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说课稿【优秀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散步》说课稿【优秀5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散步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散步》。

相传,孔鲤跑到父亲孔子的坟前说:“你子不如我子。”然后又在儿子孔汲面前说:“你父不如我父。”课件作为中间一代人孔鲤的沉重感与责任感。这与《散步》中的“我”不无相似之处。莫怀戚先生所写的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散步》是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它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家人散步时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画卷,更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字里行间流淌着沉淀在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挚爱亲情,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于生活的高度使命感。相信随着作者一家人散步过后,我们每一位朋友都会陶然沉醉与家的温馨和美之中,也会浸润在血浓于水的暖暖亲情里,更会加倍珍惜我们生命历程中的每一个落日和朝阳。《散步》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散步》讲述了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在春天的效野散步时发生的故事,通过这家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的生活画面,表现了作者的家庭伦理理想:尊老爱幼,在凸显一个“孝”字的同时,表达了中年人对家庭神圣的责任感、使命感。

2、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①知识和能力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亲情,体味浓重的情意。

②过程和方法目标:揣摩词句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①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浓浓的亲情。

②通过朗读体会文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③培养尊老爱幼的美德。

教学难点:

①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

②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

二、学情分析

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比较接近,学生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七年级的学生对文笔优美华丽的文章容易认同、喜欢,对文辞冲淡而意蕴深沉的文章却缺乏深入理解、反复品味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本文的教学应着力引导学生品味文章朴实文字下丰富的意蕴,能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悟。

大多数七年级学生在家里沐浴着长辈的关爱,他们知道这份爱却体会不深刻,更少有学生能自觉的回报这份爱,所以,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品味文章字里行间流淌的亲情,感悟其中的“孝”字就更为重要。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以教师为主导,运用点拨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品味语言,运用课内外结合的方法,引进学生的生活体验,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同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教学情景,对教材进行拓展延伸,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表达的欲望。

2、学法:我选用朗读法,将朗读作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反复吟诵,最终用朗读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对亲情的感悟。

四、说教学程序

(一)欣赏音乐,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

2、导语

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亲情的浓浆,纵然是一次极平常的散步,也能让人体会温馨的亲情。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向南方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

【设计意图:这样导入使学生在一个个“爱”的镜头中受到感染。】

3、作者简介

莫怀戚:1951年出生,男,汉族。笔名周平安、章大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人。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1994年获全国庄重文文学奖,散文《散步》和《家园落日》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示范朗读。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3、检查生字词:嫩芽;霎时;分歧;拆散;水波粼粼;熬过

4、检查阅读效果:抢答以下问题。(课件出示)

①文中描写了哪些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②文中散步是在什么季节?(初春)④散步是在什么地点?(田野)⑤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分歧)

【设计意图: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帮助学生简单梳理、把握内容的要点,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为下面合作探究打好基础。】

(三)合作探究

想一想:

1、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分歧”呢?

2、“我”作出了什么样的决定?最后按我的决定做了吗?

3、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4、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教师适时启发,最终让学生挖掘出课文主旨、体会文章的人性美。】

(四)品味语言

找一找:找出课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1、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

2、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是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拓展延伸

议一议:

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在你手中,你该怎么办?

(六)课堂小调查

课堂提问:

1、你们的父母都记得你的生日吗?

2、你能准确地说出爸爸妈妈的生日吗?

3、你在爸妈生日时,为他们献上过生日祝福吗?

(七)课堂小结

学了这篇文章,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让我们一起欣赏歌曲《常回家看看》,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

【设计意图:音乐最能撞击人们的心灵,设计此环节的目的通过感受自己从家中得到的温暖和爱,使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得到升华。】

(八)布置作业

看到别人一家人温馨和谐、互敬互爱,想必我们感情之弦也有所触动,有千言万语想对亲人诉说。请以“亲情”为主题,写一段50字以内的温馨语句,写在贺卡上送给你的亲人,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五、说板书

板书设计的原则是既要简洁、形象、直观,又要体现教学内容的要点,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散步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散步》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所选文章以家庭亲情为主题,浓浓亲情动人心弦。《散步》是一篇文字浅显,情感温暖的美文,作者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亲人的关爱,对家庭的责任,对亲情的赞美,是一篇从平凡小事中写亲情的典范作品,题材极其平凡,意蕴却十分丰富。学习本文,要引导同学们用心发现亲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准备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说学情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同学们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本课对象是七年级同学们,这个年龄段的同学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但对生活的观察不够细致,缺乏生活体验,又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误导,许多同学们尊老爱幼的观念比较淡薄,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伦理观,因此正确的引导尤为重要,我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三、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课文清新质朴的语言。

3、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四、说重难点

根据《语文课和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要丰富同学们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为:朗读品味积累语言。本课是一篇精美散文,需要引导同学们在反复朗读中揣摩、积累语言,以增强语感,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本课的难点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七年级同学们由于年龄和知识储备的限制,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容易浮于表面,因此把这个定为难点。

五、说教法

运用情景导入、朗读品析、研讨点拨、多媒体课件辅助等多种教法相结合。首先以情景、导入法营造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浓浓的亲情氛围,引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然后将朗读贯穿于整个课堂中,让同学们在朗读品味中去感受亲情美。本文主要写“我”这个成年人的感受,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因此,必要的点拨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这几种教法与多媒体课件的结合,让同学们更好的领悟课文。

六、说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同学们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所以先让同学们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引导同学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找出含义深刻的字词句或细节动人的句子品析,最后抓关键语句再读课文,深入思考,领会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培养尊老爱幼的情感,在学习中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同学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七、说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看公益短片《妈妈洗脚》同学们谈感受。

设计意图:

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短片中温馨的画面和质朴的语言,让同学们快速的进入情境中,也为同学们感知课文内容作了准备。

(二)出示学习目标

设计这一板块是因为学习目标对教与学起统帅作用,使同学们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齐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旨在让同学们对文本整体感知)

2、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事情?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

此环节要求同学们齐读课文后自主学习,培养从文章获取信息及概括事件的能力,在第二个问题中要引导同学们思考:在面对分歧时,“我”为什么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儿子,从而得出结论:在两头不能兼顾时,照顾长辈,因此得知“我”的处事原则是“孝”,初步感知了作者的情感。

(四)品读课文

赏析语言

1、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字词句或能打动你的句子品析。

学法指导:

示例:“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1)同学们在课本上用圈点勾画法作批注。

提示:

写景美的句子、细节动人的句子

( 2)请同学们将他们找出的词句读出来并赏析,教师适当指导。

2、感悟语言的对称美

预先出示一个句子: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让同学们说说这个句子的特点,最后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对称的句子齐读。

设计意图:

品味积累语言是本课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先让同学们在圈点勾画中品读思考,在朗读品味中感悟,教师作必要的补充和归纳。引导同学们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学会在以后的阅读、作文中运用学到的方法去赏析语言,运用语言。

(五)再读课文,感悟亲情

1、指名读6、7 段。

2、扮演角色,心灵对话。

学法指导:

面对分歧时,“我”为什么决定走大路,妻子、儿子是怎样想的,母亲为什么改变主意走小路?分角色用话外音的形式将各人心中所想表现出来,不仅要注意文中表现出来的内涵,还要善于结合情景体悟人物心理和性格。

3、这个家中三代四口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所以设计了“扮演角色,心灵对话”这一环节,让同学们走进文本,不仅能找出文中有形的东西,还能发现文本中没有写出来的(无形)的东西,以锻炼同学们的想像及创新思维能力。在谈对人物印象这一环节中培养同学们的归纳概括能力,让同学们感受到正因为这一家人尊老爱幼,相互关爱,这个家庭才会如此和谐温暖。

4、齐读最后一段,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学法指导:

注重这句话的象征意义。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领悟作品的内涵,让同学们在探究合作中解决疑难。重点理解这个句子,不仅要理解它的表层含义,更要理解它的象征意义:中年人的责任重大,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中年人是承上启下的角色,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这样。至此同学们才准确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六)拓展延伸

作者抓住了生活中一个平凡的镜头——散步,写出了一家人之间真挚而深沉的爱,谱写了一曲尊老爱幼的赞歌。想一想,在你们的身边,有这样(尊老爱幼)的事例吗?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去寻找,去发现,去感受亲情之美,既符合本课的主题,又使同学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同学们发现亲情,感受亲情,珍爱亲情。最后,让同学们谈学习本课的收获之后,赏听歌曲《让爱住我家》,让这节课在温馨动人的氛围中结束。

散步

莫怀戚

母亲——爱幼

我、妻子——尊老

儿子——懂事

(七)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

要让同学们对一堂课的结构和内容有更直观的认识,一个好的板书的设计是不可缺少的,好的板书设计既要简洁、形象,又要体现教学内容的要点,帮助同学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所以我为这堂课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散步说课稿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赏析意蕴,领悟作品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宽容忍让的真挚感情,体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

1、品读文章之美。

2、能够领悟作品主题,领悟文章朴实文字下丰富的意蕴。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以“让爱住我家”这首歌曲导入。家是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避风的港湾,是幸福的摇篮。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暖,因为有了浓浓的情而美好,所以人们才会产生让爱永远住我家的美好愿望。本节课,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陪同他们一家三口去散步。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老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感受这份亲情,思考课文内容,体会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初步领悟作品内涵。让学生带着下列问题听教师诵读课文。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2)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

3、品读课文,体味意蕴

提出问题:文章叙述了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平凡小事。那么,你觉得这篇文章美在哪里?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出该文章有景物美、人情美和语言美。

(1)景物美

学生欣赏文章的景物美,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的段落,思考自己感觉在景物描写的句子中,作者通过什么样的词语、写作手法来表现春天的景色,品味景物描写的作用。

学生找到第4段和第7段的景物描写很美,找出自己觉得最美的句子和词汇,如“新绿”、“嫩绿”、“冬水”等这些词汇中感受生机勃勃的春天,以及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

(2)人情美

提出问题:文章为我们描绘了4个人,在这4个人中,你最欣赏哪个?找出描写的文字,简要说一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学生分小组讨论,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通过和他人交流,了解他人的观点,对文章有更加深入的体会领悟。

(3)语言美

提出问题:文章的景色美,人情美,接下来进入欣赏的第三个环节“语言美”。你从哪些方面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美?

如学生觉得文章第一句话很美。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句话很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4、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提出问题: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一同在散步中进行了一次感情的熏陶。这美丽的一幕时常发生在生活中。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播放公益视频《给妈妈洗脚》,让学生对该视频进行评价。

5、小结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摘抄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个关于亲情的文章。

散步说课稿 篇4

一、课标与文本关系:

《新课标》强调审美体验,注重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用情感和心灵去感受、欣赏、评价文学作品,进而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生体验。集人性美、情感美、景物美和语言美于一体的《散步》要想在“人生体验”中达到体验人生的目的,就需要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用心灵和情感去感受、体悟。

二、学情分析

根据课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课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要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本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误导,许多学生亲情观念淡薄,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伦理准则,因此需要教师进一步加强教育。

三、教学目标:

基于《新课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提高审美情趣;2、合作、探究、揣摩关键词句的含义,并通过指导朗读,品味语言美。3、培养尊老爱幼的高尚美德,感悟亲情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那么,如何将目标转化成现实?这就要看重难点的准确定位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青少年思想不成熟,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较难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意识。同时散文诗意的语言更是令人咀嚼不已、玩味无穷。因此,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

重点: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感悟亲情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难点:

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最后一句话。

那么,采用什么方法将重点化解到教学中,又如何引领学生寻找解除难点这一杂症的灵丹妙药就成了目前的当务之急。法宝就在下面的教法和学法这一环节中。

五、教法和学法

1、教法:以朗读及朗读指导为经,以引导学生感悟、品味、讨论、探究为纬。经纬交织的方法。

2、学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关键语句,深入思索,反复品味,加深感悟,提升感情。

教法和学法这把双刃剑怎样才能游刃有余地在课堂这块阵地上发挥威力呢?重难点这两种溶质又如何充分溶解在教学过程这一溶剂中,变成营养丰富的溶液被学生吸收继而实现教学目标呢?这就要看下面的环节——教学过程的实施了。

六、教学过程

(一)、在轻音乐伴奏下激情导入

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这种水叫作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作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才有了我们的幸福与安宁。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二)、教学目标(前面已经说过这里不再重复)

(三)、读文生情整体感知

1、配乐朗读,(课件显示朗读要求):

a、把握感情基调欢愉而深沉

b、朗读的语气:温和亲切中含庄重

c、朗读的语调:平稳、深沉、抒情

d、朗读的语速:中速略舒缓

(看到大家深情的朗读,我也仿佛沉浸在亲情的世界里,我想大家一定感知了许多道理,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下面两个问题。)

思考:

(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

(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2、反馈、点评、小结:(1)我们一家四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2)归结为“和美”(板书)

(下面就让我们把自己也融入这样一个“和美”的家庭,去感悟他们美丽的心灵。讨论)

(四)、研读入境合作讨论

1、展示:(1)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理由是?(小组口头)

(2)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到底谁说了算?(班上书面)

2、划分4人小组、要求:①个人见解独到、精彩,每人欣赏一个人。

②小组观点一致:中心、补充、记录、发言代表

3、小组讨论,教师参与,点评讨论情况。

4、反馈、小结。

(1)检查一个小组:对四人的欣赏、理由。

(2)不存在谁的权利最大,“和美”的家庭是由尊老爱幼的亲情链组成的。

5、补充名人的话:培根说(展示)一个外国人如此欣赏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一个中国人就更应坚持和发扬)培养民族自豪感情。

(这是一篇短玲珑剔透、小精悍的叙事散文,但在写景上也别具特色。)

(五)、涵泳入理品味探究(默、朗结合,品味意境)

1、思考:①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②第4段:田野、新绿、嫩芽、冬水

第7段:菜花、桑树、鱼塘(“粼、鳞”、)

2、思考:①从你更喜欢片段中?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

②男、女朗读,品味

③第4段:意境:蓬勃的生机——哲理:珍爱生命

第7段:意境:春天的召唤——哲理:热爱生活、。

(我们品味了本文生机蓬勃的意境美,下面我们来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

(六)、赏读入心拓展运用

1、展示“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猜猜老师喜欢它原因?

2、反馈、形式:形式对称,音韵和谐,相映成趣,清新淡雅。

内容:生生不息(如果我们写作增添亮色)

3、这样的句子在文中还有很多,请画出来(每组看两段,找到一句即可举手)

4、深情赏读:领读—跟读,评价。

当我们闭上眼睛,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便呈现在我们面前,是谁在日落昏黄时,倚在窗前焦急地盼我们归家,又是谁在我们出门时,仔细叮咛;当然是我们的父母。

5、仿写:“爸爸妈妈是_______;我是______。”

(“和美”的家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需要我们用责任去支撑。)

6、朗读最后一段,感悟最后一句的含义。

7、反馈)(、小结:以轻衬重,体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再读)

(多媒体低音播放《让爱住我家》歌曲,进入下一环节)

(七)、凝神细想,独抒性灵

为了学以致用,练习对称句式的写法,也为了借助文本激发学生与心灵对话,与生活对话,所以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请以“爱”、“家”或“亲情”为开头写一组对称的比喻句。

设计中考虑到学生的学情和语文基础的差异,我设计了下面的几个开头,让抒写有困难的学生采用仿句的形式续写,能仿写多少就写多少;基础好的学生自己另辟蹊径写,然后交流。

①亲情是饥肠辘辘时的一碗米饭,……②亲情是爸爸严厉的批评与责骂,……

①如久旱后的。一场甘霖,……②爱如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①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②家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用责任来担当;……

在音乐的激荡下,学生尘封已久的记忆犹如洪水般一泄如注,思绪也随之荡漾开来,平日里被忽略的小事此刻都变成了爱的源泉,在汩汩流淌在每一位同学的心田。于是下笔如有神助。

(八)、教学小结:

(继续低音播放《让爱住我家》,教师寄语

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

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

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

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

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亲情,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

(九)、课后作业:(父亲的故事过渡)

1、为你的长辈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脚”、“洗衣”、“梳头”等)

2、将这一过程及感受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七、板书设计:

板书的设计主要让学生对一堂课的结构和内容有更直观的认识,帮助学生理清课堂教学内容,由最初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

散步说课稿 篇5

《母鸡萝丝去散步》是一本很经典的绘本。虽然整本书每两页才有寥寥几个字,却并不会因此而让人感觉到阅读的不便,相反,这正是优秀图画书的一种经典的表现手法。故事情节在图画中缓缓流转,人物的心情和状态在绘者的笔下栩栩如生,狐狸的挫败和母鸡的悠然自得,在精细的线条中表现无遗,各种可以为故事增色的细节,比如树上旁观的鸟儿、池塘边的青蛙、拴在稻田里的小羊等等,足以让孩子沉浸在精彩的图画故事里快乐不已,而图画书的作用,不外如此。

母鸡萝丝向前走去,“她走过院子”,“绕过池塘”,“越过干草堆”,“经过磨坊”,“穿过篱笆”,“钻过蜜蜂房”,到最后,她“按时回到家吃晚饭”。她每经过一处,每欲出手的狐狸都会遭一次殃:掉进池塘的狐狸、扎进干草堆里的狐狸、自以为身手敏捷却跳进了推车里的狐狸、被蜜蜂追逐着叮咬的狐狸……他那狼狈的眼神和被捉弄得一踏糊涂的场面使人忍俊不禁,而对比母鸡萝丝的悠闲自若,更是让人为之捧腹大笑,这只对自己处境一无所知的母鸡,丝毫没料到危险在不知不觉中化解了。在阅读《母鸡萝丝去散步》中,孩子能充分体会故事奇妙的情节带来的幽默效果。对孩子来说,不一定非要找到教育意义,体会读故事的快乐本身就是最大的意义。因此,我将在大班上学期开展这一早期阅读。

根据教材和大班孩子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通过阅读小图、上下图的对比观察,了解故事的情节,通过一组图片排序,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2、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3、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其中让“孩子体验故事的奇特和幽默,激发幼儿阅读图书的兴趣”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我在让孩子阅读图画时,引导孩子充分观察两个主人公的形态、表情,说说它们的内心活动,让孩子充分体会故事的强烈对比和幽默——一个迈着碎步神闲气定,一个张牙舞爪却又总是丑态百出,从而让孩子喜欢上这一精美的图画书。

“了解故事的情节及其发生发展”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我在指导过程中,让孩子不断推测故事下一步的发展,如“母鸡还会去哪儿?狐狸还会遇到什么麻烦?故事接下来会怎么样?”等,让整个故事紧凑又充满悬念。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难点,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图画书内容,我准备了一本图书《母鸡萝丝去散步》;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我将故事的内容进行了幻灯制作,将故事更生动地展现在孩子面前;此外,我还为每一位幼儿准备了一套小图片,让幼儿在排列操作过程中,了解故事的情节的发生和发展。

在活动过程中,我分三个环节来突破我的重难点。

第一个环节:介绍书名,观察封面。通过这一环节,不仅让幼儿知道了本次活动的内容,更让孩子了解到图画书的封面也包含了很多信息。

第二个环节:幼儿和教师一起猜测故事的情节,拓展幼儿的想象力。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我将分三次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第一层次让幼儿集体看幻灯片,在了解萝丝散步时经过地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讲述在这些地方发生的一些奇特的事情;第二层次让幼儿通过自己排列小图,进一步了解故事的发展过程,在和同伴交流的过程中,了解萝丝散步的路线,讨论其中发生的奇特的事情;第三层次是幼儿和教师一起阅读图书,丰富幼儿的语言,用“到底书上是怎样讲这个故事的呢?”将幼儿的许多想法回归到图画书中,让幼儿讨论“书上说的和你们说的哪个有趣?为什么?”之后,让幼儿仿照书面语言,用较丰富的词汇再次讲述小图片,例如可以用上“抱头鼠窜”、“偷偷摸摸”等词汇。

第三个环节:这是对故事的一个小结。在前面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让幼儿讨论:萝丝散步的时候,狐狸始终跟在后面,萝丝知道吗?狐狸只要一扑就可以捉到萝丝,为什么它一直没有捉到?再次体会故事其中的奇特和幽默。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