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优秀4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优秀4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课本14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明白“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初步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

2、培养学生作业书写格式规范、字迹工整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指名学生板演:34+25=

2、口算。

5+7 8+6 50+30 6+28 34+9 57+3

师问:6+28=34你是怎样想的?

(把28分成20和8,用6加8得14,再用14加20得3。)让板演的同学口述计算过程。

师问:在笔算列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板书: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二、学习新课。

1、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学习新的内容,(边说边板书:35+37=)这道题写成竖式怎么写?

生:相同数位对齐。(教师板书竖式)

师:从哪位加起?(从个位加起)

师:个位5加7等于几?满十了吗?(个位5加7等于12,满十了)

师:个位满十了怎么办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进位加法。(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

2、教学例3。

(1)边摆边说。教师在数位板第一排挂35根小棒,在第二排挂37根小棒。学生在画有计数单位的纸上摆小棒。

师:35和37各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5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37是由3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

师:个位是几个一加几个一,得几个一?(个位是5个一加7个一,得12个一)

师:几个一是一个十?个位12满十了吗?(十个一是一个十,个位12满十了)

师:12满十了,在竖式里怎么写呢?

(2)边摆边算。

师:个位5加7满十,将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挂到十位上,说明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在竖式中怎么表示呢?就在十位下写个小“1”(写在横线上。学生模仿老师,也把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到十位这边)

师:个位上还有2个一怎么办?(留在个位上)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个位写2。

师:十位上原来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后进上()来的这个十怎么办?(原来十位上是3个十加3个十,再加进上来的1个十,一共是7个十。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十位写7)

(3)看竖式叙述计算过程。

师:35加37,个位5加7得12,满十向十位进一,在个位写2;十位上3加3再加进上来的1得7,在十位写7。找上、中、下各一名学生看竖式口述计算过程。

(4)仿例练习:56+37=93。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习二的6~9题。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计算时首先计算个位,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两个数先相加在与个位上进的1再相加得出最后的计算结果。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2

一、复习

1、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6×2=  4×3=  2×5=  3×3=

2、填空。

2×( )=4  3×( )=6  4×( )=8

( )×3=12  ( )×4=20  5×( )=15

说一说( )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3、把12个○卡片平均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写出的除法算式。

二、新课

1、引出除法算式12÷3。

呈现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事。

提出第(1)个问题: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请学生列出除法算式:12÷3。

2、探讨计算方法。

(1)引导:我们会用动手分一分的方法解决“可以分给几只小猴”的问题。如果不动手操作学具,怎样算出结果呢?请各小组探讨计算方法。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探讨出的计算方法。

(3)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并且,突出强调:可以用乘法口诀想商。

3、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

(1)出示例1的第(2)个问题,并让学生列出算式。

(2)请学生用乘法口诀想:商几?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想商的过程和使用了哪句口诀。

(4)交流想商的过程。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述:求12÷4的商,想4和几相乘得12,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3。

三、练习

1、练习五的第1题。

依据画面请学生解决“每个小朋友几个气球”的问题。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计算。

2、练习五的。第2题。

(1)让学生根据画面信息,完成填空。

(2)让学生独立填写除法算式。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并说出,用哪句口诀想商。

3、练习五的第3题。

按题意组织送信游戏,说明要求:认真计算,商是几,就投进几号信箱。

请每个学生当选邮递员,并把“信”交给学生,让学生完成送信任务。

完成后,看一看每个信箱中的信,检查是否都送对啦。

最后,特别请学生观察哪几封信送进了1号信箱。并想一想,这些除法算式有什么特点。促使学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商是1。

四、总结

1、请学生谈收获。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计算时,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就用那句口诀求商。我们在送信游戏中还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是1。这节课小朋友学会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计算,我相信小朋友会有更多的收获。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3

详细介绍: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学习克和千克两个重量单位,是后面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重量问题,但重量单位还是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而且重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因此使学生初步建立起重量的观念既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教材首先通过让学生掂数学教科书和语文教科书,用天平称物体的重量,给学生建立重量的初步观念,使学生知道比较东西的轻重不能靠眼睛观察,必须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

接下去教材分别说明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常用克做单位,并通过着重给学生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称一般物品的重量,常用千克做单位,着重给学生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

为了使学生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教材安排了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例子,通过让学生用手掂一掂、称一称等实际活动,使学生感受到1克和1千克大约有多重,从而初步形成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法建议

认识重量单位克与千克,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虽然在生活中他们接触过重量问题,但对重量单位还缺乏认识,重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所以在让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安排了以下三个层次:

1.在复习准备过程,通过让学生判断语文书和数学书谁重谁轻,学生用手掂出语文书重数学书轻,老师进一步追问:语文书有多重,数学书有多重,语文书比数学书重多少等问题,学生答不出,引出重量单位,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在学习新课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掂一掂2分硬币和2袋精盐,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为了使学生比较具体地感知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教师可拿出课前准备好的1克、10克、100克、1000克大米,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

教科书中没有说明天平的使用方法,教学时可以给予适当的说明.除天平之外,教师还应介绍其他的称量工具,如台秤、电子秤等,并简单说明它们的用法.

3.在巩固反馈过程中,重视用多种多样的练习,区分克与千克.

本节课建议采用分组授课,这样便于准备学具,使每个同学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同时可以体现团结合作的精神.

课题一:克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初步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准备

天平(自制天平)、两个苹果、一个梨(两个苹果一样重,梨比苹果重些.)一个2分币、一些黄豆、15个图钉.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苹果,一个梨和一个2分币.

教学过程

1.新课

教师让学生拿出一个苹果和一个梨(或播放视频"谁重谁轻"下载),掂一掂.再提问:哪个重一些?(学生意见不一.)

教师:究竟哪个重些,哪个轻些,光靠手掂很难说准确,老师为你们请来了一位裁判来帮忙(出示天平),这位公平的裁判就叫做天平.

(出示天平图或播放视频"天平的结构"下载)边指点边讲解:天平像一位机器人,它长着一对长长的手臂,两只大手托着两只盘子,可以上下摆动,头上长着一根指针.当两边盘子里物品一样重时,指针指向中间的刻度线;如果左边物品的重量比右边重,指针就向左偏;如果右边物品的重量比较重,指针就向右偏.

教师演示(或播放视频"天平的使用"下载):先拿出两个苹果,分别放在天平左右两个盘里,让学生观察天平指针的情况,并指出:当指针在标尺中间时,天平两端平衡,表示两个苹果重量相等.

教师指出:天平还可以用来称东西的重量.拿出一个2分币,提问:

这个2分币有多重?说明表示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的大小一般用克做单位.

板书:克.

1克有多重?

向学生介绍1克的砝码.并说明用天平称东西重量时需要用砝码.一般左边盘内放置所称的东西,右边盘内放置砝码.

教师将一个2分币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边盘内,让学生观察天平上指针的情况(或播放视频"称硬币"下载).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指出,指针指在标尺中间,天平平衡,表示这个2分币与1克砝码同样重.

那么这个2分币重多少克?

让学生拿出自己的2分币,用手掂一掂.

现在我们来称出1克黄豆.

教师从天平左边的盘子里取出2分币放入黄豆,直至天平上的指针指在标尺的中间,天平平衡.

提问:这些黄豆重多少?

请一位学生来数一数1克黄豆有多少粒.

接着把1克黄豆让学生分组顺次传递,用手掂一掂.

教师拿出15个图钉:这里有15个图钉,我们来看一看,它们有多重.

教师在天平左边的盘子里放入图钉,在右边的盘子里放砝码,从1克、2克、5克放到10克,使天平平衡.

15个图钉有多重?

接着把10克图钉让学生分组顺次传递,用手掂一掂.

教师按照称图钉的方法,称1支粉笔、1本数学教科书、1瓶墨水、1把小刀,也可称其他物品如乒乓球、铅笔等.有些物品称完之后,仍让学生掂一掂,如数学教科书.

2.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重量单位克.了解了用天平称东西的方法,还亲自掂了掂1克东西的实际重量.

课堂练习

1.练习十一第2、3题(学生做第3题时,要提示学生:式题中有单位名称的,得数也应写单位名称).

2.一支铅笔重7克,8支这样的铅笔重多少克?

3.37克45克36克6

60克-28克8克4

课后作业

练习十一第1题.让学生向家长或售货员了解题中物品的重量后把得数填在练习中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90页例1、第91页例2及练习二十三相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钟面,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2、利用钟表学具让学生通过直观操作与演示,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的过程,感受时和分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认识到时间与生活的联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形成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能认、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

正确读写钟面上接近整时的时间,看清时针指向几或者接近几,掌握时间的认读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一年级的时候,大家认识了整时,请你观察钟表,认一认。

生:9:00和5:00。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板书课题《认识时间》

二、直观演示、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大格、每一大格里有5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时针走1大格经过的时间是1时。时针从1走到2是1小时。从4走到几是1小时?你还能说出时针从几走到几是1小时?

小结: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以过的时间是1时。

2、认识分。

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

多媒体演示分针从12走到1的过程。问分针从12走到1经过了几分,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5分5分地数)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

3、认识时、分的关系。

时针从12转到1,分针从12转到了几?(又转到了12,即1圈)时针从12转到12和1的中间,分针从12转到了6,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时针经过的时间是几时,分针经过的时间是几分?板书:1时=60分。

4、认识钟面上的时刻。

学生看时针从4开始数,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个小格?让学生掌握几时几分的认读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同桌两人合作利用学具钟表拨一拨

(2)用投影仪教学练习二十三第2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