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认真拟定说课稿,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
一、教材分析
1、教材中的地位
《夜莺的歌声》是人教版新课标第八册语文教材第四组中选编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战争与和平。
2、选编意图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受到热爱祖国,仇恨法西斯的教育。二是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是本课教学的重
3、教材资料
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课文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课文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记叙,以空行为标志,写了四部分资料:先写“小夜莺”以歌声引诱敌人上勾,再写“小夜莺”在为敌人带路途中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然后写游击队消灭了敌人,最后写战斗结束后“小夜莺”在村边小路旁继续吹奏着宛转的歌声。“小夜莺”的歌声自始至终贯穿着整篇课文,危险中充满勇敢镇定,紧急中充满智慧机警,一个勇敢机智的小英雄形象活脱脱地出此刻读者面前。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很陌生,地理知识与课文衔接不上。学生虽然具备一些初步的识字潜力和阅读水平。但自主感悟的潜力较差,体会语言的表达技巧和体会文章和意境是学生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在上本课之前应透过视频、文字资料了解一些有关二战的知识,另外,体会文章的语言也是教学本课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2、读懂课文,从“小夜莺”的精神品质中受到熏陶感染。
技能目标:
3、初步领会首尾照应的写法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从故事资料中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难点:
理解文章首尾照应的写法。
五、教法和学法
本课我采用的教学手段主要有朗读法、讨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引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3―5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小英雄雨来》的故事,使学生产生某种认识。
放映夜莺、杜鹃图片和叫声。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在那里以学生较为熟悉的故事导入,学生会对学习本课更有兴趣。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体验(5分钟)
a、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b、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分几部分写的?你是怎样分的?课文的重点部分写什么?
第三环节――――学生合作讨论交流(10分钟)
自主朗读课文,完成问题:
1、大家想一想,应对凶恶的敌人,孩子为什么能够应变自如,毫无惧色?
2、同桌互相读,思考:为什么题目要叫《夜莺的歌声》?
3、此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4、游击队员是怎样明白敌人状况的?说明了什么?
5、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了夜莺的歌声,说说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第四环节――――反馈学习成果,相互辩论诱导。(10分钟)
这一环节是对前面讨论的答案的展示,因为问题较多,能够让每一组选取一个问题来展示,展示的形式能够多样,我让每个组的同学把答案写在纸上,派代表到前面展示,然后,同学们再评价他们的答案是否正确。
第五环节――――拓展创新,开放课堂,课外延伸(10分钟)
1、读了这篇课文后,小夜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或者你喜欢、佩服小夜莺什么?
2、你明白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有这样的机智勇敢爱国的小英雄吗?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小英雄雨来、张嘎、海娃、潘冬子等,然后用多媒体播放《二小放牛郎》的歌曲,乘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第六环节――――作业设计
1、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听
2、在书上或者网上查找一些小英雄的故事,在班上开展小英雄故事会
七、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夜莺的歌声》是一篇讲读俄文。课文主要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员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课文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结尾两个自然段之间相互照应的关系。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四、说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课文的相关资料。
五、说教学时间:
二课时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课。
1.学习了第三单元,我们走近了神奇的大自然,在这神奇的大自然中,有一种鸟名叫夜莺,你们了解夜莺吗?谁来说一说?
2.让我们一起走进1941年的苏联卫国战争,走近一只勇敢的夜莺,去聆听他神奇机智的歌声吧。
3.看到题目,你想到了什么?你从文章题目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二、检查预习。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朗读课文,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
2.默读课文,思考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说出你这样划分的理由。
第1—24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写德国兵发现小夜莺并让其带路,小夜莺的答话虚实结合,颇有童趣,加上顽皮的动作,使敌人相信了他,这是作者叙述的重点,从言行中体现出小夜莺的机智和勇敢。
第25—34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聪明勇敢的小夜莺用歌声成功地将敌人领进埋伏圈,并准确地把敌情报告给了游击队员。
第35是文章的第三部分,写游击队员消灭了敌人。
第36、37自然段是文章的第四部分,写小夜莺又投入到新的战斗。
四、朗读课文,熟记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复习导入。
二、细读课文,把握人物特点。
1.自读课文,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的,划出有关的句子。
2.全班交流。
读了这篇课文,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勇敢、机智、聪明、活泼、能干、自信、爱国主义精神)
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谁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预设:
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句话既导出了事情的起因,又引出了下文。小男孩学夜莺的叫声,是用来吸引敌人的注意。果然,敌人“注意听着”,“开始注视”,发现了他。)
有个孩子坐在河岸边上,搭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着一件颜色和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手里拿着一块木头,不知在削什么。(这个孩子是夜莺,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有意地吸引敌人。)
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反应了小夜莺在敌人面前表现出超乎寻常的镇定、坦然。)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一语双关,暗地里骂敌人,既不会让敌人察觉,又表达了他对敌人的憎恨。在敌人不易察觉中戏弄敌人,体现出他的聪明。)
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小夜莺又一次骂了敌人,并把敌人比喻成野兽。侧面揭露了敌人凶残的侵略行径,表达出对敌人的仇恨。体现出他的机智勇敢,镇静。)
有时候学夜莺叫,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这是小夜莺在麻痹敌人,让敌人进一步确信自己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为后面同游击队员联络时不致引起敌人的怀疑做准备,通过动作描写表现出小夜莺的机敏灵活)
“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答非所问,把两个完全不沾边的东西扯到一起,消除敌人的疑虑和警觉,使敌人完全相信了小夜莺,达到诱敌深入的目的。)
3.了解首尾呼应的方法。
第1段:使苏联人民深受其害,满目疮痍,一片焦土,连烧焦的`树木也“垂头丧气地弯着腰”,这段话写出了战争带来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同时也说明了苏联人民对德国侵略者的愤恨。
第2段,“停了一会儿”,说明小夜莺发现了敌人,“新的劲头唱起来’说明经过思考决定去吸引敌人。歌声中传达出一种奋斗的力量,点明行文线索,为后文设伏笔。
第3段,孩子的穿着和动作与后文形成照应,暗示着小夜莺在执行任务。
第36段,这段与第1、3自然段相照应,说“夜莺”坚守岗位,认真察看敌情,以便通知游击队再次歼灭敌人。
第37段,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飞出”是要让敌人听见,引敌人上钩,也暗示了孩子完成任务后的欢畅与轻松)这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的有什么两样。(与第2自然段相照应,小夜莺开始执行新的任务。)
所谓首尾呼应,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这种呼应可以给人首尾圆满,结构严谨的感觉。本文就运用了这种方法,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三个自然段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告诉我们小夜莺在村口放哨是他的职责,以夜莺的歌声传递信息是他和敌人斗争的方式。
三、朗读课文,体会品质。
1.找出描写“小夜莺”真是机智、勇敢有关段落读一读,体会小夜莺优秀品质。
2.分成小组,分角色朗读全文
3.总结全文。小夜莺有哪些精神值得你学习?
四、课后作业。
1.写一则热爱祖国的标语。
2.将小夜莺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说教材】
《夜莺的歌声》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伴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打击敌人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文章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叙述,以空行为标志,写了三部分内容:先写“小莺”以歌声引诱敌人上钩,再写“小夜莺”在为敌人带路途中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最后写战斗结束后“小夜莺”在村边小路旁继续吹奏着婉转的歌声。
【说目标】
《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被安排在第七单元,本单元的课文均取材于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先辈的英雄业绩、高贵品质,都会使人们深受教育和感染。而该单元的重点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先辈革命精神的感染和熏陶。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本课特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2、读懂课文,从“小夜莺”的精神品中受到熏陶感染。
技能目标:
3、初步领会首尾照应的写法。
【说重点难点】
重点:
从故事内容中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难点:
理解文章首尾照应的写法。
【说教法学法】
本堂课我采用自主开放式教学法,在课堂上由半扶到完全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开放讨论中体会文章内涵,鼓励学生在自主交流中说出自己不同的观点。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运用方法分析文章。形成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说教学流程】
以“发展与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授之以渔,让学生边学边用,学以致用,最终达到自己用方法去学。特制定如下教学流程:
导入:第七单元的课文,有的赞颂了红军的队伍中军需处长的高贵品质,有的记叙了主席在花山的一段经历,有的描写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壮举。他们的光辉业绩,崇高品格,使我们深受教育,深受启发。通过前三篇的学习,我们要学会阅读的方法: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及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会自学方法。初读,学字词;再读,知结构;细读,明中心;精读,表情感。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今天我们就来运用这些方法学习第四篇课文,首先我们来听一段很好听的声音,大家仔细听一听,是谁在唱歌?(介绍夜莺)
是的,在寂静的田野上,在茂密的树林里,这歌声是那样的清脆悦耳,是那样的婉转悠扬。如小溪流水,似鼓乐丁冬,给人以美的享受。但夜莺婉转的啼鸣,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却有着深刻的含义。现在我们一起去欣赏《夜莺的歌声》。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上过分要求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去听枯燥乏味的语言材料,只能引起他们的思维疲劳和厌烦心理。因此,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
通过预习,谁说说夜莺指的是谁?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紧扣“半独立地理解”进行教学所谓“半独立地理解”,就是教学时既不是老师包办代替,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语文基本功,自主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语言文字。要使学生的“半独立地理解”能有成效,首先就要把预习引进课堂。预习这个环节很重要,没有预习,就谈不上“半独立地理解”。)
一、说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八册第四组选编了四篇有关战争的课文,《夜莺的歌声》就是其中的一篇阅读课文,讲的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男孩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课文结构清楚,文字浅显,情节引人入胜,从中可以体会出夜莺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高年级的教学要求是“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有一定内涵的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有自己的见解。”作为高年级的最后一组课文,要注重学法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养成通过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的习惯,实现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和谐统一。另外,课文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利于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值得很好利用。
二、说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德国鬼子的凶恶狡猾。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3、课文的重难点是要了解小男孩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的。
三、说教法
看过课文后,我马上联想到曾经学过的课文《王二小》,它们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一个新的教学方案马上在我脑子里出现,我决定采用类比法,拿小夜莺和王二小对比,了解同样是为游击队放哨,为什么王二小牺牲了,而小夜莺还活着?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设计两个辩论题:小夜莺比王二更小机灵;王二小比小夜莺更勇敢。辩论赛的引入,可以开放课堂,解放学生,学生积极参与,尽情发挥,在争辩中发展思维,展示个性,从而深入理解课文的重难点,也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说学法
新课标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中强调“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并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完成这些学习任务,既要考虑学习的条件和方法,还应安排好学习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
赏析语感是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要从平时的语言积累、思考运用入手,坚持不懈,逐渐养成。所以加强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文本,也是重要的。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初读研究,整体感知。
1、我们小学阶段学过哪些小英雄的故事?(雨来、王二小、倔强的小红军等)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文中的小英雄与上述哪位小英雄的故事最相似?(王二小)
3、出示《王二小》课文录音和故事画面。
(二)研读重点,随机点拨。
1、齐读课文。
2、边默读边思考:小夜莺和王二小有哪些相似点和不同点?
3、分学习小组讨论、归纳,教师随机板书。
相同点:
1)都是小英雄。
2)都是为游击队站岗放哨。
3)一样都是敌人来扫荡,要他们带路,都是把敌人带进了我方的埋伏圈。
4)敌人都上当了,被消灭了。
5)故事发生的时间是相同的。
不同点:
1)小夜莺是苏联人,王二小是中国人。
2)小夜莺用削树枝作掩护,王二小用放牛作掩护。
3)王二小是敌人要他带路的,而小夜莺是主动要求带路的。
4)小夜莺活着,王二小牺牲了。
以上这个问题的设计,妙在既让学生全面了解了课文,又激起了他们继续学文的好奇心;既能归纳本课的重点,又能融会贯通,归纳这一类课文的相似之处。这是研究性阅读中创新的体现,又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三)争辩研读,开放课堂。
有以上的教学内容做铺垫,那么提出以下两个辩论题就水到渠成了。
1.辩论题A:小夜莺比王二小更机灵。
B:王二小比小夜莺更勇敢。
2.出示辩论要求:
1)分两个学习小组,同意A观点的坐左边,同意B观点的坐右边。
2)尽量在课文中找到有利于已方的证据,并极力维护自己的观点,抓住对方观点中有漏洞的地方加以反驳。
3)小组长把意见集中,找一个记忆力强、表达能力好的同学作陈述。
4)没有谈到或疏漏的证据,本组其它成员可补充。
设计这两个辩论题,引导学生争辩,将活动引进课堂,在活动中充分展示学生的心灵自由,凸现个性,同时锻炼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3.学生分两个方阵,自由辩论。
1)当学生说到小夜莺机灵,用装傻来蒙骗敌人的时候,乘机要他们把表现敌人凶恶狡猾和小夜莺机灵的句子划下来,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当学生说到王二小更勇敢,因为他当时所处的环境是光秃秃的山,没有什么做掩护的时候,出示课件(课文插图),对比两边所处的环境的不同。
3)当学生说到小夜莺很机灵,用各种鸟叫的声音与游击队取得联系时,课件出示夜莺的叫声、杜鹃的叫声,让学生对这两种鸟和它们的叫声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4)当学生说到王二小很勇敢,小小年纪在危机的时候敢于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向八路军通报情况时,出示课件(课文插图)。
(四)教师小结:
通过大家刚才的辩论赛,我明白了:导致王二小与夜莺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一个是长期协助游击队消灭敌人,他们之间有一整套引诱敌人、通报敌情、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案和保护措施;而王二小只是常常为八路军放哨,带路只是临时的突发事件,没有事先约定。他们俩都很机智、很勇敢,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五)深化主题:
用美国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美军飞机击毁我国领空飞机等事件,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向王二小、夜莺学习,从小学好知识,长大报效祖国。最后让我们一同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表达我们对小英雄的怀念之情。
下面是小学语文《夜莺的歌声》说课稿,仅供参考!
一、说教材
人教版第十册语文教材第七组选编了四篇有关战争的课文,《夜莺的歌声》就是其中的一篇阅读课文,讲的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男孩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课文结构清楚,文字浅显,情节引人入胜,从中可以体会出夜莺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高年级的教学要求是“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有一定内涵的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有自己的见解。”作为高年级的最后一组课文,要注重学法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养成通过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的习惯,实现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和谐统一。另外,课文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利于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值得很好利用。
二、说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德国鬼子的凶恶狡猾。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3、课文的重难点是要了解小男孩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的。
三、说教法
看过课文后,我马上联想到曾经学过的课文《王二小》,它们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一个新的教学方案马上在我脑子里出现,我决定采用类比法,拿小夜莺和王二小对比,了解同样是为游击队放哨,为什么王二小牺牲了,而小夜莺还活着?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设计两个辩论题:小夜莺比王二更小机灵;王二小比小夜莺更勇敢。辩论赛的引入,可以开放课堂,解放学生,学生积极参与,尽情发挥,在争辩中发展思维,展示个性,从而深入理解课文的重难点,也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说学法
新课标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中强调“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并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完成这些学习任务,既要考虑学习的条件和方法,还应安排好学习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
赏析语感是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要从平时的语言积累、思考运用入手,坚持不懈,逐渐养成。所以加强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文本,也是重要的。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初读研究,整体感知。
1、我们小学阶段学过哪些小英雄的故事?(雨来、王二小、倔强的小红军等)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文中的小英雄与上述哪位小英雄的故事最相似?(王二小)
3、出示《王二小》课文录音和故事画面。
(二)研读重点,随机点拨。
1、齐读课文。
2、边默读边思考:小夜莺和王二小有哪些相似点和不同点?
3、分学习小组讨论、归纳,教师随机板书。
相同点:
1)都是小英雄。
2)都是为游击队站岗放哨。
3)一样都是敌人来扫荡,要他们带路,都是把敌人带进了我方的埋伏圈。
4)敌人都上当了,被消灭了。
5)故事发生的时间是相同的。
不同点:
1)小夜莺是苏联人,王二小是中国人。
2)小夜莺用削树枝作掩护,王二小用放牛作掩护。
3)王二小是敌人要他带路的,而小夜莺是主动要求带路的。
4)小夜莺活着,王二小牺牲了。
以上这个问题的设计,妙在既让学生全面了解了课文,又激起了他们继续学文的好奇心;既能归纳本课的重点,又能融会贯通,归纳这一类课文的相似之处。这是研究性阅读中创新的体现,又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三)争辩研读,开放课堂。
有以上的教学内容做铺垫,那么提出以下两个辩论题就水到渠成了。
1.辩论题A:小夜莺比王二小更机灵。
B:王二小比小夜莺更勇敢。
2.出示辩论要求:
1)分两个学习小组,同意A观点的坐左边,同意B观点的坐右边。
2)尽量在课文中找到有利于已方的证据,并极力维护自己的观点,抓住对方观点中有漏洞的地方加以反驳。
3)小组长把意见集中,找一个记忆力强、表达能力好的同学作陈述。
4)没有谈到或疏漏的证据,本组其它成员可补充。
设计这两个辩论题,引导学生争辩,将活动引进课堂,在活动中充分展示学生的心灵自由,凸现个性,同时锻炼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3.学生分两个方阵,自由辩论。
1)当学生说到小夜莺机灵,用装傻来蒙骗敌人的时候,乘机要他们把表现敌人凶恶狡猾和小夜莺机灵的句子划下来,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当学生说到王二小更勇敢,因为他当时所处的环境是光秃秃的山,没有什么做掩护的时候,出示课件(课文插图),对比两边所处的环境的不同。
3)当学生说到小夜莺很机灵,用各种鸟叫的声音与游击队取得联系时,课件出示夜莺的叫声、杜鹃的叫声,让学生对这两种鸟和它们的叫声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4)当学生说到王二小很勇敢,小小年纪在危机的时候敢于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向八路军通报情况时,出示课件(课文插图)。
(四)教师小结:
通过大家刚才的辩论赛,我明白了:导致王二小与夜莺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一个是长期协助游击队消灭敌人,他们之间有一整套引诱敌人、通报敌情、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案和保护措施;而王二小只是常常为八路军放哨,带路只是临时的突发事件,没有事先约定。他们俩都很机智、很勇敢,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五)深化主题:
用1999年美国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2019年美军飞机击毁我国领空飞机等事件,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向王二小、夜莺学习,从小学好知识,长大报效祖国。最后让我们一同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表达我们对小英雄的怀念之情。
说教材
《夜莺的歌声》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伴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打击敌人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文章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叙述,以空行为标志,写了三部分内容:先写“小莺”以歌声引诱敌人上钩,再写“小夜莺”在为敌人带路途中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最后写战斗结束后“小夜莺”在村边小路旁继续吹奏着婉转的歌声。
说目标
《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被安排在第七单元,本单元的课文均取材于战争年代,先辈的英雄业绩、高贵品质,都会使人们深受教育和感染。而该单元的重点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先辈精神的感染和熏陶。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本课特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士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2、读懂课文,从“小夜莺”的精神品中受到熏陶感染。
技能目标:
3、初步领会首尾照应的写法。
说重点难点
重点:
从故事内容中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难点:
理解文章首尾照应的写法。
说教法学法
本堂课我采用自主开放式教学法,在课堂上由半扶到完全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开放讨论中体会文章内涵,鼓励学生在自主交流中说出自己不同的观点。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运用方法分析文章。形成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说教学流程
以“发展与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授之以渔,让学生边学边用,学以致用,最终达到自己用方法去学。特制定如下教学流程:
导入:
第七单元的课文,有的赞颂了红的队伍中需处长的高贵品质,有的记叙了主席在花山的一段经历,有的描写了红飞夺泸定桥的壮举。他们的光辉业绩,崇高品格,使我们深受教育,深受启发。通过前三篇的学习,我们要学会阅读的方法: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及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会自学方法、初读,学字词;再读,知结构;细读,明中心;精读,表情感。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运用。《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今天我们就来运用这些方法学习第四篇课文,首先我们来听一段很好听的声音,大家仔细听一听,是谁在唱歌?介绍夜莺
是的,在寂静的田野上,在茂密的树林里,这歌声是那样的清脆悦耳,是那样的婉转悠扬。如小溪流水,似鼓乐丁冬,给人以美的享受。但夜莺婉转的啼鸣,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却有着深刻的含义。现在我们一起去欣赏《夜莺的歌声》。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上过分要求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去听枯燥乏味的语言材料,只能引起他们的思维疲劳和厌烦心理。因此,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
通过预习,谁说说夜莺指的是谁?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略读课文的教学要紧扣“半立地理解”进行教学所谓“半立地理解”,就是教学时既不是老师包办代替,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语文基本功,自主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语言文字。要使学生的“半立地理解”能有成效,首先就要把预习引进课堂。预习这个环节很重要,没有预习,就谈不上“半立地理解”。
介绍背景:这是一篇外国作品,主要讲的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个故事,苏联的卫国战争就是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新的阶段,后来苏联兵队伍经过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的大会战,歼灭了德主力,根本扭转了战局,转入反攻。1944年,苏联发起总反攻,全部收复沦陷的土地,1945年5月,苏攻克柏林,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争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一、初读,学字词。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运用自学方法来学习课文,首先请自由读课文,解决字词问题。
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要求:
用多种阅读方法获取重要信息,尤其要进行略读能力的训练,读懂文章的大意。略读课上,要更注重在精读课文中学习到的读书方法在略读课文中的运用。
二、再读,知结构。
跳读课文,思考:
1、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2、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是什么关系?这样的开头和结尾,你读懂了什么?
略读课上,要更注重略读方法的运用,如扫读、跳读、快速浏览等。用这两个问题突破了难点。
三、细读,明中心。
小组读,思考:
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提示:1、小孩回答法国兵的话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2带路时小孩有哪些言行?体会到什么?
3、游击队员怎么知道敌人情况的?说明什么?
抓住语句体会
采用讨论方法,是阅读课文教学让学生“半立地理解”课文的一个有效方法。现代教学论认为:集体自学优于个人自学,集体讨论优于个人立思考。强调学生“半立地”理解课文,必须辅之以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四、精读,表情感。
1、大家想一想,面对凶恶的敌人,孩子为什么能够应变自如,毫无惧色?
2、同桌互相读,思考:为什么题目要叫《夜莺的歌声》?
3、此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略读课是学生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自读与交流。
五、拓展,运用方法。
其实,在苏联的卫国战争中,像小夜莺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老师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一篇同样名为《夜莺的歌声》的文章。大家仔细读一读,运用我们刚刚学到的方法,想想文中的小男孩是个怎样的孩子?读完后你想说些什么?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加强课内外联系,沟通课内外阅读,适度拓展和延伸。略读课文的教学应� 同时,要根据单元主题及课文的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
六、总结,布置作业。
是啊!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祖国,不光在苏联,在世界每个地方,都有爱国的小英雄的存在,大家请看:文中的小童同样是一个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人,那么同学们,大家还知道哪些小英雄的故事呢?作业:请大家下课后搜集更多的这样的故事。积累下来。
联系自己,写一篇读后感。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让学生搜集故事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写读后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实现课堂与生活的完美结合。
板书设计:
1、抓住文章要表达的情感,一目了然。
2、更容易理解课文重点。
吸引敌人
麻痹敌人
传递情报
小男孩―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八、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战争与学生距离比较遥远,为了使学生体会深刻。我围绕“读”字展开教学,安排了自己品读,品读对话,品读歌声的句子。透过反复读,使学生感受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个性是在分主角朗读这个环节,学生十分投入,感受也个性深。
一、说教材
《夜莺的歌声》是人教版新课标第七册语文教材第五组中选编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课文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小夜莺"的歌声自始至终贯穿着整篇课文,危险中充满勇敢镇定,紧急中充满智慧机警,一个勇敢机智的小英雄形象活脱脱地出现在读者面前。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受到热爱祖国,仇恨法西斯的教育。二是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本课特点,特制定本课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烧毁、蘑菇、呻吟、宛转、垂头丧气、以防万一、兴致勃勃"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理解部分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德国鬼子的凶恶狡猾。
三、说重难点
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四、说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通过上网、翻阅书籍、请教大人等方式收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历史背景、有关故事)
2、没见过"夜莺"的同学,通过查字典或上网查阅,了解一下夜莺这种鸟。
3、预习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4、回顾自己熟悉的小英雄的故事。
多媒体课件:夜莺图片、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因此,本课时教学中我让学生采用默读与朗读结合,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精读感悟、开放讨论中理解体会文章中的语句,鼓励学生在交流中说出自己不同的观点。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导入新课。
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夜莺",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夜莺的图片,介绍夜莺的歌声如何好听,把学生引入课文。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上过分要求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去听枯燥乏味的语言材料,只能引起他们的思维疲劳和厌烦心理。因此,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
第二板块——检查预习,学情调查。
1、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的基础。在学习课文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既为学习课文作好准备,也加强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介绍时代背景。对于前苏联的卫国战争,你了解多少?
课前的预习、收集资料,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这是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的前提。
第三板块——整体把握课文
1、全文以空行为标志,分为四部分,找出各部分的起止。
2、概括每部分的意思。
3、学生默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要求学生在整体读文的时候能读懂文章的大意。运用喜欢的阅读方法,如扫读、跳读、快速浏览等感知文章大意,初步体会人物的品质。)
第四板块——精读感悟 从字里行间捕捉夜莺的 机智·勇敢,进行批注。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的思维为中心,在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夜莺的歌声是课文的一条红线,初闻歌声,吸引敌人;路中歌声,麻痹敌人;歌声传敌情,消灭敌人;歌声继续,战争继续。歌声贯穿课文的始终。因此,抓住描写有关夜莺歌声的句子展开教学,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引导学生
围绕歌声,我设计以下4个小环节:
1、联系上下文,初闻歌声:
⑴ 学习课文第一段,让学生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教师出示:"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鼓励学生质疑。
学生问:"‘沉寂’是什么意思?"
教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读读,体会体会。
学生从读中体会到战斗刚刚结束,从树木、房屋被破坏,空旷的花园里空无一人,死一般的静寂。
⑵ 让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三到第十九自然段,(这也是对课后第1小题的落实),从对话中去体会、去品味。
指导朗读时要注意运用不同的语气语调,小夜莺的话要读得童声稚气、天真活泼,军,官总是想从小夜莺口中得到什么,他的话语中有诱骗,有恐吓,也有企盼,因此军,官的话语要读得狡诈、阴冷而又带有期冀
学生边朗读边揣摩,进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中,从中体会到这是有意吸引敌人的歌声。
2、同位交流,理解歌声:
⑴ 学习课文第二段,让学生继续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⑵ 教师出示:"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的,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这里的歌声是为了什么?"引导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这样能扩大了训练面,人人都得到了训练的机会,学生各有所得。在此基础上,教师充当"向导"的角色,引领学生比较:"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他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这两句话意思有什么不同?学生展开讨论。
3、比较异同,破译歌声:
⑴ 学习课文第三段,学生继续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⑵ 小组讨论歌声的作用有何不同,破译歌声的含义。结合语境,让学生探究既然那歌声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意思了,为什么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通过朗读,学生感悟出小夜莺为了不引起敌人怀疑,发出信号后仍继续唱歌,同时也表达了他临战前的兴奋。
4、探究寻根,深挖歌声:
⑴ 齐读课文第五段中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⑵ 教师出示:"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那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的叫有什么两样。"
⑶ 问学生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探究寻根,表面赞扬宛转的歌声,实则颂扬小夜莺勇敢、机智和热爱祖国的品质,悟出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深意,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总结全文:
课题为什么叫"夜莺的歌声"? 读了这篇课文后,小夜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总结用《夜莺的歌声》为题的含义。
拓展,升华感情:让学生说出,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也涌现出的像小夜莺这样的少年英雄,(多媒体出示小英雄王二小图片、雨来图片、小兵张嘎图片)
七、布置作业
1、练写本课的生字,生词。读写、读记"词语盘点"中本课的词语。
2、阅读基础训练48页《火云鸟》,自读课本中的《放牛郎王二小》。
3、根据自己读的英雄故事,在同伴中说一说自己心目中的英雄。
作业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加强课内外联系,适度拓展和延伸。
说教材:
《夜莺的歌声》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伴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打击敌人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文章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叙述,以空行为标志,写了三部分内容:先写“小莺”以歌声引诱敌人上钩,再写“小夜莺”在为敌人带路途中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最后写战斗结束后“小夜莺”在村边小路旁继续吹奏着婉转的歌声。
说目标:
《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被安排在第七单元,本单元的课文均取材于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先辈的英雄业绩、高贵品质,都会使人们深受教育和感染。而该单元的重点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先辈革命精神的感染和熏陶。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本课特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2、读懂课文,从“小夜莺”的精神品中受到熏陶感染。
技能目标:
3、初步领会首尾照应的写法。
说重点难点:
重点:
从故事内容中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难点:
理解文章首尾照应的写法。
说教法学法:
本堂课我采用自主开放式教学法,在课堂上由半扶到完全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开放讨论中体会文章内涵,鼓励学生在自主交流中说出自己不同的观点。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运用方法分析文章。形成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以“发展与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授之以渔,让学生边学边用,学以致用,最终达到自己用方法去学。特制定如下教学流程:导入:第七单元的课文,有的赞颂了红军队伍中军需处长的高贵品质,有的记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一段经历,有的描写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壮举。他们的光辉业绩,崇高品格,使我们深受教育,深受启发。通过前三篇的学习,我们要学会阅读的方法: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及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会自学方法、初读,学字词;再读,知结构;细读,明中心;精读,表情感。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今天我们就来运用这些方法学习第四篇课文,首先我们来听一段很好听的声音,大家仔细听一听,是谁在唱歌?(介绍夜莺)
是的,在寂静的田野上,在茂密的树林里,这歌声是那样的清脆悦耳,是那样的婉转悠扬。如小溪流水,似鼓乐丁冬,给人以美的享受。但夜莺婉转的啼鸣,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却有着深刻的含义。现在我们一起去欣赏《夜莺的歌声》。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上过分要求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去听枯燥乏味的语言材料,只能引起他们的思维疲劳和厌烦心理。因此,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
通过预习,谁说说夜莺指的是谁?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紧扣“半独立地理解”进行教学所谓“半独立地理解”,就是教学时既不是老师包办代替,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语文基本功,自主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语言文字。要使学生的“半独立地理解”能有成效,首先就要把预习引进课堂。预习这个环节很重要,没有预习,就谈不上“半独立地理解”。)
介绍背景:这是一篇外国作品,主要讲的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个故事,苏联的卫国战争就是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新的阶段,后来苏联军队经过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的大会战,歼灭了德军主力,根本扭转了战局,转入反攻。1944年,苏联发起总反攻,全部收复沦陷的土地,1945年5月,苏军攻克柏林,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争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一、初读,学字词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运用自学方法来学习课文,首先请自由读课文,解决字词问题。
(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要求:
用多种阅读方法获取重要信息,尤其要进行略读能力的训练,读懂文章的大意。略读课上,要更注重在精读课文中学习到的读书方法在略读课文中的运用。)
二、再读,知结构;
跳读课文,思考:
1、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2、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是什么关系?这样的开头和结尾,你读懂了什么?
(略读课上,要更注重略读方法的运用,如扫读、跳读、快速浏览等。用这两个问题突破了难点。)
三、细读,明中心;
小组读,思考:
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提示:
1、小孩回答法国兵的话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2、带路时小孩有哪些言行?体会到什么?
3、游击队员怎么知道敌人情况的?说明什么?
(抓住语句体会)
(采用讨论方法,是阅读课文教学让学生“半独立地理解”课文的一个有效方法。现代教学论认为:集体自学优于个人自学,集体讨论优于个人独立思考。强调学生“半独立地”理解课文,必须辅之以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四、精读,表情感。
1、大家想一想,面对凶恶的敌人,孩子为什么能够应变自如,毫无惧色?
2、同桌互相读,思考:为什么题目要叫《夜莺的歌声》?
3、此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略读课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自读与交流。)
其实,在苏联的卫国战争中,像小夜莺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老师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一篇同样名为《夜莺的歌声》的文章。大家仔细读一读,运用我们刚刚学到的方法,想想文中的小男孩是个怎样的孩子?读完后你想说些什么?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加强课内外联系,沟通课内外阅读,适度拓展和延伸。略读课文的教学应� 同时,要根据单元主题及课文的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
是啊!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祖国,不光在苏联,在世界每个地方,都有爱国的小英雄的存在,大家请看:文中的小童同样是一个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人,那么同学们,大家还知道哪些小英雄的故事呢?作业:请大家下课后搜集更多的这样的故事。积累下来。
联系自己,写一篇读后感。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让学生搜集故事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写读后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实现课堂与生活的完美结合。)
1、抓住文章要表达的情感,一目了然。
2、更容易理解课文重点。
我说课的内容是长春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称为“夜莺”的小男孩把德国官兵引入游击队的伏击圈,使德国法西斯强盗被歼灭的故事。一个机智、活泼、乖巧的小男孩形象跃然纸上。文章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构思巧妙,段落分明,语言含蓄、幽默,掩卷沉思,那悦耳的歌声仍不绝于耳。
由于这是一篇叙事性文章,条理清楚,学生容易把握,所以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我就考虑开展探究性阅读,并且通过抓住重点句子,充分朗读来培养学生的悟性,显现学生的创造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针对课文特点,教师可设计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抓住主线,理清脉络
教师首先回顾课文内容,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在此基础上快速浏览全文,抓住主线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主要事件,从而理清课文脉络。
二、以读促悟,重点探究
在课文中找到思考题的答案:
⑴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分几部分写的?你是怎么分的?课文的重点部分写什么?
⑵找出小孩回答德国兵的话,想想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⑶在给敌人带路时,小孩有哪些言行?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⑷游击队员是怎么知道敌人情况的?说明了什么?
⑸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了夜莺的歌声,说说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三、总结全文
我设计两道小题来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总之,本课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读、议、悟为主要手段,并穿插说的练习,对学生进行了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与体会
一、以读促悟,深究感悟
“读”是阅读教学的根本、好洒不品不知其味,好书不读不知其妙,好的朗读可以穿越语言文字,还文本以形象,化文境为心境、使学生通过朗读,深入文本,走近角色,亲历小英雄与敌人的不同形象,自然受到爱国情感熏陶、在教学实践中我立争把读的训练落到实处,在读中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感悟,体验,获取最丰富的营养、我想读完后,学生这样的感受不能不说是对文本一种新的诠释、这样入情入境地读是必要的。
二、以读引思,迁移运用
文章以浓重的笔墨谱写小夜莺引诱敌人进入游击队的伏击圈,写了小夜莺的很多的语言和动作,但是对小夜莺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却很少,因此我就设计了很多小夜莺的心里想法让学生去想象发挥。比如在第一句里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他停下来,会想些什么呢?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他好象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他真的完全忘了吗?(没有)所以课文中一个词用的特别好(好象)好象忘了,其实他不但没有忘,而且在思考着……留给学生补白。学生们都说得很好,很有自己的见解。但是我并没有发现举手的总是这么几个人。也就是大部分人对问题的答案还是不知道的。特别是中等生,他们没有了发挥的余地。究其原因是因为自己的节奏太快了,没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只有个别基础特别好的学生在紧紧地跟着我的思路走,其他学生或多或少都落下来了。因此,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有点死气沉沉。
三、回归主旨,深化感情
总之,本课以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为重点,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读、说、悟,思为主要手段,对学生进行了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深刻的思想熏陶。但是整堂课下来,学生感悟到的和体会到的不够深。可能这篇课文让四年级的孩子去体会和感受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再次我的引导和提问方式可能不能接近学生的实际,思考的过程也太短,因此出现了发言少,甚至没人发言的情况,对我的课堂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这些都需要好好去反思和改进的。但是,归结结底,最重要的还是要提高课堂上的应变能力,这需要在平时的课堂中慢慢去体会和磨练出来的,我会努力做得更好。
此次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组中的第一篇课文《夜莺的歌声》。我将从五个方面来说对这节课的思考。
一、说教材
本组选编了四篇有关战争的课文,学习本组课文,要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英雄们的机智勇敢,学习他们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
《夜莺的歌声》是讲读课文,讲的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男孩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课文结构清楚,文字浅显,情节引人入胜,从中可以体会出夜莺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作为本组的第一篇课文,教师要注重学法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养成通过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的习惯,实现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和谐统一。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文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从“三个围度”来考虑,制定以下学习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本课的重难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在确定了学习目标和重难点之后,我将此文教学课时安排为两课时,此次向各位评委回报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
看过课文后,我马上联想到曾经学过的课文《王二小》,它们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一个新的教学方案马上在我脑子里出现,我决定采用类比法,拿小夜莺和王二小对比,了解同样是为游击队放哨,为什么王二小牺牲了,而小夜莺还活着?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设计两个辩论题:小夜莺比王二更小机智;王二小比小夜莺更勇敢。辩论赛的引入,可以开放课堂,解放学生,学生积极参与,尽情发挥,在争辩中发展思维,展示个性,从而深入理解课文的重难点,也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说学法
新课标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中强调“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并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完成这些学习任务,既要考虑学习的条件和方法,还应安排好学习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
本课教学要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文,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和勇敢。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初读研究,整体感知。
请学生会议学过哪些小英雄的故事?(雨来、王二小、倔强的小红军等)接着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看文中的小英雄与上述哪位小英雄的故事最相似?出示《王二小》课文录音和故事画面。利用原有知识的迁移,方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将所学知识化零为整,利于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二)研读重点,随机点拨。
齐读课文。思考:小夜莺和王二小有哪些相似点和不同点。、分学习小组讨论、归纳,教师随机板书。
以上这个问题的设计,妙在既让学生全面了解了课文,又激起了他们继续学文的好奇心;既能归纳本课的重点,又能融会贯通,归纳这一类课文的相似之处。这是研究性阅读中创新的体现,又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三)争辩研读,开放课堂。
有以上的教学内容做铺垫,那么提出以下两个辩论题就水到渠成了。1、辩论题a:小夜莺比王二小更机智。b:王二小比小夜莺更勇敢。
设计这两个辩论题,引导学生争辩,将活动引进课堂,在活动中充分展示学生的心灵自由,凸现个性,同时锻炼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2、学生分两个方阵,自由辩论。教师适机点播,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1)当学生说到小夜莺机灵,用装傻来蒙骗敌人的时候,乘机要他们把表现敌人凶恶狡猾和小夜莺机灵的句子划下来,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当学生说到王二小更勇敢,因为他当时所处的环境是光秃秃的山,没有什么做掩护的时候,出示课件,对比两边所处的环境的不同。
3)当学生说到小夜莺很机灵,用各种鸟叫的声音与游击队取得联系时,课件出示夜莺的叫声、杜鹃的叫声,让学生对这两种鸟和它们的叫声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4)当学生说到王二小很勇敢,小小年纪在危机的时候敢于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向八路军通报情况时,出示课件
(四)教师小结,回归整体
导致王二小与夜莺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夜莺是长期协助游击队消灭敌人,他们之间有一整套引诱敌人、通报敌情、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案和保护措施;而王二小只是常常为八路军放哨,带路只是临时的突发事件,没有事先约定。他们俩都很机智、很勇敢,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五)深化主题:
用1999年美国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2000年美军飞机击毁我国领空飞机等事件,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向王二小、夜莺学习,从小学好知识,长大报效祖国。最后让我们一同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表达我们对小英雄的怀念之情。
(六)布置作业:搜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
五、说板书设计
一、 说教材
《夜莺的歌声》是人教版新课标第八册语文教材第四组中选编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课文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课文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记叙,以空行为标志,写了四部分内容:先写“小夜莺”以歌声引诱敌人上勾,再写“小夜莺”在为敌人带路途中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然后写游击队消灭了敌人,最后写战斗结束后“小夜莺”在村边小路旁继续吹奏着宛转的歌声。“小夜莺”的歌声自始至终贯穿着整篇课文,危险中充满勇敢镇定,紧急中充满智慧机警,一个勇敢机智的小英雄形象活脱脱地出现在读者面前。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受到热爱祖国,仇恨法西斯的教育。二是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被安排在第四单元,本单元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一专题取材,本组教材的内容直面惊心动魄的战争年代,倾吐了孩子们对和平的呼唤。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帮助学生在把握每篇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重点理解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本课特点,特制定本课教学目标:
A类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B类
1、整体把握课文结构,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部分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C类
从故事内容中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三、 说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部分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因此,本课时教学中我让学生采用默读与朗读结合,同时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开放讨论中理解体会文章中的语句,鼓励学生在交流中说出自己不同的观点。
五、 说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导入新课。 以王二小的故事导入。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在这里以学生较为熟悉的故事导入,学生会对学习本课更有兴趣。)
第二板块——检查预习情况。 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的基础。在学习课文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既为学习课文作好准备,也加强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第三板块——整体把握课文
看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概括每部分的意思。
(在新课标第二学段关于阅读的目标中强调,要让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这也是学习本组课文的一个训练要点。)
第四板块——学习每一部分
划出写小夜莺言行的语句,学生讨论理解,并指导朗读。 让学生读中品,品中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