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优秀30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

教学设计方案 1

科 目:语文

年级:二年级

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

学习者分析

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教学内容是二年级语文:《称赞》。按照学生的平均水平进行教学设计。学生的年龄在8到9岁之间。大多数学生的语文成绩良好,个别学生存在着学习问题,主要是读的问题。总的来说,学生学习氛围比较浓。

二年级的学生具备以下知识和技能:认识了几百个字,能对简单的文章进行阅读,具有一定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这个班的是我自己从一年带上来的,所以对他们的学情非常了解,这个班朗读能力比较强,有几位小朋友表现欲强,表达能力强,个别学生学习上存在着问题。他们喜欢互助学习,我能利用媒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够取得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在作业及测试中,少数学生读题不够认真,做完后不检查,所以,在教学中,我都带领他们进行检查,让他们形成一种爱检验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老师对表现好的孩子进行称赞,体会到称赞后的愉快,并能体会到小刺猬称赞小獾: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让小獾快要泄气的时候仍能坚持下来。真正体会到称赞的魅力。

2、通过学习,引向平时也要多称赞你边上的人,给他们鼓励与支持。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种方法进行认字,用猜谜法、加一加、减一减等,通过个人读、同桌互助读、开火车读等方法加以学习字词。

2、在教学时始终离不开读,通过初读、再读、研读等方法加以学习。

三、知识与技能

1、认识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学习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学重点、难点

三、知识与技能

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2、 难点: 知道小刺猬是怎样发现小獾的优点,从而学习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学资源

生字卡片、课件、课堂作业本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1.课题导入

教学活动2

1、 字词教学

1) 自学字词

2) 集中学习字词

教学活动3

分析1-4段

教学活动4

作业

教学设计 2

生活中的数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46、57、87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把已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中感受数学、用数学的乐趣,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让学生能用所学到的数去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和顺序,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3.让学生在观察和学具拼摆的过程中感受认识数和计算的乐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到数与生活联系,会用数去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和顺序,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用所学到的数解决生活中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多煤体课件、投影仪、数字卡片、口算卡片、电话等。

教学设计:

一、课前轻松:

我们齐唱数字诗《一去二三里》和歌曲《找朋友》。

二、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谁想自我介绍一下:你的名字叫什么?你今年几岁?你在几年级几班?你家里有几口人?你喜欢什么活动?在谈话中表扬讲文明守礼仪的同学。

2.师问:通过刚才几位同学介绍,你们发现了什么?(回答中都有数)

3.我们已经认识了0~20各数,我们一起来边拍手边数数从0数到20,再从20数到0,行吗?

4.师小结:刚才我们数的这些数都是我们的好朋友,这些数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能见到。今天我们就先来说说生活中的数。

三、合作探究:

1. 揭示课题:生活中的数

师:看来我们生活中处处发现“数字娃娃”,今天我们邀请“数字娃娃”和奥运吉祥物五个福娃和我们一起做活动,你们开心吗?(开心)

2.下面我们一起快乐地过第一关:我能说

(1)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看到数?

(2)课件演示生活中的数图:信封上的邮政编码,计算键盘上的数字、电话机上的数字、街道小区编号,车牌号,温度计,路牌,电子表,日历,音乐上的简谱,钟面,跑道,交通灯,人民币,今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8周年,XX年奥运会我国获得28枚金牌等。

(3)师问:你们听过同学们说生活中的数和看过屏幕演示生活中的数后,你们感觉得怎么样?

(4)师小结:学数学是生活的需要,我们的数学离不开数,数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快乐和方便,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用数和别人交流和谈话。

(5)课件演示课本第46页图“生活中的数”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认真地观察图中的几位小朋友在干什么?

师问:第一位小朋友在干什么?她点了几支蜡烛?她说了一句什么话?(我7岁了。)

第二位小朋友指着一张全家福照片,他说了一句什么话?(我家有5口人)

第三位小朋友背着书包去上学,他说了一句什么话?(我在一年级4班)

那么你们呢?(我们在一年级3班)

最后一位小朋友放学回家,她对我们说了一句什么话?(我家在302)

请问:你们知道302指的是什么?(门牌号码)

学生回答后,师进行思德教育(上学路上和放学路上都要注意安全,不能随便

和陌生人说话。

(6)师小结:这几位小朋友说的每句话中都有数,你也能说一句带数的话吗?

如果学生在说一句话中出现有几个数师作肯定,还要表扬。

(7)学生答后,师再问:今年是几年?明年是几年?明年奥运会在我国北京举

行!同时出现5个福娃图一起庆贺。

(8)我们有信心过了第一关,那么你们有勇气过下一关吗?(有)

3.我们开心地过第二关:我能摆

(1) 课件演示有某个地方着火,引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帮它们走离危险。请问:

你们有什么办法?(拨打火警电话)。师再问:你们会打电话吗?师随着举起电话,(请一位同学站在讲台上说如何打电话)你拨的数字就是什么?(电话号码)

请问:谁知道火警电话,学生答后再请一个同学在投影机上摆出来。摆后再演示图消防员赶到,火扑灭。在交谈中渗透思德教育,小朋友们一定要切记:不要玩火,玩火很危险。除了火警电话,你还知道哪些求助电话?报警电话110等。师注意提醒学生这些求助电话号码是不能随便乱拨打,如果乱拨打就会影响警察叔叔工作。

(2)师问:你们最熟悉的电话号码是哪个?学生可能说家里的电话号码。此时师马上就问:你家里的电话号码是多少?请同学们拿出数字卡片摆出家里的电话号码,摆好后,生汇报。请数一数,你们家里的电话号码有几个数组成?

(3)师小结:我们麻涌镇的家庭电话号码都是8个数字,所以你们打电话的时候,这8个数字一个也不能掉。

(4) 你们想知道好朋友家的电话号码吗?(想)你们可以自由下位去记你们好

朋友家的电话号码,记住要带上纸和笔!(播放轻音乐)在记录前,师有一个小小要求:音乐停了,请同学门马上回座位,开始!在活动中师注意提醒学生的站姿。师巡视,看见有个别同学摆了其他电话号码(小灵通,手机号码)接着提问:小灵通号码是几位数字组成?8位。而手机号码是几位数字组成?11位。用数字组成的号码除了电话号码,还有什么?(门牌号码)等。

你们想知道老师的电话号码吗?如果遇到什么事情,就打电话给老师。

(5) 轻松一下齐唱《数字歌》

同学门勇气可佳,福娃和“数字娃娃”都为我们打气!

4.下面我们勇过第三关:我能猜

(1)课件演示:小动物去旅游,它们坐在不同的车厢,其中几只小动物车厢号知道,其余的让学生猜。此时进行安全教育。

(2)课件演示赛跑场面动画片:一年级小学生参加跑步比赛,小明跑第一。请问小亮跑第几?跑在小亮前面的女同学跑第几?一共有几人参赛?提醒学生要注意运动。

(3)课件演示生活场景:三个小朋友放学回家了,他们在电梯里关于自己家所在的楼层的对话,猜一猜小红和小刚分别在哪一层?提醒学生坐电梯要注意安全。

师:生活中的数给我们带来许多信息,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三关我们都能过关,你们有信心再过一关吗?(有)

5.我们有信心过第四关:我能算

(1) 开火车口算:8-7=  8+2=  等题目。

(2) 数学小比赛:派3名代表参赛,从袋里自由挑选题目,然后再作答。哪个同学作答的时间少,就是冠军,如此类推。答后发奖牌。

(3) 看谁是计算小能手。限定时间。

我们能轻松快乐地过了四关,5个福娃和“数字娃娃”都替我们开心。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自由说,师再小结。这节课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猜一猜,算一算,更加认识生活中的数,你们已经是一年级小学生,只要从现在开始学好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就能成为爸爸妈妈的小帮手,也可

五。学生互评、自我评价: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表扬鼓励自己!谁学得最棒!谁是今节课的数学之星!

六、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数

1.      我能说

2.      我能摆

3.      我能猜

4.      我能算

教师教学设计 3

变式教学法的核心是利用构造一系列变式的方法,来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数学问题的结构和演变过程,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以及创设暴露思维障碍的情境,从而形成一种思维训练的有效模式。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在相同条件下迁移、发散知识的能力。它能做到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使各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尝试到成功的乐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使他们的应变能力得以提高,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变式教学的功效

1、克服思维的惰性状态,培养思维深刻性

教师通过不断变换命题的形式,引申拓展,产生一个个既类似又有区别的问题,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挑战中寻找乐趣,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

2、克服思维的封闭状态,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教师在数学变式教学过程中,不仅只重视问题解决的结果,而且针对教学和重难点,精心调设有层次、有坡度的,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例(习)题。学生在讨论归纳中,启迪思维、开拓思路,在此基础上通过多次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思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多次的渐进式的拓展训练,在不断探索解题捷径的过程中,使思维主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并渐入佳境。

3、克服思维的保守状态,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变式教学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去思考问题,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深化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克服了思维保守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的目的。

4、运用变式教学,培养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的热情

变式教学教学是对数学知识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揭示不同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够唤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够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二、变式教学设计的原则

1、适度适量的原则

适度,即是变式设计不能过繁荣适量,即是变式内容设计不宜过多。要求过繁,学生思维往往会出现“卡壳”,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影响问题我解决,降低学习效率,长期还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解题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精神的培养;内空过多,不但会再次造成是题海,还会增加无效劳动,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持续的兴奋强度降低。过繁过多的变式设计不仅对学生学习课内知识没有帮助,而且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效果也就自然大打折扣了。为此变式题要精选,要以不太难、不太繁但要学生动脑筋思考为度,使学生肯于思考,乐于思考,善于思考,从中发现规律。

2、充分有效的原则

抽象的知识不仅要通过熟悉的、广泛的、众多的事物才得以形成,而且在感性向理性的抽象思维活动中,教师除了提供常态的标准材料,还要变换材料的非本质属性,即提供充分的事物变式让学生感知、比较。否则,学生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是容易造成知识内涵增加,外延缩小。

三、变式教学的方式

1、概念课中的变式教学

概念,在数学课中的比例较大,初中数学教学往往是从新概念入手。正确理解概念,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概念教学有其特殊性,它要求不仅学生识记其内容,明确与它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而且要能灵活运用它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概念往往比较抽象,从初中生心理发展程度来看,他们对这些枯燥的东西学习起来往往是索然无味,对抽象的概念的理解很困难。而采取变式教学却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使学生度过难关。教师应通过变式,或前后知识对比,或联系实际情况,或创设思维障碍情境,来散发学生学习兴趣,变枯燥的东�

2、例题课中的变式教学

有的数学教师在例题讲解方面采用的是“教师讲例题,学生仿例题”的公式化的教学,这种单纯性地讲授和简单地套用阻止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而教材中的例题富有典型性和深刻性,在中学数学教学例题变式教学这中,所选用的“源题”应以课本的习题为主,课本习题均是经过专家学者多次筛选后的题目的精品,我们没有理由放弃它。在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计和挖掘课本的习题,也可以是其它的题目,如选自辅导资料的题目或历年高考、中考题等。编制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用和多题一解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选取的范例应具有“四性”:针对性、基础性、灵活性和可变性。即对所学知识的训练有针对性;能用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加以解决;解法灵活多变;可以进行题目变式,联题成片。

四、变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变式数量的确定

数学变式的数量确定是一个首要的问题,原因是:第一,课堂时间有限,这个客观条件促使我们必须考虑问题变式的数量;第二,即使将数学学习时间拓展到课堂以外,我们也不可能提供并且教授学生关于某个特定数学内容的所有变式,因为不可能穷尽所有的变式,我们也没必要提供并且教授学生关于某个特定数学内容的所有变式。所以,数学教学就是教会学生通过体验有限变异这样一个过程学会面对未来变异的本领,其实这种理念在数学教学中早有体现,如学会迁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通过解有限道题的练习获得解无限道题的能力就是这种理念的早期提法和朴素表达。

2、变式问题的合理性

由于变式数量的有限性,因此必须选择好的问题进行变式,这里所说的好的问题主要是指:一是问题必须包含合理的变异,所谓的合理,既指形式上的,又指内容上的,还指变异数量上的,形式应是有所变化的,内容应是能够接受的,数量应是恰如其分的;二是问题必须包含尽可能多的、不再重复的变异,只有这样,有限的问题才能包含尽可能多的变异,从而就构成有效的问题变式。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变式训练,起到巩固基础、培养思维、提高能力的作用。特别是,通过设计变式训练培养学生敢于思考、敢于联想、敢于怀疑的品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这应该是一名数学教师努力和不断的追求的远大目标。

教师教学设计 4

一、基本格式

1、页眉设置:

xx(年级)xx(学科)xx版第×册

主编:xxx

协编:xx

审核人:xx

3、栏目设置:

(教案)

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重点难点

学法指导

板书设计

知识链接

教学准备

(学案)

课题:xxxx

班级:xxx

姓名:xxx

学习目标:

自学引导(读一读、写一写、想一想、查一查、问一问)

自主学习(粗读、精读、品读、合作探究)(文体不同格式不同)目标检测总结提升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拓展阅读)

二、栏目说明

教学设计由教案和学案两部分组成,学案要在上新课前一天用A4纸打印发给学生。第一个编写者为主编,使用者为协编。主编是集中大家的意见后进行编写,协编在主编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任班级的实际进行修改后用于教学,以便更好地适合学生学习。

教案栏目说明教学目标——具体明确重点难点——把握准确学法指导——精到适用教学准备——简便实用板书设计——简明扼要——知识链接——拓展延伸。

学案栏目说明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4、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教师需面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按照预设的教学目标,准确地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学习目标既不能过低,使学生达不到基本的学习要求。又不能过高,造成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也很难达到。

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

(二)自学引导

自学引导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学前预习,引导学生预习生字词,该掌握的`要掌握该了解的要了解,能搜集与教材相关的资料,初步了解教材内容,写下遇到的问题与困惑。二是课前小测,又为前置测评、诊断检测等。该环节的作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三)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学案的核心,包括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等在内的由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

要根据学生认知规律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等等。

(四)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题的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

1、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2、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3、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

4、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5。注重及时反馈矫正,学困生要及时辅导跟进。

(五)总结提升。

引导学生总结反思,学有所得。编写要求,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具体的知识点要尽可能留空由学生来填。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

(六)布置作业

布置课后作业,重放在拓展阅读和知识迁移上,如阅读文章完成下面习题。也可以让学生课外搜集相关资料,为下新课的学习作好准备。

字体:标题用四号字、黑体,正文用小四号字、宋代。

需要认真研讨的问题

1、如何设计自主学习(设疑、质疑、引导),不同的体裁采取不同的模式和方法。

2、如何在练习中落实学习目标,怎样的习题、怎样的训练量能达成目标。

3、如何落实小组合作活动。

4、怎样突出重点,破解难点。

5、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6、如何积累“字、词、句、章”四个方面的语文知识,如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

7、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如何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教学设计教案 5

一堂生物课的启示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兴味盎然”、“经久不忘”、“椭圆”、“异口同声”“胸有成竹”、“人云亦云”等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从内容中体会思想,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最后一段话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各种树叶。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中的例子,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从内容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大家赞同这个说法吗?好,现在就拿出你们收集到的各种树叶,给大家介绍、证明一下吧。(学生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板书:一堂生物课的启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1、全班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有关词语。(教师随机点拨。)

2、分小组读,看哪个小组读得好。

3、学生质疑,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师生利用工具书等合作释疑。

4、教师范读。

5、全班齐读,并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

6、学生自由组合后回答。教师随机板书。

7、教师简单介绍:文中的人物“林巧稚”,是我国著名的妇产科专家。

三、再读短文,从内容中体会文章的思想。

1、 这节生物课老师是怎样上的?找出有关的文段读一读,再用你自己的话来评一评这节生物课。(学生读后回答:生动、有趣……)

2、 林巧稚是怎样称赞自己的老师的?(生答:她称赞老师讲授知识时注意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

3、文中说,林巧稚上的这一堂生物课给了她很大的启示。你认为,她得到的启示是什么?找出文中有关的句子,多读几遍。

(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讨论研读。)

4、 全班交流:(即文中最后一段)

林巧稚体会到了一种人生哲理: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不像是“树叶是绿的”那以简单,因而自己的头脑也要复杂一点,你要认识它,就要到实际中去调查了解,不能人云亦云。

5、 你是怎样理解文中最后这段话的?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说一说,从本篇短文中,你也体会到了什么吗?

(小组内自己讨论后,全班交流。)

五、教师根据学生的见解进行小结:

学习了这篇短文,我们知道了:思考问题时要注意联系实际,要自己多看、多动手、多思考等,要有“疑”的精神,不能人云亦云。

六、课外拓展:

学习了本文以后,大家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有疑问时,应该怎样做?

(学生自由发言。)

七、板书设计

一堂生物课的启示

课堂学树叶标本 绿色

学生答 椭圆

老师联系实际,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上山采树叶标本 绿、红、黄、紫……

学生再答 形状千奇百怪

你要认识它,就要到实际中

去调查了解,不能人云亦云。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五 6

一、标题(课时)

二、教学目的

三、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

1、旧课复习(时间)

2、新课内容(时间)

3、新课小结(时间)

四、作业

五、教学后记

教案(首页)

注: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集中实践环节、实验课、公共选修课

附件3:参考教案格式

课程教案

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一节或一次课写一份上述格式教案。

2.课次为授课次序,填1、2、3……等。

3.授课方式填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习题课等。

4.方法及手段如: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音像讲解等。

教案参考格式

教案是体现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对课堂教学的总体设计和组织安排,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基础,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为做好教案编写规范与管理工作,促进教案活动更加规范、有序,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一、教案编写的要求

(一)教案封面、扉页上的课程基本信息。

1.教案封面要求:应填写课程名称、课程编码、总学时(周学时)、开课时间、适用年级、专业、使用教材、授课教师等信息。

2.教案扉页要求:应填写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要求、考核方式等信息。

(二)设计编写教案

教案是指正文部分对教学内容做了较为详尽的表达,较为充分的体现了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主要包括:章节、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习旧课、引入新课、提问与练习、小结、布置作业等。在编写教案时应突出以下要点:

第一,确定教学目的。教学目的要反映学院的办学定位、办学思路、教授知识的

深度、广度、教学层次;技能训练、能力培养;思想素质教育。

第二,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

极性,及时矫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

第三,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紧紧围绕课程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了解并分析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特点。根据课程的重点、难点选定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是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某些课程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应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但多媒体课件不得替代教案,必须按要求编写教案。

第四,撰写教学后记。教学后记是教师对本章节教学效果反映的总结、分析,可

以全面审视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肯定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三)教案编写时间要求。

教师编写教案应在上课前完成,其中开学准备周前应编写完成前五周的教案;教学过程中应提前一周编写完成下一周的教案。

教学设计方案范例 7

活动名称:越开越大的花

活动目标:

1、尝试沿着花心的形状一圈一圈不断扩大的方式表现花儿越开越大。

2、感受春天的季节特征,乐意进一步去发现春天的美。

活动准备:

画纸(画有心) 、蜡笔、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 故事导入——集中注意力,激发活动兴趣

地上有一粒小种子,种子想快快长大,有什么好办法吗?

小结:浇浇水,晒晒太阳,给它施肥都能使种子快快的长大。

二、 情景化演示——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来演绎具有挑战性的绘画方法

1、太阳公公看见了,对种子说:“别急,别急,我来帮帮你吧!”太阳公公发出暖洋洋的光照着种子,她吸收阳光,开出了一朵小花。(老师在花籽外画一圈)。小花开心地叫着:“谢谢您太阳公公,谢谢您帮我长大!可是我还想再大一点。”

2、春风姐姐吹来了,他对小花说:“小花,小花,我也来帮你长大吧!”春风姐姐轻轻地吹着,小花抖了抖了身体,真的又长大了一圈。(老师再加大一圈),小花真高兴,说:“谢谢您,春风姐姐,谢谢您帮我长大。”

3、还有谁会来帮助小花呢?你听,滴答滴答,下小雨啦!雨点落在小花身上,小花喝着雨水,挺直了胸膛,越长越大了。(请一幼儿画)小花太高兴啦!“谢谢您,春雨哥哥!谢谢您帮助我长大。”

小结:春风吹、太阳照、春雨淋,花儿啊一层一层越长越大,越开越多

三、幼儿操作——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热情

1、瞧,草地上还有很多小小花,他们也想长得越来越大。你们愿意帮助他们长大吗?

2、重点指导:

1)鼓励幼儿沿着花心一圈圈不断地将小花画大,注意连接点。

2)可以给花儿涂上漂亮的颜色或自由添画背景。

小结:小花从花心一圈圈的往外长,越长越大越长越大。

四、同伴欣赏——分享成功的快乐

1、作品展示:我们来做扮演小蝴蝶,去找找哪朵花儿很美的?看看花儿是不是越开越大的?

2、原来花儿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形状和五彩斑斓的颜色,春天的花儿可真好看!

四、活动反思:

描述:

今天的学习活动中,直接用故事进行导入。“地上有颗小种子,它想快快长大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帮着它快快长大啊?”这时候盟盟说:“可以给它浇水帮助它长大。”“那除了浇水还有什么好办法吗?”这时候孩子们感觉有点难以回答了,随后我就做了一个风吹的动作。马上汤智晨说:“可以让风吹一吹也能帮助它长大的。”伴随这孩子们说出的各种方法,我一圈圈的把花往外画。请他们仔细的观察我的花瓣是从哪里长出来的。但是幼儿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还是有个别幼儿画的花瓣并不是一圈圈沿着轮廓往外画的而是直接就画了一个大圈。

分析:

可能在讲解的时候不够细致,有部分幼儿没有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圈圈的往外画,导致了出现了一整圈画的现象,而且沿着花心往外画对小班的幼儿来说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有部分幼儿没有成功。

调整:

在幼儿作画的过程中发现有部分幼儿画的是一整个的圆,于是我用语言引导“三瓣花的种子开出来的花朵也是三瓣的,一瓣一瓣慢慢的开出来”听到提示后有些幼儿尝试着画出三瓣花的样子。

教师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

1.通过写景,学会细致的观察生活与大自然,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及时记录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2.通过接触、描写、赞美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3.通过习作让学生掌握一定写景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4.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修改,养成习作之后认真修改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细致的观察生活与大自然,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及时记录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描写细致,感受真实。

课前准备 :

课前引导学生走进景,观察景。

1.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景物重点观察。

2.准确地把握景物特点。

3.把自己最感兴趣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基础,教者有意识地的在课前让学生走进秋天,感受秋天的。美丽,为写作积累了素材,减轻了课堂习作的难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教师出示自己假期时游玩拍摄的照片)讲述自己假期愉快的旅游经历。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认识规律、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利用课件让学生感悟秋天的美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苗,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情境。】

二、交流信息,激发写作兴趣

1.师:我想我们都喜欢出去游玩儿,去拥抱大自然,想必你们也定有难忘的经历?能告诉我们吗?

生自由交流。

2.师:是呀,通过刚才的交流,让我们回忆起了难忘的快乐时光,与其回忆,还不如动笔记录下这一串串足迹,那样看起来更清楚,对吧?

【设计意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认识规律、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利用自己的经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苗,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情境。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明确写作内容,做到写作时言之有物。】

三、片段赏析、发现写作方法

1、师:我们到风景区游览,欣赏自然风光,增长见识,留影拍照,真是一件乐事。那怎样给自己最喜爱的照片配上一篇精彩的文章呢?大家相互讨论一下,一会我们来献计献策。

生讨论。

2、师:谁有好的建议,快给大家说说!

(学生初步谈到:(1)按一定顺序,也就是旅行的顺序来记,这样更清晰;(2)要围绕照片的内容来写,把那里的美丽景色生动的描绘出来;(3)可以把其中一个地点和内� )

对于以上的建议教师要给与及时地引导、归纳和鼓励。

3、师:我也给大家介绍两种观察景物的方法,一种就是定点观察。如站在公园某一角,对公园进行由远及近的观察。又如我们登上塔顶,从东南西北四个

方向对塔下景物进行观察。二就是移动观察,它又叫移步换位法。就是随着脚步的移动变换位臵,一处一处地进行观察。选好了观察点,就是确定好了写的顺序。如这样,就有条理有重点地写下了作者去公园所看到的景物。

4.范文引路。(出示范文)

秋天是迷人的,也是五颜六色的。

记得上次去公园玩,我看到了一片火红的枫林,一片片枫叶看上去那么可爱,那么充满生机,像天边的晚霞,像梦中的油画。我不由得想起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哦,秋天是红色的!

我继续往前走,路旁开满了雪白的百合,闻一下,还带着露珠的芬芳。百合虽然没有菊花的灿烂,也没有牡丹的华贵,但他们清新脱俗,形态高雅,令人百看不厌。哦,秋天是白色的!

我停下来,坐在路边的木椅上想,现在是丰收的季节,农民伯伯田里的稻谷已经熟了吧。恍惚间,一幅画浮现在我的眼前:沉甸甸、黄澄澄的稻穗压得稻秆抬不起头,秋风吹过,掀起阵阵稻浪,我沉浸在无比的喜悦之中。哦,秋天是金黄色的!

啊,秋天,我是多么迷恋你!我已经醉倒在你色彩缤纷的怀抱之中了!

(1)同学们看了这篇文章,觉得秋天美吗?要怎样写才能把秋天描绘得更美呢?

(2)学生发表看法,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有了素材,只能解决言之有物,而怎样使文章写得更好,需要教师的指导。课堂上采用范文引路的方式,对写法加以暗示,使学生明白了该怎样表达。】

四、学生写作。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作文情况并适时给予引导。

五、品析评价,升华主题

1、请同学们品读自己的文章,将最满意的句段朗读出来,让他人分享,方便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2、推荐、评析同学的作品。 教师侧重选择两类文章:

(1)条理清楚,内容具体,重点突出,结构好。

(2)语言优美,对景色、心情、语言等的描写较生动,且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一评,作文中有哪些地方值得大家学习。

3、刚才,我们欣赏了几位同学的作文,相信对每位同学都有所启发,下面我们来精心修改自己的文章。我建议大家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这样可以让人视野清新,把笔墨多花在自然景观的特点上。联系自己的感受,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1)学生自己修改。

(2)教师发现问题及时帮学生解决,对部分学生帮他们开拓一下思路,发现共性问题随机点拔。

4、小组内相互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5、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师生互评,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6、将最佳作品推荐给老师,并在班级展板上展出。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互动,将作文臵于一种交际的情境中,让学生进行广泛地交流,抒发了真情,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使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板书设计:

用 心 观 察 真 情 表 达

. .. .

教学反思

张开想象的翅膀 品味人间的真情 梁爱梅。

教师教学设计 9

东区小学教师教案评比活动实施� 现制订本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先进的教学思想为指导,切实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促进教师加强学习,钻研教材,规范教师备课环节,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我校教学常规管理水平。

二、组织领导机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三、参赛对象:

学校全体科任教师。

四、活动时间:

20年11月1日至20年11月10日。

五、参评教案要求

(一)合格教案要求:

1、教案课时数充足(书写教案要标注课时数)。

2、教案各环节齐全(课题、目标、重难点、教具、前置设计、教学过程、作业布置与板书设计等不得缺项)。

3、教学过程科学有效,容量适中。

4、字迹工整,书写规范。

(二)优秀教案评选要求:略

六、工作安排

1、组织教师学习学校制定的“合格教案、优秀教案评价标准”。

2、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全体教师参照“合格教案”及“优秀教案”评价标准书写教案。

3、在期中、期末两次教案检查中,各教研组对本期以来教师书写教案进行初评。初评分一、二、三等三个等级(一等占25%,二等占35%,三等占40%),选送评为一等的教师的教案(1—2位教师的)到教导室集中参评。

4、教导室组织专门人员对各教研组选送的教案进行评比。评出1—5位教师的教案为优秀教案。

5、将获学校教案评比优秀的教案集中向全校师生展示,供全校教师参观学习。

七、奖励办法

每期对荣获优秀教案的教师分别奖金50元,并在期末教师综合考核中奖励浓缩分0.5分。

教学设计是什么 10

什么是教学设计?包括哪些主要环节?

教学设计是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其主要环节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环境分析、确定学习目标、设计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或资源和学习效果评价。

教学设计是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主要环节包括:

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环境分析、确定学习目标、设计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或资源和学习效果评价。

教学设计方案,内容包括学习内容特征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任务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思路或意图、教学过程、课堂小结(含板书设计)、自主性教学评价(教学反思)、教学资源链接等。

1、评估需求确定教学目的:测量学习差距、确定完成教学后能够做什么?

2、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学习之前的知识技能分析?

3、学习者分析:学习者个性特征和学习环境分析?

4、编写教学目标:具体陈述学习后能够做什么?

5、开发评价方案:你准备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

6、开发和选择教学材料:你设计各种教学资源和材料为教学做准备?

7、实施与评价:实施你的设计并进行多方面的评价?

8、修改:整理反馈资料和数据,进行修改教学设计

9、总结性评价:对学习者使用效果进行最终评价

教学设计的本质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的一门应用性的教学技术,最早起源于美国。美国教育家杜威最先提出应发展一门连接学习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桥梁科学”,桥梁科学即为教学设计的原意。80年代初,由邬美娜、刘茂森等人引入我国教育技术领域,但那时的教学设计只是原封不动的将教学设计从国外“拿来”,介绍给大家的观点和理论也是零星的、支离破碎的,根本谈不上体系,实践几乎没有。经过这些专家20年的努力,现在教学设计在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个别成功的实践应用。

但是纵观我国教学设计的理论,我们看到的多数还是国外教学设计的印迹,由此导致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我国的教学实践不适应,表现为:理论反映的是西方教育观念、学习理论、教学模式发展的轨迹和成果,提倡学生创造性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实践是我国千百年形成的“儒家”教育观念、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以应试教育为主,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这样必然造成教学设计在我国形成了所谓“两张皮”的尴尬局面。在教学设计理论的普及过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教学设计的理论比较抽象、宏观,缺乏可操作性的实际环节。既使教学专家都很难把握其实质,更别说新手了。我们可以看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型,其中前期分析、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三个过程都只是宏观的描述,根本未提供容易掌握的研究方法和操作工具,教师只能根据已有的教学经验来揣摩模型所提供的教学设计过程,这样,优秀的教学设计就成为个别教员的专利,远远没有发挥教学设计的教学应用性,实现规模效益。认为教学目标是高于一切的,它既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归宿。通过教学目标分析可以确定所需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评价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过程的一切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

探究型学习的基本过程:

虽然因为探究的程度不同,探究学习活动有多种不同的表现方式,但是总的来说,探究的过程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包含了一些基本的活动要素。

确定问题 探究过程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问题,分析问题的属性,根据问题的属性,进而可以确定采用哪一种程度的探究活动,有没有必要展开深入的研究,是进行完全的探究还是不完全的探究,还是以调查及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评价为主。在解决问题之前,不仅要将问题界定清楚,还需要确定问题所处的情境,也就是描述清楚问题空间。

形成探究思路 确定问题以后,需要在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有些时候,可以考虑与学生一起讨论决定问题,这样,问题对学生来说更是“自己的”,也更能够将学生自己的知识经验调动起来,分析问题,收集信息材料,形成解决的思路和策略。另外,问题的属性不同,所采取的解决策略也有很大差别,不同的解决策略需要不同程度的探究活动。

实施探究 开展探究是整个活动的核心过程,探究的过程是学生根据所确定的探究思路,进行调查、实验、资料收集、访问、考察等各种探究活动,最终将问题予以解决,并得出探究结果的过程。所开展的活动类型可以是丰富多样的,在进行学习活动设计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问题的性质来探究的程度选择相适应的活动类型。

结果展示/交流 经过一系列探究活动以后,将形成不同形式的探究结果,可以是实验报告、访谈结果、调查报告、作品等。探究结果的展示和交流,实际上也是探究过程的一种活动方式,可以将其看作是探究过程的结束活动。

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1、抓住表现炮手神态变化的词语和句子,体会、揣摩炮手复杂的内心世界。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炮手为了国家、人民利益,默默奉献、牺牲自己利益的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苍白、煞白、惨白”等词语以及文章两处对比描写,体会炮手心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

对炮手思想感情、奉献精神的体会。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生齐读课题。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文感悟

(一)抓住人物对话,体会特点。

1、这篇课文在写作上非常有特点,尤其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来推动情节的发展,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请们翻开课本101页,自由朗读课文,找到炮手和将军的对话,试着读一读,看谁读得最符合他们的身份。

2、你们觉得,将军在发号施令时,他的语气应该怎样?炮手的回答呢?谁愿意为我们读读2—10自然段。(抽生分角色读),生评价。

3、军人在战场上,说话非常干脆,绝不拖泥带水,让我们再来感受一次,好吗?(全班分角色读)

4、对话中,我们了解到,开始将军让炮手炸毁的是德军的什么?将军叫炮手炸,炮手就炸,这叫什么?结果炸毁的是什么?(板书)

(二)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情。

1、虽然炮手和将军的对话看起来是那么的简洁、平静,甚至看不出丝毫的犹豫,但此时此刻,炮手的内心早已经是翻江倒海,这从他的神态就可以清楚地了解。默读课文,勾出描写炮手神态的词语。(抽说、出示)

2、认真读一读与这些词语相关的语句,思考:炮手的神态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从中你能体会到炮手怎样的心情?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这些词语旁边。

3、我们来交流交流。

5、(出示2—4自然段)请个孩子来读读这部分文字。

6、炮手的脸为什么会苍白?你从中体会到了炮手怎样的心情?(抽说,相机评价,并指导读。)

7、(出示5—8自然段)士兵的脸为什么变得煞白,从中你又体会到了炮手怎样的心情?当将军让炮手看红瓦白墙的房子的时候,炮手可能会怎样想?指导朗读。

8、将军关注的范围越来越小,目标越来越接近炮手的家。炮手的心情越来越担心、越来越害怕,所以,他的脸色由苍白变得煞白。终于,将军下达了残酷的'命令——

9、(出示9—10自然段)士兵的脸色变得惨白。想象炮手的家。

10、导读10自然段,从炮手和军官们强烈的对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说)

11、可他毕竟是一个军人,战场上,一切都要在短时间内作出决定。他服从了命令。

12、导读12—13自然段,你从中读懂了什么?为什么?相机出示最后一段,指导读。

(三)升华情感,学习奉献精神。

1、炮手知道那是自己的家,为什么还要瞄准房子开炮?他不炸不行吗?这可是他家仅有的一点财产啊!(生讨论交流)相机指导第一段。

2、如果不炸掉德军驻地,一旦巴黎被占领,会发生什么?炮手这么做是为了什么?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他选择了炸毁自己的家。尽管他内心痛苦,可他的行动是那样坚决。(再读10自然段最后一句)

3、现在我们再读课题,你感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炮手?(生说)

4、他是一个普通的士兵,却是一个真正的英雄,在他身上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奉献精神,是一个军人崇高的品质。此刻,如果炮手就站在你跟前,你想对他说什么?

5、小结:他们的奉献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充满感情地读读关于奉献的名言。

(四)、布置作业:续写《炮手》。

教学反思:

《炮手》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讲的是100多年前,在巴黎郊外,一名炮手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而亲手炸毁自己家的感人故事。

这个故事不长,全文以人物的外貌、神态的描写并以对话为主贯穿全文。他们的对话完全是一个长官与一个严格执行命令的士兵之间简短的一问一答,文中在写对话的同时描述炮手的神态变化,他的脸色由“苍白”到“煞白”再到“惨白”,形象地表现了炮手当时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些句子的理解和感悟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个难点。而《新课标》的阅读要求中提到:要指导学生进一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本课的阅读,我设想通过充分地读,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走进炮手的内心世界,感悟炮手为了国家的利益,从作战的全局着想,而牺牲“小我”的默默奉献精神。在《炮手》一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地体现着这一点。

一、创设互动情境,让学生走进课堂。

“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兴趣是学生互动的起点,教学者应想方设法,调动一切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迫切参与其中,都跃跃欲试,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情境。在《炮手》的教学中,我主要用语言来渲染。饱含感情地读,感情地说。这样以情感打动情感,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很快把握住了文章的脉络。

二、

首先我问学生怎么样才能读好对话,在学生充分交流之后,让他们带着这些经验来反复朗读,通过读理解将军以及炮手复杂的内心世界,从而理解到炮手身上所凝聚的奉献精神。同时分角色朗读,但由于时间把握不到位,所以分角色读的不是很多,今后有待进一步提高。

总之,语文教学是多方面因素有机的统一。以后将根据不同的内容,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来感染学生,让课堂轻松一点,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成长。

教学设计方案 11

【教材分析】

课文说了家庭生活中的一个小故事,小云生日那天,妈妈送给她一只布熊。因为妈妈总是忘记自己的生日,小云就想把生日借给妈妈,并将布熊送给妈妈。全文语言浅显,体现了母女真情。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今、正、雨、两4个字。认识2个偏旁饣、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云借生日给妈妈的原因。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朗读课文,从故事中了解母女间的情感。

【教具准备】

《生日歌》录音带、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饣、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云借生日给妈妈的原因。

〖教学重点

认识生活和朗读课文,从故事了解母女间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放生日歌曲,提问:谁知道生日是指哪一天,每个人都不会忘记自己的生日。

2、平日里,你们会向别人借东西,也会把东西借给别人,听说过借生日吗?出示课题18、借生日。

二、初读课文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2、提问:

课文中谁把生日借给谁?我指的是谁?

3、再读课文,共分几个自然段?你想读哪个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

1、指名读1、2自然段。

2、认识两段中的生字。

3、小云的妈妈说自己把生日给忘了,妈妈真得是忘了吗?

(小云的妈妈并非忘记了自己的生日,而是只想到别人。)

4、指导朗读:

您怎么从来不过生日?没见过妈妈过生日,小云感到疑惑,要突出从来,读出纳闷的语气。

四、学习三、四自然段

1、指名接读三、四自然段。

2、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前,心里会想些什么?

(大家讨论后,明白小云在妈妈的影响下,懂得了关心妈妈,同学们应该向她学习。)

3、指导朗读:

最后两句话是她经过思考想出的办法,要读出肯定的语气,表现出小云的天真可爱。

五、全文朗读

1、分角色朗读课文,师生读,同学与同学读。

2、配《生日歌》读。

六、扩展活动

亲手作一件小礼物送给爸爸妈妈,并说一句祝福的话。

〖课后小结

低年级的学习贵在实字上,扎实地读字,读词,读句,读文,能帮助学生垒好语文学习的每一块砖。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书写本课4个生字。

3、指导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读生字。

二、分小组自学生字

要求:

1、读准字音,注意正、怎、饭、拿等字的读音。

2、分析字形,用不同的办法来记忆,指导写字:

今:撇尖低,捺脚稍高,开口度大,撇捺相接处,点和横收笔都在竖中线上。

正:注意横,竖的长度,第二横是长横的一半,左竖是右竖的一半,最后一横长,稍凸起托连竖。

雨:冂要宽,蹭的竖,不出框,最后四点两两对称,如隔窗看檐下的雨水均匀滴下。

两:冂内两个人字分布均匀,人的捺均变为点。

3、学生写字,老师巡回指导。

三、复习巩固

1、复习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提示:红花中的字可以做词头,也可做词尾。

2、分小组比赛。

3、每组选出代表,全班比赛。

四、想象故事的结尾

1、请同学们编出故事的结尾。

2、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五、讲评小结

〖课后小结

注重各项学习任务的有效落实。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目标达成的前提,真正落实还需要教师在课中通过调控让全体学生有效习得。

个人教学设计 12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手工书设计的相关知识,学习手工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提高学生对书籍设计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创新意识。

2、过程与方法:学习手工书的设计要素,构成原理和制作方法,能用有创意的形式来表达特定的信息和意义,以自主或合作的方式进行手工书设计和制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以创意为中心的设计意识,提高审美能力,形成耐心、细致、整洁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书籍的情感。

教学重点:

手工书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

手工书的设计过程。

教具:

多媒体课件、不同造型的书(自制)

教学流程:

激情导入、明确目标、问题导学、师生释疑、系统知识、师生互动、实践体验、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小结拓展。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纸”上谈兵)

播放视频。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

(拿出几本不同造型的书)你更喜欢哪本?为什么?

小结:一本吸引人的书除了拥有内涵以外,书籍的设计也非常重要。

既然大家爱读书,那一定对书的结构很了解吧。(学生拿起书指着各部分结构说出名称:只要求学生能够说出封面、封底、书脊等主要结构即可)

二、发展阶段:(书归正传)

稍加评价后,问:那你知道一本书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播放视频:《一本书的诞生》)

一本书的制作要经过这么复杂而艰辛的工作,太麻烦了。看老师给大家变个小魔术(一张纸一本书),然后写上书名和内容,对封面和封底、书脊加以装饰就是本完整的书了。这是咱们现在的书的样子,那有谁知道书的发展演变过程,

小组讨论作答后,请学生看屏幕:竹片书、卷轴书、线装书、册页书、现代书。刚才老师用一张纸就做了一本书,你还能有哪些办法做出一本书来?

(小组讨论)选两个小组悄悄告诉老师讨论结果。同学们的想法都不错,但是不是只会纸上谈兵呢?你们的创意能变成现实吗?

我好期待啊! 进入下一环节:

三、体验实践:(纸板也奢华)

请同学们开动想象,将创意变为现实。

1、同学们制作前我来抛砖引玉。(播放微视频:成品书欣赏)

2、制作要求:

a、方法不限,内容自定,用准备好的工具材料制作一本手工书。

b、根据书籍内容设计恰当的装订形式和外部形态,具有创造性。

c、工具材料的使用注意提醒。

d、作品要力求细致。

3、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播放视频:制作过程中注意的问题和手工书作品欣赏)

4、作品完成后,进行小组作品展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评选优秀小组,教师将自制书籍赠与学生作为鼓励。

四、课堂小结:(书不释手)

手工书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手摸,更要用心去感受。要用创新的思维、发现的眼睛去完成一件收手工书作品。让我们从“做一本书”到“认识书,爱上书,爱上阅读”,做到书不释手。

五、课后拓展:

课后注意观察,收集图片和文字,还可以贴上自己的藏书票,将自己的手工书制作完整。

教学教案设计 1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七个会认的字,掌握“浪花、一会儿、雪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4、在理解句子的过程中激发情感,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5:通过理解词句,结合画面促进想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感情朗读理解句子,体会句子包含的感情。

教学媒体:教学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有没有在软绵绵的沙滩上玩过?演示CAI课件(画面:课文插图伴有海浪的声音)

2、今天,我们一起到海边去看看金色的海滩和美丽的大海中的浪花。(CAI 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配乐配图听老师范读

2、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一下读书的情况,这些字词你能读准吗?

三。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标出句子。

出示课件:这就是金色的沙滩,我是指谁啊?对了,就是和我们小朋友年纪一样大的小女孩,她呀!正坐在沙滩上玩耍!

2、品读第二句。

渡:咦!听听,这时候谁来了?(浪花来了!)

出示CAI,听听海浪的声音

(1)齐读第二句话。

(2)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句子:出示:我坐在沙滩上玩耍,浪花看见了,迈着步子,搔痒了我的小脚丫。指出两个句子的区别。(没有了“轻轻地”“悄悄地”)这都是说谁的?

(3)指名读第二句话

(4)怎样才叫做“轻轻地走来了”请一个同学来示范一下

(5)浪花卷上沙滩的声音很小很小,而且啊,他还轻轻地践到了我的。小脚丫上呢!

(6)读这句话,读出浪花的“轻轻”,浪花的“悄悄”,读得时候要轻要慢。

(7)自由练习

(8)指名读,谁能读得更轻!

(9)齐读

3、品读第三句

渡:贪玩的小浪花,悄悄地涌上来,又悄悄地退回去,一次次地把小姑娘脚下的黄沙冲走,她的小脚丫痒痒的就好象被一条毛毛在瘙痒着!你们看小姑娘这时是什么样的?

(1)看图说说

(2)指名读第三句(出示第三句)

(3)它是指谁呀?它发出了怎样的声音啊?重点指导读好“哗哗哗”。“跑回家”是什么意思呢?

(4)浪花这个小调皮鬼把小女孩逗得很开心地笑了,同学们你们开心的时候也会笑吗?能笑一个给老师看吗?

(5)谁能笑着来读读这一句,读得时候注意把“笑得我”连起来读。

(6)自由练习

(7)小组选代表比赛读

4、小结:小浪花呀轻轻地走来,悄悄地给我瘙痒,把小女孩逗乐了,又哗哗哗地笑着跑回大海妈妈的怀抱里跟我捉迷藏做游戏!你们觉得浪花怎么样啊?(板“可爱”)

你们喜欢可爱的浪花吗?

5、齐读这一段

6、引导:老师有点不明白了,这可爱的浪花真能够迈着步子走来,真能够瘙痒我的小脚丫,还能够笑着跑回家吗?小女孩把浪花当作了一个和她玩耍的小娃娃啦!

(二)第二段

出示课件:又听这回海浪声大了一点

渡:不久,这个可爱的小家伙又来了。这回它还是悄悄地来吗?

1、指名读第二段,标出句子。

2、读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浪花是怎样来呀?

(2)唱着笑着”,对唱着歌儿高兴地来,谁能读出这种感觉!

(3)找两个人对比读读

(4)指名读

(5)齐读

3、读第二句

渡:可爱的小浪花唱着笑着跑来,给我带来了许多礼物。有些什么呀?

1)、指名读第二句话。

2)、这里有不懂的词语吗?“捧来”谁能做做动作,浪花真有礼貌

3)、“捧来”了什么?请小朋友到沙滩上找找(贝壳小虾)

4)、贴词丰富“雪白的贝壳”“青青的小虾”(复合型的图片)

5)、还可以是怎样的“贝壳”,怎样的“小虾”呢?(丰富他们的词汇,漂亮的贝壳可爱的小虾等)

4、读第三句

看,浪花送她的礼物太多了,她兴奋地说了什么呀?指导注意“装不下啦”向上扬。男女生比赛读

5、激情引导再读读这一段

6、小结:你觉得浪花像什么?(板书:小娃娃)而且是一个可爱的小娃娃。哪些词语说明浪花像可爱的小娃娃?板书:唱、笑、跑、捧。

(三)第三段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板书:淘气、一群。为什么不说像“一个”淘气的娃娃?(有很多浪花)

三、归纳总结

1、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浪花像一群淘气又可爱的娃娃?划在书上,然后在班上说一说:(1.迈着轻轻的步子;2.悄悄地搔痒了我的小脚丫;3.笑着跑回家;4.又唱着笑着跑来了;5.这次它给我捧来了雪白的贝壳,青青的小虾;6.浪花跑去又跑来。)

2、齐读课文,要读出对大自然的爱,对浪花的爱,要读得亲切,充满感情。

3、课文中的“我”通过自己听到的,看到的和感觉到的,写出了浪花淘气又可爱的动态,把浪花当成了一群淘气的娃娃。出示句子:

浪花象一群淘气的娃娃。

天上的白云像飞奔的马。

彩虹象一座美丽的拱桥。

仿照这个句子来说说话:

小狗的脚印像__________。

弯弯的月儿象___________。

__________象___________。

五、总结升华:学完了这篇课文以后,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了?

板书:

轻轻的 悄悄地

可爱 淘气 一群娃娃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文本,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参与对文本内涵的理解、领悟,使学生生成自己的独特感受,入情入境,产生心灵上的共鸣。特别是当学生对描写浪花的语句进行品读之后,再去读课题,那种对浪花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读得非常有感情。这比老师一遍又一遍地提醒学生要怎样读效果好多了。

一年级的生字教学是尤为重要的,但生字教学究竟该放在什么时候教?一边学课文、品句子,一边还要学生字,这定会影响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若要放到课前或课后,又担心离开了语言环境,学生难以学好,且集中识字对学生来说量太多,难以一下子掌握。这个问题值得探讨

课堂教学设计 14

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成功的第一步,也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今年暑假,海口市骨干教师培训请了海南华侨中学劳海丹老师做了《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讲座。旨在教会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逐一详实地讲述了:走进课堂教学设计;做好设计前的准备工作;制定教学目标要有的放矢;精心做好教学内容设计;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与模式;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的组合运用;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景九大版块的内容。

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加上老师潜移默化的指导对教学成果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如何设计教学,是对教师教学评价的依据之一。因此,如何内化学生成为自己的认识,是要教师在课堂中如何使用教法进行加� 尤其是历史教学,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这就是“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它既强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创新能力的训练有利,对于学生健康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也是大有好处的。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应努力向“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方面发展。

教学设计方案 1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会策划有意义的秋游活动。

2、 培养学生组织语言能力,能清晰流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3、 学会从多种方案中筛选,保留最佳方案。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学习设计最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理性、周全地考虑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人公的意识。

重点难点

秋游活动如何策划,才能既玩得开心,又节省开支。怎么样的方案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突破方法:查找资料,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学生事先设计一分秋游方案。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欲望。

课件出示一组秋天景色的美图,问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吗?

同学们度过了一个炎炎的暑假,夏天已经从我们身过悄然而过,我们走进了凉爽的夏天,迎来了丰收的季节。想亲自去看一看‘摸一摸吗?尽情感受一下秋天吧?

二、自主策划,明确交际的方向

同学们,秋天就在我们身边,现在就让我们出发秋游吧!

1、 你们想到哪里去,用什么方案寻找秋天?

2、 那你又想用什么方法留住你找到的秋天。

三、自主探究,设计方案。

分小组设计自己的秋游方案。

四、汇报各自的设计方案,评选最佳方案。

1、各人准备好自己的秋游方案。

2、在小组里交流。

3、各小组推荐一份在班上交流。

4、根据节省度,快乐指数评出最佳方案。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 16

《学奕》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八组第二十五课《学弈》,《学奕》教学设计。

2、教材简析:《学弈》这篇文言文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文章先说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然后讲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最后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文言文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虽与现代文在用词造句、朗读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却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从小学开始,在学生成语、名言警句、古诗词的积累基础上,让学生接触一点文言文,初步感知其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观点,对加强人文教育,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很有好处。选编本文的目的有两点:一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好,强调学习要专心致志,有利于学生继承发扬刻苦学习的优良传统;二是因为它短小精悍,文字较为浅显,适合小学生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初步感悟了学习方法,为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3、教学要求:

知识能力训练点:学生通过教师引导以及小组自主合作,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过程方法引导点: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学习的方法。(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读通、读懂、熟读成诵。)

情感态度渗透点:学生能从文中体会到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能从课内外延伸结合中进一步了解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4、教学重难点: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它与现代相比,在用词造句上截然不同,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因此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重点。从理解课文方面看,难点在于让学生参考课后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所以要将此点作为难点来突破。由此可见,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而利用CAI课件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画面,创设情境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是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的关键。

二、说学情

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顺应世界教育人本化的趋势,必须把教育过程本身建构成学生主体性的开发、培养、提高的过程。让学生在民主、宽松、自主的教学氛围中全员、全程、全面地参与学习活动,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本课教学,是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的学习,学生非常好奇,但遇到困难如何消除畏难情绪,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有学习兴趣,达到思维兴奋点是组织教学的关键,因此在"备教材"的同时,我也在"备学生"上下了功夫。

1、利用旧知迁移,游戏激活兴趣。

《学弈》这篇文言文选自《孟子·告子》,也是成语"专心致志"的来源,利用此处切入点,将学生成语积累作为旧知迁移到古代文言文成语故事这一新知上,利用成语游戏开课大大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学习探究的自信心,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发挥范读榜样作用,增强学习动力。

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和关键都落在朗读上,要树立"朗读第一位"的教学观,但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不易的,所以老师的精彩范读往往可以促进学生朗读欲望的产生,形成学习的动力,教案《《学奕》教学设计》。

3、自主合作,改变学习方式;团结协作,减轻学习压力。

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是思维火花互相碰撞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听说读写的过程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并进的过程,这无疑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因此,在突破本课教学难点―――读懂课文内容这一环节的处理上引入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4、创设情境,发挥想象,鼓励创新。

学生在轻松愉悦、活跃自主的氛围中,读通、读懂了课文,接下来是明理的环节,我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学弈经验总结会",大大激活了学生的想象,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将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再次推向高潮。而接下来的孟子讲学这一情境的创设也改变了以往朗读评评点点的传统模式,将学生直接引入学习、朗读的氛围中,达到身临其境,忘我境界。

5。

因此我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读通、读懂、熟读成诵,感悟学习方法,同时也让学生在批批划划中养成学习习惯。

三、说教法

读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读,这与本课教学重点不谋而合,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采取读式教学法,该方法导语激趣——讲究激励性,初读寻疑——提倡自主性,再读释疑——倡导探究性,细读解析——主张创造性,精读入情——讲究情境性,美读品味——提倡鉴赏性,熟读成诵——主张积累性。这种方法的功能是既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能读书",又能激励兴趣、情感、意志、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游戏激趣法、创设情境法也是本课教学中两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它促进了"读式教学法"的读,拓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说学法。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读,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还是读,因此学生在本课中的主要方法是朗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细读——精读——美读——熟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让学生经历寻疑——释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诵的过程,体现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除此之外,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还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读懂了课文内容。

五、说教学过程

1、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游戏激趣法和旧知迁移法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达到兴奋点,让学生在游戏情境中将旧知成语与新知文言文成语故事相结合,从而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2、读通,整体感悟文章大意。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自悟交流法。让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感受教师的范读,从而领悟文言文的特点,进行体会交流,为下面的理解和朗读奠定基础。

3、读懂,根据注释自主合作探究,自悟句意文意。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让学生在质疑之后下位寻找伙伴,自由组合,分工合作解决疑难,从而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汇报合作成果的过程中学生们团结协作以简驱繁,突破难点,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这也打破了传统,形成了开放式课堂。

4、吟诵,创设情境,体情悟道,熟读成诵。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创设情境法,共创设了"学弈经验总结会""孟子讲学"两个情境,前者的创设主要意图在明理,其中创造性问题——在经验总结会上师徒三人会说些什么,你们作为嘉宾能联系实际说说吗?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体情悟道自然不刻意。后者的创设为学生的诵读提供了空间,将学生带入情境中,身临其境,熟读成诵,改变了传统的评读僵局,促进了朗读、诵读指导的效率,积累了语言。

5、拓展,课内外延伸积累。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总结法和课外延伸法,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通过推荐文言文成语故事以及搜索文言文的网址引导学生学会积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这样首尾呼应,成语贯穿始末,体现了"大语文"观。

教学设计方案 17

学情分析:在学生对马的相关知识的了解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对马的了解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把握生字词;掌握对比的描写手法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悟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积累优美词句;掌握对比描写

教学活动:

一、 兴趣式导入

课前先做一个知识积累训练,请同学讲一讲有“马”字的成语:如马到成功、一马当先、马不停蹄等。

二、 观察图片,说说它们的不同点。

前者是被人类驯服、被束缚的马;后者是自由的、野生的。

三、 整体感知课文

1、 自由朗读课文,生字词疏通

2、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问题设计:读完课文,你脑中出现了哪几种不同生存状态的马?

【明确:①(1~2)人类驯养的马; ②(3~5)天然野生的马】

四、合作研讨

问题设计:

1、 这两种不同生存状态下的马各有哪些特点?找出文中的语句读一读。

【明确:①勇毅、驯良、被奴役、当玩物 ②美质、美德、美貌】

2、 你比较喜欢哪一种马,说说理由。(鼓励学生个性体验)

3、 课文在描写野马的美貌时,为什么要与其他七种动物作比较?文中还有哪些对比?

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

五、拓展延伸(学一学,写一写)

文章在描述马的外在特征时,与许多其他的动物作了对比。试用同样的方法描述一下猫或其他小动物。100字左右。

六、小结语

马是人类忠实而高贵的朋友,让我们也成为马的朋友,放他们纵横驰骋!

七、布置作业

课后收集我国历史上或传说中的名马。

教学设计方案 18

一. 由电影《侏罗纪公园》导入

二. 放映一组关于虫鱼鸟兽的化石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三. 研读课文

1. 教师范读 ,请学生思考诗中提出的问题

(情境设计:假设你现在就站在生物博物馆的门口,老师马上就要带你进去,你准备好了吗?看到这些奇异的生物化石,你会想到什么?)

2. 由学生自由提问,老师归纳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全班讨论

如:1,沉睡亿年的'石头怎样说话?

2,科学家通过研究,得出什么观点?

3,皱纹和化石有什么关系?作者为什么要写皱纹?

3. 教师总结

(情境设计:当你参观完生物博物馆,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你有什么感想?)

四. 反复朗读,体会诗的音乐美

五. 作业

自己收集一些关于生物化石的图片、资料,全班办一个图片展。

教学设计方案 19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并通过雨点的动态变化认识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并会正确、美观地书写。

3、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征,了解一点水的变化常识。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了解一点水的变化常识,激发学生观察、认识自然现象的兴趣。

3、学会本课3个生字“落”、“海”、“洋”。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

1、(多媒体课件显示)小朋友看,天空布满了乌云,你还看见了什么?

2、今天我们学的课文,题目是——《雨点》。

师板书课题,

3、这篇课文告诉我们,雨点落进不同的地方,样子是不一样的。雨点落进了哪些地方?样子有什么不同呢?

二、初读课文。

1、请小朋友一边看图一边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课文中共有4句话,配有4幅图。请小朋友一边看一幅图一边读相应的一句话,再想想它们的意思。

3、通过自己的读,你知道雨点都落进了哪些地方?雨点落进不同的地方,样子有什么不同?现在我们就一句一句地把课文读懂读好。

三、讲读课文。

(一)讲读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

(1)(出示生字)落。读准字音

雨点是从空中落下来的,它落进了池塘里。

(2)(多媒体播放:池塘画面)

池塘里的水跟我们平时看到的小河里的水的样子有什么不同?

2、一动也不动,就像什么?书上用了哪个词?

Shuì jiào

(1)(出示词语:睡 觉)读准字音,“睡”是翘舌音。

我们每天都要睡觉,睡觉的时候要闭上眼睛,所以“睡”这个字很有意思,是个眼目旁。你能读出它的意思吗?

(2)指导读好第1句。

(二)讲读第二句。

1、指名读第二句。

(多媒体课件播放:小溪画面)小溪的水缓缓地流着,就像在干什么?书上是怎么说的?

sàn

出示词语:散 步)读一读。

2、为什么不说它睡觉,而说它在散步呢?散步的时候是怎么走的呢?你能读好这个词吗?

3、指导读好“散步”。

4、指名读第2句。评议,再读。

(三)讲读第三句。

1、自己看第3幅图,小声读第3句话,能不能把意思读懂。

(多媒体课件显示:江河画面)

2、指名读。

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一听他有没有读懂。

3、评读。

4、齐读第3句。

5、小结:刚才大家看着图,自己读懂了第3句话的意思。

(四)讲读第四句。

1、现在请小朋友再看一幅图,自己读第4句话,能不能把第4句话读懂、读好。

2、指名读。

3、评:他读懂了没有?从哪里听出来的?

Hǎi yáng tiào yuè

(出示词语:海 洋 跳 跃)

4、指导读好“海洋”、“跳跃”。

5、齐读第4句话。

四、指导朗读。

1、现在谁能把整篇课文读给大家听呢?

2、自读、互读、指名读、赛读、全班读。

五、教学生字。

1、出示字卡,读读生字卡片,巩固字音。

2、这些生字不光要认识,还要能记住它们。

本节课,我们学了几个有三点水的字?

3、“落”是上下结构的字,三点水在这里不做偏旁了。

你怎么记住这个字?

“海”这个字请小朋友注意右边“每”的笔顺。

“洋”这个字怎么记呢?

4、师范写“落”、“海”、“洋”。

5、学生描红、临写,师巡视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剩余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有感情地背诵课文,表演课文。

教具准备:

录音磁带、头饰、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齐读生字卡片(“海”、“洋”、“落”)

2、口头扩词。

海( )( )( ) 落( )( )( )

3、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

1、这么有趣的课文,愿意背下来吗?

2、为了背好课文,我们先来读好下面这几个词语:

睡觉 散步 奔跑 跳跃

3、看着板书或屏幕,试着背诵课文。

(1)自背、同座位互背、指名背、评议、全班齐背。然后问:我们来演一演这个课本剧好吗?

4、拿出自己做的头饰,边背边做动作。

三、拓展练习

1、课文我们已经学懂了,你们注意观察过吗,春天的雨点还会落在哪些地方?给大自然带来哪些变化呢?小朋友到郊外去观察,你就会发现了。

2、多媒体课件显示:雨点落进果园里、树梢上、田野里、池塘里的画面。

3、(出示:口头填空)

雨点落在果园里,点红了 。

雨点洒在树梢上,染绿了 。

雨点落在田野里,滋润了 。

雨点降在池塘里,唤醒了 。

4、雨点还会落在哪里呢?学生互相讨论。

四、教学生字

1、出示字卡,读字音。

2、教学新偏旁。

睡:上节课老师已经教过,这叫“眼目旁”,跟读两遍。

散:右边的偏旁是“反文旁”,跟读两遍。

觉:偏旁是下面的“见字底”,跟读两遍。

步:上面的叫“止字部”,让学生认读两遍。

3、自学课后的笔顺表,描红。

4、从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呢?学生各抒己见,师提醒以下的几个生字。

步:下面不要写成“少”,多出一点来。

睡:重点指导右边的笔顺。

五、指导写字。

散:左右等宽。

跑、跃:左右等宽,足字旁略微比右边的部件短一些。

睡:右边的第二笔横写长一些,第三笔横略长些,第一笔横写得最短。

1、师范写“散、睡”,生描红。

2、生描红,临写生字,师巡视指导,放轻音乐。

板书设计:

池塘 睡觉

小溪 散步

2、雨点 江河 跳跃

海洋 奔跑

教学反思:

课文写作者在不同地观察同一事物都不一样。引导学生观察,春天来了,小雨点落在其他地方,会有什么变化。

施工总平面图设计的内容及步骤有哪些? 20

1) 收集、分析研究原始资料;

2) 确定搅拌站和加工场地的位置、尺寸;

3) 考虑仓库的位置,材料和半成品的合理堆放;

4) 场外交通的引入及现场运输道路的布置,临时便道便桥的位置、长度、标准;

5) 各种临时设施的布置;

6) 临时水电管网及动力设施的布置;

7) 安全、消防设施的布置。

施工总平面图设计的依据

1) 自然条件和技术经济条件,

自然条件包括施工区域的地形、地物(道路、桥梁、河流、池塘等)、气象、水文及工程地质等资料;技术经济条件包括当地的交通运输、水源、电源、物资资源、生产和生活基地情况;

2) 工程结构设计的平面图及有关设计资料;

3) 施工进度计划和主要工程的施工方案;

4) 各种材料、半成品的供应计划和运输方式;

5) 各类临时设施的性质、形式、面积和尺寸;

6) 各类临时加工场地的规模和设备数量。

施工总平面图设计的原则

1)在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施工用地,少占农田,平面布置紧凑合理;

2)所有临时性设施和运输、水、电等线路的布置,不得妨碍地面和地下构筑物的正常施工;

3)外购材料力求直达工地,避免或减少二次搬运,合理布置施工现场的运输道路及各种材料堆放、工作车间、仓库位置、各种机具的位置,尽量使其运距最短,以缩短场内的搬运距离;

4)充分利用现场原有的设施为施工服务,力争减少临时设施的数量,降低临时设施费用;

5)施工区域的划分和场地的确定,符合施工的工艺流程要求,尽量减少专业工种之间和各工程之间的干扰,有利于生产的连续性;

6)符合环境保护、安全防火和劳动保护的要求,应考虑避免各种自然灾害侵袭的防护措施;

7)各种设施应便于工人的生产生活;

8)使场地准备工作的费用最省。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 21

教学重点:

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认识等比数列是反映自然规律的重要数列模型之一,探索并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

遇到具体问题时,抽象出数列的模型和数列的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3、等差数列的'性质。

二、讲授新课

引入:

1、“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2、细胞分裂模型

3、计算机病毒的传播

由学生通过类比,归纳,猜想,发现等比数列的特点

进而让学生通过用递推公式描述等比数列。

让学生回忆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到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过程然后类比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注意:

1、公比q是任意一个常数,不仅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

2、当首项等于0时,数列都是0。当公比为0时,数列也都是0。

所以首项和公比都不可以是0。

3、当公比q=1时,数列是怎么样的,当公比q大于1,公比q小于1时数列是怎么样的?

4、以及等比数列和指数函数的关系

5、是后一项比前一项。

列:1,2,(略)

小结: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三、巩固练习:

1、教材P59练习1,2,3,题

2、作业:P60习题1,4

教师教学设计 2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归纳整理文言知识。养成文言阅读习惯,提高文言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理解后天教育的重要性,开设辩论赛,激发学生对于仲永的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正确理解文言内容。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与成才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文言实词的读音及含义,训练文言阅读理解能力。

难点:使学生认识到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发展才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教师在上课之前给学生讲述《江郎才尽》的故事,启发学生思考为何会江郎才尽?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不断学习的重要性并顺势导入今天要学习的同样是和后天学习重要性有关的文言文《伤仲永》。

二、整体感知

引出课题,了解作者,顺带理出“唐宋八大家”及其代表作品。

三、深入研读

1、朗读阶段:采用吟读法,全班小声准备。学生个别试读。全班齐读,教师加以点评。

2、结合注释,梳理文意。

(本阶段引出“异、难、同”已知归纳方法,调板学生上台写些自认为符合要求的字词句,而后加以点评、梳理。)

四、研读课文。

1、本文讲述一个什么故事?

2、仲永从五岁至二十岁,期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找出原文并概括)

3、旁人是如何对待仲永的`?(找出原文并概括)

五、讨论拓展。

1、作者对仲永其父与邑人的态度,�

2.通过接触、描写、赞美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3.通过习作让学生掌握一定写景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4.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修改,养成习作之后认真修改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细致的观察生活与大自然,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及时记录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描写细致,感受真实。

课前准备 :

课前引导学生走进景,观察景。

1.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景物重点观察。

2.准确地把握景物特点。

3.把自己最感兴趣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基础,教者有意识地的在课前让学生走进秋天,感受秋天的美丽,为写作积累了素材,减轻了课堂习作的难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教师出示自己假期时游玩拍摄的照片)讲述自己假期愉快的旅游经历。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认识规律、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利用课件让学生感悟秋天的美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苗,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情境。】

二、交流信息,激发写作兴趣

1.师:我想我们都喜欢出去游玩儿,去拥抱大自然,想必你们也定有难忘的经历?能告诉我们吗?

生自由交流。

2.师:是呀,通过刚才的交流,让我们回忆起了难忘的快乐时光,与其回忆,还不如动笔记录下这一串串足迹,那样看起来更清楚,对吧?

【设计意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认识规律、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利用自己的经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苗,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情境。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明确写作内容,做到写作时言之有物。】

三、片段赏析、发现写作方法

1、师:我们到风景区游览,欣赏自然风光,增长见识,留影拍照,真是一件乐事。那怎样给自己最喜爱的照片配上一篇精彩的文章呢?大家相互讨论一下,一会我们来献计献策。

生讨论。

2、师:谁有好的建议,快给大家说说!

(学生初步谈到:(1)按一定顺序,也就是旅行的顺序来记,这样更清晰;(2)要围绕照片的内容来写,把那里的美丽景色生动的描绘出来;(3)可以把其中一个地点和内� )

对于以上的建议教师要给与及时地引导、归纳和鼓励。

3、师:我也给大家介绍两种观察景物的方法,一种就是定点观察。如站在公园某一角,对公园进行由远及近的观察。又如我们登上塔顶,从东南西北四个

方向对塔下景物进行观察。二就是移动观察,它又叫移步换位法。就是随着脚步的移动变换位臵,一处一处地进行观察。选好了观察点,就是确定好了写的顺序。如这样,就有条理有重点地写下了作者去公园所看到的景物。

4.范文引路。(出示范文)

秋天是迷人的,也是五颜六色的。

记得上次去公园玩,我看到了一片火红的枫林,一片片枫叶看上去那么可爱,那么充满生机,像天边的晚霞,像梦中的油画。我不由得想起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哦,秋天是红色的!

我继续往前走,路旁开满了雪白的百合,闻一下,还带着露珠的芬芳。百合虽然没有菊花的灿烂,也没有牡丹的华贵,但他们清新脱俗,形态高雅,令人百看不厌。哦,秋天是白色的!

我停下来,坐在路边的木椅上想,现在是丰收的季节,农民伯伯田里的稻谷已经熟了吧。恍惚间,一幅画浮现在我的眼前:沉甸甸、黄澄澄的稻穗压得稻秆抬不起头,秋风吹过,掀起阵阵稻浪,我沉浸在无比的喜悦之中。哦,秋天是金黄色的!

啊,秋天,我是多么迷恋你!我已经醉倒在你色彩缤纷的怀抱之中了!

(1)同学们看了这篇文章,觉得秋天美吗?要怎样写才能把秋天描绘得更美呢?

(2)学生发表看法,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有了素材,只能解决言之有物,而怎样使文章写得更好,需要教师的指导。课堂上采用范文引路的方式,对写法加以暗示,使学生明白了该怎样表达。】

四、学生写作。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作文情况并适时给予引导。

五、品析评价,升华主题

1、请同学们品读自己的文章,将最满意的句段朗读出来,让他人分享,方便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2、推荐、评析同学的作品。 教师侧重选择两类文章:

(1)条理清楚,内容具体,重点突出,结构好。

(2)语言优美,对景色、心情、语言等的描写较生动,且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一评,作文中有哪些地方值得大家学习。

3、刚才,我们欣赏了几位同学的作文,相信对每位同学都有所启发,下面我们来精心修改自己的文章。我建议大家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这样可以让人视野清新,把笔墨多花在自然景观的特点上。联系自己的感受,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1)学生自己修改。

(2)教师发现问题及时帮学生解决,对部分学生帮他们开拓一下思路,发现共性问题随机点拔。

4、小组内相互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5、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师生互评,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6、将最佳作品推荐给老师,并在班级展板上展出。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互动,将作文臵于一种交际的情境中,让学生进行广泛地交流,抒发了真情,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使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板书设计:

用 心 观 察 真 情 表 达

. .. .

教学反思:

张开想象的翅膀 品味人间的真情 梁爱梅。

公开课教学设计 23

一、入情入境,朗读诗词,整体把握诗词内容,感受情感

1.创设情境(登高远眺),加强朗读。介绍背景,还原毛泽东主席登高远眺创作此词的场面,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2.老师根据《沁园春雪》的配乐flash范读,学生听读。指导学生注意词句的重音、节奏,初步把握内容,整体感受情感。

3.播放《沁园春雪》的配乐flash,训练学生根据画面进行朗读,实现“言、象、意”统一。

4.学生读完全词后,全班交流读懂的内容,说出从此中体会到的情感。教师连缀学生的回答,促成学生理解全词。

二、抓住诗词意象、关键词句,研读词的上阕所达之意、所表之情,借鉴诗词写法,学习借景抒情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交错而说,互文修辞手法,写出北国雪景的广袤无垠,表达作者的豪迈之意,抒发作者对北国雪景的热爱之情,表现诗人的博大胸怀。

2.“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时滔滔”。

抓住视觉形象做静态描写,描绘地域之广袤,雪域之广,冰冻之烈,写出北国气象的雄伟壮观,大气磅礴,显示诗人博大的胸怀。

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动态描写,“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化静为动。因为诗人情感的跃动,所以他眼前的大自然便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4.“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三、研读词的下阕,评论古代帝王,表达自己的抱负,学习议论抒情的写法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两句是上文写景与下文议论之间的过渡。祖国山河,如此美好;自古英雄,为之倾倒,奋斗不息。“竞”字,再现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展现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折腰”,展示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

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惜”字,定下评论的基调——惋惜、批判。对唐宗宋祖,“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对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只识”二字带有嘲讽之意;“弯弓射大雕”,传神地表现成吉思汗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俱往矣”,概括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点出全词主题。

四、抓住情感,观看音乐视频,升华诗词主旨,有感情地诵读全词。

附文章:

沁园春雪毛泽东

北国风光总起英雄折腰过渡

壮丽景色望景实景褒贬帝王惜古议论

妖娆美丽想景虚景今朝人物颂今抱负

热情赞美江山多娇评论帝王雄心壮志

教学设计方案 24

学习目标:

1、学习并启发学生运用条分缕析的方法去观察研究事物。

2、理解生动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体会说明语言准确性。

3、掌握总分结构顺序及分类说明方法。

第一课时

预习环节:

听写词语。完成《导》P61二1-3题。

了解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课堂展示:

一、导入新课: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从中也可看出作者对这一现象细致入微的观察。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留心观察自然界,以便掌握日月星辰等自然物来了解天气的变化,并总结出许多相关的谚语、诗词等,而在各种观物识天气中,最重要的方法莫过于看云识天气。俗话说:“进门看脸色,出门看天色”,云就是天的“脸色”,通过“云”的变化,可以“识”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

那么,为什么看云可识天气?怎样看云识天气?《看云识天气》这篇科学小品将教你几招。

讲解说明文的有关考点和答题技巧。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统观全文,了解结构

本文是“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

将课文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说明识天气可以看云。

第二部分(第2——6段),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姿态万千”总说云的形态;

“变化无常”总说云的特征。

中间八个比喻,分别说明云的形态之多,扣“万千”;省略号后,“有时”“有时”“刚才”“一霎间”,紧扣“变化无常”。

最后一句,以“招牌”作比,说明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看云识天气”,引出全文的中心。

三、研读品味、语感体验

研读第一自然段,品味比喻的妙处:

语感训练(投影出第一段有关练习)

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A;有的像鱼鳞,B;有的像羊群,有的像一张大棉絮,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时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1)下面四个短语是对文中的四个比喻的具体描述,它们各自在横线上的适当位置是:①来来去去②轻轻地飘在空中③满满地盖住了天空④一片片整整齐齐排列着A——B——C——D——

(2)这一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第一段的内容及在全文中的重要性。

明确:文章开头即介绍了云“千姿百态”“变化无常”的形态和特征,接着连用了八个比喻,紧扣“姿态万千”进行生动细致的描述,说明云的姿态之多,接着又用“刚才”“霎间”来突出云“变化无常”的特点,最后一句既是本部分的总结,也揭示了全文的中心“为什么看云可识天气”。

第二课时

预习环节:

1、研读课文第二部分,2、找出云的特征及其预兆。

3、完成《导学导练》P61 二 4——6

课堂展示:

一、分析、理解课文第二部分

话题一、体会第二段在文中提纲挈领的作用。

明确:第二段是3、4、5段的“纲”:段中分号前的文字引出第三段的内容,分号后的文字引出4、5段的内容。

话题二、①依次找出云的四种形态并归纳出共同特征:卷云→_____云→_____云→_____云。它们的共同特征都是轻、高、薄,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②云有许多种类。将第一段文字与课文第三段进行比较阅读,可以知道:第一段中“像羽毛”的云指_____云,“像羊群”的云指_____云,并且推知,“像鱼鳞”的云是云,“像一张大棉絮”的云指_____云。

③依次找出云的四种变化并归结出共同特征:卷层云→_____云→_____云→_____云,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低、厚、密,常常是雨雪天气的预兆。

话题三、云的光彩现象及预示的天气情况:晕、华、虹、霞,预示着晴、雨天气。

二、讨论探究、链接生活

探讨:看云识天气有什么意义?又有什么局限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气象卫星的科学预报,还有没有必要依据老经验看云识天气?

三、梳理小结、拓展延伸

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涉及的内容多、术语多,但文章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能够吸引读者,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方法,更重要的还要归功于作者对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留心观察、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教学设计方案 2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2.通过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读懂自然段意思的训练,并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能手”、“本事”、“孤单失群”、“大吃一惊”的意思,并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4.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更羸说的话;继续进行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2.教学难点──理解更羸观察、思维的过程及判断的正确。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成语导入,揭示目标。

1.成语导入。

小朋友,咱们以前学过一些成语,有哪些?

还有很多,今天咱们再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题目是──(出示卡片:惊弓之鸟)

2.揭示目标。

成语故事,要学懂什么?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懂这个故事的内容。

二.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把书打开,自己轻轻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想想:课文主要说了谁的什么事。不懂的地方呆会儿提出来。

三.检查自读情况,质疑问难。

1.初步了解内容。

课文主要说了谁的什么事?(指1~2名学生说)

板书:不用箭

只拉弦

掉下来

2.学习第1自然段。

更羸是怎样一个人?(指1~2名学生说)

这就是课文第一自然段告诉人们的。(多媒体显示:第1自然段)

相机学习部分词语。

a“更”:正音:“更”是个多音字,念准了。(学生开火车读)

b“魏国”:释义:魏国是古时候战国时期的一个国家。

正音:一起读。

c“能手”:什么叫“能手”?(指1~2名学生说)(多媒体显示:“能手”变红)

“手”这儿有三种解释,选择哪一种?击掌表示。(多媒体显示:“手”的三种解释)

课文中说更羸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你们想他射箭的本领怎样?(多媒体显示:“射箭能手”变红)

来,咱们把这一段读读好。(多媒体显示:第1自然段)

3.学习生词。

课文中的这三个新词你们读懂了吗?(多媒体显示:悲惨、愈合、拼命)

“悲惨”

第一个请你读。(学生开火车读)什么意思?

“愈合”

这个一起读。什么意思?

“拼命”

前鼻音、后鼻音分清楚。(学生开火车读)什么意思?

4.质疑问难。

还有哪些地方不懂,提出来。

小朋友提的问题都挺好,学了课文你们就会明白的。

四.学习2~8自然段。

1.过渡:(指板书)更羸不用箭,只拉弦,就使空中的一只大雁掉下来。你们觉得奇怪吗?课文中有个人也觉得很奇怪,是谁?

2.找段落。

你从课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看出来的。默读课文,找一找,找到的自然段开头打一颗星。

交流。(指1~2名学生回答)

3.指名分节读。

我请三个小朋友读,听听,他们的字音有没有读准。

4.圈词语。

拿起笔,把表示魏王态度的词语圈出来。交流。

a圈了哪些词语?(多媒体显示:信不过、大吃一惊、更加奇怪)

b理解。

“信不过”什么意思?

摸摸自己的耳朵在哪里?

魏王连自己的耳朵都不相信了,所以他奇怪的问──(出示卡片:你有这样的本事?)

“本事”找个近义词。

注意老师用红笔标注的地方,再读一遍。

“大吃一惊”什么意思?

所以魏王惊讶地说──(出示卡片:真有这样的本事!)

5.寻原因。

轻读2~8自然段。

魏王的态度越来越奇怪,为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自己轻轻读读2~8自然段。(多媒体显示:三个“?”)

交流。

“信不过?”

联系上下文说说,魏王为什么信不过自己的耳朵,说的时候用上“因为(),所以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这个句式。(多媒体显示:“信不过?”变红,句式)

“大吃一惊?”

魏王为什么大吃一惊呢?

(多媒体显示:“大吃一惊?”变红,句式)

“更加奇怪?”

最后,魏王更加奇怪了,什么原因?

(多媒体显示:“更加奇怪?”变红,句式)

6.分角色朗读。

用我们的声音把魏王奇怪的语气表现出来,愿意做魏王的小朋友站起来,坐着的小朋友就读更羸的话,老师来读提示语

五.学习第9自然段。

1.过渡:魏王一次比一次奇怪,更羸又是怎样解释的呢?咱们来看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快速看一下,几句话?

2.分组读。

四组,一组读一句,从你们开始。

3.默读。

(多媒体显示:(大家)想想更羸说的话,哪些讲的是他看到听到的,用“──”划出来;哪些讲的是他的分析,用“( )”括出来。)

板书:(看)

(听)

4.学习第1句。

哪些是更羸看到听到的?(指1~2名学生回答)(多媒体显示:第9自然段,第1句下划红线)

引读。

更羸看到这只大雁──(飞得慢)板书:飞得慢

听到它──(叫的声音很悲惨)板书:叫声惨(多媒体演示:“一只大雁慢飞,边飞边鸣”)

课文第2自然段中有一句话描写了这只大雁,找到的小朋友站起来,一起读。

由此可见,这就是更羸观察到现象。

板书:观察

5.指名读2~4句。

看到这种现象,更羸是怎样分析的?板书:→

谁愿意读更羸分析的话。(多媒体显示:)括出2~4句)

6.学习第2句。

指名读第2句。

更羸先是怎样分析的?板书:分析

引读。

这只大雁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孤单失群”是什么意思?

小结:这一句是先说结果,再讲原因的。

板书:受伤未愈

孤单失群

推断。

小朋友,我们说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作出正确的判断,那么,通过这一步分析,更羸知道这是一只怎样的大雁。

7.学习第3、4句。

为什么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就掉下来呢?板书:↓

更羸又作了怎样进一步的分析?板书:→进一步分析

▲说读

说:(指1~2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伤口裂开

往上飞

弦响害怕

看着黑板一起说。板书:─ ─ ─

读:(指名读3、4句)

书上是怎么说的。

▲读说

读:(指名读3、4句)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伤口裂开

往上飞

弦响害怕

说:(指1~2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

看着黑板一起说。板书:─ ─ ─

8.齐读第9自然段。

看着大屏幕,咱们把第9自然段连起来读一遍,想想:这一段主要说了什么?

六.学习第5自然段。

1.找。

更羸一步一步的分析正确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请你读。(多媒体显示:第5自然段)

2.说。

同桌互说。

前后对照着说一说。(多媒体显示:第9自然段最后两句)

提示:你可以这么说,更羸分析什么,结果怎么样。

交流。(指1~2名学生说)

(多媒体显示:“嘣的一声响”“直往上飞”加点)

(多媒体显示:“拍了两下翅膀”“直掉下来”加点)

小结。

小朋友们真是了不起,会前后联系着读课文,这样课文就越读越明白。

3.演示。

(多媒体演示:“拉弓─雁疾飞─雁掉下”)

你们看,更羸不用箭,只拉弦,“嘣”的一声,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4.理解:“直”。

这一段中有两个“直”,意思相同吗?

(多媒体显示:“直”变色)

老师列出了“直”的四种解释。(多媒体显示:“直”四种解释)

“直往上飞”中的“直”什么意思?(多媒体显示:“2.一个劲儿,拼命;”变蓝)

“直掉下来”呢?

▲笔直

你观察得真仔细,咱们再来看一看画面。(多媒体演示:“拉弓─雁疾飞─雁掉下”)

大雁果真是笔直地掉下来的。(多媒体显示:“1.笔直;”变红)

▲不断地

咱们再仔细看看大雁是怎样掉下来的。(多媒体演示:“拉弓─雁疾飞─雁掉下”)

5.指导读。

这段怎么读好?

谁来试试。(指1~2名学生读)

一起读。

七.总结谈话。

1.第5自然段就是说更羸不用箭,只拉弦,使空中的一只大雁掉下来。这和更羸的判断是完全相同的。

板书:判断

更羸真不愧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2.分男女生读第5、9自然段。

来,拿好书,女同学读第5自然段,男同学读第9自然段,咱们再来体会体会。

八.巩固练习。

1.练习。

更羸说的话很有道理,也很清楚,下面,我们来做个练习,看看句子和句子之间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多媒体显示:)

a第1题“因为大雁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怎样。”谁来。(多媒体显示:飞得慢)

b第2题,谁来。(多媒体显示:大雁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c下面3题做在练习纸上。

d交流,齐读。

谁来说说,句子和句子之间是怎么联系起来的?

2.存疑。

这节课,咱们学懂了故事的主要内容。刚刚提问的小朋友站起来,你们提出的问题现在明白了吗?

至于这个成语什么意思,生活中怎么用,下节课再学习。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 26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12 草原。

2、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到过草原吗?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草原吗?作者用他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让学生初步感知)

二、检查预习

1、读生字词: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

3、学生互相解词: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涂抹画面,使他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

拘束:过分拘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读课文,按照作者进入草原的顺序,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板书: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

2、小声读课文,想象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3、默读课文,画出�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3、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2、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草原》这篇文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理解课文,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2 草原》。

二、组织自学

按要求自学课文第1小节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想一想,草原有什么特点?作者的心情怎样?

3、同桌互相讨论。

4、试着有感情地读读课文。

三、交流点拔

1、看录像后读课文,说说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找出句子读一读。

3、打出投影句子。

4、看画面并轻轻读读这些句子,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草原的'?

5、读投影中的句子,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简单说说喜欢的原因。

6、指名读,体会草原的美和大。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公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7、连起来把这些优美生动的句子读一读。

8、评读,该怎么读。

过渡:仅仅读出喜爱、赞美的语气就够了吗?看看作者当时的心情吧!

9、第一次看到草原,面对满眼翠绿,怎不让人感到愉快和惊叹,你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带着惊叹的语气,去读读看。

10、指名读。

11、你来到了草原,最想干什么?用“既……又……既……又……”连起来说一句话。

1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是真的吗?

运用拟人的手法,也突出了草原的美。

四、组织自学

过渡:草原的天很可爱,景色也很迷人,草原人民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该怎样理解?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默读课文2─5小节,思考以上问题。

五、交流点拔

1、读了课文,蒙古族同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体现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的语句很多,拿出笔把每小节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来,同桌互相说说喜欢的原因?

3、指名说,体会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1)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①看画面。

②学生说。

③男女老少穿着艳丽的服装,骑在马上,衣襟与绸带迎风飘舞,确实像一条七色彩虹。(指图说)

④把“飞”改成“跑”行吗?他们为什么要跑得那么快?

⑤所以在读时要体现这种急切的心情。指名读。

在以下小节中,再谈谈。

(2)也不知是谁的手……民族团结互助。

①如果你是访问团的一员或是蒙古族中的一个,当时你会说些什么?

②指名说。

③说着你想说的话,和前后左右的同学握握手,体会一下当时主客相见热闹的场面。

(3)干部向我们……我们再回敬。

①学生说

②蒙古族同胞还用什么招待我们?读句子。

③他们盛情地招待我们,访问团的每一个成员对他们都充满了感激之情。带着这种感情读读。

④指名读

(4)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①这句话怎样理解?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联系《赠汪伦》这首诗互相讨论。)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下,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②理解中有困难吗?

③让我们带着依依惜别之情,集体朗读这句话。

六、总结

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古族人民欢迎客人时,热情欢腾的动态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该印象。

2、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民簇团结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3、朗读课文

附:板书设计

草原

初到草原————草原的景色动人

受到欢迎————由寂静变热闹

热情相见————气氛热烈

盛情款待————食品丰富,有歌有舞

愉快联欢————载歌载舞,不忍离别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 27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关于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在属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五、课前准备: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实验记录表,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师:学习面积单位有什么用?

生:测量面积

出示长方形纸板

师:要测量它的面积,�

师: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可以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测量操场的面积,教室的面积;草地的面积;等等,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去量,那可就麻烦了,所以我们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的目的,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握好教学的起点,抓住生活中的几个场景,引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

师: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测,长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系?

(学情预设:根据学生对长方形的认识和理解,可能会出现这几种情况:和长有关、和宽有关,和长、宽都有关,和周长有关)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知识的欲望,也培养了学生大胆探究,敢于猜想的精神)

(三)、实践探究,合作交流

师: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带上老师温馨的提示踏上探究之旅。

出示导学提示:

1、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搭建3个长方形,完成实验记录表。

2、 仔细观察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

3、 尝试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

(学情预设:学生在组长的组织下,合理分工,有序地开展实验)

(设计意图:创设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活动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借助导学提示经过启发,独立思考,讨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丛冢提高认知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展示成果,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到台前展示实验记录,并发言

(学情预设:各小组介绍搭建的3个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通过三次实验,发现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对表达流畅,思路清晰的小组给予表扬)

如:我们组共搭建了3个长方形,第一个长方形的长是3厘米,宽为2厘米,面积是6平方厘米;第二个长方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12平方厘米;第三个……通过三次实验,我们发现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

(五)、解决问题

1、实践活动

在我们这间教室里,有很多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的,请大家任选一个,先估计它的面积是多少,在量出它的长和宽,计算出它的面积,考考你的眼力,看看估计的和算出的面积是不是较接近。(学生操作活动,并利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正确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2、前几天,老师新换了一个办公桌,它的长是14分米,宽是8分米,我想给这张办公桌配一块玻璃,需要买多大的玻璃板呢?

3、思考题:

这是一块打碎的玻璃,你能求出它原来的面积是多少吗?说说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新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价值,既丰富了叙述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另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拓展延伸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表面并不是长方形的,如正方形的面积怎样求呢?它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呢?再如三角形,我们怎样可以知道它的面积呢?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在课后研究)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培养探究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

1、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数学新教学价值观中要求:"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本节课教师改变了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模式,尝试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贯穿“实验-发现-验证”思路,整节课教学过程注重了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探索方法的获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这也就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充分体现。“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2、学会与人分工合作

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运用不同的实验材料和方法,共同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开放了获取新知的整个教学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根据学生能力、性格等因素将学生异质分组,以学生学习小组为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开展合作学习,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并达成团体目标。由于小组成员各有其职,且职责分明,因此学生都主动投入;学生的全面互动,也可以弥补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小组合作学习又是以个体学

3、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

通过自主探究,获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教者设计了一些应用性练习,如计算学校操场的面积等,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这个实际生活问题得以解决,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感性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教学设计方案 28

课前透视:

这首儿童叙事诗主要讲一个小朋友从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事。在这首清新流畅的小诗里,我们能看到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的对小鸟的关爱,对生命的珍爱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当孩子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时,孩子看到了小鸟的明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希望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诗歌语言优美流畅,学生以前也有过接触,他们比较喜欢这种形式,教师可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进一步体会诗歌的节奏美、音韵美和意境美,从而让学生逐渐熟识诗歌。另外文中的字大多数学生已经认识,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主交流识字经验,激发他们识字的热情。

教学目标:

1、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唱6个字。

2、从妈妈的语言,我的神情动作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鸟蛋实物、录音机和磁带。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听音乐。放音乐《百鸟朝凤》:你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师:在大自然中,鸟类是个大家族,无论是陆地、海洋还是天空,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鸟妈妈是怎样把它的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呢?(板书课题)

2、出示实物。教师让学生摸盒子里的实物:猜猜这是什么?(鸟蛋)你们对小鸟和鸟蛋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有关鸟蛋的诗。

二、对话平台,自学(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利于提高自学效果。)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字或句子作上标记。

2、学生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小节读一读,其他人认真评议:发现他哪个字音读得准,你就向他学:他哪个字音读得不太好,你就提醒他。

识字(多种形式复现生字,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加活动。)

1、合作识字。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让学生先进行小组学习,会读的读给小伙伴听,不会读的互相帮助,然后请小伙伴合作读。

2、交流识字。哪些字你已经认识了?你是怎样认识的?同座交流,看谁的办法最好。

3、竞赛识字。出示词语大转盘,让学生自己转动,转到哪个词就领读三遍,看谁读得准,认得多。

三、朗读(读说思议练结合,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1、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回忆刚才摸鸟蛋的感觉(小小的、凉凉的)体会着读一读。

(2)比较鸟蛋凉凉的和凉凉的鸟蛋: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这类词语的特点:词序不同,但表达的意思相同。)除了凉凉的鸟蛋还有什么是凉凉的?

(3)你还能像这样再说几个吗?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教师可进行指导,把写有花儿、小草、柳枝、大海,红红的、绿绿的、软软的、蓝蓝的的词语卡分给学生,让拥有不同词语的学生去找朋友,再让两个朋友变换左右顺序。)

2、学习第二小节:

(1)轻声读文,思考:你怎么知道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

(2)出示小鸟破壳的图片或课件,引导学生说一说。

(3)启发想象:鸟妈妈焦急不安是什么样?你能表演一下吗?

表演后试着把妈妈的语气读出来。

(4)你还能用焦急不安说句话吗?看谁说得和别人不一样?

四、背诵(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背诵积极性,帮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语言。)

练习有感情的背诵前两个小节。

五、写字(在自主发现中引导学生体会汉字之美。)

1、认读听、唱、连、远,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教师重点指导口字旁和走之旁,学生练习书写。

3、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

第二课时

一、朗读(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理解读文,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感受能力。)

1、学习第三小节:

(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描写我的神情动作的词语。

(2)学生做动作理解小心、连忙、捧着、轻松等词语。

(3)小组练习演读课文,体会我送还鸟蛋时小心翼翼的样子。

2、学习第四小节:

(1)组内读文,讨论:我为什么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结合插图理解投向)

(2)想象读文: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听到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当你抬头仰望蓝天时会看见什么?体会着读读这小节。

(3)仿佛一词怎样理解?(可以和好像互换)你还能用它说句话吗?

如:鸟儿仿佛

3、配乐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配乐渲染气氛,情景交融,使学生情感和课文语言合二为一,进入物我同一的审美境界。)

背诵(竞赛更易于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积极性。)

分小组以挑战冠军的形式背诵全文。

三、练习(延伸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1、读文抄写文中你喜欢的词语,争取记住它。

(这是积累语言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读、写、记好的词语,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运用语言的能力。如文中凉凉的、焦急不安、连忙等词语。)

2、学生想象最后一节诗所描绘的画面,并画一幅画。

3、寻找有关鸟的图片、文字资料,想想我们应该怎样保护他们。

四、写字(自主练习书写更易于培养学生写字兴趣)

学生自己描红,练写定、向两个字,并说说怎样才能写好这两个字,教师相机指导。

伴教锦囊

五、词语解释:

焦急不安:心里着急不安定。

仿佛:似乎、好象。

连忙:赶快,急忙。

六、相关链接:

1、鸟蛋。

世界上的鸟蛋五彩缤纷,大多数啄木鸟、猫头鹰和鸽子的蛋是纯白的,画眉的蛋是纯蓝的,大白鹭的蛋翠绿如玉,短翅树莺的蛋就像红宝石,夜莺的蛋壳上有大理石般的花纹,美不胜收。鸟蛋的颜色和花纹有保护色的作用,可隐蔽自身,不被敌害发现。

2、鸟类的有关知识。(略)

阅读在线:

《两只小鸟》(略)

教 学 设 计 模 板 29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积累文本中的重点实词、掌握几个虚词的用法。

二、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探讨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善于探究的良好思维习惯。

三、情感目标:认识学习对提高个人修养的重要意义,并在学习过程中践行“积累”“恒心”“专注”的优秀求学品质。

【教学重点】

文言词语的积累,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使文中论述的道理深入学生内心并使之身体力行。

【教具、学具准备】:

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一,中学生《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教学过程】

预习提纲:

1、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2、把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在预习笔记上。

第一课时

导语设计:每个人都渴望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每个人都渴望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提高修养的途径又是什么呢?答案有一个,就是学习。其实,学会学习也是一种学习,优秀的学习品质本身就是一种修养。相信两千多年前荀子所作的《劝学》会对我们学会学习和培养我们的学习品质从而提高我们的学习修养有所启发。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流传千古的佳作。

荀子简介:

1、学生读注释。

2、教师补充: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国、秦国、楚国,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提出了“人性本恶”的观点,但强调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性中的“恶”,因此,他特别重视人的学习,重视教育的作用。

课文赏析: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提示学生注意老师发音、重读、断句。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把握朗读节奏。

3、三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适时点拨,对学生读得精彩的地方要及时鼓励(可以带头鼓掌),以营造一种感情朗读的氛围。

二、小组合作,解决疑难:

1、学生根据预习笔记,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在小组内合作解决。

2、教师在课堂巡回,可适当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对小组内争论不定的问题给以解答。但要注意在解答时以引导、点拨为主,不宜直接明确“答案”,以免影响学生讨论的积极性。

三、师生合作,答疑解惑:

每组可由一名代表提出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教师给予解答或让其它小组同学给予解答,教师在学生解答时要注意是否需要补充、拓展或强调。

四、边读边译,字句落实:

经过上面的环节,学生已经扫清了字、词、句理解上的障碍,为巩固效果,增强整体把握课文能力,要求学生边小声读边在心中翻译。(翻译的过程也是对所学知识运用、巩固的过程)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比较“于”“焉”在文中不同语句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3、找出文中使用“而”的句子并根据它的意义和用法归类。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教师出示几个重点、难点的句子,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选择的文句要能反映课文中的重点文言现象。

2、检查对虚词“于”“焉”“而”等的掌握情况,并指导学生通过中学生《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了解“而”“焉”的其它用法。教师此时注意适时讲解、点拨。

二、师生共同研习课文:

(一)、研习第一段

1、学生齐读第一段。

2、教师明确本段第一句话“君子曰:学不可以已”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3、教师出示问题:找出本段中论述到的事物及其关系,其所含喻义是什么?

蓝←———胜于——青(取之于蓝)

提高自己

水←———寒于——冰(水为之)

直木——輮————→轮

木———受绳———→直改变自己

金———就砺———→利

结论:事物经过加工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喻义:人通过学习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注:1、在分析所论事物的关系和特点时,教师注意提示学生用文本中的词句加以表述。

2、“结论”和“喻义”由学生去总结、揭示,老师只作适当点拨。

(二)、研习第二段

1、学生齐读课文

2、教师出示问题:找出本段中五组对应关系,用文中的语句概括其共同特点,其中喻义是什么?

跂而望——————→登高博见

登高招——————→见者远

顺风呼——————→闻者彰

假于马——————→致千里

假舟楫——————→绝江河

共性:“善假于物”。

结论:善假于物,可以弥补不足,达到目标。

喻义:人通过学习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注:教师提示学生回顾荀子思想,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但强调后天的学习和后

天的环境、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从而提高自己成为君子乃至圣人的修养,所以荀子特别重视学习的作用。

3、教师引申: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具备一些有利条件又面临许多不利条件,每个学生都应该利用和创造有利条件,努力克服不足,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修养。(在此,教师也可以设置成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自由发言,交流感受和心得)

(三)、研习第三段

1、学生齐读课文。

2、教师出示问题:荀子在本段中强调了哪些优秀学习品质,除了运用比喻论证外还采用了什么样的说理方法?

明确:学生不难得出本段中强调的三种优秀品质——积累、恒心、专注,以及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3、拓展延伸:积累、恒心、专注,是一个人学有所成的三种关键品质,我们在

平常的学习生活中要不断培养和增强自己的这种品质。教师在此处设置“缺点曝光台”和“优点展示厅”两个栏目,针对这三种学习品质,鼓励学生勇敢说出自己的不足,也大方说出自己做的比较好的方面,进而激励学生不断增强认识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的勇气和信心,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修养。

(四)、学生总结,教师引导,归纳本文写作特点。

1、大量运用贴近生活的比喻阐明事理。(释理通俗,形象鲜明)

2、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观点突出,说理深刻)

3、结构采用“总—分”式。(纲举目张,条理清晰)

三、布置作业:(二选一)

1、结合自己体会,采用“总—分”形式就“积累”“恒心”“专注”谈谈你的感受和认识,可三者联系起来谈,也可就其中一点发表见解。写在周记本上,600字左右。

2、学习是提高人身修养的重要途径,学习修养是人身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生的你通过本文的学习受到哪些启发?请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感想于周记本上。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