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词《虞美人》教案优秀4篇

李煜词《虞美人》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四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了解词的韵律和章法。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代赵翼《论诗》)唐诗

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板书课题)

解说:激发学生对祖国悠久灿烂文化的自豪感,并指出创新才是文学发展的出路。

二、解题

介绍词的一般知识(分段投影显示):

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七首词都分两片。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见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

为了说明方便,似可将词在唐宋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时期:

┌─────────┬────────┬──────────┐

│    时期          │  主要风格      │    代表作家        │

├─────────┼────────┼──────────┤

│唐、五代、北宋初年│  婉约艳丽      │  温庭筠、李煜、晏殊│

├─────────┼────────┼──────────┤

│                  │                │  苏轼、柳永、秦观、│

│  北宋中叶到南渡  │  婉约、豪放并举│                    │

│                  │                │  李清照            │

├─────────┼────────┼──────────┤

│  南宋前期        │  壮怀高唱      │  辛弃疾、陆游      │

├─────────┼────────┼──────────┤

│  南宋后期        │  哀感低吟      │  姜夔、张炎        │

└─────────┴────────┴──────────┘

三、研习《虞美人》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①齐读课文,找出该词的韵脚。

(解说:引导学生体会词的音韵美,整体感知词的思想内涵。)

②内容与形式总理。

李煜,即李后主,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这是李煜的绝命词,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见课本注释①)这首词采用白描手法,以自己的心境去观照事物、想像事物,这样,词中的意象就在“情”的贯穿下,构成了自然流畅、和谐完整的意境。

(解说:引导学生读注释,并且从\'情”的高度理顺词的脉络。)

2.具体研习

①“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解说: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感情的外化的道理。)

②讨论:“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学生讨论的直接结果可能是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思考,诸如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解说:进一步挖掘词的思想内涵,  引导学生用两点论思考问题。)

③“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解说:引导学生理解虚词的表达作用。)

④讨论: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学生可能回答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只要诗句能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即可。

(解说: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中意象相对固定的特征,其他诸如“梅”“莲”“柳”“雁”“长亭”等。)

⑤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

明确:“只是朱颜改”的“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⑥全词的整体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短暂无常,富于哲理意味,感慨深沉。

⑦这六句中哪些是写“宇宙的永恒不变”?哪些是写“人生之短暂无常”?

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解说:整理全词的脉络,让学生理解词人的匠心。)

⑧欣赏品味:“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9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愁苦吗?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这两句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的不朽篇章。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5.课堂小结

李煜后期的词发自内心,写的是从未有人写过的作为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而词中流露的,又主要是追惜年华、感慨人事变迁无情、哀叹命运等容易引起普通人共鸣的情绪,因此艺术感染力大大加强;更由于他采用了唐五代词人少用的白描手法,以清新的语言写情,因而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使他成为我国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播放音乐,在邓丽君《虞美人》的歌声中进一步体味这首词的意境。

结合板书,背诵这首词。

(解说:进一步肯定李煜后期词的成就,这是对作者的又一次总体把握,与第一步遥相呼应,并让学生在歌声和诵读中接受美的陶冶。)

四、布置作业

1.延伸阅读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2.预习思考题

(1)《雨霖铃》和《念奴娇》的韵脚在现代汉语中也押韵吗?如何理解这两首词的用韵?

(2)柳永和苏轼分别是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代表,试从题材范围、意境、造语等方面比较《雨霖铃》和《念奴娇》二词。

李煜词《虞美人》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学习重点:

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学习时数:一课时

一、. 课前预习

1、 词是___________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___________”,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七首词都分两片。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___________,59—90字为___________,91字以上为___________。

2、写下我所知道的李煜及其诗词

二、课内探究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5、从全词来看,哪个字最能直接表现词人的感情?这种感情从何而来?请结合词句回答。

6、词的前六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7、词的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   课后练习与提高

1、鉴赏李煜《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分析本首词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1921年毛泽东仿写了一首《虞美人》写新婚乍别的离愁别绪: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泪眼也无由。”

我们也不妨仿照《虞美人》(李煜)以《虞美人》为词牌作词一首。

参考答案

《虞美人》学案

二、课内探究

1、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2、 “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如后宫佳丽的簇拥,高坐庙堂、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等。思故国家园,自己的亲人及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

3、“又”,再次,暗示伤心人站在楼上遥望东边的故国已是多次了,这实景描写写出了对故国的无穷眷念。

4、“月”的意象的沉淀意义。(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5、 表达情感的一个字是“愁”

选取典型的景物,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作者运用这么多意象,创设了生动形象的一幅幅画境:春花秋月图、小楼东风图、故国月明图等。

6、春花秋月与往事的对比(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尊严、自由、生存的安全感等)/小楼东风与故国明月的对比 /雕栏玉砌与已改朱颜——真是“物是人非”——思国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春花秋月何时了”―――“月”的意象的沉淀意义。(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结尾的名句用了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写得很形象。

虚实结合。对往事的回忆,引起现在的愁苦,前虚后实。

7、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显示出愁思就象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三   课后练习与提高

这是一首抒发忧愁的别具一格的词。李煜被掳降宋之后,作为一个丧国的君主,其内心的苦楚与怅惘是难以排解的,在这萧瑟的秋夜里更显得忧愁凄清。

开头一句:“无言独上西楼”,将愁绪直接表达出来,尤尽凄婉。他的“无言”,并不是无言可诉,而是无人可以倾诉心中的那种难言的痛苦。用“无言”、“独上”这样寂寥和无奈的词语,勾画出自己的孤独、哀愁到了没有与人交流的程度。以月如勾的景象,构就了一幅凄凉的画面。“月如钩”,是作者登上西楼后,在西楼上所看到的。以寂寞描述所处的情境,用寂寞诉说思绪,自己的寂寞,使梧桐和深院都有了寂寞的感觉,寂寞的情绪使凄清的秋色都被锁住了。在此利用了梧桐孤立深院的景象,将寂寞与清秋紧密的连到了一起,更增添了秋的萧瑟与作者的孤寂无言,同时也更加衬托出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深、眷恋之深。上阕使情与景巧妙地结合,勾画出一幅意境朦胧、浸染着哀愁的图画。

在下阕:“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这一句历来为后世所称道,的确构思巧妙绝伦。把离愁说成是剪不断,理还乱的丝麻一样,就此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化了,表现了内心深处的寂寞和万般的无奈。排遣不掉的离愁情绪,要想抛开不理,却怎么也做不到,想要好好地去梳理,却又更加的烦闷杂乱,心中的冲突就像波朝一样起伏不定。“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作者在这无可奈何的离愁环境煎熬下,欲哭无泪,还能用这样豁达洒脱的词来诉说心情的感受。这样恼人的情绪,更有不同的感受在心头激荡,这又是另外一种滋味在心里头。若说前文用“剪”和“理”来对离愁加以形象地描绘,而这句则将离愁写得更深了一层。

本词笔调深重,一词一顿,语言单纯有凝练,凄婉欲绝,抒发了作者深切的故国之情,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实在是心理描绘的精品之作。 李煜虽是一位没有建树的君主,但却是一位出色的词人,亡国之前的词作远没有其在降宋之后的词作那样对后世有影响力,能写出这样好词真的是十分难得的了,而本词却又是其不可多得的佳作之一

李煜词《虞美人》教案 篇3

《虞美人》学案

一、介绍词的一般知识:

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七首词都分两片。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见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

虞美人,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词在唐宋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时期:

┌─────────┬────────┬──────────┐

│    时期          │  主要风格      │    代表作家        │

├─────────┼────────┼──────────┤

│唐、五代、北宋初年│  婉约艳丽      │  温庭筠、李煜、晏殊│

├─────────┼────────┼──────────┤

│                  │                │  苏轼、柳永、秦观、│

│  北宋中叶到南渡  │  婉约、豪放并举│                    │

│                  │                │  李清照            │

├─────────┼────────┼──────────┤

│  南宋前期        │  壮怀高唱      │  辛弃疾、陆游      │

├─────────┼────────┼──────────┤

│  南宋后期        │  哀感低吟      │  姜夔、张炎        │

└─────────┴────────┴──────────┘

二、研习《虞美人》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①读课文,找出该词的韵脚及喜欢的诗句。

②知人论世。

李煜,即李后主,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李璟第六子。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见课本注释①)这首词采用白描手法,以自己的心境去观照事物、想像事物,这样,词中的意象就在“情”的贯穿下,构成了自然流畅、和谐完整的意境。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过着 “日夕只 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三年后,李煜四十二岁生日时,作《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宋太宗,不久,李煜便被毒死。这首《虞美人》也便成了李煜的绝笔之作。一个亡国之君念念不忘他过去的美好生活,自然会招来杀身之祸。前人凭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主。”的确,作为“好声色而不恤国政”的亡国之君,李后主确实可悲可叹,但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诗章确实难寻其右……如以下诗句: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望江南》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恨。   《子夜歌》

•四十年来家园,三十里地河山。       《破阵子》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浪淘沙令》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李煜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他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他既是个昏庸无能的亡国之君,同时又是位多愁善感的词人,因而他得以将自己内心深

处的痛楚,生动而细致入微地反映在词作中。《虞美人》就是最为脍炙人口的诗篇

2.具体研习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2)讨论:“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讨论: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5)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

(6)这六句中哪些是写“宇宙的永恒不变”?哪些是写“人生之短暂无常”?

(7)全词的整体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8)欣赏品味:“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9)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结合本词谈谈你的理解。

3.背诵这首词。

4.迁移训练: 阅读李煜的词,完成题目。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大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①下面对于词句比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结束之快。

b.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比喻国亡家破,是由于外力的打击。

c.以“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比喻帝王生活一去不复返,企其重来之不可再得。

d.以“水长东”比喻自己的愁苦将会像东流水一样滚滚而去,这样自己就能摆脱忧愁,自由生活了。

②下列对于词作内容理解不够确切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描写在寒雨急风的摧残之下,林花凋谢,春去匆匆。字里行间,寄寓着词人因感到人生短促,好景不长而产生的极度哀伤。

b.词的下阕,抒写好景不再的哀愁和人生痛苦的怨恨。整首词的结句是主题特别深刻之处。

c.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词。词人通过描绘春残花谢的自然现象,抒写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它是李煜早期词作的代表作之一。

d.这首小词语言清新、情调哀怨、意味深长。词人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灌注于自然景物之中,情景交融,物我一体。

三、课外延伸

1、阅读李煜的《浪淘沙令》一词,与《虞美人》比较欣赏(从题材、语言、表达情感等方面赏析),写三四百字的短文(或赏析短评或联系现实写读后感

浪淘沙令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2、预习思考题

(1)《雨霖铃》和《念奴娇》的韵脚在现代汉语中也押韵吗?如何理解这两首词的用韵?

(2)柳永和苏轼分别是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代表,试从题材范围、意境、造语等方面比较《雨霖铃》和《念奴娇》二词。

李煜词《虞美人》教案 篇4

投影呈现:故都金陵的画面

一、引

师:同学们想不想听故事。

生:(小声)想。

师:这“想”的声音不够“响”嘛!

生(大声):想!

师:好,那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历史故事。不过,需要提醒的是,这不是一个欢乐的故事,而是一个悲伤凄婉的故事。我要求大家在听读的过程中,能把听到的内容在脑海里转换为形象的画面。我也相信大家都是出色的摄影师,一定能完成这个任务。下面,让我们开始——

(课件背景音乐。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师(深情地):一个细雨蒙蒙阴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一个泪眼朦胧面容苍白的君主。佛,他拜过了;契丹,他也求过了,眼见着亡国被俘的命运是逃不掉了。在这花园般美丽的古都金陵即将沉陷于敌国铁蹄之下的时候,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风流天子,缓缓地站起身来,脱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闪闪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随后,在宋兵的辱骂声中,一路呜咽,北上东京。紧接着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泪洗面。虽被封为“违命侯”,但最后的命运还是在他过完41岁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对一弯残月,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方他那无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整理这多年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

请问,他是谁?

生:李煜。

师:对,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一位失败的政治家。

(投影呈现李煜头像及相关档案)

姓名:李煜

别名:重光

生辰:937年七月初七

祭日:978年七月初七

籍贯:徐州

国家:南唐

职业:国主 词人

信仰:佛教

师:但在死神来临之前,他却用一个艺术家的天才敏感,领受到非人的囚徒生涯,以一个昔日君主的眼光看取亡国灭种的不幸命运。在死亡的召唤声中,他没有闭上眼睛,而是蘸着血,和着泪写下了一曲曲凄凉如挽歌般的诗作,创造了审美世界的最后辉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南唐末代帝王的内心世界——

(投影呈现:江水图。《虞美人》全词内容。)

二、读

师:学习课文先从诵读开始。先请两位同学来朗读这首词,其他同学在听读过程中,要注意比较,然后评析谁朗读得更好。

一男生、一女生诵读。

师:他们读得怎么样?

生:赵楠读得声音洪亮,韵律清楚,好象感情太高亢了,这不大应该。陈露的感情处理好一些。

师:应该什么样的感情?

生:低沉、凄凉,在声调上有曲折。

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评价吗?

生:我觉得他们读得都不好,重音上只处理好了最后一句,前面的读得不怎么样?

师:依你说,应该怎么处理?

生:我觉得这几词要读好: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这些词特别能表现诗人的内心痛苦的世界。

师:你再来试试读读。

生:(读)

师:大家说刘欣读得怎么样?

生(齐):好。

师:刚才刘欣在读的时候,一张一弛,一顿一挫,好象把我也带入到那个忧伤的世界了,这才是入情入境、高质量的诵读。还有没有同学向他挑战?

生:我想试一下。

师:来,先为勇敢的挑战者鼓掌!

生:(读)

(学生再次鼓掌)

师:怎么样?

生(乱):比刘欣更好!棒!

师:汪晓雨不愧是年级诗歌朗诵大赛的冠军,不过老师我今天也向向他挑战一回!

生(齐):好!(鼓掌)

师:我可是有备而来的,备好了音乐,我读完后大家再实事求是地评价,不要因为我是老师就给我面子,也不要因为我是老师就不给我面子。

生:(笑)。

师:(配乐朗诵)

生:(掌声)

师(见一学生举手):你说——

生:老师读得很投入,不过普通话还不是很标准。

师:恩?

生:“玉砌”的“砌”老师读成了“切”。

师:谢谢纠正。大家认为我比汪晓雨读得好的,举手!

(只有6个人举手,全班42人)

师:看来我是没希望超过她了,大家可要好好练练,争取超过她,有没有信心?

生(乱):好!没问题!

师:来,咱们一起背一遍,背诵的时候争取眼前能浮现出词中的景象。春花34——

生:(齐背)

三、议

师:要朗读得好,必定要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请问,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

生(齐)愁

投影呈现:放大“愁”字,字色由黄变黑

师:大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

投影呈现问题:李煜的愁

生:国家灭亡

师在黑板上书写“国家灭亡”。

生:还有离开君主宝座的失落。

师在黑板上书写“离开君主宝座的失落”。

生:没有了妻妾的幸福。

师:恩?

(众生笑)

生:至少没有了家庭啊,家已经支离破碎了。

师:这才象话。(在黑板上书写“家庭支离破碎”)

生:对往事的怀念,或者说是那个岁月流逝,自己的命运越来越差。

师在黑板上书写“感时伤怀”

师:差不多了,我自己思考的答案,跟这几位同学说的差不多,看看——

投影呈现: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愁”

离家之痛

思家之苦

师:这层层叠叠的铺天盖地的“愁”接踵而至,真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师:好。这“剪不断,理还乱”无限忧愁,虽然真实存在,但毕竟过于抽象。我们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么,问问大家,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愁情”的?

投影呈现: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愁情”的?

生:选取典型的景物,如春花秋月表达忧愁。有意境。

师: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能直接表现愁情吗?

生:我猜是对比吧。

师:好。

生:结尾的名句用了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写得很形象。

师:好。

生:虚实结合。对往事的回忆,引起现在的愁苦,前虚后实。

师:很好。

师:我看除了对比、比喻、虚实的运用外,作者的发问也很有特色。先问天:“春花秋月何时了?”再问人:“往事知多少?”最后问自己:“问君能有几多愁?”可以说是,问天天不应,问人人不知,问己泪满面。层层叠加,曲折回旋。最后以“一江春水”作结,这哪是一江春水啊?简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使抒情达到了极至。

投影呈现:

①意境的创设上: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实写:物是(自然永恒)

虚写:人非(人生无常)

②比喻

③对比。

④发问

师:我还想问问:你们是如何看待李煜的“愁”的?

投影呈现:如何正确评价李煜的“愁”?

生:这是封建帝王的愁,不值得同情。谁叫他声色犬马,不务正业呢?

生:我觉得这愁愁得美。

师:为什么觉得美?

生:因为它很有人情味,人性化。

师:说得好。

生:我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吧。

师:我说说我的看法:我无暇去责备他纵情声色以至丧失了南唐美丽的山河,我所感受的是他卸去帝王外衣后的平民式的抒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种花帝王之愁为凡人之愁的做法,已经总艺术从审美的角度深深感染着古往今来的李煜的读者。再由审美的通道回过来看,我们又能看到李煜独有的天堂炼狱般的大绝望,苦难风流的大哀伤,那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如果说,我们要同情李煜的话,那只能是审美上的同情,而不是道德上的怜悯。

师:带着这种认识,我们一起来看李煜的另一词作《浪淘沙》。

师:将课本翻到68页,自读,并思考它与《虞美人》的相通之处。

投影呈现:《浪淘沙》词作内容。

生:都写的是离国离家之愁。但是没有仇恨,是纯净的愁情。

生:我喜欢“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很动情,我读到这里哽咽的。

师:说说看。

生:这算是虚写吧,梦里寻找到极乐世界,加重了现实的悲凉。越是在梦里沉醉,越能看出现实处境的凄凉。

生:我喜欢“别时容易见时难”。一般说,相见很容易,作者却反过来说,与作者的经历有关。一旦告别了国与家,就彻底孤独了。

生:我注意到作者又写到春天了。作者写春天是在怀念,也是反衬,是在与春天告别。

四、结

师:说得都不错。

投影呈现:尼采与缪塞的话。

师:尼采说:“在所有文学作品中,我尤其喜欢那些用血写出来的文字。”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的确,平庸的心灵只能有平庸的痛苦,平庸的痛苦只能产生平庸的艺术,而那些伟大的艺术只会在绝望的心灵里诞生。

我们可能不会绝望,我们可能不会写出惊人的篇章,但是,热爱生活比一切都显得重要。让我们热爱诗歌热爱生活吧!

下课。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