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教案(优秀11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本页是人美心善的小编飞白给大家分享的11篇《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教案 篇1

一、授课目标

1、知道“经子通——居上世”的准确理解,每个字的确切解释;

2、了解中华民族文明的起源,知道“三皇”来历,“炎黄子孙”的'概念;

3、引导学生认知华夏子孙的归属感,民族荣辱的共同感。

二、授课基本内容

中华民族的世系沿袭历史,古老而美好的神话

三、授课提纲

1,课前板书(从经子通到居上世)

2,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经”和“子”各所指什么。(5分钟)

3,讲解新句:经子通,读诸史。举例说明,读书做人做事循序渐进的道理。(5分钟)

4,考世系,知始终。讲解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性。(5分钟)

5,自羲农,至黄帝。这里将是全课的重点,将引入伏羲,神农和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伟大人物。

给学生讲到的上古神奇传说有:华胥履大迹生伏羲

伏羲女娲繁衍人类

女娲补天

神农尝百草

黄帝战蚩尤

涉及到的关键知识点:

三皇

八卦

红楼梦

结绳记事

神农架

炎黄子孙

龙的传人

上下五千年(25分钟)

6,号三皇,居上世。总结上古时代的三位伟大的传说人物和“世系”沿袭,请学生思考:民族荣誉感,荣辱与共的亲身感触,找几个学生体验式发言。最后诵读本课所学句子。(10分钟)

《三字经》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六组经文。逐步了解《三字经》的语言特点。

2、通过搜集资料、诵读经文积累相关历史典故,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诵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诵读《三字经》原文,积累相关历史典故,并了解其语言特点。

2、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诵读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1、课前将《三字经》部分原文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读经文,并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三字经》视频资料、歌曲。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播放歌曲《三字经》,会唱的可以跟着唱。通过跟唱也对前六组经文进行了复习。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三字经》了,还记得我们学习经典的口号吗?(读中华经典,做谦谦少年)

二、学习经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1、学生自由读,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读,一人读一行,纠正字音。

3、练习读,把金文读熟。同桌对读,小组赛读,开火车读等形式。

4、指出节奏韵律。拍手诵读,争取会背。

5、思考:通过这六组经文,你知道了什么?多媒体相机出示:《黄香温席》、《孔融让梨》两个故事,学生认真听,再谈想法。

6、边读边品再读经文。

三、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经文对你的指导,如:怎样孝敬父母、兄弟友爱。

2、学习儿歌《谦让歌》

《谦让歌》

好儿童,要谦让,

好处、方便,我不抢,

要学孔融把梨让,

先别人,后自己,

人人夸我“你真棒”!

同学们,老师告诉过大家要“学以致用”,学习知识就是要用的,所以今天我们说到就要做到。要到什么呀?(学生答:孝顺,友爱,谦让等)对,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互相监督,共同进步吧!

同学们,“雅言传承中华文明,经典浸润精彩人生”,让我们抓紧时间学习《三字经》吧,因为我们要“读中华经典,做谦谦少年”。

《三字经》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教学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原文。

2、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

3、了解一些古代星象知识, 感受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博大精深,以及浩瀚星空带给人们的无穷想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前面的内容,《三字经》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教和学贵在专一和坚持,并且劝大家要从小开始学,从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学起,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古时候的孩子具体要学哪些知识。为了便于当时孩子们的记述,《三字经》在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以后,接着用数字往下串着讲。第一个数字讲”“三”。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这里头的"三才"和"三光",都是传统中国极其重要的文化概念。

二、诵读新句子: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读2遍:第1遍,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第2遍,大家一起诵读。)

三、讲解句子。

三才者,天地人:“才”在这里就是“最基本的东西”,古人以为构成生命现象与生命意义的基本要素是:天、地、人;「天」是指万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包括日月星辰运转不息,四季更替而不乱,昼夜寒暑都有一定的次序;「地」是指万物藉以生长的地理条件和各种物产;「人」是万物之灵,要顺天地化育万物。

从这一句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很早以前就把“天,地,人”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是“天人合一”的思想(板书:“天人合一”),现在,随着科技智能的发展,人类逐渐丧失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破坏自然,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越来越盛,从而遭受自然的惩罚,因此“天人合一”在现代仍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三光者,日月星:三种光明的来源是指太阳,月亮和星星。

提问:日月星辰有哪些重要作用?(光有什么作用?)这两句讲的是自然界的情况。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三纲”就是维持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三种伦常关系,就是君臣之间有道义,父子之间有亲情,夫妻之间能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四、小结,并齐诵一遍句子。

《三字经》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培养学习背诵古典诗文的兴趣。

2、通过了解《孟母三迁》、《孟母断机》、《五子登科》的故事, 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体会父母教育的重要性。

3、会背“昔孟母 择临处 子不学 断机杼”。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背诵“昔孟母 择临处 子不学 断机杼 。”

2、感知学习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不能半途而废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由故事导入“三字经”。

1、出示图片(古代私塾)

2、提问: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地方?看一看它的摆设,有桌椅, 桌上摆着笔墨纸砚,再想想?(我们学习的地方叫学校,古代人们学 习的地方就称为“私塾”)

3、那你们知道古时候的孩子都学什么书吗?(三字经 百家姓 千 字文 弟子规)

4、出示图片:(三字经)

5、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三字经》(板书)

二:复习:齐背“人之初 性不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三:新授:

1、师导:你们知道为什么起名叫《三字经》吗?《三字经》,三 字一句而得名,三个字一句话看起来很简单,背起来也不难,可这里 面可藏着许多经典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呢。

2、播放视频:《孟母三迁》。故事:《孟母三迁》 孟子,名柯。 战国时期鲁国人(现在的山东省境内)。三岁时父亲去世。

3、边看边想:故事的名字是什么?孟母搬了几次家?最后搬到了 哪儿?为什么?这个故事精炼起来就是我们要学的《三字经》里的六个字。

4、出示板书:“昔孟母 择邻处”(拼音文字一起出现)

5、自己读一读,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来帮忙。

6、谁来试着读一读?(三人)纠正字音,读正确,读充分。(互相读、 齐读)

7、播放视频《孟母断机》

8、谁来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故事:《孟母断机》。对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视。除了送他上学外,还督促他学习。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 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织布 机上的布匹割断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孟母责备 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 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 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 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 孟子听了母亲的 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专心读书,发愤用功,身体力行、实践圣 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

9、妈妈为什么生气?(孟子逃学)机杼断了结果怎样?(不能织 布了)妈妈想告诉孟子什么?(孟子逃学学习不努力就如同这织布机 没有用,成不了才)

10、三字经里也用六个字记录了这个故事。

11、出示板书:“ 子不学 断机杼”。读正确、读充分。

12、连起这四句一起背一背。(全体、个别、拍手)

13、讲五子登科的故事。

14、播放视频:动画音乐《三字经》,大家一起唱。

四:拓展总结:

师:在家里父母是怎么教育你的?生自由畅谈。

是啊,在我们成长的每时每刻离不开父母的陪伴和教育,让我们 珍惜他们的付出,努力学习,回报他们,回报社会!

“人之初,性本善”每天教室里都会传出诵读《三字经》的朗朗 读书声。《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三字一句, 两字一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在生活中,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 但无可否认,《三字经》的确是一个人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

记得小时候,似乎对《三字经》的了解和认识一直只停留在它是 一本古老的书、篇幅很长,一直不以为然。偶尔从网上得知联合国教 科组织已经把《三字经》列入《世界儿童道德丛书》,那都说明《三 字经》的文化地位是何等的重要,同时为了让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 一个熏陶,为了传承经典诵读,为了给自己补上《三字经》这一课, 我认认真真读了这本书;与孩子们一起学习共同成长。通过研究学习 我发现《三字经》里面确实有许多宝贵的东西,值得现代学生,甚至 成年人来读一读。

《三字经》采用叙述和伦理并举的方法,运用大量的历史典故, 蕴涵了我国古代人伦道德的许多精华,是一本学习中华文化不可多得 的书。这本读物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含了教 育、历史、天文、地物、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传说,广泛而又言简赅。 我为了实现和孩子们共同成长进步的目标,潜心研读吟诵《三字经》,并已开始教孩子们理解朗读《三字经》里面的故事,以期培养孩子们 的品德、礼貌、文化修养。更好的实现养成教育。

《三字经》在结尾时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给子孙后代留下 什么遗产。作者的态度是“人遗子,金满k;我教子,唯一经。”

他说世上有许多人为子孙计,留下许多金银财富给后代,教育子女, 唯有一册经书而已。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我很赞同这个观点。读了《三 字经》,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加深了,而最大的收获是 对孩子们进行中国经典文化的教育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弘扬正气, 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作为教师的我们,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生活、一起学习,我们的 所作所为就是当代中小学学习的榜样和楷模,如果我们不提高自身的 修养,又怎么来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呢?所以,我觉得读《三字经》、 习《三字经》,把《三字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课堂中是非常有 意义的,它既是民族知识的传承、又是民族精神的发扬。

所以,如果你是一名教师,如果你的家中还有有待教育的子女, 如果你想提高自身修养,《三字经》是一本很不错的书。

字经教案 篇5

一、激发兴趣,导入揭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三字经》吗?

《三字经》是学习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它源于南宋,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了。它三字一句的韵文非常容易记忆,内容包括传统教育,历史、地理、天文,伦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现在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它是我国古代对孩子进行论理道德教育的书籍,现在被世界儿童运用,你们自豪不?其实上学期要求我们学习的读读背背里就有一篇关于论理道德教育的内容,你们还记得吗?(一起背)(羊跪乳,鸦反哺……德有伤,贻亲羞)谁能说说讲的是什么意思?

你们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吗?这段故事就来源于三字经里的“昔孟母,择邻处”意思是从前的孟母为了儿子有个能有出息,选择合适环境的事。其实你们的父母为了你们能够成才,给你们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受再多的苦也心甘情愿,我们作为儿女,应该感谢父母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条件,更加发奋读书。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感恩,爱亲人、孝敬父母。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段关于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有帮助的《三字经》。

二、新授感悟

1、出示《三字经》中“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两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两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学生自主识字,“允、籍”

3、老师配乐朗读《三字经》。

4、指名读。同桌读、小组读、男女生接读、全班齐读。

5、师生共同解释这两句三字经的含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小时候不想念书,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像苏洵上了年纪,才后悔当初没好好读书,而我们年纪轻轻,更应该把握大好时光,发奋读书,才不至于将来后悔。)

6、教师读故事:苏老泉发愤读书

7、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讨论、交流:

(1)为什么苏老泉到了27岁还要用功读书?

(2)要想将来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小时候就要怎么样?

8、请学生思考问题:

(1)苏老泉27岁才用功读书,你觉得他做得对还是不对?

(2)试着想一想:年岁大的人还要不要学习新知识?(苏老泉到了二十七岁才省悟到读书的重要性。我们年纪轻轻,现在开始用功是绝对来得及的。要认识到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3)从中你得到什么启发?(教育对于人的成长有很重要的作用,后天教育及时,方法得当,也可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才)

9、配乐集体齐读

10、指导学生背诵

三、扩展活动:

《三字经》里还有好多关于指导教育学习的内容,老师让你们自己搜集,你们找了没有?谁能把你喜欢的《三字经》内容和大家交流一下。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小品,可以是绘画,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或者讲其中故事也可以。

《三字经》教学设计 篇6

设计理念

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地位,培养孩子主动识字的愿望,激发孩子主动识字的兴趣,让孩子愿意识字,喜欢识字,逐步形成识字能力,为今后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扎扎实实地落实低年级识字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6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记住要求会写的字,做到姿势正确,书写工整。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初步感知中国悠久的历史、壮丽的山河,从而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本课生字词,练习写好字。

教学难点

感知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亲切交谈,导入课文

1、孩子们,你们平时上语文课用怎样的方法学习生字呢?你们在学习课文前会做些什么呢?

(教师以“聊天”的方式了解学情,做到心中有数。)

2、运用你们喜欢的方法,我们一同学习两组有趣的《三字经》,愿意吗?

二、自主学习,读通课文

1、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带红帽的生字多读几遍。

2、把你认为最难读的句子画出来,并努力读好。

3、汇报交流:难读的句子,读通课文。

(这个环节以读通、读顺课文,读准字音为重点,让学生充分地读,自由地读,真正将读落到实处,同时,通过设计让孩子读通最难读的句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激发兴趣,自主识字

孩子们,课文读得这么顺利。汉字娃娃迫不及待地想和你们交朋友了,愿意吗?得考考你。

设计:“摘星星”游戏。

1、多媒体课件展示:浩瀚的夜空,群星璀璨,汉字娃娃张开了笑脸。

2、游戏规则:每颗智多星都有一个汉字娃娃,只要你能响亮地、准确地叫出他的名字,就奖励你一颗智多星,比比谁摘的星星最多。

(1)自主拼读。

(2)抽读,帮助正音:后鼻音mìnɡ(命),平舌音sūn(孙),三拼音huán(环)、xiān(先)。

(3)小老师教读。

(4)“开火车”读。

(5)聪明的孩子,去掉了小红帽你还认识我吗?去掉拼音读。

3、积累词语,巩固生字。

汉字娃娃告诉我:“休息一会,马上回来。”来了,汉字娃娃变了,聪明的孩子,你还认识吗?

多媒体课件展示:久远环保大熊猫炎黄子孙历史悠久中华民族绿树成荫川流不息

(1)抽读,培养语感。

师:读“大熊猫”时,你为何笑了?

生:因为大熊猫的样子好可爱。

师:“中华民族”你怎么读得这么精神?

生:因为爷爷告诉我,中华民族是一个很伟大的民族,我感到很骄傲。

孩子们真的了不起,能把自己对词语的感悟读出来。

(2)多种形式读(分组读、挑战读、男女生读),积累词语。

(3)练习说话,发展语言。

孩子们,给你喜欢的词语宝宝找个温暖的家。

例:(熊猫)是我国的国宝。

(中华民族)真伟大!

(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孩子们主动识字的兴趣,并扎扎实实地落实低年级识字目标教学。让孩子们在快乐中自主识字、学词中巩固生字,学文中巩固生字,有效地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四、自读自悟,学习课文

词语宝宝想家了,我们现在送他们回家。考考你们还认识吗?

1、学习第一组韵文。

(1)选择喜欢的方式读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2)汇报交流。

(3)指导朗读,读出对祖国的喜爱、赞美。

(4)背一背(自己背、同桌互背、拍手背、表演背)。

2、合作学习第二组韵文。

读读,议议,背背。

3、孩子们,你还了解哪些你感兴趣的“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

4、创编“三字经”。

孩子们,“三字经”告诉了我们很多道理,读起来也琅琅上口,真有趣!你们想不想编“三字经”?

例:根据“黄河宽,生命源”创编“长江长,生命源”。

“大熊猫,国之宝”,想一想还有哪些动物也是我国的国宝。(“丹顶鹤,国之宝”)教师引导孩子打开思维,鼓励孩子创编他们感兴趣的“三字经”。

五、重点识字,指导书写,巩固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孩子们,这几个生字不仅会读,还要会写。

2、你能准确读出来吗?请响亮地读三遍。

3、想和他们永远成为好朋友吗?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记住他。

已:“己”字出头“已”。

远:元+辶=远,还可以想:二个小儿走了很远很远(想象记)。

孙:子+小=孙(偏旁+熟字),我是爷爷的孙子,就是个很小的孩子。

孩子们真了不起,有这么多方法记忆。相信你们会书写得更漂亮。

4指导书写。

(1)你认为哪个字最好写?你是怎么把它写漂亮的?

“已”第二笔要写在横中线上。

“孙”要写得左窄右宽。

(2)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你想写好吗?

①多媒体课件示范:比比谁的眼睛最亮,你会发现什么?

②交流。

③生书空。

④描红。

(3)把你想写的字写一写,做到姿势正确。教师巡视,相机点评、指导。

(这个环节的设计真正体现了让学生动起来的理念,让孩子选择喜欢的方法记住字形,指导书写时,让孩子学会观察,学会总结,学会审美。再把自己想写的字写一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拓展

1、出示“预防近视三字经”,让学生自由阅读。

近视眼,看不远;做事情,不方便。

要防止,不算难;做起来,要认真。

读书时,坐端正;眼离书,一尺远。

温功课,一小时;停一停,再来看。

光线暗,不看书;伤眼睛,损视力。

阳光下,莫看书;光太强,眼发花。

坐车子,睡床上;要记住,莫看书。

三字经,记心里,照着做,防近视。

2、推荐学生看《上下五千年》这本书。

七、板书设计

三字经

炎黄帝

大熊猫

老祖先

国之宝

五千年

花鸟虫

已久远

不可少

读读

议议

背背

《三字经》教学设计 篇7

《脑与神经》

教学内容分析:

人类的信息传递与发达的大脑和神经有着密切的关系。大脑与神经之间的活动我们看不到,但是一些体验与研究可以让大家认识到脑与神经之间的联系。大脑是发出命令的“司令部”,神经是传达命令的“通讯员”,身体各器官是执行命令的“战斗员”。人体内部各种信息的双传下达,都离不开大脑与各种神经中枢的密切配合。本课主要是通过一些感知、体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整体认真神经系统。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亲历设计游戏—进行实验—记录分析—总结交流的过程,体验大脑在人的语言、思维、情感及各项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了解脑和神经是如何协调工作的。培养学生关爱、照顾残疾人的情感和态度,引导学生学会科学用脑。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脑的结构录像、神经的系统录像、左右脑观察动画、板书图片等。

学生准备:彩色小棒、大海螺壳、三杯不同口味无色透明的饮料、实验记录单、眼罩、水果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通过快速记忆的游戏(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脑是重要的人体器官。

(二)探究活动:研究脑与神经系统的作用。

用学生游戏贯穿整个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经历设计游戏—进行实验—记录分析—总结交流的过程,了解脑有记忆、命令和指挥都作用;感受身体各处分布的神经:进而发现脑和神经是如何协调工作的。

活动指导:

1、做拍手游戏。思考:脑作为人体的指挥中心,是怎样把命令下达到你的手上,让你躲避开的呢?(引导学生感受神经有传递信息的功能)

2、思考:能用提供的材料设计几个信息传递的小游戏?(教师指导学生游戏注意事项)

3、通过抓小棒、辨别无色液体、听声音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感受脑有什么作用?神经的分布在哪里?信息是如何在脑和神经之间传递的?(突破教学难点)

4、在游戏过程中,你还有什么新发现?(了解神经传递速度有快慢之分,发展学生思维。)

学生探究:

学生参与拍手游戏。

了解脑是通过神经把命令传到到手上,脑与神经需要共同工作来完成游戏任务。

3、小组内认识游戏材料:小棒、三杯无色液体、海螺壳。

4、设计多种游戏,拓展学生思维。

5、学生实验,完成实验记录单。

学生汇报,师生交流:

1、学生根据游戏活动和实验记录单交流脑的作用、神经的分布,脑和神经如何协调工作,教师结合课件进行知识梳理和提升,体现以学定教。

2、学生交流在抓小棒游戏中发现神经传递速度快慢不同。教师通过带领学生观看刘翔的比赛画面,了解运动员经过反复、刻苦的训练提高神经传递速度。

教师小结:脑和神经协调工作,完成了我们的一切活动。它们构成了我们人体的神经系统

【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多实践、多发现、多思考,经历和感受信息在脑和神经之间传递的过程。】

三、拓展作业

观看旋转女孩图像,用手势表示女孩旋转的方向,思考:同一幅图为什么大家看到女孩的旋转方向却是不同的,这其中的奥秘与脑和神经有关,想揭开这个秘密吗?课下进一步研究如何开发大脑的优势,让同学们变得更聪明!

【用奇妙趣味的图像作为课堂的结尾,引导学生课下进一步探究脑和神经的奥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本课在教学设计时我本着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在重点内容了解神经的传递作用时,为学生准备颜色不同的小棒、三杯无色饮料、海螺壳等,让学生设计多个游戏,在玩中有所发现,旨在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思维能力。实际教学中,我能够利用启发性的提问,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在学生设计游戏时,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和参与,课堂上学生设计了多种游戏的方法,不仅发现了脑和神经的作用同时有了神经反应速度因人而异的新发现。整个课堂,学生活而不乱,简单的游戏材料在他们的手中成为探究知识的工具。高年级学生渴求科学知识,愿意动手实践,在课堂中能够看到学生在知识的吸引下积极思维,努力合作的学习状态。

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单

字经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教学目标

1、 引领学生诵读“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理解基本意思。

2、 通过诵读,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3、 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体会古文凝练、深厚的语言美和抑扬顿挫的音律美。

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的意思。

2、 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懂得从小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三字经》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了千年之久,几乎家喻户晓。书中的文化博大精深,是古时孩子的蒙学教材。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三字经》等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可见其影响之深远……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

二、 理解句意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里的一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2、 指名读,正音。

3、 小组交流字词的意思,以及对句子的理解。

4、 教师组织交流,重点点拨。

三、拓展阅读

1、 朗读相关典故,帮助深入理解句子的含义。

《苏洵壮年好学》

2、你还知道哪些“大器晚成”的故事?请给大家讲一讲。

(齐白石、越王勾践、刘邦、吴承恩)

3、读读下列与本文相关的古诗词,说说你的感受。

长 歌 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四、总结延伸

只要我们能坚持珍惜时间,刻苦勤学,就一定能成才的。让我们牢记这几句话,背诵今天所学的《三字经》。

字经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4、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4句三字经。

教学准备:

小黑板、图片

教学流程: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你们觉得读书有没有年龄的限制呀?

(引出不论老少,都可以努力求学的道理。)

二、新授感悟

1、自读《三字经》中从“人之初??贵以专”4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4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教师讲解解释这4句三字经的含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

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三、小结:学了本课后,你有什么想法,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小品,可以是绘画,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

教学内容: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到只有好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子女成才的深刻意义。教学准备

《三字经》故事,原文释义。

教学模式

三个版块:(一)故事激趣(二)诵读感悟(三) 小结。

教学流程

一、故事激趣

1、同学们,你们听过《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吗?

2、那么,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讲一讲呢?(教师讲故事)

3、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二、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启示〗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启示〗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三、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2)跟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3)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教师范读《三字经》 ) (2)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 (3)拍手打节奏,齐声诵读。

四、小结

可见,好的教育方法,对我们的成长是多么的有利啊!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将来都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五、作业:回家以拍手歌的方式给父母诵读今天学的内容。

教学内容: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字经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三、教学难点

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到只有好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子女成才的深刻意义。

四、教学准备

《三字经》故事,原文释义。

五、教学模式

三个版块:(一)故事激趣 (二)诵读感悟(三) 拓展升华。

六、教学流程

(一)故事激趣

同学们,你们听过《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吗? 那么,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讲一讲呢?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来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让我们一起来读 一读原文。

(二)、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2)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看的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放《三字经》的朗读磁带。)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读一生评一师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1)同学们,真聪明!那这章《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 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汇报中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3)你们想知道《窦燕山—教五子》的故事吗?那就听老师来讲一讲吧!

(4)小结,可见,好的教育方法,对我们的成长是多么的有利啊!

(三)拓展升华

1、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教育你的?你喜欢他们的做法吗?说说理由。 (启示思维,当你长时间看电视时,当你早上不爱起床时,当你和小朋友生气时,当你……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做的?)

2、假如,你的爸爸妈妈此时就在你的眼前,你想对他说什么?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将来都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三字经》教案 篇11

一、授课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了解中国古代史的传承,树立民族意识、爱国意识。

3.让学生记住各个朝代的基本信息、重要人物及相关文化知识。

二、教学难点及重点

对这一阶段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记忆,道理的领会。

对于朝代更替以及众多事件和人物的记忆。

三、授课基本内容

课前发放课件给学生。(助教协助)

建立班长轮值机制。(上一堂课试验比较成功,考虑使用。)

强调背诵的任务,告诉学生会在第二节课的末尾进行背诵小擂台游戏。

规则如下:全班同学分为两组(数量均等),游戏时每组选择2到3名同学参与背诵。背诵内容为这两课时的内容。比赛结束后背诵较好的组队获得表扬。如无意外,背诵小擂台将成为长期使用的教学内容,所以会制作比赛结果表,每节课获得胜利的同学将得到小红花一枚,并贴在比赛结果表上。(1’)

导入新课(评书讲历史)

上回说到三皇开创文明,两帝施行禅让,夏禹治水、商汤灭桀,周王灭纣。

提问学生:谁还记得三皇两帝是谁?有什么故事?(3’)

历史的车轮不断的前进,今儿我们继续指点江山,再回过头看看那繁荣的夏商周三代历史。

讲授: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下第一页课件。选择两名学生领读两遍新内容,让学生熟悉字词读音及字面意思。(2’)

这一段是对上节课所学内容的扩展。我们怎么看待这三个朝代的更替呢。

一边做板书演示一边引导学生回忆此三代的传承,利用小规律帮助孩子记住这四句的内容。(5’)

周朝处穿插姜子牙钓鱼的故事(如学生知道可请学生讲解)。

话说姜子牙(姜尚)渭河边钓鱼,但他的鱼钩却是笔直的,上面没有鱼饵,还钓在离地三尺高的地方。其实他不是真的在钓鱼,而是在钓王侯。这一天天朗气清,姜子牙又在江边垂钓。慢慢地他的名声就传到稽昌耳中,稽昌派兵去请,姜公不理。稽昌又派官员去请,姜公不理。稽昌觉得必是贤人,便带了礼物、换洗后来到江边见姜公。姜公很高兴,但又提了个要求,要求周文王稽昌亲自来拉自己坐的车。周文王二话不说拉起就走,走到800步的时候实在走不动了,姜公便说:大王一向敬仰贤德,能够放下尊驾,那我姜公保你王朝800年,这便有了800年的周朝史。姜公为周公出谋划策,建设国家,帮助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灭了商纣。(2’)

引导学生朗读几遍,熟悉内容。(2’)

由周朝的逐渐衰弱引入到春秋战国时期。

教授: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在春秋战国的标示下列举这一历史阶段的重要人物及重大事件。

春秋(前770年到前476年)

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

前7世纪前半叶,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

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葵丘会盟,成为中原霸主

前7世纪后期,晋楚城濮之战,晋大败楚国,晋文公成中原霸主

前6世纪初,晋楚争霸,楚大败晋国,楚庄王称霸中原

春秋晚期,吴越争霸。前5世纪初吴王夫差灭越王称霸

前5世纪初,越王勾践灭吴称霸

依照上述传承通过板书右面的地图来讲解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位置,强调中原地区的重要性。

春秋时期开始了诸侯争霸。简要介绍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用做好的五霸图给同学演示。(2’)

春秋时期由于权利的纷争,文化方面也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在这一诞生了。我们知道孔子有很多非常好的教育方面的名言。话说孔子曾经拜过一位七岁孩童为师。

一天,孔子乘着一辆马车周游列国。来到一个地方,见有一孩子用土围成了一座“城”(板书配合),坐在里面。孔子就问:“你看见马车为什么不躲开呀?”

那孩子眨了眨眼睛回答:“咱说您孔老先生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可是,今天我见您却并不怎么样。因为自古到今,只听说车子躲避城,哪有城躲避车子的道理呢?”

孔子愣了一下,问:“你叫什么名字?”

孩子答道:“我叫项橐。”

孔子为了挽回面子,就想出了一连串问题来难项橐:“你的嘴很厉害,我想考考你——什么山上没有石头?什么水里没有鱼儿?什么门没有门闩?什么车没有轮子?什么牛不生犊儿?什么马不产驹儿?什么刀没有环?什么火没有烟?什么男人没有妻子?什么女人没有丈夫?什么天太短?什么天太长?什么树没有树枝?什么城里没有官员?什么人没有别名?”(此处与学生互动,板书配合)

问完,孔子盯着项橐露出微笑。

项橐想了想说:“您听着——土山上没有石头,井水中没有鱼儿,无门扇的门没有门闩,用人抬的轿子没有轮子,泥牛不生犊儿,木马不产驹儿,砍刀上没有环,萤火虫的火没有烟,神仙没有妻子,仙女没有丈夫,冬天白日里短,夏天白日里长,枯死的树木没有树枝,空城里没有官员,小孩子没有别名。”

孔子大惊,这孩子竟智慧过人!

项橐这时不容孔子多想,反问他说:“现在轮到我考您了——鹅和鸭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鸿雁和仙鹤为什么善于鸣叫?松柏为什么冬夏常青?”

孔子答道:“鹅和鸭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脚是方的;鸿雁和仙鹤善于鸣叫,是因为它们的脖子长;松柏冬夏常青,是因为它们的树心坚实。”

“不对!”项橐大声说,“龟鳖能浮在水面上,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脚方吗?青蛙善于鸣叫,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脖子长吗?胡竹冬夏常青,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茎心坚实吗?”

孔子觉得这孩子知识渊博,连自己也辩不过他,只得拱拱手连声道:“后生可畏,后生可畏!”驾着车绕道走了。(3’)

这一故事在我们三字经后面的劝学部分还会再次学到。它不仅反应了古代儿童的聪明好学,更反应了古代人的求学态度。孔子这样的圣人都可以为一个七岁的小孩子而躬身,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加谦虚地向别人学习呢?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劳动人民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为我们后世创造了众多宝贵遗产。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天文物理等方面就已十分优秀。

《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它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哈雷彗星在古代被认为是不详的物体,又被称为扫把星,每76年才能看见一次。(演示课件)我国建筑业的祖师爷鲁班也是春秋末年人,他为人们创造了许多生产工具,如锯、刨子、石磨、木鸟、云梯、立体石刻地图。现在建筑业还会办法鲁班奖给建筑业的优秀人士。鲁班的妻子云氏也是以为能工巧匠,据史书记载,伞就是她发明的。(演示课件)(2’)

此时到了战国时期,便有了七雄(配合板书上的地图进行简介)

战国(前475年到前221年)

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

前4世纪中期,魏齐桂陵之战和魏齐马陵之战

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秦国独霸

通过地图简要介绍战国概况。(4’)

介绍战国时期的文化。包括屈原投汨罗江的故事、扁鹊发明四诊法

司南的发明。(演示课件)

司南的发明应该在春秋战国时期。

古代人发现一种可以吸铁的石头,并能指示南北,于是人们把它打

磨成一把勺子,放在一个四周写满天干地支(与三字经之前的课程结合)的方盘上,便可通过司南来辨别方向,司就是指向的意思。

提问:为什么是勺子的形状?(鼓励学生发挥)

答案:因为勺子像北斗七星。插入本周四凌晨6时北斗星导航卫星在西昌发射基地顺利升空的新闻。(演示课件)

春秋战国时期的许多故事都被后人编成了成语,将以下成语(已编写成学生课件)留给学生自己课下搜索,了解故事内容。

退避三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卧薪尝胆、老马识途、负荆请罪、纸上谈兵、围魏救赵、胡服骑射、窃符救赵、毛遂自荐、悬梁刺股、一鼓作气、千金买骨、惊弓之鸟、高山流水

讲授: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通过长城、兵马俑引出秦统一六国。简要介绍秦始皇。播放木偶剧,演绎秦始皇功勋。播放前将问题留给学生,秦始皇统一六国都做了什么重大的事情。看完木偶剧后请同学回答(配合课件示意)。(5’)

但秦始皇也有他的过,那便是焚书坑儒。

秦始皇一生可谓建工伟业,那么到了他的儿子胡亥这里,又到了灭亡的时候。农民起义在先,刘邦项羽举兵在后,秦朝灭亡后,刘邦项羽反目,开始了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占咸阳,秦灭亡。秦亡之后,形势发生急剧变化。谁来执掌国家政权,成为亡秦主力项羽和刘邦两个集团的主要矛盾。根据楚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约定,刘邦自然要求践约称王。项羽虽不是先入关者,但是在歼灭秦军主力、推翻秦朝统治的战争中,实际上发挥着主要作用。他以“定天下者”自居,认为楚怀王是项梁所立,没有战功,无权主约。不久,刘邦和项羽,为了争做皇帝,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此处加入四面楚歌的故事(3’)

秦朝时期的许多故事都被后人编成了成语,将以下成语(已编写成学生课件)留给学生自己课下搜索,了解故事内容。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

讲授: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仍然通过板书演示朝代更替。(2’)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汉,史称西汉;强调都城定在长安,长安为六大古都之一。汉朝发展繁荣,之前的朝代都是局限于中原地区,汉朝已开始与外国交往。最著名的与外族交往的事例就是昭君出塞。

呼韩邪单于率众迁至漠南,接受左伊秩訾“事汉则安”的建议,决定投靠汉朝。汉宣帝甘露三年(前51)他亲来长安,谒见宣帝,“朝天子于甘泉宫。汉宠以殊礼,位在诸侯王上”,并“赐以冠带、衣裳、黄金玺”(《汉书?匈奴传》),承认他是匈奴的单于。汉宣帝派军队北上“留卫单于,助诛不服”,还供给他大量粮食。呼韩邪单于的势力逐渐恢复。郅支单于感到难以控制局势,乃率部西去。汉元帝永光元年(前43),呼韩邪北归单于庭,临行前,他同汉朝使者约定“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汉书?匈奴传》)。

汉元帝竟宁元年,“单于复入朝,礼赐如初,加衣服锦帛絮,皆倍于黄龙时。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至敦煌,传之无穷”(《汉书?匈奴传》)。

两汉时期,中国与西方之间的交通也日益发达,古代世界的东方与西方的几个文明地区联系起来。中国的丝绸驰誉世界,中国被称为“丝国”,中西交通线也被称为“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板书演示)。(2’)

由于两汉时期开放的发展模式使得文化也出现了空前盛世。

张衡与地动仪(演示课件)

据《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圆径八尺”,“形似酒樽”,上有隆起的圆盖,仪器的外表刻有篆文以及山、龟、鸟、兽等图形。仪器的内部中央有一根铜质“都柱”,柱旁有八条通道,称为“八道,还有巧妙的机、关。樽体外部周围有八个龙头,按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布列。龙头和内部通道中的发动机关相连,每个龙头嘴里都衔有一个铜球。对着龙头,八个蟾蜍蹲在地上,个个昂头张嘴,准备承接铜球。当某个地方发生地震时,樽体随之运动,触动机关,使发生地震方向的龙头张开嘴,吐出铜球,落到铜蟾蜍的嘴里,发生很大的声响。于是人们就可以知道地震发生的方向。

提问: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为什么用龙和蟾蜍做装饰?

答案:地动仪上的龙代表“地震云”,因为龙从云,“地震云”的形状和龙很像;而下面的蟾蜍自然是代表地震之前动物骚动的现象和常识(让学生们想想地震前一些动物的反应。蜜蜂群迁、牛羊不进圈、鱼跃水面、蟾蜍和蛇纷纷出动、狗吠等)

蔡伦与造纸术(演示课件。甲骨文——竹简——帛书——纸张的制作过程)

华佗与麻沸散、针灸、五禽戏(演示课件。五禽戏)

佛教道教产生(演示课件。主要人物、口号、标志等)

司马迁作史记(演示课件)(6’)

汉朝在汉献帝这一辈又灭亡了,一共经历了400年之久。

汉朝时期的许多故事都被后人编成了成语,将以下成语(已编写成学生课件)留给学生自己课下搜索,了解故事内容。

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总结:回顾我们今天讲得内容。我们知道一个武侠电影里常说的话,这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想要经营好一个国家以及它的人民,就一定要是一个贤德的人。(1’)

背诵环节:(如还有时间的话)

邀请一位同学背诵本课时学习的第一句话,背诵后请他点名另一个同学背诵第二句话,依此类推。(5’)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