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音乐教案优秀1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

八年级音乐教案 1

课时:一课时

课题:孤独的牧羊人

课型:以歌唱为主的综合课

教学目标:

1、能用弹性的声音和幽默、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孤独的牧羊人》。

2、了解音乐剧和约德尔调特点。

3、通过欣赏、演唱接触欧美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激发对世界优秀文化了解的愿望和兴趣。

4、学会小组内合作探究性的学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孤独的牧羊人》

2、分角色表现歌曲,尝试自己设计歌曲演唱形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告知学生今天要选出金牌团队和表现优秀的同学,请每一位同学都要努力。

二、视频导入

观视频《孤独的牧羊人》

思考:作品中的。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情感体验

三、新歌教唱

1、第一遍聆听听出歌词的演唱顺序

2、第二遍聆听生谈谈自己对歌曲印象最深的一句

生自由谈谈,师小结。

找出衬词有几处?哪几处是相同的?

唱一唱,用手画画旋律线,体会旋律的特点

3、师生共同完成歌曲的演唱

师演唱主体部分,生演唱衬词部分。要求生思考主体部分旋律有何共性。

4、生完整演唱歌曲师适时纠正

5、主体部分有几个角色?他们在做什么呢?

四、拓展与延伸

再次观看视频《孤独的牧羊人》

1、看看歌曲的演唱声音有何特点?

2、了解约德尔调的特点

3、了解音乐剧

五、活动与创造

尝试自己设计演唱形式

六、 总结

七、评出金牌团队以及优秀表现个人

《化蝶》八年级音乐下学期教案 2

《化蝶》八年级音乐下学期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歌曲的学习能对歌曲进行分段,并了解各段演唱中的速度、力度和音色的变化,同时对比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主题,听辨主题音乐在呈示部中共出现了几次,它的再现部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培养学生分析、探究学习的能力,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分析音乐的结构形式和作品的关系。

3、通过学习和欣赏,能听辨乐曲中的。音乐主题,并感受音乐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修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唱歌曲《化蝶》,听辨乐曲的主题,听辨主题出现了几次。

难点:掌握演唱中的速度、力度和音色的变化,归纳三次陈述表达了什么。

教学用具:

多媒体,相关资料、图片、音乐和视频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导入:

由越剧《十八相送》(视频)选段导入。

3、作者简介:

阎肃,词作家,剧作家,河北保定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创作员。作有歌剧脚本《江姐》,京剧脚本《红灯照》,歌词《我爱祖国的蓝天》《军营男子汉》《北京的桥》《长城长》等。还曾为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撰写主题歌歌词。

4、歌曲分析:

《化蝶》是阎肃根据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何占豪与陈钢所做)的呈示部主部主题(爱情主题)填词而成的歌曲,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乐是根据越剧曲调写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5、结合视频,欣赏歌曲《化蝶》,思考问题:

①歌曲可以分为几段?

②每段陈述表达了什么?

③各段在速度、力度和音色上有什么变化?

学生欣赏、讨论并发言,教师引导、归纳:

①歌曲由三个相同的乐段连缀而成,每个乐段为四个乐句构成一段体,歌曲的开头有前奏(引子),中间有间奏(经过句),实际上相当于一个乐段的三次反复。

②第一次陈述表达了人们对梁、祝爱情故事的千古传颂。

第二次陈述是对梁、祝同窗共读生活的回顾及对十八相送惜别心情的深刻描述。

第三次陈述突出了化蝶故事,使全曲达到高潮,表达了人们对梁、祝纯真爱情的肯定与歌颂。

③第一次陈述:赞美,明亮轻快

第二次陈述:舒缓,依依惜别

第三次陈述:同情,悲切伤感

6、结合乐谱,再次欣赏歌曲,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伴奏学唱。

7、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爱情主题,思考问题:

①爱情主题在呈示部中共出现了几次?

②爱情主题在再现部出现时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a、压抑凝重b、朦胧暗淡c、明亮轻快

学生欣赏,发言,教师引导、总结。

8、小结:

《化蝶》的歌词精炼地概括了民间故事《梁祝》中相爱、惜别和化蝶的三个阶段,也是小提琴协奏曲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三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八年级音乐教案 3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G弦上的咏叹调》,了解作曲家巴赫,充分感受这首咏叹调的抒情性。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古典音乐、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欣赏音乐,认识乐器。

教学难点:

通过直观教学理解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宣布上课。

2、面带微笑问好:同学们好!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古典音乐的历史长河里,美妙的乐章不胜枚举,有的曲子愈久愈甘醇,雅俗共赏,今天我们介绍一首乐曲。

三、欣赏音乐。

1、播放音乐(第1次听),直接从聆听入手,请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静静思考是中国乐曲还是外国乐曲、什么乐器?

2、提问乐曲用什么乐器演奏,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3、看幻灯片介绍乐曲作者巴赫的成就和成长故事。

四、欣赏分析。

1、教师分段欣赏讲解该曲,启发学生画出每段的旋律线。

2、通过分析力度变化,音色特点,得出乐曲所表达情绪特点。

五、总结下课。

同学们下课!

八年级音乐教案 4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欣赏、演唱、分析、对比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日本民歌的风格特点。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初步了解日本樱花的相关文化。

4.学习和掌握日本民间“都节调式”并用它进行简单的旋律创编。

教学重点:

1.通过聆听、欣赏、演唱、分析、对比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日本民歌的风格特点。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旋律创编;用舞蹈的形式表现樱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根据音乐的风格判断是哪个国家的歌曲?(印度、日本、朝鲜)在这三个国家中,哪个国家的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呢?(日本)

二、教师介绍日本的民俗风情

1.教师范唱,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和音乐的起伏变化。

2.师问:歌曲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引出樱花相关文化)

1)讨论歌曲的音乐特点。

2)音乐知识的学习和创编。

3)教师给出4小节简单节奏写在黑板上,请学生随意组合都节调中的音符,感受都节调是构成日本民歌风格特点的重要的因素。

3.总结形成日本民歌风格特点的`重要因素是日本的民族音乐调式:都节调。

用舞蹈形式表现音乐

教师进行本课的小结学生听讲

欣赏图片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2)用U音轻声模唱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3)学生对歌曲进行感情处理。

4)跟随老师的钢琴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a讨论:a.音乐结构简单b.旋律自然朴素c.都节调式的运用。

b请学生把歌曲《樱花》中的各个音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并且哼唱出来。(34671)这就是日本的民歌调式,叫做“都节调式”。

c集体演唱分享自己的作品。

三、学习简单日本舞动作,部分学生上台表演,其余学生演唱《樱花》。

学生谈课后的感受和收获感受不同风格的歌曲,一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音乐软件引发学生兴趣。

通过问题的设置,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广度,给予他们想象的空间。

八年级音乐教案 5

第一单元华夏古韵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讲音乐故事,欣赏古琴曲《流水》

2、唱歌《阳关三叠》。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并能复述“知音”的故事。

2.了解古琴曲《流水》的音乐内涵,认识古琴的音色。

3.学会演唱歌曲《阳关三叠》,并能够感受和表现出歌曲的基本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学唱歌曲,正确感受古曲所蕴含的深厚情感。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展示古琴,交流古琴知识

提问: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件我们中国古代非常珍贵的乐器,这件乐器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这是什么乐器呢?

(2)交流知识

提问:古琴有几根琴弦?

①提问:琴面上的白点的名字是什么?一共有多少个?

②老师介绍古琴的结构:琴有头、颈、肩、腰、尾、足,琴的背面有两个孔,是古琴的出音孔。

③提问:古琴面和古琴底分别是什么形状?它们分别象征了什么?

④老师介绍琴名与音色

⑤听一段古琴曲,学生初步感受古琴的音色。

⑥老师讲解琴歌的基本概念

2、(一)讲音乐故事

(1)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关知音的故事吗?

(2)请学生讲故事,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关键词。如:伯牙、子期、古琴、高山、流水等。教师适当补充。(如果学生不了解,由教师讲故事。)

(3)问:同学们,知音的故事对你有什么触动?

学生的答案可能涉及到朋友间的友情,这为下面学唱歌曲《阳关三叠》做了铺垫。学生的答案也可能涉及到音乐沟通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作用,也可能涉及到古琴音色塑造自然现象的造型功能,等等,都应予以鼓励。

(4)听古琴曲《流水》

这项教学内容也可以先安排听古琴曲《流水》,后讲故事。也可以由教师在古琴曲《流水》的音乐声中讲故事,然后摘要其中的某些片段加以欣赏。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自主领会音乐的文化内涵和意境。

(二)唱歌

1.学生先欣赏歌曲《阳关三叠》;也可以先安排学生朗诵诗句,教师弹奏作为背景音乐。

2.让学生跟随录音学唱。

3.请学生分析歌曲在调式、节奏、音程等方面的特点。比如,歌曲前面部分较为平缓,音与音之间多为邻音,节奏上先长后短等。应注意使学生总结出这些特点对歌曲情感表达的作用。

4.教师辅导学生学会这首歌。全班集体演唱。

5.可以让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吹竖笛为其他同学的演唱伴奏,并为下节课的音乐情景剧做铺垫。

6.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让学生相互评判在歌曲意境、词曲准确性上的得与失。五、总结并布置下节课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1.编排并表演音乐情景剧。

2.欣赏《楚商》《原始狩猎图》《哀郢》

二、教学目标:

1.组织和引导学生根据上节课学习过的歌曲《阳关三叠》编排并表演音乐情景剧。发挥学生自主创造的能力。

2.能够在音乐情景剧中将舞蹈、器乐演奏(吹竖笛)、吟诗等相关艺术手段融人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表现的能力。

3.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以编钟、乐舞等为代表的我国古代辉煌的音乐成就。引导学生将各门学科(如历史、语文等)的相关知识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概念。

4.认识古代乐器骨笛、埙、编钟,能够分辨其音色。通过对作品音乐要素的分析感受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古韵”。

三、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古代乐器骨笛、埙、编钟,能够分辨其音色。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阳关三叠》

采用齐唱、接唱、小组唱等方式复习歌曲《阳关三叠》。

(二)创编音乐情景剧

1.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创编音乐情景剧“送友人”。可以引导学生先讨论角色、剧情,然后进行剧本和台词创编,最后分角色表演。

2.教科书中有角色和剧情的简单提示,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参考提示时不必拘泥于课本,可以自主创新;应鼓励别出心裁的设计方案和表演。

3.对于人数较多的教学班,教师也可以从班级中选出几位“演员”表演给大家看。对学生观众可以做简单的分工:可以安排部分女同学在周围做杨柳摇摆的示意,可以安排同学吹竖笛或演奏其他擅长的乐器作为声音背景,可以安排部分同学哼鸣《阳关三叠》的旋律营造某种氛围。

(三)欣赏《楚商》《原始狩猎图》《哀郢》

问:通过听赏,你们会有怎样的感受?乐曲让你联想到什么场景?主要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播放录音。

3.教师将学生回答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并总结这几首作品所展现出来的古代音乐风格──凝重、庄严、神圣、清虚等。

4、教师简介编钟、骨笛和埙的相关知识。

5.讨论:是什么原因使这两首作品的音响不同于今天我们所听的音乐?答案可能会涉及乐器的音色、生活环境、音乐的作用等。

(四)总结:

教师自己总结(或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学习效果等。

(五)课堂练习:

1、看图识乐器

2、听音乐辨别乐器音色

第二单元梨园风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京剧《海岛冰轮初转腾》《我正在城楼观山景》教学目标

1.在两段唱腔的欣赏过程中,感受京剧艺术中不同行当在京剧中的唱腔魅力,及培养学生逐步喜爱京剧艺术的内心情感。

2.借助教材内容,结合课外资料,通过聆听、体验、思考的学习方式,初步了解两个经典唱段的艺术特点。

3.(1)认识四大名旦、四大须生。

(2)通过欣赏《海岛冰轮初转腾》《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这两个经典唱段,了解梅兰芳和马连良这两位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教学重点:

感受京剧艺术中不同行当在京剧中的唱腔魅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欣赏歌曲《粉墨人生》,思考歌曲中所唱的是哪种艺术形式?生:京剧

二、新课教学

1、欣赏《海岛冰轮初转晴》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我国的梨园风采——京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0页,结合课本我们来了解京剧的诞生与发展。

京剧形成于清代光绪年间的北京,故名“京剧”。

它起源于四大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相继进京,结合当时流行的昆曲、秦腔、汉剧等,并结合北京地方方言,标志着京剧的形成。

在发展过程中,程长庚、张二奎、余三胜贡献突出,被称为“老生三杰”。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也是综合性很强的舞台表演艺术,它融汇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雕塑等多种类。

教师:从图片上可以发现京剧服饰有什么特点?学生:华丽、颜色鲜艳、刺绣精美

教师:很好。京剧服饰首要特点就是华丽,材质一般用绸缎,刺绣精美,视觉效果好。常用的道具:刀、枪、剑、马鞭等。头饰也是很精美、华丽。(图片展示)

教师:了解了京剧的服饰与道具,就不得不说京剧行当。京剧可分为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生:老生、小生、武生等(男性角色)

旦:老旦、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女性角色)净:花脸、架子花脸、武花脸丑:文丑、武丑

教师:通过图片的展示,可以发现京剧的妆容与平时我们所见到的大不同。京剧化妆。是我国传统戏曲的`一种独特的化妆艺术,它在深厚的生活基础上,以庄重而富有夸张的图案和鲜明斑斓的色彩,对人物形象进行艺术造型。

教师:京剧形成后,后人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革新,此后才人辈出,以四大名

大为主要代表人物。同学们知道四大名旦是哪些人?

学生:梅兰芳等

教师:介绍梅兰芳。了解了梅兰芳,就让我们一起见识他是如何演绎女性的柔美情怀。欣赏《贵妃醉酒》中的《海岛冰轮初转晴》,叙述该唱段的音乐特点和情绪

学生:哀怨

教师:音乐华丽委婉,表现杨玉环自怨自艾的惆怅心情,这样的唱腔就是四平调。教师总结梅派唱腔的特点。

教师:京剧旦角的流派有很多,除了梅派之外还有尚派(尚小云)、程派(程砚秋)、荀派(荀慧生),他们在舞台上也塑造了很多经典的人物形象,比如尚派的《双扬公主》、程派的《窦娥冤》、荀派的《红娘》等,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下来欣赏这些优秀剧目。

2、欣赏《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教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空城计》中诸葛亮的唱段《我正在城楼观山景》,体会一下旦行和生行这两个行当的不同之处。

完整聆听唱段,并思考:生角的嗓音有什么特点?这段唱腔有什么特点?它的节奏、速度是怎样的?

跟随老师模仿演唱“我正在城上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一句,注意咬字准确。教师简介唱段内容。教师简介马连良。对比分析旦行与生行

总结与交流

京剧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的声腔艺术丰富多彩,表演异彩纷呈。希望同学们了解它,喜欢它,欣赏它。

八年级音乐下册的教案设计 6

教学目标:

1、了解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2、认识邵永强,了解他的生平及作品。

3、感受音乐形象和情绪,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片,了解大漠。

2、简单介绍大漠的历史文化。

3、揭示欣赏曲目。

思考并回答:听一听,看一看,了解黄河的历史文化。

二、欣赏《大漠之夜》

1、播放《大漠之夜》。

提问:你听过能联想到什么情景?你的心情如何?

2、介绍改编的钢琴协奏曲《大漠之夜》。出示协奏曲的概念。每听过一段,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1)聆听

师:这歌声来自哪里呢?

生:大漠上。

师:这首歌就叫《大漠之夜》。本歌曲主要表达的是什么思想感情?

生:赞美大漠之美。

3、初听歌曲,初步感受其音乐形象及情绪。

给学生听其他的关于大漠的歌曲,分析两者的异同,畅谈你更喜欢哪部作品。

八年级音乐下册的教案设计 7

教学内容:

欣赏《花儿与少年》的不同版本,及其它青海民歌。

教学目标:

学生在欣赏、伴奏等音乐活动中,接触具有民间特色的代表性音乐作品,扩大音乐文化视野。

教学重点:

速度和节拍的变化产生不同音乐情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

师:今天老师首先给大家带来一段歌曲大串联,大家听一听里面有几首歌曲?如果有熟悉的能不能学唱两句或者说说个歌曲给你的感觉。

(播放视频、学生回答)

师:你听的真仔细,能不能学唱两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出歌曲的风格迥异。

总结加导入:其实老师刚刚播放的都是我们全国各地风格各异的民歌,那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青海的民歌《花儿与少年》,请同学们听听歌曲的演唱形式和歌曲的情绪。

播放视频《花儿与少年》(男女二重唱)[视频为最后一段]

1、请学生先说演唱形式。

2、再说情绪(快乐,活泼)。

二、介绍“花儿”

师:快乐的歌曲在青海的草原和山间被那边纯朴的人们传唱,他们表达感情的方式也非常的纯朴:就是用自己喜爱的歌曲,很多情歌就是这么来的,其实这首《花儿与少年》就是一首情歌,那么花儿代表什么你们知道吗?(学生可能回答:美丽的姑娘)

师:对了,花儿就是指如花似玉的姑娘,其实花儿不光是指姑娘,由于青海地域广阔,所以流传着许多风格的民歌,“花儿”也是民歌的一种,青海的花儿一般是在山里和田间歌唱的。(边出示幻灯“花儿”介绍边说)

三、欣赏器乐版《花儿与少年》(古筝独奏)

师:经典传统的民歌也常被人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演绎,下面让我们共同欣赏器乐版的《花儿与少年》,你听听是什么乐器演奏的,乐曲的情绪是如何来变化的?

完整听赏乐曲,学生回答演奏形式(古筝)

1、师:真棒,你听出了是筝的演奏,其他同学听出了吗?(表扬全体)

它确实是筝,在这里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新型的乐器,它叫新筝,是在古筝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

(幻灯出示新郑古筝对比照片,及新筝的简单介绍)

师接着说:你看,它有两排琴码,所以旋律音更丰富,音色也更饱满,如果说古筝是美丽的黑白照片,那么新筝就是色彩丰富的彩色照片。

“那乐曲的情绪是如何来变化的?”

2、学生边回答,师边切出每部分的一小段旋律,学生说:一开始很慢……师“是不是这一段?这是歌曲的开头是引子的部分还没有进入主旋律”“这一段情绪非常的欢快是歌曲的第一段,A段”依次介绍,出示ABA结构。

3、师:“其实情绪的变化和乐曲的速度和节拍是有关系的,让我们跟着乐曲感受一下情绪不同的两段它们的拍子和速度的变化”。

学生跟着乐曲感受速度与节拍的变化(多媒体出示表格)

学生回答,师表扬。

总结:

A段是二四拍,它的强弱规律是?(生:强弱)师范唱,接着说:所以节奏感很强很欢快。

B段呢是三四排,它的强弱规律是?(生:强弱弱)恩,它的节奏很平稳,师范唱,而且速度比A段慢,所以我们感觉这段曲调很柔美祥和,(过渡:)非常具有歌唱性,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我们先来唱五线谱,老师唱一句,你们唱一句”。

“仔细听”。

A跟老师一句一句唱五线谱,个别难点句可以反复唱下,基本唱连贯

B用la连起来唱一唱,遇到唱得不好的,回过头来单独唱谱,纠错。

c完整唱,老师对声音作要求(注意换气位置声音扬出来等等),唱好。

4、过渡:大家唱的真好,让我觉得B段更优美了,那么非常欢快的A段大家换个方式来体验,让我们为歌曲来伴奏吧(大家身上带乐器了吗),没关系,我觉得大家的身体就是最好的乐器,我们可以通过踩地,拍腿拍手来伴奏,请同学们听着A段来创编你的节奏,呆会请同学来展示”

听乐曲A段,生创编,展示。

师整合:大家的创作给老师带来了灵感,你们看这样怎样?(和学生一起打节奏)

5、融入乐曲:A段声势表演,B段跟着哼唱。

四、结束

同学们,其实我们身边还有许多这样经典动听的民歌,它们就像是明珠一样镶嵌在我们这块土地上,如果大家能留心采集,它将成我们宝贵的财富。

八年级音乐教案人教版 8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青春舞曲》。

2.音乐活动:为《青春舞曲》编配打击乐伴奏,并创编舞蹈动作。

【教学目标】

1.学会并背唱歌曲《青春舞曲》,正确把握歌曲的情绪,体会歌曲的旋律特点。

2.通过音乐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节奏感和创造力,训练协调性,加深对歌曲风格的理解。

3.了解维吾尔族音乐特点,并结合维吾尔族民族乐器及舞蹈动作体会音乐与舞蹈合作产生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

用自然的声音准确地演唱《青春舞曲》。在教学中,既要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掌握应学的知识,又要使课堂的气氛活跃,充满“青春气息”,同时还要发掘“青春”的思想含义。

【教 法】

听唱法、表演法、创造法

【教学过程】

八年级音乐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自主学唱歌曲《英雄凯旋歌》,产生对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兴趣并乐于参与到音乐实践中。

2、通过二声部合唱,产生对和声的美继续追求的愿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构唱→听音→实践→总结”自主学唱歌曲。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形成首调唱名法中7个音的'音高概念。

2、能够音准准确的构唱《英雄凯旋歌》中的音程。

3、音准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英雄凯旋歌》。

4、能够视唱简单的二声部。

教学难点、重点:

和谐、自然、音准准确的二声部视唱《英雄凯旋歌》。

教学难点:

1、构唱《英雄凯旋歌》中的音程。

2、大小二度变化音的演唱。

3、一字多音的演唱。

4、二声部的合唱实践。

教学准备:

1、《英雄凯旋歌》音频资料。

2、学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课间反复播放《英雄凯旋歌》音乐。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无意间融入对音乐旋律的初步记忆。

(二)新课讲解。

1、复习c大调音阶。(3分钟)

(1)教师用钢琴弹一遍,上下行。学生听,在心中默唱。(教师提示学生注意钢琴的音色及音准)

(2)学生模仿钢琴的音色、音准跟琴轻声唱。

(3)学生模仿钢琴的音色、音准无琴轻声唱。

(4)运用柯达伊手势辅助唱音阶,通过手势的提醒,进一步提高音准。

【设计意图】巩固音阶,唱准每一个音。

2、学唱歌曲旋律。(20分钟)

(1)根据老师所给手势唱音名。

(2)给第一个音,挥拍视唱《英雄凯旋歌》旋律。

(3)解决视唱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例如:变化音、节奏、宽音程等)。

(4)给第一个音,挥拍完整、流畅的再次视唱《英雄凯旋歌》旋律。

(5)学生自己加歌词演唱歌曲。发现一字多音的演唱难点,教师进行引导解决,并提示演唱时的声音位置、咬字、情感表达。

【设计意图】通过柯达伊手势练习构唱音高、完成歌曲旋律视唱,达到音准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的目的。

(三)拓展实践。

1、听音练习,简谱填写学案中的二声部唱名。(5分钟)

(1)第一遍听。

(2)第二遍检查。

(3)请一位学生唱出自己所听答案,教师在演唱过程中,用手势公布正确答案,其他同学较对这位同学正确与否,并对自己的答案进行纠正。

【设计意图】通过练耳,加强音高记忆。

2、给第一个音,挥拍演唱听写的二声部。(2分钟)

【设计意图】巩固锻炼学生识谱视唱能力。

3、分组进行二声部合唱练习。(6分钟)

【设计意图】让学生不仅锻炼识谱视唱能力,还锻炼学生二声部的听觉,感受和声效果,初步体验合唱的美。

(四)归纳总结。(4分钟)

1、用选择题的方式选择所学歌曲的曲式结构。A、A+B+BB、A+B+cc、A+B+A。

2、学生回顾总结今天所学内容。

3、起立,有感情的演唱《英雄凯旋歌》结束本节课。

八年级音乐教案 10

教学目标:

1、喜欢聆听、演唱民歌及具有民族风格的通俗歌曲,愿意探索有关民歌的音乐文化知识。

2、掌握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

3、欣赏,初步感知南北民歌的风格特点,感受民族音乐与民俗风情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

欣赏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太阳出来喜洋洋》。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四川民歌的风格,感受民歌的绚丽风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

教具:

多媒体、视频、音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1、民歌是什么?

民歌是人民的歌、民族的歌,是真实反映劳动人民情感、生活的歌曲作品。民歌以口头传播,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传一代的传下去至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在代代积淀与传承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又赋予了音乐不同的形式和内涵,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民族音乐。它们是音乐文化的基础和源泉。

2、民歌的分类。

山歌、号子、小调。

三、新课教学:

1、欣赏《槐花几时开》。

在中国的民歌中,“花”是一个最普遍的主题,其用法有三种:一是以花喻人,借花表法情爱;二是歌颂大自然,传授自然知识;三是借花起兴,以花为歌唱媒介,而花本身没有特定含义。

我们今天这堂课从“花”出发,感受民歌的`绚丽风采。

欣赏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

介绍“晨歌”,聆听歌曲,体验歌曲中富有地方特色的“啥子”的唱。

“高高山上(哟)一树(喔)槐(哟喂),手把栏杆(舍)望郎来(哟),娘问女儿呀,你望啥子(哟喂)?(哎)我望槐花(舍)几时开(哟喂)。”

xxxx年11月28日,时隔60年后,87岁的老人喻祖荣在宜宾市青年川剧团又唱起了由他本人改编的民歌《槐花几时开》。60年前,正是喻祖荣将一曲名叫《神歌》的宜宾民歌,改编为了如今大家耳熟能详的《槐花几时开》,并最终传唱全国。

2、欣赏《太阳出来喜洋洋》。

《太阳出来喜洋洋》是一首四川儿童上山砍柴时唱的歌。歌曲形式简单,乐观爽朗表达了儿童们热爱劳动、热爱山村生活的情感。按照不同的歌唱方法分类,它属于山歌中的矮腔山歌。其音乐清新质朴,旋律较自由。全曲音乐只有六度,句间大多一字一音,节奏明快;句尾常用自由延长音抒发情感,使音乐悠扬舒展。句间采用的衬词“罗儿”、“郎郎扯光扯”等,来自赶牛的吆喝声和锣鼓声,流露出歌者愉悦自得的心情,使这首山歌更加生动形象。衬词虽无实在意义,却起到更好表达山中樵夫豪迈、自由的性格特征。作曲家黎海英将它改编为独唱曲,歌唱家蔡绍序富有热情和浓郁四川乡土气息的演唱,使这首民歌成为音乐舞台上常用的曲目之一。我们能够在歌曲中感受到四川人民的热情与豪迈之情,感受歌曲旋律的热情、豪迈、自由。山里的樵夫每天都要上山砍柴,非常的辛苦,樵夫们唱着豪迈、热情的山歌,我们可以看出樵夫们身上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以此升华同学们对生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通过学习民歌《槐花几时开》、《太阳出来喜洋洋》,感受了民歌的绚丽风采,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民歌是我们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了解中国的音乐,必须研究民歌,因为民歌是一切民族音乐的最丰富的源泉,让中国的花朵,香飘四方。

八年级音乐教学设计 11

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我国“瑶族”风土人情,初步感受瑶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风格特点。

技能:引导学生结合音乐要素(力度、速度、情绪等)听赏音乐,进一步培养其音乐感受、欣赏能力。

通过课前、课堂实践活动,培养主动学习音乐的兴趣。

思想: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情趣,增强和培养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

课型:本课是一节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

课时:一课时。

难点:音乐旋律中变化的力度、速度、情绪与塑造音乐形象的关系。

重点:了解瑶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风格的主要特征。

教法:音乐视听欣赏与对比分析、讨论探究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欣赏《爱我中华》

问: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有多少个成员,你都知道哪些?

听乐曲片段(瑶族舞曲)问:这么美妙的音乐来自哪个民族?导入新课。

二、进入新课

(一)人文介绍。瑶族风情、文化艺术铺垫(学生结合屏幕简介“盘王节”由来,介绍“长鼓舞”等极具“瑶族”特点的“瑶族文化”),教师补充。

1、瑶寨简介(屏幕出现瑶寨风情并配以文字介绍)。

(盘王节和长鼓舞)

2、《瑶族舞曲》(作品背景介绍略)

(二)初听全曲,了解全貌

1、乐曲描绘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表达瑶族人民怎样的心情?你是从乐曲的哪些特点中得到这样的感知的?

全曲可分为几个部分?

2、学生讨论

3、教师总结:全曲描绘了瑶寨人在节日的夜晚,围坐在篝火旁,载歌载舞的热烈场景。结构为:A+B+A‘三大部分

(三)分段欣赏

1、第一部分之第一主题

1)听一听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思考:音乐给你怎样的感受,构成音乐的主要音符为?第一主题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有什么不同?

2)播放第一部分第一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教师结合欣赏简单介绍羽调式

2、第一部分之第二主题

1)听一听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题,思考:主题二与主题一比较有何异同点

2)学生讨论,教师小结(主题二由主题衍化而来,在速度、力度方面同第一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播放第一部分第二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

3、第二部分主题

1)欣赏第二部分主题,提问:与第一部分比较,音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令你想到了怎样的情景?

2)播放第二部分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

(四)完整地再次复听全曲,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音乐。

三总结:

引导学生讨论:瑶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特点。

八年级音乐教案:G大调弦乐小夜曲 12

一、指导思想: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以聆听为主的欣赏课。教学内容分为听赏、知识点、感受与体验活动三部分。让学生在聆听乐曲中了解室内乐、小夜曲,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赏习惯,提高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以前没有听说过室内乐也没有接触过,通过此单元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室内乐的概念并能对乐曲进行分析和区分

三、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能在聆听、演唱、音乐活动中,感受体验乐曲中的不同音乐情绪。

2、能熟练模唱四个主题音乐,在听赏中辨别主题出现的顺序。

(二)教学重点:

能积极主动聆听、演唱、参与音乐活动,感受乐曲中的不同音乐情绪和奏鸣曲的结构形式。

(三)教学难点:

能熟练模唱主题音乐,感受旋律内在的音乐要素。

四、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1、搜集小夜曲和室内乐等文字及音响资料。

2、播放获得奥斯卡金奖的电影〈莫扎特〉

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老师用生动的语言,有感情地介绍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自幼从父学习音乐,4岁即公开演奏古钢琴,5岁开始作曲,故有“音乐神童”之称。

2、揭示课题《G大调弦乐小夜曲》

三、聆听感受音乐。

1、播放《G大调弦乐小夜曲》

主部主题。

2、提问:

a、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b、这段音乐分成几个乐段?每个乐段的风格和情绪有什么不同?

3、教师小结:

呈示部的主部主题包括了两段风格不同的音乐:

主部主题的开头是带有那不勒斯风格的一段旋律:

1=G 4/4 1 05 1 05 | 15 13 5 0 | 4 02 4 02 | 42 72 5 0 |.......

这部份音乐用主、属和弦的分解和弦构成旋律。它采用问答式的手法作为旋律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予以发展,给人以雄壮有力、流畅明快的感受。随后,呈现了一段柔婉清盈的旋律:

1=G 4/4

5 — 6 — | 4 4 3 3 | 2 2 17 67 | 10 20 30 0 |......... 这段旋律留给人们一种庄重典雅的舞蹈印象。接着,乐曲把人们引向一种热烈、欢快的景象之中。

4、播放副部主题。

5、播放整个乐曲。

6、再次播放全曲。

7、讲解奏鸣曲式:

呈示部 展开部 再现部

主 连 副 结

部 接 部 束

主 部 主 部

题 题

四、巩固升华。

1、这节课我们欣赏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是谁写的?他是哪个国家的的作曲家?代表作有哪些?

2、这首乐曲的体裁是什么?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3、这首乐曲的曲式结构是什么?请写出它的结构图。

4、《G大调弦乐小夜曲》题目中的小夜曲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你还知道哪些小夜曲吗?

五、课外拓展

六、总结

五、核心教学策略

音乐新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音乐课是通过聆听、感受、表现和创造音 我的基本策略是,以“音乐”为本,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与创造体验,以鼓励为主,让学生能积极乐观的参与到音乐课堂活动中来。

八年级音乐《十面埋伏》教案 13

八年级音乐《十面埋伏》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了解音乐体裁中的叙事曲的音乐风格。

2、使学生从音乐中重温历史、感受音乐的表现力。

3、通过赏析,能结合音乐讲述楚汉之争的这一段历史,初步知晓音乐描述历史事件的一些表现手段。

教学重点

1、了解弹拨乐器琵琶的相关知识。

2、抽象的音乐和历史事件完美的结合并进行欣赏。

教学难点

抽象的音乐和历史事件完美的结合并进行欣赏,感受音乐的表现力。

教具

笔记本电脑、多媒体教室。

教法

演示、体验、讲授。

教学目标

组织教学开发右脑了解弹拨乐器琵琶的构造及其音色特点。音乐的情感体验了解音乐体裁中的叙事曲重温历史,音乐与历史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唱)。

“一边倒”。

二、导入新课

(播放幻灯片并提问。)

1、大屏幕上的乐器叫什么?

2、观看大屏幕,了解琵琶的基本构造。

3、播放一首琵琶独奏曲的片段。

4、听乐曲,试回答琵琶的。音色。

举例:你知道此乐器独奏的乐曲有哪些?

5、欣赏乐曲片段,感受一下这首乐曲,使你想到了什么?(《十面埋伏》。)

三、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

1、叙事曲。

2、讲述和十面埋伏相关的历史楚汉之争。

3、乐曲取材。

4、播放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

(师)跟随音乐进行讲解,每一段音乐情绪的变化,描写场景的变化等。

四、《十面埋伏》不仅是我国琵琶武曲中的精品,也是人类音乐文化的瑰宝。并被誉为我国十大名曲之一。

中国十大名曲有哪十首?(试回答。)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琵琶的结构;音乐体裁叙事曲的风格;重温了历史楚汉之争;历史与音乐相结合,感受了音乐的表现力。

六、作业

1、课下重新欣赏音乐《十面埋伏》。

2、通读《史记》中的《项羽本记》。

八年级音乐教案 14

【教学内容】

1、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2、了解“信天游”。

3、中国民歌的体裁类别:山歌与号子。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感知和体味我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和丰富多彩的民歌作品,扩大艺术视野。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演唱,对比分析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不同地域的人文风情与音乐特点;感受到优秀的音乐文化源头是扎根在人民大众之中的。

3、知识与技能:

了解民歌的基本概念和山歌、号子、小调三种体裁类型及特点。

【教学重点】

感知和体味民歌的基本概念和山歌、号子、小调三种体裁类型及特点,感受到优秀的民歌来源于生活,是在人民大众之中产生的。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积极投入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播放小提琴演奏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学生进入教室。

感知与体验

一、导入

出示三幅图片,欣赏教师钢琴弹奏一段民歌主题片段,音乐表现了哪张图片上的内容?

说明:“听是学习音乐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富有感染力的演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强化审美体验。熟悉主题旋律,为后面欣赏原生态的歌曲作铺垫,能让学生立刻进入到当地的音乐风格中。

二、赏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1、欣赏阿宝演唱的这首歌曲的第一乐段,感受这段歌曲的风格特点。

2、知道“信天游”,通过选择准确的词语概括“信天游”的风格特点。

3、了解“山歌”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4、师生跟着钢琴哼唱歌曲的第一乐段。

5、欣赏视频。

思考:这段歌曲分为几个乐段?

感受这段歌曲第二部分“一领众和”的风格特点。

6、了解“号子”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7、熟悉主题(第二乐段片段):请看着谱例,演唱主题旋律。

说明:整首民歌由两类音乐体裁创编而成,在了解基本概念与特点之后,通过领唱与合唱的形式,表现和体验“号子”“一领众和”的`特点,帮助学生记忆与掌握不同民歌体裁类别的风格特点。

8、学生即兴创编“号子”。

模仿劳动号子的形式,创编情景,并用“一领众和”的方法演绎出来。

三、课堂小结:

民歌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的歌曲,它在广泛流传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成为艺术宝库中的珍品。民歌反应的内容与人民生活及地方风俗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形式简明朴实,曲调短小生动,易唱易记。

人们在民歌的口头传唱中加入了当地的方言、语音语调,这些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内容,让民歌传唱得更广,更多姿多彩!多听民歌、多唱民歌,去探索、发现和保护色彩斑斓的世界民族音乐瑰宝,通过民歌来继承传统文化,表达出我们的爱国热情!

八年级音乐教案 15

教学理念:

情景教学是教师为刺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创设特定的问题情景以培养他们独立探求问题的本领的教学方法,它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学唱舞剧《红色娘子军》第四场中《军民团结一家亲》时,根据剧本第四场内容结合歌曲演唱,通过学生表演学习舞蹈,并在愉快的情境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进而体会革命战争时期人民热爱红军的思想感情。

通过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音乐视野,而且在学生亲身体验了音乐,进一步激发了兴趣,自觉地探索和研究表现文学剧本的不同音乐形式。教学作为一种认识过程,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统一在其中,否则,人们常言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失去了理论根据。在教学这种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由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构成。其中师生间存在着两条交织在一起的信息交流回路:即知识信息交流回路和情感信息交流回路,二者互相影响,彼此依存,从不同的侧面共同作用于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教学理念,本课内容将学唱简单的歌剧选曲引申到了用民族舞蹈、现代舞融合芭蕾舞的动作进行创编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一种唤醒或启迪智慧的作用。在这个时候学生联想自由驰骋,情绪随意起伏,感知在暗暗积聚,技能在与时俱增。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唱舞剧选曲《军民团结一家亲》,体会歌曲的亲切、热烈的情绪,进而体会革命战争时期人民热爱红军的思想感情。

二、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第四场,使学生对当年军民的鱼水深情有深刻的理解,也为了使学生对舞剧插曲有初步的印象。

三、用现代舞或民族舞蹈融合芭蕾舞的动作为歌曲创编。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有自然的声音歌唱《军民团结一家亲》

2、歌曲中对比性乐句的处理。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师生双边活动设计意图

一、引入

1、播放一段音乐学生跟老师动起来做一段芭蕾手位动作

2、提问中国有没有芭蕾舞蹈?

3、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第四场,使学生对舞剧选曲有初步的认识,也使学生对当年军民的鱼水深情有初步的理解,也为了使学生对舞剧插曲有初步的印象。

用同学们熟悉的舞蹈,与本课学习内容相联系,既自然揭题又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

二、歌曲学唱、歌词内容体会

1、简单介绍曲作家、分析歌曲

2、老师范唱歌曲

3、采用跟唱法,学生跟老师钢琴唱歌曲

4、注意歌曲中对比性乐句的处理。启发学生比较、选择不同的歌声来表现歌曲前后两段的不同情感。并用刚劲有力的歌声演唱歌曲的结尾句。

5、分组表演唱歌曲歌曲难度不大,不用占用过多时间,主要是请学生思考歌曲的情绪与思想感情。使学生从音乐的'表现上,学会如何处理、表达歌曲的感情。

三、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第四场

1、再次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第四场

2、分组讨论谈谈自己的感受并模仿其中一两个动作。扩大音乐视野,进一步了解剧情,并感受民族化芭蕾舞剧,由衷的倾佩之情由此而产生。

四、参与创编学生分组讨论

用现代舞或民族舞蹈融合芭蕾舞的动作为歌曲创编,歌曲中对比性乐句的设计为重点。进行创编,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中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在活动中再次复习巩固所学歌曲。

五、总结

1、请学生谈本节课的感受

2、师生交流和总结:相对于欧洲芭蕾艺术的发展,我国的芭蕾舞蹈艺术发展几乎晚了3个世纪,但是它是将芭蕾的精华与中国的气派融为一体,为世界芭蕾舞坛增添了一朵奇葩。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找到合适的发展方向;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课后作业

1、背唱歌曲《军民团结一家亲》给自己的家人或朋友听。

2、利用网络欣赏芭蕾舞剧《天鹅湖》,把小组最喜欢的片断记下来,包括片断的故事情节和哼唱出片断的音乐旋律。和家人朋友一起分享歌曲,搜集资料为下节课做准备。

板书设计:

《军民团结一家亲》

曲:吴祖强、杜鸣心等

填词:集体

一、芭蕾舞剧

二、装饰音:

1、前倚音

2、保持音

3、重音

八年级音乐教学设计 16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舞蹈和学做舞蹈动作,能辨认、识别非洲音乐和舞蹈,并能了解非洲音乐节奏特点与舞蹈的密切关系。

2。模仿非洲黑人舞蹈。

教学重难点

欣赏非洲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能模仿和学习一两种独特的音乐表现法。

教学用具

钢琴、油彩、草裙、贝壳、纸盒、羽毛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言:

教师:今天我们要去环球之旅的第三站──非洲。

非洲大陆,以撒哈拉沙漠为界分为两大部分,撒哈拉沙漠以南,称为南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北,称为北非。北非的音乐,深受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几乎可以说完全阿拉伯化了,人们通常将北非音乐归于阿拉伯音乐。撒哈拉沙漠以南不少地区还保存着自己的传统音乐,我们所说的非洲音乐通常指这些地区的传统音乐。让我们听一首南非民歌《依呀呀噢咧噢》。

二、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依呀呀噢咧噢》,感受歌曲的情绪、风格特点。

教师小结:人声演唱是非洲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首典型的非洲民歌,歌曲以朴实的音乐语言叙述了黑人对家乡缠绵的思念和急于回到故乡的迫切心情。

2。教师范唱歌曲,鼓励学生轻声模唱。

3。演唱歌曲(三至四遍):

(1)完整连唱歌曲,要求用一半的音量。

(2)处理歌曲,重点突出歌曲的特点。对学生提出的个别难点,进行单独练习。

(3)总结非洲歌曲旋律、节奏的特点。

(4)启发学生指出黑人歌曲具有多声部的特点。

(5)教师应用五度关�

(6)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三、延伸

聆听当代流行歌手演唱的摇滚风格的歌曲,引导学生注意传统演唱方式与摇滚演唱方式在节奏上的变化和差异。

非洲黑人舞蹈对美国和其他西方世界的音乐舞蹈产生了很大影响。它特有的节奏是现代西方大多数流行音乐舞蹈的来源,爵士乐、摇滚乐、迪斯科音乐舞蹈的动作和节奏中,可明显看到非洲黑人舞蹈的影响。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感受了非洲黑人歌曲的特色,了解了非洲音乐节奏特点与舞蹈的密切关系,体验了非洲丰富多样而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让我们热爱世界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树立多元文化的价值观念。

八年级音乐教案 17

教学内容

1、认识乐器

2、音乐欣赏:《尔达什舞曲》(小提琴)、《梦幻曲》(大提琴)、《西西里舞曲》(长笛)、《拿波里舞曲》(小号)、《单簧管波尔卡》(单簧管)。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不同乐曲和看图,认识西洋管弦乐器、乐队极其声部,听便不同乐器和不同声部的音色,了解西洋管弦乐器常识及其有关知识。

2、通过对不同音乐作品的欣赏,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

教学重点:

通过音乐欣赏,使学生了解西洋乐器的外形和音色,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的组成,体会不同音乐作品的风格,启发学生体会和感受大型管弦乐作品。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接受欧洲音乐语言,并能体会和理解音乐的美,与此同时,将音乐知识介绍给学生。

教学过程

1、播放一段管弦乐作品,引出主题-----西洋管弦乐队及其中的乐器。

2、介绍西洋管弦乐队。出示管弦乐队图片。

3、介绍西洋乐器。

(1) 木管组:长笛和短笛;双簧管和英国管;单簧管和低音单簧管;大管和倍大管;

(2) 铜管组:小号、长号、大号以及圆号。

(3) 打击乐器组:定音鼓、镲、大鼓、小鼓、铃、三角铁、锣、钢片琴、木琴、钟琴等。

(4) 弦乐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

(5) 其他乐器:键盘乐器,钢琴、管风琴、古钢琴。

4、音乐欣赏

(1) 将教材上的欣赏曲目各播放一段,让学生填写演奏乐器和最初的感受。

(2) 对每个乐器进行讲解和欣赏。

(3) 再次欣赏,将学生引入对乐器的更深层理解。

(4) 小提琴独奏《尔达什舞曲》重点抓住慢板和快板的对比,尤其是慢板所表现的带有忧郁的、深沉的情绪;而快板部分则是欣赏一种奔放的情绪和小提琴快弓的演奏技巧。

(5) 大提琴独奏《梦幻曲》重点欣赏其优美的、波浪起伏的旋律线与大提琴的柔美、醇厚的音色的结合,所营造的梦一般的意境。

(6) 长笛独奏《西西里舞曲》感受长笛清亮、优雅的音色和西西里舞曲的六拍子、小调性柔和色彩以及流畅的旋律。

(7) 小号独奏《拿波里舞曲》除掌握小号的音色外,特别注意其中的节奏性。

(8) 单簧管独奏《簧管波尔卡》体会波尔卡舞曲的题材特点,旋律型和节奏的变化所造成的。不同段落的对比,并掌握单簧管的音色特征。

5、对本课进行总结。

课后反思

西洋管弦乐器和西洋管弦乐队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在班级有部分学生学习了一些管弦乐器,由他们进行初步的讲解效果会更好。对乐曲的理解可以逐步进行,尽量先从感性上进行欣赏,再从节奏和速度上进行讲解,逐步的对音乐进行剖析,达到欣赏音乐的目的。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