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简单计算说课稿优秀8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是小编帮家人们整理的8篇分数的简单计算ppt的相关文章,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数的简单计算说课稿 篇1

说教材

“分数乘分数”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上第三单元第45-46页的例4、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九第1-5题。

这部分内容先教学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再通过比较,引导学生把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推及分数与整数相乘,帮助学生形成对分数乘法相对完整的认识。例4先让学生借助直观图形,初步理解1/2的1/2、1/2的3/4含义;再让学生联系示意图所显示的结果和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算出两个分数相乘的积,建立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初步猜想。例5让学生验证猜想,在操作探究中进一步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启发学生以直观的方式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结果。然后组织学生观察例4、例5中几道题目的计算过程和结果,比较分析,归纳出分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其后,通过填空形式启发学生用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计算整数与分数相乘,把计算方法推及分数与整数相乘,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最后,教材举例介绍了计算分数乘法时更为简单的一种约分方法,简化计算过程。

教学目标:

1、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初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

说教法

教学过程中,先复习口算,抓住学生的认知起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作好铺垫。新课的展开关于课的一开始是否要创设情境,在生活中很难找到原型,要创设一个恰当的情境并不容易。于是我采用刷墙的情境对例4进行改变,让学生的思考能有个基础,在探究中更好的理解了分数乘分数的算法和算理,从中也使我们体会到情境创设的重要性。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是一个难点,因此在教学中,结合直观图,逐步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涂色部分是整个图的几分之几?画斜线部分是涂色部分的几分之几?画斜线部分又是整个图的几分之几?在不断的追问、交流中形成完善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获得独特体验,同时建立了初步的计算方法的猜想。

说学法

计算方法的得出是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观察比较、概括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思维活动后得出的,教师在活动中适时引导,学生则主动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也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然后完成“试一试”学生尝试解答,指名板演,核对时说一说怎样想的?明确: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算出结果。在前面探究的基础上,提供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再加以介绍点拨,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由学生自己探索得到的知识,最希望得到应用。利用好教材提供的'“练一练”、“改错”“比一比”等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巩固新知,并学会反思,养成检验的好习惯。课堂总结时,必要的学习小结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提高他们自我梳理知识的能力,提升学习方法

设计意图

《分数乘分数》是在学习了分数整数、整数乘分数,理解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后进行学习的。分数乘法在掌握了法则以后,计算并不复杂,因此在本节课中力图体现“让学生自己提出、验证计算方法,培养探究问题能力,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总体思路。

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以“分数乘分数”这一数学知识为载体,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建立在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主动建构之上,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教学大纲上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研究,推导“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进行展示交流。呈现多样化的算法,能较好地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和研究的乐趣,即使学生在理解掌握方法的现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感与价值观。

分数的简单计算说课稿 篇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一课。

一、教学指导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将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观察、操作、口头表达等能力得以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增强。

二、教材结构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在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我们确立该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目标: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这是第一项目标也是基本目标;借助为分数配图,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对美的体验与欣赏;揭示分数的产生,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这两项目标是在第一项目标的基础上对学生思维的一种拓展。

2、能力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通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而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优秀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教学中拟订教学的重难点为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三、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问、说、讲、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力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行"、在深入剖析教材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全课以"谈话导入,唤醒已知—动手操作,创造分数—媒体演示,揭示产生"三大主线贯穿全课,其中动手操作,创造分数这一大环节包括动手操作,感知意义;师生互动,理解意义;深化整体,总结意义;巧妙练习,强化意义四步。设计了如下一节课:

(一)谈话导入,唤醒已知

轻松谈话:"在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你们知道哪些与分数有关的知识?"在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的同时,学生可能会谈到(课件)教师适时小结一个苹果、一张饼都称之为一个物体,一米长的绳子把它叫做一个计量单位,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我们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当学生已经把所相关的知识说充分了,教师适时走进去"老师知道它也和分数有关,你们看(课件)这是10个小朋友,当我们把它看作一个整体的时候,还可以说是一群小朋友,这一群小朋友也可以被分,分得的结果用分数表示。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借助集合圈渗透一个整体的。同时,让孩子们感知到当我们把很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的时候,我们也可用自然数1表示。它也可以被分,分得的结果也可用分数表示。为下一环节的动手操作指明了道路。

(二)动手操作,创造分数

1、动手操作,感知意义

学生四人一组为单位,每组有一套学具,包括一米长的绳子、一张纸、六块饼干、12个小方块……(课件)然后让学生选一种或几种学具自己动手创造分数,并提出要求:在创造分数的过程中,你可以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你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分数。学生操作、汇报交流展示的是学生把不同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2、师生互动,理解意义

在学生初步感知意义的基础上,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意义。互动分为两次,第一次借助小旗图,(课件)以教师首创了一个分数1/2为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还是这幅图,你能创造不同的分数吗?"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学生动手操作一定会创造出不同的分数如(课件)。第二次出示熊猫图的辨析题(课件)教师引题"当我们把6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由于教师给出了三个答案,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学生辩解、交流中,知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三分之一。(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直观的帮助学生感知份数与个数的不同,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深化整体,总结意义

在上一环节成功教学之后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把8面小旗,6只熊猫都看作了一个整体。"从而在一次揭示了一个整体,由此拓展"我们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学生自由回答,有的可能会说"我把一张饼看作一个整体,把4个棋子看作一个整体,把全班50套桌椅看作一个整体,把全校师生看作一个整体等等,从而深刻体验了一个整体的含义,进而引出单位"1"、最后借助一组练习题,通过对1/2、3/5两个分数意义的理解,逐步总结出分数的意义,即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进而揭示课题,完成板书。(课件)学生是在感知、理解中总结意义,掌握新知的。

接下来通过习题,进一步巩固所学新知。

4、巧妙练习,强化意义

比如为"1/4"这一分数配图(课件)教师提出要求"大家看这里有一个分数,你能试着给它配几幅图吗?配出一幅的是达标,2幅以上的是良好,3幅以上的是优秀。"借助激励性的语言,学生们一定会跃跃欲试,再优美的乐曲中大显身手。可能会出现这样的作品。(课件)那么同是分数1/4,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不同的作品呢?那是因为学生假设的整体不同,也就是单位"1"不同,因此所配出来的图是不一样的。借助为分数配图这一环节,从另一个侧面进一步强化了分数的意义。

(三)媒体演示,揭示产生

其内容就是分数的产生过程,其目的就是创造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感受数学文化。(课件)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导、点拨,学生是在一种自主、自动的时间和空间中,通过自己的思考,达到学习目标的。实现了先进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融合。

分数的简单计算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对数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从数到分数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读法和写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他们都有着差异。本节课结合具体生活情境,通过直观操作,使学生逐渐积累分数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让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2.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分数,但并不理解它的含义。所以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的去获取分数的相关知识。根据以上学情确立了本课的难点:初步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意义,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教学目标:

结合以上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制定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分数的产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在操作探究、比较发现、推理归纳、互相交流等活动中,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建构数学知识。

(3)情感态度目标: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观察的学习态度,体会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同时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二、说教法、学法

三年级学生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动手能力比较强,他们虽然对整数已经相当熟悉,却是第一次接触比较抽象的分数,而且从认识整数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根据我对教材内容、学生的特征等深入的分析,注重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本节课的设计的重点放在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发展上,而不是活动的形式上。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好动、好奇等特征。采用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自主探求法、直观教学法等教法,来完成本节课教学。

小学生认知水平还处在发展的`初期,思维发展水平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注意力不稳定,受兴趣的影响很大,所以在教学时我创设了问题型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知识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通过动手猜一猜、折一折、涂一涂等方法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应用能力,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等环节中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三、说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2.难点:初步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意义。

四、说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数学学习的机会。”

1、在每张课桌上都有一张白纸,这张纸是同桌两个人的,后面我们就要用,现在请你们两人把这张纸分开,每个人得到的同样多,应该怎样分呢?同桌两人商量一下,把你们的想法折出来,让大家看看公平吗?然后我们再分。

2、学生动手折,展示折法。(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的产生过程,体会平均分的重要性,在具体操作中积累感性认识,形成正确表象的过程)

3、师引导学生说出平均分,提问:进一步让学生说出你能用一个数表示你拿到的这一份吗?

4、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现象:两个人分一张饼,分一个苹果,分蛋糕……这时的一份我们无法用整数表示,这时就要用到一个新的数:分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一下这个新朋友—分数(板书)

分数的简单计算说课稿 篇4

一、指导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构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经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我将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观察、操作、口头表达等本事得以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增强。

二、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经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明白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并且明白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能够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部分资料,将会对后续建构真分数、假分数等概念以及学习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资料奠定坚定的基础。

三、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问、说、讲、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力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行".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分数的发展史。

(2)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白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3)经过创设互相协作、进取探索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本事。

2、能力目标:

经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构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本事,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3、情感态度的价值观:

经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而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优秀学习习惯的养成。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2、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的概念。

六、说教学方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所以,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经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能够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本事。

七、说学法指导

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教师为学生供给了一些动手的材料,8颗棋子、2块糖、10粒豆子、一幅熊猫图等,让学生用这些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表示12.然后观察、比较他们的相同点和不一样点,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能够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能够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到达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学生在在动手操作、比较之后归纳出了单位"1"也能够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让学生进行2次操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一样,取的份数不一样,产生的分数也不一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概括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八、教学流程:

(一)展示资料,了解分数的产生

1、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作单位,测量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

2、在古代,人们已经遇到这样的问题,请看第60页上头的插图。

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景。请看第60页下头的插图。

经过谈话自然引入,让学生经过调查,把自我明白的例子说给大家听。使学生有满足感,产生对学习分数的兴趣,感受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这一环节的设计,调动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对分数有了初步再现,展现了分数的发展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进取传播了数学文化。

(二)动手操作,创造分数

1、动手操作,感知意义

学生四人一组为单位,每组有一套学具,8颗棋子、2块糖、10粒豆子、一幅熊猫图等,然后让学生选一种或几种学具自我动手创造分数,并提出要求:在创造分数的过程中,你能够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你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分数。学生操作、汇报交流展示的是学生把不一样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2、师生互动,理解意义

在学生初步感知意义的基础上,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忙学生进一步理解意义。互动分为两次,第一次借助小旗图,(课件)以教师首创了一个分数12为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还是这幅图,你能创造不一样的分数吗?"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学生动手操作必须会创造出不一样的分数如(课件)。第二次出示熊猫图的辨析题(课件)教师引题"当我们把6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由于教师给出了三个答案,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学生辩解、交流中,明白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三分之一。(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直观的帮忙学生感知份数与个数的不一样,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深化整体,总结意义

在上一环节成功教学之后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把8面小旗,6只熊猫分别看作了一个整体。"从而再一次揭示了一个整体,经过直观演示、使学生明确单位"1"能够是一个圆、一个计量单位、还能够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由此拓展"我们还能够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学生自由回答,有的可能会说"我把一张饼看作一个整体,把4个棋子看作一个整体,把全班50套桌椅看作一个整体,把全校师生看作一个整体等等,从而深刻体验了一个整体的含义,进而引出单位"1".最终借助一组练习题,经过对12、35两个分数意义的理解,逐步总结出分数的意义,即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进而揭示课题,完成板书。

4、巧妙练习,强化意义

比如为"14"这一分数配图(课件)教师提出要求"大家看那里有一个分数,你能试着给它配几幅图吗?配出一幅的是达标,2幅以上的是良好,3幅以上的是优秀。"借助激励性的语言,学生们必须会跃跃欲试,可能会出现许多不一样的作品。那么同是分数14,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不一样的作品呢?那是因为学生假设的整体不一样,也就是单位"1"不一样,所以所配出来的图是不一样的。借助为分数配图这一环节,从另一个侧面进一步强化了分数的意义。

(三)媒体演示,揭示产生

其资料就是分数的产生过程,其目的就是创造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感受数学文化。(课件)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导、点拨,学生是在一种自主、自动的时间和空间中,经过自我的思考,到达学习目标的。实现了先进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融合。

(四)反馈练习

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到达训练和提高的目的。为了能使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我设计下列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头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2.用下头的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对吗?为什么?

以上两道题是基本练习题,目的是: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游戏"夺红旗"

男、女各一队,派代表到前面夺红旗,但要听教师指挥,拿对了红旗归这一队,错了机会自动转给下一队,教师当发令员,其他同学当小小裁判员。女同学代表到前面拿走全部的211、男同学拿走剩下的19、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4、男同学拿走剩下的23、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2,剩下的一面奖给全班。

此题设计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贴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五)、全课小结,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齐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关于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哪!同学们课下继续去学习、去探究吧!"教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了下节课。

分数的简单计算说课稿 篇5

1、说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初步认识第四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书本99101页、例1和例2)包括:同分数分数的加法,同分数分数的减法

2、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理解算理是本课的重点;让学生理解只有分母相同时才能相加减是本课的难点。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观察,初步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索、对比观察,初步感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类推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理念,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4、说教法:

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算理,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动眼以及采用对口令抢答等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有趣、有效、有益。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主动驾驭教材,巧妙地就地取材,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籍此展开教学。课堂里有认知的冲突、智慧的碰撞。学生的参与热情十分高涨,思维状态自然活跃。没有强迫,不算热闹,一切看似简简单单,但学生却被深深地吸引,自主探究的行为主动而积极。充分体现教师以动态的。、开放的、宽容的眼光来看待教学。

4、说学法:

通过合作探索、对比观察,初步感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类推的能力。

5、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1、师:上几节课的我们学习一种新的分数,你能说一个分数吗?

让学生举例,并让学生说一说他举例的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2、师:陈老师刚才在来你们学校的路上看到一辆汽车的标志(师出示宝马车的标志),改成你能在这个标志里找到分数吗?(生1:蓝色部分是这个标志的2/4。生2:空白部分也是这个标志的2/4。)

3、师:陈老师在吃巧克力时又吃出了分数,你猜猜老师吃出了什么分数?(出示巧克力)

(生1:陈老师吃了其中的一份就是吃了这块巧克力的1/6。生2:吃了3份就是这块巧克力的3/6,吃4份的话就是它的4/6。生3:全吃完就是这块巧克力的6/6。)

二、探究同分母分数加法

1、看到黑板上的2/6和3/6你还想到了什么?(2/6比3/6小,分母相同)

2、师:你们能不能根据刚才几个同学吃的巧克力提个数学问题呢?

3、现在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你怎么来说服别人接受你的说法呢?(证明自己的方法)

4、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证明自己说法是正确的,让大家都来接受你的说法,好吗?(比如可以画,可以折、可以写、甚至可以组织语言来说)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汇报并说说想法

生1:我们小组认为应该是5/6比如巧克力先吃掉2份,就是它的2/6,又吃掉了3份,就是3/6,合起来是5份,所以是5/6。

生2:我是折纸的。

(出示折好的纸:)2/6是2块,3/6是3块,一共是5块,所以是2/6+3/6=5/6

师:2块是几个1/6。

生:2个,3块是3个1/6。

师:合起来是多少?

生:5个1/6是5/6。

师:有没有画图的呢?

生:我画的是长方形的图。(实物投影展示)

6、另外的你们会算吗?比如1/6+3/6(5/6)

说说你的想法(1个1/6加上3个1/6就是4个1/6,也就是4/6)

引导学生小结到算理上:2个1/6加3个1/6是5个1/6,就是5/6

副标题#e#

7、说的真好!你可以从黑板上自己找两个分数相加看,也可以自己写两个分数加一加。

口头汇报,抓住加起来超过6/6的,比如1/6+6/6=7/6,让学生讲讲为什么不是1/7,讲讲道理。

三、同分母分数减法探究

1、那谁来计算4/63/6,谁来说明一下方法。

同样的道理,4个1/62个1/6就是2个1/6就是2/6

2、你能从黑板上挑些分数写一些算式,并算出结果吗

3、汇报展示一下

你是怎么计算的,(分母相同,分子相减就可以了)

4、一个块巧克力,老师吃了1/4,还剩多少?

师:一块巧克力我们用什么数字表示?(用1表示)

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解决?怎样列式?

师:试着计算

生:11/4=4/41/4=3/4

把1看成4/4,4个1/4减去1/4等于3个1/4,是3/4

小结:计算用1减几分之几时,我们把1看成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来计算

四、解决问题

1、计算

1/4+2/42/8+5/86/8+3/83/51/5=7/95/9=17/9=2/32/3=

五、课后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还有问题吗?生表示没有问题)你们没问题,我提个问题:1/2+1/4、1/21/4,你们能解决吗?

6、板书设计:

分数的简单计算

1/62/63/64/65/66/6

2/6+3/6=4/62/6=11/4

分数的简单计算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真分数和假分数》是人教版大刚教材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这一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较分数的大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老教材,新思路是我设计这堂课的出发点。《新课程标准》全新地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研究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学习方式愈来愈受到重视。所以在设计真分数和假分数这一课时,我力图把研究带入学习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学到知识、发展能力。分数教学有两个最基本的概念,一个是分数的意义,一个是分数的单位。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了这两个概念,学习分数就可以举一反三,因此在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时,我首先帮助学生从分数意义上理解和掌握新课的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和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判断真分数和假分数,加深对分数认识的理解。会进行假分数与整数的互换。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语言表达等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重点:

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正确判断真分数和假分数。

四、难点:

概括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

五、教法、学法:

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分类、比较、交流等活动中,自己概括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因为真分数和假分数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概念的形成是认识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在对事物感知和分析、比较、抽象的基础上,概括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不断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同时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升了思维水平,提高抽象、概括等能力,而教师只是一个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六、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说2/3、7/9的意义及分数单位、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我通过让学生叙述自己表示出的分数、分数的意义,回答分数的分数单位及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为学生学习真分数和假分数奠定基础。)

二、探究新知:

(一)故事导入:教师讲述《猪八戒吃西瓜》故事,要求同学们认真听,把藏在故事中的分数找出来。

(二)教学例2:

1、怎么在圆中涂色来表示它们?

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都是什么?

4、每个分数里各有几个1/4。

5、分母是4的分数还有吗?

6、我们应该怎样涂色表示5/4?

(1)只用一个圆(单位1)表示,够不够?

(2)一个单位1不够,那怎么办?

(3)5/4怎么理解?5/4里有几个1/4?

(三)教学例3:

1、电脑依次出示例3的图形和分数。

2、让学生说说怎么涂色。

3、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都是什么?

4、每个分数里各有几个1/5?

5、表示10个1/5用了几个圆?表示13个1/5用了几个圆?

(四)指导分类,揭示概念:

1、观察、比较大屏幕上的分数中分子和分母的'大小,你们能给它们分类吗?

(1)同桌讨论分类方法。

(2)把分类结果记录下来。

2、汇报分类结果,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揭示概念:

(1)把它们分为哪两类?真分数和假分数有什么特点。

(2)什么是真分数?什么是假分数?指名概括、全班齐读。

(3)如何判定一个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

4、练习:师生操练。

(五)真分数、假分数与1的大小关系:

1、观察大屏幕上的真分数和图,看看真分数与1的大小关系。

2、你发现了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

3、通过观察大屏幕上的假分数和图,看看假分数与1的大小关系。

4、你发现了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

三、课堂练习:

(一)完成练一练第1题。师问:应把什么看作单位1?

(二)写出分母是5的所有真分数,再写出分子是5的所有假分数,在小组里交流。

(三)在()里填上或=3/8( )11/8 12/12( )1 5/7( )4/7 12/13( )10/13

1、学生填写。

2、师问:你是怎么比较的?

四、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能用真分数或假分数说一句话吗?

五、布置作业:小组合作,以本节课所学知识为主,为下节课设计一组复习题。

板书设计:

真分数和假分数

真分数:分子分母、真分数1

假分数:分子分母、假分数1

分数的简单计算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分数的简单计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内容。分数的简单计算是在学生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教学内容都是运用直观的图形来表示分数并进行运算的。这样的数形结合教学,通过形象思维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分数计算的模型。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主动应用数学的意识。

其重点是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算理。难点是1减几分之几的分数减法。

二、说教法

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含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学生初次学习分数的计算,受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的影响会感到困难。因此,本单元主要是创设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在这堂课中,我把目标定位在数形结合有利于解决具体问题。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上,努力实践着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的课程理念。学生刚学了两节课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能凭直觉算出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但对于为什么可以这样算还不是很明确。所以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算理,进一步让学生通过画图、实物演示及看多媒体演示来明白这样计算道理,并适时制造矛盾冲突,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整堂课从直观到算式,再从算式到用直观来解释。力求把看似简单的课上出数学味。

三、教学流程

在教学中,首先复习导入,着重温习分数单位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分数单位,为新的探究学习做好准备。

接着在情境中分蛋糕,通过直观图形的演示,探究分数简单加减法的算理。特别是对于“1减几分之几的分数减法”要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或着实物演示来探寻计算方法!

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简单分数计算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运用具体的习题来巩固。

在教学中,要通过数形结合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掌握运用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来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美感和数学的实用性!

分数的简单计算说课稿 篇8

一、教学指导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生动、丰富地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分数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分数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基础上进行探索学习的,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学好这部分内容,将会对后续建构真分数、假分数等概念以及学习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

2、教材编排特点:教材先简单说明分数的产生,再通过第85页上的一组图形,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复习,在这基础上,指出还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并用86页的一组图来进行说明。从而引出单位“1”,并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结合分数的意义,再讲解分母、分子的意义。

3、教学目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教材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达到如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面:通过组织学生创造分数、观察比较、抽象单位“1”的活动中,使学生正确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过程与方法方面:在探索、概括、理解体会分数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的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

三、说教学方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在教学中本着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采用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练习。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

四、说学法

指导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在教学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信息技术媒体进行自主操作、自主探究学习。教师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动手的材料,让学生创造分数,通过观察、比较他们的异同,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达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设计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在本课教学中,我没有把现成的概念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在操作、实验中、概括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知识完整的概念。对新课标提出的“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做出了很好的诠释。根据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问、说、讲、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力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

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行”。在深入剖析教材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全课以“创设情境,习旧引新——探索交流,建构分数——分层练习,深化提高——首尾照应,升华认识”四大主线贯穿全课,其中动手操作,创造分数这一大环节包括小组动手创造分数;小组汇报交流展示操作成果;观察比较,抽象单位“1”;概括抽象,归纳分数的意义四步。

具体过程:

(一)创设情境,习旧引新动画演示,激发学生欲望。课的开始创设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整数、自然数和分数组成的童话情境,为新知的引入拉启了一个良好的序幕,使枯燥的数学内容生活化、趣味化,通过扮演整数妈妈进行介绍,既复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又了解了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同时又借自然数想急切了解分数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制订。该环节做到了在情境中习旧,激活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二)探索交流,建构分数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做数学”的过程。在本环节,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采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习新知。

具体表现在:

1、小组动手创造分数事先老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了一套学习材料,并要求小组长分分工,同学们利用提供的学习材料折一折、分一分,看看能得到哪些分数,而后再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说说自己是怎样得到这些分数的。

2、小组汇报交流展示操作成果,教师也就结合学生的发言同时板书。由动手操作创造分数——自主探索找分数——合作交流说分数,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取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学生主动建构分数的意义做好了孕伏。

3、观察比较,抽象单位“1”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数,小组展开讨论,比较“分数”,然后汇报交流,共同分享,得到所有分数的异同。在此基础上老师小结:象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这一环节通过相同点与不同点的讨论,突出了分数意义的关键“平均分”,为单位“1”的抽象做好了准备。通过比较——抽象——具体化,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单位“1”的内涵。应该说这个环节是具有开放性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而且较好地突破了难点。

4、概括抽象,归纳分数的意义首先要求学生结合黑板上的例子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叫分数(至少请3—4位同学叙述);其次引导学生理解“若干”一词的含义;再结合学生的发言,板书分数的意义。然后就黑板上的分数,任选一个请学生说说它的意义。再引导学生说8/10 、 8/x、x/8、x/x的意义,从而抽象出分母、分子的含义。分数意义的归纳注重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做到了新课标要求的淡化概念,注重实质。学生在有趣的情景中习旧、反思、总结,提高了认知和情感的参与度。尤其是8/10 →8/x→x/8 →x/x这一分数模型的构造,自然地引申出了分母与分子的含义,能感悟到分数的本质、数学的简洁美。分数意义的归纳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引领学生体验了分数意义的再创造过程,同时也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三)分层练习,深化提高练习是巩固新知的必要手段,为此,我设计了:

1、自我检测。(P87页练一练)

2、快速抢答。(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练习十八中的1题)

3、做一做。(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对不对?手势判断,完成练习十八中的第2题)以上练习的安排,从内容上紧紧围绕重点并遵循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原则,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趣味性,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到了丰富的生活中,较好地体现了时代性、生活性,而且要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地渗透思想教育,我设计了分数意义的实际应用的练习:点击生活

4、点击生活。(说说下列每句话中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⑴小红花了1小时的2/3做功课。

⑵小明吃了一块饼的3/4。

⑶这一块菜地的1/5种了西红柿。

5、游戏:摸一摸,猜一猜临近下课,学生易于疲劳,注意力也易涣散,于是我安排了摸一摸,猜一猜游戏,通过摸一摸,猜一猜这两项富有情趣的活动,很好地考察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情况,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做好了铺垫。正如波利亚所指出的:抽象的道理是重要的,但要用一切办法使他们看得见、摸得着。

(四)首尾照应,升华认识

让我们一起回到刚才的童话故事,如果你是整数妈妈,你能给自然数再深入介绍一下分数阿姨吗?用“分数做客”的童话贯穿整节课的始终,突破以往数学课上复习与总结的旧模式,使得课的结构浑然一体。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