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生联系现实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学生在按顺序进行计算和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策略意识,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同学们喜欢下棋吗?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李老师正在体育用品商店为同学们购买中国象棋和围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情境图,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这道题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再问:想一想,要求李老师一共要付多少元,要先算什么?请按自己的想法列式解答,并与同学交流。

指名板演,并组织讲评。

提问:如果列综合算式解答这道题,可以怎么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2×3+15×4。

2、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展开教学

1、教学例1。

启发:你会算这样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吗?请同学们先根据例题中的填空想一想,这道算式可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再试着算一算。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名板演。

追问:你觉得按这样的顺序计算正确吗?能联系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来说说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吗?

比较分别计算出两个积与同时算出两个积的两种情况。提问:谁的'计算过程更简略一些?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

谈话:这里还有一道三步混合运算的算式,你能试一试吗?先算出结果,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名板演。

(2)反馈,说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3、引导归纳。

谈话:今天我们学习的三步混合运算,都是不含括号的算式。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先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

三、练习

1、完成“练一练”。

2、做练习十一第2题。

(1)出示左边一组题,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学生练习后,试着解释两道题得数相等的道理。

(3)出示右边一组题,让学生先按顺序计算,再和小组里的同学说说这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组织交流。

3、做练习十一第4题。

出示题目,提问:题目的已知条件有哪些,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要求合唱组有多少人,要先求什么?要求书法组和美术组一共有多少人,要先算出哪个组的人数?

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并组织反馈。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能正确地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慨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重点:质数和合效的概念。

教学难点:

质数、台数、济数、偶数的区别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给教室里的人分类。体会:同样的事物,依据不问的分类标准,可以有多种小-的分类方法。明确:分类的际准很重要。

一、复习旧知

说一说,在我们学习的空间,你可以得到那些数?(要求与同学说的尽也不重复)

给这些自然数分类。根据自然数能不能被2整除,可以分成新数和偶数两类。

板书对应的集合图。

自然数

(能不能被2整除)

把学生列举的数填写在对应的集合圈里。

问:看了集合图,你想说什么么?(学生看图说自己的想法,复习奇数和偶数的有关知识)

说明:这是一种有价值的分类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很有用。

问:想不想学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关于新的分类方法,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进行新课

今天我们就用找约数的方法来给自然数分类。

复习:什么叫约数?怎样找一个数所有的约数?

同桌合作。找出列举的各数的所有的约数。(同时板演)

引导学生观察:观察以上各数所含的`数的个数,你能把它们分成几种情况‘!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自然数

(约数的个数)

(只有两个约数)(有3个或3个以上的约数)

引导学生思考:只含有两个约数的,这两个约数有什么特点?引出约数的概念。

明确合数的概念。提问:合数至少有几个约数?想一想:1的约数有哪几个?它是质数吗?它是合数吗?

明确:这是一种新的分类方法。看厂集合圈,你想说什么?(学生看图说自己的想法,巩固寺数阳台数的知识)

猜一猜:奇数有多少个?合数呢?

明确:因为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新数阳偶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出示例1 下面各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5、28、31、53、77、89

学生独立完成。

问:你是怎么判断的?

明确:可以找出每个数所有的约数,再根据质数和合数的意义来判断;一个数,只有找到1和它本身以外的第三个约束,就能判断这个数是合数还是质数。不必找出所有的约数来,这样可以提高判断的效率。

说明: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还可以查表。100以内的质数比较常用,看书本上的100以内的质数表。用质数表检查对例子1的判断是否正确。

完成练一练。

三、练习巩固

1、坚持下面各数的约数的个数,指出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再用质数表检查。

22、29、35、49、51 79、 83

2、出示2到50的数。先划掉2的倍数,再依次划掉3、5、7的倍数(但2、3、5、7本身不划掉。)

学生操作后,提问:剩下的都是什么数?

告诉学生:古代的数学家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来找质数的。

四、全课总结

学到这里,一种新的分类方法,你掌握了吗?学生回答:相机揭示课题,质数和合数

讨论:质数、合数、奇数、偶数之间是这样的关系呢?

五、布置作业(略)。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读懂一些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能从图表中获取有关信息,体会图表的直观性;

(2)、结合实际问题情境,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了解图表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看懂用图来描述的事件或行为,体会数学图形语言简洁、明了的特点,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经历运用图表描述事件或行为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确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图形语言直观、简明的确特点,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与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图表,并能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教学难点:怎样看图,如何用语言去描述事件发生的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互动游戏、揭示课题

1、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两个小小的游戏:

游戏一:考听力(出示幻灯二)请你用语言把你听到的描述一下。

游戏二:考眼力(出示幻灯三)请你用语言把你看到的描述一下。

2、刚才,同学们分别利用听觉和视觉描述了公交车的运动过程,表现得很好。不过,在数学上我们还可以用一种更简洁直观的方法来表示公交车的运动过程,通过预习,你知道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示吗?(图表)(出示幻灯四:观察)

3、这张图表示哪两个数量间的关系?(时间和速度)

你是从图上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点幻灯四:介绍横轴、纵轴和折线)

4、观察这张图,速度随着时间的变化呈怎样的变化。(板书:看图找关系)

二、读懂图表,获取信息

1、学生看图找信息,自由发表,教师适时插问,如“你从哪里看出汽车的速度在上升、在下降或汽车速度不变?线往上画往下画分别表示什么?”“纵轴上的400表示什么意思?”“横轴上的3表示什么意思?”“速度最快达到多少?” “为什么图的上面是平的?” “第4分钟时,速度降为0表示什么意思?”等。

2、大家从图上发现了这么多有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其实是时间和速度存在着的联系,在数学上我们称之为二者的关系。(板书:关系

(1)、现在谁来比较完整地对着这张图来说一说时间和速度间的变化关系?(请学生回答)

(2)、大家来看一下老师是怎样用语言来叙述这张图所表示的事件:公共汽车从解放路车站到商场站共行了4分钟,从0分到1分,汽车的速度从0提高到400米/分,1到3分,汽车的速度保持400米/分不变,3到4分,汽车的速度在下降,第4分钟,汽车的速度降到0,汽车在商场站停下。

(3)、让学生观察图表和文字叙述表达的是同一事件,但图表更直观、简明。图表叙述则显得抽象、繁杂。从中感受到用图表来描述的好处——直观、简明。

3、现在请同学们利用了解到的信息,完成书本61面的的填空。(点幻灯五:我会填)

(1)公共汽车从解放路站到商场站之间共行驶了___分。

(2)在第1分钟内,汽车行驶速度从0提高到____米/分。

(3)从___分到___分,汽车行驶速度在增加。

(4)从___分到___分,汽车行驶速度在减少。

(5)从___分到___分,汽车行驶速度保持不变,是____米/分。

4、深化理解:一般情况下,公共汽车从解放路站到商场站只要4分钟的时间,但事实上,并不是每天的交通都这么顺畅,比如今天早上……(出示幻灯六:我来说),哪位小司机来介绍一下这次公共汽车的运行情况呢?

(1)从0到第一分钟,汽车从解放路车站出发,速度从0提高到400米/分,从第1分钟到第2分钟汽车以400米/分的速度前进,从第二分钟到二分半钟汽车的速度从400米/分下降到0,第3分钟又开始行使,到第4分钟汽车从0又提高到400米/分,第4到第5分钟汽车以400米/分的速度前进,第5到第6分钟汽车速度减少到0,第6分钟汽车到达商场站,停下来。

(2)、为什么会中途停车?可能是遇到红灯,教师顺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三、结合情境,学会分析

1、提供信息:小明的父母一起出门散步,走到读报栏后,小明的母亲独自返回家中。小明的父亲看了一会儿报后回家。下面的两幅图,哪幅图描述的是小明父亲的行为,哪幅图描述的是小明母亲的行为,说说你的理由。(出示幻灯七:试一试1)

在观察图时,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这两张图表示的是哪两个数量间的变化关系。(离家的距离和时间的变化关系)

第一副图,离家的距离变远,再变近,符合小明母亲到读报栏后直接回家的行为。

第二副图,中间有一段时间离家的距离是不变的,这和父亲在中途读报的行为相一致。

2、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

3、适当拓展:

(1)、仔细看图,(出示幻灯八:

老师对刚才反映父亲和母亲行为的两副图做了些修改。大家仔细观察,两副图有哪些区别?说明了什么?(父亲回家的线段图坡度放缓了,是因为父亲回家用的时间比母亲长。)

(2)、大家再看图,现在请同学来分别说说父亲和母亲离家的距离是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3)、小结:所以我们在观察图表是一定要认真,仔细。要能看到图表的细微差别。

四、练习巩固,思维训练

1、阅读书62面试一试2,独立思考:学校教学楼有四层。五(1)班的同学第一节课到三楼上数学课,第二节课到二楼上美术课,第三节课到四楼上音乐课,第四节课回到三楼上语文课,中午到一楼食堂吃饭。下面哪一幅图比较准确地描述了这一过程?(出示幻灯九:试一试2)

集体反馈,说说排除另外两幅图的理由。

为了看起来方便,老师可以给这张图加些辅助线。这样,可以更直观的反映楼层的变化。

五、实践应用,总结评价

1、(出示幻灯十一:实践应用):

(1)登山活动一共用了多少时间?

(2)登到山顶一共用了多少时间?中途休息了几分?

(3)下山用了多少时间?

2、在生活中,你还见到哪些事件或行为可以用图表来表述?

3、总结评价: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觉得用图表来描述事情有什么好处?(简洁、直观)生活中有很多用图表描述的情况,只要用你的慧眼去观察,你会发现很多图表的美,数学的美。

4、欣赏生活中各类图表:(出示幻灯11-17:欣赏)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掌握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正确率达到90%以上。

2.体会使用计算器工具进行计算更简单,更快捷,初步学会使用计算器探索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3.体会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教学重点:

用计算器正确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计算器上暗处纯小数的'简便方法,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3分钟左右)

算一组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共8题。

0.2+0.8=

0.76-0.36=

5+4.8=

6.9-0.5=

5.4+3.6=

7.72-6.52=

3.6+2.1=

9.1-1.1=

二、自学例3。(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3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教材例3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估算结果。

2.尝试用计算器计算。(你遇到什么问题?)

3.对照书本第52页例3的提示,自己的方法不同在哪里?怎样按键更简便?

4.模仿练习: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4.75+12.63=

7.03-0.895=

0.268+3.87=

导学要点:

在计算器上输入小数,可以按照顺序依次按键。

用计算器再算一遍,进行检验。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你是怎样在计算器上输入买铅笔的钱数的?

2.小数部分是0的小数还可以怎样按键?

4.全班交流。

分析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第52页试一试,用计算器计算并验算。

点拨:可以直接利用例3的得数来列式计算,也可以用100一次减去每种商品的金额。

2.第52页练一练,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同桌互相核对计算结果。

提醒:

要按照运算顺序连贯地进行计算。

(二)比较练习。

1.完成第53页练习九第1题。

每桌南边的学生用笔算或口算进行计算;每桌北边的学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完成第53页练习九第2题。

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填表

示范:

用上月余额减去9月2日买米、油等的金额等于9月2日的余额。

点拨:

用上次余额减去本次用去的金额就等于本次余额。将两次收入相加等于合计收入,7次支出相加等于合计支出。

(三)探索练习。

第53页练习九第3题。

用计算器计算上面三题

思考:这三题有什么规律吗?

用计算器完成第四题

(四)应用练习。

第53页练习九第四题

先列式,再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五)创编练习。

1.小马虎在计算1.86加上一个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地把数的末尾对齐,结果得到2.19,你能帮他算出正确答案吗?

2.用计算器计算,探索规律。

1122÷34=

111222÷334=

11112222÷3334=

111111222222÷333334=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自主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利用方格纸依据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

2、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感悟数对与位置一一对应思想。

3、初步建立坐标系的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能运用数对表示指定的位置。

2、在方格纸上画出指定图形或地点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提问:怎样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要先确定列数,再确定行数,即(列数,行数)。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让学生明确要先确定列数,再确定行数,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2。

(1)引导学生理解图意。

横排和竖排所构成的区域是整个动物园的范围。动物园的各场馆都画成一个点,这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与横线的交点上。

(2)师谈话引出问题。

不仅找座位需要确定位置,看图时我们也要确定位置。这张动物园图很清楚地表示了每个场馆的位置,你能说出这个场馆分成了几行几列吗?(0表示列和行的起始)

(3)用数对表示位置。

(4)在图上表示场馆的位置。

出示飞禽馆(1,1),学生说明位置后,再在图上标出位置。

学生独立标出猩猩馆(0,3),狮虎山(4,3)的位置,然后再投影订正。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同一行或同一列的数对,有什么地方相同,什么不同?

小结:表示同一列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表示同一行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

3、适时练习: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4、小结:想一想:怎样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先找出数对表示的是第几列,第几行,然后在列数与行数相交处描点,标上名称。

【设计意图】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会根据题目中所给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具体物体的位置。

三、课堂总结

谈谈今天你的收获?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相对位置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

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正方体的盒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让学生拿出正方体的盒子并沿着棱剪开,把正方体展开成6个面和把6个面折叠成正方体。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有关内容。

二、课堂练习:

1、学生做课本17页第1题。

教师把正方体盒子6个面分别按照题目中的要求标上1、2、3、4、5、6个数字,让学生找一找每个数字相对的面哪一个?

2、学生做课本17页第2题。

让学生把长方体盒子的6个面展开标上数字,然后找出每个数字所对应的面上是多少?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展开与折叠每个面相对的面上的数字是多少。

五年级数学教案上册2022 篇7

一 教学内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课

教材第114 一116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5 一13 题。

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巩固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能熟练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认真检验的习惯。

三 重点难点

正确、熟练、灵活地应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四 教具准备

投影。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的计算法则,谁还记得?你能说一说吗?

学生回忆并口答。

提问:为什么做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

强调: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相加减。

(二)教学实施

1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5 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并验算。

集体订正时,请学生说一说每道题是根据等式的什么性质来解的?

2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6 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发现规律,然后在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找到下面的规律。

( l )这些分数都是分子是1 的分数。(2 )每道算式中的两个分数的分母是互质的。(3 )计算时,只需将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分母相加(减)的结果作分子,就可以速算出得数。

指出:今后遇到这样的题目,可以利用规律口算出结果。

提问: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你能直接说出结果吗?

学生举例,如: + = - =

3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7 题。

请学生先根据已有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然后再解答。

4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8 题。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两人一组),其中一人出题,另一人回答,然后交换过来。要求自制卡片中的分数不要超出本单元分数的范围。

5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9 题。

让学生先读题,弄懂题意后再动手画。讲评时,请学生说一说思路。

6 。完成教材第115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0 题。

老师先介绍"杨辉三角",再让学生算一算表中每一横行各数的和,概括得出的一串和有什么规律。

出示"杨辉三角"图:

再将表中的'1"都换成" ",看看这个规律还存在吗?换成" "呢?

(学生在教材上填一填,发现规律依然存在。)

7 。完成教材第115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1 题。

学生利用课前调查的数据填表并计算,然后制成条形统计图。

8 。完成教材第116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2 题。

学生先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操作,然后用分数加法算式表示操作的`过程。

可以这样操作:先将4 个苹果平均分给8 个孩子,每人得到4÷8= (个);再将剩下的2 个苹果,平均分给8 个孩子,每人得到2 ÷8 = (个),所以,每个孩子可分得 + = (个)。

9 。完成教材第116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3 题。

让学生先观察图的特点,想想按什么顺序思考比较简便,请学生先说出思路,再进行计算。

(四)思维训练

1 。在O 里填上适当的数,使三角形每一条边上的三个数相加的和都等于1 。

2 。 = + = + + = + + = + + + + + + +

3 。写出两个不同的最简分数,使它们的和是 。你能写出几组?

(五)课堂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我们进一步巩固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我们还探索发现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的一些特殊情况的计算规律,这个规律是:当两个分数的分子为1 ,分母互质时,它们的结果是用这两个分母的和(差)作分子,用两个分母的乘积作分母。以后,

我们在计算这样的题目时,就可以直接得出结果了。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明确竖为列,横为行,在描述位置时要先说列后说行,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用语言描述数对表示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准确找出指定的位置,能够用语言描述路线图。

3、使学生初步建立坐标系的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数对表示指定的位置。

2、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指定图形或地点的位置。

教学准备:电影票、班级座位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位置

提问:假如你的家长要来班里开家长会,你怎样告诉他们哪个是你的座位呢?

(第几组第几排……)

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需要确定位置的例子呢?

(举例……)

师:以上这些,只要说明是第几排第几个就能确定座位。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投影出示班级座位图

(1)说一说

学生观察座位图,想说谁的位置就跟同伴说一说。

(2)想一想

师:吕全同学的位置在哪里?可以怎样说?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3)写一写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吕全同学的位置表示出来。

A: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课堂,记录不同的表达方式。

B:展示几个不同的表达方式

(4)讨论

师:同样都是吕全的位置,大家表示的方法却各有不同。看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组、排、行等多种方式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为了我们在确定位置的时候语言达成一致,一般规定: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板书:列行

老师左手起竖排第一竖就是第一列…,横排第一排就是第一行…

(5)探索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结合已有的表示方法“第6列,第3行”,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A:明确说明:吕全在第6列,第3行就可以写成(6,3)这样的一组数对来表示。

B:学生尝试用这样的方法表示自己数学组长的位置。

要求:

a、先说一说他们分别在第几列第几行,再用数对表示;

b、集体订正:吴丹的位置是(3,4),杜佳伦的位置是(4,3)。这2个数对有什么不同?

C、归纳:

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两个)

这两个数分别表示怎样的含义?(前一个表示列数,后一个表示行数)

(6)学生根据数对(6,4)找出是哪个同学的'位置。

2、教学例2

(1)投影出示课本中的“动物园示意图”

师:找座位需要确定位置,那么你们看这个动物园示意图时又要怎样确定位置呢?【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2)、(3)后老师再来明确说明和例1的区别】

观察示意图,说一说这张图分成了几列几行?

师讲解:横着数0~6表示从左往右数有6列,竖着数0~6表示从下往上数有6行,0表示原点。

(2)用数对表示位置

师:如果用(3,0)表示大门的位置,你能表示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吗?

A:学生独立操作,解决问题。

B:投影展示学生解决的结果。

熊猫馆(3,5)海洋馆(6,4)

猴山(2,2)大象馆(1,4)

(3)在图上表示场馆的位置

A:出示要求

在图上标出下面场馆的位置

飞禽馆(1,1)猩猩馆(0,3)狮虎山(4,3)

B:学生按要求在书上完成

C:反馈练习结束

学生回答,利用投影展示。

(4)练习

A:第21页第3题

(1)说一说(9,8)中的“9”表示什么?“8”表示什么?

(2)按照题目给出的数据,涂一涂

B:第22页第5题

(1)观察棋盘,与第3题方格图比较,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2)引导学生正确说出黑方的“车”所处的位置。

(3)引导学生说出其他棋子的位置,并与同学交流。

(4)完成题中第(2)小题,并和同学交流。

三、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刚才,我们是怎样探究出用两个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的?

(2)教师简要介绍确定位置的方法的重要作用。比如第23页有关地球经纬度的知识等。

四、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20页、第21页“做一做”。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9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青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2页例2,"做一做"及练习一的第5一9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掌握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

2、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初步了解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教学准备:投影仪,例2线段图的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述下面各数的意义。

0.5 0.82 0.325

2、填空。

(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 )

(2)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0倍,积( )。

3、花布每米6.5元,买5米要用多少元?

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名演板。订正的提问:

(1)列式时依据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2)"6.5×5"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3)你是怎样小数乘以整数的?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

(1)出示例2花布每米6.5元,买0.5米和0.82米各用多少元?

(2)指名读题后提问:根据求总价的数量关系式你会列式吗?

0.5米的总价:6.5×0.5

0.82米的总价:6.5×0.82

(3)投影例2的线段图,教师结合图示讲解:0.5米是1米的十分之五,所以"6.5×0.5"表示求6.5的十分之五。

提问:你能说?"6.5×0.82"表示什么吗?"80×0.125"又表示什么呢?

(4)概括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

提问:①上面三个算式的乘数有什么特点?

②概括地说一个数乘以小数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教师小结: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③省略号的意思是什么?你能举一例加以说明吗?

(5)说出下面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8.75×0.08 750×0.2

2、教学小数乘法的计算。

(1)提问:你能把"6.5×0.5"转化为学过的旧知识来计算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试算,指名演板。

(3)集体讲解。要求学生说明积中为什么有两位小数。

(4)放手让学生计算"6.5×0.82"。

订正时重点强调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并向学生说明积里小数末尾的"0"应划去。

(5)小结计算法则。

提问:①计算小数乘法,先按什么方法算积?

②积里的小数位数与因数中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③你能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学生齐说一遍。

(6)做一做。

67×0.3 2.14×6.2

3、新课小结。

提问:(1)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2)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是什么?怎样计算小数乘法?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一的第5、6、8、9题。

练习第5题时注重加强小数乘以整数与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的比较。

四、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一的第7题。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质数、合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什么叫因数?

2、自然数分几类? (奇数和偶数)

教师: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来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分类方法。

【新课讲授】

1、学习质数、合数的概念。

(1)写出1 ~20各数的因数。(学生动手完成)

点四位学生上黑板写,教师注意指导。

(2)根据写出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3)教学质数和合数概念。

针对表格提问:什么数只有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一定是什么数?

教师: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如果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板书)

2、教学质数和合数的判断。

判断下列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7 22 29 35 37 87 93 96

教师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

质数:17 29 37

合数:22 35 87 93 96

3、出示课本第14页例题1。

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1)提问:如何很快地制作一张100以内的质数表?

(2)汇报:

①根据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

②用筛选法排除。

③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