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即为完成单位学时教学内容的教学预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考虑到有许多不能预计的或突发的因素,应多准备几套方案,并在教学中创造性的随机应变、灵活运用或处置,才会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原创 教案
校本课程:我的家园我做主 ――废旧材料教学设计 北戴河区实验小学 卢蕾 课程名称:巧手小作坊 主讲教师: 卢蕾 授课对象:四、五年级学生 设计意图: 利用废弃物进行手工制作是一个创造美的过程,同学们在活动中从本不美的东西上,去发现它美的一面,有价值的一面。这是一种对审美能力培养的训练。废物利用,变废为宝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收集和制作中,同学们会学到不少知识。把一个个废弃的纸盒变成漂亮的房子,并通过让学生规划,使学生从心底里产生一种成就感、自豪感,更重要的是创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提高。 资源分析: 制作材料比较好搜集,生活中商品包装盒的形状、色彩、材料多种多样,可以用做学生制作的材料。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制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2、通过剪、切、割、贴、染、画等方法,及对废弃物的合理利用,设计制作出自己的家园。 重点: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利用废旧材料精心地制作梦想的家园。 难点:通过引导学生将纸盒房子进行组合,把这节课再创新、升华。 活动方式: 以小组为单位,选用合适的材料制作家园。 教学方法: 实物演示法、设疑激趣法、环环相扣,逐渐深入;创设情境。 教学手段: 通过制作示范和欣赏图片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对房子的了解与认识,开阔学生的思维。 活动准备: 废弃的纸盒、卡纸、笔、胶、剪刀、颜料、等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嗨!小设计师们!你们好!很高兴又到了巧手小作坊开工的时间了,我们的口号是,师:巧手巧手 ,生:变废为宝。 师:大家是不是都很期待老师今天又带来了什么样的创意呢。 (二)示范阶段 走下讲台开始介绍材料: 1)师:大家跟随着老师一起来看一下,今天我们需要用到的材料,有家里装修剩下的锯末、废旧的纸盒、纸板和我们手工制作剩下的各种纸的边角料。(这些材料大家都不陌生,它是我们生活中容易被丢弃的废品,我们把它们带到巧手小作坊来做出精美的作品)。 2)师:我们还需要一些用具,剪刀、胶棒、白乳胶(白乳胶大家都很熟悉,它比较环保,干了以后是透明的,不留痕迹)。 3)师:材料介绍完了,老师将利用这些材料创造出自己梦想中的家园。――我的家园我做主(幻灯出示)。 教师讲解示范过程。 4)师:一个手工制作的家园是怎样做出来的,老师是这样构思的,我的家园上要有一所漂亮的房子和一片绿色的草地,还要有漂亮的滑梯和适合休息的长椅。 师:现在老师就带领你们走进我梦幻的家园。 讲解草坪的制作过程。 5)师:利用这款废旧的纸板,把它做成漂亮的绿草地。一层均匀的胶(展示给学生看)撒上厚厚的锯末,又用手轻轻的按压。轻轻的都掉多于的锯末,最后给我们的草坪喷上颜色,老师利用废旧的矿泉水瓶做了一个喷壶,把颜色喷匀,干了之后效果是这样的。(出示成品) 6)设置问题:“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材料创造出草地来。”(请几个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对废旧材料的利用做一个拓展,并给予学生以肯定和鼓励)。 房子的制作过程。 1)师:草地有了,老师理由这些材料废旧的纸盒,开始做我的房子了。现在我面前有许多纸盒材料,我选择这几个纸盒做我的房子,因为这几个盒子和我梦想中的房子比较相似。这个盒子的盒盖正好做我房子的房盖。(大家在制作时可以根据废旧物的不同特点创造出你的家园)再用把房子进行装饰。(出示样品) 2)师:老师这还有几种不同风格的门窗设计,大家想不想看一看。(学生:想)出示教师用纸盒制作的各式各样的房子,打开的门窗用铅笔的笔尖把它四角扎透,这样再用剪子剪开不容易伤到手。还有直接画到上面的门,做好门窗粘到上面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索欲望。(老师只是交给大家制作过程,大家在创作中要大胆的发挥你们的想象力,老师相信你们能有更多更好的设计)。 3)师:老师还用瓦楞纸的边角料坐了滑梯和长椅。 4)师:老师把这些材料进行了包装设计,现在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 展示另一种不同风格的家园设计。怎样合理利用废弃物。 再出示一种不同的家园样品。(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老师教的只是一个制作过程) (三)幻灯图片欣赏 师:看完老师的制作过程,你们肯定都有了很多小创意,下面就带着你们的小想法小创意一起来欣赏一组精美的图片。 出示搜集的现实生活比较漂亮的房子和精美的作品。(幻灯片设置找出不同风情的现实生活中的房子6个,再找出6个不同风格的作品) 1)仔细观察这些房子,大家在一边看的时候一边构思自己的设计。 2)出示图片及范品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3)分组讨论设计方案,同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作品布局的合理性,体验成功的快乐。(由于时间的原因呢老师就不听你们的创意了,捉紧时间把你们的创意以作品的形式展示给大家)。 4) 幻灯出示设计要求。 学生根据自己废旧物品的'形状特征,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并制作出与众不同的家园,提醒学生使用工具时注意安全)。下面我们的小制作开工吧!大家动起来! (四)造型阶段 1)、老师巡视指导,根据学生制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在设计和制作方法上给予适当点拨指导。 2)、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家园,并为在制作上有创意的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体验成功的乐趣。 〔设计意图:制作家园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让学生自我体验,通过制作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实物所具有的可塑性,可变性,可操作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五)汇报展示 师:同学们,做完了吗?哪个小组先来介绍一下你们的作品? 1)、请几个小组代表讲解自己家园的创意和所用到的废旧材料。 2)、小组之间互相学习,教师给与肯定和鼓励。创造一个分享成果、表现自我、体验自己和他人成功的喜悦的情境。 (六)评奖阶段 巧手小胸章:选取有特色的作品加以肯定和鼓励并佩戴巧手小胸章。(由上周获奖小组颁发)。 (七)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怎么样用纸盒来制作房子,使废弃的纸盒变成了形状各异、不同特色的作品,有兴趣的学生可以用这些废弃的纸盒,再创作出更多精美的作品来。那我们在平时要注意废旧材料的手机,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用你们收集来的材料创造出更多等没的作品。 同学们,你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更有一颗美好的心灵!让我们用双眼去发现、用双手去创造,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加丰富多彩!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下课! (八)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常思考:素质的培养在于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而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源于兴趣,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教师要在教学上利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把兴趣作为点燃智慧火花的导火索,充分发挥学生内在的潜力,使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让学生根据自己带的材料进行思考,并说说自己准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制作。教师在示范的时候不要针对某种材料进行具体制作,而是将在制作过程种比较难的地方进行示范,讲解。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带的材料想出多种方法制作,大胆的制作。可以自己独立制作,也可以小组合作。这堂课下来,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自主,学得有成就感,我也尝到了放手“插柳”。活动目标:
1、学习与他人分享食物、玩具、图书等。
2、懂得抢他人玩具是不礼貌的行为,体验分享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每位幼儿从家中带来一种自己喜欢的玩具或者食物、行为判断图卡人手一张、红黑两色水笔。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一则小故事引出活动。
1、教师: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请你们认真听完故事后回答我的问题,好吗?
2、教师开始讲故事,幼儿认真倾听。
二、通过提问,引导幼儿知道分享是一种好行为。
1、教师:妈妈为什么高兴地笑了?
2、幼儿回答。教师小结:明明有了新玩具,并且邀请小伙伴一起玩,一点也不自私,妈妈为她的行为感到自豪,所以高兴地笑了。
3、教师:当你有一件新玩具时,你会怎么做呢?
4、幼儿讨论后回答。教师小结:大家现在都知道了要和小伙伴一起玩玩具,明白了分享是一种好行为。
三、教师出示行为判断图卡,让幼儿根据图卡内容判断正误。
1、教师:现在每个小朋友手上都有一张图卡,看看上面都画了些什么?
2、幼儿观察图卡后回答。
3、教师总结每张图卡上的画面内容,并向幼儿交代操作要求:�
4、幼儿开始涂图卡,教师在一旁指导。
5、请幼儿说一说图卡中的行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为什么?
四、请幼儿和别人分享自己带来的东西,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
1、教师:你们都从家里带来了自己最喜欢吃的或玩的东西了吗?你带的是什么?愿意和别人一起分享你的东西吗?
2、请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东西,并说出希望和谁分享。
3、教师根据幼儿的意愿将幼儿分成若干组,一起分享食物或玩具。
4、教师小结:大家因为分享,都玩到了或吃到了自己没有带来的玩具或食物,这样会使我们大家都很开心。
五、教师对今天活动的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学会与他人分享东西。
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1、学会韵母ou、ong,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会读它们的四声。
2、能准确拼读韵母是ou、ong的音节。
3、试着自己拼读儿歌,感受成功的快乐。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相关的拼音卡片或者投影等。
学生:《自主拼音本》或拼音卡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
1、抽读卡片a、o、i、u,问:它们共同的。名字叫什么?
2、指名认读ao、ao,问:它们共同的名字叫什么?
二、学习ou、ong
1、学习ou。
(1)看图,读准“藕”。
(2)出示ou,试读“ou”(由“藕”推测;依据复韵母发音方法拼读),范读,领读,齐读。
(3)练读ou的四声,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抽卡片读。
(4)总结学法:看图DD读音节DD想韵母的读音。
2、学ong。
(1)小组合作学ong。
(2)分组汇报:你们所学的韵母由哪两部分组成?你推断出这个韵母念什么?你是怎样推断出来的?
(3)教师指导正音,读准ong。
(4)练读ong的四声。
三、拼读练习
1、练习拼读n、l与ou、ch、r与ong组成的音节。
2、分组赛读拼音句子。
(1)tài yang chū lái hóng tōng tōng,
(2)dòu dou gēn bà qù wā ǒu,
(3)lián ǒu pàng,lián ǒu duō,
(4)wā huí xiān ǒu yí dà lǒu。
A.老师把四部分内容印出来,分发给各小组。每一组员拼一两个音节词,再将拼读内容合起来。
B.全班交流,把自己小组拼的内容教给大家。
C.齐读儿歌。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如图所示,
静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说他静止没动,路旁的孩子赞叹他前进得真快。一个说他静止,一个说他运动,谁说的对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新课教学
一、物体和质点
教师演示1:教师将课前准备好的羽毛举高后释放,让同学们认真观察羽毛的运动情景。
提出问题:羽毛在下落的过程中有什么特点?
学生认真思考后回答:一方面有自转;一方面整体下落。 教师演示2:将漂亮的竹蜻蜓双手一搓,竹蜻蜓便飞到同学们中间。
提出问题:竹蜻蜓的运动跟羽毛的运动一样吗?它又有什么特点?
学生合作讨论:既有向前的飞行,又有自身的转动。
课件展示:通过大屏幕播放各种各样的物体的运动:雄鹰拍打着翅膀在空中翱翔,足球在绿茵场上飞滚,火车在田野里高速行驶,刘翔箭一般冲向终点线??
结论归纳:详细描述的困难在于物体有自己的大小和形状。
讨论交流:是不是我们研究的所有问题,大小和形状都起关
键作用而不可忽略呢?
创设情景(PPT展示)
情景一:地球绕太阳公转(flash动画模拟)
情景二:远洋航行的轮船,指挥部要确定它在海洋中的位置
情景三:从斜面上滑下的木块
情景四:火车在从南京开往上海的途中
教师引导:引导学生对比以上所看到的物体的各种运动,并作对比,讨论在什么情况下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即探究可看作质点的条件。
教师设疑:哪些物体可以看作质点呢?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总结:
视野拓展:课件展示阅读材料: 《质点与理想化模型》 内容: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尽管不是实际存在的物体,但它是实际物体的一种近似,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进行的科学抽象,它突出了事物的主要特征,抓住了主要因素,忽略了次要因素,使所研究的复杂问题得到了简化。
方法指导:在物理学中,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是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课堂训练
有人说:“当一列客车从芜湖开往北京时,如图所示,就可以把这列车看成质点。”这种说法正确吗?当研究这列火车经过芜湖长江大桥时,火车能看做质点吗?
二、参考系
公路上向左匀速行驶的汽车如图甲,经过一棵果树附近时,恰有一颗果子从上面自由落下,图乙是其运动的。轨迹。地面上的观察者看到的运动轨迹是C,车中人
师生活动:找一位同学站到讲台前面,站好不动。教师从讲台一侧走向另一侧,同时问该同学:“我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该同学回答:“老师是运动的。”第二次与该同学并排同速走动,再次询问:“我是运动的吗?”该生回答:“我没有看到老师运动。”但是坐在教室里的其他同学说老师运动了,为什么? 教师设疑:为什么对于同一物体的同一状态,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不一样呢?
学生合作讨论:是因为观察的角度即所选参考系不同。
总结: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中,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运动是绝对的。运动又具有相对性。因此,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作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
描述物体的运动时,另外选�
课堂交流:下述物理过程中选择 但描述不同。一般的说,发射时一地球为参考系,被月球捕获后,一月球为参考系。
三、坐标系
学习了参考系后,我们就能定性粗略地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但是在实际的生产、生活、军事中对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有更详细的要求。
问题:如图所示,某人从学校门口A处开始散步,先向南走了50 m到达B处,再向东走了100 m到达C处,最后又向北走了150 m到达D处,则A、B、C、D各点的位置如何表示?学生分组讨论,可能说法较多,如B点在A点南面50 m处、C在A的东南方向等。
教师点评:学生的描述在日常生活中是能够简单表明意思的,但严格地说是不准确的。对于上述问题有下面的解决方式: 可以A点为坐标原点,向东为x轴正向,向北为y轴正向,则各点坐标分别为:A(0,0)、B(0,-50 m)、C(100 m,-50 m)、D(100 m,100 m)。
总结归纳:一般说� 在坐标轴上,刻度应均匀分布。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质点概念的建立,能够看作质点的条件判断;参考系及坐标系的建立。
【学习目标】
1.掌握质点的概念,能够判断什么样的物体可视为质点。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并能判断物体在不同参考系下的运动情况。
3.认识坐标系,并能建立坐标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
4.认清时刻与时间的区别和联系。
5.掌握位移和路程两个概念及他们的区别。
6.知道什么是矢量和标量。
【自主学习】
1、质点:
⑴们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 和 ,把它简化为一个 ,称为质点
⑵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客观并不存在。
2、参考系:
⑴定义: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 的物体。
⑵同一个运动,如果选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观察到的运动情况可能不相同。例如:甲、乙两辆汽车由西向东沿同一直线,以相同的速度15m/s并列行驶着。若两车都以路旁的树木作参考系,则两车都是以15m/s速度向东行驶;若甲、乙两车互为参考系,则它们都是 的。
⑶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但在实际问题中,以研究问题方便、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一般选取 为参考系。
3.时刻和时间间隔 时刻和时间间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 表示,时间间隔用 表示,时刻与物体的 相对应,表示某一瞬间;时间间隔与物体的 相对应,表示某一过程(即两个时刻的间隔)。
注意区分时刻和时间:
如:第4s末、第5s初(也为第4s末)等指的是4s内(0至第4s末)、第4s内(第3s末至4s末)、第2s至第4s内(第2s末至第4s末)等指的是 。
4.路程和位移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 ,位移是用来表示物体(质点)的 的物理量,位移只与物体的 有关,而与质点在运动过程中所经历的 无关,物体的位移可以这样表示:从 到 作一条有向线段,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 ,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 。
注意区分位移和路程:
5.矢量和标量 既有 又有 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 。矢量相加与标量相加遵守不同的法则,两个标量相加遵从 的法则,矢量相加的法则与此不同。
知识点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思考与交流】
A级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就是质量很小的物体
B.质点就是体积很小的物体
C. 因为质点没有大小,所以与几何中心的点没有区别
D.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是无关紧要的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成质点
2.在以下的哪些情况中可将物体看成质点( )
A.研究某学生骑车由学校回家的速度
B.对这名学生骑车姿势进行生理学分析
C.研究火星探测器从地球到火星的飞行轨迹
D.研究火星探测器降落火星后如何探测火星的表面
3. 关于参考系的选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参考系必须选取静止不动的物体B. 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联系在一起的
C. 在空中运动的物体不能作为参考系D. 任何物体都可 如果 上述事实说明( )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 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都向西运动
6.关于坐标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建立坐标系是为了定量描写物体的位置和位置变化
B.坐标系都是建立在参考系上的
C.坐标系的建立与参考系无关
D.物体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需要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才能确定其位置
7.一物体从O点出发,沿东偏北30度的方向运动10 m至A点,然后又向正南方向运动5 m至B点。
(sin30=0.5)
(1)建立适当坐标系,描述出该物体的运动轨迹;
(2)依据建立的坐标系,分别求出A、B两点的坐标。
【总结与反思】
知识点二:时间和位移
【思考与交流】
1.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间隔的是( )
A.学校每天7:30准时上课 B.每节课45 min
C.物理考试9:40结束 D.周末文艺晚会18:40开始
2.第5秒内表示的是_____秒的时间,第5秒末和第6秒初表示的是__________时刻,5秒内和第5秒内表示的是___________的时间。
3.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位移和路程总是大小相等,但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B.位移是描述直线运动的,路程是描述曲线运动的
C.位移只取决于始末位置,而路程还与实际运动的路线有关
D.物体的路程总大于或等于位移的大小
4.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相同,则它们的位移大小也一定相同。
B、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相同,但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可能都相同。
C、一个物体在某一方向运动中,其位移大小可能大于所通过的路程。
D、如物体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就等于路程。
5.关于质点的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质点的运动方向
B.路程是标量,路程即位移的大小
C.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D.位移大小不会比路程大
6.下列关于矢量(位移)和标量(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运动物体的位移大小均为30 m,这两个位移不一定相同
B.做直线运动的两物体的位移X甲=3 m,X乙=-5 m,则X甲X乙
C.温度计读数有正有负,其正负号表示方向
D.温度计读数的正负号表示温度高低,不能说表示方向
【总结与反思】
【基础训练】
1.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是( )
A.研究地球的自转 B.研究旋转中的乒乓球
C. 研究花样滑冰运动员 D. 研究从斜面上下滑的物体
2.如图所示,一物体沿3条不同的路径由A运动到B,则沿哪条路径运动时的位移较大( )
A.沿1较大
B.沿2较大
C.沿3较大
D.都一样大
3.甲、乙、丙三个观察者,同时观察一个物体的运动。甲说:它在做匀速运动。乙说:它是静止的。丙说:它在做加速运动。这三个人的说法( )
A、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对B、三个中总有一人或两人是讲错的
C、如果选择同一参照系,那么三人的说法就都对了
D、如果各自选择自己的参照系,那么三人的说法就都对了
4.对位移和路程的正确说法是( )
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质点运动的方向。B.路程是标量,即位移的大小
C.质点作直线运动,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D.质点位移的大小不会比路程大
5.关于时间与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作息时间表上标出上午8:00开始上课,这里的8:00指的是时间
B.上午第一节课从8:00到8:45,这里指的是时间
C.电台报时时说: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整,这里实际上指的是时刻
D.在有些情况下,时间就是时刻,时刻就是时间
6、在研究下列哪些运动时,指定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 ( )
A.从广州到北京运行中的火车 B.研究车轮自转情况时的车轮。
C.研究地球绕太阳运动时的地球 D.研究地球自转运动时的地球
7.从高为5 m处以某一初速度竖直向下抛出一个小球,在与地面相碰后弹起,上升到高为2 m处被接住,则这一段过程中( )
A.小球的位移为3 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7 m
B.小球的位移为7 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7 m
C.小球的位移为3 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3 m
D.小球的位移为7 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3 m
1、体验质点的条件及意义,初步掌握“科学抽象”这种研究方法。
2、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可用不同的方法设计实验并体会比较。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并力求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物理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
预习目标
1. 什么是质点,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看作质点?
2. 知道什么是参考系及如何选择参考系。
预习内容(自主学习课本第一节)
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学习目标:
1. 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抽象,知道实际物体在什么条件下可看作质点,知道这种科学抽象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2. 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和如何选择参考系。
学习重点:质点的概念。
学习难点: 质点的判断
学习过程:
一、机械运动
1.定义: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 ,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无论是巨大的天体,还是微小的原子、分子,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运动是 ,静止是 。
二、物体和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 的点。
①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因而其突出特点是“具有质量”和“占有位置”,但没有大小,它的质量就是它所代替的物体的质量。
②质点没有体积,因而质点是不可能转动的。任何转动的物体在研究其自转时都不可简化为质点。
③质点不一定是很小的物体,很大的物体也可简化为质点。同一个物体有时可以看作质点,有时又不能看作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 。
3.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将实际问题简化为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学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之一,这种思维方法叫理想化方法。质点就是利用这种思维方法建立的一个理想化物理模型。
问题:1.能否把物体看作质点,与物体的大小、形状有关吗?
2.研究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的运动,能否把汽车看作质点?要研究这辆汽车车轮的转动情况,能否把汽车看作质点?
3.原子核很小,可以把原子核看作质点吗?
三、参考系
1.定义: 。
2.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个运动,得到的结果会 。
3.参考系的选择: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选取参考系时要考虑研究问题的方便,使之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的简单。在不说明参考系的情况下,通常应认为是以 为参考系的。
4.绝对参考系和相对参考系:
四、坐标系
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可以以这条直线为 轴,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建立直线坐标系。
一般来说,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五、当堂检测
1.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哪些可以看成质点(ACD )
A.研究绕地球飞行时的航天飞机。
B.研究汽车后轮上一点的运动情况的车轮。
C.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
D.研究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运动的木箱。
2.人坐在运动的火车中,以窗外树木为参考系,人是_运动__的。以车厢为参考系,人是___静止___的。
3.对于参考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 )
A.参考系必须选择地面。
B.研究物体的运动,参考系选择任意物体其运动情况是一样的。
C.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D.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考系。
【总结与反思】
课后练习与提高
1.下述情况中的物体,可视为质点的是( ACD )
A.研究小孩沿滑梯下滑。
B.研究地球自转运动的规律。
C.研究手榴弹被抛出后的运动轨迹。
D.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2.下列各种情况中,可以把研究对象(加点者)看作质点的是(BCD )
A.研究小木块的翻倒过程。
B.研究从桥上通过的一列队伍。
C.研究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的木箱。
D.汽车后轮,在研究牵引力的时。
3.关于机械运动和参照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 )
A. 研究和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定参照物。
B. 由于运动是绝对的,描述运动时,无需选定参照物。
C. 一定要选固定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
D.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地球为参照物。
教案模板
上海教育出版社、三年级、第一学期《牛津英语》Module2、Me、my family and friends Unit1、My friends张新小学:李方圆
学型分析:本课主要是学习形容外貌的形容词。先通过谈话导入,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让学生说说自己朋友的外型引出单词fat、thin的教学。在班级里请出一胖、一瘦两名同学通过对比使学生记的更好,在全部教授完单词之后,出示胖、瘦、矮、高、大、小等对比图片,在区分的过程中加强学生对单词的记忆。通过快速说单词和单词的反义词这个游戏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能用本课的形容词,描述自己的外貌
二、技能目标:在能区分这些形容词的基础上,说说自己朋友的外貌
三、教学重难点:区分本课的形容词:fat-thin、big-small、tall-short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法、游戏法
五、教具准备:形容词单词卡片、磁带、录音机
教学流程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
导言在我们上课之前前想问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喜欢和我们班的哪个同学一起玩呢?
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小伙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的朋友们”“My friends”(板书课题,带领学生读几遍)生答:“我喜欢和…一起玩”
生齐读课题5
新授你能从外貌上形容一下你的朋友吗?在我们班级里也有老师的好朋友,老师把他请上来,(找一名较胖的同学)同学们老师的这位朋友长得“胖”“fat”(带领学生读单词)
老师和这位朋友想从外形上描述一下自己,应该说:“我是胖的”“I'm fat”(板书I'm带领学生读几遍)
老师在请上来一位朋友,看老师的这位朋友长的瘦thin(带领学生齐读,我是瘦的I'm thin)在教授thin时,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
今天,我们班来了两只长颈鹿,他们想让同学们帮个忙,看看谁的`个子高,谁的个子矮。(出示一高一矮两只长颈鹿的图片)教授高tall、矮short两个单词。
老师这有两个水果,(出示水果,一大一小)教授单词大big、小small.
出示几组图片,让学生练习说说以上形容词,并把图片贴在相应的单词旁边
下面同学们打开书,书上有一个boy and agirl。想向我们作一下自我介绍。同学们听一听他们是怎样介绍自己的(放录音)
我们班有的同学教师也想来认识一下,你能像这两个小同学一样来介绍一下自己呢?
(找一名学生,问who are you?并解释句子的含义“你是谁?”带领学生读几遍)我的朋友长和很高….
生跟读
生边看图片,边跟读单词
生跟读单词
学生看书听录音
生:“I'm….”
(模仿书上的句子作自己介绍)20
活动把学生分成六组,每小组记住一个单词,教学说汉语,学生站起来快速的说英语可以快速度,让学生说出反义词。例:师fat生:thin
请两名学生,教师蒙住一名同学的眼睛,让另一名同学用书上的句子进行自我评价,另一位学生猜一猜,提示学生you're….
学生快速说出反义词10
总结本课我们学习了六个关于外貌的单词(带生读一读)生跟读3
作业练习部分第10页在画框内画一幅自画像,并完成相应的自我描述,下节课带到课堂上来,说一说2
板书设计:
Unit1、My、friends
图片fat thin图片
图片big I'm small图片
图片tall short图片
动力学总势能不变值原理在质点系建模中的应用
根据虚位移概念和达朗贝尔-拉格朗日原理分析了虚位移过程中作用在质点系上的'所有主动力和惯性力都不改变,可视为有势力,导出了质点系动力学总势能不变值原理。该原理是达朗贝尔-拉格朗日原理的延伸和发展,它具有以下特点:将矢量动力学和分析动力学有机结合;不需区分有势力和非有势力;有简洁、统一的表达形式;可简便建立复杂质点系的动力学方程等。此外,通过算例证明了该原理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作 者:李东平曾庆元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湖南,长沙,410075 刊 名: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年,卷(期): 34(5) 分类号:O313.2 关键词:质点系 动力学总势能不变值原理 达朗贝尔-拉格朗日原理 建模一、学习目标
1、体会和谐的生活需要相互学习、尊重、宽容和相互帮助,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2、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3、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二、预习提纲(预习课完成)
1、成功的人际交往的前提和基础是什么?
2、宪法对平等是怎样规定的?
3、尊重他人包括哪些方面?
4、对于中学生来说,为什么要尊重他人,应如何尊重他人?
5、宽容待人有什么重要性?如何宽容他人?
6、理解他人的含义是什么?理解的关键是什么?
7、什么叫换位思考?
8、关系他人的表现有哪些?
9、如何关心他人?
10、为什么要相互帮助?
三、知识网络
社会生活
平等待人
(范围)学校、班级
人格尊严、自然、合法权利
平等与尊重成功人际交往的
尊重他人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前提条件
假(方式)
如思想、情感、言行和生活
我方式、劳动与创造
你宽容他人
是宽容与理解
理解他人
友好交往突出人格魅力
关心他人
关心与互助
相互帮助
四、基础知识(预习课完成)
1、人人生而平等,我们要尊重这种平等,而这种平等主要是指
A、家庭背景、社会阅历的平等
B、教育程度的平等
C、人格和法律上的平等
D、地位上的、收入的平等
2、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下列行为不是平等待人的是()
①歧视、侮辱盲人②给班上学生起外号③见老师主动打招呼
④在家里要妈妈帮自己洗脸洗脚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尊重他人包括尊重他人的()
①人格尊重和权利②所有言行③思想、情感、生活方式等④劳动与创造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下列关于尊重别人和别人对自己的尊重之间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A、别人尊重自己,自己才尊重别人
B、我不尊重他人,也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C、首先要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D、别人尊重我就可以了,我是否尊重他人无所谓
5、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从交往的角度,它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理解
B、在与人交往中,要宽以待人,容纳他人
C、交往要热情,主动
D、要学会尊重他人
6、宽容只有限度的()
①宽容绝不是一味迁就②宽容也不是委曲求全
③宽容更不是毫无原则地接受一切④宽容不能超越基本的道德和法律规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一次我们在人际交往中()
A、要平等地享有法定的权利
B、要换位思考,替别人设身处地的想想
C、宽容别人,委屈自己
D、同情他人
8、下列属于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是()
A、遇到挫折,有朋友劝慰,享受快乐,有朋友祝福
B、争议问题,一定要争个你输我赢,受到批评,帮朋友煮出
C、同学作业不会做,帮他做
D、考试时遇到难题互相“帮助”
9、点燃蜡烛照亮他人者,也不会给自己带来黑暗,这句话的意思是()
①接受比给予更快乐②我们越关心他人,他人就会越关心我们
③帮助别人是为了获得回报④美好的生活离不开人们的互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五拓展题(展示课完成)
1、英国著名戏剧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萧伯纳,有一次在莫斯科街头散步时见到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孩。萧伯纳和这个小女孩玩了很久,在分手时,他对小女孩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你和伟大的萧伯纳一起玩了。”小女孩也学着大人的口气:“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你和莫斯科女孩安妮娜一起玩了。”萧伯纳在吃惊的同时,意识到自己的傲慢,并立即向小女孩道歉。后来萧伯纳每次回想起这件事,都感概万千。他说:“一个人无论有多么大的成就,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应该永远谦虚。”
请运用你所学的知识谈谈你的感想。
2、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紧张抄写着老师刚刚写在黑板上的练习题。因为老师一时笔误,将“反驳”写成“反驭”。突然,一个同学大声喊道:“老师,你写错字了。”喊声顿时打破了教室里的宁静,下面的同学议论纷纷。
(1)换位思考:当我们在课堂上发现老师偶尔出错时,是不是还有更好的办法指出老师的错误?
(2)请你推测:如果是你,你会采取什么好的办法?
(3)对症下药:需要指出他人的错误,以帮助其纠正时,我们可以:
(4)学会拒绝:当我们不得不拒绝他人的要求时,我们可以:
3、班长杨昆是一个直言快语的人,在同学中有很多知心朋友,在班上也很有威信,深受同学和老师的拥护。在谈到其中的原因时,他说:“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对人要坦诚,平等待人。我从不乱捧别人,有事请我帮忙,如果答应,我就努力做到,不会就不轻易许诺。我是班长,当与同学在某些方面有不同意见时,我从不强求;我的学习成绩好,但我从不把自己看得高人一等。”
(1)说说班长杨昆为什么深受大家的喜爱?
(2)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3)对于和你有不同意见的同学,你是怎么对待的?
4、天空宽容了云朵,才拥有了彩霞。
江河宽容了小溪,才拥有了浩瀚。
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丰收。
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成功。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这首诗所蕴涵的道理。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课件
一、教材分析
本教学设计选自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教材第一章第一节《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要描述物体的运动,首先要对实际物体建立一个最简单的物理模型质点模型。由于运动的相对性,描述质点运动时必须明确所选择的参考系。为了准确的、定量的描述质点的运动,还要建立坐标系。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基础知识,教材中逐步展开这些内容,最后介绍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本节介绍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不仅是这一章学习的基础知识,也是以后力学各章学习的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在实践中有广泛的、重要的应用。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会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相联系,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讨论与交流中,自主升华为物理概念。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熟悉的常见现象和已有经验出发,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提示参考系在确定物体运动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使学生形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自然,关心科技,正确方法,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理解质点的概念;
2.从参考系中明确地抽象出了坐标系的概念。
(2)难点
1.理解质点的概念
四、教学突破
课前师生收集丰富的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身边熟悉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老师引导,学生得出有关物理概念,从而使学生乐于探究和思考。
五、教学流程设计
(一)引入课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反映物体运动的视频,雄鹰在空中翱翔,足球在绿茵场上飞滚,连静静的山川也在坐地日行八万里)。请同学们思考回答:这些场景中哪些物体是在运动的?在物理学中,什么叫做机械运动?举例说明。
2.对学生的举例分析给予评价,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总结机械运动的概念。
3.指导学生分析视频资料,指出: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运动是宇宙间永恒的主题,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诗人可以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描绘气势磅礴的瀑布,画家也可以用美丽的画笔描绘出动感十足的情景,那么,我们怎样描绘物体的机械运动呢?即怎样地描述物体上各点的位置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呢?
1.学生尝试回忆九年级学过的《运动的描述》,举例说明什么叫做机械运动?如:老师走下讲台(老师对讲桌位置改变),汽车驶过学校(汽车对学校位置改变)等。
2.回答:物理学上把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相对位置变化运动称之为机械运动。
3.听讲,理解什么是位置变化,进一步体会机械运动,做记录。
(二)物体和质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研究物体的运动,首先要确定物体的位置。物体都具有大小和形状,在运动中物体的各点的位置变化一般说来是不同的,所以要详细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变化,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多媒体展示三幅图),在地球绕太阳转动的图片中,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注意地球同时又在自转,所以地球的各部分离太阳的远近在不断变化。
2.分析:地球是一个庞然大物,直径约为12800km,与太阳相距1.5108km,也就是说地球直径约是它与太阳距离的万分之一。当我们讨论地球的公转时怎么看待地球?有什么巧妙的方法?
3.指导学生讨论。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想到我们在处理这些问题时,采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即不考虑物体各部分的差异,把物体简化成为没有大小、形状的点,或者说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
4.可见,引入质点是为了使物体的位置有一个确切的概念,使物体的复杂运动转化成点的运动。
5.总结得出①质点的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即没有形状、大小、体积而具有质量的一个点,质点具有物体的全部质量。②质点是人们为了使实际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化模型。引入理想化模型,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尽可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是物理学上经常用到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科学抽象。
6.进一步说明:物理学对实际问题的简化,必须从实际出发,撇开不考虑的(只能是与当前考察无关的因素),和对当前考察影响很小的次要因素。
1.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研究地球公转时,由于地球的大小而引起的地球各个部分的差异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可以忽略地球的大小,把它视为一个点。 忽略地球的大小和形状把地球看作一个点时,能够忽略地球质量吗?
听讲,记录,认真体会,理解引入质点的意义。
3.讨论①是不是只有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②地球的自转和转动的车轮能否被看作质点?
③物理中的质点和几何中的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师生共同讨论得出:关于质点简化的条件
一个物体能否抽象成质点,并不是取决于物体的形状和体积大小,这要看具体情况而定。
①平动的物体一般可以看作质点
做平动的物体,由于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况相同,可以用一个点代表整个物体的运动,在这种情况下,物体的大小、形状就无关紧要了,可以把整个物体当质点。
例如: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车身上各部分的运动情况相同,当我们把汽车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它的运动的时候,就可以把汽车当作质点。当然,假如我们需要研究汽车轮胎的。运动,由于轮胎上各部分运动情况不相同,那就不能把它看作质点了。
要注意的是:同一物体在不同情况下有时可看质点,有时不可以看作质点,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到上海,研究火车的运行的时间,可将火车看成质点,而火车过桥时,计算火车过桥的时间,不可以将火车看成质点。
②有转动但转动为次要因素
例如:研究地球公转时,可把地球看作质点;研究地球自转时,不能把地球看作质点。
③物体的形状、大小可忽略
再如:乒乓球旋转对球的运动的较大的影响,运动员在发球、击球时都要考虑,就不能把乒乓球简单看作质点。
(三)参考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坐在教室里的同学看到其他同学都是静止的,却不知道他们都在绕着太阳在高速运动着,这里面蕴含了什么问题呢?
2.让学生观察图1.1-3和1.1-4,阅读图右文字,回答以下问题。
①得出什么结论?②就图1.1-4能否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跳伞者总是在飞机的正下方)
小结
①参考系是参照物的科学名称,是假定不动的物体。一个物体一旦被选为参考系,就认为它是静止的。在选定参考系后要假定自己站在参照物中去观察物体的运动,即参考系上长着观察者的眼睛。
②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择同一参照系,比较才有意义。
③在运动学中,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但在实际选择参考系时应以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在没有特别说明时,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例如,描述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通常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而静止不动的其他物体作为参考系。
1.思考课本P12图1.1-3,1.1-4。并思考观察结果为什么不同?
2.认真听老师的分析讲解。
3.练习课本P13练习2。
4.讨论①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②月亮在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③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在上述三例中,各个物体的运动分别是以什么物体为参考系的。
(四)坐标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实例:多媒体播放视频刘翔的110m栏。)
1.提出问题:怎样定量(准确)人描述车或刘翔所在的位置?
2.提示:你的描述必须能反映物体(或人)的运动特点(直线)、运动方向、各点之间的距离等因素。
3.总结:①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坐标系是在参考系的基础上抽象出来的概念,是抽象化的参考系。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如果物体在一维空间运动,即沿一条直线运动,只需建立直线坐标系,就能准确表达物体的位置;如果物体在二维空间运动,即在同一平面运动,就需要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当物体在三维空间运动时,则需要建立三维坐标系。
①一维坐标:描述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即物体做一维运动时,可以以这条直线为x轴,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建立直线坐标系。如图1-1-1所示,若某一物体运动到A点,此时它的位置坐标XA=3m,若它运动到B点,则此时它的坐标XB=-2m(-表示沿X轴负方向)。
图111
②二维坐标:平面直角坐标,描述物体在一平面内运动,即二维运动时,需采用两个坐标确定它的位置。
③三维坐标:立体坐标系,描述物体在空间的运动。
4.进一步强调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坐标系相对参考系是静止的。
②坐标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标度单位。
③用坐标表示质点的位置。
④用坐标的变化描述质点的位置改变。
思考。
讨论:如果物体在平面上运动(例如滑冰运动员),我们应如何建立坐标系?
3.小结:可以建立一个直角坐标系,此时可以用(x,y)表示物体的位置。
4.学生阅读教材科学漫步栏目思考书中提出的问题。
(五)巩固练习,交流和小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出示课堂练习;
引导组织学生回顾本节知识;
组织各小组成员在相互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教师对该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对学生的总结给予肯定和评价。
按照要求完成课堂练习;
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回顾本节知识;
在相互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做好书面总结;
听老师总结,补充修改自己的书面总结。
六、板书设计
1.1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1.质点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相对位置变化运动称之为机械运动。
(2)质点的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即没有形状、大小、体积而具有质量的一个点,质点具有物体的全部质量。
(3)质点简化的条件性
①平动的物体一般可以看作质点;
②有转动但转动为次要因素;
③物体的形状、大小可忽略。
2.参考系
(1)被选�
3.坐标系
(1)一维坐标;
(2)二维坐标;
(3)三维坐标;
(4)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坐标系相对参考系是静止的;
②坐标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标度单位;
③用坐标表示质点的位置;
④用坐标的变化描述质点的位置改变。
1、地球同步通信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上空某处,这是以 为参照物,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这颗卫星是 (填“运动”或“静止”)的。
2、有关参照物的说法正确的( )
A、运动的物不能做参照物 B、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做参照物
C、任何物体都可以作参照物 D、研究某一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
3、古代有人用诗词来描写运动的相对性:“满眼**多闪烁,看山恰是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第一句是选 为参照物的,第二句是选 为参照物的。
4、小明乘坐观光电梯上升时,看见地面上的物体均离他而支,这是以 作为参照物。
5、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只小昆虫在游动,他顺手抓过来一看,竟然是一颗子弹,�
高一物理第一章 1、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教案
高一物理第一章教案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庄子 走进物理课堂之前 物理学的学习方法: 1、仔细观察身边事物的位置变化(运动),比较它们运动形式的不同: 比如你骑着自行车在不蹬脚踏板的情况下: 从坡顶到坡底,你的位置变化的特点是什么?谈一下感受,并考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从坡底到坡顶,你的位置变化的特点是什么?谈一下感受,并考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坐车时,汽车从静止到高速行驶,汽车中的你在做什么运动,在这个阶段中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汽车从高速行驶到静止呢? 2、善于用简单的图形描绘出生活中出现的简单现象,用简单的图形描绘出上面各例中的情景,单摆例子的描绘、圆锥摆例子的描绘,将一个物体水平抛出、细绳拴着物体在竖直面内圆周运动,卫星围绕着地球旋转 学生举例 3、做好实验,课堂所学知识不断的应用到生活中 作业:放学后,大家把上述几个实验想方设法完成,增强亲身感受。 4、培养学习兴趣、勤思、多问 不了解运动,就不了解自然。 ――亚里士多德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在我们周围,到处可以看到物体在运动:汽车在公路上飞驰,江水在咆哮地奔向远方,鸟儿在飞翔,树叶在摇动……连我们脚下的地球,也在不停地自转、公转。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称为机械运动(mechanical motion).在物理学中,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动规律的分支叫做力学(mechanics).人们在力学的研究中,不仅了解物体做机械运动的规律,而且还创造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所以霍尔顿(G・Holton)说:“无论从逻辑上还是从历史上讲,力学都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物理学及其他学科研究的典范……力学之于物理学如同骨骼之于人体。”在这一章,我们研究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 1、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2、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二、教学重点 1、在研究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2、质点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 在什么情况下可把物体看出质点 四、教材分析 本节教科书的第一段道出了全章教科书的目标,就是研究“怎样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教科书一开始就从参考系中明确地抽象出了坐标系的概念,指导思想是强调一般性的科学方法,即为这样的思想作准备:解决问题时首先把实际问题抽象成物理模型,然后用数学方法描述这个模型,并寻求解决的方法。 要研究物体位置的变化问题,首先必须解决位置确定问题,教科书把“物体和质点”当作一个知识点,说明质点是针对物体而言的,实际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在通常的运动过程中,“不同部位的运动情况是不相同的”,从而“给描述运动带来了困难”,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能否用一个点来代替物体”。 教科书通过学生熟知的实例分析,让学生很自然地领会到“在某些情况下,真的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突出物体具有质量这一要素,把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这充分说明了将物体简化成质点的条件性,质点的两大基本属性。 为了强调坐标的概念,教科书用数学和物理学中通用的符号,即在直线运动中用x表示质点的位置,极坐标,用△x=x1-x2表示质点的位移。在表示物理量的变化时,“△”实际上是我们以前都在使用的符号,学生不会感到困难。相反,由于有了明确表示物理量的变化量的符号,学生更易区分某物理量与这个物理量的变化量。 明确地把某个物理量与这个物理量的变化区分开,这是本书的特点。物理学中经常要区分这两种物理量,有意识地强调它们的区别,对于以后的学习会有好处。下一节中,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也是这样。 “科学漫步”栏目中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扩展性内容,其后附有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例如“这个定位器处于我国哪个城市的什么部位?从显示屏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使学生养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这类问题不作为针对所有学生的强制性要求。 五、教学步骤 1、物体和质点 在研究某一问题时,对影响结果非常小的因素常忽略。常建立一些物理模型,这是一种科学抽象。那以前接触过这样的物理模型吗? 如:光滑的水平面、轻质弹簧。 这些都是把摩擦、弹簧质量对研究问题影响极小的因素忽略掉了。今天我们又要建立一种新的物理模型――质点。质点,并完成下列问题: 填写: (1)质点就是没有 ,没有 ,只具有物体 的点。 (2)能否把物体看作质点,与物体的大小、形状有关吗? (3)研究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的运动,能否把汽车看作质点?要研究这辆汽车车轮的转动情况,能否把汽车看作质点? (4)原子核很小,可以把原子核看作质点吗? (5)运动的质点通过的路线,叫质点的运动 ; 是直线,叫直线运动; 是曲线,叫 。 共评:质点是没有形状、大小、具有物体全部质量的点。这是一种科学抽象,就是要抓住主要特征,忽略次要因素,这就必须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在我们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物体上各部分运动的差异是次要的或不起作用的,就可以把它看作质点。比如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汽车,研究它运动的特点,汽车的大小、形状及车上各部分运动的差异是次要的,可把汽车看作质点。而研究车轮的转动,是研究汽车上部分的运动,就不能把汽车看作质点,再比如原子核很小,要是研究质子与质子的作用时,就不能把它看作质点。 2、(1)参考系:为了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选� (2)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同一个运动,观察的结果会有不同。 举例:描述同一个运动,选择不同参考系,观察结果也不一样。 举例:运动的汽车,是选择地面为参考系,如选司机为标准,汽车是静止的。 …… (3)总结:参考系是可任意选取,但选择的原则要使运动和描述尽可能简单。比如,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动的物体作参考系要比选太阳作参考系简单。 3、坐标系 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可以以这条直线为 轴,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建立直线坐标系。 一般来说,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coordinate system). 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 (1)坐标系相对参考系是静止的'。 (2)坐标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标度单位。 (3)用坐标表示质点的位置。 (4)用坐标的变化描述质点的位置改变。 4.“科学漫步” 本栏目中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扩展性内容,可以由学生自己阅读,如果学生对此有兴趣,通过自己查找资料写出一篇科技报告放到墙报上或在班会上做个科技报告,都是很有意义的。这样的活动不必要求所有学生都做,但在一学期中,每个学生都应参加一两个。 本书“科学漫步”、“科学足迹”等栏目与过去的“阅读材料”不同点之一是,其后往往附有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例如,本节结合图1.1-6提问,这个定位器处于呢个成是的哪个部位,等等。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使学生养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这类问题不作为针对所有学生的强制性要求。 五、教学资源 1.天球坐标系 为确定天球上某一点的位置,在天球上建立的球面坐标系。有两个基本要素:①基本平面。由天球上某一选定的大圆所确定。大圆称为基圈,基圈的两个几何极之一作为球面坐标系的极。②主点,又称原点。由天球上某一选定的过坐标系极点的大圆与基圈的交点所确定。 天球上一点在此天球坐标系中的位置由两个球面坐标标定:①第一坐标或称经向坐标。作过该点和坐标系极点的大圆,称副圈,从主点到副圈与基圈交点的弧长为经向坐标。②第二坐标或称纬向坐标。从基圈上起沿副圈到该点的大圆弧长为纬向坐标。天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都可以由这两个坐标唯一地确定。这样的球面坐标系是正交坐标系。对于不同的基圈和主点,以及经向坐标所采用的不同量度方式,可以引出不同的天球坐标系,常用的有地平坐标系、赤道坐标系、黄道坐标系和银道坐标系等。 2.地心地固空间直角坐标系 原点O与地球质心重合,Z轴指向地球北极,X轴指向格林尼治平均子午面与赤道的交点,Y轴垂直于XOZ平面构成右手坐标系。 3.地心地固大地坐标系 地球椭球的中心与地球质心重合,椭球面与大地水准面在全球范围内最佳符合,椭球短轴与地球自转轴重合(过地球质心并指向北极),大地纬度,大地经度,大地高。如图所示。 地球北极是地心地固坐标系的基准指向点,地球北极的变动将引起坐标轴方向的变化。高一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怎样求合力
4.1怎样求合力
求两个或两个以上力的合力,即求与多个分力作用效果相同的一个力的过程或方法叫做力的合成。力的合成作为物理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在力学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掌握力的合成的方法基础上,可以通过数学计算及推导求出合力的大小及方向,从而在实际生活中对其进行更好的应用。
4.2怎样分解力
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化作等效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力。分解的依据是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见静力学公理)。这个问题一般可有无数组解,只有在另外附加足够条件的情况下,才能得到确定解。
4.3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
共点力平衡是指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如果这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延长后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就叫做共点力。
一、教材分析
本教学设计选自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教材第一章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要描述物体的运动,首先要对实际物体建立一个最简单的物理模型—质点模型。由于运动的相对性,描述质点运动时必须明确所选择的参考系。为了准确的、定量的描述质点的运动,还要建立坐标系。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基础知识,教材中逐步展开这些内容,最后介绍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本节介绍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不仅是这一章学习的基础知识,也是以后力学各章学习的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在实践中有广泛的、重要的应用。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会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相联系,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讨论与交流中,自主升华为物理概念。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熟悉的常见现象和已有经验出发,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提示参考系在确定物体运动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使学生形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自然,关心科技,正确方法,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理解质点的概念;
2、从参考系中明确地抽象出了坐标系的概念。
(2)难点
1、理解质点的概念
四、教学突破
课前师生收集丰富的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身边熟悉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老师引导,学生得出有关物理概念,从而使学生乐于探究和思考。
五、教学流程设计
(一)引入课题
(二)物体和质点
(三)参考系
(四)坐标系
(五)巩固练习,交流和小结
1、知道质点的概念及条件;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及作用。
2、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
运动学的基本概念1、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①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注(1)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2)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
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 ,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易错现象
1、忽略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只考虑大小,不注意方向。
2、混淆速度、速度的增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的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
(2)某段时间内时间中点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几个重要结论
①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v1∶v2∶v3∶……∶vn=1∶2∶3∶……∶n
②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为:
x1∶x2∶x3∶……∶xn=1∶3∶5∶……∶(2n-1)
③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
xⅠ∶xⅡ∶xⅢ∶……∶xN=1∶4∶9∶……∶n2
④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易错现象:
1、在一系列的公式中,不注意的v、a正、负。
2、纸带的处理,是这部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易错问题。
3、滥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公式。
高一物理中运动的描述相关知识点
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例如:第3s末、3s时、第4s初……均为时刻;3s内、第3s、第2s至第3s内……均为时间间隔。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三、速度与速率的关系
四、速度、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关系
五、运动图像的含义和应用
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t图象和v—t图象。
1.理解图象的含义:(1)x-t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v—t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了解图象斜率的含义:(1)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2)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
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压力成正比,即f=μN。
μ为动摩擦因数:与接触面的材料、粗糙程度有关。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及接触面间的弹力有关。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方向
大小
①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跟正压力成正比:f=μN(μ为动摩擦因数)
②物体所受压力相同情况下,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③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比最大静摩擦力fmax略小。通常的计算中可
注:一定范围内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无关;滑动摩擦力和物体运动速度无关
方向
总是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所谓相对,仍是以施加摩擦力的施力物体为参考系的。
1、质点模型的条件判断。
2、坐标系的建立。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质点的概念,能阐明物体可视为质点的条件。
2.通过构建质点概念的过程,提升归纳、总结的能力。
3.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质点的概念。
【难点】对质点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嫦娥五号发射视频,提问:火箭在发射升空的过程中,在指挥部的屏幕上是如何显示的?学生通过观察得出整个火箭是以亮点的形式显示在屏幕上,教师追问: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形状,用一个点来代表物体?从而引出课题《质点》。
环节二:新课讲授
1.质点的概念
教师提问:在研究地球公转时,能不能把地球当作一个点?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情况呢?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可以说出由于地球半径和地球公转的半径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可以把地球当作质点。在研究火车从北京到南京时,火车也可以看作质点。
教师随后提问:把物体当作点来研究,这个点叫做质点,质点与几何中的点有何区别?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当做质点?学生小组讨论得到质点的概念: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把它简化为一个具有质量的点,这样的点叫作质点。
教师提问:光线、磁感线和质点都运到了相同的物理方法,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学生结合教材得出理想模型法的概念。
2.质点的条件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巨大的箱子在水平面上作平动,并提问学生能否用一个点来描述箱子的运动?为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由于箱子上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因此箱子上任意一点的运动完全能反映整个箱子的运动。
师生共同总结物体可看作质点的两个条件:①形状大小可忽略;②各点运动情况完全相同。
3.质点的相对性
教师提问:在研究自转时,地球能否看作质点?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不能当作质点。同一个物体,由于所要研究的问题不同,有时可以看成质点,有时不能看成质点。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是由所要研究的问题决定的。
环节三:巩固提高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在研究时可以看作质点?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总结。
布置作业:理想模型法还有哪些实例?
一、教学目的:
1、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串、并联电路电流,归纳总结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
2、通过动手实验,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科学探究的步骤。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体会交流与合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归纳总结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
2、正确的使用电流表测量串、并联电路电流
三、教具准备:
每组三节干电池,一只电流表,两个小灯泡,一个开关,导线若干。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说明这节课的内容:
(1)练习使用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2)研究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二)、进行新课
这节课要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在实验中学习正确使用电流表测电流。实验分两部分进行。
(1)串联电路中的电流
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串联电路图,再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画出,先后把电流表接在a、b、c三处的三幅电路图,在每幅图上都要标出电流表的“+”、“-”接线柱。
请同学按电路图连接电路,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值,并填入课本表2-1中。在学生动手之前,除了要提醒学生先检查实验器材、明确实验步骤和要记录的数据外,还要提醒学生,要按电流表的使用规则正确使用电流表。
实验结束按完成的前后,把前三组的测量数据填入黑板上的表格内。
表2:研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测量数据IaIbIc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组织讨论:比较三组数据的共同点,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
(2)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并联电路图,再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画出,先后把电流表按在干路和两个支路上的三幅电路图,在每幅图上都要标出电流表的“+”、“-”接线柱。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并把实验记录填入实验报告的表格内。鼓励先完成实验的小组把测量数据写到黑板上相应的表格内。
表3:研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测量数据干路IA支路IB支路IC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组织讨论:①哪个电流?②IA跟IB+IC进行比较,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练习题:
五、教学后记:
高中物理比初中物理究竟难在哪儿?
1、初中物理的知识点相对独立(热、力、声、光、电),高中物理知识却成知识系统,各模块之间紧密联系,高考题目综合各模块知识点。高一上学期(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新的物理概念--加速度的引入),第二章:均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三个基本公式和推导公式的应用),第三章:相互作用(重、弹、摩擦三力的概念和合成分解),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牛一、牛二定律的应用)。
2、初中物理只介绍一些较为简单的知识,高中物理则注重更深层次的探究。如物体的运动,初中只介绍到速度及平均速度的概念,高中对速度概念的描述更深,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改变必然有加速度,而加速度又有加速和减速之分。又如摩擦力,高中仅其方向的判定就是一个难点,“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首先要分清是相对哪个面,其次要用运动学的知识来判断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然后才能找出力的方向,有一些问题中还要用物体平衡的知识能才得出结论。
3、初中物理重定性分析,高中物理重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比定性的要难,当然也更精确。如对于摩擦力,初中只讲增大和减少摩擦的方法,好理解。高中则要分析和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且静摩擦力的大小一般要由物体的状态来决定。
高中物理还强调:
(1)重物理过程的分析:就是要了解物理事件的发生过程,分清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物理量不变,哪些物理量发生了变化。特别是针对两个以上的物理过程更应该分析清楚。若不分析清楚过程及物理量的变化,就容易出错。
(2)重图象的应用:图象法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新方法,它的最明显的特点是直观,对我们处理问题有很好的帮助。但是容易混淆。如位移图象和速度图象就容易混淆,同学们常感到头痛,其实只要分清楚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结合运动学的变化规律,就比较容易辨析清楚。
(3)重实验能力和实验技能的培养:高中物理实验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它对于我们学习知识和巩固知识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因此,要认真观察演示实验,切实做好实验工作,加强动手能力的锻炼,注意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反思,归纳总结。
结合上面初高物理学科知识的区别,觉得高中物理比较困难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从定性到定量的突变,很多的同学一时间很难适应。
2.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很多同学很难做出调整。
3.从单因素的简单逻辑思维到多因素的复杂逻辑思维的转变,很多同学很难适应,一做题就乱套公式,不分析运动过程,不能正确进行受力分析。
4.数学工具的应用影响到物理问题的解决。
5.学习方法不正确和不适应,使得物理成绩最后不理想。初中的时候老师重点知识点讲很多遍,都有总结归纳好的例题和模型所以比较的简单,套公式就可以。高中的学习相对独立,需要自己先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复习和消化,大量的做练习巩固,整理错题,总结归纳,很多的同学做不到这一点,所以物理成绩考到60左右。
如何学好高中物理
要想成为一名真正学习好的学生,第一条就要好好学习,就是要敢于吃苦,就是要珍惜时间,就是要不屈不挠地去学习。树立信心,坚信自己能够学好任何课程,坚信“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坚信有几分付出,就应当有几分收获。
1、课前要预习。课下经常预习的学生成绩往往比不预习的学生成绩高, 而且差异是显著的。预习时要认真, 用笔把重点画出来, 重点加以理解, 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作出记号, 教师讲解时作为听课的重点,提高学习效率。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养成学习物理的良好思维习惯。通过课前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
2、提高课堂听课效率。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神。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请教,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尽量与老师保持一致、同步,不能自搞一套,否则就等于是完全自学了。专心听讲必须做到五到,即:耳到、眼到、脑到、手到、口到。耳到就是要排除一切干扰,集中精力听课。眼到就是要看老师的表情、看板书、看演示、看书。脑到就是要积极思考,思维跟着老师走。手到就是动手记笔记,动手做练习,听要与记相结合,以听为主, 口到就是要敢于提出问题,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是积极思维,专心听课的具体表现。
3、及时做好复习工作
先复习后作业,既是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是学习的一种重要策略。在复习时,要回想,即按课堂教学的顺序,先回忆这节课讲了哪些内容,每个问题是怎样分析解决的,想不起来再看书、看笔记,对不清楚的地方要逐点分析、推导、比较、记忆。在此基础上,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结合自己的认识作一个简单小结,把新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
4、独立完成课后作业与练习
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完成一些题目。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另外,对于完成作业要有如下的五点要求:①书写工整;②作图规范;③表达清楚;④推理严密;⑤计算准确。物理解题有自己的格式和规范。格式规范的目的不是为了老师阅读批改的方便,而是为了防止自己在解题过程犯错。
5、要及时改错和总结
对于作业和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的改正,每一个人都需要有一个专门的改错本,改错本不仅仅只是对做错的题目进行简单的改错,而是要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题目或者这一类型的题目,在改错的时候,一要总结分析问题的方法,二要总结解题的途径和解题方法,三要找到自己解题时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四要总结这一类习题的通性通法,并将其归类,做到举一反三,从而逐步领略和掌握物理解题的指导思想和策略原则。
总之,学习物理应按照知识掌握的顺序,把以下几个步骤落在实处,即:首先听懂,而后记住,练习会做,逐渐熟练,熟能生巧,有所创新,这样才能最终达到学习物理的最高境界。
四点提高高一物理的技巧方法
第一要切实学懂每个知识点。懂的标准是每个概念和规律你能回答出它们“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对一些相近似易混淆的知识,要能说出它们的联系和本质区别;能用学过的概念和规律分析解决一些具体的物理问题。
为了学懂,同学们必须做到以下三点:认真阅读课本;认真听讲;理论联系实际。课本知识是前人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准确精练,不是随便看一遍就可弄懂的,必须反复阅读和揣摩,通过课前的阅读了解知识重、难和疑点?以便上课时有目的听讲,提高学习效率。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一般会比课本更具体更详细。认真听讲,一方面能更好的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理解,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学习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思维能力;此外,重视实验,理论联系实际也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这是因为物理知识都是从生产、生活、科学实验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学科。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不仅能提高动手能力,而且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第二,学习物理,要掌握物理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中学的物理规律并不多,但物理现象和过程却千变万化。只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规律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如假设法,理想化法,等效替代法,隔离法与整体法,独立作用原理以及迭加合成原理等等。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提高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的能力,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物理问题。
第三,要即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对课堂上刚学过的新知识,课后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结论、应用等全过程进行回顾,并与大脑里已有的相近的旧知识进行对比,看看是否有矛盾,否则说明还没有真正弄懂。这时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书学习。在弄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要即时完成作业,有余力的同学还可适量地做些课外练习,以检验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阅读适量的课外书籍,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实践表明,物理成绩优秀的同学,无不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这是因为,不同的书籍,不同的作者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来阐述问题,阅读者可以从各方面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学到很多巧妙更简捷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在这方面我自己就有切身的体会,见识一多,思路当然就活了。
教案:
我与地坛 执教:韩冬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残疾后在地坛的启示下对生命产生 新理解、新感悟的历程。 2、品味文章深沉绵密的语言特色。 3、体会文章第二部分对生命的感悟。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作者笔下地坛宁静肃穆、生机盎然的美。 2、领悟生命的意义、内涵。 【教学设想】这是一片课内自读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速读把握文章概要,通过细读与反复吟诵重要语段体味语言的深沉绵密和领会思想的深邃。 【教学过程】一、导入(提出两个问题) 1、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热爱生命》塑造了一位淘金者形象,请同学说说淘金者是怎样的形象? 2、从中我们感悟到了什么? 二、你还知道哪些和命运抗争并取得成功的例子。 让学生自由回答,引出我们今天还要接触一位这样的人他就是作家史铁生。 三介绍作家作品 史铁生(1951~),生于北京,67年清华附中毕业,69年去延安插队。21岁时,因腿疾住进医院,那一天是他的生日,从此他再没站起来。 他在做了7年临时工之后,转向写作。1983年他发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一举成名。现为专业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其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并有英法日文译本在国外出版。 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插队的故事》 《合欢树》 《我与地坛》 《答自己问》《务虚笔记》 史铁生在最狂妄的年龄忽地失去了双腿,曾一度想到死,他家附近的地坛成了可以“躲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在由死到生的过程中地坛给了他很多生命的启示,他在地坛呆了十五年,他有许多感悟,他把这些感悟用优美的语美写了出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我与地坛》。 四学习第一部分 让学生默读课文,把第一部分� 学生划出的基本就是景物描写三部分,在让学生回答原因的同时,引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五学习第二部分 生死问题解决了,剩下的`是怎样活的问题,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二部分,看看作者是怎样回答“怎样活”的问题的。 第二部分在写法上的特点: 人神对话, 重点理解一些难懂的句子,例如:“这是你的罪孽也是你的福祉” 六结束语:送给大家一首诗《热爱生命》 热爱生命 汪国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祝同学一、教学目的:
1.会按照电压表使用规则正确使用电压表,会选择电压表的量程和试触,会正确读出电压表的示数,会用电压表测量电池的电压。
2.通过实验研究串联电池组和并联电池组的电压跟每节电压的关系。3.通过实验研究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会按照电压表使用规则正确使用电压表
2.通过实验研究串联电池组和并联电池组的电压跟每节电压的关系。
3.会用电压表测量电池的电压。
4、通过实验研究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三、教具准备:
每组三节干电池,电压表,两个阻值不同的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
进行新课:
研究干电池串联和并联时的电压关系;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将两节相同的干电池按图6-8并联组成电池组,用电压表测这个并联电池组的电压,将测量数据填入表2内。分析并联电池组的电压跟每节电池的电压之间的关系,写出结论。
表2:并联电池组的电压
干电池Ⅰ的电压(V)干电池Ⅱ的电压(V)并串联电池组的电压(V)
结论:。
第二部分:研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
一、按图6-9将L1、L2组成串联电路,用电压表分别测出:灯泡L1两端的电压U1,灯泡L2两端的电压U2,灯泡L1与L2串联的总电压U。要求:
先画出将电压表接入电路的三幅电路图,并标出电压表的“+”“-”接线柱。学生自己设计记录表格,做好记录后,分析实验结果,写出结论。
(二)、按图6-10,将L1、L2组成并联电路,用电压表分别测出灯泡L1两端的电压U1,灯泡L2两端的电压U2,A、B两点之间的总电压U。要求:
先在作业本上画出将电压表接入电路的三幅电路图,并标出电压表的“+”、“-”接线柱。学生自己设计记录表格;做好记录后,分析实验结果,写出结论。
实验完毕,断开电源,整理仪器,进行讲评。
4.小结:由学生汇报实验数据和所得到的结论。
(1)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节电池的电压之和。并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每节电池的电压。(2)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在并联电路里,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并且总电压等于各支路两端的电压。
初三物理第一章教案
质点系是什么
质点系就是指由质点构成的系统,其中每个质点都是没有大小的几何点,具有一定的质量。
这是一种物理的抽象。当物体的尺寸(严格的说是相互作用的特征长度)远小于他们之间的距离时,物体的尺寸可以忽略。例如,地球和太阳之间距离很大,地球和太阳的具体形状就可以忽略。可以用质点表示。当然在特殊条件下(比如严格的球体)数学上可以证明质点是一种准确的描述方式。这种物理的近似在两者距离很小时就不适合了,比如水星和太阳很近,计算水星轨道,太阳的椭球形就有影响,不能忽略,这时质点就不是适当的物理模型了。具体是否选择要根据体系的具体特点来确定。
质点系动量守恒的条件
质点系动量守恒的`条件是系统不受外力或系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为零;系统所受的内力远远地大于系统所受的外力(碰撞、爆炸问题);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虽不为零,但在某个方向上的分量为零,则在该方向上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此时分动量守恒。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心科技发展,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分析不同参考系中的运动现象不同,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质点系内各质点不仅可受到外界物体对质点系的作用力──外力的作用,而且还受到质点系内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内力的作用。外力或内力的区分取决于质点系的选取。如以太阳系为质点系,则太阳和各行星之间的万有引力是内力,而太阳系内的行星和不属太阳系的天体之间的引力就是外力。对于由地球和月球组成的地-月系统来说,太阳对地球、月球的引力是外力,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引力则是内力。
受外力作用和在运动状态变化时都不变形的物体(持续质点系)称为刚体。刚体、弹性体、流体都可看作质点系。同样,质点系是否成立也要考虑被描述物体所被研究的目的。
质点系性质
1、质点系的总动量的改变与内力无关;
2、质点系的角动量的改变与内力无关;
3、质点系的机械能的改变与保守力无关。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1)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了;
(2) 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案二则
雨巷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 2、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 [教学方法]: 1、朗读感悟法。 2、问题法。 3、演绎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文学作品中的美所显现出的形式是多样的;不只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才美,那哀婉、凄美、感伤,能够深深打动人心的东西同样具有美的力量。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雨巷》,从中体会诗歌给我们带来的美感。 二、诵读、整体感知。 1、集体朗读,初步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 ①相信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那就请大家一起带着感情地朗读一下这首诗。 ②读完全诗,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忧愁的,哀伤的) ③是的,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慷慨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轻快明丽,而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低沉的,感伤的) ④对,咱们把它概括为低沉幽怨,行吗?(生表示赞同),那就让我们读出这种感觉来。 2、请一位学生单独朗读。 ①那么谁愿意来给我们大家朗读一下呢? ②表扬一下。节奏把握得较好,能体现感伤忧愁的感情基调。 3、这首诗中,诗人用了哪些词语着意表现诗歌的这种凄美、感伤的基调? ①诗人在描写我时,用了彷徨彳亍冷漠 凄清 惆怅等词语来表现诗人的孤寂、迷惘的心情。 ②在描写姑娘时,用了哀怨又彷徨结着愁怨 凄婉迷茫表现了姑娘像我一样的迷惘、彷徨。 ③在描写雨巷时,用了颓坦 寂寥两个词,描绘了一幅寂寞、凄清的雨巷图 三、简介创作背景,作者生平 1、大家读了一遍,便有了这么多的感觉。的确,我们感觉到这首诗很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我为什么会这样哀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失落、惆怅的情感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 明确: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现代诗人。主要有诗集《我的记忆》(包括《旧锦囊》、《雨巷》、《我的记忆》三辑,与1929年出版)、《望舒草》等。他是中国新诗发展中“现代派”的代表诗人,成名作《雨巷》被叶圣陶先生誉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作者也由于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中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暗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霞。《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 四、内容理解。意象和象征。 1、《雨巷》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原来诗人有着这样的情感和经历。因而,他会在诗歌里选取一些形象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些凝聚着诗人情感的形象,我们称之为意象。下面我再请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诗,其他的同学找一找这首诗中作者描绘了哪些意象? ①雨巷 ②丁香般的姑娘 ③我 ④油纸伞 ⑤颓圮的篱墙 ⑥太息一般的眼光 明确:诗歌的意象不同于一般的形象,它是凝聚着诗人情感的形象。因此,这首诗中的主要意象有三个我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雨巷。而其余几个形象则属于诗歌的细节。 2、在描写姑娘这一意象时,诗人为什么把她比喻为丁香般的姑娘,而不用其他的花作比喻? 明确:丁香类似于百合,是纯洁、美好的象征。(美丽、高洁)。丁香的花是白色的,也有紫色的,它的花形很特别,(看图片)一结一结的,人们习惯地称为丁香结。丁香开在暮春时节,很容易引发文人的伤春情绪,所以丁香很自然地和感伤连在一起成为高洁、美丽、忧伤的代词, 3、同学们了解在古诗词中丁香的象征含义吗?请同学们看到课后习题第四题。 明确:李商隐的《代赠》用“丁香结”也就是丁香的`花蕾来象征诗中女子的愁心,诗人用春风反衬丁香的愁;李(王景)把“丁香”与雨中的惆怅连在一起,用雨中的丁香作为人的愁心的象征,诗人用迷离的细雨衬丁香的愁;王十朋把丁香人格化,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丁香的淡雅、隐忍以及愁绪。总之,虽然写法不同,但在古典诗词中,丁香与愁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这首《雨巷》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增添了意象的忧郁、空灵之感,与整首诗的感情基调相符合。 4、现代诗歌中的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所以,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一定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每个人,由于思想水平,生活经验以及艺术修养等条件的限制,对诗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要尽力展开想象,以有限的意象,概括出尽可能丰富的生活内容。现在请同学们联系诗人的经历和写作背景,展开联想,诗中的雨巷……丁香般的姑娘和我让你联想到了什么?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到底是什么? 参考: ①:雨巷象征了黑暗压抑的现实。 ②:雨巷象征了大革命失败后,革命事业陷入低谷。 ③:雨巷象征了人生际遇上的低谷。 ④:我是一个心事重重的知识分子形象。 ⑤:我是一个苦闷的、人生的追求难以实现的知识分子形象。 ⑥:我可理解为一个失恋者的形象,这是一首爱情诗,表现了我失恋后仍苦苦追寻的执著情感。 ⑦:丁香般的姑娘象征了诗人在大革命失败后苦苦追求的革命前景和希望。 ⑧: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为诗人理想中的恋人形象。 ⑨: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为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如美好的人生理想等等。 ⑩:丁香般的姑娘就是作者自己的真实写照。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渴望遇上与自己有同样思想和感情的友人的心情。 ⑾:整首诗可理解为诗人在革命遭受挫折后,找不到出路,但不甘沉沦的精神痛苦与迷茫。 ⑿:整首诗还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生活中美好理想的追寻的心路历程。 5、总结: 西方有一句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确实,诗歌的鉴赏就是欣赏者通过艺术想象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刚才同学们的理解合乎情理而又富有创意,同学们对诗歌的主题有多种理解,但是任何诗歌的欣赏都不能离开诗人的个人经历和创作背景,大革命失败的背景以及被通缉的经历一定会在诗作中得以体现。因此,有同学将这首诗理解为委婉地表现了诗人在黑暗现实中找不到出路却又不甘沉沦的精神痛苦与迷茫,我认为这样认识更 为准确、合理。 五、从形式美的角度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1、叶圣陶先生曾经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如果我们从音乐性的角度来欣赏这首诗,你有什么美的享受? 明确:①读起有一种一唱三叹、迂回反复、回肠荡气的感觉。 ②听起来悦耳、和谐,读起来像一首轻柔而沉思的小夜曲。 2、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呢? 明确:①从全诗看,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飘过”之外,其它语句完全一样,这样,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起结复见,首尾呼应,不仅加重了诗人彷徨苦闷的心境,也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性。 ②全诗从头至尾没有换韵,每一节共六行,每节押韵两次到三次,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韵脚,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等,有意地使一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 ③另外,语言上用反复,如“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迂回往复,悦耳和谐,一个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复回响,萦绕在我们的心头。 六、布置作业。 结合诗歌,写一段文字。你可以假设自己是诗人,也可以假设自己是那位丁香一般的姑娘,也可以假设自己是雨巷中的一块青砖。总之体裁不限,大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七、板书设计。 雨 巷 戴望舒 雨巷我丁香般的姑娘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我们继续来感受这首诗歌的音乐美,也就是它的艺术特色。(板书:音乐美) 指名一位同学来说说它美在哪里?(板书:首尾呼应) 我们讲到了这首诗一共有几节?(7节) 每一节有几行?(6行) 那是不是每一节都压韵了呢?(由此引出一个语法常识:压韵) 二、讲述诗歌的音乐美 ㈠ 压韵。 1、那哪位同学来告诉我,究竟什么是“压韵”? 参考:许许多多的诗歌,顺口溜,都是要押韵的,否则就不好听,听的人也记不住,声音就不美丽。这,就是押韵的好处。 明确:诗歌的压韵是指诗句的最后一个字与下一句的最后一个字的最后一个字在韵上要一致。由于押韵的字放在句末,所以又叫“韵脚”。 押韵时可以每句都用,有时候还可以隔句或隔几句才用韵,有时候可以转换压韵,但一首诗歌总体上的韵律一定要有。巧妙的压韵能使诗歌富有韵律美。 2、大家再来看看课文,是不是每一节都压韵了?(是) 每一节又压了几次韵呢?(和同学一起找出每一节的韵脚,指明压的ang韵,1-7节压韵次数分别为3、2、3、2、2、3、3) 明确:全诗一共7节,每一节都是6行,每一节压韵两到三次,在相隔不远的行里又重复一次韵脚,有意的使同一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里反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板书:压韵) ㈡ 反复。 1、大家看这一句:“哀怨,哀怨又彷徨”,大家觉得写的好吗?(好) 2、大家都觉得这一句写的好,那是因为他用了一种很特殊的修辞手法,有没有同学知道是什么修辞手法?(反复)(板书:反复) 3、谁告诉老师,什么是“反复”呢? 明确: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的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组,这种修辞方法称为反复。 4、很好。是课文中还有其他的地方用到了反复吗?请找出来(共四处) 5、诗句的重叠反复,构成声音和情感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大家可以尝试着自己写写诗,写好了可以拿给我欣赏一下,写的时候就可以用到反复这种修辞手法。 ㈢ 排比。 1、大家找找课文里还用了其他的修辞手法没有?(排比。找出诗句) 明确:“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