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最新9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一段话。
2.认识部首的意义,并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3.在括号里选择能够和后面的名词相搭配的动词。
4、练习修改不通顺的句子。
5.熟记12条成语。
6.读背古诗《竹里馆》。
7.补充图意,再把几幅图连贯起来说一说。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l.审题。
(1)指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朗读题中的这段话。
(2)学生思考并说出这段话的主要意思。
(3)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说哪些字不易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
(5)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晨”、“碧”、“澈”、“粼”4个字。(“晨”和“碧”要把竖画缩短,写得上紧下松些;“澈”和“粼”要把横画缩短,把字写紧凑)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根据描红的情况,教师及时小结。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作业,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矫正强化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要求。
(2)让学生说一说做这道题的步骤。(先认识部首,再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2.指导。
(1)分别观察最左边的四幅图,说一说这四幅图上分别画了什么。(提醒学生第4幅夸大的部位是眼睛,此图意思重在用眼看)
(2)仔细观察第二竖行的4个古文字,再和左边相应的图作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古文字是由图形演变而来的)
(3)认读第三竖行中的4个部首,并与左边相应的古文字作比较,有什么发现?(部首是由古文字演变而来的)
(4)联系左边的图形和古文字想一想:用“彳”、“子”、“立”、“见”作部首的字必定和什么有关?(以“彳”作部首的字与人有关;以“子”作部首的字与小孩、后代有关;以“立”作部首的字与立、直有关;以“见”作部首的字与眼看有关)
3.练习。
(1)根据上面的推测,想想有哪些字属于这个部首。(例“彳”:伙、伯、休;“子”:孙、孤;“立”:站、端;“见”:观、览、觉)再口头汇报,并说出理由。
(2)翻开字典,找到检字表中这四个部首的所在页次,再找出若干例字,填写在书上。
4.反馈。
(1)指名说出所填写的字,可以补充。
(2)师生共同评议正误。
(3)比比看谁写得又对又多。再读一读这些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练习要求。
(2)让学生说说本题要求。(画出能够搭配的词)
2.指导。
(1)分别读一读每个括号里的两个词。
(2)讨论:括号里每一组的两个词在意思上有什么联系?(意思相近)
(3)明确即使是意思相近的词,也会有其不同的用法,和不同的词语相搭配。
3.练习。
(1)两人一组讨论括号里的词哪一个能和括号后面的词搭配。
(2)用“——”画出选出的词语。
4.反馈。
(1)指名说出所选的词语。
(2)把选出的词语和后面的词语连起来读一读。(先指名读,再齐读)鼓舞斗志,改正错误,推广经验,提高水平。
(3)小黑板出示“鼓舞”、“改正”、“推广”、“提高”4个词,要求学生说出后面分别和它们搭配的词。
(4)说一说括号里剩下的词语可以和哪些词相搭配。(如:鼓励同学、克服困难、推动生产、增加收入)
二、学习第四题
1.审题。指名读练习要求。
2.指导。
(1)用小黑板出示题(1),指名读句。
(2)要求学生做缩句练习。(夏天是个城市)
(3)说一说这个句子的毛病所在。(搭配不当)
(4)口头修改,要求不改变原意。(“南京是个美丽的城市”或“南京的夏天是美丽的”)
(5)教师归纳修改病句的步骤:一是读句子,二是找出病因,三是进行修改。
3.练习。
(1)让学生用上面的方法自己练习修改第(2)、(3)两句。
(2)教师根据学生的自练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其余两题的答案是:(2)把“和”换成“戴着”,中间用逗号隔开。
(3)“乌云和”改为“乌云密布”,中间用逗号隔开。
4.反馈。
(1)逐题讨论修改情况,确定正确的答案。
(2)举出两种错例,说明不可以改变句子原意。①第2句仅把“和……红领巾”去掉。②第3句仅去掉“乌云和”。
(3)让学生修改自己的答案。
(4)同桌互查练习情况。
(5)让学生大声朗读修改后的句子。
5.课堂作业:将修改后的通顺句子抄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12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12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有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可由教师讲解。
万人空巷:很多人聚集在一起,致使街巷都空了。形容轰动一时的盛况。
门庭若市:形容宫门里,朝廷上,进谏的人非常多,好像集市一样,非常热闹。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热闹纷杂。
比肩继踵:肩膀挨着肩膀,脚碰着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项背相望:形容人多拥挤,连续不断。
济济一堂:形容许许多多的人聚集在一起。
3.练习。
(1)学生大声自由练读。
(2)同桌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小学四年级语文《练习三》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4.反馈。
(1)指名读。
(2)集体练读。
(3)集体齐背。
(4)指名背。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指名读练习要求。
2.指导。
(1)让学生借助查字典自读这首诗。
(2)指名试读。
(3)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范读和领读。
(4)教师讲解这首诗的意思。
篁:竹林,也泛指竹子。
啸:即啸歌,撮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
诗的大意:“我”独自一人坐在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撮口长啸。竹林幽深,没有人知道“我”的存在,只有明月与“我”相伴。
(5)教师讲解后再次范读这首诗。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教师要纠正学生易读错的字音,如“竹”(zhú)、“篁”(huáng)、“啸”(xiāo)。
(2)指名读。
(3)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4.反馈
(1)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2)指名背诵。
第四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1)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①合理想像图意,②补画第2幅图,③将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说出来。
2.指导。
(1)指导看图,思考:这几幅图中共有几个人?他们是什么人?分别给他们取名。(小刚、小红、小明)
(2)组织讨论:三幅图(1、3、4)分别画的是什么内容?(①小刚拿着照相机在走路,后面的事情吸引了他,使他转过头去;③小刚用相机拍下了刚才的情景;④小刚把洗好的照片拿给小红和小明看,他们三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3)继续讨论:第2幅图的内容和什么有关?(小刚拍下的照片)
(4)这是一张怎样的照片呢?(题目:《一张令人发笑的照片》)
(5)分组讨论:小刚拍下了什么照片,他们为什么笑得前仰后合?
3.练习。
(1)每个小组派代表站起来汇报他们的想像。
(2)对发言的同学汇报的不足之处,给予补充并发表白己的意见。
4.反馈。
(1)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评点,提醒学生想像的内容不仅要合理,而且要健康。
(2)让学生自己准备,将四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3)指名讲,教师及时给予提醒和帮助。
(4)和同桌互相说说这件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盐”等12个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潮”等13个字和“奇观”等15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了解课文内容,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 “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能说出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把握内容要点。
4、读古诗《浪淘沙》,能在课文中找出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句子。
5、能找出具体描写“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景象的句子,通过感情朗读,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画面,能用自己的话和课文的语句说说想象到的画面,选择印象最深的与同学交流,了解抓特点写具体的写法,感受体会钱塘潮的壮观奇特。
重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3、4、5。
难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5。
教学准备:
教师:“盐”等12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教学PPT。
学生:每人一套“盐”等12个会认读字字卡。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注:1.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交流汇报,以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行指导达标。2.学生答案,注意指导符合语法规范;并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设计中不再说明。)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出示任务:默读单元导读的两段话,借助背景图,想一想,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课文?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2、反馈指导。(PPT出示单元导读)
预设:
这个单元学习的课文都是表现自然之美的课文。
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有两个: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向同学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
3、小结:对了。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自然之美的课文,这些课文写到自然的现象、景象,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的不一样的美。学习这些课文,要一边读描写的句段以便在脑海中展开想象,形成具体形象的表象,并把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感情朗读品味这些描写表现出的意境,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美。习作训练是“推荐一个好地方”,要把“好”,即推荐的理由写清楚,让同学有去游玩的兴趣。
(二)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1、导语:那么,我们就进入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的学习,看看课文向我们展现的是一个什么自然景象,好吗?
板书课题:1 观潮
2、 齐读课题。
3、释题。
提问:同学们,谁能说说题目“观潮”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预设:“观潮”是观看潮水(或大潮)的意思)。根据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课文要表现的是哪种自然现象的美呢?(指名回答。预设:根据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课文要表现的是潮水(或大潮)这种自然现象的美。)
4、 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导语:课题也是课文的一个部分,阅读要从课题开始。通过课题,我们知道课文写的是作者观看潮水的事情,向我们展现了潮水这种自然现象的美。那么,作者观看的是哪里的潮水,向我们展现的是怎样的潮水,表现了这潮水的什么美呢。让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了解了课文内容,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品读有关的语句就能知道了。
二、指导预习,粗知课文大意。
(一)指导预习。
1、 出示预习任务。
(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3)思考以下问题:课文写了谁观潮?什么时候,在哪里观潮?观的是什么潮?然后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2、反馈指导。
(1)PPT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2)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预设:“昂”“鼎”“崩”“震”“霎”。
(3)PPT出示会写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词“观潮、据说、大堤、宽阔、盼望、滚动、顿时、逐渐、一堵、犹如”,复习认读。
提示:会写的字词中红色的字,学习完课文,就要求正确书写。
3、导语:我们学习了课文会认读的字,复习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下面我们继续预习课文。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注意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注意做到标点符号的正确停顿和句子中间的正确停顿。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预习任务3。
4、反馈指导。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读通顺,听的同时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二)反馈预习任务3,粗知课文大意。
1、反馈指导预习任务3。(采用理解中读,读中理解的策略进行。)
预设:
问题1:课文写了我们观潮。
问题2:农历八月十八这天,在海宁市盐官镇海塘大堤上观潮。
问题3:观的是钱塘江大潮。
课文大意:课文写了农历八月十八这天,我们在海宁市盐官镇海塘大堤上观钱塘江大潮。
2、小结:对了,课文讲了农历八月十八这天,我们在海宁市盐官镇海塘大堤上观钱塘江大潮这么一件事情。同学们做的真好。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学习,通过梳理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看看“我们”观看到的是什么样美的钱塘江大潮。
三、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内容,揣摩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一)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任务: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里写到哪里是具体写“我们”观潮的,做上记号。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预设:课文从“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到结尾是具体写“我们”观潮的。
3、导语:那么,课文的第1自然段就是一个部分了。这个部分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
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这个部分,想一想,“奇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又是什么意思?这个部分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
预设:
奇观:奇特难见到的事物或景象;天下奇观:世界上奇特难见到的事物或景象。
作用:(1)总括了钱塘江大潮的特点;(2)点明“我们”所观的潮是钱塘江大潮,同时说明吸引“我们”观潮的原因。(板书:天下奇观)
5、导语:课文第一部分开宗明义,总括了钱塘江大潮的特点是“天下奇观”,同时点明了“我们”所观的潮是钱塘江大潮,回应了题目;也说明了“我们”观潮的原因——因为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那么,课文接着写了哪些内容来说明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呢?
出示任务:默读具体写“我们”观潮的课文部分,想一想,这个部分的内容具体写了哪三个主要意思,用“‖”把它划分为三个部分,并概括出它们的主要意思。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6、反馈指导。(采用读中汇报、汇报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部分1:第2自然段。主要意思:农历八月十八一早,我们来到海塘大堤观潮。那时江面很平静。(板书:江面平静)
部分2:第3、4自然段。主要意思:一点左右,两丈多高的潮头随着山崩地裂的声响飞奔而来。(板书:两丈多高 山崩地裂)
部分3:第5自然段。主要意思:潮头过后,江水涨了两丈来高。(板书:两丈来高)
(二)揣摩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1、导语:通过梳理,我们了解到,课文的第一部分是总的点出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天下奇观,然后通过第二、三、四部分,通过写“我们”的一次观潮,具体描述了钱塘江大潮涨潮的过程,表现了钱塘江大潮的确是天下奇观。那么,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呢?
出示任务:借助板书,同桌讨论一下,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2、反馈指导。
预设:
课文先写“潮来前”,接着写“潮来时”,最后写“潮过后”,课文是按照时间推移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3、小结:课文是按照时间推移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潮来前,江面很平静;潮来时,江面汹涌澎拜;潮过后,江面涨了两丈多高。作者写钱塘江大潮,具体写了什么内容,展示了钱塘江大潮的什么来说明它是天下奇观呢?我们继续学习。
四、了解《浪淘沙》意思。
(一)自学质疑。
1、导语:钱塘江大潮天下之奇观,早就吸引了古代的文人墨客纷纷前往观赏,不少诗人还为之写诗赋词,其中,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七》,就用了28个字的一首七绝,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潮涨潮落的壮美景象。我们一起来学学这首诗,好吗?打开课本第4页。
出示任务:借助拼音朗读诗歌《浪淘沙》;结合生活和课文,想一想每个诗句的意思,有不理解的词语在下面做个记号,然后问同学或老师解决。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1)检查朗读,以通顺流利为标准评价指导。
(2)质疑。
先汇报同桌互助解决的词语,再提出还没能解决的词语。
预设:
吼地:惊天吼地;触:撞击;须臾:一会儿,很快的意思;海门:江海汇合之处。
(二)说说诗句意思。
1、导语:弄懂了诗句中词语的意思,那么,诗句的意思能说说吗?
出示任务:朗读《浪淘沙》,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八月的钱塘江大潮涛声就像是山崩地裂、惊天吼地那样传来,数丈高的潮头撞击岸边的山石又倒回(与涌来的浪头相撞)。
很快的,大潮退会江海汇合之处,重归大海,而在江岸边,大潮卷起的座座沙堆就像洁白的雪堆。
3、小结:我们通过读懂诗句的意思,也就了解了诗的内容。诗人刘禹锡仅用了28个字,就向我们呈现了钱塘江大潮潮涨潮落的壮美景象。那么,我们的课文中有哪些句子是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呢?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五、小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板书设计:
1 观 潮
一、天下奇观
(潮来前) 二、江面平静
(潮来时) 三、两丈多高 山崩地裂
(潮过后) 四、两丈来高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一)复习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
PPT出示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二)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有关内容。
提问:(PPT出示《浪淘沙》)谁能说说每个诗句的意思呢?(指名回答。预设:见上一课教学过程。)
二、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熟读成诵,想象说话,交流感悟。
(一)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1、导语:诗人刘禹锡仅用了28个字,就向我们呈现了钱塘江大潮潮涨潮落的壮美景象,那么,课文又是怎样描述钱塘江大潮的呢?你能对照着诗的内容找出相关的句子吗?
出示任务:(PPT出示《浪淘沙》)朗读课文,然后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与第一、二诗句内容相关的句子:
句子:午后一点左右,……好像闷雷滚动。
句子:过了一会儿,……出现了一条白线。
第4自然段全部句子。
第5自然段全部句子。
(二)熟读成诵,想象说话。
1、导语:课文里只有与诗中涨潮内容相关的句子,没有潮落退潮的句子。课文中有关涨潮内容的句子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钱塘江大潮画面呢?
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3、4、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看看这三个自然段给我们描绘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几个画面,各是什么画面,分别是哪些句子描绘的?
个体学习,四人小组交流。
2、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1)这三个自然段给我们描绘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四个个画面。
(2)这四个画面分别是:
①潮头将来的画面;句子:午后一点左右,……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出现了一条白线。(指导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②潮头涌来的画面;句子:第4自然段的句子。(指导感情朗读。)
③潮头过后余波涌来的画面;句子第5自然段第1句。(指导感情朗读。)
④潮水完全过后的画面;句子第5自然段第2、3句。(指导感情朗读。)
3、出示任务:在这四个画面里,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哪个画面?用自己的话和课文的句子说说你想象到的这个画面。注意做到内容符合原意,语句通顺连贯。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
指名两三个说,用以上两个标准以及有没有用上自己的话评议;评议后个体根据评议再练说,再反馈指导。
(三)交流感悟。
1、导语:同学们讲述了钱塘江大潮留给自己最深刻印象的画面,为什么这个画面能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想一想: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什么样深刻的印象?这个自然段写了钱塘江大潮的什么让你留下了这样的样深刻的印象?尝试用有关的句子说一说。
个体操作,四人小组交流。
2、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深刻印象:气势宏伟非凡,景象雄伟壮丽。
写了钱塘江大潮潮头的样子和潮水汹涌澎湃的声音让我留下了这样的样深刻的印象。
样子的句子:再近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声音的句子:那声音如同……震得颤动起来。
3、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想一想,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气势宏伟非凡、景象雄伟壮丽的,用实心圆点点出来。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
预设:(追问:为什么能这个词语读出气势宏伟非凡、景象雄伟壮丽的?)
词语:“横贯江面”的“横贯”;“白浪翻滚”的“翻滚”;“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的“两丈多高”(提示:一丈约等于3.33米);“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山崩地裂”;“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5、出示任务:同桌互相背诵第4自然段。
6、反馈指导。
(四)小结:
作者紧紧抓住钱塘江大潮“天下奇观”的特点,通过具体形象描写钱塘江大潮潮水来时的样子和潮水奔腾的声音,表现了钱塘江大潮气势宏伟非凡、景象雄伟壮丽的壮美。
四、了解钱塘江大潮的成因。
导语:钱塘江大潮为什么会形成这样气势宏伟非凡、景象雄伟壮丽的壮美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
出示任务:默读“资料袋”,结合资料袋的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钱塘江大潮形成气势宏伟非凡、景象雄伟壮丽的壮美的原因。
个体操作。
反馈指导:(PPT出示“资料袋”,学生指插图说话。)能把资料袋的意思说清楚便可。
五、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与词语表词语读记。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认字评价(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三)PPT示词语表词语,自由读记。
(四)反馈读记(注: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六、写字教学。
(一)字形教学。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 观察字形,思考容易与学过的哪个字混淆,同桌说一说。
3、反馈指导。
指名说并板书,然后读一读:
例:潮(潮水)朝(朝向) 据(据说)剧(剧烈) 堤(大堤)提(提示)
4、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写错,会错在哪里。
例:“滚”,右边的“衣”字中间是个“公”字,但第二笔是点;“顿”,第四笔是竖提。
(二)写字指导。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相互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
2、各写一个,反馈评议。
3、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在写两个。
七、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具体见教学过程。)
八、写字练习和抄写词语表词语。
作业设计: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给家人讲一讲钱塘江大潮以及它的成因。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2、感受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
3、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
一、指名背诵《海上日出》。
二、出示的挂图,观察说话。
三、出示挂图,指导学生按以下顺序观察图画,简单口述图意。
1、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春天的景色。
2、观察近处在空中飞翔的。
3、观察远处落在电线上的。
四、检查预习。
默读课文,说说小是什么样儿的,飞行特点是什么?
五、指名三人读课文。
评点,读准字音。
六、图文结合,理解第一自然段,了解的特点。
1、外形特点。
2、透过外形,了解性情特点。
3、有感情朗读,读出的活泼、机灵、可爱。
4、自由读。
5、看图,试着背诵第一自然段。
七、图文对照,理解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感受春天的气息。
2、结合“微风吹拂着……柳丝”一句,体会春天柳树的特点。
3、理解“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4、凭借图画,发挥想象,感受“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的关系。
5、理解“生机”。
6、朗读,在头脑中浮现“光彩夺目的春天”。
7、自由读,注意句与句的联系。
8、试背第二段。
八、联系图画中飞行的和落在电线上的,理解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观察飞行的,听读第三自然段。
2、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
3、概括大意。
4、听读第四段,看作者怎样描写停在电线上的的。
5、“五线谱”“音符”分别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停着的“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6、自由读第三四段,浮现画面。
九、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十、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词。
教学要求
1、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家乡的可爱,培养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了解别人的成长之路,得到有益的启示;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热爱祖国,了解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增强探索和创造的意识,培养认真的科学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理解友情的可贵,受到意志品质等思想品德教育。
2、认识190个字,会写2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使用钢笔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能用毛笔临摹字帖。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7、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继续学习略读,粗知课文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指定的课文(段落),练习复述课文。
10、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11、留心观察,展开想象,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其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12、能用普通话交谈,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3、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教学目标
1、激发学习兴趣
2、了解本期重难点、端正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
了解本期重难点、端正学习态度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开始我们就要进入四年级的学习了,应该在各个方面都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给小弟弟和妹妹们做出榜样。这个学期的学习内容比原来我们所学的又加深了不少,下面我们先一起来看看课文的目录。大家翻开书
二、分析本册所学的内容
师:我们先来看看从目录上看这个学期我们一共要学习多少篇课文啊?
师:除了课文外还有我们熟悉的一个学习内容那就是——语文百花园
师:说得对,在这个美丽的百花园里,大家都可以学习到丰富的语文知识,我们要向勤劳的小蜜蜂那样,勤劳地在这些物产丰富的百花园里吸取丰富的知识,并不断地积累下来,就可以酿造出最最香甜的“蜂蜜”来!这个蜂蜜谁知道是什么啊?
师:此外,为了帮助大家学习好汉字不但会写还要会灵活运用,所以编这本书的叔叔阿姨们还帮大家安排了三次的识字。而且每次识字里都有好听的儿歌,还有许多的好听的`故事,听了老师的介绍大家想不想赶紧学习到这些知识啊?
师:可是我们要怎么样才能把这些知识都学会呢?下面我们要一起来想想办法出出主意。
三、总结提出学习的要求生述,师小结板书。
1、课前要认真预习。(1读2划3想)
1读就是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都要把课文和课后的生字读五遍,如果五遍读完还没有读通顺和流利那就再读五遍,直到自己读给自己的家长听他们觉得满意了才行。读好了之后,每篇课文都要给家长签字,怎么签呢?XXX已经读了课文x遍,读得流利。
2划那就是读好了书之后还要把每个自然段的序号标出来。还记得怎样去找自然段吗?(对,去找前面空了2格的地方),划出了自然段的序号第二项的要求就完成了一半,还有一划是什么呢?(对了,我们还要把每一课里的生词给划出来)怎么样知道哪个是生词啊?(对了,翻开后面的生字看看,再去课文里找,只要能与生字组成词的我们就叫它——生词)比如:第一课里。
3想,又是什么回事呢?古代有一个很有智慧的老人,他的名字叫孔子,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勤奋求学而不用心思考,最终还是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仅是空想而不肯勤学,心中有疑问而不想办法去解答,久面久知所学的知识就会一点一点地忘光。
所以我们不但要做个会学习的人,更要做个会思考的人,会提出问题并能解答问题的人。这样的人才是最最全面的人,最最让老师和同学钦佩的人。所以我们在预习时还要学会想,想什么啊?(有很多,比如:课后的思考题,还有对课文中有哪些地方自己弄不清楚的词语啊句子啊,我们都可以用这个宝贝?,对啦,用它来记录下来,去问问爸爸、妈妈、老师,甚至同学之间也可以,也可以在课堂上学习的时候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帮解答,也让我们大家一起分享这个快乐的果实。
2、课前预习我们会了,接下来还要注意什么呢?对了,课堂上的学习。上课专心听课可是学好知识和本领的关键。上课学习也有个小窍门:1听2想3笔记
3、提出课后复习的要求认真作业,勤读背书,认真写字,勤写日记,只要努力,一定成功!
4、提出课前五分钟的学习要求
四、老师提出本学期每个学生的希望。
师:老师相信大家经过自己的努力、同桌的努力、全班的努力,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
1、写字测试
2、阅读测试
3、回顾暑假生活
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列举,让学生辨别同音字与形近字,正确地搭配词语。
2、积累名言警句。
3、练习写字。
4、阅读欣赏《繁星》,感受文中描绘的意境,感受本文用词语造句的特点。
5、通过语文综合学习(搜集、交流与星空有关的资料并完成一篇相关的习作),融观察、阅读、交流、习作于一体,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教学重点
阅读欣赏与习作。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搜集的资料。
2、准备“漫谈星空”发言稿。
教学时数
4课时
第一课时
一、有趣的汉字
1、学生自读词语、读读想想,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汇报,明确“秘、密、蜜”三个字为同音字与形近字。
3、讨论:怎样区分“秘、密、蜜”这组形近字。
4、学生齐读词语体会。
5、学生列举其他同音字及形近字,并想办法区分它们。
如:恼——脑决——绝在——再尝——常
二、词语搭配
1、学生独立完成。
2、针对个别现象由同学互帮互助解决。
三、名言警句
1、学生自读,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反馈,解疑。
3、明确:本类三组词语都是戒骄戒躁、虚心类。
4、引导学生继续积累这类名言。
5、读一读名言,增强记忆,加强理解。
6、选择或收集一则写在语文笔记本上作为座右铭。
四、作业
1、积累同音字、形近字。
2、收集名言。
第二课时
一、写字板
1、让学生仔细观察对比2个左右结构的字或4个上下结构的字,看看它们各部分占位比例有什么不同。
2、学生交流。
3、教师重点指导写其中的一两个字。
4、学生练写。
5、小组内评比打分。
二、阅读欣赏
1、自读思考,文章讲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默读:用“”画出你不懂的地方。
用“”画出你认为精彩的词句。
4、学生汇报。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如:半明半昧:昧——昏暗的意思。
摇摇欲坠:坠——落下的意思。
5、再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6、指名朗读、赛读。
7、积累好词好句。(充实“词语库”)
第三课时
一、学习准备
1、让学生观察星空,找一找北斗星、北极星、银河等。
2、读一读有关星空的丛书,了解一些有关星星的传说,搜集一些有关资料和图片。
二、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学习准备及完成作业情况等。
三、活动程序
1、小组交流有关星空的资料。
2、小组报选代表准备在班级汇报。
3、小组代表逐一汇报。介绍的内容包括资料的出处、内容、自己的感想和体会,也可以接受同学的提问。
4、评出最佳资料搜集员、最佳发言者。
第四课时
一、习作指导
1、说一说:参加“漫谈星空”活动,你又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还听到了哪些美丽动人的故事?
2、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应该选择哪些资料?
3、讨论:开头可写些什么?怎么结尾?
二、习作练习
1、将发言的内容,整理成一篇发言稿,题目自拟。
2、学生修改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誊写作文。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什么是“纳米”,以及纳米科技的广泛应用。
3、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纳米及纳米技术的广泛应用前景。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纳米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交流
同学们已经知道我是今天给你们上课的一名新老师,来自于钟岭小学,到达这里大约是5千米。
二、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吗?
(米、分米、厘米、毫米) 那你们还知道纳米吗?你们能猜想出纳米是什么吗?让我告诉你们一件有趣的事吧。北京大学纳米科技中心的刘忠范老师曾经接到一个电话,问他纳米贵不贵,产量有多高。刘老师却告诉他说,纳米不是米,它是个不能吃的长度单位。听到这里,你一定想知道,纳米是什么呢?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纳米新星》。
生齐读,注意“新星”(xīn xīnɡ)。
三、初读课文,读准读顺
1、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抽学生分段接读课文,纠正字音,评议朗读。
四、再读课文,初知大意
1、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在21世纪,纳米是最亮丽的新星。
2、抽生简单说说对纳米的印象。
五、细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纳米?举出了那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边勾画。 (治理和改善环境,医疗制药)
2、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进行点拨。
治理和改善环境
①在治理汽车排污上,用碳材料纳米管储氢气电池燃烧发电水解,可以解决汽车尾气的污染问题。
②用纳米技术制成自清洁材料,就不用擦玻璃了。
医疗制药;
①纳米技术传感器在重要器官里监测病变及时治疗。
②纳米机器人循着血管清除病灶。
③纳米缓释技术药丸药物效用时间长。
④纳米靶向技术药直接到达病灶治愈率高、副作用小。
3、再读全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从环保和医疗两个方面介绍了纳米科技在我们衣食住行方面的应用前景。
4、介绍纳米技术的应用
衣:在纺织和化纤制品中添纳米微粒,可以除味杀菌。化纤布挺结实,但有烦人的静电现象,加入少量金属纳米微粒就可消除静电现象。
食:利用纳米材料,冰箱可以抗菌。纳米材料做的无菌餐具、无菌食品包装用品已经面世。利用纳米粉末,可以使废水彻底变清水,完全达到饮用标准,纳米食品色香味俱全,还有益健康。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小孩钓鱼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能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4、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感受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二、重点、难点:
指导学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释题并初步感知课文
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2、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小声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3、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三)学习诗文内容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①昼: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绩麻:把麻搓成线。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⑤未解:不懂。⑦供:参加。⑧耕织:耕田织布。⑨傍:靠近。⑩桑阴:桑树下。
4、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6、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五)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六)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预习下一首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文中“冰激凌也很感动,也流着白色的眼泪”这句话的意思,体会文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冰激凌也很感动,也流着白色的眼泪”这句话的意思,体会文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真挚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认读1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文中“冰激凌也很感动,也流着白色的眼泪”这句话的意思,体会文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真挚情感。
4、初步了解我国西部贫困山区人民生活的穷困和教育的落后,产生关注我国西部发展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充分自读,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说说主要内容。师提示:主人公是谁?他去哪干什么,那时,他发现了什么?于是,他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
3、朋友去哪干什么,那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个内容?
指名读,你在预习时遇到了什么问题?
4、课件出示地图:介绍“甘肃西部地区”、介绍“青年志愿者协会”。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xié)会(英文名Chinese Young Volunteers Associasion,简称CYVA)成立于1994年12月5日,是由志愿从事社会公益事业与社会保障事业的各界青年组成的全国性社会团体,本协会通过组织和指导全国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为社会提供志愿服务,经常组织志愿者到西部山区支援当地教育。
二、讨论、学习、理解课文
1、“朋友为什么会产生知难而退的想法?”
2、青年教师心里不平静。
(1)当他了解到学生连冰激凌都没有见过时,他的心情怎样?会想些什么?
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看到孩子们欢呼雀跃的时候,他的心情怎样?又会想些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件出示:反映我国西部地区贫穷落后现状的音像资料。
(3)读到同学们写的作文时,青年教师心情又是怎样的?他会想些什么?
学生讨论:为什么说“冰激凌也很感动,也流着白色的眼泪?”
冰激凌是不会被感动的,更不会流下白色的眼泪(因为青年教师走过了相当长的一段路,冰激凌已经开始融化了)。这句话的意思是:老师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同学们,大家流下了激动的眼泪;在同学们看来,就连冰激凌好像也被老师的行为感动得流泪了。这句话表面是写冰激凌,实际上还是在写同学们被老师买冰激凌的事情感动了。
3、冰激凌一事使青年教师改变了想法。猜猜他现在会怎么想?
学生尽情发挥想像。
课件出示音像资料:我国现在的西部大开发计划、“春蕾计划”、“母亲水窖”工程等。
三、总结课文,畅谈体会
读了课文,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西部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及经济的发展。
四、拓展
师: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老师收集到的有关西部贫困地区的情况吧。(课件出示图片)
问: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布置作业:
给那里的孩子写写你想说的话
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借助重点词句朗读(背诵)第一段,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
2、读懂课文从湖面平静到不平静再到平静,写出了捕鱼的全过程。
3、研读课文,从中感受渔人捕鱼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诵读——感受物宁人静。
1、复习引入:又平又静的湖面像一面大镜子,里面映出了哪些美丽的景物?随机点击屏幕出示画面。
2、这是一幅又美又静的画面,请同学们选择一句自己最喜欢的话,读一读体会这种宁静。
3、自由轻读第一段,试着借助重点词句,把第一段背下来。
(二)研读——领悟捕鱼的情趣。
1、辨析“一抹”体会含义。
1)这些列队的士兵在等待一个怎样的命令?
2)“一抹”是什么意思?“抹”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3)课文为什么要用“一抹”,你学得“抹”好在哪里?
4)交流:
——鸬鹚训练有素
——似在鼓励鸬鹚
——怕似惊动鱼群
——渔人享受宁静
2、研读“一抹”领略捕鱼乐趣。
1)研读2—4段,渔人这轻轻一抹,抹出了什么?
2)交流
——抹出了“粼粼波纹和浪花跳跃”
——抹出了“鱼”
——抹出了“渔人的忙碌”
3)合上课本想象:这一抹还会抹出什么来?
4)表情朗读2-4自然段。
(三)体味——提升静谧意境
1、个别读5、6、7自然段,听了有什么感受?
2、这里为什么用“恢复”?
3、研读:这时的静与原先的静是不是完全一样?这时又是一种的静?
4、你能把这种静读出来吗?
5、课堂。这一节课我们抓住一抹一词,研读了课文,一起享受了渔人的忙碌和喜悦,并读懂了从鸬鹚等待命令到下水再到列队回去,使美丽的湖面由平静到不平静再到平静,而且这种动和静的景象都充满了美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