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版(优秀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版(优秀5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探索并了解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

2.利用平行线性质来证明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3.利用三角形内角和以及外角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4、通过观察、实验、探索等数学生活,体验数学的美。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外角的三个性质

教学难点:利用平行线证明三角形外角性质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三角形的外角与其相邻的内角是互补关系。这就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节课应注重渗透数学说理过程,从简单的问题中逐步培养学生运用几何语言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并让学生课前准备好三角形纸片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叫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外角和它相邻内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2.三角形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由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设计意图:

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讲授新课

1.学一学:

自学课本47页长方形框上面的内容。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找出△ABC(如图)的外角,以及与这个外角相邻的内角、不相邻的内角。(2)外角与其相邻的内角之间的关系呢?

(3)外角与其不相邻的内角又会有什么关系

呢?这将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索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以学生自学的形式,来掌握与本节课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并通过问题(3)进行设疑,引出这节课的重点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的应用题并能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2.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根据实际问题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难点

1.找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2.彻底理解题意。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二、新课。

例1. 小琴去县城,要经过外祖母家,头一天下午从她家走到个祖母家里,第二天上午,从外外祖母家出发匀速前进,走了2小时、5小时后,离她自己家分别为13千米、25千米。你能算出她的速度吗?还能算出她家与外祖母家相距多远吗?

探究: 1. 你能画线段表示本题的`数量关系吗?

2.填空:(用含S、V的代数式表示)

设小琴速度是V千米/时,她家与外祖母家相距S千米,第二天她走2小时趟的路程是______千米。此时她离家距离是______千米;她走5小时走的路程是______千米,此时她离家的距离是________千米20xx年-20xx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教案。

3.列方程组。

4.解方程组。

5.检验写出答案。

讨论:本题是否还有其它解法?

三、练习。

1.建立方程模型。

(1)两在相距280千米,一般顺流航行需14小时,逆流航行需20小时,求船在静水中速度,水流的速度

(2)420个零件由甲、乙两人制造。甲先做2天后,乙加入合作再做2天完成,乙先做2天,甲加入合作,还需3天完成。问:甲、乙每天各做多少个零件?

2.P38练习第2题。

3.小组合作编应用题:两个写一方程组,另两人根据方程组编应用题。

四、小结。

本节课你有何收获?

七年级新人教版数学整式教案 篇3

教学目标1,掌握相反数的概念,进一步理解数轴上的点与数的对应关系;

2,通过归纳相反数在数轴上所表示的点的特征,培养归纳能力;

3,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难点归纳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特征

知识重点相反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问题1:请将下列4个数分成两类,并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类

4,-2,-5,+2

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分法,只要能说出道理,都要难予鼓励,但教师要做适当的引导,逐渐得出5和-5,+2和-2分别归类是具有较特征的分法。

(引导学生观察与原点的距离)

思考结论:教科书第13页的思考

再换2个类似的数试一试。

归纳结论:教科书第13页的归纳。以开放的形式创设情境,以学生进行讨论,并培养分类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归纳能力,渗透数形思想

深化主题提炼定义给出相反数的定义

问题2:你怎样理解相反数定义中的“只有符号不同”和“互为”一词的含义?零的相反数是什么?为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归纳总结。

规律:一般地,数a的相反数可以表示为-a

思考: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和原点有什么关系?

练一练:教科书第14页第一个练习体验对称的图形的特点,为相反数在数轴上的特征做准备。

深化相反数的概念;“零的相反数是零”是相反数定义的一部分。

强化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几何意义

给出规律

解决问题问题3:-(+5)和-(-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你能化简它们吗?

学生交流。

分别表示+5和-5的相反数是-5和+5

练一练:教科书第14页第二个练习利用相反数的概念得出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1,相反数的定义

2,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特征

3,怎样求一个数的相反数?怎样表示一个数的相反数?

本课作业1,必做题教科书第18页习题1.2第3题

2,选做题教师自行安排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相反数的概念使有理数的各个运算法则容易表述,也揭示了两个特殊数的特征。这两个特殊数在数量上具有相同的绝对值,它们的和为零,在数轴上表示时,离开原点的距离相等等性质均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本教学设计围绕数量和几何意义展开,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2,教学引人以开放式的问题人手,培养学生的分类和发散思维的能力;把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观察它们的特征,在复习数轴知识的同时,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数与形的相互转化也能加深对相反数概念的理解;问题2能帮助学生准确把握相反数的概念;问题3实际上给出了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

3,本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观察归纳,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并给学生留有发挥的余地。

课题:1.2.4绝对值

教学目标1,掌握绝对值的概念,有理数大小比较法则。

2,学会绝对值的计算,会比较两个或多个有理数的大小。

3.体验数学的概念、法则来自于实际生活,渗透数形结合和分类思想。

教学难点两个负数大小的比较

知识重点绝对值的概念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星期天黄老师从学校出发,开车去游玩,她先向东行20千米,到朱家尖,下午她又向西行30千米,回到家中(学校、朱家尖、家在同一直线上),如果规定向东为正,①用有理数表示黄老师两次所行的路程;②如果汽车每公里耗油0.15升,计算这天汽车共耗油多少升?

学生思考后,教师作如下说明:

实际生活中有些问题只关注量的具体值,而与相反

意义无关,即正负性无关,如汽车的耗油量我们只关心汽车行驶的距离和汽油的价格,而与行驶的方向无关;

观察并思考:画一条数轴,原点表示学校,在数轴上画出表示朱家尖和黄老师家的点,观察图形,说出朱家尖黄老师家与学校的距离。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如下:

数轴上表示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只与这个点离开原点的长度有关,而与它所表示的数的正负性无关;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做|a|

例如,上面的问题中|20|=20,|-10|=10显然,|0|=0这个例子中,第一问是相反意义的量,用正负

数表示,后一问的解答则与符号没有关系,说明实际生活中有些问题,人们只需知道它们的具体数值,而并不关注它们所表示的意义。为引入绝对值概念做准备。并使学生体

验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七年级新人教版数学整式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掌握数轴三要素,能正确画出数轴。

2.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教学重点:

数轴的概念。

教学难点:

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数轴概念。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课本P7的“问题”(学生画图)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师:对照大家画的图,为了使表达更清楚,我们把0左右两边的数分别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即用一直线上的点把正数、负数、0都表示出来,也就是本节要学的内容——数轴。

【点拨】(1)引导学生学会画数轴。

第一步:画直线,定原点。

第二步:规定从原点向右的方向为正(左边为负方向).

第三步:选择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据情况而定).

第四步:拿出教学温度计,由学生观察温度计的结构和数轴的结构是否有共同之处。

对比思考原点相当于什么;正方向与什么一致;单位长度又是什么?

(2)有了以上基础,我们可以来试着定义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做一做学生自己练习画出数轴。

试一试你能利用你自己画的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数4,1.5,-3,-2,0吗?

讨论若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什么位置上?与原点相距多少个单位长度?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什么位置上?与原点又相距多少个单位长度?

小结整数在数轴上都能找到点表示吗?分数呢?

可见,所有的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都在原点的左边,都在原点的右边。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下列所画数轴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

【例2】试一试:用你画的`数轴上的点表示4,1.5,-3,-,0.

【例3】下列语句:

①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整数;②数轴是一条直线;③数轴上的一个点只能表示一个数;④数轴上找不到既不表示正数,又不表示负数的点;⑤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都是有理数。正确的说法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例4】在数轴上表示-2和1,并根据数轴指出所有大于-2而小于1的整数。

【例5】数轴上表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某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cm,若在这个数轴上随意画出一条长为20xxcm的线段AB,则线段AB盖住的整点有(  )

A.1998个或1999个B.1999个或20xx个

C.20xx个或20xx个D.20xx个或20xx个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数轴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的内在联系,为我们今后进一步研究问题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想。大家要掌握数轴的三要素,正确画出数轴。提醒大家,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相关点来表示,但反过来并不成立,即数轴上的点并不都表示有理数。

(五)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规定了、     、的直线叫做数轴,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从用上的点来表示。

2.P从数轴上原点开始,向右移动2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5个单位长度,此时P点所表示的数是。

3.把数轴上表示2的点移动5个单位长度后,所得的对应点表示的数是(  )

A.7 B.-3

C.7或-3 D.不能确定

4.在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左边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

A.正数B.负数

C.不是负数D.不是正数

5.数轴上表示5和-5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但它们分别表示。

提升能力

6.与原点距离为3.5个单位长度的点有2个,它们分别是和。

7.画出一条数轴,并把下列数表示在数轴上:

+2,-3,0.5,0,-4.5,4,3.

开放探究

8.在数轴上与-1相距3个单位长度的点有个,为;长为3个单位长度的木条放在数轴上,最多能覆盖个整数点。

9.下列四个数中,在-2到0之间的数是(  )

A.-1 B.1 C.-3 D.3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5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从简单的具体实物抽象出相交线、平行线的能力。

(2)学生认识到相交线、平行线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3)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出示剪刀图片,提出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并用几何语言描述。教师深入学生中,指导得出几何图形,并在黑板上画出标准图形。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在具体图形中得出两条相交线构成四个角,根据图形描述邻补角与对顶角的特征。学生可结合概念特征找到图中的两对邻补角与两对对顶角。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关注:

(1)学生画出两条相交线的几何图形,用语言准确描述。

(2)学生能否从角的位置关系上对角进行分类。

(3)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区分邻补角、对顶角。

(4)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主动性,敢于发表个人观点。

《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测试题

25.如图,直线EF∥GH,点B、A分别在直线EF、GH上,连接AB,在AB左侧作三角形ABC,其中∠ACB=90°,且∠DAB=∠BAC,直线BD平分∠FBC交直线GH于D

(1)若点C恰在EF上,如图1,则∠DBA=_________

(2)将A点向左移动,其它条件不变,如图2,则(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证明你的结论;若不成立,说明你的理由

(3)若将题目条件“∠ACB=90°”,改为:“∠ACB=120°”,其它条件不变,那么∠DBA=_________(直接写出结果,不必证明)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如图1,直线a,b相交于点O,若∠1等于40°,则∠2等于()

A.50°B.60°C.140°D.160°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