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是哺乳纲啮齿目中的一个科,其下包括松鼠亚科和非洲地松鼠亚科,特征是长着毛茸茸的长尾巴、匀称灵活的身体,
我在上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二册《松鼠和松果》一课的时候,课堂上发生了这样一幕:
师:“对,松鼠有了好主意:每次摘松果,吃一个就在土里埋下一个。”那么,松鼠的愿望有没有实现呢?请你自己读读课文第5自然段。
(同学们认真地读课文,很快就有人举手)
生1:松鼠的愿望实现了,那里长出了好多松树。
生2:它的愿望实现了。因为,(读文)春天,几场蒙蒙细雨过后,在松鼠埋松果的地方,长出了一棵(漏一字:棵)挺拔(错读为pa)的小松树。
(孩子们都听出来了,纷纷把小手举得高高的。)
生3:某某,你把挺拔的拔字读错了,请你改正。
生2:挺拔的小松树。
生4:某某,你少了一个棵字,应该是一棵棵。请你改正。
生2:一棵棵挺拔的小松树。
师:中间这两大组的小朋友,如果你就是一棵小松树,能不能用你的姿势告诉我,一棵棵挺拔的小松树是怎样的?
(孩子们个个挺直了腰板,挺起了胸脯,笔直地站立在那里,瞪大了眼睛朝我望着。有的还伸出手臂作茂密的枝叶状!呵呵!我不由得赞叹。)
师:真是一片挺拔的松树林啊!可是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那会怎么样呢?
(孩子们的眼睛闪着,有的孩子唰的一下坐回到了座位上,有的孩子把伸直的手臂慢慢地垂了下来,还有的孩子皱着眉头说,那到处都光秃秃的了,森林就不见了!)
师:哎呀!一棵松树都没了,到处都——
生接:光秃秃的。
师:是啊,幸好松鼠想出了这个好主意!一棵棵挺拔的小松树伴着蒙蒙的春雨长出来了!那么将来呢,将来会怎么样呢?
(我用期待的目光含笑望着孩子们,特别是边上两个大组的孩子。很多孩子大声地说,“这里会是一片更茂密的松树林。”这时,角落里有一个孩子噌的一下站了起来。)
师:真是一棵聪明的小松树!
(边上的孩子相互望了望,陆续有孩子恍然大悟般地站起来。)
师:是的,又一棵,一棵,又一棵!将来,这里会是一片——
生齐:更茂密的松树林!
课上到这里,孩子们很开心,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红晕、快乐的微笑。我想,他们不仅读懂了这些词句的意思,不仅感受了表演的乐趣,而且还体验了智慧带来的快乐,感受了集体的力量。我和他们一样快乐!
这是在我的教学设计之外的一幕。它源于一个孩子在朗读时的错误,孩子们相互纠错时的表现引发了我的灵感,我恰到好处地因势利导,引导孩子们通过动作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在朗读、体验中品味、积累词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抓住生成点达到生成的办法也应是实践,引导学生在诵读、体验中领会情感,在思考想象中领悟语言的内涵,在比较揣摩中赏识语言的神韵,在熟读背诵中积淀语言的材料,在读写结合中完成语言从内化到外化的迁移。 是否能再作一些改进呢?思考以后,我觉得:对“一棵棵”、“挺拔”、“光秃秃”、“更茂密”等几个词语的理解,还可以更深,更准些。如“光秃秃”的理解,可以请学生想想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光溜溜)增加学生ABB式词语的积累。理解“挺拔”时,还可以联系《邓小平爷爷植树》中学过的词句(像战士一样笔直地站在那里),说说,什么样的树是挺拔的树。理解“更茂密”的时候,应该要求学生用更准确的肢体语言来表现(相互之间挨得紧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时“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其实大量的课程资源都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只是有时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关系,我们可以称为“沉睡”状态,于是就需要去开发、捕捉、唤醒它。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建构、共同成长的过程。“动态”与“生成”是其鲜明特征。在课改实施过程中,教师课前预设的文本方案必然会遭到缘自“互动”的强劲挑战。有时是突发事件,有时是教师的“失误”,有时是学生的“错误”……面对这些富有生命气息的教学资源,如果没被我们“拿来”,与之擦肩而过,白白流失,就太可惜了!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富有生命气息的教学资源,对其进行加工整合、巧妙的设计,使其富有艺术情趣,唤醒学生沉睡的激情,教学就会显得生动、有趣,学生、生活与课程三者同构共生。《新课标》告诉我们,跳出备课预设的思路,灵活应变,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批评,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构建,课堂会因生成而变得美丽。
上述教学片段,就是对这个理念的最好诠释。如果在教学当中我没有很好的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教学资源,就肯定没有后面的精彩互动,没有学生所释放出来的智慧火花,没有学生生动丰富而具有创意的肢体表演,更没有学生对文本更深层次的理解,那么何来教学的鲜活灵动呢?由此可见,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要时时观察学生,时时注意学生,认真倾听来自学生的声音,对来自学生的言行及时解析,使其成为我们教学的资源,从中迸发出教学灵感,创造性地展开教学活动,那么课堂教学就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动态生成。
那么如何才能使一堂课成为生成性的教学呢?
我认为必须要做好—预设,好的预设是生成的前提。预设是教师面对教材、面对学生应考虑的两个问题:学什么与怎样学最有效的基本定位和假设路径,预设包含了教学理念及在理念引领下的具体教学的操作层面(策略),它具有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动学习并有机整合学习目标的“理想意图”和操作思想。新课程下的预设,首先要求构建一个“学习主题”,应该思考怎样合理组合学习内容,使内容与目标一致;应该思考运用哪些学习策略,使效益与方法一致(有效地达成目标与掌握学习方法相一致);更应该思考学生对学习内容会有怎样的体验和情感。在预设过程中,教师从传统的线型设计(关注“教师怎样教”的设计)转到了新理念下的框架设计(关注“学生怎样学”的设计)上,即从“以教定学”转到“以学定教”这一新理念上来。
叶澜指出:“课堂应是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园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所以,一个真正关注人的发展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是认知的)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会促使课堂中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和对及时反馈提出要求。”可见,教学设计要为动态生成而设计。使教学尽可能的能在预设之内生成,做到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不变,教学内容不变,教学重点不变,教学策略不变,教学流程不变。当然,老师在预设时,不可能穷尽也不必穷尽课堂的可能的变化,要凭借教育智慧在教育机智中生成,预设目标可以在生成中随机升降,教学重点可以在生成中调整,探究主题可以在生成中适时替换,教学的流程可以在生成中即时变奏。
新课程强调课堂是一个不断生成的教学,它更多地关注课堂生成的新问题、新内容、新方法、新过程,更多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它不仅要看教师“教”得怎样,更要看学生“学”得怎样,甚至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来看教师是怎样教的。其实学生才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精心做好“预设”教学环节的同时,更应关注课堂的“生成”,让语文教学更有意义,更具有生命活力,成为快乐的源泉。
有一次我听了一位老师执教的《夜宿山寺》,在初读、再读、三读诗文后,教师请学生说说诗句中写了哪些事物,并说说自己的理解,有兴趣的可以进行小组交流。但教师很快发现许多学生并没有参加小组交流,而是饶有兴趣地在画画,并发现其中一幅有问题的画,那是一张画有星星、月亮和一座倾斜得厉害的高楼。教师默许并支持了这一学习方式,并请学生对那幅画做出评价,学生很快纠正了错误,从而让学生正确地掌握了诗句中“危”字的正确解释不是“危险”而是“高”。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不再死抱“预设”,而及时关注到了课堂的“生成”。教师的机智在于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并在过程与方法中融入新知识的学习指导。我们相信学生对这个诗句的理解也已融入他的生命中。《新课程标准》不再视知识为确定的独立于认知者的一个目标,而是视其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它倡导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自主、合作、探究”中的独特的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不断探索这三大学习方式具体有效的操作方法。这些方法不单来自教师的实践和创造,更应该关注学习者自身的实践和创造,他们自己创造的方法更适合他们自身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为师者多么需要敏锐地捕捉和推广“画画”这类具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的“生成”。
教学需要预设,但预设不是教学的全部,教学的生命力与真正价值在于预设下的生成教学。“关注生成”,它所蕴含的教育思想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第一要义的教育总旨,它所倡导的就是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它是对新课标理念的全新展示。
“生成”不会是一种不曾预约的精彩,他是一种富有灵性的召唤,更是一种价值引导下的自主构建。表现在实践上,它是一种充分预约的精彩,在充分预约中寻求平衡,酝酿突破;只有我们不断反思生成,我们的教学才能涌动着生命的灵性,我们的课堂才能充满智慧的灵光。
一起来享受语文带来的快乐吧!快乐语文不正是我们最期待,最想看到和追求的目标吗?让语文课�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观察和形象生动说明的方法。
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
1、理解说明的顺序。
2、学会写简单的说明文。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良好心理品质。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学,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步骤:
导语: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它既有五彩缤纷的自然景观,又有千姿百态的花鸟虫鱼,还有形形色色的飞禽走兽。同学们可能看过中央8台播放的《动物世界》,平时对小鸡、小鸭、小狗、小猫等小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说明文就介绍了一种非常有趣的小动物——松鼠。
一、自学与预习:
默读课文,解词注音。
1、生字:
驯良(xùn)乖巧(guāi)蛰伏(zhé)惹恼(rě)褐色(hè))矫健(jiǎo)
爪子(zhǎo)遮蔽(zhèbì)分叉(chà)翘起(qiào)勉强(qiǎng)
2、词语:
蛰伏: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吃东西。
驯良:和顺善良。
警觉:对危险或情况变化的敏锐的感觉。
乖巧:合人心意,讨人喜欢;机灵,巧妙。
矫健:强壮有力。
二、导读:
一、自读课文,试概括各段的要点:
要领:抓中心句,重点是开头名和结尾句:
分小组讨论后明确:
1、总写松鼠的特点。
2、写松鼠漂亮的外形。(从两方面来写“漂亮”和“最不像四足兽”)
3、写松鼠驯良的习性。((1)活动的范围(2)活动的时间(3)主食及寻食习惯)
4、写松鼠乖巧的个性。(从聪明警觉,轻快敏捷两方面写的。
5、写松鼠筑窝。(从环境选择,搭窝方法,窝口特点三方面写的。)
6、写松鼠是有用的动物。(从松鼠多产,皮毛的色泽、肉、尾毛和皮的用途三个方面来说明的。)
思考:
本文各段内容安排体现了说明文的哪种顺序:
外形-----个性,由表------里(逻辑顺序)
二、依据说明文的结构特点,根据以下提示,理清文章的层次,并标明各段的起止点:
(一)第一部分(1):总写松鼠的特点总
(二)第二部分(2--5):分别介绍松鼠的特点。分
(三)第三部分(6):补充介绍松鼠的用途。总
三、师生互动:
精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一)整体感知:
学生分组研计下列问题:
1、第一部分①松鼠为什么“很讨人喜欢”?(漂亮、驯良、乖巧)
2、这部分总写松鼠的特点,着眼于什么?(“很讨人喜欢”)
3、第二部分③“漂亮”、“驯良”、“乖巧”分别说了哪三方面?(形体、行动、性格)
(二)精读赏析:
学生自读课文第二段,回答下列问题:
1、试将本段划分为两个层次:
2、第一层由两个句子组成,第一句写了什么?(面容、眼睛、身体、四肢)从头部写到身躯。
第二句呢?(突出尾巴,写出松鼠特有的样子)这一层简直类似于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漂亮“是总的特点,身体的每一部位又各有特点。
第二层:松鼠最不像四足兽的特点,是从哪两方面来写的?
((1)常常竖直身子坐着(2)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常常“说的是什么?(从时间上说的很严密)
这几句中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松鼠吃东西的动作更明白了。
3、体会说明文中词语使用的准确性:
读句子:“松鼠面容清瘦(秀丽),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比较(非常)敏捷,比较机警,一条粗大的尾巴向上翘起。”
(1)为什么不能用“清瘦”而用秀丽?
“瘦”不一定美,而原文“清秀”,指美丽而不俗气。一般“清秀”极少用来形容动物,就是形容人,多半也只形容少男少女,现在拿来形容松鼠的面容,加上“闪闪有光”的眼睛,写得惹人喜爱。
(2)加上闪闪有什么好处?
讨论后明确:
形容眼睛非常亮,一闪一闪的,突出可爱的特点。
(3)在写松鼠的活动能力时候,用了一第列形容词,请找出来。
(矫健、轻快、敏捷、机警)
(4)“比较”和“非常”哪个更好,为什么?
比较”是相对而言,并不超群;
“非常”指不一般,十分突出,把松鼠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点突出了。
(应着眼于从词义的轻重上来区别)
四、迁移写作训练:
依照课文的写法,向你的朋友介绍一种你喜欢的小动,要注意抓住这种动物的基本特征,先口头作文,然后再写成书面作文。
写作思路示例:
题目:我家的小花猫(小狗)
开头:先总写小猫的特点,以及我对它的感情。
1、写猫美丽的外貌。
主体:2、写小猫的生活习性。
3、写小猫的活动以及逗人喜爱的特点。
结尾:再次写我对小猫的感情,突出我对它的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
总松鼠的特点---漂亮、驯良、乖巧1
漂亮------外形2
分驯良------习性3
乖巧------动作4---5
总有用的小动物。6
说课要点:
训练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阅读说明文的基本方法,和学写简单的说明文。
教学思路:先给学生讲授必要的学习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去解决一些阅读说明文中常见的最基本的问题。归纳课文要点的方法、分析课文的方法、理解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方法、向别人介绍一种小动物的方法、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有效说明。
教学过程:
1、指导预习,掌握重要的生字词,并重温说明文的有关常识。
2、学生归纳各段要点,并根据说明文的结构特点划分结构层次。
3、重点语段研读:分层、概括要点、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模拟仿真作文训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会写“主、意、总”3个字。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这个童话。
3、德育目标:
为使我们居住的环境更美好,愿意参加植树活动或树木认养活动。
【教学重、难点】写字、朗读、感悟课文理解种树的好处并投身其中。
【教法学法】游戏、画图、复述、看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游戏找朋友(组词):
每张彩纸上写有一个字:
以 如 活 意 后 主 然 明 泼 聪 忽 眨 果 眼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引起学生巩固字词的兴趣,加深印象,积累语言,突出“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这一要求,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2、通过读词读句检测学生对生字词掌握的情况(投影片):
聪明活泼──聪明活泼的小明学会了种花。
忽然──天忽然暗了下来,很快就下起了大雨。
如果──如果明天天晴,我们就去春游。
以后──学了这一课,我们以后会更爱护树木了。
主意──我们有了一个美化校园的好主意。
二、朗读感悟
1、给自然段标序号。
2、师范读:
注意在轻松活泼的基调中,用夸张的语气读出小松鼠的情感变化。
3、学生分组朗读:
每人一个自然段。
师巡视,相机指导。
4、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师从中选出最有感染力的一句话与学生交换读:“每个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
“那么”重读。
5、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然后用“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这句话与学生交换读。
6、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7、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说说哪幅图是写这个自然段。
8、第43页的图是写哪个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9、指名读第六自然段:
这句话感染力很强,与学生交换读。
10、有感情地接力读全课:
每组一个自然段。
11、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或段朗读:
并记住它,在全班背一遍。
12、这篇文章美吗?美在哪里?
(语言美、小松鼠情感美、行为美。)
13、复述这个童话:
先在小组里复述,再在全班复述。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不要求深入理解课文,而是通过多种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出于口,入于耳,了然于心,从而感悟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
三、扩展
种树除了能提供食物以外,还有什么好处?
学生回答,师边出示投影边讲解:
1、可以挡风沙。
2、不让水土流失。
3、制造氧气。
4、树阴下很凉快。
5、美化环境。
设计意图:利用生动形象的图画,将复杂的道理浅显化,使课内向课外延伸,力求形成开发式的学习新领域。
四、指导写字
主、意、总
让学生观察这几个字书写时应注意的地方。尤其是心字底的写法,其中的卧钩不可写成斜钩或竖弯钩。
师板书,学生书空。
同桌互相看一看有什么毛病。
设计意图:低年级语文不能忽视写字教学,要体现“观察、分析、演示、练习、指导”等过程,引导学生读生字,看范字,主动观察,细心书写,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五、画未来
“以后会是什么样子的?”
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
可以画小松鼠住的这片松树林的未来,也可以画想象中的自己居住的这个地方(塘沽)的未来。
【板书设计】
3、作者说“讨人喜欢”不只因为它“漂亮”还因为它“驯良”“乖巧”。作者是从几个方面写“驯良”的?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然后小组讨论。(展示树上生活的图片,播放的叫声)
4、查词典看看“乖巧”是什么意思,根据课文取哪个意思比较合适?再来看看作者为什么说机灵巧妙。
自读课文4、5说说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
复述搭窝一段。要注意一些词。
5、文章除了介绍的漂亮、驯良、乖巧,还补充介绍了一些其他知识,自读最后一段。
6、小结:文章第1段总说的三个特点,归结为“很讨人喜欢”。下面几段依次分说它的三个特点。再补充介绍它的实用价值,说明它不但“讨人喜欢”,而且“很有用”。这样写,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可以使读者对这种小动物获得清晰的印象。
五、播放的影片,补充介绍的一些其他知识。
六、读完全文,你觉得可爱吗?
的确讨人喜欢,有人也专门把当作宠物来养。
(展示一组与人和睦相处的画面)
在颐和园里有许多好心人喂,他们每天上午九、十点钟在几个固定的地方喂,每天这个时候就会有许多到这里觅食它们与这些人已结成了朋友。下图是在后山赅春园西边喂的两个中年人,他们在这里喂已有一年了,每天要喂一、二斤生花生,喂完后他们还会把剥剩的花生拾起来放到垃圾箱里。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画面啊!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可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我们也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
下面是老师从网上搜集到的一则新闻。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七、作业 :如果以为题材发行一组(4张)邮票,你觉得设计的邮票应该从哪些方面反映的生活?你能给每枚邮票定个名吗?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 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
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对本课的教学内容做了如下的加工:
1、语文与生活:“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就有多么广阔”。本课《小松鼠找花生》就是一篇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文章,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教师借助这一载体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观察生活。
2、语文与开放:“语文学习应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形成课内外结合的、开放的、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因此在教学本课前,我让学生搜集和整理有关花生的知识,使学生对这一内容进一步的了解。
10《松鼠》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1个字。正确读写“敏捷、驯服、矫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3、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方法。
4、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各部分写具体的,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各部分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写小动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关于松鼠形态及生活习性的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松鼠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出示松鼠的图片:同学们,你了解松鼠吗?请把你知道的给大家说一说。
今天,我们学习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封所写的《松鼠》,让我们读一读,他给我们介绍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内容?
2、提出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字词和较长的句子多读几遍。
(2)画出不懂的词语,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问题。
(3)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
(4)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要求: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别人在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抽查情况)
1、小组内学习展示。
a、这节课,我学会了“乖巧、驯良、橡栗、玲珑、蜇伏、玲珑、警觉、苔藓”等词语,理解了敏捷、矫健的意思。
b、我会用乖巧、敏捷、矫健造句。
c、我能够流利地读通读顺课文。
d、我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解决了一些课后的思考题或每课一练中的题目等。
2、抽查学习情况。
抽查生字的读,说或写的情况。(主要是针对中差生)
(二)学文悟情展示。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a、我知道课文从松鼠的外形特点、活动、窝、生殖4个方面来介绍的。
b、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呢?试着填一填:
在写松鼠的外形时,作者采用_________的写法,抓住松鼠_____ 、_____ 、_____和 _____ 的特点,把小松鼠写得非常美丽可爱。
2、学生从从3、4自然段阅读感悟,体会写法。(让学生自主阅读)
a、这两个自然段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松鼠的乖巧行为?
b、你觉得小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
c、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比喻、拟人)
3、学生展示朗读能力。
(三)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该如何介绍自己呢?
三、激发知识冲突(适时进行)
四、知识拓展延伸
作者向我们准确、生动地介绍了松鼠的特征及生活习。除了文章中介绍的松鼠特点外,你知道松鼠还有哪些特点吗?。
五、作业
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某一种动物。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训良、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2.自读课文,从课文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的描写中理解松鼠外形、性格、行为特点,感受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3.学习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手法。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找出全文中心句,初步了解松鼠漂亮、乖巧、训良、讨人喜欢的特点及作者思想感情。
二、指导阅读第一自然段,体会松鼠漂亮的特点,掌握说明方法。
三、指导阅读第二自然段,理解松鼠“训良”的特点,掌握说明方法。
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
活动地点---晚上(不骚扰人类)
(训良——拟人、比喻)
四、指导阅读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段,体会松鼠“乖巧”的特点,掌握说明方法。
横渡----智慧
触动----警觉
储备食物----聪明
蹦跳----轻快
叫声----有感情
(乖巧——比喻、拟人)
五、指导阅读第四自然段,深入体会松鼠“乖巧”的特点,掌握说明方法。
选址----树枝分杈
建造----勤劳
住居----宽敞、舒适、安全
窝口----遮风避雨
(乖巧——比喻、拟人)
六、合作学习,对照异同,探究写法。
练习提纲(选一个作读写迁移练习)
1.用本课的表达方法写一种你最喜爱的动物。
教学安排意图:课文第1 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第2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等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驯良。第3.4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为特征——乖巧。一从它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来表现它的智慧;二从“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来表现它的警觉;三从储备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四从蹦跳的动作来表现它的轻快;五从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现它丰富的感情。作者还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居住及窝口的特点等方面来表现它的聪明、勤快,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最后在第5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生活习性。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进一步领会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松鼠的可爱之处及生活习性特点,并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探究两篇课文不同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浙江省临安市於潜镇二小 杨红芸执教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认识11个生字,会写“以”“更”两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1—3自然段。
过程性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借助多读,感情性的朗读,培养学生语感。
情感目标:学生初步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依存关系。
二。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依存关系。
三。教学准备:
1、课件,生字树。
2、学生课前搜集小松鼠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
师:猜谜是大家最喜欢的,今天我来让大家猜一个迷语:头像小老鼠,尾像降落伞,常在树上住,忙着摘果子。
生:这是松鼠。
师板书:松鼠。
师:你对它了解吗?
生甲:松鼠生活在树林里。
生乙:松鼠喜欢吃松果。
生丙:松鼠的尾巴像降落伞,帮助它跳跃,它的尾巴又能当被子。
师:小朋友知道的真多。刚才有小朋友说松鼠喜欢吃松果(板书:和松果)那松鼠和松果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听清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师:请小朋友把小黑板上的生字自由读一遍。
生自由读
师:请小朋友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生甲领读。
生乙领读。
师:请同桌之间互读互纠读音。
生开始活动。
师:你能用巧妙的办法记住生字宝宝吗?
生甲:我记住了“聪”,耳朵灵,口会说,心灵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
师:你就是个聪明的孩子。
生乙:我记住了“泼”,头发在洗澡。
……
师:其余的生字,我们小组合作来学习。
生小组合作学习,师巡回指导,扶差。
师:下面我们开始“一看二想三读”的环节,将生字宝宝放进我们的小脑袋里。
(师指导,生记字)
师:下面我们来做“摘松果的游戏”
大屏幕后面出现一棵挂满松果的松树,学生上台摘松果,并将松果背面的生字读准,就可以把松果拿走。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生字,真能干!接下来我们写字,相信也能把生字写漂亮。我们先观察生字“以”、“更”田字格中的位置。
生观察并轻声地说。
生先描红并分别各写一个。
生把已写好的字和组里的同学交流,互相评价,师随机指导书写较差的同学。
师:小朋友通过努力写出的字真漂亮。下面我们来读课文,大家有没有信心?
生大声说:有!
师:这篇课文应请几位小朋友读课文?为什么?
生:应请6个小朋友�
师:大家一边听,一边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松鼠?
生甲:这是一只活泼可爱的松�
生乙:这是一只喜欢大森林的小松鼠。
生丙:这是聪明的小松鼠。因为它看到树越来越少就要想办法了。
生乙:这是一只保护环境的小松鼠。它看到树越来越少,很着急。
师:你们看,一只聪明活泼的小松鼠走来了,他去干什么呢?
出现课件:一只小松鼠向大森林奔去。
生甲:一只活泼可爱的小松鼠怀着愉快的心情蹦蹦跳跳地向大森林跑去。
生乙:一只聪明的小松鼠兴高采烈地挎着篮子跑到松林里摘松果。
师:课文哪一段是写这幅画的?请一个小朋友读第一自然段。
生甲:这个小朋友读得还可以,可是还不够高兴。我能读得比他高兴。
师:他读得很高兴,脸上笑嘻嘻的,多高兴哪,谁能读得像他一样高兴?
生丙、生丁读,齐读。
师:松果那么香,那么可口,松鼠吃着吃着,忽然到了一个问题。请小朋友划出小松鼠想的句子读一读。
生读第2、3自然段。(课件出示这2自然段的文字。)
师:他们会吃什么?到哪里去住呢?
生甲:他们吃果园里面的苹果、桃子等水果。
生乙:不行,松鼠不吃苹果、桃子等水果,再说那是果农种出来的不让他们吃。
生丙:松鼠可以住在石头缝里,吃草,吃山核桃。
生丁:松鼠住在石头缝里会不舒服的,他不吃草,山核是人工栽培,不让他吃的。
生:他们可以到别的松林里去住,吃其它树林里的松果。
生:别的松林里的松果也会被住在那儿的松鼠吃完。他们去了,那儿已经是光秃秃的一片了。
师:小松鼠的心情怎样?
生甲:他很担心,担心没东西吃,没地方住。
生乙:他很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办。
生丙:他很害怕,害怕松鼠们都会死去。
师:那你们就带着这种担心、着急、害怕的心情读一读其中一两句。
生自由读。
同桌配合读。
师生配合读。
师:小松鼠多着急,他会想什么办法?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五。教学反思
我的这则教学设计努力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一。尊重孩子的个性,尊重孩子和情感体验。这节课在识字教学环节中,让孩子自愿当小老师,教识字方法。朗读时,从自己的感悟出发去朗读。
二。巧设游戏。在识字这个很枯燥的环节中,设计与本课内容有关的摘松果的巩固生字游戏,既给学生带来了活力,又使学生掌握了生字。
三。巧妙设疑,激活思维。在提问“他们吃什么呢?到哪儿去住呢?”时,让学生去思考,又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认识到松鼠没地方住了,没东西吃了,体会到着急,担心,害怕的情感,再带着这种情感读文。
但我的设计内容过多,无法完成教学;重点过多,无法兼顾。合作学习能力还需努力培养。
【教学目标】
1、识11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今天老师要跟大家介绍的也是一种小动物,它是谁呢?别着急,它来了(用多媒体播放“松鼠”),看完之后,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刚认识的这位朋友,说说你最喜欢它什么?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位朋友的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丰的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松鼠》。请谁来给大家简介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或松鼠的'情况。
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读阅读提示,想想:
这篇文章要我们了解什么?
反馈: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想想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
三、合作探究
1、你能用一句话或几个词语概括出松鼠的特征吗?
明确:(松鼠是种漂亮的小动物,它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2、小组讨论:
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
课文第一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第二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等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驯良。第3、4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动特征──乖巧。一从它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来表现它的智慧;二从“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来表现它的警觉;三从储备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四从蹦跳的动作来表现它的轻快;五从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现它丰富的感情。作者还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居住及窝口的特点等方面来表现它的聪明、勤快,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最后在第5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特点。
⑵想想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松鼠》一文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鲸》有很大不同。从说明的角度来看,《鲸》侧重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而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从表达的方法来看,《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上来看,《鲸》的语言精炼平实,而本文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⑶你喜欢松鼠吗?请你结合课文介绍的顺序说说松鼠在哪些方面讨人喜欢?
3、经过小组讨论后,有没有还未解决的呢?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互相质疑,解疑)
4、能言善辩:
下列有两段同样是介绍松鼠的文字,试与原文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⑴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在高处活动,因为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它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做船,用自己的尾巴当做帆和舵。它十分警觉,只要有人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松鼠的窝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一胎能生三四个。
⑵松鼠亦称灰鼠,哺乳纲,松鼠科。体长20~28厘米;尾蓬松,长16~2424厘米。体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冬季耳有毛簇。林栖,用树叶、草苔筑巢,或利用鸦、鹊的废巢。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实,有时食昆虫和鸟卵。年产1~4窝,每窝产5~10仔。分布于我国东北至西北,以及欧洲各地。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笔。
五、拓展延伸
1、学习了本文之后,你觉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介绍动物呢?(讨论。)
(A、准确、生动的语言;B、合理清晰的结构;C、鲜明的事物特征;D、恰当选用说明方法。)
2、仿造《鲸》的表达方法,改写本文或仿造《松鼠》的表达方法,改写《鲸》。
教学目标
1.领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掌握根据事物特点组织材料的方法。
3.采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
教学重难点
1.先总说后分说的逻辑顺序。
2.准确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征。
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设计思路
本文是一篇说明小动物的文章。七年级学生对自然界的小动物往往兴趣较浓厚,应将这种兴趣加以引导,使学生学会怎样观察小动物,注意运用一定的观察顺序,在描述小动物的时候能运用拟人手法,使描述生动形象。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1.教师导人。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有没有见过松鼠?想不想了解它的故事?那就让我们随同法国的布丰去看看松鼠吧。(出示松鼠的有关彩图,板书课题。)
2.作者介绍。
(1)让学生进行介绍。
(2)明确:(出示幻灯片l,也可以用小黑板代替。)
布丰(1707—1788),法国著名学者、作家,著有《自然史》等。本文是根据《布封文选》中《松鼠》一文改编的。
要求:了解作者。
二、自主学习
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2。)
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同桌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重音。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
3.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划分课文段落层次,明确本文的主要说明顺序。
4.朗读第1自然段。
(1)从中找出说明松鼠主要特征的词语,根据文意解释这三个词的含义。 。
(2)思考这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5.朗读第2自然段。
(1)松鼠外形的漂亮体现在哪些方面?
(2)哪些词能说明其漂亮?
(3)这段文字除运用说明外,还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6.从文中找出有关说明松鼠驯良的句子或词语。
7.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三、合作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2.在班上研究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
1.给加点字注音。(出示幻灯片3。)
矫健帽缨榛子榉实舵蜇伏苔藓
要求:让一名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得不正确的,找其他同学起来纠正。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划分课文段落层次,明确本文的主要说明顺序。
明确:(总说松鼠的特征——具体说明松鼠的主要特征——补充说明有关松鼠的一些知识。)
要求:熟悉课文内容,初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朗读第1自然段。
(1)从中找出说明松鼠主要特征的词语,根据文意解释这三个词的含义。
(2)思考这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明确: (漂亮、驯良、乖巧。解释略。
不能,观察顺序由外到内,为什么采用这种顺序,与下文第2—5自然段内容相照应。)
4.朗读第2自然段。
(1)松鼠外形的漂亮体现在哪些方面?
(2)哪些词能说明其漂亮?
(3)这段文字除运用说明外,还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用拟人手法进行说明可使读者对松鼠漂亮的外形留下深刻印象。)
5.从文中找出有关说明松鼠驯良的句子或词语。
明确:(让学生回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引导。)
6.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喜欢的原因与同桌进行交流。
(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
7.重点研讨课文第4、5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幻灯片4。)
①松鼠的特点之一是乖巧,即机灵、合人心意、讨人喜欢。请从文中找出例子说明这一点。
②研读下边的句子,说说作者是运用哪些词语来写松鼠十分警觉的,并作简要分析。
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③文中说明松鼠搭窝的部分,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其作用。对照文中有关松鼠窝的说明,请画一幅有关松鼠窝图画。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明确:(①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引导。
②只要“触动”一下,它就“跑”“躲”“逃”,说明它十分机警。而且触动的是树根,前面还用稍微,说明触动是很轻的,这就足以表现它的感觉特别敏锐。
③例如“……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运用了拟人手法,可以使说明更加生动形象。图画根据说明画出即可。)
五、梳理巩固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不必只局限一个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即可。)
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的话,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可不进行。)
《新课标作业 设计》中的“迁移延伸”部分。
七、布置作业
《新课标作业 设计》中的“积累运用”部分。
板书设计
松 鼠
布 丰
第一部分(第l段):总说松鼠特征:漂亮 驯良乖巧
第二部分(第2—5段):分说松鼠特征:漂亮 驯良 乖巧
第三部分(第6段):补充说明松鼠的其它特征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松鼠的美丽和可爱。
2.借助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爱护小动物,自觉保护生态环境。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品读课文、练习表达;学习松鼠搭窝活动特点,体会松鼠的机灵。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揭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看谁能猜出来?——“叫鼠不是鼠,尾巴像扫帚,喜欢树上住,松果当食物。”(屏幕出现谜语)
对啦,是松鼠。(电脑出示图片)同学们反应真快。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松鼠》这一课。(点击课件,板书课题,学生观察)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出示生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生词)
学习课文要从字词入手,这些词语你都认识吗?(电脑出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谁有信心来读一下?
2、提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自读。
① 听动画小故事《小松鼠找花生》,听后互相交流小松鼠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
② 过渡语:课文中是怎样描写松鼠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这篇课文,怎么读呢?可以自己大声读,可以默读,也可以同桌间互相读,你读一段,我读一段,读错的地方互相给予纠正。读完了再想一想,课文从那几个方面描写了松鼠?(外形、活动、吃食、搭窝)
3、学生汇报、交流。通过读课文,你对松鼠有了哪些了解?�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现在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课文第一段,找出课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想一想,课文围绕这一句话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松鼠的?
(2)学生汇报、交流。正像课文第一段写得,老师也觉得松鼠是一种美丽可爱的动物。你能看着图向大家介绍一下吗?教师相机评价。(主要包括: 面孔、眼睛、毛、尾巴 等几个方面。)
(3)指导齐读第二句话。
(4)指导朗诵课文第一段。
第一自然段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松鼠的美丽可爱,谁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把它美丽可爱的样子读出来。两人一组,注意同学之间互相评议。
(板书:外形——美丽)
(5)做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总结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
同学们学得非常好,想一想,我们在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时候,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学习的?谁来说一下?
是啊,我们是这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出示课件)先认真读课文,多读几遍,再找出中心句,看看课文围绕中心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的,然后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最后做一个小练习。
课文不仅从外形上说了松鼠的可爱,还从其他方面进行了描写,现在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像咱们学习第一自然段那样来学习一下。一定要按照要求,仔细认真地学习,一会儿我们看哪位同学收获最大。
3、学生自学课文,汇报交流,教师指导。
(1)分组介绍课文学习情况,要求按顺序说完整。
①第二段主要讲了小松鼠十分机灵(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话说一下)(板书:活动——驯良),然后小练习。
②第三段主要说了松鼠主要吃些什么?(这个简单处理,重点理解三个“它们”主要指代什么?“常常”一词说明了什么? )(板书:吃食——乖巧)
③第四段主要说了松鼠是怎样搭窝的。(板书:搭窝——勤劳)
出示课文,学习有关顺序 “先……再……然后……” 的说话方法。并利用这些词语说一段话。
(2)指导朗读。(谁还学习了这一段,有没有需要补充的?你能把这一段读一下吗?)
(四)总结归纳。
1、同学们学习得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迅速通读全文,同桌互相思考讨论:课文介绍了松鼠的哪几个方面?全文可分为几大部分?每部分都写了什么?
2、今天我们从外形和生活习性方面了解了松鼠的美丽可爱,关于松鼠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谁来说一下?
3、欣赏关于松鼠的图片。
(五)拓展延伸
1、把这种美丽可爱的小松鼠介绍给你的朋友。
2、学习课文描写松鼠的方法,把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写下来。
(六)总结:1、生:请用“今天,我们认识了松鼠这种小动物,文章运用 的结构顺序,以 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 的松鼠。通过本文的学习,我认识到要 。”的句子总结本节课你的学习心得。
2、师:从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角度总结。
(七)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这是一篇写物的文章,课文从外形、活动、吃食、搭窝这四个方面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特别是本课教学的板书,形式新颖,一目了然,重点突出。形状像一棵树,而松鼠就住在这棵树上,能有效引导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并且此板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展示,突出了教学的过程,具有普通黑板的效应。教学后,感觉学生兴致蛮高的。
1、识字:
生字的呈现方式和指导方法可以灵活多样。有的字可在揭题时识记,如,“找、生”;有的字在读课文时随机认识,如“旁”。要提醒学生注意,读准翘舌音“找”、带后鼻韵母的字“生、旁、种”。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如,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种、呀、外、艳”;用编字谜的方法(一头牛站在独木桥上)记住“生”。
巩固生字提倡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如,将生字“找、生、格、外、呀”编进儿歌:“小松鼠,找花生,没找到,格外急。花落了,果结了,花生呀,在地里。”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常见物品中找生字。如,语文书上的“语”、田字格本上的“格”、值日生袖标上的“生”。
2、写字:
本课要求写的三个字中,“生”字只需稍加提示:竖在竖中线上,起笔要比撇高些。重点要指导“里、果”。
里:先写“曰”,写扁一些,最后一横在横中线上。第五笔是竖,写在竖中线上。最后写两横,上横短,下横长。这个字的笔顺容易写错,要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果:先写“曰”,写在上半格,然后写“木”,一横一竖分别压在横中线和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