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这里是整理的周亚夫军细柳教学反思(优秀10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品味意蕴丰富的语言:
3.学习本文对比的写法:
4.理解周亚夫之“真”。
教学重点:
1. 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2. 学习本文对比的写人叙事技巧。
教学难点:
反复对文章语言进行比较鉴赏,层层深入地体会周亚夫的“真”。
教学创意:
1.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2.给足空间,渗透方法:
3.融入文化,一体四面。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一)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疏通全文大意。
(二)将自学时无法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
(三)搜集与细柳营相关诗词。
二、激疑导入
(一)同学们,课前咱们要求搜集与细柳营相关的诗句,谁来分享一下?
学生分享,教师可做补充。
(二)激疑:同学们搜集的诗句真不少!显然“细柳营”是备受文人们青睐的。但一个小小的军营,究竟有何魅力能让那么多文人骚客另眼相待呢?让我们走进《周亚夫军细柳》去一探究竟吧!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导入的设计意图一方面是帮助学生积累相关诗词,另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教师可提前整理部分易于理解的诗词,展示在PPT中,便于学生摘录。)
三、预习检测
(一)去句读朗读
1.去掉全文标点,请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跟读并纠错:
2.全班齐读课文。
(二)配图讲故事
1.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本文内容:
2.PPT展示和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请学生给图片配文。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本环节针对课前预习而设,旨在检测学生预习的效果,对课文内容做整体上的梳理。教师在纠正字音时,可以分析错误的原因,深究字词背后的语言依据,扩充语文知识:图片出示的顺序可以打乱,以进一步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程度。)
四、学生质疑
(一)合作学习,互助释疑
学生组内交流预习时做了记号的疑难词句,互助释疑。
(二)班级交流,质疑问难
学生以组为单位提出仍无法理解的问题,全班共同解决或教师指导解决。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该环节渗透了本课教学的核心理念“以学定教”,即教学的起点是基于“学生需要的”而非“教师能教的”。设计以上两个任务,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梳理出重点文言字词。在指导过程中,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字词,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勾连所学知识,提高其知识迁移能力。)
五、教师补遗
(一)教师提问,学生自主思考
1.“吾欲入劳军”中的“欲”如何翻译?
2.“亚夫乃传言开壁门”中的“乃”翻译为“于是”还是“才”比较好?
3.“军中不得驱驰”中的“不得”如何翻译?
(二)学生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明确:
1.“欲”这里常翻译为“想”或“要”,皆属同一义项。但翻译成“想”比翻译成“要”更为合理。就语境来看,文帝是尊重与配合周亚夫的,翻译为“要”则稍显强势了。
2.“乃”翻译成“才”为好。文帝劳军,先至霸上、棘门,周亚夫身为大将,消息灵通,且细柳与前两营不远,故他不可能不知文帝将至。然而他始终未有通融,直至文帝按正规程序请示。可见用“才”方能贴合此语境。
3.“得”可翻译为“能够”、“可以”等,表示情况允许。但结合语境,“将军约”和“军中”皆在强调这里是军营,军营有军营的规矩,规矩就得遵循。故而“不得”翻译成“不准”远比“不能够”更能彰显军令的权威。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本环节是对上一环节的补充与深化。“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也有权说出自己的理解。且教师基于自身认知水平,他所能看到的,往往会高于学生,故而能引领学生看到更远。通过本环节的学习,学生对文意的理解会更为准确,也更能体会到文章语言的考究,并为下一课时人物形象的把握张本。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语境进行分析,培养其语境意识。)
六、字词梳理
(一)请同学们按照以下提示,梳理本课词语并记忆。
1.字形生僻的词语(注音)
2.字义与之前所学不同的词语(释义)
3.其它新学的常用词语(释义)
(二)教师总结
明确:
字形生僻的词语:棘(jí)、彀(gòu)、曩(nǎng)
字义与之前所学不同的词语:
军(驻军)、劳(慰问)、居(经过)、之(到)、固(一定)、且(将要)
其它新学的常用词语:
已而(不久)、被(同“披”,穿着)、无何(不久)、揖(拱手行礼)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该环节是本课的收束环节,旨在让学生明晰本课所学,并积累文言词语,落实单元目标的要求。)
七、板书设计
欲:想
乃:才
不得:不准
第二课时
一、切入
(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把握了本文的主要内容。现在大家知道细柳营的魅力在何处了吗?
明确:周亚夫
(二)文中有对周亚夫的评价吗?请找出来,读一读。
明确:嗟乎,此真将军矣!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本环节目的有三,一是回扣第一课时的导入,将本课学习引向周亚夫其人:二是找出本文关键句,切入文本:三是与本课收束环节呼应。第一个问题,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勾连《陋室铭》。若学生回答的是细柳营戒备森严或军纪严明,亦可引导其归因为周亚夫治军有方,此皆可为后续学习张本。“嗟乎”一句,读是关键,为收束环节再读此句做铺垫。)
二、鉴军士之真
(一)文帝的评价为何这么高?都说强将手下无弱兵,从军士素质便能看出将军的治军水平。咱们就先从军士身上找找原因!为了更好地去分析,今天教大家一个方法,比较鉴赏,即把文章中的对比之处找出来,抓住其中关键字词,相互比较分析。
明确:
军士戒备:“若儿戏耳”与“锐兵刃,彀弓 弩,持满”
军纪遵守:“直驰入”与“不得入”“又不得入”(侧面描写)
“直驰入”与“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正面描写)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对比”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但对于写法的教学不宜脱离语用实际系统地讲授和操练。故该环节将“对比”渗透其中,指导相应的学法,给足学生自学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体会“对比”,并为学生理解周亚夫之“真”做铺垫。学生若不能抓住关键字词,教师可适时点拨,并注意指导学生诵读,涵泳品味。如“又”“满”等字,通过朗读便可将文帝一再受阻,军士严阵以待都品味出来。)
三、鉴将军之真
(一)看来细柳营的军士们无愧军士之名,与另外两营大不相同。周亚夫治军之才能,真也!比完了兵,咱们再来比较下几位将吧!
(二)刘礼掌管皇族事务,徐厉身份显赫,他们会不知道军礼吗?为何文帝一来,他们就把军礼忽略了,而周亚夫没有?
明确:刘、徐二人阿谀奉承,周亚夫不卑不亢、刚正不阿。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本环节在上一环节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对比”写法,同时也能加深对周亚夫之“真”的理解。该环节的教学尤其要注意针对“揖”“拜”等字词,进行应势应需的文化融入,拓展“军礼”知识,帮助学生深化对周亚夫的认识。)
四、鉴文帝之变
(一)直面天子,能不卑不亢,周亚夫为将之风骨,真也。也能难怪文帝慰问细柳时,其礼数亦有较大变化。
明确:
于棘门、霸上:直驰入。
于细柳:使使持节诏将军、按辔徐行、改容式车。
(二)面对军礼,先驱、棘门霸上的军士、刘徐二将都未遵守,天子当为礼之表率,亦未遵守。军礼是维持军队纪律、保证行动效率的重要制度。匈奴大入边,军队这般轻视军礼,以何御敌?直至周亚夫出现,他遵守着,他的军士遵守着,他影响着文帝也遵守了。周亚夫身上的什么品质征服了文帝呢?请小组讨论探究。
明确:周亚夫的恪尽职守,周亚夫对军礼的坚守。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本环节通过比较文帝的变化,帮助学生深入感受周亚夫之“真”。教学时,务必拓展“持节”、“式车”等军礼知识,并言明军礼的重要性。非此学生不能感受到周亚夫对文帝的影响,以及周亚夫坚守军礼的原因。)
五、收束
(一)坚守军礼,恪守本职,此将军之本也!相信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对于周亚夫的了解,更为深刻了。回过头再看文帝的评价,咱们能否补充一下,然后有感情地读出来?
嗟乎,亚夫________(用一个词形容),此真将军矣!
(二)本节课咱们着眼于文中的对比之处,采用了比较鉴赏的方法,深入品析了意蕴丰富的语言,探索了周亚夫的“真”。他的“真”在于治军严明有方,在于他刚正不阿的风骨,更在于恪尽职守,不忘将军之本。这些是否对大家有所启发呢?可以联系生活经历谈谈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本环节目的有三,一是回扣切入环节,让学生修改再读关键句,读出新的理解:二是总结梳理本课所学:三是引导学生将所学 联系到自身。第一个任务的教学,要注意指导学生诵读,读出与课堂伊始不一样的感情。)
六、延伸
同学们说得都很好,看来周亚夫确实给了大家不少启迪,那么他的故事就要告一段落了,但我们阅读《史记》的路才刚起步。不少名人,如蔺相如、项羽、韩信等等,都在《史记》中留下了烙印!我们课后不妨也借助工具书与注释去读一读《白话史记》中的相关本纪、列传等,相信会有更多的收获!
七、板书设计
恪尽职守
真将军
治军严明 刚正不阿
2.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周亚夫军细柳》教案
学习目标
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3.认识周亚夫恪尽职守的精神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学生朗读王维的《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风劲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一位将军打猎的情景。诗中对涉猎将军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写,热情地歌颂了将军的豪迈气概,曲折的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这里面的细柳营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主人公―――周亚夫驻军的地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细读他在细柳营的故事,体会他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吧。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棘门(jí) 彀(gòu) 弓 弩(nǔ) 诏(zhào)
按辔(pèi) 揖(yī) 胄(zhòu) 曩(nǎng)
2.作者连接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3.作品连接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对历史学和文学的极其宝贵的贡献。《史记》不仅是史学著作的典范,而且是传记文学著作的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史记》在史学上和文学上的地位给予极高的评价。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朗读指导
(1)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2)已而/之/细柳军
(3)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4)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5)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二)理解词语
1.重点实词
彀弓 弩(张开)
天子先驱(先行引导的人员)
军中闻将军令(听从)
居无何(经过,表示相隔一段时间)
将军亚夫持兵揖(行礼)
使人称谢(告知)
2.通假字
(1)军士吏被甲(同“披”)
(2)改容式车(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3.古今异义
(1)天子先驱至(古义:先行引导的人员;今义:走在前面引导)
(2)军中闻将军令(古义:听从;今义:用鼻子嗅)
(3)持节诏将军(古义: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今义:节日)
(4)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古义:营垒;今义:墙壁)
(5)请以军礼见(古义:请允许我;今义:希望对方做某事)
(6)使人称谢(古义:告知;今义:感谢)
4.词类活用
(1)军棘门(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2)介胄之士(名词用作动词,披甲戴盔)
(3)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名词用作动词,下诏)
(4)锐兵刃(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锋利)
(三)翻译句子
1.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
2.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驱驰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
3.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 弩,持满。
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
4.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
5.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在这种情况下,皇帝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
6.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
(四)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每段内容。
【交流点拨】第一段:简要交待了边境的紧张形势和刘、徐、周三军的驻地。第二段:写周亚夫在细柳营严格治军。第三段:写汉文帝深明大义,赞叹周亚夫治军严格。
2.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交流点拨】匈奴入侵,皇帝慰问军营,在周亚夫所在的细柳军营看到了与其他军营不一样的地方,虽然皇帝进细柳军营不太顺利,但对亚夫将军却有着极大的夸奖。
四、拓展延伸
景帝三年(前154年),以吴、楚为首的七国之乱爆发。周亚夫被任命为太尉,领军东进与叛军作战。出发前向景帝提出用梁王刘武军队拖住吴、楚主力,寻找时机切断对方粮道的战略,得到景帝的认可。后实际作战中,梁军受到吴楚军压迫,不停向周亚夫求救,但周亚夫按兵不动,用轻骑兵截断了吴楚军的粮食供给。缺粮的叛军反扑未果,终于崩溃。叛乱历时三个月即被平息。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借助文下 注释,疏通了文意,对文章内容有了初步了解,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周亚夫”的形象,感受其人格魅力。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全文,说说皇帝是如何评价周亚夫的?(用原句答)
【交流点拨】“此真将军矣!”
2.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
【交流点拨】从“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 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等内容可以看出细柳军军纪严明,周亚夫是一个治军严谨,忠于职守的“真将军”。
(二)深层探究
1.本文重点写细柳军,为什么还写霸上、棘门军?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交流点拨】写霸上、棘门军是为了对比衬托细柳军军容肃整、军纪严明和周亚夫的治军有方、恪尽职守的“真将军”风范。
2.军中都尉执行周亚夫的“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的命令说明了什么?
【交流点拨】说明了军队,特别是战争时期的军队,号令应该统一,纪律应该严明,不是军队统帅的命令,都不能听从,这样才能打胜仗。
(三)人物形象
1.从军士吏的表现,以及“亚夫乃传言开壁门”“请以军礼见”可以看出周亚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交流点拨】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人。
2.从“上自劳军”和“称善者久之”等可以看出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
【交流点拨】以天下为重、体恤下情、宽宏大度、能明辨是非。
(四)写法探究
作者为了突出周亚夫的形象,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交流点拨】本篇课文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并不多,而是把大量笔墨用在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上,用在描写细柳军的严明军纪上。这些侧面描写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如:细柳军将士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人物虽未出场,却已令人感受到其“真将军”的威严和风范。两处对周亚夫的正面描写虽着墨不多,却如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三、拓展延伸
谈谈周亚夫精神的现实意义。
【交流】当今时代,每一位领导干部、国家公务员,甚至工程设计师、一线工人等等他们的工作岗位就是一道“防线”,只要发扬周亚夫的这种敬业精神,恪尽职守,敬业乐业,我们的事业终会取得辉煌的成就。新时期也不乏周亚夫式的人物。无论是在领导岗位上的孔繁森、郑培民、谷文昌,还是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李素丽、张秉贵、徐虎,以及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的“周亚夫”,他们忧国忧民,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
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周亚夫军细柳》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
司马迁,西汉历史学家、文学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叙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鲁迅赞《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通过对汉武帝亲自巡视、慰劳细柳军场面的描写,刻画了周亚夫治军严谨、刚正不阿、忠于职守的“真将军”形象。
三、重点字词
【通假字】
(1)军士吏被甲
“被”通“披”,穿着。
(2)改容式车
“式”通“轼”,扶轼。
(3)可得而犯邪
“邪”通“耶”,句末语气词,可译为“吗”
【词类活用】
(1)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
(2)介胄之士不拜
介胄:名词作动词;穿戴盔甲
【一词多义】
(1)使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名词,使者、使臣)
使人称谢(动词,派遣)
(2)军
军细柳(动词,驻军、驻扎)
上自劳军(名词,军队、守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名词,军营)
(3)诏
不闻天子之诏(名词,皇帝发布的命令)
使使持节诏将军(动词,宣告、告诉)
(4)为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动词,作为、封为)
天子为动(介词,被)
(5)之
已而之细柳军(动词,往,到……去)
不闻天子之诏(助词,的)
称善者久之(音节助词,舒缓语气。)
(6)以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介词,把)
以备胡(介词,用来、来)
将以下骑送迎(用在数量、方位前表界限)
请以军礼见(动词,用、行)
【古今异义】
(1)将军亚夫持兵揖
(古)兵器;
(今)士兵
(2)将军约
(古)规定;
(今)大约,表估计;或条约、邀请等
(3)军中闻将军令
(古)听从;
(今)用鼻子嗅
(4)使人称谢
(古)告知;
(今)感谢
(5)其将固可袭而虏
(古)必定;
(今)坚固,顽固
四、重点句子
(1)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 弩,持满。
译文:不久,(皇帝的车队)前往细柳军营,军营的将士都身披铠甲,(手持)磨得锋利的兵刃,挽弓搭箭,(戒备森严)。
(2)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译文:于是皇帝就派使臣手持符节下诏令给周将军:“我要进军营慰劳三军。”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营门(让皇帝的车队进来)。
(3)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译文:先前(看到的)霸上、棘门的军队,像儿戏罢了,其将士必定会遭到袭击而被俘获。至于亚夫,岂能被侵犯?”(说罢)连连称赞不已。
五、重点内容
(1)周亚夫将军是一位怎样的将军?
答:治军严格、刚正不阿、恪尽职守、不卑不亢
(2)文中在塑造周亚夫形象时,都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呢?
答:正面描写:“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侧面描写:“将军令曰”“将军约”
(3)课文讲的是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上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对比一:细柳军与霸上军及棘门军
“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 弩,持满。”“不得入”“又不得入”“乃传言”——军容严整,常备不懈,严阵以待,军纪严明。
“直驰入”——军规松垮,守备松懈。
对比二:文帝及随从入营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天子乃按辔徐行”——治军有方,令行禁止。
“直驰入”——军纪松弛。
对比三:三营将领
“持兵揖”、“以军礼见”——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
“将以下骑送迎”——众将士受宠若惊,竭尽逢迎之能
本文是一篇自读文言文,文章篇幅较长,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文章故事非常有趣,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视频导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设置悬念,吸引学生一探究竟。课前预习让学生在自主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加深对人物的最初印象,进而提高学习本文的兴趣,提示学生重点积累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的文学常识。
引导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梳理文意,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互帮互助,获得双赢,其中对于重点字词的积累是学习的重点之一,通过检查预习成果,了解学生疏通的情况,扫除疑难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意,老师作简要点评和指导即可。
小组讨论,模拟教研环节,问题的设计意在完成本文的教学目标,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找关键句子,品读人物。第三个问题,引导学生体会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通过衬托对比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认识,通过对比着重突出周亚夫刚正不阿,治军严谨的形象和写作手法。此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需要学生充足的时间讨论和发言。
链接中考,问题清零使学生在对比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拓展延伸使学生扩展知识面,百家讲坛各抒己见,让学生谈谈周亚夫精神的现实意义,让学生们了解忠于职守的重要意义,从而树立积极有益的人生价值观,要有忧国忧民的意识,做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
教学目标的完成过程,做到环环相扣,逐渐加深学生对课本的理解,只有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或显文言文的能力;
2、揣摩人物语气,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基础知识:
1、常识: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对历史学生文学的极其宝贵的贡献,它不仅是史学著作的典范,而且是传记文学著作的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赞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题解:
本文是《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中的一节。绛侯周勃是汉开国功臣。诸吕危刘时,他与丞相陈平共谋诛诸吕,立孝文皇帝。周亚夫是周勃之子,先为河内守,以贤封为侯。历仕文帝、景帝两朝,曾任河内郡太守、中尉、太尉、丞相等职。以善于将兵、直言持正著称。后因得罪景帝下狱,绝食而死。本文即记载他为河内守驻军细柳时的一段事迹。
3、字词积累:
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棘()彀()弩()辔()胄()嗟()曩()被()诏()车骑()
祝兹()作揖(
二、整体把握:
概述全文主要内容:
合作探究
三、课文翻译
1、阅读课文后,对照注解或其他工具书翻译全文【注:以同桌或前后桌为单位互译】,然后针对不解处质疑。
2、师生串译,教师指导重点句子:
军霸上——
军士吏被甲——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节——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当堂检测
四、阅读: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芝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A.将以下骑送迎齐使田忌将而往
B.天子且至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已而之细柳军之虚所卖之
D.其将固可袭而俘也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4、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
5、根据要求,写出答案:
(1)“天子先驱”被阻的心理活动:
(2)“既出军门”“群臣”的心理活动:
6、文中将细枊军与霸上、棘门军加以对比,刻划了周亚夫善于治军的形象,请指出三处对比,并加以分析。
7、周亚夫与我们曾学过的哪篇文章的哪个人物相似?
一、教学设计反思
这次汇报课我讲的是《周亚夫军细柳》。这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的文言文,一直以来,如何把文言文教学上得有语文味,是个难题。学生对于文言文,向来是谈之色变。因为它总是缺少一些“趣”,而怎么让它的枯燥无味转化为趣味,就是这节课设计的重点。
我设计的思路是熟读课文来梳理故事情节;品读文中语句,分析并体会周亚夫“真将军”的人物形象;明确侧面描写和对比刻画人物的方法。亦即让学生反复地阅读课文,熟悉课文,随文释义,不但可以积累丰厚的语言材料,更可以深入文本,去了解周亚夫这个“真将军”的形象。通过学生自己的悟,来提升他们学习文言文的`乐趣,让他们更有成就感。
这节课是以学生为主导,教师适当点拨来实现教学目标的。语文课上应该让学生提升语言归纳能力,要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而本节课学生举手积极,朗读时十分投入,分组讨论活跃,既锻炼了合作与探究的能力,也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朗读能力。
设计板书的时候,我是以周亚夫的人物形象和手法为主要内容进行设计,形成一个书的形状,加上《史记》体现出的真实与生动的特点,显著地出现在书页的两端,直观清晰。
不足之处是: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为了引导学生,说将军最重要,其实应该是军纪是第一位,规则最重要。任何人都不能违背规则,而不是凭着将军的喜好去做事,应该让学生理解:直到当今社会也是,规则最重要,要人人都要坚守规则、敬畏规则。
文中应该有个当堂的小练习,这样能让学生巩固这一节课所学的文言知识,多积累一些词语,虽说本课以读为主,但是学习文言文,就要把字词渗透到平时的朗读教学中。
二、教学过程反思
首先还是有一些紧张,没有完全放开,还是心理素质不好,这是我一个很大的缺点。应该用自己的激情去点燃学生,带动学生。只有自己投入,学生才能完全投入。
其次,在语调、语气、表情上不够活泼生动,语调要增加一些变化,要有抑扬顿挫。
在准备课时,同组的老师都给了我很多帮助和支持,尤其是我的师傅张岩老师,一字一句地分析、指导,真的让我受益良多。希望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所进步,能不辜负师傅的良苦用心。在评课时,各位领导、前辈都提了很多宝贵的意见,给我很多启示,今后我要努力向前辈们学习,争取能尽快地成长起来。
教学是永远都有遗憾的艺术,但我会一直努力追求做得更好!
《周亚夫军细柳》是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文言文。也是本册教材最后一文言文,文章篇幅较长,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但是文章的故事非常有趣,容易引起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我准备一课时来完成。
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分为诵读指导、疏通字词、复述课文、分析人物、学真人,写真人。深度挖掘课文、学生讨论分析了周亚夫的真将军,以及汉文帝的真明军和司马迁的真史官的鲜明的人物形象。现就教学环节和创新进行反思。
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新课导入环节,是选用的《杨家将》的“抖银枪,出雄关,跃战马,踏狼烟。旌旗指处贼丧胆,管叫捷报一日三传。”唱词,让学生想到岳飞、戚继光、关羽、张飞等英雄人物形象。初步让英雄的人物形象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再引入本文的主人公周亚夫,导入新课。
二、一读,说字词
(一)诵读指导诵读课文,要求读音、句读正确,并能传情达意。有抽读、点评、示范读、齐读等诵读方法,教师又对学生诵读方法指导:诵读课文要把握字音、节奏和重音,读出的人物感情,听起来才会传情达意,引起共鸣。这样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指导了学生诵读,也给下文的疏通文意做了扎实的准备。
(二)、检查重点字词重点字词翻译环节,首先是学生设疑、释疑,在解决这些字词的基础上,老师就文中的重点字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重点知识,进行了检测,达到了疏通文意,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又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理解语文是一门靠积累而提高的学科,只要你循序渐进的积累,你的语文素养就会提高。学会整理知识。
四、二读,通文意复述课文环节。重点让学生复述在营外、先驱至、文帝至、壁门士吏、文帝至营中,文帝在细柳营看到的、听到的与霸上棘门军有何不同。通过同学们的复述,看到文中的“五奇”,进一步疏通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为下一步人物形象的分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接着分角色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揣摩人物的语气,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朗读,让学生体会人物的语气、神态、心理和性格,进而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笔下,情节曲折回环,跌宕起伏,起落无端,奇变莫测。之所以“奇”,是因为文中有这样几句话“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这个环节加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理解了课文情节的“五奇”波澜起伏,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印象。
五、三读,析人物在前面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本环节的重点就是分析人物形象,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一)周亚夫之真首先老师设疑再读课文,想一想汉文帝为什么称周亚夫为“真将军”,周亚夫将军“真”在何处?刻画人物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并在文中画出体现周将军品质的词或句子,简要批注,3分钟后推荐小组代表发言)请用“我们组认为周亚夫真在,从文中,用了写作手法”。
通过学生的讨论,辩论交流。最后明确周亚夫的军纪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等性格特征,教师板书。理解文中群臣、将士、文帝的侧面烘托的作用,刘礼、徐厉将军的霸上棘门军的对比衬托作用。本环节的讨论辩论的设置,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周亚夫将军主要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文中次要人物的对比衬托作用。教学方法活泼,课堂气氛活跃。
(2)汉文帝之真学生在理解了周亚夫将军的“真”,重要的是因为还有一位“真明君”,文帝的“真”又是如何体现的?环节过渡自然,学生讨论交流明确,汉文帝的心胸开阔、知人善任。这个问题较简单,文中有汉文帝直接的语言描写:“嗟乎,此真将军矣!”通过理解探讨,诵读指导,学生的反复诵读,加深了对汉文帝的真明君形象的理解,也更加衬托出周亚夫将军军纪严明,恪尽职守和刚正不阿的性格特征。这个环节教师通过人物形象分析,语言诵读指导,理解汉文帝的“真明军”形象。
(3)司马迁之真以上两位人物的鲜明个性,正是由于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教师设疑鲁迅先生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为什么从文学和史学方面都给了它极高的评价?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司马迁的直笔写史的真性情。这个环节让学生了解了作者司马迁的生平,并理解作者的真性情,在此基础上深刻理解作者为什么能写出周亚夫和汉文帝的真性情。
教师总结升华:作者在塑造了周亚夫将军的军纪严明、忠于职守和刚正不阿的人物形象。将士、群臣和文帝的侧面烘托,徐厉和刘礼将军的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司马迁的高超叙述手法,更让周亚夫将军的真性情熠熠生辉。
教师总结并写板书“真”,概括了本文的主旨,板书简洁明了。
5、总结拓展:学做真人老师设疑通过文中人物的分析讨论,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你有了什么感想?学生讨论交流明确,老师升华总结,说真话不容易,做真事不容易,做真人更不容易。但一定要坚信:不管在任何困难和阻力面前,都要保持自己的真性情,也许那时那刻,你可能会被误解,内心委屈,甚至会付出生命的代价。但纵观历史长河,我们记住的永远是那些内心纯正的“真人”。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不忘初心”,学真人,做真事,说真话,吐真情,永远保持自己的真性情。
本环节从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上升到学真人,做真人的高度,让学生的内心得到了提升。
六、作业布置:学写真人让学生读《史记》,从中任选一位,了解其生平事迹,领略人物的风采,感受人物的真性情。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要求运用正侧面描写和对比衬托的刻画人物的方法。作业布置巩固了本节课的所学的人物形象,并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人物刻画的写作手法。
创新反思
本课的创新之处主要有:
1、复述课文总结“五奇”,让学生理解了环节的跌宕起伏和奇幻莫测,位人物分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人物形象分析总结为周亚夫的“真将军”,汉文帝的“真名君”,司马迁的“真史官”形象,教学流程清晰简洁,学生掌握情况较好。
3、板书“真”不仅概括了文中的三位人物形象,而且概括了主要人物周亚夫的军纪严明、恪尽职守和刚正不阿的形象,文中正侧面结合和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突出了重难点。
4、教师的诵读指导,具体到位,通过本节课学生的诵读得到了提高。
《周亚夫军细柳》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文言文。也是本册教材最后一篇文言文,文章篇幅较长,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但是文章的故事非常有趣,容易引起同学们的阅读兴趣。为了上课时完成学习目标,课下让同学们进行了充分的预习。
课下梳理、复述课文内容,这一过程学生借助工具书完成。课上通过检测预习情况,对文学行的重点实词翻译进行了梳理。并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置了两个环节的挑战赛。对课文大意基本掌握。
接着让学生结合看图猜文的环节来复述文章故事情节。顺势引出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周亚夫,什么样的汉文帝,以及汉文帝是如何评价周亚夫的。基本通过以下问题完成本节课学习目标。
1、周亚夫为什么是真将军?他究竟真在哪里?运用什么样的描写方法?
2、周亚夫对待君王如此无礼,为何得却得到夸赞?
3、文章题目写的是周亚夫,为何前文还要写其它两位将军的情况?
4、“既出军门,群臣皆惊。”中“惊”字如何理解?
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我引导学生为“真将军”找证据,学生对周亚夫的秉性为人分析很到位;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同学们对汉文帝大加赞赏,问题解决比较顺利;第三题学生解读出了对比与衬托的写作手法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第四题我首先肯定了(平时不发言的)同学读书认真,关注细节,依据提问得出“明君良臣”的结论,此处描写又属于侧面烘托手法。
我又借机追问:若让亚夫评价一下文帝,仿照文中句式,他会怎么说?学生讨论回答“真君王”“真明君”“真天子”。我顺势提问对当今社会有什么启示,学生理解准确,收获良多。后又解释典故寓意加深对文章的把握,最后对对联环节,学生也是积极踊跃参与。作业的布置从项羽典故入手,请大家课下继续感受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的魅力。
设置挑战赛,学生参与热情较高,中间探讨人物重朗读,品感情,得核心。设计巧妙,学生积极热情,结语祝大家肯下真功夫,练就真本事,学业有成!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文常用实词。
2.了解周亚夫是怎样治军的。
3.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把握主体部分。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读懂句子、理解文义。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学习周亚夫忠于职守的精神。
1.了解司马迁及其作品《史记》。
2.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重点)
3.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人物的表现手法。(重难点)
一、导入新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说明纪律在社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公共场所需要纪律,行军打仗需要纪律,学校学习也需要纪律。想当年,岳家军纪律严明,威震八方;戚家军令行禁止,勇退倭寇;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人人称颂。今天,就让我们到课文中认识另一位纪律严明的将军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走近作者,疏通字词
1.作者及作品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对历史学和文学的极其宝贵的贡献。《史记》不仅是史学著作的典范,而且是传记文学著作的`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读准字音。
祝兹侯(zī) 棘门(jí) 彀(gòu) 弓弩(nǔ) 诏(zhào)
按辔(pèi) 揖(yī) 胄(zhòu) 曩(nǎng)
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整体感知
提问1:理清课文的内容层次。
明确:第一部分为第一自然段。简要交代了边境的紧张形势和刘、徐、周三军的驻地。
第二部分为第二自然段。写周亚夫在细柳营严格治军。这部分又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从“上自劳军”到“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写细柳营军容严整,常备不懈。第二层从“先驱曰:‘天子且至’”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写细柳营军纪严明,连天子也不例外。第三层从“至营,将军亚夫……”到“成礼而去”,写细柳营军礼严谨,一丝不苟。
第三部分为第三自然段。写汉文帝深明大义,赞叹周亚夫治军严谨。
提问2:课文为什么要先写文帝到霸上和棘门的情况,后写文帝在细柳营遇到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先写文帝在霸上和棘门遇到的情况,是为写文帝在细柳营遇到的情况做铺垫,两种情况进行对比,更加凸显了细柳营军纪严明,从而也更加突出周亚夫的忠于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更令人敬佩。
提问3:文帝所说的“此真将军矣”中的“真”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语言描写:“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军中不得驱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叙述:“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上至,又不得入”“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周亚夫的下属与皇帝的随从的描写:“先驱曰:‘天子且至’”“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提问4:用自己的话概括周亚夫的性格特点。
明确:治军严整,军纪严明,刚正不阿,恪尽职守,不阿谀奉承,不趋炎附势。
目标导学三:拓展延伸,写法探究
提问5:“君子直言直行,不婉言而取富,不屈行而取位。”这正是对周亚夫精神的充分概括。君子坦荡,有什么说什么,不阿谀奉承别人而取得富贵,不违反做人原则而取得地位。你认为是这样的吗?如果是,假如有一天你也像周亚夫那样,成了国家干部,或者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那又该怎么样发扬周亚夫的“真”将军精神呢?
明确:有敬业精神,恪尽职守等。
提问6:为了表现周亚夫的性格特征,课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你找出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好在哪里?
明确:侧面描写:文帝在前两位将军处遇到的情况;周亚夫军队的军容;汉文帝的赞叹;群臣的惊叹。正面描写:周亚夫的言行举止(笔墨较少)。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使人物性格特征更加形象突出,通过对比衬托更能突出表现周亚夫的“真”将军形象。
三、板书设计
文帝巡视霸上、棘门直驰入
将以下骑送迎若儿戏耳
对比
细柳营军士整装,严阵以待[
两次不得入
军中不得驱驰
请以军礼见真将军矣
可取之处
让学生反复地阅读课文,熟悉课文,积累了丰厚的文言语句的感性材料。不仅了解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而且许多字词在理解中也无师自通了。学生一旦能自己领悟出来,也便能成为学习中的“趣”了。
不足之处
文言文虽然地位很重要,但在教学上总是缺乏“趣”,原因在于它没有活的语境。人们平时说话是不会用它的,因而无从听到;既无从听到,也就谈不上有什么“活”的语境。所以学起来显得枯燥无味。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作者作品的相关知识,对解读本文来说并非必需;而且八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所以在本节课的课时安排上我安排了一个课时,这就需要让学生提前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以弥补课堂上对文言文相关基础知识消化时间的不足。
导语、过渡语的精心设计,经典作品与现代时尚话语的结合,把看似阳春白雪的古文,解读成通俗易懂的民间文学,消除了学生对较长篇幅古文学习的恐惧心理,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达到了轻松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人物精神、把握本文写人叙事技巧的目的。
真正的教育要给你的不仅仅是知识,他还要给你发现美的眼睛、向往美的心灵和创造美的双手。拓展延伸部分设置的问题较好地总结了本课设计的亮点:真将军遇到了真明君,谱写了一段人间佳话;真良史不虚美,不隐恶,巧录了这个经典的故事。汉文帝、周亚夫、司马迁跨越时空,组成了实力超强的西汉男子天团。他们带来的经典故事促我们深思,使我们领悟,引领我们去行动。至此,学生们已按捺不住思绪的翻涌,豁然明白: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除了周亚夫、汉文帝的本色出演,还离不开司马迁深厚的写人记事功力。这样,课后作业的设计,把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史记》,提高自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学生在朗读复述故事时,有些问题处理不太及时,结语作业布置时太匆忙。这些遗憾将成为我继续努力的动力。能够影响人一生的东西,从来都不是什么考试重点,而是有文化的教育。这样我们教出的不仅是学霸,也教出了中国文化,更重要的是中国精神,爱国情怀!这是我致力追求的而且还未达到的一种境界。
第一次讲这篇课文,尽管做了大量工作,还是有很多不妥之处,首先总结一下成功之处。
一、以学生为主体,激、调、点、拓。
这节课我围绕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要求进行教学,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有效地兼顾各个层面的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学习效果的检验。把课堂当成展示学生自我价值的平台,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小组讨论训练了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在分析周亚夫形象时,教师适时点拨,进行人生观教育,完成了“文以载道”的德育任务。增加了课外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知识面,课内与课外结合,自觉提高语文素养。
二、分析学生学习特点,有的放矢。
我今年教七年级语文,这次上课的八年级学生都不是我任教的,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确立教学重难点时不仅要做到心中有教材,更要做到心中有学生。我们学校在农村,学生视野相对狭窄,学习习惯和品质与市区学生有明显差距。另外,他们的朗读水平和欣赏品味语言的能力较低。当然,八年级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较快,自我意识增强,求知欲、表现欲很强,因此,我本节课教学重点是积累文言词语、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写作手法,而大量朗读只能放到早读或自习课时间。
三、诵读不足。
不足之处在分析点拨人物形象时,没有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从而没有循序渐进的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没有做到知识的迁移。另外,朗读还欠缺。语言作为文章思想感情的载体,带有语气的大声读出来,把表达的意思、句子的结构、行文节奏的起伏、词语的色彩、修辞手法的运用、感情气势的跌宕都读出来,才能真正发挥出朗读的功用。在课堂的开始,也进行了课文的诵读,但程度还远未达到要求。在课堂上,教师范读可以改为学生范读。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不够。
一节课,讲一篇文、识一个人,要向学生打开阅读《史记》的一扇窗,引导学生阅读,汲取古代文学的营养,着实不易。课后我反思了很多,虽有亮点,但缺憾不少,这些都是我进步的动力源泉。
这节课紧紧围绕着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要求进行教学,对第一课时“了解文本大意”进行了预习,对第二课时的“人物形象分析和突出人物形象所运用的写法”进行了重点学习。本节课整体效果较好:教学环节层层递进,条理清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基本达到预期效果。但还是有些不尽人意之处。现反思得失如下:
本节课较为满意的环节:
1、导入设计运用了《中国历史解说--汉代》中的一段“匈奴大入边”的视频,很快地把学生带入了学习情境。学生看得极其专注,且很快对本课的历史背景有了很深刻地认识。
2、预习环节中的分角色朗读环节较好。根据老师的提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学生通过这个环节很好地揣摩了人物形象。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很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本课的重点环节是人物形象分析和如何更好地突出人物形象。为了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我特意设计了这样三个环节:
(1)细品人物赏性格:(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发言。)积极对周亚夫将军的性格进行概括;
(2)细品人物悟写法:(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积极展示探究成果。)对本文的两个人物写法(对比、侧面描写)进行了深入探究。
(3)对比阅读较异同:(学生自由朗读,针对问题各抒己见。)对本文周亚夫将军的人物形象理解更进一层。
这三个环节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对比迁移的能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从探究过程和成果展示过程中可知学生的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有效提升,尤其对比阅读环节更能看出不同学生所生成的不同的智慧见地。
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国更多的将军,我设计了“拓展提升阔视野”环节,学生从中了解了杨家将、岳家军、八路军、解放军的大将军形象及和平年代邓稼先、袁隆平等大将军形象。学生对“大将军”形象有了更深层更丰富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起到文本对学生的现实教育意义。
5、作业布置采用“作业超市”形式,请学生自由选题。这样既能体现分层作业,也避免了作业布置的单调、乏味,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6、板书设计简介明了,主要体现本课重点:人物精神和人物写法。简介的板书会让学生很快明确本课重点。
在协作组成员多次的帮助下,本课的设计努力实现“尽善尽美”之效果,但在授课实践中还是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之处:
1、在“分角色朗读”环节,小组分好角色便进行成果展示,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所以展示朗读效果不太理想。老师的朗读引导给学生带来了朗读灵感,遗憾的是只请了个别同学作了展示,而没有另请一小组进行完整展示。
2、在“讨论探究”环节,小组谈论时间不够充分,一些小组成员在“成果展示”环节发表的看法不够深刻,而老师为了节省时间点拨过多,致使“探究人物写法”环节效果不十分理想。
3、在“对比阅读”环节中,问题的出示反而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应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自己去发现两个文本的异同点,这样会更好些。
4、“板书设计”虽简洁明了,还是缺乏了艺术性,以后应多借鉴、学习好的板书形式。
总之,每次的授课都是一次历练,一次挑战。我会永远以谦恭的态度向更多的老师请教,反复磨课,争取教学设计更优化,教学实践更完美。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让我的学生更加喜欢语文,更加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