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是细心的小编征途为大家整编的说课稿【优秀10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今天我作为一名礼仪课的老师上课,实在是有些赶鸭子上架,因为这堂礼仪课是我从事教学以来的第一堂。
这个想法使我走进了礼仪课堂,做起了一名孩子们眼中的礼仪老师。 应该说,孩子身上的问题的确不少,语言的文明和行动的文明都是我们所关注的。为什么会选择升旗仪式这个主题呢?
原因有一、举行升旗仪式是爱国的表现,而我们的学生却不能很好地体会这一点;二、在举行升旗仪式时,我们的孩子做了许多不合礼仪规范的事,刚才在上课时我们讨论的不和谐的地方都是真实地发生在我们孩子身上的。我们的礼仪课就是要从孩子们的身上发现问题,通过我们的课堂解决问题,从而使我们的升旗仪式更规范。 为了让学生对升旗仪式有较好的了解,我首先选择了“小丫姐姐考考你”的形式,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接着观看天安门广场上国旗护卫队升旗仪式,激起了学生对国旗的热爱,很好地完成了激情过程。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让学生深深懂得五星红旗代表着我们国家,任何亵渎国旗的行为都是违法的,升国旗是庄严、肃穆的,认真参加升旗仪式是爱国的表现,让孩子们感受到认真参加升旗仪式应是一种自觉的行为。 我觉得有了这一步,再来说说我们在举行升旗仪式时存在的问题,这样更能促进孩子们想要做好这一切的强烈愿望。从孩子们的回答中,我们了解到其实他们都知道怎样做才合乎礼仪规范,可为什么没有做到呢,因为我们的孩子是好动的,他们对国旗的认知不到位,导致他们在升旗时态度随便。
但他们又有很大的可塑性,这堂课的学习,使他们更深层次地了解了国旗,一看到国旗就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因此通过找出错误行为,练习规范动作,孩子们会马上接受我所要教学的礼仪规范。 具体效果怎样,那只要看我们孩子在课的'最后模拟升旗仪式上的表现就可以了,只要他们以一个个精神饱满以合乎升旗仪式礼仪规范的形象出现,那么我觉得我在本堂课就达到我的目的了。
当然我非常希望每当升旗仪式时,在孩子们的头脑中能留下我今天的课,从此以后都能认真参加升旗仪式,那我会很愿意接受有些老师的建议,将我的课在全校巡回演出,让我们每星期一都能在升旗仪式上看到学生对国旗深情的注视。!
(第一教时)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的第一教时,下面我从七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人教版中职规划教材语文(基础版)第一册第三单元首篇讲读课文,本单元是说明文单元。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在初中教学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如何抓住特征说明事物,使学生体会到只有抓住特征,才能有可能将事物说明白。那么《南州六月荔枝丹》作为说明文单元的起始课,它除了具有一般说明文的特点外,还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因此它是一篇介绍科学常识的文艺性说明文,在整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就不言而喻,它对后面的说明文教学有着领启、示范作用。
2、教学重点:
根据本单元的特点和本文自身的特点,我将第一教时的教学重点定为以下两点:
①通过认真阅读,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②理清本文说明顺序和结构。
本文属科学小品,文章通俗易懂,富有情趣,讲析时不要面面俱到,要以学生的实际和大纲要求出发,有取有舍,突出重点。
3、教学难点: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水平,确立本教时的难点是:
理清本文说明顺序和结构。(也是教学重点②)
本文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荔枝的特征作具体的说明,内容较多,通过理清顺序和结构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明确本文的学习思路。
4、教学目标:
根据单元教学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和本文的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了解文中介绍有关荔枝的科学知识。
B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写法。
C掌握课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
(2)能力目标
①训练学生观察能力,养成良好习惯。
②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阅读说明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德育目标
了解作者仔细地科学研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专业的感情。
二、说学情
我认为制约职专一年级学生学习本文的两点不利因素是:
①客观因素:学生普遍反映不喜欢上说明文课,认为说明文是一种枯燥无味的文体。
②主观因素:“荔枝”对闽南地区的学生来说,已经太不新鲜了。三、说教法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更好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一)教法的选择
1、自主与合作探究法:自主与合作学习正是“不教而教”,它使得学习过程由制导向自主和自由学习拓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语言浅显易懂,生动有趣,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同时还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2、点拨法:根据教学重、难点教师设计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点拨,让学生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可以说点拨法,是开启学生智慧火花,提高学习效率最佳方法。
3、直观教学法——主要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
《南州六月荔枝丹》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拓宽课本知识体系,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选择以上几种教法的依据
1、依据现代教育学理论:根据素质教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打破教师以教为中心,单向灌输的陈旧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上几种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提高。
2、依据教材自身的特点:本文是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富有诗意的科学小品,又是说明文单元的首篇,利用直观教学法使学生享受说明文教学带来的乐趣,达到认知水平提高与情操品德教育双重目的。
3、依据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这一年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渴望被人尊重和信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创设宽松的民主氛围,把学生摆在主动探求者的位置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所以自主与合作讨究法是新世纪语文教学的必然选择。
三、说学法
学法指导:
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在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技能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到“会了”。现代教学论提出要转变教学观念,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强调学生自主的主体意识。在职专语文教学过程中就要始终体现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
1、观察法或课外阅读法:课前布置学生认真观察荔枝或时令水果的构造或者查阅有关荔枝资料的书籍。
2、朗读体悟法:本文引用大量诗文、资料,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品味本文富有诗意的语言风格,在情感得到满足和愉快后能更加深刻获得知识。
3、练习法:结合本文课后练习题一、二、三让学生自主学习本节课重难点,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
五、说课堂教学程序:
素质教育提倡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强调“以生为本”,一切教学的设计与实施,都应首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掘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潜力,提高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效率。因此,以开放的思维,以现代的教育模式学习本文,将对说明文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和新课标理念及职专生的感知水平,我确立以下教学程序:
1、课前预习,扫清障碍
①准备工具书,自查生字词,培养学生独立使用工具书的能力。
②参照书上“阅读提示”,自读课文,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
2、导入新课,激起兴趣(10分钟)
①导语:你们对荔枝真的很了解吗?你们知道吃进肚子里面并非是荔枝的果肉,而是种子外面的一层膜吗?
②明确文体:
科学小品:是一种以灵活的形式通俗简短地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
特点:科学性、文艺性
③多媒体展示有关荔枝生态知识(为学习知识目标打好基础)
④作者简介(完成德育目标)
⑤处理生字词(巩固基础知识)
(这样安排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做好铺垫。)
3、提出问题,朗读课文(17分钟)
思考:①标题给我们提供了荔枝的几点信息?有何创意?(完成课后习题一)
②作者笔下的荔枝与白居易《荔枝图序》的荔枝异同点?(完成知识目标A、B和德育目标)。
③概括文章内容,完成课后习题三(突出教学重点①)
(朗读课文品味科学小品语言为第二教时分析比较平实性说明文与科学小品做铺垫。提出问题以小组形式讨论、探究激发学习兴趣。)
4、自主学习,理清结构(突出重点②,突破难点)(15分钟)
师质疑:练习册上的辅导要点和课后习题三对本文的结构划分是否正确(如把荔枝的花归为荔枝的果实内部)?
让学生独立理清说明顺序、结构,并画出本文结构图,然后找不同程度的几个同学讲自己的分析结果,其余的同学则认真听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做出选择!根据学生的讨论和阐述,老师点拨并给予明确的答案,但不是标准答案,因为本没有标准答案。
(充分启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敢于质疑和发表不同意见,课堂气氛活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完成教学目标。)
5、总结本节课(3分钟)
本文是一篇生动的说明文,介绍荔枝是按照从主到次,由表及里的顺序来写的,主要介绍荔枝果实的形态特征,次要介绍荔枝其他知识,如生产情况。
总之本课教学程序的设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进行自主学习,有利养成学生的自主能力和自学习惯的形成,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拓充知识,更好学习锻炼归纳表达能力。
六、说练习设计
根据单元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我要求学生抓住特征,用文艺性笔调写一篇自己熟悉的某种植物或动物说明文;并请个别同学在上《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时进行口头交流。
练习设计,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南州六月荔枝丹》
贾祖璋
一、设疑问,摄全文(1)
二、作说明,讲知识(2—13)
外部形态
生态—果实
果实内部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集》,是朱自清早期散文代表作,是一篇叙事性散文。此文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来歌颂父亲,把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本文从与众不同的角度去赞美爱,能够使学生在其中深刻的体会那种父子间的深情。
2、该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背影》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该单元是以“爱”为中心话题,每篇文章都从不同角度去赞美人性中的美。本文被选入第二课,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认识家庭成员间的美好感情,更有利于后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领会和鉴别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⑴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理解并积累生字、词。
⑵过程和方法目标: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品读文章朴实的语言风格。
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的浓浓亲情,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4、教学重点与难点:
⑴重点:体会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体会作者新颖独特的描写角度与朴素感人的语言。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的浓浓亲情。
⑵难点:对于文中背影的四次描写,进行深刻的体会,并找出四次背影在文中的位置及其作用。在分析中,深刻透彻的体会这种伟大的父爱。
5、课时安排:2课时
二、说教法
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初中生的认知规律,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1、以语言品味为主,采用启发点拨法,来完成本课教学。
2、“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针对教师对关键语句的提问,学生自主合作共同研究作答,解决本文重点。
3、采用比较阅读,形象的图例,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突破本文难点。
4、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多媒体教学。
选择以上教法的依据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对关键语句的品味和对父子真情的体会。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来完成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动手解决问题。教育家卢梭认为:“在达到理智的年龄以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只能接受形象。”鉴于此,我采用图例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课文,同时借助多媒体演示,以便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重点,分化学习难点。
三、说学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贯彻启发原则,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据此,教学该课,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及能力培养。
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2、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感受生活。
四、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播放歌曲《父亲》)听完之后提问:
父亲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扮演的是一个怎样的角色呢?(学生畅所欲言)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名人朱自清的父亲,看他在名人儿子眼中有着怎样的形象。
二、指导生字词。
1、读准下列词语。
交卸(xiè) 奔丧(sāng) 狼藉( jí ) 簌簌(sù )
差使(chāi) 迂腐(yū) 琐屑 (xiè) 栅栏(zhà)
颓唐( tuí) 晶莹(yíng)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奔赴亲人的丧事。 (奔丧)
乱七八糟的样子。 (狼藉)
有了空闲的时间,指失业在家。 (赋闲)
精神不振作。 (颓唐)
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蹒跚)
细小而繁多的事。 (琐屑)
3、改正错别字。
狼籍:“籍”改为“藉”
妥贴:“贴”改为“帖”
锁屑:“锁”改为“琐”
不能自己:“己”改为“已”
三、整体感知
听课文配乐朗诵,请学生留意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第一印象,说一下自己觉得文章哪里写得好,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四、研读课文
1、文章是表现“父爱”的,文章的题目却是《背影》,看来,“背影”在文章的地位举足轻重,请同学们找出文章写了几处“背影”?
点题的背影
买橘子的背影
离别的背影
思念的背影
2、课文哪两个地方着重写父亲的背影?
(1)、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的时候;
(2)、父亲送子时,下车往回走,混入人群的时候。
3、阅读父亲买橘一节中对父亲背影的描写,看看哪些语言最具有表现力?(生讨论,交流)
动作:走、探、穿、爬、攀、缩
作用:突出父亲行动的艰难,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
4、视频赏析,加深理解
观看背影视频,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深情,并谈谈自己观看视频后的感受。
5、为什么要将背影作为全文的焦点?
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的背影,是父亲最费劲,也是父爱表现得最强烈的一刻,给人以最深刻的印象。
6、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说的四句话,并体会它所含的意思。
<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4>进去吧,里边没人。
(这些话包含着许多怜惜、体贴、依依不舍的意思)
7、交流探讨
课文写了“我”几次流泪?你认为那分别是怎样的泪?
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悲哀之泪
望父亲买橘父子离别 感动之泪
背影远去,依依惜别 感伤之泪
再现背影,泪光莹莹 辛酸之泪
五、艺术特色
这篇文章有一种感人的力量,请问这种力量从何而来?
入微的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独特的角度 -- 父亲的背影
六、归纳小结
七、布置作业
你和你的家人之间一定也有许多难忘的往事吧?选取你感受最深的一次,写出内心真实的感触。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歌剧》是属于“审美与欣赏”部分。通过对其基本知识的了解、认知,帮助学生获得审美的体验,提高他们表现美、欣赏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尤其是民族歌剧《江姐》、《白毛女》片段的欣赏,让学生加深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通过欣赏音乐剧的片段,让学生了解歌剧和音乐剧的不同艺术价值,调动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2、教学目标:
(1)了解歌剧的一般常识及其艺术特点。
(2)感受歌剧在刻画人物性格及叙述情节时丰富的戏剧表现力
(3)了解民族歌剧的发展,培养增进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4)了解歌剧和音乐剧的不同优势和艺术价值。
3、教学重点:不同的演唱形式在刻画人物性格及叙述情节时丰富的戏剧表现力。
二、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很重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聆听”歌剧的片段,让学生感知歌剧音乐,不同的演唱形式在刻画人物性格及叙述时丰富的表现力。通过直观图象了解世界著名歌剧和中国民族歌剧。
三、说教法:
由于学生对歌剧的了解比较匮乏,歌剧所涉及到的知识内容比较多。为了能帮助学生了解歌剧的一般常识及其艺术特点。在第一教时中,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视觉图象法:运用多媒体介绍著名歌剧片段,给学生视听结合,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
2、对比形象法:在了解不同演唱形式刻画不同的人物性格时,我运用画面表格形式将几种不同演唱形式作对比。同时聆听不同演唱形式的歌剧片段。
四、说教学程序:
1、导入:
(1)首先了解学生对歌剧,知道多少?有多少同学看过歌剧?
(2)然后播放著名歌剧片段(《卡门》、《塞尔维亚理发师》、《白毛女》),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起他们有意注意及兴趣。
2、视听与认知:
(1)欣赏歌剧《江姐》片段《绣红旗》。请学生说出歌曲的情绪,从歌曲中你知道江姐是怎样一个人?《绣红旗》的演唱形式?
(2)了解民族歌剧的发展史,利用多媒体观看几部著名民族歌剧的片段(《白毛女》、《洪湖水浪打浪》)让学生知道中国民族歌剧在世界上的地位,借此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3)除了《绣红旗》中的演唱形式,歌剧中还有那些演唱形式。运用视觉图象,观看“合唱、咏叹调”等演唱形式。让学生感受歌剧音乐在刻画人物性格时的丰富表现力。
《茶花女》选段《饮酒歌》――重唱
《卡门》选段――咏叹调
《自由射手》选段《猎人合唱》――合唱
3、综合运用:了解歌剧与音乐剧不同的优势和艺术价值。
(1)欣赏音乐剧《猫》片段,说一说音乐剧与歌剧的最大区别。
歌剧以唱为主,音乐剧是歌舞一体的
(2)歌剧与音乐剧在演唱风格上的特点。
(3)歌剧与音乐剧在当今谁更具有欣赏价值和艺术魅力。
请学生讲一讲,可从大众性、娱乐性等方面来讲
小结:无论是歌剧、音乐剧、艺术歌曲,还是流行音乐,只要是优秀都有欣赏价值。
一、设计意图:
《纲要》明确的指出:培养儿童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就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儿童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儿童主动参加。中班儿童的身心发展相对比小班儿童稳定,正是活动能力迅速发展时期对各项动作能够建立良好的条件反射,同时对于游戏的动作性、完整性较感兴趣,可以进行教复杂的动作练习。
体育活动“小兔种萝卜”就是根据我班儿童的实际情况,以“小兔种萝卜一收萝卜、拔萝卜一庆祝收获”有趣的游戏情节串连整个活动,合理安排练习密度,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并且充分利用我园优越的材料和环境,以儿童最喜欢的游戏方式发展其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发展体能,可以培养儿童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快乐。
二、活动重难点:
1、本活动重点就是让儿童感受游戏的快乐,发展身体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灵活性。
2、难点就是培养儿童坚强、不怕困难的品质和主动合作、乐观的态度。
三、说教法
本次活动我采用了:
尝试法、游戏法、提问法
四、说学法
整个活动以儿童为主体,使用了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种萝卜一收萝卜、拔萝卜一庆祝收获的过程来进行。
五、教学程序
第1个环节:让儿童当小兔去种萝卜来吸引儿童,引起儿童对活动的兴趣,激发儿童游戏的欲望,为活动的重难点做好铺垫。
第2个环节:引导儿童收萝卜、拔萝卜,让他们体验游戏的快乐,培养主动、乐观不怕困难、合作的态度。
第3个环节:让儿童体验收获的快乐。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一组的第一篇课文《草原》。
一、说教材
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五十年代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写下了《内蒙风光》,本文就节选自《内蒙风光》。《草原》这篇课文,作者以热情洋溢的笔调,描写了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以及受到草原人民热情欢迎的情景,表达了蒙汉人民的深厚情谊。
本文通篇文质兼美,堪称写景、抒情的典范佳作。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中的景和情,并扎实地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取舍教材是关键。因此,我将此文教学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完成第一自然段的教学,领略草原的风光美。第二课时再引导学生体会草原的人情美。我今天所要说课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
基于本文又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并理解“渲染、勾勒、翠色欲流”等词语。
2.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并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兴趣。
3.引导学生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积累语言,初步学习作者抒发感情的方法。
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展开丰富的想象,并通过多层次的朗读,感受草原风光的美好。
而对于生长于南方小县城的孩子,草原是遥远、陌生的,因此,如何让学生突破时空障碍,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揣摩优美的语句,感受草原的景美,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就成了这篇文章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怎样才能使学生与文本产生真正的共鸣,体会草原的景美呢?首先,我将注重 通过多层次的朗读,使学生体会草原的风光美,并品味语言的表达效果。
其次,我将巧妙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想象,体会文中意境,并配合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从而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三、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研究性的学习。本文第一自然段的语句美,意境也美,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一边读句子,一边想象画面,用自己的经验去补充形象,丰富形象,从而体会文中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及想象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和资源应用
《草原》这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语句美,意境也美,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图文结合,启发想象,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配合朗读,领会作者的情感美。教学过程具体如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再因为,本组的主题是“走进西部”。因此,开课之初,我首先多媒体播放配有画面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把学生带入大草原绮丽的风光中:湛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一碧千里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正悠闲地吃草、散步。远处的小河像一条明晃晃的长带迂回曲折……这样用音乐、图像渲染的情境,能带给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入其境,爱其美”,在感到喜悦、快乐的同时,让学生谈谈自己欣赏后的感受。此时,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也就油然而生。于是顺势揭开课题,进入第二环节。
2.师生配乐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这一环节是由师生配乐朗读课文,弄清课文写作顺序,主要写了那几个画面,是从哪两部分来写草原的,即“风光美”和“人情美”。学生对于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
3.朗读品句,感受“风光美”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于是,我先课件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四人小组自读第一自然段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草原的美景,并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并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交流品读。
在品读重点语句时,我将引导学生一边想象画面,一边反复朗读;并借助多媒体展示草原图片,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词句。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将把学生们带入那辽阔、美丽的草原风光之中,并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一碧千里”、“翠色欲流”、“渲染”等词语,从而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领会作者表达的特点,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如:在本段中,作者描写小丘时,有这样一个经典的句子:“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由于“渲染”和“勾勒”都是美术上专用名词,讲起来抽象难懂,我准备了两幅国画,一幅是绿色渲染的草原风景图,一幅是墨线勾勒的鸳鸯戏水图,出示图片,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让学生不仅感受到用绿色渲染的小丘的柔美,还感受到那饱满的绿色正向四周渗透、扩散。在这儿,我没有停止探究的脚步,而是紧紧抓住句中看似矛盾的一个点--“翠色欲流”与“轻轻流入云际”。先引导学生抓住“欲”字理解“翠色欲流”是指绿色快要流出。再让学生议一议与“轻轻流入云际”矛盾吗?学生一边看图想象画面,一边和着优美的音乐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这并不矛盾的美的意境。这是一幅多么鲜活的中国画啊!这正融入了老舍先生对草原无限的热爱之情,学生也就很自然地领悟到作者情景交融的表达方式。
再如:文中描写羊群的句子:“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我先让学生结合图画,抓住“绿毯”、“白色的大花”两处比喻,体会草原的辽阔和羊群带给草原的无限生机。之后,删去原句,再让学生展开想象,向老舍先生学习,用自己的比喻句重新描述这样的美景。这样,使学生不仅理解了原文描写的羊群的静态和动态的美,而且拓展了自己的思维,更深层次地体味了美的意境,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学生反复品读这些精美语句中,我还将不断回扣本段的中心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相信学生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回扣中心句,不仅能更深切地感受“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意境,作者对草原深深的热爱之情也将在学生内心一次次升华。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老舍笔下的草原那如诗如画的意境,品读之后,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草原风光图画,引读第一自然段。在优美的旋律中再现草原美景,一定能牵动学生内心的情感。这一整体回读,也将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在脑海中形成一幅蓝天共碧草一色,牛羊与骏马齐的美丽画卷。在此意境中,学生定能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激起他们对草原的无限热爱。
就当学生沉浸在此意境中时,我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让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有关草原的资料。在优美的旋律中,学生互相交流展示并走上讲台朗读诗歌、展示亲自去草原拍摄的照片一级打印的草原风光图,使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个性再次得以释放,此时的课堂也将再次涌动着创造的生命力。
4.总结回顾,布置任务
授课至此,我小结过后,以布置下节课的任务结束本节课的教学:“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这美丽的地方,又孕育着怎样的民族呢?老舍先生又是如何表现草原的人情美的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会会草原上的鄂温克族人民。”
总之,我在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尽量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整合,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及创造能力,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体现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评委批评、指导。谢谢!
“购物的学问”这一主题是五年级第四单元“生活小窍门”活动开展后生成的新研究课题,是对生活中购物窍门的知识性研究。
本课题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来源,以有趣的购物活动为载体,通过与信息技术、数学等学科的整合,让学生在活动中懂得应该怎样科学合理的购物,增强社会常识。
这节课主要围绕怎样才能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这一主线,分四个环节展开研究。
环节一:谈话导入,揭示主题。通过“购物的学问”主题的提出,明确活动内容及研究性学习这一目标指向。
环节二:汇报分析,知识积累。教师用最直观的教学手段录像展示吸引学生注意,学生汇报自己调查、收集的信息,了解商品有哪些优惠措施,分析理解这些优惠措施的含义,懂得把握购物时机,为下一步的购物环节创设情境,留下隐线。这一过程是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点,也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能力的关键一步。
环节三:自主探究,体验感知。这一环节设计学生对两个具体购买事例进行探究,分别是购买饮料和帮助老师选购书包。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具体分析商品的优惠措施信息,选择最佳购买场所,懂得怎样才能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分析、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了思维及认知能力,从而使主题研究不断的深入化。
环节四、整理归纳,拓展延伸。学生谈体会、感受,老师启发性小结,为下一次活动埋下伏笔。
教学目标:
1、了解商品的一些优惠措施,懂得把握购物时机。学会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要切合实际、货比三家的购买学问。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应用信息的能力,注重对学生进行认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3、通过具体案例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与人交往、沟通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小组合作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掌握购买物美价廉商品的学问。
教学难点:
学生分析整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主题。
师:同学们,生活中的窍门无处不在。前一段时间,我们以生活小窍门为主题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大家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发现了生活中的许多窍门,同时还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购物问题。那么这次主题活动我们就来探讨探讨购物的学问。
二、汇报分析,知识积累。
1、看一看。
教师用最直观的教学手段播放录像,展示商家的优惠活动吸引学生注意。
2、说一说。
学生汇报自己调查、收集的信息。教师将学生找到的资料整理展示在大屏幕上。
如:清仓处理原价80元现价50元;(削价)
夏季服装全场八折;(打折)
化妆品20倍积分;(积分)
买裘皮中轿车;(抽奖)
买200元送100元;(返券)
酸奶买四赠一;(赠送)
满18元加1元换三元钱香皂。(换购)
3、议一议。
学生与同桌小伙伴探讨这些优惠措施的含义,不能理解的小组合作分析解决。
4、交流信息的含义,了解商家推出优惠活动主要有以上(括号中)几个方面。引导学生作为消费者可以把握商家的优惠策略选择最佳购物时机,买到所需商品。
三、自主探究,体验感知。
怎样才能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呢?我们来试一试。
(一)、做消费者,购买一种新上市的饮料。
1、三家超市推出了不同的优惠措施。甲超市买一大瓶赠一小瓶;乙超市大、小瓶全部九折;丙超市购物30元以上商品打八折。学生小组合作选择最划算的购买场所,并说明为什么这样买。
2、如果其他顾客购买,你会给他们什么建议。归纳购买的学问,应该根据自己实际购买数量来决定到哪购买最划算。(切合实际)
(二)帮助老师买书包。
1、出示四家不同商场同类商品的具体情况。
表格:
商场商品价格优惠措施
新玛特商场蓝猫书包200元八折
东飞米奇书包200元七折
大世界蓝猫书包150元九折
东市场顽皮狗书包150元特价100元
2、小组活动,帮老师选一选。学生小组商量购买哪个商场的书包最合适。(教师在小组活动时指导要及时、有效,为学生明确购买方向,先算出价钱再比较其他。)
3、小组汇报选择的购买场所,说出为什么。学生找到购买窍门要货比三家。价格相近,选质量好的;质量相近,选价格低的;价格、质量都相近时,选售后服务好的。
四、整理归纳,拓展延伸。
学生回顾购物学问和窍门,谈体会感受。
教师启发性小结: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少。其实购物还有许多学问和窍门,比如怎样买到货真价实的商品、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时怎么办、砍价的学问等等。这些问题,让我们在下节课继续探讨。
教学反思
随着经济的日趋进步,掌握购物的学问成了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在活动中掌握一些技
能,学会一些方法。所以本节课,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教学理念贯穿始终,具有两方面特点:
一、突出现实性、实践性
我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 具体体现在以下环节:
课前,让学生去商场体验,调查访问各种商品的优惠措施信息。
上课伊始让学生观看我摄制的一段新玛特商场的商品优惠信息,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非常直观的感知,熟悉生活场景的再现使学生犹如置身于真实的大社会氛围之中,学生顿时兴趣倍增。
再现两次购物活动,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实践购物。
这些活动的设计,很自然的就与生活联系了起来。让学生亲自参与进去,亲自尝试,培养学生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学习方式体现活动性。如:课堂上购买表的填写过程中,学生小组交流、展示、亲自参与实践的活动,以活动做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附表:
购买量甲超市用的钱乙超市用的钱丙超市用的钱最优选择
同时因为这些活动全是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实践能力,真正体现到了以学生为本的特色,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把问题抛给学生
在教学过程时,我对每一步提出的问题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设疑激趣。又引导学生多疑多问,当学生有困惑时,我不忙于给答案,而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释疑,并让其他同学帮助解决。这样,学生既能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又能自己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在质疑、释疑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生动活泼的课内教学形式使同学们从不自觉到自觉经历了购买到物美价廉商品的社会体验,学习认识、参于理解的这一过程,学生自觉地探索、领悟,创新地获得了知识,提高了相关的参与适应、改善社会生活的能力。达到综合实践课实践的目的。
从选定教材,查找资料,三次试教,以及不知道多少次的修改打磨教案,课件,近一个多月的时间,每一环节,每一句过渡语和总结不知道在我心中回放了多少次。磨课过程中让我对品德课堂转型有了更多的认识,也有一些困惑。
一、明确教学目标,有舍才有得
1. 正确认识学生的起点
在课前在班中进行了一个小调查,发现孩子们去过云南的只有2个同学,对云南的缺少一定的感性认识,而对少数民族的相关知识了解也仅限于本单元1.2两课的学习,更缺少生活中的积累和体验,在上课前也做过小调查让学生写写自己愿意了解的少数民族风情,但是发现学生各有所爱,在这样的情况下让学生自主来选择学习内容似乎是不可能的。
2. 抓住教材中的关键词确定了教学目标
本课教材内容比较繁杂,云南这么多少数民族,可介绍的内容从民族艺术、服饰、文化等涉猎的内容也可以有很多。如果不会取舍,内容选择过多,那结果一定会使教学目标过多,煮成一锅没有主菜的杂菜。教学过程蜻蜓点水,匆匆而过。如果从仅学生兴趣来考虑,课堂趣味性来考虑,那么民族服饰也许可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仔细研读了教材,抓住教材中的关键词确定了教学目标。简单的其中之一就是让学生理解民族建筑和民族节日与文字文化之间的关系。舍弃了许多不合适的内容后,明确目标后,教学板块自然也清晰了,聚焦建筑和节日。
在确定教学目标后所有的教学环节必须为目标服务,去除一些无效环节。在第3次试教的过程中我和我的团队都发现,为了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我设计的一个傣族小导游的带领同学们游民族村的这个环节,太假、太空,而且中间有一个环节对傣家概况的介绍和教学目标无关,所以在今天的课堂上这个环节去除了。另外在原本的教学设计中在聚焦彝族火把节这一板块中还有一个环节是跳阿西跳跃的舞蹈,但是最后也因华而不实,与教学目标无关被删除了,在这个过程中,我认识到再精彩的环节如果不能很好的为教学目标服务,那么即使再闪亮也是画蛇添足。教师有得时候要忍痛割爱,懂得取舍,真实有效才是课堂的生命。教学目标的定位植根于整个教材体系,同时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并读懂教材,懂得取舍,那么教学目标的确定就会更加准确,教学板块自然也清晰了。
二、给的适时有效,给的有智慧
这样离学生生活较远的常识性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材料,但是给予也需要智慧。我们需要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有智慧的给予。所以我在课堂上注意所有的资料给予都建立在学生思考后有疑问的基础上,例如给学生傣家竹楼和苗族吊脚楼学习的资料是在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资料无法解答疑惑,又特别想要解决自己的疑惑的时候,给资料也并不是学生思考的终结,而是希望学生通过两则资料的比较,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例如猜一猜入彝族人为什么要过火把节的问题,都是希望改变教师给予学生信息的方式,希望学生的思维在与教师资料的碰撞中燃起更多智慧的火花,同时也希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探索,思考获取信息。
三、点面结合,为学生后续研究服务。
如果把学习比成学习捕鱼的过程,那么要让学生学会捕鱼不仅要把池塘还给学生,而更重要的。时指导学生学会捕鱼的方法。在学生还不会捕鱼的时候,即使教师把池塘给了学生,也许学生也只能在池塘上扔几个石头。同样的在品德课堂上在我们要先给予学生学习的方法,他们才有独立学习的可能性。作为《少数民族之乡——云南》学习的第一课时,我的任务就是给予学生学习的方法。而我对第二课时的设计是,让四人小组的同学在民族建筑、节日或者音乐、文化中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进行后续的研究研究,并在课堂上小组汇报,并且模仿一站到底,进行民族知识小擂台。
于是在本节课教学中,在民族建筑教学中老师们可以看到我以两大楼为重点,以白族民居,和两座佛塔为次重点,努力做到把点做足、做透,真正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探究、研读材料,了解民居和自然环境、民族文化之间关系,努力营造一个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生获取、整理信息、主动学习的能力。而以其他的特色建筑作为面,希望通过简单了解,让学生对各种民居多一些认识,并且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民居进行独立研究打开学生认识民族建筑的窗口。
点抓紧,面扩散。点面结合,在教学环节设计中既抓住关键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知道学生研究的方法。比如在在学习民居中学生可以学习到对比研究法。同时注意面的扩散,让学生能从自己的角度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巧妙地点面结合能让教学既有深度又又:广度,使教学更加有效,同时也能让学生既掌握研究的方法,有寻找到研究的方向。我想如果我的品德课能够给打开 一扇了解云南民族文化的窗口,能过激发去学生想要去云南,想要了解云南少数民族的欲望,那么我的品德课堂就是让学生有所收获,给学生留下了一点痕迹了。
当然在备课上课过程对课堂转型也有一些困惑,例如在教学白族民居教学环节是我昨天才临时加上去的,主要想引导学生通过主动研究发现民居的特点和与环境文化的关系,但是在设计过程中还是有些保守,给得太多,学生探究的太少,我想知道在这个环节中如何把步子迈得再大些,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探究。另外也想知道如何使两大节日教学更显示他们各自的特点,更加灵动。
教材简析: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简单口算、笔算,一位数乘多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乘法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数是不接近整十数的笔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数是整十数或接近整十数的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的内容是整数除法的完成和提升阶段。这部分内容为今后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除法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情境中,探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提出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多样化,合理进行算法优化,形成初步的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验算和灵活选择合理的方法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笔算除法的试商方法。
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本节课根据“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线,先以谈话引入,再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讨论,从而发现灵活的试商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说学法。
根据学情我设计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实践应用的学习方法。在算法交流,分析比较这一环节中,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讨论:把除数看做哪个数试商?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各自的想法,掌握灵活的试商方法,从而达到算法的多样化和优化的目的,并在后面的练习中进行实践应用。
教学流程:
这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导入:你知道有哪些农作物是在秋天成熟的?直接引入信息窗4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二)解决问题,探究算法
理论依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在这一环节充分放
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掌握灵活的试商方法,充分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
1、红点问题的教学。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学生先学。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120÷24=(板书算式)
教师提出问题:你会算吗?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想一想,做一做。
课前预设:学生可能想到的方法有。
(1)估算:120÷24≈
(2)根据口算求商:24×(5)=120 120÷24=5
(3)把24看作整十数20试商
(4)把24看作中间数25试商
第二步:集体交流
教师提出问题:谁能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学生回答,师依次出示并及时评价学生的方法。
如果学生想到把24看作25试商的方法要及时鼓励,如果学生没有想到这种方法,师可以出示第4种方法,让学生研究这种方法的道理和好处。
(在学生说出第(3)、(4)种方法的时候相机板书:整十数试商、中间数试商)
第三步:小组合作讨论
(1)观察比较:把24看作20或25来试商这两种方法,� (板书:调商 大↓)
(2)根据学情深入讨论:还有什么数可以看作25来试商?22和28看作什么数试商快?
引导学生发现:24、26这样与25相差1的数可以看作25来试商,22、28应看作整十数试商。
第四步:小结
通过同学们的自学与讨论,我们发现了:像24、26这样的数看作25来试商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本环节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先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相互交流,在自主学习中发现数学算法多样化的特点,发展学生的思维。根据学情引导学生深入讨论比较几种试商方法,从而体现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引导学生掌握合理的试商方法。
2、绿点问题的教学。(出示)
教学方法同上。在学生独立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指着板书36)把除数看作40试商,商小了,需要调商(板书:小↑),体会把36看作35试商不需要调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具体问题。
3、想一想: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如何试商?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比较口算、估算、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或中间数试商的方法,鼓励学生选用简便的方法计算。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整数除法的完成和提升阶段,本单元教学的难点就是试商方法,通过学生回顾总结,便于学生理顺方法,鼓励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简便方法计算,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和优化。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设计意图】本环节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分层次练习设计,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达到学以致用。
1、( )里最大能填几?
( )×25<180 14×( )<72
2、□里能填几?
□04÷32 (商是一位数) □04÷32 (商是两位数)
3、第81页自主练习3
4、分层练习,划线的题目要验算。(学生任选一组完成)
(1)84÷14 450÷25
(2)336÷24 546÷26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土木并完成,教师根据学生的做题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予以纠正。通过验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拓展练习。
相同品牌包装的大米:A超市364元14袋,B超市650元26袋。去哪家超市购买大米划算?
【设计意图】这一练
(四)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作业
A、第81页自主练习1
B、第81页自主练习4、5
C、计算下面各题,并探索试商方法。
128÷24 362÷72 210÷42 191÷38 335÷64 273÷52
【设计意图】本环节体现了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分层次练习的教学原则。C组练习想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商是5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板书设计: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整十数试商 大↓
调商小↑
中间数试商
【设计意图】本节课重点讲了灵活的试商方法,并把这种方法与整十数试商方法进行比较,使学生能发现这两种方法的不同,并灵活选择进行计算。板书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教材分析:《轮椅上的霍金》是苏教版第十一册中的一篇课文,介绍了“宇宙之王”霍金在长达40年的轮椅生涯中,不屈不挠地与残酷的命运作斗争,他不因瘫痪而悲观,不因身体的残疾而消沉,不因医生“只能活两年”的断言而放弃,用自己顽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创造了科学的奇迹。霍金是个极富魅力的传奇人物,他是物理天才,是“宇宙之王”,他更是一个生活的强者,他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打动了每一个人。
我初步设定本课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真朗读课文,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霍金不仅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是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教育学生学习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伟大人格。
教学难点:霍金面对困难不屈服,坦然面对残酷命运的乐观而又豁达的精神。(也是重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有关霍金的补充资料;制作演示文稿)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初识霍金,形成阅读期待
师:他在轮椅上坐了40年……他就是人称“宇宙之王”的霍金。(师利用课文第一小节开门见山地向学生介绍了一个可怜又可敬的人物形象,让学生直接走进文本,在语言文字间感受人物,让心灵受到冲击,从而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
师:让我们一起走近轮椅上的霍金,去感受这个平凡人不平凡的人格魅力。
二、浏览课文,整体感知,把握文本结构
师:快速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描述霍金魅力的句子。
出示: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生活强者……(指导感情朗读,理解“折服”、“由衷”,强化“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和“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引导学生弄清楚这一小节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精读课文,认识霍金,感悟人格魅力
认识“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
1、霍金的人生,到底充满怎样的传奇色彩?默读课文3——7小节,思考:残酷的命运造就了一个怎样的霍金?可以圈画重点词句帮助理解,也可以在课文旁边用简单的词语写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
A、了解霍金残酷的命运,让学生找到相关句子和段落,反复朗读,谈自己的感受,特别关注其中的一些细节描写。
B、面对残酷的命运,霍金却在难以想象的艰难 抓住“飞出了……飞出了……飞到……飞向……”反复有感情朗读,读出霍金对科学的无比热爱和执著,读出霍金非凡的智慧。
3、再次出示第八小节,齐读,引出下文。
认识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1、默读9-17小节,思考:年轻女记者认为霍金失去的太多太多,霍金是怎
(2)指读霍金的回答,齐读,继续交流(霍金并 )
(3)教师范读最后一小节,学生齐读,深化理解。
四、课外作业,尝试练笔,延伸语文学习。
1、出示霍金名言,送给同学们,愿霍金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轻声读一读。
2、课外阅读(选其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