵读词串,走近文本
1、师引导归纳前三课人物的主要精神。
师:富兰克林揭开《天火之谜》发明了避雷针,让世人永远记住了他的名字;谈迁经过二十多年艰苦创作,完成的《国榷》被盗后重整旗鼓,终于再度圆梦,让自己的名字永垂青史;诺贝尔付出惨重代价换来的是炸药发明的成功,对人类和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以上几课人物在科学上的研究精神,我们可以用哪些成语来评价他们呢?(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课件呈现词串:
持之以恒一心一意
锲而不舍始终不渝
坚持不懈坚定不移
孜孜不倦百折不回)
2、生齐读词串。
师:要想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必须要有这样的精神,才能水滴石穿,梦想成真。(板书课题:22滴水穿石的启示)
3、理解“启示”
师:什么叫“启示”?我们曾在哪些文章里获得过启示呢?
(预设: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如《微笑着承受一切》等课文里都给我们以启示。“启示”就是从启发中领悟的道理。)
师:什么是“滴水穿石”?滴水穿石又会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请打开课文22课,认真读读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吧!(读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字字入目)
二、读通读顺,理清文脉,初知大意
1、生带着问题和对照读文要求自读课文,师巡视,检查学生做的批注,指导个别学生读准字音,提醒个别同学需要注意的词句。
2、反馈读文所得
(1)、反馈问题一:“滴水穿石”是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一处景观。
(2)、反馈问题二:“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生齐读)
过渡:滴水穿石给我们如此的启示得益于安徽广德县太极洞内的一个景观,让我们一起走入文中的第一、二段,感受弱小的滴水产生的巨大的加力量吧。
三、走近景观,读词揣意,初悟启示
1、自由读文,找出滴水的精神的词语,揣摩词义,感受滴水的“韧性”。
2、反馈读文所得
反应滴水精神的词语有:接连不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引(导联系上下文理解以上词语,尤其引导理解“雕、琢”的意思,再齐读词语。)
师:看似柔弱的水滴,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精神,才会把坚硬如铁的石块滴穿,由此,我们获得怎样的启示呢?
ppt出示句子:“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齐读句子。
师:把这句话改成陈述句该怎么说?(生改)
师:“那样”指的是哪样呢?(生回答后再读上面的五个词语)
过渡:是啊!小水滴就是靠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才创造了滴穿石块的奇迹。是不是所有的水滴都有滴穿石块之力呢?请用心读一读第四自然段,找出雨水与水滴之间的不同之处,做上记号,写写感受。
四、相互比较,寻找差异,悟得道理
1、默读第四段,把雨水与第一段的水滴作比较,找出两者的不同的地方,写下自己的感受。
2、反馈默读情况。
师:雨水与水滴哪些地方不同呢?
(很快的速度、力量大;没专一目标、不能持之以恒)
师:通过这些不一样的地方,你有何感想?
(预设:雨水比水滴速度快,力量大,却不能滴穿石块,因为它没有专一的目标,更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它要想创造和滴水一样的奇迹,就应该向水滴学习。)
五、小结强化,加深理解,再读升华
师:看似柔弱的水滴,却创造了雨水不能创造的奇迹,让我们带着这份敬佩与仰慕,再次给它一次颂赞吧
(齐读第二段课文)。
如果说这些大自然的景观或现象,是人赋予他一种情感和想象的话,那么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的第三段,相信你对“滴水穿石”的精神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人生如梦岁月如歌,在这平凡的日子里收获着点点滴滴平凡的记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唤醒旧知,引入文本
1、出示词语齐读
接连不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滴水穿石
师:水滴正是靠着这种精神才滴穿顽石。假如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精神,有什么样的美好理想不能实现呢?古今中外,有多少名家,他们无不是靠着这种精神走向成功的。富兰克林、诺贝尔、谈迁……
二、走近名人,感悟精神,体会写法
1、学习课文第三段
师:请翻开课文第三段,用心品读这段,找出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这几位大家与水滴的共性,从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读后可以同位交流看法,也可以前后位交流想法。
2、自读课文后相互交流。
(1)学习描写李时珍的内容
师:指名朗读描写李时珍的内容,其他同学边听边找出李时珍与水滴具有相同精神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师:在李时珍的身上,哪些地方体现了滴石穿石的精神呢?
(预设:从小立志学医――顽石走遍――接连不断二十几年锲而不舍不懈努力――持之以恒写成《本草纲目》――穿石)
(补充李时珍的小故事,简介《本草纲目》,深化文本内容)
(2)学习描写爱迪生的内容
师:按上面方法,自学此段文字。
反馈:(预设:迷恋电学实验研究――顽石毕生――接连不断孜孜不倦――持之以恒一千多项发明――穿石)
(3)学习描写齐白石的内容
课件出示齐白石老人书房条幅:“不教主日闲过”,生读,指名谈理解。
师:这句话是挂在我国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老人的书房里的,你有什么想法?(指名谈想法。)
师:我们一起走入这段文字,看看这是怎样的一位老人。
课件出示:“在他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引导体会“数十年”、“始终”)
课件出示句子:“就是到了晚年,也仍然坚持每天作画三幅。”齐读后指名谈想法。
师:“正是因为坚持不懈地创作,他的技艺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引导理解“炉火纯青”。
师:作者通过写这些古今中外名人成功的故事来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生回答)。这种写作方法叫摆事实,使文章更有说服力,这种写作方法很值得我们在习作中学习。
三、补充资料,拓展延伸,强化理解
1、补充资料,学习短文《浪花》
师:古今中外像这样的名人举不胜举,你还知道哪些名人的成功是有着滴水穿石的精神的?
(生交流名人成功的故事)
师:老师这里有一篇文章,也很值得大家揣摩它的意思。(课件出示练习6的短文《浪花》)请大家放声读读这篇文章,读后谈谈你的想法。
2、交流读后理解
师:不管是浪花也罢,还是滴水也罢,尤其是这么多名人成功的例子,都在告诉我们同一个道理(课件出示最后一段课文,齐读。)
师:是的,请大家记住,美好理想的实现必须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地去追求。
四、布置作业,延伸课外,拓展视野
1、为本文写一篇读后感;
2、课外读读名人传,从他们身上学习滴水穿石的精神。
3、搜集一些“不教一日闲过”的名言警句,做成书签或台签,时时激励鞭策警示自己。
附板书设计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目标专一
滴水穿石
持之以恒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义的方法。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重难点
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前后照应和内在联系,在举例中加深对滴水穿石精神的体会,并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1、预习
⑴读几遍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并反复读读。
⑵收集一个名人事例(100字左右),仿照第3自然段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并附上他的图片(可剪贴、复印或创作)(事例和图片分页准备)
⑶收集一条名人名言,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
⑷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带点字查一下字典。
锲而不舍 日雕月琢 微不足道 持之以恒
迷恋 孜孜不倦 坚持不懈 炉火纯青 铭记
2、教具
⑴生字写在小黑板上 ⑵重点词语写在卡片上
⑶重点句子打印在纸上 ⑷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鹅卵石吗?它有什么特点?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吗?
(鹅卵石外形光滑圆溜,是水流长年累月冲刷而成。)
2、师:同学们,水能够把富有棱角的`小石块,冲刷成光滑圆溜的鹅卵石,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否让你产生过一些联想或得到一些启发呢?
3、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写作者从一种普通的自然现象中所得到的启发?课题是--板书:滴水穿石的启示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顺的地方反复读读,划出生字新词。
2、词语教学。
3、同桌分一下工,每人读若干个自然段,合作把课文读完。读的认真读,听的仔细听,读完一节,听者及时给予评价。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指名读,任挑一节,5位合作,按顺序把课文读完。每读完一节,师生共同对读的效果进行评价,学生随时可以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并相互讨论。
5、再读读课文,把印象深的地方画下来,再读读想想,然后教师指名通过朗读来交流?(只要读好就可以,不一定说道理)
6、解题:围绕课题想想,本文要说清哪些问题?
①滴水怎么能穿石?
②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什么?下一节课我们将重点来探讨。
三、品读课文
1、品读滴水穿石的现象部分。
⑴教师投影仪出示: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一大奇观。
⑵仔细阅读,这段话中你对哪些词语的感受比较深?谈谈体会。
⑶在学生交流中,教师相机点出重点词语接连不断、总是一个地方、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并引导学生交流感悟到的内容。
⑷用自己的话说:滴水为什么能够穿石,并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
⑸关于滴水能够穿石的原因,作者是怎么写的呢?出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能把石块滴穿。
①指导朗读,点出可是、所以两个关联词,体会可是前后语气的不同。
②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2、品读课文“雨水”部分
⑴联系实际,说说雨水为什么不能把石块滴穿?
⑵齐读这一小节。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仿照课文第3段,搜集一个事例,简要地写下来,尽量附上人物的图片,可剪贴,也可作画。(名人的事例和图片分页准备)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通过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介绍,说明事理: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滴水穿石”,并以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证明这一观点,让学生从中感悟到想要成功必须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深刻道理。
这篇课文的脉络很清晰,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由“滴水穿石”的奇观引出观点:如果我们也能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第二段(第三、四自然段),从正反两面证明这一观点。用中外名人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事业的三个事例从正面证明这一观点,并通过“水滴”与“雨水”作对比,从反面进一步说明这一观点。第三段(第五自然段),揭示“滴水石穿”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学生已经学习了四年级上册15课《说勤奋》等说理性文章。编者在本册中安排《滴水穿石的启示》的学习,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说勤奋》等文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说理方法和表达方式,螺旋式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说明了阅读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充分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融合。这篇课文我打算用两课时教完。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本课时要让学生从文本中感悟到想要成功必须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深刻道理。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3)学会根据需要搜集、整理和交流有关资料,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前后照应和内在联系(初步感受从正反两方面说明问题的方法)。
(4)学写读后感。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我认为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是:
(1)引导学生体会水滴那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如: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出示关键词语、配乐朗读、出示搜集的相关资料等。
二、说教法:
小学生感性认识强于理性认识、形象思维强于逻辑思维,同时五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已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对事物的认识仍需要感性材料来辅助,因此采用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配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并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基础。本节课采用以下的教学法:
1、辅助教学法(本节课利用农远资源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融会声、图、文并茂诵读和绚丽多彩的画面,以激起学生美的感受,在诵读中感悟到要想成功,必须“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深刻道理,另一方面可使复杂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
2、任务驱动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我都设计了一些问题,安排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带着任务进行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
3、朗读感悟法(教学中教师以读代讲,在读中酝酿情感、激发情感,升华情感,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精彩语句,感悟语言美的作用,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让学生喜爱朗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说学法
1、自主学习
2、合作探究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说勤奋》等说理性文章,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并把选择权交还给学生,如:自己确定学习方式,结合课本,也可以参阅课外读物、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谐互助,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协作精神。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基础。
四、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理解精神。
1、认识奇观、分析原因、找出观点。
(1)创设情境,激起欲望。
课件出示奇石图,问学生:你知道上面画的是什么吗?它为什么会这样呢?说明了什么问题?自由读第1、2自然段。
(2)根据学生汇报出示形成原因:“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着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3)齐读并找出反映水滴品格的词语:接连不断、 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等。
(4)理解“锲而不舍”、体会“不容易”。
(5)用自己的话说说“滴水穿石”形成的原因,用上“因为……所以……”。
(6)出示滴水穿石课件问:同学们听到什么?想到什么?
(7)学生汇报后提问:水滴有个自然的兄弟——雨水,它的力量要比水滴大得多,它能把石块滴穿吗?(指名读第四自然段)再问:雨水有什么缺点?(告诉学生有时为了更加突出事物的某一方面,可以从相反的方面进行说明,形成对比。)
(8)指导朗读:雨水和水滴,你更喜欢谁?用喜欢的语气齐读第2自然段(课件出示),认识反问句并改写成陈述句。
(在这个环节中,利用多媒体出示图片、动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提出问题,这时学生的探索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带着问题读书,调动学生的看、听、想、读、说能力。同时对教材进行重组,把“水滴”与“雨水”进行集中与对比,这是“用教材”,而不是 “教教材”的具体表现。)
2、学习典范,寻找共性,体会精神。
如果我们也像水滴那样,就什么事情都做得成。古今中外,有许多人像水滴那样,他们取得成功了吗?学生带着问题小组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讨论汇报。
(1) 学习李时珍事例。
学习流程:读课文——交流资料——找关键词语——体会经过努力取得成就——感情朗读。
(2)分组合作学习爱迪生、齐白石事例。
①用学习李时珍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爱迪生、齐白石部分,填学习卡。
人 物
理 想
成 功 秘 诀( 词 语 )
取 得 成 就
②、学生填表、交流汇报。
(3)从填好的学习卡中找出成功人士取得成功的共同点?体会“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水滴精神。
(4)评价激励:同学们在刚才的学习的过程当中,也做到了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像这样下去,我们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5)把你知道的有“滴水穿石精神”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6)课件出示马克思和贝多芬的故事进行交流。
(7)配乐朗读第三自然段,学生边看、边听边体会。
(8)课件出示并学习反问句: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要求:理解“滴穿” 、“顽石”、“滴水穿石”的精神,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在学习完第一个例子后,让学生自学其他两个例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借助媒体,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通过读、找、交流、讨论、对比等学习活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铭记启示,感情升华。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着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才攻克各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的。所以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课件出示)
1、理解“铭记”,读读背背。
2、带着对伟人和水滴敬佩的心情,齐读全文。
3、进行思想教育:我们要做水滴那样的人还是雨水那样的人呢?再读第5自然段。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能力,还应着眼于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通过有感情地读背,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学做水滴那样的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课外延伸,学以致用。
1、前面我们学习了三位名人的故事。现在请大家结合本文的学习,谈谈自已想怎样做?联系实际课后写一篇读后感。
2、课后搜集有“滴水穿石”精神的名人名言、故事等和大家交流。
(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突出阅读教学与习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继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
滴水穿石
雨水
水滴
李时珍
爱迪生
齐白石
三心二意、半途而废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失 败
取得成功
铭记:
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特级教师斯霞曾说:“好的板书对于提纲挈领地了解课文内容,对于把握住课文的关键问题,起着很大的作用。教师必须慎重考虑,精心设计。”我设计的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理清了教学内容的思路,将教学内容结构化,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所表达的思想。)
六、说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
远程教育充分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缩短了地区教育的差距,改变了农村小学长久以来形成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进课堂,“填鸭式”、 “满堂灌”的陈旧的教育模式。我校在“远程教育工程项目”配备中属于模式二的加强型,加上学校原有的电脑室和多媒体教室,我校就成了模式三的配备,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远程教育资源。本节课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质疑,交流信息等。远程教育资源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等特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易学、爱学、乐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课文理解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孜孜不倦等词语意思。学习写随感的方法。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搜集材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做事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好品质。
重点:理解“滴水穿石”现象给人什么样的启示。
难点:学习写作方法(受一件事物启发而悟出一定道理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石块、水瓶(做滴水穿石的实验用)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做滴水击石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水滴不停的滴落,结果会怎样?你从这个实验能联想到什么?
二、新课
(一)自主探究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说说课文哪分写的是实在的自然现象?哪部分是为说明道理而例举的事例?哪部分是作者的感受和要说明的道理?
(二)合作学习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1、2自然段围绕滴水为什么能够穿石?这一问题圈画有关词句。
(2)组织交流阅读感受
①指名回答:滴水为什么能穿石?结合学生回答,出示文字
a “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b “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②让学生朗读这两端文字,说说那个词语最吸引你?让你感受了什么?(结合学生回答点击重点词,引导学生理解“锲而不舍,日雕月琢,接连不断”等词语的意思。
③小水滴不管外面的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总是对着一个目标,滴啊、滴啊永不停歇,这就叫“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出示滴水石穿的动画,让我们怀着敬佩的感情再读这两段话,引导学生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
④看这小小的水滴,多么令人佩服,作者看到这一现象会联想到什么呢?全班齐读。让学生变换句子的说法。指导读好反问句。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读3自然段,明确作者举了那些人的例子?(出示第三自然段中例举名人事例的文字),三人中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永一个词就是——古今中外。
(2)选择三个事例中你最敬佩的人的事例来读出你的敬佩之情,再说说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他们“滴水穿石”的精神。(结合学生回答,点击词语“坚持不懈”“孜孜不倦”“不教一日闲过”并说说怎样理解词语的含义)。
(3)小结: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这些伟大的人物他们的成功经验真是值得我们总结一下(出示文字:你看,古今中外所有……)
(4)学生自己练读文字,和小组同学说说自己的理解体会的再指名读说说对“滴水穿石精神”和“滴水顽石”的理解?
(5)小组比赛读第三自然段
3、学习第四自然段
作者从正面例举了古今中外名人的事例来说明滴水穿石的精神。其实文中还有一个反面的例证,我们来看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这一节写了什么?例举了一个什么事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交流:明确,从正反两方面例证,增强课文说服力。
(2)说说作者受到了怎样的启示?结合学生回答出示:目标专一而不 ,持之以恒而不 ,就一定能够 。
(3)指导学生朗读并背诵这句话。
三、巩固延伸
1、读了这篇课文,你领悟了什么道理,作者在说明道理的方法上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2、你还知道哪些能说明滴水穿石精神的事例?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利用读书,上网等渠道搜集能证明滴水穿石道理的事例。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开放了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一、大胆采用了源于探究性学习的问题教学法,在课堂学生的问题生成和解决过程中达成三维教学目标,促进了学习方式的改变。
二、尊重孩子的个性,尊重孩子的情感体验是这节课的亮点。在朗读时让学生喜欢读哪段话就读那段话。喜欢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
语文课堂是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是个性飞扬的绿地,也是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主要阵地,所以教师要利用这片“风水宝地”改变传统语文课堂,激活学生的思维。
教材分析
《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由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自然现象而引起的联想,并列举了古今中外名人取得成功的实例,说明了具有水滴石穿的精神,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这是一篇精读课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楚,不但适合朗读,而且是典型的随感例文。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滴水穿石”现象给人们的启示,难点是学习受一件事物的启发而悟出一定的道理的写作方法。
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所以能够比较容易地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所以可以将本课的训练重点设在朗读培养良好的语感和语言积累上。在学习形式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设计意图
这是一篇由见到自然现象而引起作者的感想,进而说明道理的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考虑到文章的特点,我分布设计了几个教学程序,首先通过演示实验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形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再通过读一读,议一议合作学习的方法了解文章的内容,明白要说明的道理。通过自由读,抓住点词语读,情境导读,比赛读等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积累能力。通过组内交流,师生交流等合作交流形式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为了让他们有更深的体会我还安排了查找事例的课外作业,将知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