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教案(优秀4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诗歌鉴赏教案】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48 次) 时间:2004/11/24 02:36pm 来源:xiaoyanzi
时间:23日下午
学生:高三某班
教材内容:海子的《日记》,杜甫的《孤雁》,苏轼的《卜算子》课前准备:
投影仪投放,苏东坡的画像,字迹。
分组:引用李商隐(庄生梦蝶),辛弃疾(金戈铁马),柳永(冷月无声),日本学者对中国文学的评价(风花雪月)等等。
开始上课:
贾老师:上课
学生:老师好,我要努力学习。。。。。。
面向观众席
贾老师:为了感谢学校领导给予我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向老师们鞠躬。
学生鞠躬。
贾老师:我们讲诗歌,诗歌是个什么东西呢?看这个字(板书“诗”),诗:用现代语言解释,就是用语言建立起来的寺庙,放了几尊神,都是什么样的神呢?思考,人类为什么要祖祖辈辈写诗,读诗,欣赏诗歌?
诗歌是深沉的,我们祖先都没有说透,《尚书》说诗言志,为什么要借助诗呢?
是为了抒发情感,最难把握的东西,人类在语言发展中逐渐发现,诗歌是最好的安顿情感和心灵的方式。。。。。。
贾老师问:情感有几类呢,怎么划分?
有学生说:孤独。
有一学生站起回答:喜和悲
贾老师:非常聪明,快乐和悲伤,古希腊(喜剧和悲剧)。
为什么诗歌安顿的悲伤多呢?孤独。
我们就带着这样一种理解走进诗人的感情世界。
贾老师带着深情读海子的诗歌。
孤独是痛苦的,海子写出来的诗歌带着怎么样一种意向。
领读一遍
学生齐读(背景音乐古曲)
贾老师提示:孤雁,为什么要寻找,寻找什么?
贾老师提示:要带着一种蔑视一切的态度,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气魄。
卜算子 苏轼
一女生朗读 读的很有感情(声音微小)
贾老师提示:读诗是走进诗歌的第一步。歌诵言,所以我们国家的诗叫诗歌。
对于上面两首诗歌,进行整体的感受,有没有共同的情感走向(反复提示两遍,加深印象)开始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贾老师走下讲台和学生进行交流,与一组学生提出启发性的问题。
一分钟后
1,贾老师提问:这两篇文章有没有共同的情感走向?有没有?
庄生梦蝶组:孤独。
贾老师:同意不同意?
学生:还有悲凉。
贾老师:是不是进入了诗的境界。。。。。。
2,贾老师:有没有共同的意象?
孤雁------孤鸿
贾老师:在高考中比较阅读需要注意,上海卷有两年出到比较阅读的题目,可见。。。。。。
那么我们从形式方面和内容方面分析一下。
形式方面 内容方面 (板书)
体裁和表现形式 题材,内容,意境,意象
贾老师: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快速抢答。举手站起来,抢答。
一学生起身: 不同。孤雁是五言律诗,卜算子是词。
贾老师:诗歌意象方面的把握,方法是找意象,第一首诗里面的意象有什么?什么意象(问学生)?
一女生回答:
第一首1:孤雁;2:云;3:野鸭
第二首 1:缺月;2:疏桐;3:幽人;4:孤鸿;5:寒枝;6:沙洲
贾老师:意象包括四大类,植物,动物,人物,抒情主题
(对学生):展开想象,想象出画面,每一组都想,把意象想成画面,一组一个画面。
开始讨论。贾老师下讲台看学生想出来什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
几分钟后
一女生解题,描述一下诗歌描写的意想,一人一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一男生,不是概括而是描述。重新描述。
投影仪 画面
贾老师启发:他在想什么呢,想家吧,想朝廷吧,想。。。。。。
明代一个画家画的不是太清楚,在哪啊?
为什么要展示画面?他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呢?讨论,抓紧时间。
学生答,
贾老师总结
第一首诗歌:孤独不得志,对家的思念,对朝廷的思念。
第二首诗歌:没有知音,没有人理解,对故乡,亲人,朝廷都有,还有没有?还有更高的,对天下太平的那种忧国忧民的感情。
孤雁是一个孤独离群但是向往群体的形象。野鸭呢,反衬,是一个自鸣得意。
诗歌的本质是什么?
布置课后练习
最后一句话,诗歌是心灵的家园。
下课
[打包下载] [引用该文] [发表评论] [转寄该文] [关闭窗口]
此文章相关评论:
该文章有11个相关评论如下:(点这儿论坛方式查看)
------------------------------------------------------------
董隆 发表于: 2004/11/24 02:54pm
又让我得了第一。
我的心都要醉了,别认为我是谀词,尤其是这最后,让学生带这问题离开课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妙!
顶部
初雪霁 发表于: 2004/11/24 03:39pm
[这个贴子最后由初雪霁在 2004/11/24 03:40pm 第 1 次编辑]
省略部分多?其他组的解读情况?
顶部
szw6998 发表于: 2004/11/24 04:59pm
还要细看,然后再说
顶部
草 发表于: 2004/11/24 08:37pm
打印机有问题了,
先在这占个地方
顶部
xiaoyanzi 发表于: 2004/11/24 09:02pm
xiaoyanzi认真听了这节课,就不再评论了。
洗耳恭听各位的高见!
顶部
hbxfld 发表于: 2004/11/25 08:35am
不错啊
顶部
xiaoyanzi 发表于: 2004/11/25 10:10am
hbxfld
感谢参与!
顶部
天地一沙鸥 发表于: 2004/11/26 10:31am
看得不太懂啊,不好妄说。
顶部
臭虫 发表于: 2004/11/26 01:22pm
我来说两句,实在看不下去了^^^^^^^^
开始上课:
贾老师:上课
学生:老师好,我要努力学习。。。。。。
面向观众席
贾老师:为了感谢学校领导给予我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向老师们鞠躬。
学生鞠躬。
是语文课吗?怎么玩政治了?看来我也要鞠躬了:感谢给我看您的帖子。有手帕的吗?我感冒了。
贾老师:我们讲诗歌,诗歌是个什么东西呢?看这个字(板书“诗”),诗:用现代语言解释,就是用语言建立起来的寺庙,放了几尊神,都是什么样的神呢?思考,人类为什么要祖祖辈辈写诗,读诗,欣赏诗歌?
诗歌是深沉的,我们祖先都没有说透,《尚书》说诗言志,为什么要借助诗呢?
是为了抒发情感,最难把握的东西,人类在语言发展中逐渐发现,诗歌是最好的安顿情感和心灵的方式。。。。。。
诗歌不是东西,诗是生命的转移和存储的一种方式,它凝固在语句里。
贾老师问:情感有几类呢,怎么划分?
有学生说:孤独。
有一学生站起回答:喜和悲
贾老师:非常聪明,快乐和悲伤,古希腊(喜剧和悲剧)。
为什么诗歌安顿的悲伤多呢?孤独。
我们就带着这样一种理解走进诗人的感情世界。
感情的分类心理学有标准呀?!!!!
郁闷!
顶部
elvis007 发表于: 2004/11/26 02:14pm
诗歌和散文同样难讲,
教有定法那就不是文学了
顶部
盖玉春 发表于: 2004/11/27 07:07pm
聆听着大家的高论。
[1]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释]
1. 动征铎(duó):震动出行的铃铛。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铎:大铃。
2. 槲(hú):一种落叶乔木。
3.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驿墙:驿站的墙壁。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这句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4.杜陵:在长安城南,因汉宣帝陵墓所在而得名,这里指长安。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这句说:因而思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
5. 凫(fú):野鸭。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的梦境。
[作者简介]
温庭筠(yún)(812-870),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出生在京兆鄠(hù)县(今陕西户县)。才思敏捷,参加考试,八*手即写成八韵,人称“温八*”。诗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又擅长填词,是最早大量写词的作家。
[翻译]
清早起马车铃响声叮当,
出门人想家乡倍感悲伤。
雄鸡唱茅草店残月当空,
踏寒霜人脚印留板桥上。
槲树叶纷纷落满山满路,
月光下枳树花映照驿墙。
思故乡我昨夜梦会杜陵,
春天里凫和雁布满池塘。
[赏析]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浇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请他举例说明,他便举出这两句和贾岛的“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并反问道:“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六一诗话》)李东阳在《怀麓堂诗话》中进一步分析说:“‘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人但知其能道羁愁野况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若强排硬叠,不论其字面之清浊,音韵之谐舛,而云我能写景用事,岂可哉!”“音韵铿锵”,“意象具足”,是一切好诗的必备条件。李东阳把这两点作为“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紧关物色字样”的从属条件提出,很可以说明这两句诗的艺术特色。所谓“闲字”,指的是名词以外的各种词;所谓“提掇紧关物色字样”,指的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的选择和组合。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虽然在诗句里,“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结合为“定语加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例如“鸡声”一词,“鸡”和“声”结合在一起,不是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吗?“茅店”、“人迹”、“板桥”,也与此相类似。
古时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等许多内容,都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了。
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
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呢!“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互相补充;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末联点出主题:行旅中思念着长安。但这里不用通常的写法:直抒感情或发议论,而是同样在景物的描写中托寓对长安的怀念。“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杜陵是长安城南的地名,凫、雁都是水鸟。梦想中的杜陵,鸟雁在曲折的池塘里到处游转,这正是诗人对长安的怀念。诗人写怀念长安,一般都是用以表现政治上的进取心,希望能在京城长安有所作为。温庭筠在诗中表现的,也是这个意思。
一。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复习内容:
诗歌鉴赏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也要从字词句篇入手。所谓的字,在诗歌鉴赏中地位特别重要,因为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所以必须弄清每一个字词的含义;同时,因为诗歌形式上的一些特点,有时候字词的运用涉及到上下文之间的对应,比如对仗等,意思有相反或者相对的关系,还有,诗歌语言因为是高度凝练的,所以经常会利用一些熟悉的意象来表达相对固定的意思,比如月亮,梅花等。诗歌的句不但是相对固定的,比如律诗中的起承转合,比如词中的过片,上下片之间内容上的分工等,都有一定的规范,为我们准确地理解诗歌提供了钥匙。任何一篇诗歌的鉴赏必须从具体的字词句入手。
在理解诗歌字词句的基础上,就要进一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这些内容以下会详细讲解。
第一、二课时 鉴赏诗歌语言
关于诗歌的基本知识,我指的是体裁方面的知识,因为很少考及而且以前讲过,此地处不再涉及。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同时,也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当然也是语言的艺术。诗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严羽说“诗有别材”,其实,诗也有“别语”。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诗歌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实际上,很少有人用平常说话的语言来做诗,如果有的话,也是可笑的打油诗。(静夜思是个例外吧!)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要详加分辨。例如:
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前两句: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本篇描写与友人惜别的情景。 “夜雨”二句渲染与友人话别时的环境气氛,是历来傅诵的名句。前一句写室外:夜已深沉,一片寂静,唯有雨点滴落在台阶上,发出单调的音响。诗中虽然没有写人的活动和感受,但是通过“夜雨滴阶”的情景可以体察到离人心中的凄凉,冰冷的雨点仿佛滴在他们的心上。后一句写室内:天已破晓,油灯将要燃尽,充满离愁的屋子显得一片昏暗。破晓之际屋子感觉上比较暗,夜间与白天则不然,观察何其细致!从“夜雨”到“晓灯”,暗示一个不眠之夜过去了,“空阶”和“离室”,则渲染出人们心境的凄惶。
例1、王维“下马饮君酒”(《送别》王维: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王维笔下是一个隐士,有自己的影子,至于为什么不得意,放在老杜等人那里一定有许多牢骚,可在这里只是一语带过,更见人物的飘逸性情,对俗世的厌弃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例2、“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评析】这是一首写游览的诗,主要在于描写景物。题意在写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用侧写环境,来表现山寺之幽胜。“云峰”、“古木”、“深山”、“危石”、“青松”、“空潭”,字字扣合寺院身分。最后看到深潭已空,想到《涅经》中所说的其性暴烈的毒龙已经制服,喻指僧人之机心妄想已被制服,不觉又悟到禅理的高深。全诗不写寺院,而寺院已在其中。构思奇妙、炼字精巧。“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历代被誉为炼字典范。)
年级: 高三 学科: 语文 章节、课时:高考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导学案
教学目标:1 构建诗歌鉴赏的知识网络;
2 掌握诗歌鉴赏的必要知识、方法、技巧;
3 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教学重点:诗歌鉴赏的形象、情感、技巧。
教学难点:诗歌鉴赏的技巧与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高考诗歌常考内容回顾:
1 形象
a 常见形象 b 答题步骤
2 技巧
a 常见技巧 b 答题步骤
3 情感
a 常见情感 b 答题步骤
二 技法专练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南柯子•忆旧①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②
注:①仲殊,宋代僧人。②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这首词的上阕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枕 上 作
陆 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注】。
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注】孟博,即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
这首诗的第二联运用了什么手法?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作用?
三 高考真题专练:
(XX年福建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11分)
望江南
【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①玉花:喻雪花。
(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5分)
(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6分)
四 学有所思:
本堂课的收获与问题
五 作业:整理《望江南》于作业本上。(按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