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狐狸分奶酪教案精选2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

二年级语文狐狸分奶酪教案 1

课题

狐狸分奶酪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放在了让学生理解文中的狐狸究竟是怎么“帮”熊哥哥和熊弟弟分配奶酪的,帮助学生认清楚狐狸的狡猾之处。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了解课文内容,通过读它们三个的对话,理清脉络,体会故事的深层含义。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字;掌握多音字“俩、便、结”。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学习重点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学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用时:5分钟)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

1、学生齐读课题。

2、质疑预设: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自由读文。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

(2)根据课本上的读音读生字,多读几遍。

(3)和同学一起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检查初读课文。

(1)课件出示带注音的生字卡片,先读生字,再读课文。

(2)齐读,开火车读。

(3)赛读。

1、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自学生字词。

2、和同学分读课文。

3、学习生字,生字比赛。

1、我会拼写词语。

niú nǎi kāi shǐ

()()

zhēnɡ chǎo zǐ xì

()()

zháo jí yǎo zhù

()()

dì yī ɡōnɡ pínɡ

()()

2、我会读。

哥哥开始这时过来

怎么仔细公平

三、自读课文,感知内容。(用时:20分钟)

1、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标出课文自然段,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思考问题:

(1)这篇课文写了几个人物?

(2)用自己的话讲述狐狸分奶酪的过程。

(3)启发学生思考狐狸分奶酪时的心理活动。

1、朗读课文,理解狐狸分奶酪的过程。

2、与同学讨论下这种分奶酪的办法不妥在哪里?

3、揣摩狐狸分奶酪时的心理活动。

3、我会给多音字组词。

四、巩固生字,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

1、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巩固本课所应该掌握书写的生字词。

2、布置作业。

1、学生间相互交流本课学习所得。

2、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4、选字组词。

始治

()理开()

急忘

()忙遗()教

教学反思

1、把生字认读和句子朗读结合在一起,既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巩固了生字,也对课文中有难度的句子进行了训练。

2、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难点,抓住字的关键笔画和间架结构是写好字的前提。因此我重点选择了“吵、咬”这两个口字旁的字,进行了细致地指导,但学生写的还是不尽如人意,对于这一类字,还需要进一步指导和巩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学习重点

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让学生在朗诵过程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增强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与朗读能力。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生字词,认读。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词。

2、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5、 《狐狸分奶酪》这则童话故事的起因是_____,过程是_____,结果是_____。

二、精读课文。(用时:25分钟)

1、综述故事发展过程,指导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

2、注意在表演过程中要表现出狐狸的狡猾之处,以及熊兄弟俩的失望与生气。

1、分角色表演课文故事,注意狐狸和熊兄弟俩的动作、神态。

2、全班评议,指出不足和表演得好的地方。

6、我想对那只狐狸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想对熊兄弟俩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总结课文,感悟拓展。(用时:10分钟)

1、小结: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学生需理解故事的发展过程以及体会狐狸的狡猾之处。

2、狐狸说他分得很公平,谁都没多吃一口或少吃一口,他说的对吗?想想熊兄弟俩会怎么做?

1、朗读课文。

2、想想这个故事接下来会怎样发展?与同学讨论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7、续写故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语言形象生动,课堂上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很高,而且大部分孩子在朗读中能有所感悟,从而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同时也为表演故事作了铺垫。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演故事,学生热情高涨。在课堂上,他们演得投入,仿佛已经走进了故事中。在充满情趣的课堂中,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了学习童话故事的乐趣。

文章脉络 2

(续)揭示了太过斤斤计较只会失去更多的道理。也提醒我们要相信自己的朋友,不要让狐狸这种人有可趁之机。

课外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词。 3

第(2)课时

教学步骤教学内容

二年级语文狐狸分奶酪教案 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酪、捡”等12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故事内容。

3、懂得同伴之间要合作,不能斤斤计较的道理。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尖尖嘴,细细腿,狡猾多疑拖大尾。(打一动物)狐狸(板书)

2.出示狐狸图片: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另一个关于狐狸的故事(课件出示故事题目)《狐狸分奶酪》

3、出示奶酪图片,认识奶酪。正音,识字:奶酪

4、齐读课题

5、看到题目会想,狡猾的狐狸又在出什么鬼点子,他又想骗谁呢?没错,狐狸又在做坏事了,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范读课文,注意不认识字的读音。

2、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带有生字的词语。

3、课后生字一个读两遍,同桌互读。

4、标出自然段,请小组长检查。

5、认读生字,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6、出示词语,小组赛读

三、再读课文,感悟内容,思考问题:

1、狐狸为什么要帮小熊分奶酪?

2、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

3、最后分的怎么样?

四、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1、狐狸为什么要帮小熊分奶酪?(故事的起因):

①师问:小熊哥俩是怎样得到奶酪的呢?(捡到)出示字卡领读(捡到)

这就是意外之喜,这意外得来的一块奶酪,可以让小熊哥俩儿好好美餐一顿了,哥俩心里。—(板书:高兴)

谁能带着这份高兴的心情读一读?(指生读,齐读)

②小熊哥俩就一直高兴下去了吗?(没有)

他们怎么了?(拌起嘴来了)(出示字卡)

什么是拌起嘴来?(吵架)

为什么拌起嘴来?(他们不知道怎么分奶酪)

指生读文句。

③小熊哥俩可能怎样拌嘴?他们可能吵了些什么?

体会谁也不想少吃一点儿(找学生上台表演)

④正在小哥俩你一言我一语拌起嘴来,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咱们的狐狸登场了。(出示文段,指生读)

抱着这样的想法,狐狸开始帮熊哥儿俩分奶酪了。

2、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故事的经过)

①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9自然段,画出狐狸分奶酪的关键动作和句子。

②同桌两个交流一下,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一下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

③教师小结:掰成两半,咬了一口,又咬了一口,不停地咬着,全被他吃光了。

④分角色朗读:第2自然段到第9自然段

四人小组:一人旁白,一人扮演狐狸,两人扮演小熊。

3、最后分的。怎么样?(故事的结果)狐狸把奶酪吃光了

①当小熊哥儿俩发现奶酪被吃光的时候,他们说(出示文段)

“你可真会分!”

“整块奶酪都被你吃光了。”(指生读)

他们是在赞扬狐狸吗?(不是)那小熊哥俩是什么意思(因为整块奶酪都被狐狸吃光了)

他们两个(生气了)板书(生气)

如果是生气了应该怎么读?(指名读,齐读,引读)

你看着狐狸空空的双手说。

你指着狐狸的鼻子说。

你生气的看着狐狸的眼睛说。

面对小熊哥俩的控诉,狐狸是怎么说的呢?(指生读)

你同意狐狸的说法吗?(生交流)

如果你是小熊,会怎么做?(生交流)

面对当时奶酪被吃光的事实,小熊哥俩的心里,除了生气,还有可能想些什么?

四、明白道理:

学习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那些道理?(生交流)

师小结:果实要大家分享,不能斤斤计较,否则容易被坏人利用而吃大亏。

五、拓展阅读

我们都知道狐狸狡猾,干了不少坏事儿,其实狐狸也有机智可爱的一面,课下推荐同学们课下读一读英国作家罗尔德-达尔写的《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看看狐狸那有哪些你不知道的有意思的故事。

语段阅读 5

(一)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介绍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小�

介绍故事的另一主要人物狐狸他“关心”小哥俩,要替两位做“公平”的分配。

第2自然段,过渡段,引出狐狸。

第3~4自然段,狐狸问清缘由。

第5~9自然段,狐狸分奶酪的具体过程。

“那半块大一点儿。”和“没咬过的那半块又大了一点儿。”可知这是一只狡猾的狐狸,它故意咬得不均匀,也可知小哥俩的斤斤计较和让他人替自己做决定(让狐狸为他们分奶酪)的错误举动。

最后狐狸吃完了整块奶酪,奸计得逞。可知太过计较不相信自己的朋友会让坏人有可乘之机。

(三)学习课文第10~11自然段

第10段揭示了结果,但局面已经形成,生气也无济于事。

第11段,狐狸“笑”可见它奸计得逞。“谁也没少吃一口,谁也没多吃一口。”可见“坏人”的诡辩之厉害,做了坏事还一副我是为你们好的模样。也与第6和第8段“半块大一点”,“半块又大一点”的斤斤计较的行为形成呼应。“可公平啦!”再次提醒我们不要斤斤计较,不然将会失去“整个奶酪”。

二年级语文狐狸分奶酪教案 6

本文是一篇充满趣味性的民间故事,讲的是两只小熊捡到一块奶酪,狐狸趁它们拌嘴时提议帮它们分奶酪。在分奶酪的过程中,一整块奶酪都被狐狸吃光了。课文中有很多的对话,形象地表现了狐狸的狡猾和小熊哥儿俩的憨厚。课文还配有一幅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内容,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想象。

课文生动有趣,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学时,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在开头设置悬念: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将学生带入对课文的研读之中。此外,学生对课文寓意的理解应结合生活实际来教学,这样更有教育意义。

低年级的学生表演欲望强,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可组织学生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表演。结合对话,将狐狸与小熊哥儿俩当时的想法通过旁白表现出来,使故事情节更为具体生动。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会写5个词语。

2、拓展积累“开始、起始”等词语。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故事内容,能对狐狸的说法作出判断,初步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分析狐狸的狡猾和小熊哥儿俩的憨厚、无知、轻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这个故事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同伴之间斤斤计较,就会让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

一、提问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过的课文《狐假虎威》吗?你觉得狐狸是什么样的呢?(狐狸十分狡猾,稍不留神,就会被骗。)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学习另一篇与狐狸有关的文章,那这一次狐狸又骗了谁?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1、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将文中不认识的生字词圈起来,不理解的句子画上横线,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请写在课文相对应的地方。

2、反馈,检查。

(1)本文讲的是狐狸与谁的故事?(讲的是狐狸和两只小熊的故事。)

(2)多媒体出示词语,通过“开火车”读、齐读等形式巩固记忆,同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哪一个词语不明白,大家共同解决。

(3)谁能用其中任意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4)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的?(学生自由发言,师相机点拨)

三、再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细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的`是一只狐狸用伎俩骗取小熊哥儿俩捡来的奶酪的故事。)

2、你能和同桌合作,讲讲这个故事吗?两人一组,分组合作讲故事。

3、点名上台讲故事,强调学生要学会倾听,以便作评价、补充。

四、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仔细观察,这些字你都会认吗?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2、如果让你来写,你会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个字的笔画、笔顺或间架结构?

3、老师重点范写:奶、公。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奶”的第四笔是横折折折钩;“公”上面是“八”,不是“人”。

4、指导学生在书中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5、选出写得最好的,在全班展示。

二年级语文狐狸分奶酪教案 7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酪、捡”等12个生字,会写“奶、始”等8个字,会写“开始、过来”等5个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故事内容,能对狐狸的说法做出判断,初步表达自己的想法。

3、拓展积累“开始、起始”等词语。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讨论,揣摩故事中人物的真实想法,对狐狸的说法做出判断,初步表达自己的想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熊哥哥、熊弟弟、狐狸的头饰,教具“奶酪”和相关课件。

2、搜集有关狐狸的资料和故事《狐狸和乌鸦》。

学生准备:

1.自学生字,自主朗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

2、搜集有关狐狸的资料和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活动1谜语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尖尖嘴,细细腿,狡猾多疑拖大尾。”(打一动物)(根据学生揭示的谜底板书“狐狸”)

2、狐狸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狡猾)谁能介绍一下狐狸?(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简单介绍)

3、导入:今天,狐狸做了什么事情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匈牙利的民间故事《狐狸分奶酪》。(补充课题:分奶酪)

活动2结合图片,理解奶酪

1、教师出示奶酪的图片,指名说说自己吃过的奶酪的味道,随机介绍:“奶酪”又名干酪,是用牛、羊等的奶汁做成的半凝固食品,营养价值丰富。

2、指导读准“酪”,强调“酪”的读音是lào,不要读成nào。

操作指导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教师可利用孩子喜闻乐见的谜语引入新课,以此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教学中,结合课前的准备介绍狐狸,让孩子对狐狸有更宽泛的了解,为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板块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活动1读题质疑

1、学生齐读课题。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预设:狐狸给谁分奶酪?他是怎么分的?奶酪分得公平吗?)

活动2了解课文大意

1、同桌合作,练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圈出难读的字,画出难理解的句子。

3、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课文讲了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事?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

操作指导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先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给孩子一个自由学习的空间,再范读引导,在听读中感受语气,各自说说自己的读书感受,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助力。初读中通过“读、画、思”的方式引领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受,自主概括文章内容,提高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

板块三精读感悟,识字学文

活动1探究故事的起因

1、鼓励学生自由读第1~4自然段,思考:狐狸为什么会分奶酪?

2、引导学生交流,找到故事的起因。

(1)一开始,两只小熊捡到奶酪时是怎样的心情?(高兴极了)

(2)后来,他们为什么拌起嘴来了?(他们不知道怎么分这块奶酪)

(3)本来捡到奶酪是件让人高兴的事,为什么小哥儿俩会拌起嘴来?

3、你们觉得应该怎样分这块奶酪?(学生自由回答)

4、用“____”画出狐狸说的第一句话,并圈出狐狸的动作。

语言:“小家伙们,你们吵什么呀?”

“这事好办,我来帮你们分吧!”

动作:跑、问、笑、拿、掰。

(1)引导学生交流:为什么狐狸是“跑”过来“问”的?他心里会想什么?

(2)学习“吵”字。引导学生理解“吵”字的部首为什么是“口”,再交流识记字形。

活动2指导朗读,随文识字

1、指导读好长句子。

(1)课件出示长句子:“熊哥哥和熊弟弟在路上捡到了一块奶酪,高兴极了。”

(2)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停顿。

2、指导读出小哥儿俩捡到奶酪时高兴的语气,为了怎么分奶酪而拌嘴时生气的语气。

3、指导朗读狐狸说的第一句话,要读出狐狸假装好奇和热情的语气。

4、随机识记“捡”“拌”“始”“俩”。

(1)“捡”“拌”本义都与手有关,所以部首是“扌”,可以与“脸”“胖”换偏旁识记。理解“拌嘴”是吵嘴的意思。

(2)强调“始”是翘舌音;鼓励学生通过组词加强认知,再读一读,记一记。

(3)“俩”的读音是liǎ,表示两个,要与“两”区分开。

操作指导

低年级学生识字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本环节,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故事的起因的过程中,随文指导识字,将阅读与识字结合在一起。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帮助学生在规范语言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字词的理解,便于运用。

板块四认真观察,规范书写

活动1示范书写,重点指导

1、课件出示生字:“奶、吵”。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字形的共同点。(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3、教师一边示范书写,一边重点指导重要笔画的占格位置。

奶:左右宽窄相当,女字旁靠近竖中线;“乃”的横折折折钩的第二折刚好在横中线上;最后一笔撇稍短,收笔在竖中线上。

吵:左窄右宽,“口”要写得小而高,第三笔横在横中线上;右边“少”的第一点在竖中线左侧,最后一撇要舒展,延伸到左半格。

活动2练习书写,展示评价

1、提醒坐姿。

2、学生试写,师巡视。发现问题随时指导。

3、展示学生点评,学生修改后再次练写,不断完善。

4、小结: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大意,狐狸知道小熊兄弟俩为分奶酪拌嘴,主动来帮助他们分奶酪。那么,狐狸把奶酪分得公平吗?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操作指导

通过引领学生观察两个字的特点,找到关键笔画的占格位置,示范书写,再尝试书写,最后师生间相互点评,直观发现他人写字的优点及不足,及时纠正,扬长避短,把字写得更规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二课时

板块一读字词,激趣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随机点名认读并组词。

2、认读带有生字的词语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奶酪捡到小哥儿俩始终拌嘴争吵帮忙

3、导入:狐狸把小熊兄弟俩捡到的奶酪分好了吗?他分得公平吗?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狐狸分奶酪》这篇课文。

操作指导

上课前,可通过认读生字,帮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还要设疑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板块二抓主线,合作交流

活动1借助活动卡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出示活动卡,学生了解活动任务。

活动内容

细读课文,想一想: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狐狸和小熊兄弟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这是一只( )的狐狸;这是两只( )的小熊。

次数

狐狸分奶酪的方法

小熊兄弟俩的态度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读:自由读第5~11自然段,边读边想狐狸一共分了几次奶酪?

画:画出狐狸分奶酪时相关的句子。用“____”标出狐狸说的话,用“ ”标出写狐狸做法的语句。

写:围绕狐狸分奶酪的动作和小熊兄弟俩的表现,填写上表。

议:和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3、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活动2学习狐狸第一次分奶酪部分

1、指名读狐狸说的第二句话,思考:说这句话时,狐狸为什么“笑”?

2、交流汇报:

(1)指导学生做“笑了笑”的表情,体会狐狸的“笑”有什么不一样。

(2)猜一猜:此时狐狸是怎么想的?(狐狸心生诡计,用笑来掩饰)

(3)根据狐狸的心思,指导朗读句子。(加上动作和表情读)

3、认读“帮”字,组词后,读一读,记一记,并选择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4、四人小组合作练一练,分角色朗读第5、6自然段。

5、分角色朗读展示,学生互评。

活动3学习狐狸第二次和第三次分奶酪部分

1、自由读第7~11自然段,思考:第二次、第三次,狐狸帮小熊兄弟俩分好奶酪了吗?小哥儿俩最后得到奶酪了吗?从课文的哪些句子可以知道?

2、思考后交流。

(1)教师出示课件。

预设:没有。是从“咬着咬着,奶酪全被他吃光了,一点儿也没剩下”这句话看出来的。

没有。是从“整块奶酪都被你吃光了”这句话知道的。

(2)相机认读生字“剩”“整”,理解“一点儿也没剩下”和“整块”。

(3)学生交流汇报:狐狸故意把两块奶酪分得不均匀。(半块大、半块小)

(4)相机学习“匀、嚷”。“匀”可与“均”比较,“嚷”可与“喊、叫”比较。理解这两个字的意思。

3、指导朗读小熊兄弟俩的话。读出小熊兄弟俩无奈和生气的`语气。想一想:小哥儿俩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1)引导学生思考:听了小熊兄弟俩的嚷叫,狐狸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

(2)组织学生汇报,相机理解“仔细”“不停”这两个词语,识记“仔”“剩”这两个字。

4、读第11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狐狸把奶酪分得公平吗?狐狸说他分得很公平,谁也没多吃一口,谁也没少吃一口。你同意狐狸的说法吗?

(1)组织学生汇报,体会狐狸的第二次“笑”,相机引导学生深思:从这次“笑”中体会到了什么?(这里的“笑”是狐狸得逞后暗自得意的笑,但他还要理直气壮地狡辩)

(2)重点指导学生理解狐狸得逞后暗自得意的笑,要读出假装无辜的语气。

活动4角色朗读,情境表演

1、进入角色,入情入境地练习朗读。

2、分角色朗读全文。

3、小组内先练习,再请几组学生戴头饰,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

操作指导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借助活动卡抓住描写狐狸和小熊兄弟俩的心理、表情、动作的语句,通过角色扮演来体会狐狸的狡猾,小熊兄弟俩着急、生气的心情,从而指导学生分角色读好他们之间的对话。然后,利用教具,通过角色转换,实际操作,引导学生朗读、表演,突出文章的重点,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板块三抓重点,指导书写

活动1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书写动漫,学生跟着书空。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及占格位置。重点讲解“急”“第”两个字。

急:部首在下面,是“心”,书写时上长下短,上半部分紧凑,第四笔写在横中线上,心字底扁一些。

第:上短下长,第八笔写在横中线上,第九笔竖折折钩要比第七笔横折写得宽大,末笔撇起笔于竖中线。

始:左窄右宽,女字旁要靠近竖中线;“台”的撇折的折段在横中线上,“口”要写得扁一点儿。

仔:左窄右宽,“子”最后一横要从竖中线的左侧起笔,写在横中线上。

咬:左窄右宽,“交”比单独成字时要窄瘦,长撇从横中线起笔,撇尖伸到“口”下,捺的捺脚低于撇尖。

公:上宽下窄,第三笔撇折起笔在田字格中心点上,撇段的运笔方向同第一笔撇平行。

活动2练习书写

1、教师范写,学生认真观察。

2、学生描红,试写。

3、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操作指导

从细微的笔画、结构入手,指导观察,教师要注重示范书写和评价,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板块四善总结,拓展延伸

活动1梳理故事脉络

1、课件出示填空:( )捡到一块( ),( )趁他们拌嘴时提议帮他们分( )。在分( )的过程中,( )故意分得不均,而( )都不愿意吃亏,让( )一次又一次有机会吃( )。最后,一整块的( )都被( )吃光了。

2、学生汇报,共同评价。

活动2正确评价狐狸

1、组织学生讨论:通过狐狸分奶酪这件事,可以发现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为什么?

2、引导学生明确:狐狸的行为是损人利己的行为,所以这是一只狡猾的狐狸。

3、如果自己是其中一只小熊,应该怎么做?

预设:

(1)不让狐狸分,自己分,大一点儿,小一点儿都没关系。

(2)兄弟间要学会礼让,哥哥让着弟弟。

(3)两只小熊不该分捡来的奶酪,他们应该把奶酪归还失主。

4、结合学生的答案,正确引导,帮助学生体会到团结的重要性,不团结就会给坏人可乘之机。

活动3拓展延伸

1、出示《狐狸和乌鸦》,学生自由读,指名说说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你对狐狸和乌鸦各有什么话要说。

2、你对狐狸有哪些了解?(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狐狸的资料,拓宽知识面)

操作指导

此环节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结合实际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要通过拓展阅读《狐狸和乌鸦》,以及介绍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狐狸的资料,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阅读有提升,拓展有指向。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虽富有较深的哲理,但不乏趣味性。因此,导入部分,教师从谜语入手,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让其以最好的状态进行学习。教师再以问题“狐狸给谁分奶酪?他是怎么分的?奶酪分得公平吗?”入手,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将学生带入课文中。

本课难点之一是感受狐狸的狡猾,因此,通过表演、朗读感受狐狸说话时的语气与动作,通过情景扩充想象狐狸的心理活动,比如:从狐狸的两次“笑”中体会到了什么?在跑过来前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让学生带上头饰扮演狐狸,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说出感受。语气、动作和心理三大要素的结合让学生深刻感知到了狐狸的狡猾之处。

低学段语文教学离不开识字与写字,根据低学段儿童的特点,在识字与写字的教学设计上紧紧围绕“趣味性”和“形象性”,采用随文识字的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轻松识字,写字教学做到扎实、有效。

二年级语文狐狸分奶酪教案 8

教学目标:

1. 认识“酪、捡”等12个生字,会写“奶、始”等8个字,会写“哥哥、开始”等7个词语。

2.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故事内容,领会其中的道理。

3. 拓展积累“开始、起始”等词语。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的狡猾,并领会其中的道理。

师生齐准备:

1. 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磁性田字格黑板贴、狐狸和小熊头饰(教师)

2. 预习课文,田子格练习簿。(学生)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酪、捡、俩、始、拌、帮、匀、嚷”8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奶、始、吵”三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读好长句子。

3.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读好长句子。

教学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磁性田字格黑板贴,狐狸和小熊头饰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 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有关狐狸的故事,那么故事当中的狐狸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狡猾)

2.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另一个关于狐狸的故事,是一篇匈牙利的民间故事(课件出示故事题目)《狐狸分奶酪》

3. 板书课题。学习“奶、酪”两个字,强调“奶”的写法,磁性田字格黑板贴范写(女字旁靠近竖中线,“乃”的折折折够的第二折刚好在竖中线上,最后一撇稍短),强调酪的读音(边音l),齐读课题。

4. 简介奶酪(课件出示)

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字音以及长句子的停顿。

2. 同学们自由练习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写了两只小熊捡了一块奶酪,因无法平分而争吵,最终被前来帮忙分奶酪的狐狸吃了个精光)

三、 精读课文,随文识字

过渡: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呢?

㈠学习第1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1.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2. 认读(出示字卡)“捡”、“俩”、“始”、“拌”

3. 谁来说一说故事的起因?(小熊兄弟俩为了分一块捡到的奶酪,拌起嘴来)

预设问题:1.拌嘴是什么意思?(吵嘴)

2.熊哥俩他们为什么拌起嘴来?(为分奶酪而争吵)

过渡:他们的争吵引来了谁?(课件出示)这时候狐狸跑来了,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狐狸是怎样帮他们分奶酪的呢?

㈡学习2—6自然段(课件出示2---6自然段内容)

1. 轻声朗读第2—6自然段,边读边用“---”画出狐狸说的话,用“﹋”画出两只小熊说的话。

2、为什么狐狸要跑过来问?

3、熊弟弟是怎样回答的?

4、当狐狸知道熊哥俩为了分奶酪吵嘴之后又说了什么(指名说)说这

句话狐狸为什么“笑”?

5、狐狸拿过奶酪后是怎样分的?(掰成两半)

6、那又是怎样的两半呢?(板书:半块大,半块小)

7、小哥俩同意这种分法吗?(不同意)

8、你是从课文的哪一句看出来的?(“你分得不匀!”小哥儿俩嚷着,“那半块大一点儿。”)

9、随机教学“嚷”,了解“嚷”就是大声喊叫。

10、分角色朗读2---6自然段。

四、狐狸帮小熊兄弟俩捡到的奶酪分好了吗?他分得公平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瞧、便、剩、整”4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仔、急、咬、第、公”五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故事内容,领会文中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领会文中的道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磁性田字格黑板贴,狐狸和小熊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22课《狐狸分奶酪》,谁能告诉大家这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预设:写了两只小熊捡了一块奶酪,因无法平分而争吵,最终被前来帮忙分奶酪的狐狸吃了个精光)

上节课我们还学了很多字词宝宝,同学们还记得他们吗?自己打打招呼吧!(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奶酪捡到、小哥俩、开始、拌嘴、争吵、帮你们)

过渡:狐狸第一次帮小熊兄弟俩分奶酪是一半大,一半小,那么后来狐狸帮小熊兄弟俩捡到的。奶酪分好了吗?他分得公平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使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上节课自然衔接起来。

二、抓住主线,随文识字,朗读感悟。

1学习7—8自然段(课件出示7---8自然段内容)

(1)自由读7—8自然段,边读边用“---”画出狐狸说的话,用“﹋”画出两只小熊说的话。

(2)熊哥俩嚷着说狐狸第一次奶酪分得不匀,狐狸这次又是怎么做的?(指名说)随机识字:“瞧、便”

词语拓展:便---方便、便利、轻便

(3)问题解决了吗?又出现了什么新情况?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大块变小了,小块变大了)

板书:半块小,半块大

(4)熊哥俩满意吗?(不满意),从第8自然段哪句话看出来的?(又嚷了起来)

板书:又嚷

过渡:问题还是没有解决,那么狐狸将继续替小哥俩分奶酪,结果如何呢?下面的故事情节更精彩,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后面的内容。

2学习第9—11自然段(课件出示9----11自然段内容)

(1)分别指名同学读9、10、11自然段,用“---”画出狐狸说的话,用“﹋”画出两只小熊说的话。

(2)这次狐狸又帮小熊兄弟俩分好奶酪了吗?

预设:

生1:没有!全被狐狸吃光了。

生2:没有!狐狸不停地咬着两半块奶酪,咬着咬着,奶酪被他吃

光了,一点儿也没剩下。随机认识生字:“剩、整”

词语拓展:整---工整、整体、完整

理解重点词语:不停、吃光、沒剩下

板书:吃光了

(3)熊兄弟看见奶酪吃光了,心情怎么样?(生气)指导朗读第9自然段。

(4)狐狸这时又是怎么说的?(预设:狐狸笑着说:“我分得很公平,你们谁也没有多吃一口,谁也没少吃一口)他为什么要“笑着说”,这是怎样的笑?

(5)随文理解词语:公平(指公正、平等)

分角色朗读9—11自然段。

预设问题:你同意狐狸的说法吗?如果你是小熊,会怎么做?

学生回答:不同意;自己分奶酪,讲谦让,不要斤斤计较,让对方多吃或把奶酪交还给失主等等。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朗读感悟,分析问题和随文识字为主,通过多种方式读,在读中思考分析,理解课文内容,并随文识字,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识字能力。

四、 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感悟

1.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不同角色的语气区别。

预设:学习了课文,你们能说说自己对熊哥哥和熊弟弟有什么看法吗?(不懂得谦让,斤斤计较)对狐狸呢?(太狡猾了)

五、 小组互相讨论,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预设:与人相处不要斤斤计较,要讲谦让。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感悟、合作交流,深入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让学生谈启发,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故事蕴含的道理,让学生从故事中受到教育。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个民间故事你学到了什么?(预设:与人相处要谦让,不要斤斤计较,否则会失去更多。)

预设问题:那么我们同学在学习生活中今后该怎么做?

五、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生字:“仔、急、咬、第、公”

1、指名读。

2、让学生观察这五个生字的间架结构和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请同学们说说观察所得。

预设:

(1)“急、第、公”都是上下结构的字。(2)“急”上长下短,第四笔一定要写在横中线上,“心”字底要写扁一些。

(3)“第”的部首在上面,是竹字头,“竹”的竖、竖钩都变成点。

(4)“仔”和“咬”都是左右结构,写时注意占格是窄右宽。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重点强调:“仔”:左窄右宽,右半部分要写紧凑;“咬”:是左右结构,左边部分要写的窄一些。

4、学生在田字格练习簿上自主临写生字,教师巡视点拨指导,提醒学生注意生字的整体结构要匀称。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谈所得,教师再范写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难写的生字,让学生掌握书写的要领,能正确、美观地写好生字。

六、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鹬蚌相争》的故事,让同学看后说道理。

设计意图:根据部编版教学新理念,以篇带篇,构建“1+x”教学模式,构建开放式课堂,既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七、作业设计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22.狐狸分奶酪

分(狐狸)熊

半块大半块小嚷

半块小半块大又嚷

吃光了生气了

(同伴之间要互相谦让)

二年级语文狐狸分奶酪教案 9

教学目标:

1、会认识捡、酷、俩、始等12个新字,会写奶、吵、急、第等8个生字。

2、读懂故事中狐狸做了什么事。

3、能用关键词概括故事中的狐狸的品性。

4、能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

重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狐狸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激发兴趣

同学们,打开你的回忆的闸门,想想,你们曾读过哪些有关狐狸的故事,想好后告诉我。并说说讲了狐狸干什么了?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狡猾)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另一个关于狐狸的故事(课件出示故事题目)《狐狸分奶酪》

二、走进故事感悟道理

我们先来学习《狐狸分奶酪》

(1)这篇课文讲了狐狸干了什么事?

(2)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熊哥哥和熊弟弟在路上捡到了一块奶酪,高兴极了,可是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分这块奶酪,小哥俩开始拌起嘴来。这时有只狐狸跑了过来。

“小家伙们,你们吵什么呀?”狐狸问道。

“我们有块奶酪,不知道该怎么分。”熊弟弟对狐狸说。

“这事好办,我来帮你们分吧!”狐狸笑了笑,把奶酪拿过来掰成了两半。“你分得不匀!”小哥俩嚷着说,“那半块大一点儿。”

狐狸仔细瞧了瞧掰开的奶酪,说:“真的,这半块是大一点儿。你们别急,看我的--。”说着便在大的这半块上咬了一口。“可是现在没咬过的那半块又大了一点儿!”两只小熊又嚷了起来。

于是,狐狸在那半块上咬了一口,结果第一个半块又大了点儿,狐狸就这样轮流地咬着两半块奶酪。咬着咬着,奶酪全被他吃光了,一点儿也没剩下。“你可真会分!”两只小熊生气了,“整块奶酪都被你吃光了!”

“小熊,我分得可公平啦,”狐狸笑着说,“你们谁也没少吃一口,谁也没多吃一口。”狡猾、聪明、奸诈、善辩

(3)你从文章的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小朋友,故事中的狐狸是不是够狡猾的?狐狸一口一口吃掉奶酪。假如,两只小熊相互谦让,不给狐狸可乘之机,那块香甜的。奶酪不就不会落入狐狸的口中了。狐狸分奶酪的故事告诉我们小朋友在面对物资分配的时候不能让外人来插手,要有团队信任,要相信自己的队友,过分得斤斤计较反而失去的更多,对自己的小伙伴不应该内讧,要一致对外不能让敌人钻了空子。相信自己的敌人不相信队友的人最后只能让敌人抢夺你们的胜利果实。

(4)指导朗读

分角色,注意对话。两只熊,一只狐狸

3、让我们回顾一下是怎么阅读《狐狸分奶酪》这篇故事的内容。

4、简单汇报狐狸说,他分得很公平,谁也没少吃一口,谁也没多吃一口。你同意狐狸的说法吗?如果你是小熊,会怎么做?

狐狸是故意分成半边大,半边小的,对吗?

三、童话的特点:

(1)拟人化描写

(2)想象丰富

(3)有趣有理

四、总结收获布置小练笔假如你想写一个狐狸,你笔下的狐狸有是怎样一只狐狸呢?下课后,自己编一个关于狐狸的故事》,老师期待着?

一只乌鸦蹲在树杈上,嘴里含着一块奶酪。这时,一只狐狸从树下经过,看了看乌鸦,对她说:“乌鸦小姐,你去参加选美吗?”“去”乌鸦一张嘴,奶酪掉了下去,狐狸叼起奶酪走了。乌鸦一拍大腿,恨恨地说道:“哎呀,刚才说不去就好了!”

拓展练习,仿编故事狐狸还会有那些故事?想一想,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编一则与狐狸有关的故事。

五、推荐阅读拓展提升

整体感知 10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把语句读通顺。

2、检查自学生字和读课文的情况。

(1)出示生字卡,请学生认读。

(2)识记生字。

(3)指名分段读课文,纠字音。

(4)齐读课文

字词辨形 11

1、“奶、吵、仔、咬、始”为左右结构、书写从左到右,左右两部分大小要仔细观察,“仔、吵、咬”左小右大。“奶、始”左右等大。

2、“急、第、公”上下结构,书写顺序从上到下,重心稳。

二年级语文狐狸分奶酪教案 12

教学目标

1、认识“酪、捡”等12个生字,会写“奶、始、吵、咬”4个字,会写“开始、过来”等5个词语。

2、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奶酪、拌起嘴、嚷着”等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了解“笑了笑”所隐藏的含义,从而体会狐狸的狡猾。

3、了解课文内容,想象情境,分角色朗读课文。

要点把握:

识字、写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教案# 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关于狐狸的故事,这个故事中的狐狸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板书:狐狸)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篇跟狐狸有关的故事,它是匈牙利的一则 民间故事。(板书课题:狐狸分奶酪)大家对狐狸有怎样的印象呢?

1、课件出示奶酪图片,介绍奶酪。

奶酪是用牛、羊等动物的奶汁做成的半凝固食品。

2、指导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酪:声母是边音,不是鼻音,可以用加一加或换一换的方法来识记字形(酉+各=酪;格酪)。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老师播放朗读音频、范读。

学生认真听,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引导学生把课题补充具体:狐狸给分奶酪。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自由练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鼓励学生质疑。

预设:狐狸给谁分奶酪?它是怎么分的奶酪?狐狸分奶酪分得公平吗?两只小熊的奶酪是捡来的,应不应该分?

4、再读课文,边读边圈出难读的字,读给同桌听。随后教师出示词卡,请生领读。

奶酪 捡到 哥儿俩 开始 拌嘴 帮助

均匀 嚷着 瞧了瞧 方便 剩下 整块

5、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1)读准字音。“捡、拌、便”是前鼻音,“帮”是后鼻音,“始”是翘舌音,“让、剩、整”既是翘舌音又是后鼻音。“俩”在文中读liǎ,不读liǎn。

(2)识记字形。

①俩:与熟字“两”区分比较,两+亻=俩。“俩”的意思就是“两个人”,文中的小哥儿俩指的是熊哥哥和熊弟弟。还可联系生活拓展词语“姐妹俩”“母女俩”。

②拌、嚷、瞧:通过动作演示的方法理解字义;通过加一加或换一换的办法识记字形。

③始、便、剩:用偏旁组合的方法记忆。

6、长句练读,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1)熊哥哥和熊弟弟在路上捡到了一块奶酪,高兴极了。

(2)可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分这块奶酪,小哥儿俩开始拌起嘴来。

指导:在初读检查时,借助教师的范读,指导学生读好句子中的停顿。然后请学生自主尝试读好另一个长句子,自己练读。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展示情况,随机指导,让学生明白长句子的朗读要避免机械死板的停顿,同一个句子允许学生根据各自理解读出不同的停顿。

三、练习写字,巩固提升

1、回顾新学的生字词语,开火车读词语。

2、出示“奶、始、吵、咬”。

仔细观察,发现字形特点:四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奶、始”都是女字旁,“吵、咬”都是口字旁。

3、指导写法和笔顺,学生练写。

[奶]左右宽窄相当,左高右低。右半边的书写笔顺是先写横折折折钩再写撇。

[始]左窄右宽,左右等高。女字旁要靠近竖中线;“台”中撇折的折段刚好在横中线上,“口”要写得扁一点。

[吵]左窄右宽。“口”要写得小而高,第三笔的横在横中线上;右边的“少”比“口”高,“少”的。最后一撇要舒展,延伸到左半格。

[咬]左窄右宽。“交”比单成字时要窄瘦,长撇从靠近横中线处左侧起笔,撇尖伸到“口”下,捺从竖中线起笔,捺脚低于撇尖。

4、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议后,学生再次练写。

四、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自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大意。

1、按自然段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好。

2、默读课文,数一数,狐狸帮小哥儿俩分了几次奶酪。

(二)出示第1自然段。

1、自由读第1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请学生说说他俩为何事而高兴,随即朗读第一句。

3、小组交流: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俩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明确:从高兴到拌嘴,课文用“可是”一词把两部分内容连了起来,“可是”表示语气的转折。

4、教学“拌”字。

可联系下文狐狸的问话“你们吵什么呀?”帮助学生理解“拌嘴”即“吵嘴”的意思。

5、指导朗读。

要读出兄弟俩捡到奶酪时高兴,后来为了分奶酪而拌嘴生气的语气变化。

(三)学习第2~5自然段,重点品读第一次分奶酪部分。

1、自由读第2~5自然段,用横线画出狐狸的话,用波浪线画出熊弟弟的话。

2、指导朗读。

读狐狸说的第一句话,可引导学生揣摩狐狸此时的心理,再抓住“小家伙们”的称呼和问号,语调微微上扬,读出假装好奇和热心的语气。读熊弟弟回答的话,读出为难、焦急的语气。

3、重点指导读狐狸说的第二句话,思考:说这句话时,狐狸为什么“笑”?

(1)请学生做做“笑了笑”的表情,发现和狐狸的“笑”有什么不一样。

(2)请学生猜一猜狐狸这时是怎么想的。(狐狸心生诡计,用笑来掩饰。)

(3)根据狐狸的心思,指导朗读句子。

4、4人一组合作练一练,分角色朗读第2~5自然段,再进行朗读展示。

5、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新课导入 13

1、狐狸一直以狡猾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上次我们学习了《狐假虎威》,请同学描述一下它的形象。

2、这次我们学习另一篇写狐狸的文章,一起看看它又做了什么事。(板书:狐狸分奶酪)

3、朗读课题。

教学目标 14

1、认识“捡、酪”等12个生字,会写“奶、吵”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这个故事复述出来。

3、帮助学生理解熊哥弟的形象和狐狸的奸诈。

4、培养孩子团结一心,不计较的美好品格。

二年级语文狐狸分奶酪教案 1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小朋友,狐狸是我们故事中常见的主角,你读过哪些关于狐狸的故事?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狐狸和乌鸦》《狐假虎威》)(狡猾、自私、损人利己)

2.在我们的印象中,狐狸,就是一个坏坏的。角色,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狐狸的另一个故事——《狐狸分奶酪》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狐狸分奶酪)

二、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课件出示1)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2)

nǎi shǐ chǎo zǎi jí yǎo dì ɡōnɡ

奶 始 吵 仔 急 咬 第 公

各自拼读,读好后鼻音“公”平舌音“仔”,翘舌音“吵”。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3)

捡到 奶酪 哥俩 开始 拌嘴 嚷着

瞧一瞧 轮流 剩下 帮忙 整块 方便

开展读词游戏。

①指名读,开火车读。

②小老师领读,齐读。理解、记忆。

(3)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①标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②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3.整体感知内容。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本文讲了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

读一读,小组讨论交流,借助课文的语句说一说。

“狐狸就这样轮流地咬着两块奶酪,咬着咬着奶酪全被他吃光了,一点也没剩下。”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4)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奶始吵仔急咬第公

1.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

(1)加一加:“女”加“台”是“始”;“口”加“少”是“吵”;“亻”加“子”是“仔”;“口”加“交”是“咬”。

(2)换一换:“扔”减“扌”换“女”就是“奶”。“弟”减“丷”换“”就是“第”。

(3)猜谜语:“去掉上边,只留下边”是“公”,“心字头上压着一座山,山上一把刀”就是“急”。

2.组词语:给生字找朋友,用生字口头组词。

3.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奶、第”并讲述:(板书:奶第)

(课件出示5)“奶、第”田字格课件

“奶”: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第四笔是横折折折钩,不要写成横折折撇。

“第”:上下结构,上窄下宽。第七笔是横折,第九笔是竖折折钩。

(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

(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提出要求。(课件出示6)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严格按笔顺描写。

(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四、总结交流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认识了狐狸和两只小熊,了解了狐狸帮他们分奶酪的故事。下节课我们接着学。

课外作业完成课后习题 16

板书

19 狐狸分奶酪

捡奶酪—熊哥俩拌嘴分奶酪—熊哥俩斤斤计较狐狸吃光奶酪

文章脉络 17

一、(第1自然段)小哥俩捡奶酪,想公平分

二、(第2~9自然段)狐狸加入为他们分奶酪

三、(第10~11自然段)写分奶酪结果,失去了整个奶酪

课时 18

教学步骤教学内容

字词辨音 19

1、注意三拼音节“捡、俩、瞧、便”。

2、注意前后鼻音。

“捡、拌、便”为前鼻音;“帮、嚷、剩、整”为后鼻音。老师要重点教读,以便学生分清。

3、“吵嚷”为三声“吵吵嚷嚷”为一声。

二年级语文狐狸分奶酪教案 20

一、设计思想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朗读是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自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对“风”这种自然现象给人类造成的影响有一定的了解。

二、教材分析

狐狸分奶酪是新课程语文第三册第八单元的第二十二篇课文。本单元教材是安排了一些给人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狐狸分奶酪这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通过小熊的争吵和狡猾狐狸分奶酪,生动形象地使学生明白了对待亲人、朋友不能斤斤计较,懂得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的道理。故事中发生的事情与孩子们的生活贴近,使他们借此来明白道理,懂得做人要谦让的道理。

三、学情分析

进入二年级后,孩子们主动识字的愿望非常强烈,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上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喜欢听故事,阅读浅显的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教学中抓住孩子们的特点,进行朗读、质疑、评价、想象训练,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懂得对待亲人、朋友不要斤斤计较,要懂得谦让、团结、大度。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酪、捡”等12个生字。会写“奶、使”等8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道小熊和狐狸所扮演的角色,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明白对待亲人、朋友不能斤斤计较,懂得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

五、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本课出现的生字、新词,正确书写本课生字。了解课文大体情节。

难点: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明白对待亲人、朋友不能斤斤计较,懂得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主要运用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学生以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为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圆制版代替奶酪

教学课时: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在朗读中认识本课生字,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

一、动画导入新

教师播放有关狐狸分奶酪的有关动画片片段,引出课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狐狸分奶酪)

3.学习“奶、酪”两个字。酪的读音l ào ,不要读成n ào 。注意“奶”的右半部分是两笔写成的,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指导学生书写“奶”字,并组词。

二、初读课文、生字学习

1.学生初读课文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认识两只小熊和狐狸之间发生的故事,请把课本翻到100页,大声朗读课文。(请听清楚我的朗读要求:1.朗读课文,借助拼音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2.读完课文,请你标好自然段序号。)

2.学习生字词

师:你们读得真好听,请用手势告诉我课文总共几个自然段?

师:要学好课文,就要先认识生字宝宝们。我们赶紧来认识一下。看,生字宝宝带着他们的朋友一起来了。谁愿意来读一读。

3、指导识字:

(1)出示要求会认的字,让学生自主识字。

(2)有不会认的字,向同学请教,同学之间介绍自己认字的方法。

(3)自由读课文,画出与生字有关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尝试理解词语的意思。边读边在文中圈出黑板上的生字,并反复读带生字的句子。

(4)老师逐一出示生字,学生比赛读带生字的句子,看谁读得准确、通顺。

(5)开火车认读生字,注意提醒读准字音。提示:“始、剩、嚷、整”是翘舌音。 “帮、剩、整”是后鼻音。“捡、拌”是前鼻音。

三、写字指导

1.选择自己认为能写好的字描红、临写。 2.同桌互相欣赏、评议所写的。字。 3.在小组内向同学请教难写的字。

4.范写指导。重点指导“咬、急、第”这三个字。 5.自己练习书写。

6.同桌互相听写生字,再检查是否正确。

四、总结全文

这节课我们扫清了字词障碍,了解了课文大意,学习了文章的前五个自然段,了解了主要内容:狐狸知道小熊兄弟俩为分奶酪拌嘴,主动来帮助他们分奶酪。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狐狸把奶酪分得公平吗?狐狸说,他分得很公平,谁也没多吃一口,谁也没少吃一口。你同意狐狸的说法吗?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言的意义。

2.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明白对待亲人、朋友不能斤斤计较,懂得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

一、巩固旧知,激趣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随机点名认读并组词。

2.认读带有生字的词语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奶粉 乳酪 捡到 兄弟俩 始终 拌嘴 争吵 帮忙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再次默读课文,这篇课文讲了狐狸干了什么事?

2.边读边想: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狡猾、聪明、奸诈、善辩)

3.你从文章的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三、总结提问,引出下文

1.小组讨论:“你可真会分”是在夸狐狸吗?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2.狐狸是分奶酪的,为什么最后小熊却没吃到奶酪呢?

3.思考:狐狸说的话你同意吗?“我分得很公平,你们谁也没多吃一口,谁也没少吃一口”。

4.如果你是小熊你会对狐狸说什么?

5.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么做?

6.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话想对狐狸和小熊说嘛?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指名同学回答,教师适时点评、引导)

小朋友,故事中的狐狸是不是够狡猾的?狐狸一口一口吃掉奶酪。假如,两只小熊相互谦让,不给狐狸可乘之机,那块香甜的奶酪不就不会落入狐狸的口中了。狐狸分奶酪的故事告诉我们小朋友在面对物资分配的时候不能让外人来插手,要有团队信任,要相信自己的队友,过分得斤斤计较反而失去的更多,对自己的小伙伴不应该内讧,要一致对外不能让敌人钻了空子。相信自己的敌人不相信队友的人最后只能让敌人抢夺你们的胜利果实。

指导朗读。分角色,注意对话。两只熊,一只狐狸

7.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

四、回顾课文,尝试复述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引导学生回顾每一部分的内容,指名同学回答3.课件出示每一部分相对应的画面

4.同桌相互练习尝试复述课文。

5.指名同学,比一比,看看谁复述得准确,及时评价给予奖励。

五、拓展练习,续写故事有一天,两只小熊又捡到一块奶酪。这时他们会怎么做呢?后来又会发生什么?想一想,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续写故事。

八、教学反思:

《狐狸分奶酪》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一篇浅显易懂的优美的寓言故事,语言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通过教学发现自己在教学中虽有做的较好的地方也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

较好的方面:扎实地教好字词。在初读课文之后,检查的过程中注重学生是否把字音都读准确了,把句子读通顺了,反复地让学生练习,争取把字词学到位,为后面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做好铺垫。让学生有个整体感知的过程。进行写话训练。

不足之处:这篇课文又有较深的哲理,兄弟之间本该相互谦让,两个人都想占便宜,结果却让别人钻了空子,便宜了狡猾之人。对成员内部来讲,要团结,不计较,如果过于贪心,很可能到最后得不偿失。学生要明白这些有难度,一般停留在狡猾等层面,分析熊兄弟也是必要的。说话训练不够到位。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