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万能优秀说课稿优秀3篇

在中国古代,数学叫作算术,又称算学,最后才改为数学。中国古代的算术是六艺之一(六艺中称为“数”)。数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为帮助大家学习方便,下面是整理的小学数学万能优秀说课稿优秀3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这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四册"1000以内数的认识",根据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要求,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数数的方法,会数1000以内的数,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认识计数单位:"百""千" 初步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2、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景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意识;经历观察、猜想、操作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3、情感与态度:进一步体验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并能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其中正确数1000以内的数,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据此,本节课主要采用活动教学法。

1、将教学内容活动化,让学生在做中学。

首先是猜一猜鸟巢体育馆人数的活动;接下来是小组合作数小棒的活动,给学生一大盒小棒,在猜测的基础上,将"到底有多少根小棒"这一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数小棒的操作活动中自己去体验、感悟,从而发现数数的方法,体会十进关系。然后是议一议的活动,让学生交流: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最后是练一练的活动,包括接一接、数一数、说一说、估一估、填一填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了新知的应用与拓展。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学。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小组合作数小棒,共同决策,集体解决问题,学生在小组中可以自由学习、充分交往,小组中的每个同学都有操作、发言的机会。

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本节课创设了奥运福娃带来的挑战,让他们在挑战中学得轻松愉快又积极主动。

三、说学法。

从学法来说,本节课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首先是小组合作数小棒的活动,我先让小组成员独立思考,然后组内讨论交流,达成共识,最后小组成员一齐动手操作。然后是小组议一议的活动,老师先引导学生: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发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讨论交流,各抒己见,共同促进。组与组之间也有交流。学生合作过程中,教师不作过多的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

四、教学程序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由以下几个活动组成:

活动一:猜一猜

课件出示鸟巢体育馆图片,引导学生:猜猜看,这儿可坐多少人?意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估计意识和能力。并由此导入课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

活动二:数一数

活动前,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了挑战情境:小朋友,福娃带来了一些题目,小朋友每答对一道题,就可以得到一个福娃,全部完成,将得到一组福娃!你们敢接受挑战吗?接下来学生满怀信心地进入数小棒的活动。

(1)数老师手中的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明确"10个一是十";

(2)数一小捆的小棒:十根十根地数,明确"10个十是一百"; 复习已有旧知

(3)小组合作数更多的小棒。

晶晶带来挑战:怎样数更大的数?

数之前,先让学生猜一猜:每盘大约多少根?

学生自由猜测后,老师问:怎样能准确地知道小棒的根数?学生将自发地要求数。老师把小棒和橡皮筋分给各组,请小组合作数一数,并提出数的要求:

(一)数的速度要快;

(二)数的数量要准;

(三)数出的小棒要捆扎好,让别人很快就能看明白。

出示要求后,不是马上让他们数,而让他们先独立思考:该怎样数?再组内讨论:我们组怎样数?统一意见,达成共识。然后组内一起动手数小棒。

数完后,分小组汇报:你们组有多少根?怎样数的?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这时,将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数法:可能有10根一小捆,10小捆扎成一大捆的;也可能有20根一小捆的,或50根捆的,两小捆捆成一捆的等等。

在此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比较:这么多的数法中,你最喜欢哪种,说说你的理由。并说一说里面有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这样从感知入手,注意了数和形的结合学生很自然地得出:10个一百是一千。 这部分是重点知识。

学生在紧张有趣的数小棒活动中,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将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整个活动中,教师不作过多的启发、引导,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活动三:指千在计数器上的位置。

这样,在已有体验的基础上,让他们自己总结归纳出相邻数位间的十进制关系,让生指具体位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再让生用手写一下如何写一千。

活动四、感受"一千":

看一看,摸一摸,感受100页纸的厚度,()并用手势演示一下;根据100页纸的厚度估计200页,400页纸的厚度,同桌、小组同学进行验证;估计1000页纸的厚度,师出示1000页纸,比一比谁估计的准确;

接着对学生进行节约用纸教育。

活动五、出示卡片199,它后面的数字是谁?师详细讲解,为何是200,接着问生209后面是?

你能接着数吗?

89-- 189-- 379-- 699-- 509-- 999--

接近整十、整百拐弯处数的数法是学生数数中的难点,这一活动是为突破难点而设计的。

活动六、1、(1)填一填。

10个1是  10里面有  个1

10个10是   100里面有  个10

10个百是   1000里面有  个100

(2)、 数一数。

从198数到206

从985数到1000

这里,让学生找同伴互数,再个别展示,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2、 填一填: ----、---、800、--、--

这是一个开放性练习,学生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十个十个或百个百个地数……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数,也可以反过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数,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都给予充分肯定,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的意识。)

3、 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1000以内数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悟数学的价值,并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最后进入总结的环节: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我们顺利完成挑战,同学也得到福娃(课件出示福娃图片)恭喜你们!以此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优质说课稿小学数学 篇2

“认识钟表”是冀教版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分两课时进行教学,本节课是第一课时,要求学生认识整时和半时。认识整时虽是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但学生对本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并不陌生,日常生活中学生已潜移默化的感知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通过教学,使学习成为学生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并为以后继续教学时、分、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教材以聪聪的星期天为情景,呈现了聪聪在不同时刻都在干什么,以7点、9点、12点半、3点半、5点半为例,从而让学生认识整时和半时,课后还设计了3道练习,贴近生活,富于童趣。

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 经历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钟表的过程。

2、 知道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会看整时、半时。

3、 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有计划的、合理的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重点: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数

难点:正确迅速说出或拨出钟面上的数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设置了许多新颖有趣的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了数学学习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学生和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见解,做到了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4)体验成功

(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钟表店去看看,你们愿意吗?”

(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钟表面)你们喜欢它们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是啊,钟表不仅外形漂亮,还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你都知道关于钟表的那些知识?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让学生说说自己所了解的钟表的作用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起床时间,从而让教师了解了学生收集时间信息的情况,学生更明确了时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营造了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气氛。

(2)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观察: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小闹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

交流: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的发现。

汇报:学生汇报观察及讨论结果,教师板书:时针 分针 12个数

讨论:时针和分针的区别。

(在汇报观察结果的时候学生通常会说到秒针,当学生说到秒针的时候应肯定学生观察得很仔细,同时教师说明秒针走一圈才一分钟,我们在看时间的时候通常只看时针和分针就可以了,有关秒针的知识我们以后再学习。)

2、教学整时

(1)出示2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表示的是什么时刻?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说出后教师引导:2点,还可以说成2时。

(2)再出示4时,让学生再说说是什么时刻,并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知道的。

(3)出示8时,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时刻,同时谈谈这个时刻我们一般该干什么呢?

(4)出示2、4、8时,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看整时刻的方法,并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方介绍给大家。

总结:分针指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5)让学生在自己的小闹钟上拨出3时,6时等时刻,并展示给大家看。

3、教学半时

出示半时的钟面,让学生讨论交流这是什么时刻。自己动手拨一拨。

4、出示情景图:聪聪的一天

(1)师谈话:想不到小朋友们的动手能力这么强,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家的观察能力怎么样?请大家看屏幕上的这张图,你能马上说出钟表显示的时刻是几时吗?聪聪都在干什么?

(2)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会有两个同样的时间“9时”? 并说说自已在这两个时刻的时候分别在做什么?从而向学生渗透一天有24小时和学会用上午下午。

(3)让学生拨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时刻,并说说在这个时刻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喜欢这个时刻?

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P81例1及P82做一做的第1题。

2、教材地位及作用本节课要认识的是分针正好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及1时与60分的关系,是在学生初步认识整时、半时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掌握本课知识既为下一课学习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出某一时间做好准备,又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明确时、分的含义,会读、写分针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知道1时=60分。

(2)、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并自觉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4、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重点:会读、写分针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1时=60分,理解时、分的进率。

难点:认识每个大格刻度各代表几分

二、学情分析:

"时间"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大部分学生在幼儿园或家里多多少少接触过一些关于时间的认识,每个家庭中一般也都有挂钟或钟表,何况一年级的学生天天要按时起床、吃饭、上学、放学、看动画片、睡觉,这样就使学生已经感知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但是不同的学生对认识时间的情况也是各不一样的,有的已经能熟练地认读整时、半时,甚至几时几分的时刻,有的对钟表还不熟悉,应该说绝大部分学生对时间还是缺乏一个整体的认知。因此,我精心设计这一数学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掌握新知。

三、教法、学法

1、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把故事、游戏贯穿于各教学环节中,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发挥课件的辅助教学功能,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形象性,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合作探究对知识进行迁移、重组,达到认识、理解知识的目的。

3、动手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渠道,它能促使学生产生切身的感受,再而成为自身的知识。本课可让学生在小组内拨钟练习,学生轮流操作,共同记时。学生在动手中,进一步理解了时和分的关系,理解了认读方法。

四、教学程序

(一)、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大家听听这是什么声音?钟表的声音,我们已经上一年级了,大家是不是按时起床,上学、放学、睡觉呢?我的小侄女和你们一样,也上一年级了,她和我们一样,也有自己的作息时间。(出示图片起床7:00;上课8:15;放学3:30;睡觉8:50)让我们瞧一瞧,她是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放学、什么时候睡觉的(课件出示挂钟,学生读时间)什么时间你不熟悉、不会读?

学生发现钟面上的时间在上课、睡觉既不是整时,也不是半时,便产生了一种认知上的冲突,学生急于弄清楚是什么时间。这一环节巧妙地从老师侄女的作息安排进行认整时、半时的复习,同时学生发现有两个时间没学过,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进行猜测,在出现不同意见时进行质疑,激起学生想弄懂知识的欲望,心理上产生了强烈的"我要学"的冲动。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比较难理解,因此本堂课就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老师侄女的一天"作为学生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感受到时间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能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好地认识时间。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钟面刻度

(1)学生观察学具钟,小组交流,老师巡视。

(2)汇报、补充,课件演示学生反馈的结果。

(3)讨论:数一数,算一算:分针从12走到每个大格刻度上各经过几小格?每个大格刻度分别表示多少分?分针走一圈,一共经过了多少分?

(4)课件演示:分针走到刻度1经过了5小格,刻度1表示5分,走到刻度2经过10小格,刻度2表示10分……

(5)学生把结果填在P81的钟面刻度图上,尝试用最快的速度记住每个大格刻度各表示几分。

(6)交流记忆方法。

认识每个大格刻度表示几分是本节课的难点,因为学生们还没有学过乘法口诀,只能用1小格1小格地数或5小格5小格地加的原始方法,因此我在这环节中采用逐层疏理的方式进行教学,先让学生从静态的钟面上得到1大格里有5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的新认识、新发现,然后再通过议一议、数一数、算一算,为正确读取时间做好铺垫。

2、认读分针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

(1)学校到底什么时候开始上课呢?(8时15分)愿意把你认识时间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吗?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吧。

(2)指名学生介绍方法,教师进行小结。

(3)(把例1的3个钟面帖在黑板上)指名学生读出时间。

(4)指名学生上黑板两种表示方法写,其它学生进行评价,找出写时间时应注意的问题。

(5)游戏:击鼓传花。鼓响花传时间跑,鼓停花停时间停,执花学生读出课件上钟面表示的时

在这一环节中,由学生自己组织语言介绍认读时间的方法,既有利于学生间相互学习、优化各种不同的认读方法,又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在试写时间时,学生参与评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表达能力,学会用赞赏的目光去看待同伴,还由于评价过程留下的深刻印象,特别记住了分钟数不到10,就要在分钟数的前面加0.而击鼓传花的游戏则寓练习于玩乐之中,避免了单纯练习的枯燥乏味,更使课堂气氛瞬间活跃起来

(三)、认识时、分的关系

(1)、演示1时等于60分。学生观察交流。

时针走1大格是——(1时),分针走60小格是——(60分)。它们所用时间是相等的,所以"1时=60分"。(板书)

(2)、小组合作:拨动闹钟的分针走一圈,认真观察时针的变化,探究1时和60分的关系。

设计意图采用动画的形式,演示时针与分针的转动,并以扇形阴影表示出时针走过1大格。能清楚看到时针与分针走过的格数。这与动手拨钟,学生在纷乱的针与格中观察时分的关系,其效果不言而谕。在学生疑难处给予帮助,并非削弱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是寻求最佳的学习方式,以期最优的学习效果。

(四)、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1、老师报时间,学生拨学具钟。

2、同桌合作,一个同学拨出自己的作息时间,另一个同学读时间。

通过动手拨一拨,动口说一说,充分调动了眼、手、脑等感官,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还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了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教育。

(五)、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课本P82"做一做"的第1题。

2、游戏:开火车。课件出示时间,学生读。

在这一环节中,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师生共同参与的游戏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