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教学设计(优秀7篇)

[教案]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教学设计(优秀7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纸币 篇1

(1)纸币产生的原因:货币最初是以金银条块的形式流通的,每做一笔交易都要核实重量、检查成色,很不方便,于是就出现了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价值的铸币。金属铸币在长期流通过程中逐渐磨损,成为不足值的货币,却不影响它同足值的铸币一样使用。这就决定了可以用货币符号来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结果就出现了纸币。

(2) 纸币的含义: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这里要强调两点。一是由国家发行的。制造假币的行为在各个国家都是犯罪行为。二是国家现在正在强制使用的。国家以前强制使用的而现在不再强制使用的,则不能在市场上流通。这两方面是缺一不可的。

(3)纸币的发行规律: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量与价格水平的乘积)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即货币在买主和卖主之间转手的次数)成反比。

(4)纸币的优点:第一,纸币印刷成本比金属货币铸造成本低得多;第二,纸币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可以防止贵金属的无形流失;第三,纸币比金属货币更容易保管、携带和运输。所以,纸币被世界各国普遍使用。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篇2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

a、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b、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c、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

a、物物交换的困难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b、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c、商品流通及其公式

d、商品流通与物物交换的区别

e、纸币与金属货币的联系和区别

(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的问题

a、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来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地对待金钱。

2、能力目标:

a、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通过简单概括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培养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b、通过简要说明纸币的含义和作用,使学生懂得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并了解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重点、难点:

1、重点:商品的含义、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纸币、外汇、货币的本质、信用卡、汇率及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2、难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货币的本质、信用卡、汇率及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老师这里有几样的物品,请同学们猜猜看,它们各值多少钱的?(多媒体)从屏幕上的几样物品来看,都是人们经常用到的一些东西,像手机,是人们为了通讯方便而发明出来的高新产品,而这个可口可乐当然就是用来解口渴的了,这件真皮大衣在北风凛烈的冬天就最好不过了,可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需要着各种各样的物品,来满足我们吃、穿、住、行等的需要。这些东西,我们都是到商场里面去购买,而在买的过程中,我们都要付出货币,同时我们享受的各种的服务同样也要支付货币。那么,究竟货币是什么呢?为什么我们口袋里的一张张花花的纸片会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呢?下面我们就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货币的本质

我们都知道,购买物品就得付钱,譬方说,我上课记笔记就需要笔记本,当我去买这笔记本的时候,老板总不会说“你喜欢呀?拿去,拿去”,我们买东西总得付钱,那为什么要付钱呢?

(以学生的笔记本为例,厂商生产出来不是自己用的,而是用来卖的,是用于交换的,从而导出商品的含义)

1、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要注意讲清两点: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同学们还能举出些例子来吗?(引导学生思考礼品是不是商品)

那么初中毕业前夕,同学们互赠礼品,a同学把自己制作的礼品送给同学,而b同学从商店买来礼品送给同学,那么你们说这两种礼品都是商品吗?

(教师归纳)对待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分开来解释了:当老师到商场去买的时候,是用货币进行交换的,而这支钢笔能放在货架上等人选购,必然耗费了人们的劳动,因此,这时候这支钢笔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了;而当老师作为奖品送给a同学的时候,它还是一个劳动产品,只不过这时候并不用于交换,而是作为一种赠送,所以这时候的钢笔就不是商品的。

2、货币

(讲解货币的产生过程)

商品耗费了人类劳动,所以我们购买东西的时候就要付款了,但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所支付的货币又是怎样来的呢?是不是商品出现的那一天,货币也跟着同时出现呢?下面我们就来探论一下这个问题。

我们购买商品的时候需要支付货币,乍看起来商品和货币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但实际上,货币的出现比商品晚得多。货币既不像孙悟空那样是由石头爆出来的,也不是上帝创造的,它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在原始社会的末期,就出现了最初的商品交换。由于当时的生产力的不发达,人们能够拿出来进行交换的商品不多,人们进行直接的物物交换就能够满足生活的需要了。这时候的交换只是一种偶然的物物交换。

(副板书:偶然的物物交换)

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这样,物物交换扩大了,交换变得越来越频繁了,交换的范围越来越大,交换的商品种类也越来越多

(副板书:扩大的物物交换)

但这样就出现了新的问题了。譬方说,老师今天出去采野果,收获不错,采到了一篮子野果;而*a*今天则出去打野猪,很好运气地捉到了一只小野猪;而*b*家里祖传留下了一把石斧;最后*c*在家里织麻布,辛苦地织了一个上午,也织出了一匹布来。我们都把这些东西拿到市场上去交换,改善一下生活。老师这几天都没肉吃,想吃点野猪肉,于是我就找到了a,但a就说他打猎的时候石斧烂了,他急需一把石斧;石斧的拥有者b又想买匹布做件衣服,而c比较富裕,需要点饭后果来补充营养。那么,如果老师想要麻布的话,那可以直接和c交换,因为刚好c要需要野果,我们的交换便成功了,但现在如果老师想要的是野猪肉的话,那么同学们帮老师想一下办法,怎样才能换到老师需要的野猪肉呢?

正如所说的,我们要换得野猪肉,得先换麻布,再用麻布换石斧,最后才用石斧换野猪肉。原始人往往是费尽周折才能交换成功,有时几经周折都不能交换成功。久而久之,人们就会发现,只有当双方都需要对方的东西的时候,交换才能成功,否则交换无法进行下去。为了克服这样的一种困难,人们都会先将自己的东西换成市场上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再用这种商品来换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像上面的例子,如果大家都需要野果,乐意接受野果,即野果能换取市场上的任何东西,那么野果就成为了一般等价物了,人们只要拿着野果到市场上去,就不会有交换困难的情况出现。

(副板书: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物物交换)

一般等价物是商品,同时还表现着其他商品的价值,充当着各种商品进行交换的媒介。在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东西有很多,像贝壳、牲畜、珍珠等等。说到贝壳充当一般等价物,其实在汉字中可见一斑,像带贝字旁的字还真不少:赚、赔、赠、贼、贿、贵、购等等。但我们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我们背着一大袋的贝壳去买东西,这就得小心翼翼的,因为说不定我们一不小心摔了一交,贝壳就全烂了;又或者我们在市场上去买东西,拉着一头牛去,我要买东西的时候就从牛身上割一块肉下来,那显然是不行的。诸如此类的问题不断地出现,人类在不断的总结下,最终一般等价物的重任就落在了贵金属金银的身上了,因为金银有着其他物品无法比拟的优点,使得它渐渐地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那么金银有什么优点使它能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呢?同学思考一下。正是因为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的特点,使得它在各种物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材料。当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它们就成为了货币。

(副板书: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产生)

偶然的物物交换                                         野果

扩大的物物交换                                野猪              布匹

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物物交换                           石斧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产生

可见,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本质

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正是它的本质的表现。货币的出现解决了商品交换的不便,有利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经济因货币的出现大大进步了。

(过渡)那么货币在人们的经济生活当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也就是货币的职能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1)价值尺度的含义

同学们都有到过超市去买东西,在那里,各种各样的商品都摆在了货架上,而同时,在货架的下面总会有一个小牌子,譬如说写着“名牌衬衫  120元/件”等等的字样,那么同学们认为,这些数量单位表现的是什么呢?

商品价值的大小是不会自己显示出来的,那么人们怎样才能知道它值多少钱呢?这必须借助于别的商品来显示。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货币是商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它能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因此,在货币产生之后,商品的价值可以由货币来显示。就像我们书上的一样,自行车380元/辆,彩电2700元/台,电脑12500元/台等等。这种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我们称之为价值尺度。

(2)货币为什么能够充当价值尺度

(过渡)那么为什么货币能充当价值尺度呢?货币之所以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也具有价值,因而就可以以自己的价值作为尺度来衡量其它商品的价值。这就正如尺子能够衡量物品的长短,是因为尺子本身有长度一样。

在现实的生活中,纸币代替金属货币起着间接价值尺度的作用,使得不同商品的价值量可以互相比较其大小,。例如1辆自行车250元、1辆摩托车3000元,说明1辆摩托车比1辆自行车的价值大。

同学们买东西的时候,都会发展每一种商品的旁边都有一个说明商品价值大小的价目表,像上面说到的“名牌衬衫  120元/件”。还有自行车380元/辆,彩电2700元/台,电脑12500元/台等等,像这些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我们称之为价格。

(3)价格

a.价格的含义

我们把这句话换过来说,就是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就是把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像自行车380元/辆,彩电2700元/台等,既然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那么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如何呢?

b.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我们价格是价值的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正如:价值                 价格

大    1公斤牛肉          20元   大

1公斤鸡蛋          6元

小    1公斤白菜          2元    小

价值(基础)          价格(货币表现)

当然,我们不能忽略的是商品价值的大小是由一定数量的货币来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必须给货币本身设定一定的计量单位,不然就会出现混乱了。像在我们中国,用的是人民币的元,美国则是美元,英国则是英镑,那么俄国是(卢布),德国是(马克)。

(4)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那么同学们考虑一下,为什么在商店里,说明商品价值的大小只要摆放一个小小的价目表、写出它的单价即可,而不用摆放出它所值的货币呢?(略)这是因为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时候,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它只是作为一种观念上的货币,只是让人们知道这件商品值多少钱,如果想购买这件商品得付出多少的现实货币而已。

这就是货币的第一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

2.流通手段

在货币产生以前,人们进行的是直接的物物交换,它的公式是:商品——商品(w-w)。在这样的一种交换中,买与卖不论是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是同时进行的,当某人在市场上卖掉自己的商品的同时,肯定也会得到与之进行交换的另一个商品所有者的商品,由此可见,商品交换在最初的物物交换阶段是否用不着什么媒介的。

这是货币产生之前的情况,那么在货币产生之后,一个商品生产者要想获得另一个商品生产者的商品要怎么办呢?

就拿我们身边的例子来说明问题吧:像我们下面的小卖部,他就是把商品买给别人换取一定数量的货币,然后再用换来的货币换自己需要的商品。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货币就成了商品交换的媒介。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商品流通。

(1)商品流通

用公式来表示就是:商品——货币——商品。

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用流通手段。”

(2)流通手段的含义

人们日常从商品买卖中所看到的货币的作用,就是流通手段的职能。

商品流通和流通手段这两个概念,有联系,同时也容易搞混肴,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这二者的区别呢?“流通手段”是从货币的职能的角度上来讲的,强调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商品——货币——商品,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商品流通”是从商品交换的形式上来讲的,为的是区别于以物换物的直接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商品交换。用图表示就是:商品——货币——商品,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商品交换。同时,这个也与直接的物物交换进行了区别。以物换物的直接交换,买和卖是同时进行的,它不需要任何的媒介;而商品流通中,买和卖则成为了两个不同的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可以分离。这一方面打破了商品直接交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克服了商品交换的障碍,有利于商品交换的发展,但同时,商品交换的内在矛盾也随之进一步发展。买与卖脱节,使得商品所有者可以在这里卖、到那边去买,今天卖、明天再买,这样子,必然会造成有人的商品卖不出去。所以,书本上所说的,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既重要又困难,“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所有者。就是因为有的商品所有者的商品卖不出去,自身的劳动白费了,他所需要的商品也买不回来,结果就导致了亏本,甚至破产。

(3)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特点

(过渡)那么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也是观念上的货币,这样子行吗?

很明显,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它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因为任何一个商品所有者都决不会允许别人用一句空话拿走其商品。所以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它和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刚好相反,它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

(联系实际,扩展学生知识,并作为过渡)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能够与一切的商品相交换。那么有的人就会说了,现在社会上财产两极分化,很多人都徘徊在贫穷线上,只要我们多印发些货币,那不就行了吗?是不是在流通中货币的量越多越好呢?其实,市场上流通的货币的量,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规律支配的。我们可以假定市场上待售的商品有1000亿元,又假定每1元的货币只流通1次,那么,市场上就必须有1000亿元的货币量。如果只有700亿元的货币,那么就会有300亿元的商品不能成效。那么这1000亿元就是待售商品价格的总额了。在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越高,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也就越多,这说明商品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是成正比例。而待售商品价格总额则是等于待售商品量与价格水平的乘积。

但在现实生活中,一张一定面额的货币,在市场是不会吸流通一次就回到银行,从而退出流通领域的,它往往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流通多次。货币流通的次数越少,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就会越多;反之,货币流通的次数越多,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就越少。还是上面的例子,货币只流通1次的话,对货币的需求量是1000亿元;那么如果货币在一定的时期内能流通5次的话,那么实际上需要的货币量则只是200亿元了。所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是与成反比例的。

综合上面的两个方面,我们就可以得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3.货币的其它职能

(过渡)我们通过学习都知道了货币有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除了这两个基本职能外,货币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这几个职能,我们只需要大概的了解一下就行了,同学们可以参照一下p5的相关链接看一下。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而它作为一般等价物,具有了五个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它的基本职能,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时候,需要的是观念上的货币;而作为流通手段时,则需要现实的,实实在在的货币。此外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随着货币的发展,它又会出现什么要的变化呢?我们现在用的一张张花花绿绿的纸币又是如何而来的呢?这就留待我们下一节课再来解决。

板书设计: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货币

3、本质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1)价值尺度的含义

(2)货币为什么能够充当价值尺度

(3)价格

a.价格的含义

b.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4)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特点

2.流通手段

(1)商品流通

(2)流通手段的含义

(3)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特点

3.货币的其它职能

课后小结:1、教学内容增加了

2、本课书与学生的生活有联系,学生都能积极学习

联想ABC 篇3

    在“商品一货币一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一货币”阶段的变化既重要又困难,“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为什么说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就一定是商品所有者?

    商品生产者只有把商品卖出去,并且卖出好价钱,才能生存发展下去。如果商品卖不出去,就意味着他白白付出了劳动,他所需要的商品也买不回来。要使自己的商品卖出去,并卖出好价钱,商品生产者就要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

○物物交换的困难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流通及其公式。

○商品流通与物物交换的区别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的问题:

○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看法,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来说明应当如何正确看待金钱。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通过简要概括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培养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二、教学重点:

1、商品的含义

2、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

三、教学难点:

货币的本质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买东西要用钱这是三岁小孩都知道的常识,日常生活中所讲的钱,在经济学中我们称之为货币。商品和货币有着密切的关系,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体会得到,要想得到商品就必须付出货币,二者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那么,历史上货币和商品是同时出现的吗?货币及其本质又是什么呢?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就必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新课教学]

一、货币的本质

1、什么是商品

[讲解]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p2楷体练习加以巩固)

2、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p3楷体插图与练习)

3、货币的含义与本质

[讲解]货币是指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1)含义: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2)价格的含义:通过一定的数量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特点: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提问]教材p4“这里含有单位的数量表现的是什么?”

[解答]表现的是各种商品的价格。

[提问]同学们看p4的插图,思考一下,这里的货币发挥了什么作用?仍是价值尺度职能吗?

2、流通手段

(1)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2)商品流通及其公式  含义: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w--g--w

[提问]同学们看p5的材料,回答:为什么说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就一定是商品所有者?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能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3)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特点:只能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简单介绍货币的另外三种职能,让学生看教材p5—6的相关链接](货币除了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之外,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商品的含义、货币的含义及本质、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重点要掌握商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和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六、课堂练习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有(  c  )

①商品和货币是一对孪生兄弟  ②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货币是一个历史范畴,商品是一个永恒概念④先有商品,然后才有货币

⑤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a①③⑤    b①②③    c ②④⑤     d①②⑤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篇5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教学目标】:

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

【学习要求】:

了解: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理解:货币的概念,本质及其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理解: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了解:货币的其他职能       了解:纸币产生的原因。纸币的含义,优点及发行规律

了解:货币流通公式,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重难点】

理解:货币的概念,本质及其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理解: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师生研讨】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商品(了解)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1) 使用价值概念: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注意: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意: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换,是因为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是商品。任何人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销售者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

(二)货币的本质。

1、 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重点)

2、 货币的含义和本质:

(1)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了解)

3、货币的职能

(1)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重点)

a、价值尺度职能

◆含义: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原因: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

◆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所谓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

b、流通手段:

◆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要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货币行使流通手段时必须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2)货币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了贮藏手段(必须是现实的足值的货币)、支付手段(时空分离)、世界货币的职能。

◆注意:区分观念的货币、现实的货币、足值的货币。

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重点)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商品的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 / 货币流通速度

(这表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三)纸币

1、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1)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在铸币的基础上产生的。

(2)纸币的含义:它必须由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注意: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这里需要强调两点:一是由国家或特定地区发行的,如果不是国家、特定地区发行的,就不能在市场上流通,就是假币。二是国家现在正在强制使用的,国家以前强制使用的而现在不再强制使用的,则不能在市场上流通。纸币没有价值,之所以能代替货币行使流通手段,最主要原因就在于国家的强制力。)

2、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重点)

(1)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 ,但不能任意发行任何数量的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如果不相符,则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经济现象。

(2)通货膨胀指的是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注意: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很多,不仅仅与纸币的发行量太多有关,也与其他因素有关,如成本上升、总需求太大等。从供求关系角度看,主要表现为供不应求。)原因有三:一是需求拉动;成本上升;结构调整。

(3)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的下跌的经济现象。

(注意: 从供求关系角度看,主要表现为供过于求。流通中货币相对不足会引发通货紧缩现象,导致商品零售价格出现持续负增长,从而导致企业生产能力过剩,生产经营者不敢投资,消费者不敢花钱,银行金融机构不敢贷款等现象,整个经济处于长期萧条的状况。)

【板书设计】

商品:

含义:

本质:

货币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职能: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含义:

纸币    优点:

发行量:

电子货币

【教学反思】: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篇6

一、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1、商品的含义

(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

(2)构成条件:一是必须是是劳动产品,凡不是劳动产品,如自然状态下的阳光、空气等,都不是商品。

二是必须用于交换,用于自己消费或者赠与他人的;礼品也不能成为商品。

(3)范围:商品包含于劳动产品劳动

产品又包含于物品。

例1 XX年8月8日,台风莫拉克重创中国台湾,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大陆同胞向中国台湾捐助了尤其是的人造板10亿元人民币,展现了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民族感情。材料中的活动板房等物品

a.是商品,因为它们是劳动产品

b.不是商品,因为它们不是劳动产品

c.是商品,因为它们用于交换

d.不是商品,因为它们不用于交换

答案:d

点拨:用于捐赠的物品,虽然是劳动产品,但没用于交换,仍然不是商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不同商品能够进行比较并按一定比例进行交换,正是基于凝结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及其量的差别。

例2 读郑板桥《渔家》,"卖得鲜鱼百二钱,买粮炊饭放归船。拨来湿苇难烧着,晒在垂杨古岸边。" “卖得鲜鱼百二钱”的目的是                    (    )

a.获得粮食的价值

b.获得粮食的使用价值

c.获得凝结在粮食中的人类劳动

d.获得粮食的价格

答案:b

点拨:读古诗首先要理解该表明的意思。“卖得鲜鱼百二钱”是为了“买粮炊饭”,即获得粮食的使用价值,故答案选b。

二、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3、货币的产生

(1)偶然的物物交换

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没有剩余产品,发生在两个部落之间的交换,只能是偶然的多余产品的物物交换。

交换成功的前提是彼此需要对方的商品。用公式表示为:商品——商品(w—w)

(2)扩大的物物交换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物物交换不断扩大,参加交换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一种商品可与多种商品相交换。

交换成功的前提是交换双方恰好都需要对方的商品,这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寻找,或者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才能实现。用公式表示:商品——商品(w—w)

(3)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随着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逐渐出现了各种商品共同的等价物。这种共同的等价物叫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出现后,商品交换分成了两步:第一步,用自己的商品换成一般等价物。第二步,用一般等价物换取自己需要的商品。用公式表示: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w-w-w)

(4)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经过长时期的实践,人们逐渐发展金、银作为一种价值大、体积小、便于分割、易于携带、还能长时间保存的商品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人们就把金、银用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成为所有商品交换的媒介。当金、银用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

用公式表示:(w—g—w)

示例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商品和货币是一对孪生兄弟  ②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货币是一个历史范畴,商品是一个永恒的概念  ④先有商品,然后才有货币  ⑤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a ①③⑤      b ①②③      c ②④⑤      d ①②⑤

答案:c

点拨:①③表述不正确,商品和货币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但是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比商品得晚,并且二者都是一个历史范畴。②④⑤表述正确。

4、货币的含义和本质

(1)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示例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商品和货币是一对孪生兄弟  ②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货币是一个历史范畴,商品是一个永恒的概念  ④先有商品,然后才有货币   ⑤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    )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①②⑤

答案:c

三、货币的基本职能

6、货币的含义和职能

含义: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它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基本职能:

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①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原因: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就是商品,也具有价值。货币产生以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是由货币来表现,商品价值的大小就表现为货币的多少。

③特点: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时,只是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④价值尺度与价格的关系: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

(2)流通手段

①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

②原因:货币出现以后,商品所有者首先将自己的商品卖出去,取得一定数量的货币,然后再用货币买回自己需要的其他商品,货币充当了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特点: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的货币。

7、其它职能,货币除了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外,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1)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社会财富的代表被保存起来,这时货币执行着贮藏手段的职能。

(2)支付手段。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是随着商品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在赊销赊购中,货币被用来偿还债务。后来,它又被用来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

(3)世界货币。当货币越出国内市场,在世界市场上购买外国商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在国与国之间转移时,它就具有了世界货币的职能。

例6 今年十月份,某机械厂购买钢材支付现金120万元,又根据规定交了8.2万元的增值税。这里,货币先后执行的职能是                           (  )

a.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b.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c.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            d.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

答案:b

四、纸币

1、纸币的产生

⑴使用金银条块的缺点:核实重量,检查成色。

使用铸币的缺点:交易中会逐渐磨损,成为不足值的铸币。

⑵纸币的优点: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不足值的铸币为纸币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2、纸币的含义

纸币是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3、纸币的发行规律

(1)纸币的发行量以流通中实际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2)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3)如果纸币的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4、电子货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银行

计算机网络化的实现,出现了用电子

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支付

的“电子货币”,人们越来越多的借

助于电子计算机系统完成自动转账业

务,这极大的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示例  近年来,网上购物开始走进普通家庭,年轻人更是热衷于在网络上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国内也随之产生了一些著名的购物网站。对网上购物认识正确的是(  )

a.网络购物的出现标志着电子货币已经代替纸币充当流通手段的职能

b.可以节省流通中需要的纸币量,从而节约社会劳动,节省买卖双方的时间

c.有利于消费者,不利于银行业务运作和企业经营,会使银行和企业遭受损失

d.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答案:b

联想ABC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篇7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任何数量的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如果不相符,则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经济现象,势必会影响人们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通货膨胀,是指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一定要注意: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很多,不仅仅与纸币的发行量太多有关,也与其他因素有关(如,成本上升、总需求太大)。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表现为社会需求不足、物价水平疲软或下跌,通常伴随经济衰退出现。流通中货币相对不足会引发通货紧缩现象,导致商品零售价格出现持续负增长,从而导致企业生产能力过剩,生产经营者不敢投资,消费者不敢花钱,银行金融机构不敢贷款等现象, …整个经济处于长期萧条的状况。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