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如下是勤劳的编辑给家人们收集整理的《半 截 蜡 烛》教学设计最新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清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学习作者对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的方法,以及环境描写在烘托当时气氛的作用。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苏教版语文教材第十二册第二组课文第6课《半截蜡烛》的第三至第七自然段,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定的动作、神情、语言和紧张激烈的心理活动去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教学对象分析(学生特点及相应对策,学法研究)
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所以必须通过视频播放重现当时的情景,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六年级学生对现阶段的阅读课文基本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表达效果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也能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为此,本课教学主要采用“以读促悟,以悟导读”的方法,通过揣摩描写人物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词语和句子,领悟主人公的精神品质。为此,我重点引导学生学习第三自然段伯诺德夫人是怎样与德军周旋并教以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学第四到七自然段。主要采用教学法有:发现法、体验法、视频传播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什么策略或方法,如何运用,达到什么目的)
策略一:在教学课文重点段落时,重点围绕课文中心内容“在危急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这个问题来展开教学。
策略二:而在教学杰克和杰奎琳的部分时,则是让学生在学习第三小节的基础上,学会如何进行学习,用学到的方法开展自主学习、自主感悟。
策略三: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语句,启发想象。
策略四:以读促悟,升华情感。
五、教学媒体设计(什么媒体,何时运用)
1.有场景有课文朗读的音视频flv文件,可用“暴风影音”播放视频,在导入后引导学生加深对文章整体的感悟播放,让学生不但能听到老师的朗读,还可以根据视频中的场景加深对当时的情景的印象,从而更易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2.音频播放器。在喧染伯诺德夫人一家与德军周旋时的危急关头,一边播放长约四分钟的背景音乐(听起来急促而紧张,令人窒息),一边让学生进行默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这是一场紧张激烈而又没有硝烟的战斗。我将伯诺德夫人与德军周旋的一句话作为“抓手”,结合上下文,通过品读她的动作、语言和神态,体会到她的镇定和机智,以“点燃──吹熄──重新点燃──熄灭”一条线精心预设,品读全文。
3.ppt课件,在精读分析第三至七自然段,学生初步感知诺德夫人一家机敏,勇敢,爱国后,通过设计问题:奖章应该给谁呢?伯诺德夫人、杰克还是杰奎琳 ,课件灵活机动预设学生说出的理由。
4.仿照课文内容表演的话剧视频(flv文件),再总结全文,理解本文思想感情后,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小组分角色表演前播放,以便基础不好的学生有依可仿。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激发情感
[师问]: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
播放有场景配有课文朗读的音视频flv文件,可用“暴风影音”播放视频,
(学生肯定能回答:这是一根藏有国家情报、掌握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性命的蜡烛。)
二、精读重点段落,授之以渔
(一)重点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问]:课文在哪里有具体的交待?
引说课文第三小节中的一句话,“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让学生通过朗读明确保住这半截蜡烛的重要性。
2.让学生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用曲线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心理活动,用直线画出描写她动作神情。
3.引出课文描写伯诺德夫人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句子,
(1)语言: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
要说得不引起德军的怀疑,关键读好哪个词?为什么?
(学生各自试读后指名朗读,评价)
[教师提示:只要能不引起德军怀疑,巧妙熄灭蜡烛,你的朗读处理就都是允许的。]
(2)动作:(急忙取出一盏油灯)、(吹熄了蜡烛)。
请一位同学做一个吹的动作。
思考:你认为是急速吹灭还是轻轻吹灭?为什么要轻轻吹?
(3)神态:(不动声色地慢慢说道)
怎样才是“不动声色”?为什么要“不动声色地慢慢说道”?
(4)揣测心理:在敌人面前,伯诺德夫人如此镇静,她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可回顾前文伯诺德夫人说的“不惜一切代价,包括我们的生命”来理解她的爱国思想。指导朗读这句话。)
(5)尝试表演,评价。
4.从伯诺德夫人的动作神情你感觉到什么?(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在危机中的动作、语言、神情,揣摩人物内心的复杂心理。我引导学生通过抓住“急忙、轻轻”这一组带有矛盾性的动作,来走进人物的内心,体会伯诺德夫人当时紧张、焦急、担心而又非常镇定、不露声色的精神品质)
5.用暴风影音播放背景音乐边让学生再次品读第三自然段。
(二)让学生自学第四、五、六、七自然段
1.引读过渡:伯诺德夫人阻击蜡烛继续燃烧成功吗?是谁在这危急时刻站出来?他又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呢?
[学生]:杰克和杰奎琳
2.第五自然段
(1)学习自学
(2)交流:
①你划的什么句子,读给我们听听
相机出示ppt: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里顿时暗了许多。
指名读。你体会到什么?(带着体会读)
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好吗?还有谁想跟他比比的?指名读
师评:你读得真好!好像杰克一样,内心紧张外表镇定!
②你还划出哪些句子?出示: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
指名读:从这句你又感受到什么?感受这么深刻,你定会读好的,多么深刻的感受啊!你学得真不错!让我们再次聆听你的朗读,分享你朗读的感受。
坐待什么?(机会、厄运)联系上下文,说说即将到来的厄运是什么呢?指名说
出示、引读: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面对即将到来的厄运小男孩是如此从容 如此镇定,真让人佩服呀!谁再读读这一句?
(3)这一段中还有哪些句子让你体会到气氛的紧张?
烛焰摇,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师叙述:是呀!时间每过去一秒,危险就增大一分,空气中弥漫一股火药味,从微弱的烛光中我们感受到危险迫在眉睫,此时的蜡烛就像是屋子里的一颗定时炸弹。
谁通过朗读紧张的气氛读出来。(播放音乐背景)
评价:读得真好,仿佛把我们带入那种情境中去了。
大儿子杰克与德军的周旋真是惊心动魄呀!让我们再来细细地体会一番吧,(全班齐读第五自然段)
3.过渡:我们似乎听到了伯诺德夫人砰砰的心跳声,这时候小女儿杰奎琳用她的聪明才智保住这半截蜡烛,保住了情报化验为夷,请同学自由读读第六自然段。
(杰奎琳打了个懒懒的哈欠,走到少校面前)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去楼上睡觉吗?(她宝石般的眼睛在烛光下显得异常可爱)
(笑容像百合花一样纯洁)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司令官先生。和您聊天真有趣,可是我实在太困了。
(1)引导思考:她的说话、动作、神态有什么巧妙之处?
(语言上,她称少校为“司令官先生”,满足他的虚荣心,“天晚了,楼上黑”、“我实在太困了”,把拿灯上楼的理由说得非常充分,她特意说是“拿一盏灯”而不是 “拿蜡烛”,避免怀疑;动作上,她“打了个懒懒的哈欠”,一副极困的样子让人可信;神态上,“宝石般的眼睛”、“笑容像百合花”让人感受到孩子的天真可爱,纯洁无瑕,顿生怜悯之心。)
(2)揣测心理:杰奎琳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3)尝试表演,评价。
4、我们来分角色朗读,同桌上先练练
5、指名分角色
6、评价“娇声”
(娇声读好了有什么作用?)
四、小组组合表演
1.布置要求
戏中还需要哪些角色: 伯诺德夫人 杰克、杰奎琳 三个德国军官
表演时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要表现得从容、机智。
2.播放剧本表演视频。
3.请一学习小组表演加以点评。
五、拓展想像:
1.望着这盏在最后一级楼梯熄灭的蜡烛,你想说什么?(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2.想像:当杰奎琳踏上最后一级阶梯时,蜡烛熄灭了。故事还会怎样发展呢?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六、总结
出示ppt课件:奖章应该给谁呢?结合课件,根据不同学生说出的理由分别总结伯诺德夫人 杰克还是杰奎琳。
七、布置作业: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猛烈( ) 昏暗( ) 严肃( ) 显眼( )
安全( ) 粗暴( ) 放心( ) 若无其事( )
2.我最欣赏剧本中( )的语言,因为 。
3.学完这篇课文,你想对文中的人说些什么呢?请选择一个人物,写几句话。
4.想象一下,敌人走后,母子三人会说些什么?请你也写一段剧本。
5.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朋友或爸爸妈妈听。
[课件演示]
[录像]
(像“课件演示”“录像”这些有关多媒体应用的文字,要用与正文不同的字体或颜色加以区别)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
1用暴风影音播放:有情景的朗读课文的视频,使学生时深刻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无情,也更能体现伯诺德夫人一家与德军周旋的机智、勇敢及爱国精神。 2 用暴风影音播放剧本对话,使学生能仿照视频中的话剧,进而开展表演。
3播放音乐背景急促紧张的气氛喧染,再次感觉当时战争年代的残酷无情。
4用ppt课件,灵活机动设计问题,灵活出示学生回答的内容,更加体现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②在教学课文重点段落时,重点围绕课文中心内容“在危急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这个问题来展开教学。
而在教学杰克和杰奎琳的部分时,则是让学生在学习第三小节的基础上,学会如何进行学习,用学到的方法开展自主学习、自主感悟。
七、版书设计
半截蜡烛
伯诺德夫人 镇定
杰克 勇敢
杰奎琳 机智
【设计理念】
词语,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才具有丰富而恰当的含义,才折射出人物内在的品质和精神。词语,只有回归文本之中,才有生命的活力,才是积极和充满生活气息的,才是有血有肉的。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引领学生在课文描述的情节和细节中,关注那些“含义丰富、含情脉脉”的词句,使他们既获得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又获得对语言的准确感受。如此,学生的语文学习才具有语文的“滋味”。
【设计特色】在故事情节中理解词句的含义,在具体细节中体会人物的品质,在导演剧本中习得语言的精妙。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进行解释,并能结合表演深入体会“轻轻地”、“从容地”、“镇定地”等词语的内涵。
2、能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条理地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3、对人物有自己的评价,并能从中感受到课文中人物在危险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气。
【教学过程】
一、学习字词
1、教师板书课题,边板书边重点提示“截”的部首“戈”和“蜡烛”的偏旁分别为“虫”、“火”。启发学生用“烛”组词:烛台、烛芯、烛光、烛焰摇曳……
2、教师继续板书:
伯瑙德夫人、雅克、杰奎琳。引导学生朗读,提问:谁发现了这3个人的关系?以此了解:他们是亲密的一家人,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法国,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插问:你知道法国历史上还有一个世界闻名的夫人吗?
(居里夫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
3、教师出示课文中的词语:
秘密、绝密、绝妙;危机、厄运;从容、镇定。教师组织学生朗读,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解释“绝妙”、“危机”、“厄运”的意思。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示: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课文中词语的意思,把课文读懂。
5、组织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解释:
⑴ 绝妙:
伯瑙德夫人把装着绝密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插在一个烛台上,摆在显眼的桌子上,骗过了敌人。妙在情报藏得隐蔽,令敌人意想不到。教师点拨:你从“终于”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些什么?
(这个绝妙的主意凝聚了伯瑙德夫人的智慧。)
⑵ 危机:
德国军官点燃了蜡烛,万一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教师点拨:“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这里“似乎”说明了什么?
(实际上危机并没有真正过去。)
⑶ 厄运:
那就是蜡烛会很快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暴露了,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也许就要结束了。
教师点拨:
在危机和厄运面前,一般人会有什么反应?而伯瑙德夫人一家是怎样对待的?他们又是怎样化险为夷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二、复述故事
1、请学生自己练习复述伯瑙德夫人一家在危机面前从容应对、化险为夷的经过。然后组织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可以提供句式帮助学生复述得更加有条理:当的时候,他(她)(怎么做的)。
2、教师根据学生的复述进行扼要的板书:
点燃──吹熄;端走──夺回;重新点燃──端上楼。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练习有条理地复述故事,要求用上恰当的、准确的词语,如:轻轻地、从容地、镇定地……教师对学生在复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对于出现的精彩之处及时给予肯定,以便让学生讲述得更加流畅、准确。
三、学做导演
1、假如将这个扣人心弦的故事编成剧本来演出的话,你认为可以安排几个场景?引导学生讨论,并申述自己的理由。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重点设计三个场景:伯瑙德夫人与敌人周旋、雅克与敌人周旋、杰奎琳与敌人周旋。
2、假如请你来做导演,每一场戏该怎么演?认真阅读课文,注意中心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心理活动,然后设计表演的要领。可以引导学生先阅读第三自然段,圈画出伯瑙德夫人的动作、语言、神态等。
3、组织学生交流伯瑙德夫人与敌人周旋的表演,重点关注“轻轻地”,讨论:为什么要轻轻地吹灭蜡烛?以此体会伯瑙德夫人的机智和镇定。可以让学生表演一下,组织“导演们”进行评论。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后两场戏,分别关注“从容”、“默默地”、“娇声”、“镇定”。教师可以结合课文提问:“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这里的“似乎”表明什么?
4、在学生“导演”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并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特别是重点的词句,进行更深入的体会,真切地感受到危险、紧张以及人们的机智与勇气。
四、人物评价
1、课文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合课文,具体谈一谈自己的切身感受。
2、教师总结、点拨。
【练习设计】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猛烈( ) 昏暗( ) 严肃( ) 显眼( )
安全( ) 粗暴( ) 放心( ) 若无其事( )
2、我最欣赏剧本中______的语言,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完这篇课文,你想对文中的人说些什么呢?请选择一个人物,写几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象一下,敌人走后,母子三人会说些什么?请你也写一段剧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朋友或爸爸妈妈听。
【教学建议】
剧本是编剧和演出所参照的蓝本,作为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其高度的集中性和典型的舞台性,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创新的空间。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潜藏于众多学生身上的巨大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利用剧本,把学生变为“演员”,把课堂变成“舞台”,创新语文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学完本课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儿童剧剧本,自行编演剧本,增加对剧本的了解和阅读兴趣。
但是要注意的是,语文课不等同于实践课,不能淡化对教材中语言文字的品味,因此在学、演剧本的过程中更应引导学生去细细品味那些精炼、含蓄、画龙点睛的语句。
【教学要求】
1、学会12个生字,绿线中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一说怕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3、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怕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关键】
通过朗读训练,体会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学生质疑:
(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为题,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
3、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要求:
⑴ 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⑵ 划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⑶ 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⑴ 出示生字新词:
蜡烛、伯诺德夫人、屋里、熄灭、遭到、厄、盯着、杰奎琳。
⑵ 指读、正音后齐读。
⑶ 说说生字新词的意思。
3、指名读课文、正音。
4、通过读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针对开始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解答。)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
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提供句式:
当_____,(谁怎么做)_______,(结果怎样)______。
2、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第一段(1~2节):写伯诺德夫人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第3节):写一名德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节):写大儿子杰克想借搬柴生火之机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6~7节):写小女儿杰奎琳在万分紧急关头,借口上楼睡觉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四、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后,字词质疑:
区别理解“绝密、绝妙”两词。
2、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3、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方法来收藏,她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儿?
指导朗读第2节第3句,并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伯诺德夫人机智沉着,对情报收藏工作十分负责,办法巧妙。)
4、齐读第一段。
五、指导写字
六、作业练习
1、抄写生字新词。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入境品读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半截蜡烛》这篇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谁能说说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
(装着情报的、关系到一家人的命运、关系到国家的利益。)
2、没想到这么不起眼的半截蜡烛居然牵涉到这么大的利益,而它却被放在了屋子里最显眼的桌子上,躲过了敌人的一次又一次的搜查,我们不得不佩服伯诺德夫人聪明的才智和过人的胆识。
3、然而,一天晚上,这半截蜡烛却成了所有人特别是伯诺德夫人一家关注的焦点。就在无意之间,它竟被德军点燃了!此时此刻,他们的内心一定──(非常焦急、非常紧张)
4、因为,师引读: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情况如此危急,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全班朗读这一段。
5、同学们:能不能再让这半截蜡烛燃烧下去?(不能!)
直接吹灭行不行?(不行!)
过渡:危急关头,伯诺德一家千方百计地要把这点燃的半截蜡烛熄灭。于是,他们展开了与敌人周旋。
板书:
周旋
二、导学引路
1、他们究竟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呢?我们先来看看伯诺德夫人是怎么做的。谁来读读相关内容?
2、伯诺德夫人只说了一句话,她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呢?结合上下文读一读,想一想:
⑴ “平静”:从哪里感觉她很平静?个别读,体会。
⑵ 她此时的内心也是如此平静吗?读,再次体会。
⑶ 内心这样的不平静,可她却表现得如此平静,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三读,加深体会。
⑷ 小结:
同学们很会学习,通过两个孩子的神态“脸色苍白”和伯诺德夫人“急忙取灯”、“轻轻吹熄”的动作体会到她的内心紧张、通过她的语言又发现她表现得十分镇定,从而体会到她复杂的内心世界……是啊,这就是我们的伯纳德夫人,明明心急如焚,表现得却是如此得镇定,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
三、自学交流
1、“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危机真的过去了吗?
(没有,“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
2、蜡烛还在燃烧,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情况越来越危急了,杰克与杰奎琳又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呢?我们试着用刚才的方法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请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的5、6两小节,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圈一圈,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
3、我们一起来看看杰克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说说你的感受:
⑴ “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升个火吧!”(镇定、机智)读。
⑵ “在斗争的最后时刻……默默地坐待着”(镇定)体会,读。
4、“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为什么说这半截蜡烛是最可怕的?
这半截蜡烛简直就是──(炸弹……)
我的心都快要窒息了!让我们一起来读!
5、就在这时,传来了小女儿杰奎琳娇弱的声音。这个小姑娘又是怎样与凶残的德军周旋的呢?
⑴ “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那一盏灯上楼睡觉吗?”体会,有感情朗读。
① 什么叫“娇声”?
② 怎样“娇声”说的?
③ 为什么要这样“娇声”地说?(联系前两次)
⑵ “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体会,朗读:
多么可爱的小姑娘啊!在这样危急的关头,在妈妈和哥哥的办法都没能成功的紧急时刻,她最小,却以自己的聪明、镇定战胜了德军!老师和你们一样,真的很喜欢这个可爱的小姑娘。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小节。
⑶ 接读第七节。
四、拓展延伸
1、同学们,这半截蜡烛熄灭了,但我们与伯纳德一家一同经历的这场无声的战斗却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二战结束以后,为了表彰伯纳德夫人一家,法国政府决定为他们一家三口每个人颁发一枚自由荣誉勋章。在颁发勋章时,要宣读这样一份奖状,你想象上面会写些什么呢?
2、布置作业:(选做题)
⑴ 给朋友、家人讲一讲《半截蜡烛》的故事。
⑵ 以四年级学过的《公仪休拒收礼物》为例,自己试着将这篇课文创编成剧本,还可以演一演!
⑶ 查阅有关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资料。
教学目标:
知识:学习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情感: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6、半截蜡烛
2、学生质疑释疑:这篇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二、自读课文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出示词语,朗读 伯诺德夫人 强盗 绝密 绝妙 蜡烛 熄灭 秘密 点燃 厄运 摇曳 杰奎琳 盯住 镇定 楼梯
3、学生交流词语意思
三、理清课文脉络
1、自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四、作业
1、描红 2、抄写词语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听写词语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呢?请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的1、2自然段
2、交流: 这是装着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非常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国家利益,关系到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安危。
3、在读课文,想一想这个藏情报的办法是一个什么样的办法?(绝妙的办法)
4、妙在哪儿?
蜡烛的位置显眼,谁也不会想到主人会把绝密的情报藏在眼皮底下的蜡烛里,所以“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5、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最后两句话,想想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1)、伯诺德夫人机智沉着。
(2)、伯诺德夫人对情报收藏工作十分负责任。
(3)、办法巧妙。
(二)学习第3——7自然段
1、过渡: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2、在这危急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请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3——7自然段,说说他们一家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机智、勇敢)
3、默读课文,圈出描写伯诺德夫人全家人的动作、神情、语言及心理活动的有关词句,感悟每个人的机智与勇敢。
4、分角色朗读3——7自然段
小结: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一家三口怀着对祖国的热爱,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最后凭着他们的勇敢与机智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三、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
四、请学生表演课本剧
五、作业:回家给父母讲讲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注意把人物的心理活动补充进去。
教学内容
半截蜡烛
2课时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智育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素质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难点]: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准备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小组活动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半截蜡烛
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为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教师质疑: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3.学生交流。
4.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
三、再次读课文,重点学习字词。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语句,读通全文;边读边用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并通过联系上下问或查字典解决。
2.检查自学情况。
读准字音。
检查词义掌握情况。
3.讨论主要内容。
4.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2):伯诺德夫人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3):一名德国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大儿子杰克想结搬柴生火之际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6-7):小女儿杰奎林在万分危急关头借口上漏税缴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
2.用钢笔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段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绝密、绝妙。
3.教师质疑: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这样做?
4.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办法来收藏。伯诺德夫人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里?
5.出示句子:在你认为重要的句子下面画上着重号。为了情报的安全,她想了很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指名朗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理清故事情节,引入编排课本剧程序。
1.学生深入读课文,弄清故事情节。
2.指导学生用图画和文字表现故事情节。
3.指导编排课本剧。
三、第一场的编排。
1.默读课文,思考:这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应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
2.找出反映中心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3.学生交流怎样表演。
4.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布置准备工作。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默写词语。
设计意图
教
后
反
思
因为是语文,因为是母语,孩子对文本的理解并非零起点。像《半截蜡烛》,孩子读过一两遍后普遍能了解文意,感受到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甚至他们的爱国精神。因此教师就应该基于这样的起点来实施课堂教学。我在“初读,整体感知”和“再读,重点感悟”这两块的处理上,只是想引导孩子准确简洁地表述内容,反馈孩子对文本的整体把握情况;接着通过孩子的感情朗读、教师点拨使孩子关注“外紧内急”,旨在为孩子个性化体验人物渲染万分危急的斗争背景。在“三读,自主探究”这一主要块面上,通过“说、读、讲、演”的方法理解、感悟、运用语言文字。基于此,学生对人物的体验确实超出其对人物的原有认识,或更丰满了,或更深入了;孩子对整个二战期间的法国人民的斗争也有了总体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孩子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孩子也悟到了一些体验的方法,比如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将自己放入故事的情境等。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3.体会伯德诺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爱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描写,体会它们强烈的爱国精神。
2.初步了解剧本的基本形式和表现手法。
课前准备:
课前查阅资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法西斯对法国人的残酷迫害。
教学过程:
一、了解背景,导入新课
㈠ 1939年,德国法西斯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无数国家染上战火,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多亿人口被卷入战争,伤亡人数达5120多万。在这场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中,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二战期间发生在法国的一个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半截蜡烛》。
㈡(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题目“半截蜡烛”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剧本,整体感知
㈠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㈡ 师生交流反馈。
1.课文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位家庭妇女伯诺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一天晚上,德国军官闯进她家,点燃了蜡烛。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德军巧妙周旋,保住了蜡烛中的绝密情报。
2. 文章主要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内容。对话之前一般有个括号,提示这个人说话时的动作或神情,或者说明他们当时正在干什么或当时的情景。
教师小结:是啊,剧本就是通过人物对话和提示语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的。这样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而且领略到人物语言的独特魅力。
三、细读剧本,品味人物
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伯诺德夫人一家参加了秘密情报传递工作。他们为了保住半截蜡烛中的情报与闯进屋子的德国军官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战斗。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个惊心动魄的夜晚,看看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么与敌人进行周旋的。请同学们默读剧本,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动作、语言、神态的词句,想一想从这些词句当中你体会到他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㈠ 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㈡ 师生互动交流,感受人物特点。
1. 预设一: 感悟“伯诺德夫人”
(出示)句一: 伯诺德夫人 (急忙取出一盏灯)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电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吹熄了蜡烛)
⑴ 从动作中体会
① 从“急忙”你体会到什么?
② 为了不暴露情报,伯诺德夫人急而不忙,立刻取出一站油灯,在敌人面前她显得那么镇定自若。
⑵ 从语言中体会
① 面对狡猾凶狠的敌人,伯诺德夫人是怎么说的?
② 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这句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想一想应该强调什么字眼。
◇ 突出“亮”字,强调油灯比蜡烛亮,才有可能巧妙地把蜡烛换下来。
◇ 强调“灯”字,突出了“灯”,才能吹熄蜡烛。
◇ 重读“瞧”字,吸引德国军官的注意。
……
③ 同学们的朗读处理都很有意思,都有各自的理由。不过,尽管咱们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保护蜡烛,保卫情报的心是不变的。)
(出示)句二:伯诺德夫人(不动声色地慢慢说道)先生,要知道,柴房里很黑……
⑴ 从神态中体会
① 不动声色是什么意思?
②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伯诺德夫人这是在什么情况下不动声色?
(这是在儿子杰克试图拿走蜡烛失败的情况下,这是在蜡烛越然越短,情报即将暴露的时候。)
③ 情报一旦暴露,将意味着什么?
(屏幕出示) 情报一旦暴露,将意味着( ),意味着( ),意味着( )。
④ 面对险情伯诺德夫人却不动声色,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机智勇敢、镇定从容、临危不乱……)
过渡: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却表现得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但是,蜡烛又一次被点燃,形势再一次变得严峻起来。儿子和小女儿又是怎么与敌人周旋,保护半截蜡烛的?
2. 预设二 : 感悟儿子“杰克”
(出示)句三:杰克 (若无其事地走到桌前,端起烛台)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个火吧。
⑴ 从神态中体会
① 若无其事是什么意思?
② 从杰克“若无其事”的神情中你感受到什么?(为了不引起敌人的怀疑,杰克必须保持镇定从容,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
⑵ 从语言中体会
① 从杰克的话语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② 如果你是杰克,面对敌人会怎么说这番话?
③ 朗读评价指导:那些词语读得特别好?为什么这样读?
③ 不管怎么读,都是为了保护蜡烛中的绝密情报。
④ 当杰克想要拿走烛台没有成功时,他为什么还要去柴房呢?
(为了不引起敌人的怀疑,继续假装。)
过渡:杰克仍然没有保住蜡烛,情况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心都被揪紧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幼小的女儿能保住情报吗?
3. 预设三 : 感悟女儿“杰奎琳”
(出示)句四: 蜡烛越燃越短。杰奎琳打了个懒懒的哈欠,走到少校面前。
⑴ 从动作中体会
① 从杰奎琳“打了个懒懒的哈欠”中你感受到什么?
② 为了不引起敌人的怀疑,小女儿杰奎琳装出了很困的样子,可以看出她善于观察,能见机行事。
⑵ 从语言、神态中体会。
(出示)句五:小女儿与敌人的对话
杰奎琳 少 校
“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 ”当然可以,美丽的小天使。我也有
我可以拿盏灯上楼睡觉吗?“ 一个像你这么大的女儿,和你一样可爱。”
“她一定很想您,司令官先生,和您 ”那么,晚安,小姑娘“
聊天真有趣,可我实在太困了。”
① 学生合作朗读对话。请男生当的德国兵,女生当小女儿,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来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
② 从两人的话语中,你感受到什么?
③ 杰奎琳与敌人对话时,神情自然,看不出一丝破绽。
④ 她说“和您聊天真有趣”“我实在太困了”,这是她想赢得德国军官好感,转移敌人的注意力。
⑤ 面对敌人,她的脸上却始终带着百合般的笑容,在这灿烂的笑容背后,小女孩有着一颗怎样的心?
㈢ 深入人物,内心补白。
1.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的热爱,与法西斯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惊心动魄的战斗,最终凭着他们的机智与勇敢取得了胜利。当他们与狡猾的敌人进行周旋,一次次面临险情的时刻,他们的内心也是历经一次次的考验。请同学们选择其中一位,敞开思维,大胆想象。
⑴ 德国军官又把那个快要烧到金属管的蜡烛点燃了,杰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⑵ 蜡烛越燃越短,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
⑶ 杰奎琳慢慢端着蜡烛走上楼去,心里在不停地念叨着:
2.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对祖国母亲的深深热爱之情,使母子三人产生了无穷无尽的智慧和战胜敌人的勇气和力量。
四、回读课文,升华情感
㈠ 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同学们,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
㈡ 师生探讨交流。
预设:学生形成两种意见
1.现在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是杰奎琳,还有一种认为儿子和母亲也功不可没。请同学们再快速浏览课文,找找理由。
2. 学生联系课文内容阐述观点,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⑴ 课文最后说小女儿正当“踏上最后一级台阶时,蜡烛熄灭了”,多危险呀!是母亲在前面吹熄了蜡烛为她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⑵ 情报藏在蜡烛里这个绝妙的主意本来就是母亲想出来的,母亲功不可没。
⑶ 哥哥杰克虽然没有拿走蜡烛,但他始终保持着镇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⑷ 同学们都说得非常有道理。但是,如果没有最后杰奎琳的灵活应变,后果不还是不堪设想吗?能不能有一个恰当的说法,既提到全家人,又突出杰奎琳。
⑸ 全家人都为保住情报站做出了贡献,小女儿杰奎琳起了关键作用。
㈢ 正是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最终保住了情报,战胜了敌人。让我们分角色来朗读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再次深刻感受一下他们身上的那份大智大勇。
㈣ 同学们,这半截蜡烛熄灭了,但我们与伯纳德一家一同经历的这场无声的战斗却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二战结束以后,为了表彰伯纳德夫人一家,法国政府决定为他们一家三口每个人颁发一枚自由荣誉勋章。在颁发勋章时,要宣读这样一份奖状,你想象上面会写些什么呢?
㈤ 学生写话交流。
㈥ 同学们,让永远记住故事《半截蜡烛》,记住这了不起的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