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位置》教学设计【优秀20篇】

教学设计是根据班级及学生特点制定的,每个老师设计也不一样。那么,

《位置》教案 1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

通过具体事例帮助了解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地理位置的意义及学生掌握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地理位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如何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并能够用坐标系来描述地理位置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用坐标系表示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

重点利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难点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

媒体多媒体课件教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教师出示教材P49的思考:不管是出差办事,还是出去旅游,人们都愿意带上一幅地图,它给人们出行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这是北京市地图的一部分,你知道怎样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吗?今天我们学习如何用坐标系表示地理位置,首先我们来探究以下问题。

(二)尝试活动探索新知教师出示以下问题:根据以下条件画一幅示意图,指出学校和小刚家、小强家、小敏家的位置。

小刚家:出校门向东走150米,再向北走200米。

小强家:出校门向西走200米,再向北走350米,最后再向东走50米。

小敏家:出校门向南走100米,再向东走300米,最后向南走75米。

教师继续出示问题:选取学校所在位置为原点,并以正东、正北方向为x轴、y轴的正方向有什么优点?

教师归纳利用平面直角绘制区域内一些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的过程

(三)尝试反馈理解新知

学生能由教师引导欣赏北京市地图,并能思考教师所提出的各个问题:你知道怎样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吗?明确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思考以下的问题:如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呢?以何参照点为原点?如何确定x轴、y轴?如何选比例尺来绘制区域内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

并能根据描述,可以以正东方向为x轴,以正北方向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取比例尺1:10000(即图中1cm相当于实际中10000cm,即100米).

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标出学校的位置,即(0,0).完成示意图。

学生能在小组内分析出以下问题:小刚家、小强家、小敏家的位置均是以学校为参照物来描述的,故选学校位置为原点。并能根据描述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教学过程

教师适当引导后得出结论:

(1)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正方向;

(2)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

(3)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

(四)总结拓展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小结并适当的强调有关的知识点:有时,由于地点比较集中,坐标平面又较小,各地点的名称在图上可以用代号标出,在图外另附名称。

(五)布置作业习题6.2第1,2题。

学生能在小组内经过讨论、交流,得出结论:一是要注意选择适当的位置为坐标原点,这里所说的适当,通常要么是比较有名的地点,要么是所要绘制的区域内较居中的位置;二是坐标轴的。方向通常是以正北为纵轴的正方向,这样可以使东西南北的方向与地理位置的方向一致;三是要注意标明比例尺和坐标轴上的单位长度。

学生能由教师的引导完成本节课的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和方法?�

板书设计

6.2.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利用平面直角绘制区域内一些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的过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入资料及出处

教后记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会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绘制区域内一些地点分布的情况的平面图,并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总结画图的过程,发表自己的见解,大部分同学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但是个别同学老师要加强教育。组长教导处

《位置》教案 2

教材分析:这一学段的《确定位置》是将学生已有的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位置的经验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会用第几排第几列的方式表示位置。

设计理念:创设情境,复习旧知,了解学生的已有基础。就地取材,结合教室这一具体情境,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不断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平面图上使用数对确定指定事物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样化的确定位置活动,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渗透数学“符号化”思想,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简洁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丰富的确定位置的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列、行的含义,弄清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2、初步理解并掌握数对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 阳光小学要召开家长会,要求家长坐各自孩子的座位,这可愁坏了张梓健同学,因为他不知道怎么和妈妈说才能使妈妈“对号入座”,你能帮帮他吗?

2、把你的想法写在老师发的纸上。(老师巡视,找出不同的三种写法,其中一个包括用列、行的方式来描述的。)

3、投影展示三个同学的写法。 请同学们观察这三个同学的写法,你觉得他们各有哪些优势和不足?引出用行和列来表述更清楚,明确。

二、教学列、行的含义和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一)座位图中认识列和行

1、谁能说说什么是列?(老师板书列)

生:竖排叫列

老师明确小结:人们习惯上把最左边的一列看作第一列,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

2、那什么叫行呢?(老师板书行)

生:横排叫行

老师明确小结:在说行时,人们都习惯把最前面的一行叫第一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二)逐步抽象,在圆圈图上认识列和行

为了清楚地表示每个同学坐的位置,现在我们把他们坐的位置都用圆圈表示出来。(课件出示)在这个圆圈图上找一找张梓健的位置。(老师板书:第5列第3行)

三、教学用数对表示位置

1、用列和行确定位置更准确,但是数学家们又想出一种更简洁的方法,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一次当数学家的机会,你们也来想一想有没有更简单的表示方法,写在另一张纸上。

2、学生上台表示(5/3  5列3行 ……)

3、师: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有5和3)

4、师:� 中间用逗号隔开,外面再加上小括号,完成板书:(5,3),像这样的表示方法我们叫“数对”,我们把这个数对读作“五三”。

6、提问:你能理解这个数对的含义吗?谁来说一说。写数对时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的?现在你们能用数对表示这个同学的位置吗?学生在作业纸上完成(3,5)

指名板书  提问:“为什么同样的两个数字5和3,表示位置的位置却不同呢?

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1、有的同学已经累了,那我们来放松一下。我们的座位也是按照列和行的规则来排列的。现在老师面向大家,以老师为观察者,数列应该从哪边数起,数行呢?

下面听口令做动作(看谁反应最快)

请第二行的同学挥挥手。

请第三列的同学站起来。

请第五行的同学拍拍手。

请第四列的同学跺跺脚。

明确了列和行,过一段时间我们也要开家长会了,你能用数对的方式向你的家长介绍你的位置吗?写在数学作业纸上。

2、出示甲壳虫地板图,用数对表示一些甲壳虫地板的位置(第一个数相同表示在同一列上,第二个数相同表示在同一行上。)

3、会说话的字母

4、你们很优秀,老师对你们的表现很满意,为大家带来了排着整齐队伍的小贴画,如果你能按照老师的数对找到相应的贴画,它就是你的了?谁来试试?

四、总结、谈收获

1、师:本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谈自己的收获。

2、师: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应用。比如:航天英雄杨利伟在浩瀚的宇宙绕地球14圈后,在内蒙古安全着陆,科研人员能迅速的找到返回仓就是应用了蕴含着数对原理的卫星全球定位系统,课后请同学们找一找关于数对的其他应用。

板书设计:

用数对确定位置

第5列第三行    先写列

( 5,3)      后写行

课后反思

较好之处:1、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巩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变换不同的观察者,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

3、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经历自我探索、发现的过程。

不足:1、虽然我有意识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学习,但是,却没有给学生搭建探索的平台。

2、怎样从第几列第几行到数对的形式,应该先让学生体会以前的表述形式不够简洁。记录起来比较麻烦,因此找一种新的表示形式。

《位置》教学设计 3

教学内容:“上、下”、“前、后”、“左、右”和“位置”。(教材第1~9页)

一、本单元内容分析:

(一)结合新课标的理念对教材的分析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也就是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主动的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位置”这一教学内容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感的特点,它是学生认识生活空间的一个起点。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并通过学前的学习,对上、下,前、后,左、右等常识性的方位知识已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

(二)编排特点

本单元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先“上、下”,再“前、后”,最后是“左右”。先以“自我为中心”区分方位,再以“自然标志”区分方位,最后能以“抽象的形式”区分方位。并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和一系列实践活动,帮助儿童体验空间方位。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物体间的这种上下、前后、左右的相对位置。在帮助学生学会辨别上下、前后、左右的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例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三)地位和作用

这单元内容是以后继续学习图形与位置的重要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应用意识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教材重难点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教学难点是体会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特别是左右的相对性。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建议

1、注意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安排教学。

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进行教学,一般学生在6岁时就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因此,对于“上、下”、“前、后”,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重点是理解位置的相对性。但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辨别尚未发展完善,因而对“左、右”的教学则要引导学生从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自然�

本书内容应注意启发学生紧密联系自己的学校、家庭等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表述物体的空间方位。

2、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

教材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接近生活的资料,每个例题,没道练习题几乎都给我们创设了一个情境图。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或自己创设活动,组织学生充分地体验,尽量使学生更爱学,应避免抽象地让学生判断。对一些一时理解不了的学生,可以允许他们逐步理解。

“左、右”的相对性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采用“生活中的数学”板块形式,加以介绍,仅供学生了解,不作教学要求。

对“位置”的教学,教材只是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从两个维度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不要求用数对来描述。如小红坐在第3组第2行,可以说:“小红是第3组第2个”。不要求用(3,2)来确定小红的位置。

3、要设计大量活动,让学生感知。

在进行数学活动时,除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外,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地组织教学,如在讲台桌上放一本书,书上面放一个粉笔盒,帮助学生认识“上下”。又如利用学生的座位,说一说自己的前、后、左、右各是谁。

4、课时划分。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教学。教学第1~6页的内容,完成练习一的第1~7题。

四、课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一)上、下、前、后。

1、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体会上下、前后位置关系。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空间方位能力,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学重难点:

能够用上下、前后等词正确描述人和物体所在的位置。

3、教材内容说明和教学建议:

(1)上、下。

教材提供了一幅雄伟壮观的南京长江大桥的图画。学生从中不仅根据轮船、火车、汽车三者的位置关系,认识了“上、下”方位,而且也感受到了祖国蒸蒸日上的勃勃生气。

在教学时,可先出示两样物体,如出示主题图的火车和轮船进行两两比,对于两个物体,在位置关系不变时,上下位置关系是绝对的。搞清两个物体的关系后,再出示汽车进行三者比较,对于三个物体,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也会不同。如上图,火车对轮船来说,在轮船的上面,火车对汽车来说,却在汽车的下面,体现了上下的相对性。它们之间的上下位置关系,教材列举了几个,其他的关系则让学生自己去辨别。教材的最后一个问题,汽车的下面有什么?可以是火车、轮船、江水、桥墩等,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此基础上,教材通过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1题,让学生把数学书、语文书和铅笔盒按教师要求的上下位置关系摆放,说一说它们上下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让学生动手换一换某个物体的位置,在变化中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在观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上下位置的关系。还可以借助教室的物品,使学生在真实场景中体会上下位置的关系。

(2)前、后。

教材通过排队上车图,说明前、后位置关系。图中车的旁边还有一个站牌,上面按顺序排列着公共汽车所经站名,这可作为教学资源供教师选用。

教科书第2页“做一做”第2题,通过拟人的小狗游泳比赛图,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前、后及其相对性。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观察例题主题图或让本班同学进行实地演习,不管采取何种方式,都可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如谁排最前,谁排最后,李林的后面是谁,王英在谁的后面等等。之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教室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也可以让学生说说“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还可以让学生交换位置,再观察座位前后有什么变化,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体会前后的意义和相对性。在这一活动时,要使学生有愉快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也让学生明确:前后的标准一般是面对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而且参照物改变了,前后也可以转换。

(二)左、右。

1、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让学生体验左右的位置与顺序。

(2)通过活动,使学生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关系,并能用语言来表达,体会其相对性。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

教学难点 “左右”的相对性。

3、教材内容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帮助学生建立左、右标准,例2认识左、右的相对性。

(1)建立左、右标准。

教材例1,通过让学生模仿教师举右手,观察自己的左、右手,再让学生说明左、右两只手的习惯性分工,将左、右与自己的左、右手对应起来,以此建立左、右的标准。

教科书第4页“做一做”第1题,通过让学生摸左、右耳,拍左、右肩,抬左、右脚,感知身体的左右。“做一做”第2题,通过学生的实际活动,说一说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学是谁,进一步把握左右。

教学时,教师可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以活动为主线组织教学(结合课例),让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充分感知左右,如左手、右手,左耳、右耳,领会左右的意义。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左手摸右耳”“右手举起来”“左边的同学往右转,右边的同学往左转”等活动,这样的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快乐,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摆学具,例如摆摆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书本五样东西,说一说“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再按左右的顺序来数一数“从左数谁是第几个”等等,目的是让学生与旧知联系,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使学生学会确定物体左右的方法。还可以让学生“想怎么摆就怎么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培养创新精神。

(2)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教材例2通过几个活动,让学生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左右的相对性是本课的难点,应让学生充分去感悟、去体验、去认知。教学时可以先用设疑的手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教师让学生举起右手,自己也举起一只手(左手或右手),让学生判断老师举的是不是右手,一下引起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思考,让学生在争议中体会、感悟其中的奥秘,再通过教师的转身验证让学生初步明白:面对面地站着,方向不同、左右不同。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例2的几个活动,首先两个同学一组面对面互相握一握对方的右手,引起认知冲突,虽然伸出的都是右手,但从一方的角度看两只手却不在一个方向,由此体会右的相对性,同样也可以伸出左手握一握,感知左的相对性。然后两个同学一组,一个同学判断桌面上的东西在对面同学的哪一边,加深对左右相对性的认识。左右的相对性比较难理解,活动时,可以先观察自己的左(或右)和对面同学的左(或右),然后真正站到对面同学的位置上验证一下,看两人的左(或右)是否一致。以后则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自己转到对面同学的位置,来判断该同学的左右。这些活动应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去感悟、去体验、去认知,较好地突破本课的难点(结合课例说)。活动中让学生站在对面同学的角度去观察问题,这样多角度思考问题能较好提高学生思维品质,进一步明确:方向不同,左右不同。

(3)左、右在生活中的应用。(这里提议可另安排一课时)

数学的学习是建立在日常生活经验基础上的,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验生活。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这些事例或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事例,让学生一方面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左、右,另一方面从小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结合课例说:上下楼梯)。同时了解一些生活常识,如过马路要先看看左边,再瞧瞧右边。

(三)位置。

1、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描述物体的位置。

(2)在对物体位置关系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4)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结合活动,使学生受到热爱劳动、助人为乐、遵守公共秩序教育。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根据行列确定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能用语言去描述某一物体的位置。

3、教材内容说明和教学建议:

按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如,学生的位置,电影院的座位等等。这些知识对学生来说,既是实际生活的需要,又是进一步学习的需要。

教材从学生最熟悉的座位引入位置。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班里有几组,每组有几人,再说出自己的座位。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出:要确定自己的位置,既要说出自己在第几组,又要说出自己在第几个(或第几排)。为了让学生体会这一点,还可以组织学生做游戏。如,先说明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让同学们猜这个同学是谁。或者反过来,先指明某个同学,让学生说说他(或她)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也可以让学生说说你最好的朋友坐在哪里。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我们学习是为了解决生活上的问题,从而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在学生清楚地知道如何确定自己的座位后,可以每二个或四个学生一组,说出自己前后左右四个同学的座位,并从中找出规律,看看左右两个同学的座位和前后两个同学的座位与自己的座位有什么关系。从而发现:左右同学和自己在同一排,前后同学和自己在同一组。

教科书第6页“做一做”,是一个让学生确定动物图片位置的活动。活动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己摆放图片(摆放的行数、列数可以自定),然后互相提问题,如指定一个动物,说出它所在的行、列,或根据行、列猜出是哪个动物。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关于练习一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题,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包含了基数、序数、前后、左右等内容。可以分组来做,参加活动的学生坐成一排,每组选一名同学发口令,其他同学按口令活动。

第2题,是一个练习方位的拍手游戏。每两个同学一组,同时按同一口令拍手,如,说:“上”,同时拍上,说:“左”,同时拍左。这个游戏的人数也可以变动,可以三人一组,一人发口令,两个拍手,谁拍错了,就去发口令。

第3题,通过一个实际操作活动,帮小明布置房间,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又体会了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活动时,可以利用学具卡片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并说一说摆放的理由。摆好后,同学间还可以互相交流一下。有些东西的摆放位置可能不一样,只要合理,都是可以的。(1、2、3、6题可以配合第二课时)

第4题,提供了一个电影院找座位的情景,教学时先出示图让学生观察电影院的座号有什么特点?使学生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识:电影院(或音乐厅、剧场等)的座号与教室座位的编排不同,它是按单、双号分开编排的,小号数在中间。通过观察发现电影院座位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然后让学生帮助小朋友找座位。

第5题,是一个有关方位的练习题。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用卡片在方格上亲自移一移,体会路径的多样性。本题应启发学生用多种思路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发展思维,并体会位置的相对性、可变性。

第6题,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根据左、右方位找出需要的衣物。这题既有意思,又使人感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练习时,可以充分利用这幅图,让学生既按题目要求找寻衣物,又可以几人一组互相提要求找衣物。

第7题,通过一栋居民楼,让学生准确地说出图中人物的位置。此题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4、5、7可以配合第四课时教学)

教科书第9页最后的数学游戏,与练习一的第2题的意图相同,都是为了巩固上、下,前、后,左、右三对方位。所不同的是,这个活动是听反话,即说“上”,拍“下”,说“左”,拍“右”。这个游戏比较难,在学生对三对方位还不熟悉的时候,先不要做。听反话游戏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可配合第二课时教学,也可配到生活中的数学这一课)

《位置》教学设计 4

教学内容:认位置。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在具体环境里体会上下、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2.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能按上下、前后、左右方位的要求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位置的习惯,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能准确地确定物体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难点:通过探究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能按上下。左右。前后方位的要求体会一个物体的位置是与另一个物体相对的。应用所学知识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1.课件教室挂图。

2.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学具盒。

教法学法:

1.启发诱导,激发求知欲。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促成。

教学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能够正确熟练地确定物体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小学生就有日常生活中上下、左右、前后方位的基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体现主导作用,抓住儿童年龄特点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以及想一想练一练,开展趣味性的游戏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领悟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小朋友你们好!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内容,大家猜一猜?{教师在空中指出上下。左右。前后的方位,激发学生求知欲}

2.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位置,看一看。比一比谁学得最棒。

3.板书:认位置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教室图

(1)a.图上画的是仕么地方?画上画了些仕么?

b.上课时同学们要发言,我们要举哪一边的手?

同学们回答的真棒!现在请大家举起右手,好那另一边的手是……

同学们仔细看一看课桌上的作业本在书本的哪一面?那么书本又在作业本的哪一面?

c.谁还能像这样看着图说一说呢?

(2).谁能完整的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说一说教室里都有些什么?

(3).教师小结:

今后我们还会经常用到上下、前后、左右等等,希望小朋友们要分析清楚,认清位置。

2.想想做做。

{1}做游戏。

a.教师示范。

b.师生共同游戏。(教师下口令,学生根据口令做一做)

(2)想想做做2

说一说你座位的前、后、左、右、各是谁。

(3)想想做做3

分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各种物品摆放的位置。

(4)想想做做4(摆一摆)

a.帮助孩子理解题意。

b.动手摆一摆。同桌交流说一说。

(5)想想做做5

a.教师示范说一说。

b.集体交流,说一说,看其他小朋友可以怎么说。

(6)想想做做6.

学生独立思考,集体交流。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位置,今后在日常生活种经常要用到这方面的知识,希望小朋友们要分清楚。谁能说一说,今天我们都认识了哪些位置,并用手指一指?(让小朋友们自主发言,想一想说一说,今天都学了些什么知识,便于总结也可以及时反馈信息。)

四、板书设计:

认位置

上下、左右、前后

五、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玩具坦克在小男孩的边,小狗在小男孩的边,剪刀在小狗的面,小狗在剪刀的面。

六、教学反思

《认位置》这一单元教学原以为很简单,学生在生活中早就接触过上下左右前后的方位,也能分清楚这些方向,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是遇到了很多问题。

(a)、生活与数学不能连在一起。学生在生活中往往说的头头是道,一到课堂上往往会反应迟钝,谁在左面谁在右面经常会出现错误,时常要提醒他们想想左手代表左边,右手代表右边,到底是在左边还是右边。为了让学生能构建正确的认知,在学习本课新知时我已经将比较两个物体的方法做了直观的引导,“举起两只手,看谁在左手的位置就是在左边,谁在右手的位置就是在右边。”但是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方位理念模糊,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b)、认知与表达无法融合。对今天的知识而言,学生在幼儿园的时候也已经接触过了,他们能够正确地说出谁在左边谁在右边,但是今天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右边),谁在谁的前边(后边)。课堂上还经常会说左面、右面、前面、后面,尽管意思是完全一样,学生在表达的时候还是受到了影响,更重要的是“谁在谁的左边”、“谁的左边是谁”这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让学生产生了比较严重的混淆,很多学生习惯于第一种说法,对于第二种说法就

(c)、习惯、能力有待加强。比如:生生交流,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等方面,都需要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逐步加强训练,课堂教学策略是灵活多样的,我将虚心探究学习,创建适合学生的教学。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教学设计 5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

2.教材简析:

《位置》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上下、前后和左右等方位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两个数表示一个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即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渗透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思想,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2)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动一动等活动,使学生能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2)结合所学知识,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根据行、列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说教法:

本节课,在教学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方面:

1.从生活情景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

“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生学习的注意和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这节课,我力求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探究的情境。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4.练习形式多样,使学生从多种方式感受物体的位置,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

5.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教学内容是丰富的、生动活泼的。数学教学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精彩纷呈的。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校、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与创新,让更多的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达到最高层次。

三、说学法:

新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3.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

4.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简单的方位概念,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物体的位置也有了比较多的感性认识。教学中,我借助本节课中学习环境的改变,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座位引出本节内容—位置。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首先我让学生先说出自己所在的位置,然后让学生在班内交流。在学生知道如何确定自己的座位后,让学生观察思考前后、左右同学的座位与自己座位的关系,然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从而揭示出前后同学的座位与自己是同一组,左右同学的座位与自己是同一排这一规律。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真正做好组织、引导与合作者上。学生真正感受到主人的地位,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才会真正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反馈练习,巩固升华。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掌握用两个数学表示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书上第6页的做一做);

2.变式练习(书上第9页的第7题);

3.发散练习(书上第8页的第5题);

4.升华练习(说反话);

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从不同方式感受物体的位置,同时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课堂小结,激励评价。

这一环节重点是对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方面的情况作全面的总结;然后做出恰当的评价与反思。

《位置》教案 6

教学目标:

⑴使学生掌握描述物体间位置关系的不同方法,能按指定要求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或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增强利用几何直观进行思考的能力。

⑵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确定位置的学习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⑶使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以及获取知识的乐趣,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体会确定位置的方式和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确定位置的学习价值。

教学具准备:

相关用具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自主学习。

⑴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今天我们复习《图形与位置》,重点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板书课题——“图形与位置”。

⑵自主学习。

教师谈话:用5-8分钟的时间阅读理解110页“整理和复习”,完成“练习与实践”1-3题。同桌可以自由交流个人观点,教师适度参与。

二、交流讨论,梳理知识。

⑴梳理“确定位置”的方法。

交流确定位置的方法: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位置;用东、南、西、北描述位置;用数对来表示位置;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确定位置。

⑵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题。

独立思考,准备回答题目后面的问题。

第一问:孔雀园在大门的那一面?

预设: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位置;用东、南、西、北描述位置;用数对来表示位置;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确定位置。

第二问:猴山在孔雀园的哪一面?狮虎山、鹿岛和熊猫馆呢?

同桌试着用各种确定位置的'方法,描述猴山、狮虎山、鹿岛和熊猫馆相对于孔雀园的位置。

⑶完成“练习与实践”第2题。

独立完成书后的填空,交流矫正。

⑷完成“练习与实践”第3题。

自主练习描述2路公共汽车行驶的路线图;同桌相互说说,并相互矫正;班级交流,进一步路线描述的方法。

⑸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数学位置教案 7

课题:

认位置

本课初备

课时:

共1课时,本课第1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

2.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重点难点:

认识物体之间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课前准备:

粉笔盒、书本、尺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观察:小朋友们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黑板、讲台、课桌、小朋友等)

设疑: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板书:认位置)

二.讨论交流,感悟新知。

1、出示主题图——教室。

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教室里有些什么?(各组推荐一名同学说一说)

告诉学生图中四个小朋友的姓名。

2、讨论交流。

⑴组内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军的什么位置?

⑵组汇报。板书:国旗在黑板的上面,小明在小军的前面。

⑶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小明在小军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

3、分组讨论。

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讨论后汇报:

地球仪在讲台的上面,讲台在地球仪的下面。

小红在小平的前面,小平在小红的后面。

4、联系教室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

小组学生相互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的人或物的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如:——在——的前面

——在——的后面

——在——的上面

——在——的下面

指出:两物体之间有一定的位置关系,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下面。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前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后面。

5、游戏。

⑴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

⑵拍手。

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你拍拍,我拍拍,上、下、前、后认得准。

三.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一题。

先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后面的小朋友是——。

再让学生转换位置后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你后面的小朋友是——。

2、“想想做做”第2题。

⑴按照指定的要求,学生独立摆一摆。

⑵小给内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

⑶小组采取互帮活动,把小朋友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

3、“想想做做”第3、4、5题。

情景1:有几只小动物,看到小朋友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也高兴地赶来了。(投影演示动物图)

小朋友,你能说说这些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讨论后汇报。

情景2:小动物们为了答谢小朋友说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想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它们家做客,想去的小朋友上来排队。

上来排队的小朋友分别说一说,我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

情景3:(投影演示冰霜)

小朋友,你能根据冰霜里的物品摆放的位置,用“上”和“下”说一句话吗?

情景4:最后,小动物们还邀请小朋友去看电视呢!(投影演示组合家庭影院)

你能用今天所学知识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交流后汇报。

四.总结评价。

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哪些本领?

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回家以后,把家里各种物品间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认位置: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尽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有一些感性认识,但不一定能准确进行判断,尤其是对左右的认识。因而本单元进行集中教学,帮助学生学会辨别上下和前后左右,并在此基础上学习从两个角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教材通过教室里的情景让学生在认识活动中体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由于学生认识上下、前后比较容易,而认识左右较难,所以教材先安排上下、前后的方位学习,再安排认识左右的方位学习。“想想做做”通过学生的“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等实践性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位置关系的习惯与应用意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判断仍受直觉思维的支配,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情景和活动来进行教学。教材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

二单元目标要求

1、通过情景操作,在具体的活动中学生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学生能按下下、前后、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能比较正确地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三单元设计意图

1.例题的教学内容分三个层次编排。

首先是分辨自己的右手和左手,“要发言的请举右手”既是对学生的常规教育,也让学生记住自己的右手。接着以“练习本在数学书的左面”“数学书在练习本的右面”为例,教学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然后让学生看图说说其他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语言描述。

在教学练习本和数学书的位置关系时要注意三点:

一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分辨这两个物体哪个在左面、哪个在右面;

二是指导学生用“×在×的哪面”进行表达;

三是两句话中的任何一句都清楚地表达了练习本与数学书的位置关系,可以这样说,也可以那样说,而且从其中的一句话可以推理得出另一句话。要体会这两句话之间的必然联系,但不要求学生同时说两句话,不要刻意进行这样的练习。

看图说一说以左、右关系为主。图中的小明、小红、小刚、小芳四人的朝向与学生是一致的,学生按自己对左、右的感受确定小明在小红的左边、小芳在小刚的右边等位置关系不会有困难,也不会有歧义。如果说出前后或上下关系也是可以的。

2.联系自己的身体作出判断。

一年级学生辨别左右的时候,大多数都要先想一想自己的左手、右手,才能作出判断,这是学生年龄、心理发展特征的表现。“想想做做”第1题遵循这个规律设计游戏活动,先是握拳头,记住自己的左手与右手;再拍手,体会左手那边是左边,右手那边是右边;最后是摸耳,从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感受左右是相对的。这些游戏要反复进行,让学生学会辨别左右。

“想想做做”第2、4、6题涉及左右的时候,要提醒学生先想自己的左手与右手,分清左面与右面,然后回答问题和操作活动。即使发生错误,也要联系左手和右手认识错误,从而改正。

3.在开放的情境中练习。

“想想做做”第3题通过“苹果上面是鸡蛋”引导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观察和表达。教学物体之间的上、下位置关系要注意三点。一是让学生充分地说。图中的五种物体放在冰箱的四层里,每两层物体的位置都有上、下关系。因此,可说的内容很多。让学生充分地说,既能调动积极性,又给他们大量的练习机会。二是语言结构不要过分单调、机械。可以像教材示范的那样说“什么的上(下)面是什么”,也可以说“什么在什么的上(下)面”。在注意语言准确、完整的同时,鼓励说法多样,通过语言的灵活促进思维的灵活,但不要进行说法多样的训练。三是收集一些相关的语言,如苹果的上面是鸡蛋,鸡蛋的下面是苹果;面包的上面是苹果,面包的下面是白菜;牛奶在苹果的下面,牛奶在白菜的上面等,让学生从中体会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四单元目标达成分析

位置教学设计 8

“位置”教学设计与说课

安徽省芜湖市育红小学苏云

教学设计

教学资料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9页。

教学目标

1.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在对物体位置关系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4.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培养实践潜力。

5.结合活动,使学生受到热爱劳动、助人为乐、遵守公共秩序的教育。

教学重点

准确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具准备

有关课件、座位号、电影票等。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激趣引入

(一)捉迷藏游戏

师:你们最喜欢什么游戏?

生:(齐答)捉迷藏。

师:有四只小动物想和我们玩捉迷藏游戏。(出示课件:小鸭躲在写字台上面,书的左边;小狗躲在写字台的下面;小兔躲在床的后面;小猴躲在床的右边。)瞧]他们都已经藏好了,你们能找到他们吗?

生1:小鸭在书的左边;

生2:小狗在写字台的下面;

生3:小兔在床的后面;

生4:小猴躲在床的右边。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点击该小动物(闪烁)。

师:(小结引出课题)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很快就找到了小动物们躲藏的位置。(板贴:位置)

(二)联系实际进行描述

师:这天来了很多老师,你愿意把你的前、后、左、右的同学介绍给这些老师吗?

生:(齐答)愿意。

两名学生介绍自己的前、后、左、右的同学(介绍到谁,该生站起来向老师招招手)。

二、新授

(一)主题图(课件出示第5页主题图)

1.引导学生熟悉整幅图。

师:这是一年级5班的同学们。瞧!他们坐得多整齐。数一数,一共有几组?每组有多少人?

生:(齐答)有5组,每组有5人。

2.发散思维,找朋友。

师:这天,老师要向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名叫乐乐,他坐在第l组第2个座位,你能找到他吗?

生1:从左向右数第1组,从前往后数第2个。

生2:从左向右数第l组,从后往前数第2个。

生3:从右向左数第1组,从前往后数第2个。

生4:从右向左数第1组,从后往前数第2个。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用激光笔点指该处小朋友。

3.指出说位置要确定方向。

师: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是老师没说清楚。乐乐应在从左向右数第1组,从前往后数第2个座位。此刻你能找到他了吗?

学生齐找(教师点击课件,该学生闪烁)。

师:你们还想和一年级5班的哪些同学成为好朋友呢?

学生同桌间互相说,后指名说。(教师引导学生描述清楚该同学的位置。)

生1:(用激光笔点指图中一个小朋友)从右往左数第1排,第2组,第2个(教师纠正:从右往左数第2组,从前往后数第1个。)

生2:(用激光笔点指图中一个小朋友)从左往右数第3排,从前往后数第2个。

(二)联系实际,学习新知

1.明确数的方向。

师:你们和这么多的同学成为好朋友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上是从左往右,由前往后数的。从左往右数,请第l组同学向老师招招手(学生招手);第5组同学向老师点点头(学生点头);第8组同学笑一笑(学生笑)。

师:请同桌间互相说一说你们的位置。

同桌间互相说,后指名说。四名学生描述自己的位置。

2.活动。

师: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最好的朋友的位置?让其他同学猜一猜他(她)是谁?

生1:第2组第1个,(生齐猜:×××)对了(两个好朋友握手)。

生2:第5组第3个,(生齐猜:×××)对了(两个好朋友握手)。

生3:第6组第1个,(生齐猜:×××)对了(两个好朋友握手)。

三、创设情境,从活动中渗透德育

(一)设计新同学的座位

师:你们想当一回小老师吗?(激兴)

生:(齐答)想。

师:如果新转来一名同学,你怎样给他安排座位?

生1:个子矮坐在前面,个子高坐在后面。

生2:中间。《教师追问为什么?)因为转学落了一些课,中间听课清楚。

生3:最后一排,放在前面就看不见了。(教师纠正:怕看不见应当安排在哪儿呢?是后面还是前面呢?)前面。

师:大家都把好的座位让给了新同学(深人挖掘德育资料)。

(二)找住址

1.介绍楼房。

出示课件,一幢楼房。

师:这是一幢漂亮的新楼,分为一、二两单元。数一数,一共有几层?

生:(齐答)4层。

师:每一层楼都有2户人家,靠左的为左室,靠右的为右室。这幢新楼里住着解放军叔叔、王爷爷、音乐老师等很多人。

2.情境活动。

(1)师:春节快到了,老师要选几名能歌善舞的同学到解放军叔叔家慰问,谁要去表演?

生1:我会跳舞。

生2:我会唱歌。

生3:我会跳拉丁舞。

师:老师把解放军叔叔家的地址给你们,读一读,并找到解放军叔叔的家。

生1:l单元3楼右室。

生2用激光笔点指图中1单元3楼右室。

师:敲敲门。

生:(齐说)咚咚咚。(教师点击课件中1单元3楼右室,出现解放军叔叔打开窗户的动画。)

(2)师:听说我们班同学乐于助人,经常做好人好事。谁愿意帮忙王爷爷打扫卫生?

三名学生到讲台前。

师:老师把王爷爷家的地址给你们,读一读,并找到王爷爷的家。

生1:1单元2楼左室。

生2用激光笔点指图中1单元2楼左室。

师:敲敲门。

生:(齐说)咚咚咚。(教师点击课件中1单元2楼左室,出现王爷爷打开窗户的动画。)

(3)师:有一封音乐老师的信,谁愿意做小小邮递员。把这封信送给音乐老师?

三名学生到讲台前。

师:老师把音乐老师家的地址给你们,读一读,并找到音乐老师的家。

生1:2单元4楼左室。

生2用激光笔点指图中2单元4楼左室。

师:敲敲门。

生:(齐说)咚咚咚。(教师点击课件中2单元4楼左室,出现音乐老师打开窗户的动画。)

(三)看电影

1.创设情境,解决难点。

出示课件:乐乐买票,进电影院发现有两个门即单号门、双号门。

师:一天乐乐去看电影,他从售货员阿姨那儿买到一张2排3号的票进了电影院,发现有两个门。乐乐急了:“我该进哪一个门呢?”同学们,谁能帮忙他?

生1:应进单号门,因为票是3号。

出示课件:乐乐由单号门进入的情景;场内共有3排14个座位。

师:乐乐从单号门进了场内,电影立刻就要开始了。可这么多位子,谁能帮忙他找到座位?

生、用激光笔点指图中2排3号的座位。

生:(齐说)对了。

师:先找什么?

生1:先找2排,再找3号。

教师点击课件上该座位(闪烁)。

师:是这儿吗?乐乐很感谢你们。你们真是一群助人为乐的好学生!(德育)

2.联系实际,实践活动。

(1)解决难点.渲染气氛(课前在教室座位上贴好和电影院座位号一样的号码及单号门、双号门)。

师:我们的教室就是一个大电影院,数一数(从前往后)一共有这样的几排?

学生们高兴地与生,一齐数:1l排。

师:座位上都和电影院一样贴了号码,说一说自己的位置。

学生互相说自己的位置。

师:这些号码是怎样排列的?(出示电影院座位12、10、8、6、4、2、1、3、5、7、9、11)

生1:由大到小排列的。

师:这边都是什么号?

生:(齐答)单号。

师:数一数。

生:(齐答)1、3、5、?、9、11。

师:在哪一边?

生:(齐答)右边。

师:右边的同学看一看你们的桌子上都是什么号?

生:(齐答)单号。

师:(指着教室墙上的单号门)这是单号门。

师:这边都是什么号?

生:(齐答)双号。

师:数一数。

生:(齐数)2、4、6、8、10、12。

师:在哪一边?

生:(齐答)左边。

师:左边的同学看一看你们的桌,子上都是什么号?

生:(齐答)双号。

师:(指着教室墙上的双号门)这是双号门。

师:你还发现了什么规律?越到两边越……

生:(齐答)越到两边越大,中间较小。

(2)找电影院座位的活动。

师:我有一张5排6号的电影票,请同学们找一下我的位置在哪?

生,到讲台前。

师:先报一下号码,先进哪一个门?

生1:5排6号,先进双号门。

生,拿着电影票往里走,错过了双号门(学生们纠正他),找到了座位。

师:先找什么?再找什么?

生1:先找5排,再找号码。

师:大家每人都有一张电影票,拿出你的电影票,此刻我们要去电影院看电影。但电影院是一个公共场所,我们不能喧哗,做一个礼貌的小市民(德育)。

学牛们在教室门外排队、教师出示课件:欢迎来到红领巾小剧院,并响起一段优美的音乐。

学生们拿着票依次进场找座位,并互相交流,“你几排?”(教师鼓励互相帮忙)有的两个学生找到了同一个座位;有的学生找不到自己的座位;5排6号的男生反复说“我坐错了,我应往后坐一排”(实际上他坐的是对的)。最终学生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座位。

师:与最近的同学互相检查一下,你坐的对吗?

学生们互相检查。教师请两名学生说自己的位置,全班检查。

教师点击课件,出现声音“电影立刻就要开始了”。(学生很兴奋)

教师点击课件,出现动画片《猫和老鼠》片段(只有5秒钟),出现“谢谢观看”字样。

师:电影结束了,我们的课也结束了,再见。

说课

一、教学资料

这节课的资料编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位置”单元中。本单元包括“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四个小节。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学习者能否主动建构构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取决于原有的认知结构里是否具有清晰可同化新的知识的观念以及这些观念的稳定状况,所以我不仅仅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而且从纵向思考新旧知识是如何沟通联系的。

这部分资料是在学生识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他们的`相对性及学会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的基础上进一步透过对物体位置关系的探索,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描述物体的位置,发展空间观念。

(二)教材的重难点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就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培养实践潜力”。由此,我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定为教学难点。而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描述物体的位置是本节课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及学生特点,我制定了如前所述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方法

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学习过程要增进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使其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完善对事物的理解,教师是好处建构的帮忙者、促进者,同时又是知识的带给者。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效伙伴或合作者。我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透过合作与讨论,使学生看清事物的各个方面。根据认识灵活性理论、知识结构的网络概念以及非结构性的背景经验对建构新知识的重要作用,我采用了“随机通达教学”“自上而下教学设计”及“情境性教学方法”等。

四、教学程序

下面我以教学程序为框架,以教学思想为先导,以教学资料为主体说说这节课的教学环节和主要教学方法。

(一)导入部分

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推陈出新,激活旧知,缩短新旧知识的距� 具体来说分两层。

第一层:我充分利用一年级学生爱玩的心理特征,直接激趣:“你们最喜欢玩什么游戏?”学生兴趣盎然,调动了全班的用心性。之后用四只小动物和学生做捉迷藏的游戏自然地复习了旧知,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并引出了课题“位置”。这部分资料的课件制作是一幅小动物躲藏图。选取了四只小动物都是学生熟悉且喜欢的小鸭、小猴、小兔、小狗。这样的取材具有亲切感,使学生很快就融入捉迷藏的情境中。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相应的小动物,它便闪烁显示,引起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并对同学的回答主动地进行决定

第二层:联系实际,我充分利用当天环境的特点,让学生向听课的老师介绍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学。透过介绍既巩固了旧知,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潜力,又激起了学习兴致,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新授部分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抓住教学重点,创造性地分两层设计了本环节。

第一层:透过主题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根据行、列确定位置的方法。首先引导学生熟悉整幅图,提问:“有几组?每组有几位同学?”这是下文的基础及铺垫。之后,教师向学生介绍新朋友,告诉学生他的位置是第l组第2个,让学生发散思维去找。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状况:1.从左往右第l组,从前往后第2个;2.从右往左第1组,从后往前第2个;3.从左往右第1组,从后往前第2个,4.从右往左第1组,从前往后第2个。这些回答教师都予以充分的肯定,但是新朋友只介绍了一位,怎样会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答案?这一矛盾为下文设疑,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这时,教师点明问题出在“没有说清是从什么方向数的”。解决了确定位置的关键:定方位。这时,教师完整地描述新朋友的位置:从左往右第1组,从前往后第2个,再让学生决定他到底在哪儿。学生很容易找到正确的答案。这一曲折寻找的过程,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水到渠成地解决了教学重点。而这一知识的构成蕴涵于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渗透了科学的教学思想方法。

第二层:联系“我们的班级”描述物体的位置。教师联系第一层指出“在日常生活中习惯是从左往右,从前往后数的”。引导学生以此定位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和第一层一样,先让学生熟悉“我们的班级”,提问:从左往右数,谁是第l组、第3组、第7组、第8组?这些相似的问题让学生做出不同的动作回答(如招招手等),形式活泼,贴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再让同桌互说从前往后数排在第几,之后,开展“猜猜我的好朋友是谁”的游戏。这样的设计调动了全班的参与意识,变一问一答式教学为全员参与的玩中学、乐中知。同时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在此基础上,让同桌说说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联系旧知,使描述进一步深化。

本环节一、二两层,由主题画到身边的实际,由找朋友到说朋友的位置,层层相扣,逐步渗透,深化知识的内涵,以螺旋上升的方式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三)创设实践活动情境,解决教学难点,从活动中渗透德育

我设计了三个实践活动。

1.设计新同学的座位。

这是一个开放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要排新同学的位置并非易事,它要思考到各种有关因素。如有些学生把他安排到和一名成绩优秀的同学坐。这就思考到他的学习方面;有的把他安排到中间靠前的位置是思考到该生上课听课看黑板的问题;还有的联系新来学生的实际高、矮等去安排,无论怎样安置,都体现了分析思考的过程,同时用恰当的语言把自己的设计描述出来。对于每一名学生来说,都是一次良好的实践机会,不仅仅巩固了新知而且锻炼了分析、综合及口头表达潜力,在该活动中,我注意深入挖掘德育资料,如把最好的座位留给别人,为他人着想的品德,不失时机地进行德育。

2.找住址。

教师透过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座新楼房并介绍。其实这一活动的设计取材于教科书第9页第7题“说一说,他们各住在哪里?”这一练习题,有所不同的是,我根据本地区实际状况把原图中的“门”改成“单元”;“层”改成“楼”,每层一户1家改成左、右两室,这样的修改更贴近生活实际,便于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找住址这一活动包括三个资料:(1)慰问活动;(2)做好人好事;(3)送信。其中渗透了丰富的德育资料。

整个活动,体现了荷兰数学家和教育家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这句话。教师并不是生硬地教实践方法程序,而是坚持“做中学”的思想、优化和加强“实践活动”,从活动中体现、内化。

3.找座位号、看电影。

为了解决“怎样根据电影票选取进单号门或双号门”以及“找座位的方法”这些难点,我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利用课件演示“乐乐买票进场看电影的情节”,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主动地融到问题中来,用心地透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解决难点,掌握其基本方法,从中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愿望和自信心,之后从课件中电影院的画面回到实际中来,把教室模拟成电影院,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排数以及座位号的排列规律,为下面的实践活动作准备,当学生分组探讨问题时,教师走进学生中间成为他们的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一系列知识准备完成之后,活动开始,学生拿出电影票着手让他们自行进场找座位。透过自己的实践,使学生真正掌握这项本领,在活动中鼓励互助.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其中,渗透了遵守公共秩序,做礼貌小市民的教育。为了检查效果,我安排了同桌互查,反馈结果,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这部分的课件制作得相当生动,图、文、音并存,渲染了场内气氛,置身其中如现实生活中的影院。一段生动的《猫和老鼠》动画片使课堂气氛更加愉快、简单,学生余兴未尽,教师由电影放映完毕自然地结束了本节课。

总览整节课,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了富有情趣的活动,这些活动结合现实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构成背景性经验,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数学,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并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位置》教案 9

第二单元确定位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

2.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位置。

教学重点:

1.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

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认识数对

1.明确列、行排列规则

(1)课代表坐在哪里?你能用数介绍他的位置。

(2)怎样才能正确、简明地说出课代表的位置呢?

我们把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引导生按列报数;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引导生按行报数。

(3)课代表坐在第几列第几行?(同时板书)

中队长坐在哪里?(板书)

2.抽象座位表,认识数对

(1) 如果用下面这样的图表示同学们的座位,你能找到课代表的位置吗?

第7行   ○   ○   ○   ○   ○   ○   ○   ○

第6行   ○   ○   ○   ○   ○   ○   ○   ○

第5行   ○   ○   ○   ○   ○   ○   ○   ○

第4行   ○   ○   ○   ○   ○   ○   ○   ○

第3行   ○   ○   ○   ○   ○   ○   ○   ○

第2行   ○   ○   ○   ○   ○   ○   ○   ○

第1行   ○   ○   ○   ○   ○   ○   ○   ○

师:第4列第3行,还可以用两个数来表示,写成(4,3),数学上把这一�

小结:根据两个数组成的数对,能很快确定教室里每个人的位置。

生活中有没有运用数对解决的问题呢?

二。生活中应用数对

(1)根据位置写数对

①小明家厨房的一面墙上贴着瓷砖,你能用数对表示出四块装饰瓷砖的位置吗?

②独立书写,全班交流。

(2)根据数对找位置

① 学校会议室地面铺地砖,九块花色地砖分别铺在以下位置:(7,2)、(5,3)、(9,3)、(3,4)、(7,4)、(11,4)、

(5,5)、(9,5)、(7,6),请你用彩笔给花色地砖涂上色。你发现花色地砖位置的规律了吗?

学生操作后交流。

得出:表示同一行中花砖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表示同一列中花砖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

三、全课总结

用数对可以很方便的表示一个人的座位,一块砖的位置,如果是一张平面图,数对能表示一个具体的地点吗?下节课我们再研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对在生活中的运用,学会用数对描述方格图上点的位置。

2.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位置。

教学重点:

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一、用数对表示平面图上的位置

1.用数对表示方格纸上的点

(1) 下面是一个公园的平面图。

① 动态生成方格图,渗透坐标思想

1   2  3  4   5   6   7  8   9  10

② 你能用数对表示出大门的位置吗?请生汇报,说理。

③ 游戏:猜景点

ⅰ 任选你想去的一个景点,用数对表示它的位置。小组内同学看数对说地名,看看说得对吗?

ⅱ 全班交流。

ⅲ 如果想去的景点是在(   ,6),可能是哪里?

得出:一个数能准确说出一个地点的位置吗?数对中的两个数能帮助我们很快在平面图上找到某个具体的地点。

② 图上(3,2)和(2,3)表示的位置相同吗?

得出:数对表示位置时不仅要用两个数,还要看清两个数的顺序。

④ 小强家的位置在(3,8),他要去的地方位置在(9,4),你能沿着方格线画出他的行走路线吗?

过渡:数对能表示一个人的具体位置,平面图上一个地点,利用数对还能准确描述一张图纸上一个图形的具体位置。

二、总结:学习了确定位置,你有什么收获?

三、引申:数对在国际象棋中的运用。

1、课件出现国际象棋棋盘和棋子

(1)介绍:国际象棋的棋盘是一个正方形,等分为六十四方格。这些方格有深浅两种颜色,交替排列。国际象棋的八条直线分别用a、b、c、d、e、f、g、h表示,八条横线分别用1、2、3、4、5、6、7、8表示。每个方格便有了自己的名字。国际象棋的棋子有黑白两色,各有一个王、一个后、两个车、两个象、两个马和八个兵。

(2)如果白王所处的位置用国际象棋专用的方法记录为g2,你知道是用什么方法记录棋的位置的吗?

(3)课件出现三枚棋子在棋盘上的不同位置,问:其他棋各在什么位置?

(4)如果有一枚棋走一步记录为c6—c2,你知道是哪枚棋从什么位置走到什么位置上吗?

(5)游戏:下棋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能力。

2、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下面是某一地区的平面图。

1、用数对标出环球大厦和购物中心的位置。

2、图中(11,4)表示的位置是(    )。

3、(    )和(    )在同一行上。

4、小明从公园门口出来,到书店该怎样走?

(1)独立完成解答。

(2)集体评讲。

二、提高练习

1、练习三第5题。

(1)理解题意,明白“行”“列”表示的意思。

(2)根据(x,5)这个数对,说说x表示的是列数还是行数?

根据这个数对能确定什么?它表示的可能是哪个班?

(3)在小组中说说第(3)小题。

这里的x,y可能表示哪些数?为什么?

2、完成练习三第6题。

(1)理解题意,明确鲜花和绿色植物都应放在方格线的交点上。

(2)在小组中设计交流。

(3)展示作业,汇报结果。

你能用数对描述一下自己设计的摆放位置吗?

你觉得自己设计的如何?优点是什么?

互相评价:设计是否合理?是否美观?

3、完成练习三第7题。

平移后顶点位置的数对什么变化乐,什么没变?(第一个数变了,第二个数没变)

第一个怎么变化的?

独立在书上方格中完成第(3)小题。

在小组中完成第(4)小题。

说说顺次连接四个点得到了什么图形?

4、完成练习三第8题。

理解题意,简单介绍国际象棋的棋盘。

棋盘上的列车行分别用什么表示?

用g2表示白王,和数对表示的方法相同吗?

完成第(2)小题的填空。

在小组中互相说说黑车从c6~c2,是怎样前进的?

三、阅读“你知道吗”

四、课堂总结

用数对确定位置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学们说说在哪些领域会用到这个知识呢?学好这个知识对于大家今后的学习、生活都有重要的作用。

《位置》教案 10

学生在学习上述内容前,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描述物体位置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在一年级上册的《位置》单元,学生认识了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位,并能用这六个方位确定位置,描述简单的位置关系;在三年级下册的《位置与方向(一)》单元,学生认识了东、南、西、北和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的方向。在此基础上,学生在本单元进一步学习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也为在为六年级上册《位置与方向(二)》单元进一步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参数确定物体的位置”和在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例1是教学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教材通过创设多媒体教室中学生座位的情境,借助教师操作台上的学生座位图,将实际的具体情境数学化,抽象成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引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例1在编排上从具体情境出发,不断地提出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通过一个又一个连续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既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又使学生的数学思考和推理能力得到发展。例1的编排具有以下四个层次:

1.明确“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教材借助情境让学生找出坐在第2列、第3行的张亮同学,这一看似简单的、似乎是纯情境的问题,其实蕴含着三个意图:①体会在教室平面内确定某个同学的位置必须要有两个数,即在平面上确定位置必须要有两个数据;②明确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规定相融合;③统一“列”“行”的顺序及方向,明确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往右数,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或从下往上)数。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体现这三个意图,使学生有所体会和理解。

2.认识数对,明确用数对表示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方法。在上一教学环节,学生解决关于张亮同学的位置的问题时,已经用“列”“行”的语言描述了张亮同学的位置,很自然地就提出了新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方法来书写、记录、表示第几列、第几行?教材是由小精灵直接给出用数对表示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实际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表示位置的方法,在交流中感受到需要统一,再来呈现小精灵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使学生认识数对,明确数对中每个数的含义,感受用数对表示位置的简洁性和合理性,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一般方法。这就是既尊重教材的编排意图,又将静态的教材灵活地化为学生的思维活动。

3.巩固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教材在例1中编排了两方面的应用:①根据两位同学的位置,用相应的数对表示出来(即用数对表示位置)。②根据给出的某位同学的数对,找到这位同学的位置(即给出数对找位置)。通过这样两方面的练习,使学生感悟数对与物体位置的一一对应关系。

4.比较相关数对的位置关系和数据特点。教材的座位情境图中只有少数几位同学给出了名字,这几位注有名字的同学都不是“闲”着的,他们都承担着引导我们观察和思考的任务:①王艳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赵雪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看一看有什么不同。②用数对表示周明、张亮、赵雪三个同学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③用数对表示出李小冬、孙芳、张亮三个同学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通过上面这些观察与思考,使学生体会到数对中两个数的顺序的重要性,探索和发现同行或同列数对的特点以及它们在位置关系上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例2是教学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教材创设在动物园示意图上确定各场馆位置的情境,通过学生熟悉的方格纸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实际问题转化成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明确如何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感悟数对与物体位置的一一对应关系,直观感受直角坐标系的思想。

理解教材不仅要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还要看明白教材的编排层次。例2的编排层次和例1是相同的,也具有类似的四个层次:

1.理解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含义。教材通过“动物园示意图”直观呈现了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作用和特点:①用一定大小的方格统一距离(用数对描述行走路线时就需要用到小方格表示的统一距离);②用方格纸上竖线和横线的交点(格点)表示场馆;③用方格纸上的竖线表示“列”,横线表示“行”;④方格纸上每条竖线和每条横线的交点都能用数对确定其位置,“0”既是列的起点,也是行的起点,“0”所在的列、行分别是起始列、起始行。通过对以上特点的认识,使学生理解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含义,即把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实际问题转化成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的数学问题,同时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直角坐标系的思想。

2.理解数对的含义,明确如何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无论是根据点写出表示其位置的数对,还是根据点的数对寻找该点的相应位置,都要遵循“先列后行”的规则。教材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规则,在编排上采取了“分两步走”的策略:第一步,确定所在列;第二步,确定所在行。教材先以“大门”(“大门”最具新课特点,其位置是第3列的起始行)为例,说明按照“先列后行”的规则,怎样从列的起点(0)出发确定所在列;再以熊猫馆(熊猫馆与大门最有联系,其位置是第3列的第5行)为指定练习,说明继“先列”之后,再如何“后行”,说明如何从所在列的起始行出发继而确定所在行。通过“大门”与熊猫馆“分两步走”的教学,既引导学生理解数对的含义,明确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先列后行”的规则),又沟通特殊点(大门)与一般点(熊猫馆)的位置关系。

3.巩固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教材在例2中同样编排了两方面的应用,一是根据点(场馆)写出表示它们位置的数对(即用数对表示位置);二是根据点(场馆)的数对寻找该点(场馆)的相应位置(即给出数对找位置)。通过这样两方面应用的练习,既帮助学生提高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熟练程度,又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对与物体位置的一一对应关系。

4.比较相关点(场馆)的位置关系和数对特点。在借用“大门”和熊猫馆明确“先列后行”的规则时,学生结合示意图明确了它们在方格纸上同列的位置关系,初步感知了它们的数对表示的特点。教材在编排上有意加强了这方面的引导和练习,在示意图中还有意“设置”了两组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场馆,一组是位于同一行的大象馆和海洋馆,另一组是交换了列数和行数的“大门”和猩猩馆(即关于对角线对称)。教材精心细致的编排给我们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比较它们的位置关系,探究它们的数对表示的特点,强调数对表示的顺序提供了充分、现成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随手可取,信手拈来。通过这样一些具有拓展性的应用练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更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掌握方法,加深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理解。

《位置》教案 11

设计说明

1.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上课伊始为学生创设联系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描述好朋友的座位,使学生体会到用已有的经验描述好朋友的位置时,由于标准不同,说法也不同。由此引发学生产生用一致的方式表示位置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新方法的。欲望。

2.以学生为主体,在合作中提升。

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教学时,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确定物体的位置必须要用到两个数据,懂得有顺序的两个数组成的数对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加强了知识间的联� 初步掌握数对的有关知识,逐步形成知识技能。

3.注重知识的综合性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因此在应用环节,更加注重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先设置几个用数对表示教室里同学位置的小题,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再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描述各个点的位置,使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掌握在方格纸上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实现技能上由数对到点的质的飞跃。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方格纸

教学过程

⊙铺垫质疑,明确课题

1.旧知铺垫。

同学们,班里谁是你的好朋友?他(她)坐在什么位置?

(我的好朋友是xxx,他坐在……学生在描述自己好朋友的位置时,可能会说:他(她)坐在“第x组第x个”“第x排第x个”或他(她)坐在我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等,教师给予评价)

2.引出课题。

这样描述比较麻烦,表述也不清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更准确、更简洁的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数学位置教案 12

教学内容:

一年级北师大版本数学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教室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前后、左右、上下”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关于“前后、上下、左右”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前后、左右、上下,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请学生说一说你身边前后左右的同学是谁?

二、看一看,说一说你的。教室

1、看看我们自己的教室前后、左右、上下有什么?先自己说一说。

2、同桌说一说。

3、全班同学交流。

三、想一想,说一说你小房间里的东西是怎么摆放的?

1、想一想,你小房间里的东西是怎么摆放?

2、说一说,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四、介绍你的文具盒

指一指,说一说,你的文具盒的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

五、介绍火车站路线。

1、出示火车站的挂图。

2、学生用箭头画一画去火车站的路线。

3、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到火车站的路线,用上前后、左右、上下。

六、巩固练习

1、书上63页第3题,看图回答问题

2、完成随堂练习。一年级北师大版本数学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认位置”教学设计 13

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3.能用左、右描述物体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谈话:听说小朋友的歌唱得可好听了,给老师们唱一首歌吧。学生唱《左手和右手》。

提问: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左手和右手》)小朋友,哪只手是你的左手,哪只手是你的右手?

二、认识左右

1.强调左右手的作用,加深对左右的认识

提问:咱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它们可是一对好朋友,左手和右手可以做些什么呢?

2.找找身体上的左右

提问: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有着很多像左手和右手一样的好朋友,看一看自己的身体,你能找出像这样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吗?(能)请你一边找一边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活动,寻找身体上的左右。

提问:“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身体上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老师建议,他说到哪儿,咱们也就指到哪儿行吗?”

生汇报寻找结果,边说边指,其余的同学也跟着指一指。

讲述: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找到了这么多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连老师都佩服你们了。现在我要看看你们身体上的这些伙伴配合如何,咱们做个“听口令,帮动作”的游戏。

3.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耳

右手拍左腿,左手拍右腿。

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上拍拍,下拍拍。

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

左手叉腰,左手举起来,向左弯弯腰。

右手叉腰,右手举起来,向右弯弯腰。

4.各种方位介绍同座位。

谈话: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和我们在一起,他们很想认识你们,谁能用前后左右来介绍介绍你周围的同学?(先请两个生说一说,再同位互相说。)

提问:在这些同学中有你的好朋友吗?你的朋友坐在第几组?第几位?左边还是右边,让我们猜一猜好吗?

提问:你能用左边右边来说一句话吗?可以说说这间课室的摆设。

[评析:用学过的各种方位来介绍自己的同座位,对“左右”这一方位进行延伸。学习“左右”,并将这部分知识用到生活中,体验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5.理解位置的相对性

(1)介绍文具的位置。

新学期开学,蓝猫商店进了一些学习用品,小朋友,你们想去看看吗?有哪些学习用品呢?它们是怎样摆放的?

先自由说文具的位置,再体交流。

(2)提问:谁来说一说铅笔的摆放位置。引导:为什么铅笔一会儿在左边,一会儿又在右边?(对于尺子来说铅笔在它的左边,对于笔盒来说铅笔在它的右边)。

(3)设疑:第二个是什么文具?是尺子还是笔盒?同学们可以讨论讨论。请双方代表上台辩论,明确物体的位置是从右数还是从左数。

[评析:设计目的有三年:一是通过“蓝猫商店的文具是怎样摆放的,你能介绍吗?”,这一开放式的提问让每个学生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介绍文具的位置。二是铅笔对于不同的文具来说,它的位置也就不同。体现左右的相对性之一。三是“第二个文具是什么”的设计,引发学生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结果不同的色论,进一步明确物体的位置,认识学习左右的重要性。]

过渡:同学们用左右为我们介绍了蓝猫商店的文具,大家说的很好。下面咱们来轻松轻松。

1.学生齐唱《健康歌》。

2.喜欢这首歌的同学请举右手(学生举手),老师也非常喜欢(师举起右手),我举的是右手吗?有不同意见吗?为什么?明确:站立的方向不同,因此左右也就不同。

3.同座位的同学握手,再次验证左右的相对性。

三、练习

1.提问:瞧,你们看见图上有什么?“上下楼梯请靠右行”是什么意思,你知吗?

小结:判断时应把自己当成上下楼梯的人。平时我们上下楼梯和走路时,也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走。在校园里同样,马路中咱们也该遵守交通规则。

2.游戏:猜一猜。

小朋友们,你们在课间喜欢做些什么游戏呀?这些小动物想和你们做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欢迎吗?

蓝猫的右面是小兔  米奇在蓝猫的上面

孙悟空在蓝猫的左面晓熊在米奇的左面

哈利在米奇的右面

师生共同活动。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这节课� 老师表现得怎样?

《位置》教学设计 14

妙不可言的位置(二稿)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弄懂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明白“地球的位置妙不可言”的缘由。

3、培养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激发热爱家园、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了解太阳系

1、出示地球的图片,猜猜这是什么?

继续出示各种图片,师:地球上有美丽的草地,有茂密的森林,有清澈的湖泊,有可爱的动物,当然还有我们人类。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夸夸地球吗?

师过渡:对啊,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地球。在太阳系,目前知道的有八大行星,地球只是其中的一颗行星,也是目前所知道的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行星。为什么地球会这么特殊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课件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位置

1、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要求

①把课文读通顺。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

①� (指名读,随机指导)

②师: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地球之所以这么美丽,是由于地球所处的位置……(让学生接着说。)

出示句子:齐读

句1:地球所处的位置真是妙不可言。

3、快速浏览,找找地球在太阳系中处在怎样的位置?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句2:地球在太阳系中,是距太阳由近到远排序的第三颗行星,正是由于地球所在的位置,使它成为宇宙的一个奇迹。

①自由读,指名介绍一下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强调由远及近)

师:如果老师把“由远及近”这个词去掉,你们来读读,行不行?

②、师:你了解太阳系吗?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资料,课件出示太阳系图及其简介,

句3:太阳系是由太阳以及在其引力作用下围绕它运转的天体构成的天体系统。它包括太阳、八大行星(原先有九大行星,因为冥王星被剔除为矮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以及行星际物质。人类所居住的地球就是太阳系中的一员。

a、自由读,从这段话中你了解了太阳系那些知识?

b、让学生找找哪颗是地球,并说说是怎么找到的?(再次强调“由远及近”的顺序)

师:就这么一个词,让我们很容易就在图上找到了地球的位置,作者用词可真准确。

③看课件,出示其他行星的名称读一读。你能不能象课文介绍地球一样介绍一下并金星和水星的位置?指导学生把话说好(金星在太阳系中,是距太阳由近到远排序的第二颗行星。)

师:为什么说地球的位置是妙不可言的呢?

三、深入阅读,感悟“妙不可言”的距离

1、请同学们认真读2-4自然段,找找原因。

预设1:学生可能会说:因为地球上有液态水。

师:水的存在的形式有三种:分别为气态(如水蒸汽)、液态、还有就是固态(如冰),确实液态水是产生生命的必不可少的条件。那为什么只有地球上有液态水呢?再找找原因。

预设2:学生可能会说:因为金星的表面温度高达480摄氏度。

师: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为15摄氏度,金星的表面温度高达480摄氏度,正如课文中所说的,那真是一个地狱。而这样的高温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预设3:学生说:这是由于它们距离太阳的远近不同造成的。(师:我们来看看它们离太阳的距离有什么不同,出示句3)

句4:地球距太阳1.496×108公里,而金星距太阳只有1.082×108公里,这使得金星受到太阳的照射要比地球强得多。

①指名读:重点指导读好数字(1.496乘以10的八次方公里。)

②师:地球距太阳约为1.5亿公里,这到底有多远,你能想象吗?(先让学生说说这距离有多远)然后说:我们来看《太阳》一课中的一句话,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距离有多远。

句5: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a、齐读。师:读着这句话,你对这距离有多远是不是清晰了些?拿我们熟悉事物同我们不熟悉的事物来进行比较,能帮助我们认识不熟悉的事物。

b、的这个距离让我们无法想象。而就是这个距离却让地球有了液态水,让地球有了生命。这真是一个妙不可言的距离。师边说边完成板书:

地球

液态水

如果比这距离近会出现什么情况……(让学生找句子读,并根据课文概括地说。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

近     ←    地球

被分解       液态水

如果比这距离远会出现什么情况……(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

近     ←    地球      →     远

被分解       液态水            冰

师:离太阳近了水被挥发,离太阳远了水以冰的形式存在,而地球离太阳的距离让地球有了液态水。这位置真是……(回读句1)

b、师:现在谁能看板书来说说这位置“妙不可言”在哪里?

根据学生回答师小结:不远也不近,恰到好处,这是一个孕育了生命的位置,这是一个充满奇迹的位置,这个位置确实……(回读句1)

2、师:北京时间2005年11月9日11时33分,欧洲宇航局的向金星发射了一颗名为“金星快车”的探测器,这是欧洲首次向金星发射探测器,(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末,美苏双方共发射了20多个探测器。)也是十多年来人类探测器再次探访金星。在“金星快车”发回的照片中,你看了怎样的情景?发挥想象写下来。

我从照片上发现,金星上没有                      ,没有

,没有                             。

3、师小结:是呀,相似的大小、质量、构成,但地球上有的金星上都没有。正是有了这妙不可言的距离,才有了我们人类,才让地球成了奇迹。

出示句6齐读:地球所处的位置真是妙不可言,它使地球成为宇宙的奇迹。

妙不可言的位置(三稿)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弄懂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明白“地球的位置妙不可言”的缘由。

3、培养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激发热爱家园、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了解太阳系

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你都有哪些了解?

2、出示各种图片,师:地球上有美丽的草地,有茂密的森林,有清澈的湖泊,有可爱的动物,当然还有我们人类。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夸夸地球吗?

师过渡:对啊,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地球。在太阳系,目前知道的有八大行星,地球只是其中的一颗行星,也是目前所知道的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行星。为什么地球会这么特殊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位置

1、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要求

①把课文读通顺。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

①� (指名读,随机指导)

②师: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地球之所以这么美丽,是由于地球所处的位置……(让学生接着说。)

出示句子:齐读

句1:地球所处的位置真是妙不可言。

3、快速浏览,找找地球在太阳系中处在怎样的位置?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句2:地球在太阳系中,是距太阳由近到远排序的第三颗行星,正是由于地球所在的位置,使它成为宇宙的一个奇迹。

①自由读,指名介绍一下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强调由远及近)

师:如果老师把“由远及近”这个词去掉,你们来读读,行不行?

②、课件出示太阳系图让学生找找哪颗是地球,并说说是怎么找到的?(再次强调“由远及近”的顺序)

师:就这么一个词,让我们很容易就在图上找到了地球的位置,作者用词可真准确。让我们再来读读,体会一下。

③看课件,出示其他行星的名称读一读。你能不能象课文介绍地球一样介绍一下并金星和水星的位置?指导学生把话说好(金星在太阳系中,是距太阳由近到远排序的第二颗行星。)(教师顺便解释:现在国际天文学会已经把冥王星列为矮行星。)

师:为什么说地球的位置是妙不可言的呢?

三、深入阅读,感悟“妙不可言”的距离

1、请同学们认真读2-4自然段,找找原因。

预设1:学生可能会说:因为地球上有液态水。

师:水的存在的形式有三种:分别为气态(如水蒸汽)、液态、还有就是固态(如冰),确实液态水是产生生命的必不可少的条件。那为什么只有地球上有液态水呢?再找找原因。

预设2:学生可能会说:因为金星的表面温度高达480摄氏度。

师: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为15摄氏度,金星的表面温度高达480摄氏度,正如课文中所说的,那真是一个地狱。而这样的高温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预设3:学生说:这是由于它们距离太阳的远近不同造成的。(师:我们来看看它们离太阳的距离有什么不同,出示句3)

句4:地球距太阳1.496×108公里,而金星距太阳只有1.082×108公里,这使得金星受到太阳的照射要比地球强得多。

①指名读:重点指导读好数字(1.496乘以10的八次方公里。)

②师:地球距太阳约为1.5亿公里,这到底有多远,你能想象吗?(先让学生说说这距离有多远)然后说:我们来看《太阳》一课中的一句话,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距离有多远。

句5: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a、  齐读。师:读着这句话,让我们对1.496×108公里到底有多远有了比较具体的认识。拿我们熟悉事物同我们不熟悉的事物来进行比较,能帮助我们认识不熟悉的事物。两个不同的距离造成了金星和地球命运的不同。谁再来读读,把它们两者的不同读出来。(指导学生读好“强得多”)

③金星受太阳的照射要比地球强得多,这就造成了金星表面温度非常高。读读课文中的句子。到底有多高。出示:

句6:据现在对金星观测所知,它的大小、质量、构成都与地球相似,但它却是个被大气层笼罩着的、表面温度高达480摄氏度的死星。与地球平稳的气候相比,其差别好比天堂与地狱。

a、指名读,读了这两句你知道了什么?(主要让学生了解金星表面温度高)

b、  滚烫的开水也才一百摄氏度,480摄氏度该是多么高的温度。水能在读中表现出来。(再指名读——齐读)

c、  这么高的温度给金星带来什么后果?(指名读句子。金星大气中的水蒸气……永久地被夺走了。让学生评评哪里读得好。)

指导读后师小结板书:(离太阳近的金星上的水被分解了)

被分解

如果比地球更远离太阳的行星会是怎样的情况?(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

近     ←    地球      →     远

被分解       液态水            冰

师:离太阳近了水被挥发,离太阳远了水以冰的形式存在,而地球离太阳的距离让地球有了液态水。这位置真是……(回读句1)

b、师:现在谁能看板书来说说这位置“妙不可言”在哪里?

根据学生回答师小结:不远也不近,恰到好处,这是一个孕育了生命的位置,这是一个充满奇迹的位置,这个位置确实……(回读句1)

2、师:北京时间2005年11月9日11时33分,欧洲宇航局的向金星发射了一颗名为“金星快车”的探测器,这是欧洲首次向金星发射探测器,(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末,美苏双方共发射了20多个探测器。)也是十多年来人类探测器再次探访金星。在“金星快车”发回的照片中,你看了怎样的情景?发挥想象写下来。

我从照片上发现,金星上没有                      ,没有

,没有                             。

3、师小结:是呀,相似的大小、质量、构成,但地球上有的金星上都没有。正是有了这妙不可言的距离,才有了我们人类,才让地球成了奇迹。

出示句6齐读:地球所处的位置真是妙不可言,它使地球成为宇宙的奇迹。

《位置》教案 15

复习内容:

位置与方向(练习卷)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能够准确描述。

(3)能准确的量出物体所在位置的角度及正确画出路线图

复习过程:

1、 幻灯片显示方位图,并标有角度。让学生根据图说一说各个地点距离学校的位置。

此题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看图说位置,并正确说明是在哪个方向偏几度。

结合练习卷,做练习题1

2、 复习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结合练习卷,做练习题2(注意:量角器的正确使用,并注意一段线段表示实际距离多少)

巩固练习:测一测(练习卷3、4题)

3、 算平均距离、平均速度

学生说一说方法,再做一做练习4(2)

4、 画路线图

注意:

幻灯显示:

例:沙漠驱车越野:绘制简单路线图

根据所给信息画出越野路线

(1)在起点的东偏北40°方向距离350千米的地方是点1

(2)2在点1的西偏北25°方向距离200千米的地方是点2

(3)终点在点2的西偏南20 °方向距离它300千米的地方

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做,说一说

结合练习卷5

5、 课堂小测

一份小练习,巩固知识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教学设计 16

篇一

数学教材中确定位置的方法是平面上确定位置的方法,详细讲是自下而上、自左向右来观察,而生活中确定位置的方法是自上而下、自左向右来,所以有人提出了疑问:在上下方向上数学中位置的确定方法与生活中的相反?按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如教室里的位置、电影院的座位等等。

本节课“位置”的教学,教材只要求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从两个维度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 。这节课我本着“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教学中通过设计让学生描述自己的位置、根据老师的描述找位置、根据同学的描述“猜猜他是谁”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感受到从两个维度描述就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在学生能准确而熟练地确定自己的位置之后,让学生说出自己和前后左右的同学的位置,并从中找出规律,看看前后的两个同学和左右的两个同学和自己的位置有什么关系,从而让他们发现:左右的同学和自己在同一排,前后的同学和自己在同一组。因此,要让学生进行思考,确定物体的位置就是数学上规定的一种方法,不一定非和生活中常用的方法一样。

图形和植物是按我们观察到的上下左右分,人和动物怎么办?这是个难解决的问题,经过讨论让学生说明动物和植物一样不分左右,与我们人观察的左右为准。人物就与人物在图中的左右为准。让学生明确这个道理和学习的方法,能够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提高能力。

篇二

《位置》这节课根据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精心设计了让学生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手操作、用心思考的小组活动。学生始终在教师创设的具体场景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前后左右的空间位置关系。下面是我对《位置》的教学反思。

一、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同时,正是通过生活经验,学生经历一个从具体到逐步抽象的过程。在教学这节课时,由于学生对“上下”、“前后”并不陌生,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所以我设计了“捉迷藏”,“发散思维找朋友”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认知水平,展示自己的认知个性,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为学生主动学习打下基础。

二、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课堂教学中,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地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把课本中的例题、结论等,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把课堂作为数学活动的舞台,让学生在自由、活跃的氛围中学习,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变的有趣。但是我发现,这样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有个别同学对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过程与方法的探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都有所欠缺,这说明我这节课的设计还存在问题,需要做进一步的改进。在这方面,我会更加努力,希望各位老师多加指点。

篇三

本单元要让学生学习行、列时,既要明确是横着看还是竖着看,还要弄清数数的顺序:是从左往右数,还是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综合性比较强,这就需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进一步体会和领会。本单元的教学让我体会到:

1、生活中的数学会带给学生无尽兴趣

引入部分,我分别采用了观察班中几名同学排队顺序变化和观察几张以班级其中一个小朋友为不同位置拍下的照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新课教学时,我还用了学生非常喜欢喝的饮料瓶子,让学生小组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理解“同一物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顺序是不同的”,为学生展示了一个生动活泼、具有生命力的教学情景。

2、游戏活动带给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在上、下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听反口令拍手的游戏活动,当看到自己拍的和别人一致时,他们的笑容是那样的灿烂,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增加成功感。假如发现自己“上当”的同时,他们就会赶紧纠正。如此设计,不仅注重学生认知上的需求,更重视学生学习情感上的满足,使学生心中充满激动与挑战,获得内心的充实和满足。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教学设计 17

一、教材分析:

“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二、学情分析:

对于“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知识经验,因此教学时老师对这两组位置关系的处理只要求学生会认、会说、会用,不再过多的进行强化性训练。而“左右”位置的空间观念是学生最为薄弱的,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老师以此做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及形成的全过程。“左、右”的相对性比较难理解,教材主要是通过一些活动和游戏(如握握手,听反话等)来帮助学生辨别。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或自己创设活动,组织学生充分地体验,应避免抽象地让学生判断。对一些一时理解不了的学生,可以允许他们逐步理解。老师要让学生认识自己肢体的“左右”位置关系做为知识的引发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动口、动手、动脑、交流、讨论、应用等几个环节,让学生初步掌握并建立起“左右”位置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

1、 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 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 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四、课时安排:4课时

gkh 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 18

罗定第一小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教案设计

学生情况 学生中优差生相差比较悬殊。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学会g、k、h三个声母,读准音,记清形,正确书写。(2)、读准g、k、h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2、能力目标:看图说一句完整的话,明白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道理。

3、情感目标:了解鸽子和橄榄枝是和平的象征。

教学重点

掌握g、k、h三个声母的音、形,读准g、k、h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正确书写g、k、h。

教学难点 观察图画,认识声母的音、形。多种拼读方式练习拼读音节。

课前准备 PPT,字母卡片,拼音卡片

预习提纲 1、联系图画,认准g、k、h三个声母的形。

2、联系图画,看看29页的图画上画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趣激情

师导语:今天阳光明媚,我们一起去秋游吧!(出示情境图)

学生交流画面内容。教师相机点拨。

思想教育:饮料瓶应该怎么处理呢?(不能乱扔,要保护环境;易拉罐和矿泉水瓶都是可回收的,可以放到分类垃圾箱或攒起来送回收站,树立环保意识……)

二、展示学习任务

1、我会认读g、k、h,并正确书写。

2、我会拼读g、k、h与单韵母a、e、u组成的音节。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出示情境图,学生找出图中藏着的三个声母朋友。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白鸽嘴里衔着的橄榄枝g,小蝌蚪和水草k,小朋友坐的椅子h。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位置》教学设计【优秀20篇】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位置》教学设计【优秀20篇】

出示卡片g和鸽子衔橄榄枝的图,师:把“鸽子”的“鸽”读轻一些,短一些就是声母g的读音。

师范读,生模仿读,齐读,指名读。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位置》教学设计【优秀20篇】

橄榄枝的形状像g。学生根据g的读音和形状编顺口溜:一群白鸽g  g  g,鸽子鸽子g  g  g,9字加弯g  g  g……

(二)总结方法,合作学习k、h。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位置》教学设计【优秀20篇】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观察图画,学读音,编儿歌,记字形。

2、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名说顺口溜,正音。

3、学生汇报学习情况,教师点拨:

一群蝌蚪k k k,像挺机关k k k。一把椅子h h h,喝水喝水h h h。

(三)拼读g、k、h与单韵母a、e、u组成的音节。

(四)指导书写。

四、释疑分享

学生提出疑难,师生合作解疑。

五、课堂检测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g、k、h三个声母,练习了与韵母的拼读,还认识了和平鸽,懂得了爱护环境,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声母g、k、h。比较读:n--h,说不同。

2、卡片出示音节:ga、ge、gu、ka、ke、ku、ha、he、hu。(学生开火车认读)

3、回忆两拼音节拼读方法: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二、展示学习任务

1、我会拼读gua、huo等三拼音节。

2、我会认“画、打”2个生字,会读儿歌。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一)学习三拼音节。

1、故事引出三拼音节:

拼读ga、gu。

师:g和a原来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可是有一天,他们 g很难过,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好朋友小u,小u听了,拉着g来到a的家里,看到a正在上学,小u一手拉着g,一手拉着a,说:“好了好了,我们还都是好朋友。”他们开开心心地拉起手,组成了一个新的音节。板书:

g - u - a → gua

↓        ↓

介母    三拼音节

2、教师讲解三拼音节:由声母、介母、韵母组成的音节叫三拼音节。拼读三拼音节要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相连猛一碰。(借助课文图画理解)

3、指导拼读三拼音节:gua。

4、学生自由练习拼读,指名读,教师适时点拨。

5、学生选择一、两个音节加上声调,给他们找找好朋友,说说词语或句子。

(二)读儿歌猜谜语。

1、出示儿歌读一读。

自由拼读,特别要注意红色的音节与汉字。(范读、小组合作读、指名读、比赛读)

2、拓展延伸

(      )说话,汪汪,(     )。

(      )说话,叽叽,(     )。

(三)看图说话,识字。

1、出示课文插图,指名说说图意,随机出示生字词语:画、打。

2、交流识字:说说你认识个字或词,是怎样认识的?

3、认读生字:画、打,给生字找朋友。

四、释疑分享

学生提出疑难,师生合作解疑。

五、课堂检测

六、课堂总结

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教学反思:

学生容易混淆“n”  和“h”。“k”的第二笔有些学生写错了,要及时纠正。

[gkh 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

数学位置教案 1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探索点、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及这三种位置关系对应的圆的半径r与点到圆心的距离d之间的数量关系;

知道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叙述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点、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过程,体会数学分类讨论思考问题的方法;

通过探究与实践,学习切线的性质;

通过实例操作体会如何数量关系来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和运动变化的观点的教育;

从运动的观点及量变到质变的观点来理解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相离相切、相交的'概念;

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学会类比思想方法的运用,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点、直线和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掌握切线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切线长定理。

教学难点:

理解切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教学方法:

引导式教学、反证法教学。

教学准备:

投影仪、电脑,直尺。

教学安排: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从问题情景:要学生解难入手,建立模型,设下悬念,然后让学生探究二个问题,将探究的结论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本课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围绕着学生活动来展开,由学生身边的事所引出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和谐的关系。朴素的问题情景(射击)自然对学生产生了一种情感上的亲和力和感召力,增强了学生自主参与性;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解释、合作等教学活动过程,使学生体会到了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还能感受到数学与自我生存的关系。

数学位置教案 20

教学内容:

《认一认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6个汉字,读准字音。

2、通过观察图画,初步理解本课汉字的字义。

教学重难点:

本课所要认识的汉字中大部分是孩子不太常见的',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引导孩子理解其意思并认识其字型显得较为重要。

教学准备:

课件、汉字卡片。学生准备小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刀戈弓矢牛马车舟”八个汉字。

2、理解汉字的意思,尤其是“戈”和“失”。

一、教学“刀戈弓矢”

1、放一段古时候打仗的视频。你看到了什么?

古时候,战士们打仗需要用到很多兵器,瞧,你认识吗?

(出图)

2、这些武器的名字你会读吗?自己借助拼音认一认,读一读。

强调“矢”是翘舌音

3、你知道每一种武器在战场上都有什么作用吗?

刀:你还知道什么刀?

戈:同学们看,这也是一种兵器,叫做“戈”,是用青铜制成的,突出的这部分上下都有刃,可以横着用,也可以钩杀。

弓箭:大家看,这两种兵器是同时使用的,你知道它们怎么用吗?

(可以拓展“杯弓蛇影”“惊弓之鸟”“离弦之箭”等成语)

4、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武器?

矛、盾、枪、剑、镖等(认识图片和文字)

二、教学“牛马车舟”

1、离开战场,来到生活中,如果你想出门,会乘坐哪些交通工具?

古时候的人怎么出门呢?(出示:图)

我的十分钟:

1、认图,识字

2、说一说在哪里见过?有什么作用。

3、汉字组词

三、认读8个汉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羽角齿革瓜果麦豆”八个汉字

2、理解汉字的意思,知道这些动物身体的部分由什么用,及农作物的特点。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授

1、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八个汉字朋友,还记得吗?(出示)

多种形式认读。

2、今天我们要认识8个汉字,[出示:图和字]仔细看一看,读一读

二、互学:认识汉字

1、谁会读?做小老师教大家读一读(2——3组)

2、你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小组活动:

1、学习“羽角齿革”。

读一读:读准字音

说一说:说一说在哪里见过,或有什么作用。

想一想:给汉字找到词语朋友

2、“学习瓜果麦豆”

读一读:读准字音

说一说:瓜有哪些种类,果实有什么,豆有那几种,有什么用。

想一想:给汉字找到词语朋友

3、游戏:“谁的眼睛快”老师指字,学生抢读

3、齐读

四、总结

1、16个汉字一起出示

读一读,读出韵味

2、学生拓展阅读

板书设计:

认一认5

刀戈弓矢

牛马车舟

羽角齿革

瓜果麦豆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