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胚。岂。痴。婴。窘”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基本读懂课文。感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问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大胆发现的精神。
2.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并结合这句话谈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准备:
1.查阅有关作者的资料。
2.了解达尔文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在人长大或变老以后,常常会回想起童年的事情。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忘不了的是父母有趣的截然不同的评价,那么,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童年中最有意思的是什么事呢?(板书:童年的发现)
二。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
1.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1).我发现了什么?怎样发现的?
(2).举例说说你对课文中这句话的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有时还面
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3)自己是否也有过童年的发现。
2.小组合作学习。
三。抓住重点,读悟结合。
重点交流: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
a.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之所以有这个发现,有以下几个原因:(1)有疑就问,(2)反复思考,(3)大胆想象。
b.结合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13自然段。可以先自由分角色读,再指名分角色读,评价后再练习。
2..举例说说你对:“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理解。
(1)。根据课文,说说“我”的发现使“我”面临着什么?
(2)。说说你知道的其他例子。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选择觉得有趣的段落读一读。
2.说说自己是否也有过有趣的发现。
3.总结全文:童年的发现,尽管有时侯别人会觉得可笑,甚至会招来麻烦,可是,老师却希望你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去发现,去享受发现的快乐,拥有自己美妙的童年的发现。也许,这正是你创造,研究的开始。
板书设计:
发现规律——受到误解——明白道理
教学理念
1、以学生为本,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与多样的读书兴趣,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好,读懂,在读中去感悟,在读中去欣赏,得到潜能的教育。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 学会“容、易、研、究”四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会按课文内容表演,评议。
教学程序
一、复习
1、 出示生字词卡片:认读、开火车读、齐读。
2、我们继续学习《有趣的发现》,学生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领悟课文内容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细读第一自然段
2、讨论:达尔文是个怎样的人?“著名”是什么意思?
3、小结:小朋友,达尔文生活在一百多年前的英国,到今天全世界的人都记住着他的名字,这就是著名。
4、有感情地朗读,练习背诵。
(二)、学习课文2至3自然段
提问:课题是有趣的发现,那么达尔文到底有什么有趣的发现呢?
1、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2至3自然段。
2、谁来说说达尔文发现了什么?
3、讨论交流。
4、出示:他看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感到很奇怪
5、指名让同学读好这句话,其他小朋友想一想奇怪在那里?
6、指名回答
7、达尔文看到这种奇怪的现象,会想些什么呢?(现在你就是达尔文,你正在小岛上考察。如果看到这种奇怪的现象会想些什么呢?)
8、讨论交流
是呀,为什么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呢?那些翅
小的昆虫哪里去了呢?
9、朗读第二自然段
10、那
出示句子:原来,岛上经常刮大风——便逐渐消失了。
13、让学生说说这段话中讲了哪几种昆虫?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清三种昆虫的情况。
14、思考后讨论
出示句式训练:没有翅膀的昆虫因为——所以——
翅膀特别大的昆虫因为——所以——
翅膀小的昆虫因为——所以——
15、让学生表演2至3自然段的内容,集体评议。
16、那么,达尔文是如何找到答案的呢?
板书:反复 观察 比较
17、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三)、细读第四自然段
①指名朗读
是啊,达尔文通过反复、观察、比较,终于明白了“只有适应岛上环境的昆虫才能生存下来。
即—适者生存,这才是达尔文最有趣最有意义的发现。这个有趣的发现对达尔文的科学研究成果有了很大的帮助。
三、学习生字
“容 、 究 、 易 、 研”
①观察“容、究”两个生字有什么共同之处?
②学生发现回答
③说说怎样记住“易、研”这两个字。
④学生交流
⑤老师范写生字,学生监写、描红。
四、复述课文
1、老师指导复述
考虑发现—观察比较—得出结论
2、学生自己练习复述
3、同桌自己练习复述
4、指名复述
板书设计:
7、有趣的发现
反复 观 察比较
达尔文 由于……就……
终于 找到 答案 因为……所以……
由于……便……
这是我第二次教学《童年的发现》这篇文章。备课时,第一次教学这篇文章的种种不足就浮现在眼前,因此,无论是对教材的分析,还是对学情的估计,我都进行了较为周密的考虑,盼望能有所突破。
也许是准备充分的原因,前面的课堂效果较为理想,我心中颇为得意。没想到,意外出现了。当我问:“你们在生活中也有过许多发现,来,说说吧!”(我预先认为这将是一个精彩的瞬间)刚才还热闹的课堂一下子沉寂了下来,一个个默不作声,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突然,我脑中灵光一闪,何不讲一讲自己童年的发现来启发启发学生。我马上想到“蜘蛛在雨天结竖网,晴天结横网”,面带微笑对学生说:“这样,我先来讲一个我童年时候的发现吧!”“好!”顿时,全班同学的目光都投向了我,我慢慢地讲到:“小时候呀……”话音刚落,教室里便慢慢地嘀咕开了。但这时学生说出的发现多是用眼睛看到的,这种情况下,我让学生回忆课文,让他们说说作者的童年发现是什么,是用什么发现的,从而让他们知道发现可以是用眼睛看,还可以用耳朵听,甚至可以用脑子想。这样学生的观察就会是多角度的,对他们的观察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都将很有作用。 课堂中的这个小插曲引起了我的思考:我们常会遇到学生思路不畅的情况,首先,教师切忌动怒,必须克制自己的情感,用理智驾驭感情,保持冷静。“不管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这是应用教学机智的原则之一。冷静,能让我们的头脑更清楚,思维更敏捷,能让灵感在刹那间迸发出来,更能恰当而有效地引导学生。其次,教师要随机应变,灵活处理课堂中的意外情况。我们虽然可以在课前作好充分准备,但再有预见性的教师也不可能预料到课堂偶发情况的出现;再周密的教案,也不可能为偶发情况事先设计好具体的解决方法和步骤。因为教学环境不是完全封闭的,更何况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交流活动,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情况,教师也不可能完全预见到。我在备这一课时,就根本不觉得让学生说自己的发现是一个难点,反而觉得只要教师一提出这个问题,学生就能很快说出很多发现来。因此,完全没料到学生会出现思维障碍,出现冷场。但我突然灵机一动,想到用我自己童年时的一个小发现来抛砖引玉,打破了僵局,唤醒了学生生活经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这一点就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同时也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机智是多么重要。
当然,一个教师的教学机智并不是天生的,它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思考──实践,再学习──思考──实践,长期坚持,循环往复,经过艰苦磨砺和用心领悟而来的。它像一个人的语感一样,是属于个性化的范畴,是一种驾驭课堂的随机应变的能力。它不仅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开阔的心胸、敏捷的思维、丰富的阅历、迅捷的反应力等。因此,我们不能不永远当“学生”。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2.认识本课7个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难点
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学习难点
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课前准备
1.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2.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猜测一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二、循题读文,理解“发现”
1.自由朗读文章,学习生字,注意“澄”字的发音。
2.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3.反复朗读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4.仔细地读读这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5.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6.朗读这两句话,比较两句话表达上的不同,体会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三、循果查因,了解过程
1.默读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2.根据学习计划,分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计划:
(1)找出有关的句段。
(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话或一个词语。
(3)在白纸上画出简单的发现流程图。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老师请教,老师给我们解答。
(3)老师的解答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对“九月怀胎”进行思考,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有了伟大的“发现”。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描写“我”的发现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感悟“发现”
1.默读课文,思考: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随机指导。
(1)“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
①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轻声朗读这段话,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
◇如果你也做了这样一个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高兴、惊喜、新奇……)
◇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②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朗读这段话,哪些地方是“我”的幻想?
◇当“我”发现或者是幻想了这样一个规律时,“我”是怎样的心情?
(格外高兴、得意……)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
①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找一找“我”问了几个问题?把问题画出来。
◇想一想,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一个问题套着另一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
◇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这段话。
②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想象“我”研究以条鱼的样子,朗读这句话。
◇你觉得“我”会翻来覆去的看些什么?会想到一些什么?
(3)“我”是一个幽默的孩子。
①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你觉得这段话哪些地方很幽默,为什么让你读着想笑?
◇举例说说“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例,比如:哥白尼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
◇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我们无论想做一件什么事情,还是要做一件什么事情,都要冒着危险,都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
②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的幽默和机智。
二、联系生活,向往“发现”
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自由的讨论,教师要鼓励支持。比如:
(1)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2)童年的胡思乱想就是一种“发现”。
(3)童年很美好。
……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写一写自己的“发现”。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妨碍、岂止、痴迷、厘米、羞愧、幸亏、驱逐、随心所遇、运转自如、绞尽脑汁”等词语。读读记记“澄澈、困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课时:
二课时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
你是否有过童年的发现,将你的发现说给你的同桌听。
学生甲:我发现蜗牛爬行后的地方都会留下一条延线。
学生乙:我发现小鸟在睡觉时一会儿睁眼,一会儿闭眼。
学生丙:我发现了彩虹。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文作者的发现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1.自由读全文。思考:童年时“我”发现了什么?
(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祸患:灾难。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绞尽脑汁:费思虑,费脑筋。
眉目:事情的头绪。
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
困窘:为难。
驱逐:赶走。
3.按照课文的不同内容给文章分段。
第一段(1、2自然段)主要讲了“我”在九岁时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然而这一发现却给“我”带来了惩罚。
第二段(3—13自然段)“我”在睡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问过老师后仍没有找到答案,“我”便自己观察,思考发现了人类进化的规律。
第三段(14—19自然段)四年后,在生物课上当老师讲到人的。起源时,“我”想到了自己的发现便笑出了声。老师认为“我”的笑不怀好意,便把“我”轰出了教室。
三、细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内容。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他善于观察,喜欢问为什么,并有着执著的精神。)
3.课文最后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试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师简介有关史料:
布鲁诺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布鲁诺为了他的发现,为坚持真理而献出了生命。
(2)学生简介他们收集的资料。
4.通过学习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要有坚持不懈、勤奋钻研的精神。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本课是略读课文,教学过程主要是指导学生自读自悟。以人和生物发育及进化的图片、视频导入新课后,先让学生读读阅读提示,再按阅读提示多读几遍课文。然后围绕重难点读一读,议一议。课文的重点是童年的发现,教师引导的着眼点放在了发现的过程上。这样,通过读议,学生就知道了“我”童年时为什么会有这个发现:
1.敢于提问;
2.反复思考;
3.大胆想象。
对课文中两个比较难以理解的句子,通过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相机点拨,加以理解。课后让学生收集一些科学家发明、发现的故事进行交流。
教学目标:
1.通过作者发现胚胎的发育过程,体会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
2.懂得童年的幻想给童年带来的快乐。
3.了解课文“童真童趣”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被老师罚出教室后的心理感受。
2.了解课文是怎么做到“真实反映童趣”的。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大家边听范读,边想一想“我”为什么那么痴迷于幻想?
2.大家来读一读你了解的情况。
3.打开书,预习生字。
二、学生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的生字。
1.指名上黑板写出不认识的字。
凋 缕 芳 吁 耍 训 斥 脾 罕 藤 愈
凌 秉 飕 撩 梳 衰 绢 侨 眷
2.指名给这些字加上拼音。
3.让学生读拼音节。
4.正音、正字。
三、理解词语。
1.再读课文,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查字典理解其它词语。
4.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读读这些词语。
四、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难读的句子。
2.同桌互相学习,克服困难。
3.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注意纠正错误读音。
4.教师指导读难句。
(1)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2)“哈哈!这跟画地图差不多”到这一段的结尾。这一推理语句,要读出气势来,“折”字要重读。
(3)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语速稍快,应读得活泼,突出“驱逐”、“迫害”等词语。
5.再练练难句的朗读。
五、作业:抄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引导学生自学。
让学生默读全文,思考:
1.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
2.判断:课文围绕发现写了一件事。( )课文围绕发现写了三件事。(√)
3.小组讨论哪五件事?
(1)我常常做梦,老师告诉我人是由小鱼进化来的。
(2)我得出结论,人如何由小鱼进行成人的。
(3)在生物课上被老师罚出教室。
二、深入重点段,揭示中心思想。
1.让学生结合课题质疑。
2.从第一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
3.从第二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1)小组轮流读一遍,讨论。
(2)发言。
(3)打出投影:仔细读这句话,你能体会出什么含义来?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里的驱逐和迫害指的是老师的处罚吗?
4.自由读第三件事,你体会出什么?
5.通过你的朗读,读出这份天真来。
6.指名读这一部分,强调有感情地读。
三、作业
熟读这篇课文。
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梦中飞行――>人的进化
地理课上――>胚胎发育
生物课上――>驱逐迫害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词
2、听写,订正。
3、复习发现过程。
二、精读“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学到这儿,你觉得费奥多罗夫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你再次读课文,找到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
1、交流读句子。
2、轻声地读读第三自然段,把表示“飞行”意思的词语画出来。
3、交流画了哪些词语?
4、读着这些词语,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5、老师也来读读这段文字,请大家闭上眼睛,想像感受那梦中飞行的无拘无束和兴奋惊奇)范读——指名读——配乐齐读。
6、不仅“我”会在梦中飞行,我的小伙伴也都会在梦中——飞腾。多么快乐的一群孩子!读到这儿,一个怎样的孩子出现在了你的眼前?(指名板书:充满幻想)
●“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
1、同桌读读我和老师之间的对话,你感受到了什么?(追问,急切,打破沙锅问到底)
2、师生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指名板书:打破沙锅问到底)
●“我”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
1、是呀,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在田野里抓到一只青蛙,我就会——;以至于看到猴子,我就会——;我就这样绞尽脑汁地想,想啊想啊,嘿!终于想出了眉目:哈!
2、一个怎样的小男孩出现在了你的眼前?(指名板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我”是一个幽默的。孩子。
1、交流,读句——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2、你能谈谈“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吗?(教参: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
3、小结:我们无论想做一件什么事情,还是要做一件什么事情,都要冒着危险,都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一切。
三、拓展延伸,向往“发现”
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四、总结。
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希望我们的同学都能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
五、板书设计
发现规律——寻找答案——大胆猜想——得到证实
仔细观察 大胆创新 坚持不懈 勤奋钻研
一、导入
你是否有过,将你的发现说给你的同桌听。
学生甲:我发现蜗牛爬行后的地方都会留下一条延线。
学生乙:我发现小鸟在睡觉时一会儿睁眼,一会儿闭眼。
学生丙:我发现了彩虹。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文作者的发现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1.自由读全文。思考:童年时“我”发现了什么?
(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祸患:灾难。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绞尽脑汁:费思虑,费脑筋。
眉目:事情的头绪。
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
困窘:为难。
驱逐:赶走。
3.按照课文的不同内容给文章分段。
第一段(1、2自然段)主要讲了“我”在九岁时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然而这一发现却给“我”带来了惩罚。
第二段(3—13自然段)“我”在睡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问过老师后仍没有找到答案,“我”便自己观察,思考发现了人类进化的规律。
第三段(14—19自然段)四年后,在生物课上当老师讲到人的起源时,“我”想到了自己的发现便笑出了声。老师认为“我”的笑不怀好意,便把“我”轰出了教室。
三、细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内容。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他善于观察,喜欢问为什么,并有着执著的精神。)
3.课文最后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试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师简介有关史料:
布鲁诺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布鲁诺为了他的发现,为坚持真理而献出了生命。
(2)学生简介他们收集的资料。
4.通过学习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问题逻辑
1、默读课文,思考: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3、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二、学法指导。
1、根据自己的理解,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重点理解。
(1)“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
①“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轻声朗读这段话,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
◇如果你也做了这样一个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②“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朗读这段话,哪些地方是“我”的幻想?
◇当“我”发现或者是幻想了这样一个规律时,“我”是怎样的心情?
(格外高兴、得意……)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
①“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找一找“我”问了几个问题?把问题画出来。
◇想一想,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一个问题套着另一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
◇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这段话。
②“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想象“我”研究以条鱼的样子,朗读这句话。
◇你觉得“我”会翻来覆去的看些什么?会想到一些什么?
(3)“我”是一个幽默的孩子。
①“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你觉得这段话哪些地方很幽默,为什么让你读着想笑?
◇举例说说“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可以举例,比如:在科学史上,科学家受迫害的事例很多。如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就曾因为在天体运动上的发现受到审判并被投入监狱。哥白尼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
◇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我们无论想做一件什么事情,还是要做一件什么事情,都要( ),都要有足够的( )去面对……
②“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的幽默和机智。
2、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可以从多个角度自由的讨论,比如:
(1)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2)童年的胡思乱想就是一种“发现”。
(3)童年很美好。 ……
三、学习反思。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说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①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②听完这句话,你大概忍不住会哈哈大笑,愿意笑你就笑吧,反正笑声不会给你招来祸患。我跟你可不同,事情过去了三年,有一次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笑出了声音,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③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3、写一写自己的“发现”。
五、归纳小结。(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填空)
1、本文是对往事的回忆,回忆的内容按( )先后安排。文中有多处( )的描写。这些描写把“我” ( )过程中及( )前后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了。
2、本课讲的是作者( ),反映了儿童( )的特点和惊人的( )。
3、课文先概述了( ),然后具体叙述( ),最后写( )。
4、作者语言( ),对自己童年的发现颇( ),对因童年的发现而被老师误解有一丝的( )。
教学目标:
1、通过作者发现胚胎的发育过程,体会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
2、懂得童年的幻想给童年带来的快乐。
3、了解课文“童真童趣”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被老师罚出教室后的心理感受。
2、了解课文是怎么做到“真实反映童趣”的。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大家边听范读,边想一想“我”为什么那么痴迷于幻想?
2、大家来读一读你了解的情况。
3、打开书,预习生字。
二、学生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的生字。
1、指名上黑板写出不认识的字。
凋缕芳吁耍训斥脾罕藤愈凌秉飕撩梳
衰绢侨眷
2、指名给这些字加上拼音。
3、让学生读拼音节。
4、正音、正字。
三、理解词语。
1、再读课文,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查字典理解其它词语。
4、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读读这些词语。
四、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难读的句子。
2、同桌互相学习,克服困难。
3、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注意纠正错误读音。
4、教师指导读难句。
(1)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2)“哈哈!这跟画地图差不多”到这一段的结尾。这一推理语句,要读出气势来,“折”字要重读。
(3)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语速稍快,应读得活泼,突出“驱逐”、“迫害”等词语。
5、再练练难句的朗读。
五、作业:抄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引导学生自学。
让学生默读全文,思考:
1、判断:课文围绕发现写了一件事。课文围绕发现写了三件事。(√)
2、小组讨论哪三件事?
(1)我常常做梦,老师告诉我人是由小鱼进化来的'。
(2)我得出结论,人如何由小鱼进行成人的。
(3)在生物课上被老师罚出教室。
二、深入重点段,揭示中心思想。
1、让学生结合课题质疑。
2、从第一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
3、从第二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1)小组轮流读一遍,讨论。
(2)发言。
(3)打出投影:仔细读这句话,你能体会出什么含义来?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里的驱逐和迫害指的是老师的处罚吗?
4、自由读第三件事,你体会出什么?
5、通过你的朗读,读出这份天真来。
6、指名读这一部分,强调有感情地读。
三、作业
熟读这篇课文。
童年的发现
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童年发生的事往往充满稚趣,但又很有意思。小时候一个小小的发现,竟使我明白了如何从大自然中取火的一个道理和方法。
那是一个星期六的中午,爷爷奶奶都去睡午觉了,只留下我一个人在阳台上晒太阳。“玩什么好呢?”我冥思苦想了一会儿,仍想不出什么有趣的事可以做,就到爷爷的书房里东翻翻,西看看,看能否找到什么有趣的东西。这一翻,还真有点儿收获,我发现了一个好玩的东西,它有一个塑料的把手,把手的一端是一个圆圆的透明的玻璃,通过这块玻璃看东西,能够把东西放大。我兴奋极了,这不就是大人们所说的放大镜吗?我把它拿到阳台上,东看看,西看看,对这神奇的东西爱不释手,原来小的东西透过它一看,就变大了许多,真有意思。玩了一段时间后,我有点玩腻了,就把它靠在阳台的栏杆边上,然后靠在栏杆上望风景,过了一会儿,无意间回过头一看,爷爷上午写完挂在阳台墙边的书法作品在冒烟,有一小块纽扣大小的地方被烧焦了,烟就是从那里冒出来的。我又紧张又害怕,这里没有炉子,没有火,怎么会烧起来呢?是不是我做错什么事情,闯祸了?这时候,烧焦的面积慢慢扩大,我急了,跑过去用手去摸摸烧焦的地方,看是不是有火在烧。突然,我感到手有点热辣辣的,我急忙缩回手,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有一束强烈的光照在烧焦的地方,而这一束光正是从放大镜那里照过来的。咦,放大镜不是把太阳光放大而是缩小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感到又好奇又紧张,忙把放大镜拿开。
后来,爷爷告诉我,放大镜就是一种中间凸起的凸透镜,它可以将透过它的平行光聚集到一个点上,这是凸透镜的一个基本特点。在太阳底下,凸透镜能把透过它的阳光全部集中于一点,这样热量就被集中到那一点上,从而使被照的物体温度升高,达到燃烧的程度。原来放大镜还有这么神奇的作用呀!我为这一发现而兴奋不已。爷爷还告诉我,以前去野外,如果没有火了,而带有放大镜或望远镜,就可以用这方法来取火,望远镜的镜头也是凸透镜。
从这件事情,我不仅懂得了利用大自然进行取火的一种道理和方法,还品尝到了发现的快乐以及大自然的神奇与科学的美。
童年的发现
四川省成都市培华小学六年级⑴班 周松森
在人们的印象中,鸟和狗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动物,它们一个在天上飞,一个在地上跑,生活习性完全不同,体积也相差悬殊。在常人看来鸟和狗根本就不可能一起和睦相处,但我家的鸟和狗却让我改变了这种看法。
我家养的鸟是一只白头翁,它是被狂风吹落的一只雏鸟,它被人捡到后送给了我们。它刚到我家的时候还很小,连吃食也不会,我们就把鸟食调成糊状,再搓成细条,小心地一口一口喂给它吃。现在它已经逐渐长大了,因为是我们一手喂大的,所以它一点也不怕人,还和我们十分亲近。我家还养了一只小花狗叫憨憨,开始的时候,憨憨对这位陌生的外来入侵者还抱有一定的警惕心理,但后来它们渐渐熟悉了,憨也就接受了小鸟。
憨刚和小鸟一起玩时,我们还有些担心,害怕哪天憨突然兽性大发,将小鸟当成一顿美味佳肴,张开血盆大口将小鸟吞进肚子里。有一次,我们一不留神没有盯住他们,过了一会一看,小鸟怎么不见了,我心里一下子担心起来,会不会是憨吃掉了?正在这时,小鸟一蹦一跳地从沙发下跳动了出来,害得我们虚惊一场。
现在憨和小鸟已成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每次我们给鸟喂食时,憨就会双脚站立,两手扶着椅子,蹦蹦跳跳,激动得不得了。有时憨还会轻轻将小鸟到沙发下面,象母狗对小狗一样用舌头舔它,把小鸟弄得像落汤鸡。
经过这件事,我发现其实两个相差再远的动物也可以友好相处,人也是一样,人和动物既可
童年的发现
广东省英德市第四小学六年级⑶班 陈 慷
在我的童年时代,我曾发现过这一个问题──蚯蚓的呼吸。
大家都知道,我们人类是通过鼻子进行呼吸的,可你们知道蚯蚓是怎样呼吸吗?于是,我就做了个实验,解开这个难题。
材料很简单:一只大玻璃瓶、一张黑纸、一千克左右疏松的泥土、
一些玉米粉、新鲜的草、一小勺水、当然蚯蚓是少不了的啦!
先把泥土放进玻璃瓶中,再放入蚯蚓,然后添一些土,把蚯蚓盖住(别压得太死),再把玉米粉和草放在泥土上,最后用黑纸把玻璃瓶四周围起来,让蚯蚓在一个黑暗的环境。
我发现蚯蚓总是在泥土中爬来爬去,这是干什么呢?我向瓶中加了一小勺水,奇怪,蚯蚓竟然爬出了泥土层,爬到瓶口上来。
原来,蚯蚓的皮肤是湿润的,它们正是通过湿润的皮肤从泥土中获取氧气进行呼吸。当水渗入泥土中时,就会妨碍蚯蚓呼吸,所以它们得钻出地面上。而蚯蚓会在泥土中动来动去,正是它们在用皮肤呼吸。这种奇特的呼吸方法可以疏松土壤,就因为这样,享得“松土专家”的美称。
啊!童年的发现是多么有趣呀……
教学目标:
1、认识“胚”、“岂”、“痴”、“婴”、“窘”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基本读懂课文。感悟作者童年时代求知若渴、寻根探究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发现”的过程,“我”的伟大的“发现”是怎么来的,从而培养学生大胆发现问题寻根问底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句子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在人长大或变老后,常常会回乡起童年的事情。美国作家巴德 舒尔伯格忘不了的是父母有趣的截然不同的评价,那么,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童年中最有意思的是什么事呢?
二、按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三、就下面三个问题中感兴趣的问题与同伴交流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结果怎样?
2、“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
3、举例说说对“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有时还面临着俄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理解。
四、全班交流
重点交流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之所以有个发现,一是敢于提问,二是反复思考,三是大胆想象。结合体会,有感情地朗读第3——13自然段。
2、举例说说对“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有时还面临着俄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理解。
(1)结合作者的故事,谈对这一句话的理解。
(2)结合知道的其他事情。谈谈理解。如:哥白尼、伽利略的故事等。
五、选择觉得有趣的段落读一读
先自己练读,再读给同伴听。
六、说说自己是否也有过有趣的发现。
七、总结
童年的'发现,尽管有时候别人会觉得可笑,甚至会招来麻烦,可是,老师却希望你们每个人都有一双好奇的眼睛去发现,去享受发现的快乐,拥有自己美妙的童年的发现。也许,这正是你创造、研究的开始。
第二课时
一、比一比,再组词。
{钩( ) 构( )
{防( ) 妨( )
{竞( ) 竟( )
{婴( ) 樱( )
{遥( ) 摇( )
{躯( ) 驱( )
二、把下面的歇后语补充完整,补充的成语在课本中找。
唐憎念佛——
傻子堆积木———
孙猴子耍金箍棒——
走路摔胳膊——
三、写近义词。
奇妙—— ( ) 妨碍—— ( ) 祸患——( ) 情不自禁——( ) 绞尽脑汁—— ( ) 随心所欲——( )
四、缩句。
1、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人的历史发展的每个阶段。
2、我在九岁的时候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3、我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某些特征。
五、把下面的两个句子合成一个句子。
1、老师同意。 / 汪波小组组织这次班会。
2、这件事不能完全怪她。 / 他不小心。
3、同学们欢迎潘晴。 / 潘晴给大家讲故事。
设计解读:
《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作者在九岁的时候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以及因这个发现在一次课堂中情不自禁笑出了声,被老师误解当众受到惩罚的事。除去“胚胎发育”、“进化”等一些生物学术语的理解难点外,整个文本无论是语言还是情节都充满了童真、童趣。从整个文本脉络和层次上来看,虽然文段较多,篇幅较长,但“童年的发现”和“因发现受到惩罚”两件事断章清晰,前后关联递进。所以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集中在学习字词、理清结构和探寻“发现过程”的内涵。其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辨,对童年发现的起因(梦境)、经过(过程)、结果(规律)等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期待在“简单”与“不简单”的感悟思辨中,让学生聚焦作者的发现过程(科学探索过程),从而敏锐地捕捉到作者童年发现的过程意义之所在。
教学目标:
1.学习字词,理清文章结构,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依托重点词句的品读,在由“简单—不简单”的感悟思辨中,探寻“发现”的过程意义。
3.感受作者大胆想象、积极思考的求知精神,培养基本的科学素养。
教学过程:
一、知人论世,引发兴趣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一起读课题——《童年的发现》。
2、了解作者信息。出示:
费奥多罗夫:一位极富创见的思想家,也是世界上最早提出飞向宇宙的宇航学奠基人。他的学问渊深,博览书史,据说他几乎知道俄国国家图书馆所有藏书的内容。他不仅精通欧洲各主要语言,而且对包括汉语在内的许多东方语言也颇有研究。不仅如此,他对哲学、艺术都有很深的造诣,被人称为“百科全书”。
快速地默读。交流:资料当中最让你吃惊的是什么?
3、是的,就是这样一个博学多才、极富创见的人,他的童年又会有怎样独特的成长经历呢?请同学们拿出课文纸,自由地朗读课文。
二、理清脉络,指导读法
1、学习字词。
胚胎、滑翔、妨碍、祸患、驱逐、羞愧
随心所欲绞尽脑汁情不自禁
(1)寻索第一组词的构成特点;
(2)比较品析——读悟第二组词的意思。
2、理清结构
(1)齐读课文一、二自然段,感知主要内容并迅速分段;
(2)小结:阅读比较长的文章,我们可以试着先理清文章的结构,这样有助于更好更快的理解文章的内容。
三、感悟“梦境”和“发现”
(一)品读“梦境”
作者在文中说,他的发现是起始于——梦中飞行,出示: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林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可以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1、自由读——指生朗读——交流:这是一个怎样的梦
2、作者的哪些描写带给你这样的感觉?
3、带着这些感受,一边朗读一边在脑海当中描绘这些画面。
(二)品读“发现”
正是缘于这个奇妙的梦境,作者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关于这个发现,文中有一个非常生动而有趣的描述,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到它,并用波浪线把它划下来。出示:
“哈!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地上的距离很远很远,在地图上画出来只不过几厘米。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我的发现竟是如此简单明了,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我想大概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
1、读着读着,你感觉这段话的字里行间流淌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2、把你觉得能够体现作者这种心情的字眼加上着重号(哈、竟、格外……)
3、指导朗读。
四、体味发现的“不简单”
但是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留意到,作者在形容自己的发现时用了哪一个词儿——简单明了。这在作者看来如此简单明了的发现,是真的那么简单地被发现的吗?请你再仔仔细细地读读课文的4—12自然段,边读边把你觉得使作者有这样的发现的原因划下来,看看你又能有怎样的发现。
(一)不简单——深度问答
1、指导朗读“问句”,感受追问的急切
4、你从这里发现什么?(善于思考、很有探索的欲望……)
(二)不简单——感受“痴迷”
我想的是那样的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1、点拨生字“痴”,通过字理的解读猜度“痴迷”的意思
出示:痴迷:入迷到呆傻的程度
2、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的痴迷?
3、抓住“翻来覆去”体验想象
4、补充写话:
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
五、回溯“发现”,升华主旨
1、复现作者对“发现”的描述
2、质疑“发现”,再度感受“不简单”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还写出了享誉世界的文学巨著《昆虫记》。那么德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通过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发现什么呢?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边朗读课文边查阅工具书,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小组内可进行交流、探讨。
2.简单的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默读导读和课文,质疑问难
1.通过阅读提出疑难问题,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解决。
2.师生共同归纳问题,老师指导解决。
问题:
(1)魏格纳的奇妙的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做了些什么?
(2)魏格纳发现了什么重要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
(3)魏格纳重大的发现靠的是什么?
四、细读课文,解决问题,交流所得
1.老师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由此体会魏格纳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
2.反复读第5自然段,理解“大陆漂流”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魏格纳是如何仔细端详地图的。
3.默读第7自然段,记录下作者进行推理的过程,然后指名说一说。
4.师生共同交流读书体会,论证魏格纳成功的原因。
五、复述故事
指定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故事,其余学生评议、补充。
六、交流地理知识
相互交流展示自己了解的、搜集的有关“大陆漂移”的知识。
8童年的发现(a、b案)
8 童年的发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是否有过童年的发现,将你的发现说给你的同桌听。
学生甲:我发现蜗牛爬行后的地方都会留下一条延线。
学生乙:我发现小鸟在睡觉时一会儿睁眼,一会儿闭眼。
学生丙:我发现了彩虹。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文作者的发现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1.自由读全文。思考:童年时“我”发现了什么?
(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祸患:灾难。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绞尽脑汁:费思虑,费脑筋。
眉目:事情的头绪。
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
困窘:为难。
驱逐:赶走。
3.按照课文的不同内容给文章分段。
第一段(1、2自然段)主要讲了“我”在九岁时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然而这一发现却给“我”带来了惩罚。
第二段(3—13自然段)“我”在睡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问过老师后仍没有找到答案,“我”便自己观察,思考发现了人类进化的规律。
第三段(14—19自然段)四年后,在生物课上当老师讲到人的起源时,“我”想到了自己的发现便笑出了声。老师认为“我”的笑不怀好意,便把“我”轰出了教室。
三、细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内容。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他善于观察,喜欢问为什么,并有着执著的精神。)
3.课文最后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试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师简介有关史料:
布鲁诺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布鲁诺为了他的发现,为坚持真理而献出了生命。
(2)学生简介他们收集的资料。
4.通过学习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缌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是略读课文,教学过程主要是指导学生自读自悟。以人和生物发育及进化的图片、视频导入新课后,先让学生读读阅读提示,再按阅读提示多读几遍课文。然后围绕重难点读一读,议一议。课文的重点是童年的发现,教师引导的着眼点放在了发现的过程上。这样,通过读议,学生就知道了“我”童年时为什么会有这个发现:1、敢于提问;2、反复思考;3、大胆想象。对课文中两个比较难以理解的句子,通过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相机点拨,加以理解。课后让学生收集一些科学家发明、发现的故事进行交流。
教学目标:
1.通过作者发现胚胎的发育过程,体会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
2.懂得童年的幻想给童年带来的快乐。
3.了解课文“童真童趣”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被老师罚出教室后的心理感受。
2.了解课文是怎么做到“真实反映童趣”的。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大家边听范读,边想一想“我”为什么那么痴迷于幻想?
2.大家来读一读你了解的情况。
3.打开书,预习生字。
二、学生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的生字。
1.指名上黑板写出不认识的字。
凋 缕 芳 吁 耍 训 斥 脾 罕 藤 愈 凌 秉 飕 撩 梳
衰 绢 侨 眷
2.指名给这些字加上拼音。
3.让学生读拼音节。
4.正音、正字。
三、理解词语。
1.再读课文,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查字典理解其它词语。
4.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读读这些词语。
四、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难读的句子。
2.同桌互相学习,克服困难。
3.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注意纠正错误读音。
4.教师指导读难句。
(1)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2)“哈哈!这跟画地图差不多”到这一段的结尾。这一推理语句,要读出气势来,“折”字要重读。
(3)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语速稍快,应读得活泼,突出“驱逐”、“迫害”等词语。
5.再练练难句的朗读。
五、作业:抄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引导学生自学。
让学生默读全文,思考:
1.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
2.判断:课文围绕发现写了一件事。( )课文围绕发现写了三件事。(√)
3.小组讨论哪五件事?
(1)我常常做梦,老师告诉我人是由小鱼进化来的。
(2)我得出结论,人如何由小鱼进行成人的。
(3)在生物课上被老师罚出教室。
二、深入重点段,揭示中心思想。
1.让学生结合课题质疑。
2.从第一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
3.从第二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1)小组轮流读一遍,讨论。
(2)发言。
(3)打出投影:仔细读这句话,你能体会出什么含义来?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里的驱逐和迫害指的是老师的处罚吗?
4.自由读第三件事,你体会出什么?
5.通过你的朗读,读出这份天真来。
6.指名读这一部分,强调有感情地读。
三。作业
熟读这篇课文。
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梦中飞行――>人的进化
地理课上――>胚胎发育
生物课上――>驱逐迫害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妨碍、岂止、痴迷、厘米、羞愧、幸亏、驱逐、随心所遇、运转自如、绞尽脑汁”等词语。读读记记“澄澈、困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说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2.以激发学生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发现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找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3.课文课讲了一件什么事,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课文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作者围绕着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些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讲了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2.激趣朗读,作者的发现有趣吗?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四、阅读理解“‘我’发现了什么?”
1.自读课文一、二自然段,说说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发散开去,以课文内容为切入点展开讨论。
2.朗读体会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时的欣喜和自豪,及当众受到惩罚的愤懑。
读中评价,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入情入景体会作者的感受。
五、开放拓展
收集同学间童年的发现,看看谁的发现最有意义。
第二课时
一、回忆导入
引导学生说说作者童年的发现是什么。以作者是怎样发现这童年的秘密的导入新课教学。
二、细读体会童年秘密的发现过程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那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个秘密的,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三、体味作者秘密被证实后的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样被证实的。
2.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这句话的意思。
让学生通过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引导学生说出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理解这句话。
引导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愤懑的感受。
四、从课文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通过学生的读书,感悟,交流,知道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着执著精神的孩子。
五、总结交流
通过学习课文,受到了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说说学习这篇课文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在生活中要养善于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一、填空
( )不自( ) 默( )( )声
( )尽脑( ) 随( )所( )
二、把下面每组词中,不是一类的词用“—”划出。
1.小学 中学 大学 学校
2.杏花 雪花 荷花 菊花
3.小稻 小麦 粮食 玉米
4.沙发 茶几 衣柜 家具
三、修改病句。
1.我的家乡是山东人。
2.麦子已经成熟了,真是丰收在望。
3.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改进了自己的缺点。
四、排列下列这段话,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牛顿见了,觉得很奇怪,他想:“这个�
牛顿发现了这个问题,便专心研究。后来,终于发现了苹果向下落的秘密是因为地球有引力。
一天傍晚,他坐在苹果树下,忽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落在他的身边。
答案:
一、(情)不自(禁);(绞)尽脑(汁);默(不)(作)声;随(心)所(欲)
二、1、学校2、雪花3、粮食4、家具
三、1、我的家乡是山东。2、麦子已经成熟了,真是个大丰收。3、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改正了自己的缺点。
四、3 4 1 5 2
本课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项科学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
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做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
课文的难点是几个对学生来说较难理解的句子。
一句是:“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本来,当老师讲到“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时,“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居然跟进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因此,“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这里丝毫没有恶意。那么,为什么老师会以为“我”不怀好意呢?从课文中看,这位老师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讲的又是“人的发育和进化”,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婚姻和性,可能这位老师对这类问题非常敏感,所以讲课时是“一本正经板着面孔”。“一本正经板着面孔”,显然是要用这种表情控制学生不许胡思乱想,事实上也达到了这个目的,“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声”。可就在这时,“我”笑出了声音,所以老师认为我“不怀好意”。
另一个句子是:“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一语双关。其一,它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真实情况,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其二,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世界上的大科学家尚且如此,我为我的发现被轰出教室又算得了什么呢?这句话也是作者对童年发现一事的评说与纪念。
胚胎:在母体内初期发育的动物体,由卵受精后发育而成。人的胚胎借脐带与胎盘相连,通过胎盘从母体吸收营养。
滑翔:某些物体不依*动力,而利用空气的浮力和本身重力的相互作用在空中飘行。
细胞: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形状多种多样,主要由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构成。植物的细胞膜外面还有细胞壁。细胞有运动、营养和繁殖的功能。
繁殖:生物产生新的个体,以传代。
草履虫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体圆筒形,前端较圆,中后部较宽,后端较尖;从背上看,形状像倒置的草鞋底。全身布满大致同长同细的纤毛,纵行排列,用以行动。体的一侧有一条自前端斜向腰部的凹入小沟,称“口沟”。口沟底有口;口沟内有较为长密的纤毛,可鼓起水涡而摄取水中的细菌和其他有机物作为食料。
教学目标
1、认读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
一、字:
1、会认的字:胚 胎 祸 盈 赋 岂 履 绞 汁 诺 窘
2、会写的字: 胚 胎 祸 澄 盈 臂 赋 妨 碍 岂 履 痴
绞 汁 诺 厘 禁 愧
3、多音字: 尽 禁 格
二、词:
1、理解的词:规律 祸患 惩罚 澄澈 盘旋 轻盈 困窘 痴迷
进化 绞尽脑汁 眉目 天赋
2、反义词:轻盈—笨拙 澄澈—浑浊 惩罚—奖赏
3、近义词:迷恋—眷恋 澄澈—清澈 困窘—窘迫 误解—误会
眉目—头绪 天赋—天资
4、积累词:祸患 眉目 妨碍 困窘 驱逐 情不自禁 绞尽脑汁
随心所欲 一本正经 不怀好意
三、句:
(一)重点句:
1、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2、听完这句话,你大概忍不住会哈哈大笑,愿意笑你就笑吧,反正笑声不会给你招来祸患。我跟你可不同,事情过去了三年,有一次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笑出了声音,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3、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4、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二)积累句: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四、段:
重点段:3---13自然段
1、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
2、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拓展延伸: 留心观察,记下自己的新发现或合作观察,写好观察日记。
授课思路:
课题中的“发现”一词是本文的文眼,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提出疑问,然后进行梳理明确主要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理清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课前准备:
1、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师:今天和同学们共同学习,老师感到特别荣幸,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会积极投入的,我们共同把课上得精彩成功!同学们有信心吗?
生:有!
一、抓住“发现”,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听歌吗?听听这是一首什么歌?【板书:“童年”】
(放录音——成方圆的“童年”:“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还有蝴蝶停在上面……等待着放学,等待回家的童年”)
美妙的音乐,优美的歌声把学生带入了一片清纯而幻美的世界。
师:难忘的童年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得成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童年是天真烂漫的,童年是幸福无比的,童年曾经发生过多么难忘的事,发生过多少有趣的事啊!童年曾有个多少发现啊!
【板书“发现”】
师:谁愿意读这个词?
生:读词语
师:能跟老师说说你曾经发现过什么吗?
生:……
……
2、【板书:的】我们来齐读课题:
生齐读:《童年的发现》
师激励:处处留心皆学问,说不定同学们的这些发现日后还能成为一项重大发明,申请个专利呢!不过,这还需要努力,学习《童年的发现》后,你一定会受到启发。
二、紧扣“发现”,初读课文
1、检查预习
师:请大家打开生字表,同学之间互相读一读,把字音读准确了。
(生生互读)
师:谁愿意来读
生读
师:你对“胚胎”这个词有什么了解?
生:(答不上来)
师:老师这儿有关于“胚胎”的两项意思,读一读,� ②比喻事物的萌芽或起源。)
生选:我选①
师:对,胚胎在这儿就是“在母体内初期发育的动物体”的意思。
师:继续读生字。
师:看来同学们生字掌握不错,课文一定读得也很好。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可以低声速读,可以高声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双人读,个人读……)。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谁的一件什么事?
生交流:通过读课文,我知道课文讲的是“我”九岁时发现有关胚胎发育规律的事情。
师:嗯,很不错!一下子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用课文中的有关句子具体地告诉老师“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好,让我们再一次走入课文, 拿出笔划出描写描写“我”的发现的句子。
指生交流:(第十三自然段)“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师:谁能再来读读这几句话。
生读:
师:读得真不错!请同学们再来读这几句话,体会当“我”发现这个规律时,是怎样的心情。
生:格外高兴、得意……
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我从“嘿”、“哈”这几个拟声词看出来作者发现这个规律时的那种高兴得意的心情。
生:我是前后几句连起来理解的,我抓住“绞尽脑汁”、“想啊想啊”等词语体会出作者发现的来之不易,从而更能体会出发现后的兴奋之情。
生:我是从课文中的“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这句话体会到作者的心情的。
师:真棒!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你能读出我当时的高兴与得意
(指名学生读)
师:读得真好!我们全班同学都来感受一下作者的高兴与得意,好吗?想啊想啊,嘿!一二:
全班集体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三、围绕“发现”,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通过具体的字、词、句,我们走入了作者的内心,感受到他内心的高兴与得意。作者为什么这么高兴与得意呢?
生:因为他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所以他很高兴。
生:我认为作者得意是因为这个发现是他自己绞尽脑汁想出来的。
师:同学们刚才的回答真是精彩!看来你们认真读书了。让我们再来默读课文第3——13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规律的?并划出相关的句子。
学生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并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师: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规律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谈谈自己的体会。
2、探讨交流,理清脉络:
生:“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师: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呢?
生:“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师:谁还能来读一读这部分内容?
师:你来读。他在读的时候,我们其他同学借着这些优美的词句,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体会“我”在梦中飞行的无比快乐和惬意。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是否有类似的经历,进行大胆的想象和扩充,并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师:能跟老师说说你们看到的或想到的吗?
生交流。
师:其他同学还有想说的吗?
生: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生:“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
生:“那
师:从一个又一个的追问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作者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师: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对话,读出人物的心情,加深对人物的印象。
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谁来读一读这部分内容?
生:“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具备的某些特征。”
师:用心朗读这句话,想象“我“研究一条鱼的样子,会翻来覆去地看些什么?想些什么?初步感受“我”执着探究的精神。
生:作者会看……
生:作者会想这鱼是怎么来的呢?
生:作者一边看鱼一边会想:从细胞变成小鱼用一个月的时间,从小鱼变成青蛙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师:“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四、总结交流
师:通过学习课文,受到了什么启发?(引导学生说说学习这篇课文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生谈启发:(学生可能会说在生活中要养善于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
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的朗读。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2.认识本课7个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点:
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课前准备:
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查阅资料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2.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猜测一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二、循题读文,理解“发现”
1.自由朗读文章,学习生字
2.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3.反复朗读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4.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5.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6.朗读这两句话,比较两句话表达上的不同,体会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三、循果查因,了解过程
1.默读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2.根据学习计划,分小组合作学习。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老师请教,老师给我们解答。
(3)老师的解答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对“九月怀胎”进行思考,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有了伟大的“发现”。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描写“我”的发现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感悟“发现”
1.默读课文,思考: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随机指导。
(1)“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
(3)“我”是一个幽默的孩子。
举例说说“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我们无论想做一件什么事情,还是要做一件什么事情,都要冒着危险,都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的幽默和机智。
二、联系生活,向往“发现”
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比如:
(1)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2)童年的胡思乱想就是一种“发现”。
(3)童年很美好。……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写一写自己的“发现”。
第三课时
一、写本课生字
二、写本课《小状元》
板书设计:
8、童年的发现
梦中飞行——人的进化
地理课上——胚胎发育
生物课上——追逐迫害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本课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
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
作者语言幽默,对自己童年的发现颇引以自豪,对因童年的发现而被老师误解有一丝的愤懑。
选编本课的目的,是通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代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胆的想象,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生活时自豪和愤懑交织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进化论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所创立的关于物种起源和发展变化规律的学说。按照进化论的观点,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我们不能不注意作者的有意强调:“九岁”“完全”“独立”等词,这些词语无不在显示着“我”这个发现的不同凡响,和对这个发现抑制不住的自豪!所以在读这句话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
②听完这句话,你大概忍不住会哈哈大笑,愿意笑你就笑吧,反正笑声不会给你招来祸患。我跟你可不同,事情过去了三年,有一次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笑出了声音,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作者这种想法不是没有来由的,因为这样重大的科学问题,九岁的孩童,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就能发现,在常人眼里简直是天方夜谭,所以作者说“听完这句话,你大概忍不住会哈哈大笑”;而后面的句子,恐怕才是作者真正要说的意思,作者的语言不乏幽默,后面也有类似的句子(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但我们明显地感觉到童年这段故事让他在自豪之余,也有着丝丝的愤懑。这种复杂的感情,要反复地朗读课文才能体会到。
另外,这样的开头,巧妙地利用了读者的阅读期待,制造了悬念,足以激发起读者的读书欲望,这是作者写故事的高明之处。
③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当老师讲到“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时,“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居然跟进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因此,“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本来,我已经为自己的发现而格外高兴了,现在知道这发现果然是了不起的事情,简直是心花怒放,情不自禁就在情理之中了,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反应,丝毫没有恶意。
那么,为什么老师会以为“我” 不怀好意呢?从课文中看,这位老师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讲的又是“人的发育和进化”,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婚姻和性,可能这位老师对这类问题非常敏感,所以讲课时是“一本正经板着面孔”。“一本正经板着面孔”,显然是要用这种表情控制学生不许胡思乱想,事实上也达到了这个目的,“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声”。可就在这时,“我”笑出了声音,所以老师认为我“不怀好意”。
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这句话一语双关。其一,它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真实情况,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其二,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谁让我有这样重大的发现呢?被轰出教室也就不足为奇了。作者把自己跟世界上有重大发明与发现的人列在一起,这是真正能让自己得到安慰的理由。这句话可 当然,话里不乏愤慨的成分。
(2)对词语的理解。
澄澈:水清见底。
随心所欲:指随着自己的心意,想怎样就怎样。
天赋:自然具备,生来就有。
进化: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演变。
绞尽脑汁:形容费尽心思。
眉目:事情的头绪。
困窘:形容为难;感到难办。本课指我面对老师的误解和同学的嘲笑,不知道怎么办好。
二、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双臂、天赋、妨碍、岂止、痴迷、厘米、羞愧、幸亏、驱逐、迫害、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厘米、绞尽脑汁”等词语。读读记记“澄澈、困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可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故事读一读。
2.本课的重点是讲作者童年的发现。教师引导的着眼点不要放在发现本身,而应该放在发现的过程上。也就是说,应该让学生知道“我”童年时为什么会有这个发现。要让学生自主读书,充分地读书,了解作者是怎么发现的。通过读议,让学生明白。作者童年时之所以会有这个发现,跟他的敢于提问、不断探究、大胆想象是分不开的,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
3.要鼓励学生在读书中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反复读书尝试理解,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跟大家交流讨论。学生可能提出“做梦飞行真的是在长身体吗?”“老师为什么误解我?”“作者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等等问题。对于涉及到的生物学的知识,可告诉学生以后上中学时会学到,有兴趣的同学可课外查阅资料解决;跟理解课文有关的问题,可引导学生深入读书,展开讨论来解决。
4.要重视有感情的朗读,有感情的朗读,有助于更深入地体会作者好学探究的精神和大胆的想象及作者的情感。要注意指导对发现过程的朗读。关于描述梦的一段,通过“只要……就……”“甚至”“那样……那样……”“似乎”等词语,要读出梦的神奇和梦中飞行的美妙;关于请教老师有关梦的问题部分,要读出好奇的心理和迫切探究的心情。
5.对于选做题,可根据学生实际,让学生说一说。重点说说发现的过程。
6.关于写字的教学,应引导学生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写匀称,笔画简单的“汁、亏”两字,不能写得过于单薄;并且注意联系已有知识,总结书写规律,如“胚、臂”两字,部首同是月字, 结合这两个字,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其他月字部的字,掌握书写规律。
四、教学案例
片段一:
读悟结合,体会人物的特点
师:你觉得费奥多罗夫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我认为他是一个很天真单纯的孩子。
师:能具体说说你从课文的什么地方体会到的吗?
生:他对做的梦很感兴趣,梦中的情景记得那样清楚。从梦中的情景看,就能感受到他是天真可爱的,所以梦才是那样的富有幻想色彩。
生:做这样的梦,就以为自己有飞行的天赋,很为自己而自豪,也足以说明他的天真了。同时,他还把梦讲给同学听。
师:你怎么知道他把自己的梦讲给同学听呢?
生:因为课文中写着,“可是,有一天我终于弄明白了,每到夜晚,我的小伙伴也都会在梦中飞腾。”“终于”和“弄明白”说明他一定跟伙伴们说过自己的梦了。
师:你说得还真有道理!有时候,不起眼的一个字,一个词,就能给我们传递出一些信息,只有仔细品味语言的人才能感悟到,你的语感很好,我们就应该这样感悟语言!
生:我觉得他后来关于胎儿发育的想象,也是很天真的,只有孩子才会这样想。
师:恐怕从这里我们不光能感受到他的天真,谁来读一读这一段,看看我们还能感受到什么呢?
生:(读)
生:我觉得他还是个爱探究的孩子。你们看,他想弄清楚人究竟是怎样来的,都想痴迷了,看到一条鱼,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
生:我觉得他是个善于想象的孩子。他从地图联想到了人的变化过程,并且,都把每个阶段分了时间,折合成正好是九个月。
师:那么还从哪儿看出他爱探究呢?
生:从问老师关于为什么会飞翔这件事中也能看出作者爱探究。
师:请大家练习读一读这个部分,看能不能把“我”的特点读出来。(指名读后,请同学评议)
生:我觉得读出了“我”和小伙伴爱探究的特点,尤其是问老师的话,读出了追问的语气,使我们好像看到了“我”和小伙伴的好奇的表情。
生:我有个小小的建议,因为是追问,是不是问话读得急迫一点,这样就更能体现他们的特点了。
师:我也有这样的感受!我们分角色再读一读吧!
师:通过我们读书,感悟,交流,知道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的孩子,难怪他有那样令人难以置信的发现了!
片段二:
理解句子的意思
师:你们能谈谈“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我能举个例子来说吗?
师:可以。
生:就说哥白尼吧,在古代,人们由于眼界狭小,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宇宙是有限的,太阳、月亮和众星都围绕地球运行。16世纪,波兰杰出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根据30年的天文观察和推算,认为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样,在每时每刻地环绕太阳运转。但那时欧洲的封建教会不支持这样的观点,谁提出这个观点,就会遭到教会审判异端教徒的法庭的迫害。所以,哥白尼直到临死前,才把自己关于“太阳中心说”的著作发表。
生:我也想到了这样一个例子。意大利的科学家布鲁诺,他是哥白尼的推崇者,而且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他指出宇宙中有许许多多像太阳系一样的星系,而太阳只是太阳系的中心。由于热情传播这一新天文学说,他被教会推到审判异端的宗教法庭,在监禁7年后被活活烧死。
生:伽利略也有这样的遭遇。 17世纪,意大利的天文学家伽利略,非常赞同哥白尼的观点,他寻找方法,给这种观点以科学的证实。但是他还是遭到了教会的谴责。宗教法庭把他传去,不断地审讯他,折磨他,让他跪下宣誓放弃自己的观点。但是当伽利略站起来后,他不禁喃喃自语道:“可是,地球仍然在转动呀!”后来,伽利略被监禁在家中,不许外出。
师:“太阳中心说”,一个多么重大而有意义的科学发现,尽管它是正确的,但由于人们当时认识有限,眼界狭小,科学家们为此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啊!看来,作者的说法不无道理。那么,作者为什么这样想?这跟他有什么关系?
生:这是因为他现在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他发现了胎儿发育的规律,却被老师误解,轰出了教室。这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也是一种迫害啊!
生:对,让他丢了面子,还受到身体上的惩罚。
师:虽然这种“风险”远没有刚才我们说的几位科学家那么严重,但这种“驱逐”,无论在身体上和心理上,对一个孩子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它会让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也使这段让 “我”颇引以为自豪的、本来应该留下美好回忆的童年往事,多了些许不愉快的记忆。这是让人非常遗憾的事情。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他对老师这种做法很不满。
生:他有点气愤。
生:他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因为没有人理解他,老师认为他是个坏孩子,同学们嘲笑他。
师:是啊,无论如何,这个结果还是让人不愉快的。如果,这个老师不误解他的笑声,而是了解他笑的原因,对他的发现给予大力的赞扬,那结果该多么美好啊!
五、相关链接
草履虫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体圆筒形,前端较圆,中后部较宽,后端较尖;从背上看,形状像倒置的草鞋底。全身布满大致同长同细的纤毛,纵行排列,用以行动。身体的一侧有一条自前端斜向腰部的凹入小沟,称“口沟”。口沟底有口,口沟内有较为长密的纤毛,可鼓起水涡而摄取水中的细菌和其他有机物作为食料。
进化论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所创立的关于物种起源和发展变化规律的学说。
教学
课题
童年的发现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一课时
导学
目标
1. 认识本课7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作者发现胚胎的发育过程,体会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
3.懂得童年的幻想给童年带来的快乐。
重点
难点
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
准备
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
内容预设
预设可能
导学策略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二、循题读文,理解“发现”
1.自由朗读文章,学习生字,注意“澄”字的发音。
学生可能会比较惊讶和佩服,都会说出他的聪明、机智、爱动脑、爱思考等。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猜测一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1.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2.反复朗读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3.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内容预设
预设可能
导学策略
2.朗读这两句话,比较两句话表达上的不同,体会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三、循果查因,了解过程
1.根据学习计划,分小组合作学习。
2.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3.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话或一个词语。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描写“我”的发现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
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学生可能会交流: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老师请教,老师给我们解答……
(3)老师的解答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对“九月怀胎”进行思考,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有了伟大的“发现”。
学生会抓住“绞尽脑汁”“想啊想”“嘿”“哈”等词语,体会发现的来之不
4.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
1.默读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2.学习计划:
(1)找出有关的句段。
(2)在白纸上画出简单的发现
内容预设
预设可能
导学策略
把它概括成一句话或一个词语。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描写“我”的发现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
易,从而更能体会出发现后的兴奋之情。
流程图。
板书
设计
8、童年的发现
梦中飞行
请教老师
发现胚胎发育的规律 想象研究
思考推算
教学
后记
童年的发现
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听完这句话,你大概忍不住会哈哈大笑。愿意笑你就笑吧,反正笑声不会给你招来祸患。我跟你可不同,事情过去了三年,有一次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笑出了声音,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烨林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可以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那里。
我以为在同学中间只有我一个人具有飞行的天赋,可是,有一天我终于弄明白了,每到夜晚,我的小伙伴们也都会在梦中飞腾。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
“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啊。”老师解释说。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
“白天你们太淘气,妨碍细胞的生长。到了晚上,细胞就不停地繁殖。”
“那 ”
“人怎么会是鸟?”我们万分惊讶。
“岂止是鸟!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最开始是草履虫,后来是鱼,是青蛙,是猴子……所有这些知识,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高年级,离我们是那样遥远,而飞行却仍在继续。和老师的一次谈话,更加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乡村的孩子从小就知道母亲怀胎九个月才生下婴儿。“为什么是九个月呢?”我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想啊想啊,嘿!终于想出了眉目:“哈!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地上的距离很远很远,在地图上画出来只不过几厘米。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我的发现竞是如此简单明了,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我想大概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
又过了三四年,我上了六年级。老师开始给我们上生物课。有一次,年轻的女教师一本正经板着面孔讲人的起源,讲人的发育和进化。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听见老师说,按照进化论的观点,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当时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声。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老师狠狠地瞪了我一眼。
“费奥多罗夫!……你笑什么?再笑就从教室里出去!”
“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我……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
教室里一阵笑声。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气得脸色苍白,大步朝我走来。
“费奥多罗夫!……你立刻从教室里出吉去……”
我的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只有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