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这里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实用的合作协议书优秀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甲方:住所:联系电话:乙方:住所:联系电话:风险提示:
合作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合作设立公司、合作开发软件、合作购销产品等等,不同合作方式涉及到不同的项目内容,相应的协议条款可能大不相同。
本协议的条款设置建立在特定项目的基础上,仅供参考。实践中,需要根据双方实际的合作方式、项目内容、**义务等,修改或重新拟定条款。
一、合作总则甲乙双方依照挖掘优势资源潜力,发展学校职业教育,优化建设人才结构,使学校成为培养人才的摇篮,让学生掌握就业的过硬本领,以满足社会对实用性人才的需要的指导思想,坚持相互合作,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基本原则,建立校企合作关系。
二、办学内容
1、**层次:________年制高职专科、________年制普通XX。
2、培养模式:前________年在校学习,后________年在用人单位实习。
3、学习方式:理论实训实习。
4、学生数量:大专_______人、XX_______人。
三、责任和义务风险提示:
应明确约定合作各方的**义务,以免在项目实际经营中出现扯皮的情形。
再次温馨提示:因合作方式、项目内容不一致,各方的**义务条款也不一致,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拟定。
1、甲方
(1)按照企业需求设置专业,使培训的人才适____市场的需求、与乙方共同开发与实施专业人才培训方案,即共同决定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调整课程设置。
(2)协助乙方进行教学文件的编制工作,对乙方联合办学班级的教学与管理进行抽查评估,协调处理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3)联合办学专业的学生在实习期,甲方负责为学生办理意外伤害医疗保险理赔事务。
(4)联合办学专业的学生完成教学计划后,**到学校考核,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学生方能录用并输送到用人单位上岗,不符和用人单位要求的学生甲方可配合学校另外推荐就业,并可办理其学生档案托管,户口关系迁移到长沙等手续。
(5)其他原因,用人单位不能接收符合条件的联合办学专业的学生,甲方负责学生的就业安置。
2、乙方
(1)发挥自身的行业优势和社会影响并对双方成果进行推广。
(2)负责_______省教育厅招生计划指标的办理。
(3)负责招生,教学,办理新生的迁户口,学生证。
(4)配合甲方按市场需求合理设置专业的课程开发、对学员的严格管理,重点强化学员良好的个人习惯,语言沟通,时间观念,责任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快速养成。
(5)与甲方积极配合,根据用人单位提供的培养目标完成联合办学专业班级的课程配置及相关教学,管理文件的制定,如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
(6)联合办学专业的学生实习期间,乙方负责派教师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并与用人单位联系,了解相关情况。
(7)有并要的情况下,可申请用人单位派人员到乙方讲课或进行学术交流。
四、考核及录用
1、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专业知识和个人的素质不合格,或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的,甲方不负其责任。
2、乙方完成《培养实施方案》中涉及的有关课程教学任务后,由甲方推荐到用人单位学习,在实习期不合格的,甲方不负其责任。
3、学生在校期间如有重大**,违法(打架斗殴,连续旷课_______天或_______天以上,偷盗)行为,将取消安排就业机会。
五、费用
1、乙方按甲方招生计划**生源,负责招生,招生的一切费用由乙方自负。
2、学员在校学习时享受与在校大,XX生同等待遇。
3、联合办学专业的学生实习每月生活费不低于_______元,由甲方向用人单位收取,并开具劳务费**交用人单位、甲方收到款项后于每月____日前按以下比例发放到每位实习学生。
(1)甲方:_______%(**面试,保险事物处理,税金等费用)。
(2)学生:_______%(实习期间用人单位包食宿后的零用钱)。
4、本协议有效期:自本协议签订之日至学生毕业(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止)有效。
六、其他
1、未尽事宜,由甲乙方双方本着平等互利原则另行商议。
2、本协议书涉及的费用问题,如有争议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3、本协议书一式_______份,合伙人各执_______份,见证人_______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甲方(签字):签订地点: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乙方(签字):签订地点: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数学是一门如果基础打得不好,后面的内容就绝对无法学好的科目。如果基础不够坚实,在上面建造什么样的房子都很容易会倒塌。所以,一直要追到源头,弄明白不懂得地方到底在哪里。
趣味盎然的古诗
古诗中,五言绝句是四句诗,每句都是五个字;七言绝句是四句诗,每句都是七个字。有一本诗选集,其中五言绝句比七言绝句多13首,总字数却反而少了20个字。问两种诗各多少首?
如果去掉13首五言绝句,两种诗首数就相等,此时字数相差
13×5×4+20=280(字)。
每首字数相差
7×4-5×4=8(字)。
因此,七言绝句有
28÷(28-20)=35(首)。
五言绝句有
35+13=48(首)。
答:五言绝句48首,七言绝句35首。
假设五言绝句是23首,那么根据相差13首,七言绝句是10首。字数分别是20×23=460(字),28×10=280(字),五言绝句的字数,反而多了
460-280=180(字)。
与题目中“少20字”相差
180+20=200(字)。
说明假设诗的首数少了。为了保持相差13首,如果增加一首五言绝句,那么,也要增一首七言绝句,而字数相差则增加8。因此五言绝句的首数要比假设增加。
200÷8=25(首)。
五言绝句有
23+25=48(首)。
七言绝句有
10+25=35(首)。
假设都是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的首数是
(20×13+20)÷(28-20)=35(首)。
与
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即使有不懂的东西也只是忽略过去,或者简单地问一下就算了,更不会为了解决自己不懂的问题而去翻看低年级的教材,最后却落得个丢脸的下场……特别是自己一个人学习的时候,为了能够把根源找出来,不妨试试去自问自答。所以,要把低年级的教材或者辅导书放在身边,随时学习。
一弓变二口
从一盒火柴中取出15根,排成图1所示的“弓”字形。
只许移动其中的4根,要用这些火柴排成两个正方形,怎样移动?
一动手搬火柴,就会发现,先要知道两个正方形各是多大。所以不妨先做一点简单的计算。
一个正方形的四边所用火柴棒的根数相同,所以排成一个正方形所用火柴棒的根数是4的倍数。
原图共有火柴15根,试从15中拆出一个4的倍数,得到:
15=12+3
=12+4-1
=4×3+4×1-1
由此可见,可以设法排成一个每边3根火柴的正方形和一个每边1根火柴的正方形,使小正方形有一边在大正方形的边上,例如可以排成图2。
从原图移动4根火柴得到新图的方法,如图3所示,其中虚线表示移动的火柴。
默算和熟练是快速解题的方法。之所以说有必要进行默算,是因为脑子总会比手动得快。另外,所谓熟练,就是指对某题目熟悉,能把它从头到尾快速地解答出来。就像走过几次的路为什么很容易找到,因为你对它已经熟悉了。只有把题目练到熟练的程度,才可能在考试中奏效,刚做完一遍就觉得“嗯!我懂了”这种程度是远远来不够的,至少也要做到能够把题目从头到尾一气呵成地写下来才行。
等熟悉默算和熟练的方法后,往往就会出现脑比手快的现象。如果到了这种程度,不仅做题的时间不会不够用,在进度推进上也会比以前快得多。
明明学习过,却总得不到分,还有比这更委屈的事吗?只要把上述方法吃透,大家一定能得到一个与自己实力相符的分数,考试时候的心里也会轻松些。
你起码也能得到一个对得起自己的分数吧!
水的净化――油水分离
搜集材料:
到图书馆或者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水、油、液体的分离。
提出假设:
水和油是两类不同的物质,其中,水属于无机物大类,油属于另一大类――有机物。油包括很多很多物质,如我们平时所说的各种燃料油,像汽油、煤油、柴油等;还有我们食用的油,如动物油、茶油、花生油等;还有一些护肤品,如甘油等。一般来说,不同类的物质不能相互溶解,如果将它们混合在一起的话,它们就会分层(我们在此指的是两种液体),轻的物质在上面,重的物质在下面。油和水互相不溶解,将它们混合静置,将会形成两层――油漂浮在水上。
实验材料:
1.两只烧杯 2.一只量筒
3.一个漏斗 4.铁架台(含铁圈)
5.一段短的胶皮管
6.一个止水夹 7.一块肥皂
实验设计:
油和水是典型的互相不溶解的液体。将其混合液置于漏斗中静置会出现分层,油在上层,水在下层,打开漏斗下面的开关,水就流出来了,等到水快要流完的时候,将开关关住,留下的是油。
实验程序:
1.取100毫升“脏”水,用量筒准确测量其体积并记录。
2.在“处理前”一栏中记下样品的性质:颜色、清澈度、气味。
3.将漏斗置于铁圈上,在底层套一胶皮管。
4.用手或止水夹夹住胶皮管。振荡“脏”水样品,将其倒入漏斗,静置几秒钟,直至液体分层。
5.小心打开止水夹,让下面一层的液体注入150毫升的烧杯中。当下面一层液体流完时,迅速夹住胶皮管。
6.将剩下的液体倒入另一只150毫升的烧杯中。
7.将剩下的样品水重复步骤2~4,分离的液体倒入相应的烧杯。
8.在老师的指导下处理上层的油层,观察分离后的水层的性质,测量其体积并记录。
绝句每首四句,按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较多,六言绝句极少。按格律要求的严格程度,可分为律绝和古绝。
1、律绝跟律诗一样,依照律句的特点,讲究平仄,押韵严格。
2、古绝,即古绝句,是和律绝对立的一种绝句,虽然押韵,而相对来说平仄较为自由,或者可以说是有些诗人不愿受格律约束而创作的。
但古绝和律绝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楚,因为在律诗兴起以后,即使写古绝,也不能完全不受律句的影响。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崔致远 汉诗 伤感 忧郁 七言诗
1 序言
所谓在中国文化思想上的晚唐时期是从文宗太和(827-835年),开成(836-840年)年间到907年唐朝的灭亡为止。在这个时期,因宦官专政和朋党之争,使中央政权越来越衰弱,潘震割据又使唐朝中央政府控制的地区日益减少。因为尖锐的阶级矛盾和解决不了的内部隔阂,所以874年爆发了黄巢起义。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诗人杜牧、李商隐通过自己的诗歌作品,一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他们自身的忧虑,一方面反映了发泄精神上的空虚和颓废的情绪。但是黄巢起义后,皮日休、杜荀鹤等诗人继承新乐府诗和古文运动的传统,尖锐地反映了唐朝末期的阶级矛盾。
朝鲜与晚唐时期相对应得朝代是从统一新罗僖康王(836-838年)年间到孝恭王(897-912年)年间为止。是属于新罗末期。新罗时期是汉诗在朝鲜的初步发展时期。
先进的唐文化已进入新罗,并为他们接受,以至掀起了一个向唐学习的高潮,甚至达到了不是读书出身或留唐学生,几乎没有登官场之道的地步。在不留学于唐,连做官的资格都没有的社会环境中,新罗王朝为发展儒学,加强文化统治,有计划地派出了大量的留唐学生,这些学生大部分回到了新罗,成了新罗王朝的统治骨干。
崔致远是在朝鲜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汉文作品的作家,其风格多样,题材丰富,内容深刻,在他以前的作家之中没有一个可以与他相媲美。故有人说:“崔致远孤云有破天荒之功。固东方学者皆为以宗。”也有人说:“我国文章始发于崔致远。”也有人说他是“功高初祖始开山。”这些评论,足以说明崔致远在朝鲜汉文学的发展历程中所占的地位
所以,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崔致远汉诗的分析,对于研究晚唐诗在新罗的影响与接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大体上以诗体形式上的表现,风格上的接受两个部分来探讨崔致远对晚唐诗的风格上和诗句上的接受。
2 本论
在17年的留唐期间崔致远接受了晚唐时期唐诗的影响,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对朝鲜古典汉诗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2.1 诗体形式上的表现
新罗末诗人在诗型的选择上出现七言的使用占优势,特别是律诗占大部分的现象。崔致远的作品中七言绝句是站压倒性的优势,但是他的名篇中大都是七言律诗。朝鲜的汉诗当中律诗比绝句多,七言诗的名作比五言诗的名作多。这就说明崔致远等人大体上是接受唐末的七律的影响。因为从中唐到北宋则是世俗地主在整个文化思想领域内的多样化地全面开拓和成熟,为后封建社会打下巩固基础的时期。仅从艺术形式上说,如七律的成熟、词的出现、散文文体的扩展等等。
而且作为崔致远的在唐时期知己罗隐擅长用七言诗。现存的罗隐的诗当中五分之四是七言绝句,剩下的《黄河》、《绵谷回寄蔡氏昆仲》等诗是七言律诗。崔致远的作品也是七言绝句站压倒性的优势。
在平仄的使用上罗隐的诗中首句押韵的诗占大部分。如《鹦鹉》是首句押韵,韵是上平声寒部。《赠妓云英》、《黄河》、《自遣》、《金钱花》、《柳》、《绵谷回寄蔡氏昆仲》等诗都是首句押韵式,他们的韵依次是上平声‘真’部、下平声‘庚’部、下平声‘尤’部、下平声‘阳’部、上平声‘真’部、下平声‘尤’部。
崔致远的大量的诗也是首句押韵式的诗,如《留别女道士》中:
每恨尘中厄宦途,数年深喜识麻姑。
临行与为真心说,海水何时得尽枯。
这首诗是首句押韵式仄起式的七言绝句。它的韵是上平声‘虞’部。
讴歌与中国友人的深厚友谊,与友人们倾吐肺腑,相约后会有期的诗歌如《和友人除夜见寄》:
与君相见且歌吟,莫恨流年挫壮心。
幸得东风已迎路,花好时节到鸡林。
这首也是首句押韵式仄起式的七言绝句。它的韵是下平声‘侵’部。
《登润州慈和寺上房》、《秋夜与中》等可以成为崔致远代表诗歌的诗的形式也是相同的。
崔致远在诗歌创作上擅长律诗,尤其擅长七言绝句。这是之前的诗人无能做到的。尤其是朝鲜汉诗的七言诗形式是从崔致远的诗文学开始真正地使用的。
2.2 风格上的接受
中唐时期一度盛行了古文运动,但是李商隐等人与古文运动并行不悖,他们的诗词更为美丽。
美学风格上,不乏潇洒风流,却染上了一层饱薄的孤冷、伤感和忧郁。美学理想上,如规范的讲求、意义的重视、格律的严肃。
战国秦汉的艺术,表现的是人对世界的铺陈和征服;魏晋六朝的艺术突出的是人的风神和思辨;盛唐是人的意气和功业,这里呈现的则是人的心境和意绪。与大而化之的唐诗相对应的诗纤细柔美的花简体和北宋词。晚唐李商隐、温庭筠的诗正是过渡的开始。
李商隐、杜牧、温庭筠、韦庄的诗词,“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里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题走进了细腻的官能感受和情感色彩的捕捉的倾向更为强烈。
崔致远生活在表面上强大,而已奄奄一息的晚唐时期,加上孤身一人在异国他乡的孤独,所以受到外部生活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影响,崔致远的诗歌里饱含着一定的伤感情绪是在所难免的。
崔致远的诗中这种伤感、忧郁的情绪尤其在景物诗和离别诗里表现得更为强烈。
2.2.1 景物诗
在这里把崔致远的景物诗又分为作者留唐时期创作的诗和作者离开政界之后晚年创作的诗两个部分来进行分析。
A.留唐时期创作的诗。崔致远留唐的时候正是唐朝社会的稳定性被崩溃、政治的混乱性极深的时期。当时,唐朝的文人比起出世的欲望,隐居自然的现象成了一种社会的风尚。从而,文学上追求的也是诗文的华丽。崔致远留唐时期所创作的景物诗是受到这种社会背景的影响的。崔致远在中国期间,于唐朝中和四年(684年)奉使东泛,泊舟于大珠山下,一一描绘了他所见的景物。即《石峰》、《潮浪》、《沙汀》、《野烧》、《杜鹃》、《海鸥》、《山顶危石》等诗。这些作品里所提到的景物全是中国的景物。
《沙汀》
远看还似雪花飞,弱质由来不自持。
骤散只凭潮浪簸,高低况被海风吹。
烟笼精练人行绝,日射凝霜鹤步迟。
别恨满怀吟到夜,那勘又值月圆时。
以中国为描写或抒情对象的朝鲜作品,一般不是为写中国而写中国,他们写的虽是中国,隐含的却是朝鲜民族自身的思想、感情、意志或命运。沙汀虽然是受“潮浪”、“海风”的磨练,但是晚上的沙汀如静练,行人不敢来踏破;白天如凝霜,连飞来的鹤也感到寒冷不敢移步。诗人通过沙汀的景色来反映出他的内心世界。即崔致远的外部世界是受到像“潮浪”、“海风”的唐朝社会的磨练。又得面对异国的并不是那么熟悉的社会。所以过得是像沙汀受“潮浪”、“海风”的磨练的生活,但是崔致远的内心世界是寂寞的。就像没有人光顾的沙汀,故崔致远吟诗到夜半。所以在崔致远的诗当中中国的他者形象是虽然美丽、奔放、壮观等,但又是凄凉的,感伤的。
B.晚年创作的诗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人的理念是“进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中国士大夫素有治国平天下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入世精神,而他们所到深山隐居正是由于这种抱负和用世之心无从实现。中国封建时期一些文人得意则出仕于庙堂之上,官衙之中;失意,或不满于朝政,则隐遁于山林田园,过清高淡泊的生活,以自然景物及诗歌自娱。从文学社会学的观点来看,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又是时代精神的标志。《题伽倻山读书堂》是诗人晚年的创作。
《题伽倻山读书堂》
狂奔垒石吼重峦,人语难分咫尺间。
常恐是非声到耳,故教流水尽笼山。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隐居于伽倻山后写的诗。这首诗呈现给人们的是一种从高山流下来的山涧的壮快美,山涧的气氛是既壮快,又孤高。“人语难分咫尺间”是间接地表现了外面世界喧闹的是非声,是人为了淹没外部世界嘈杂的喧闹声,所以提高水声的强度,提到了的气氛是孤高的,那是因为人隐居于大自然,没有世间的喧哗。
2.2.2 离别诗
崔致远晚唐时期的诗当中离别诗也占很大的一个部分。杜牧、李商隐等诗人与亲朋好友离别时就写首离别诗赠给对方或表现离别友人的惋惜之情。崔致远在异国他乡举目无亲之中,结交了不少朋友。与他们倾吐肺腑,又能约后会有期。崔致远的《酬进士杨赡送别》与“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意境相似。,又与强吟悲楚的《赠白马王彪》的手法相似。此感情亦流露在《留别女道士》。
《留别女道士》
每恨尘中厄宦途,数年深喜识麻姑。
临行与为真心说,海水何时得尽枯。
麻姑为道教仙人,崔致远在唐时认识的隐居为道的女道士。在这里只能看到诗人于自己在中国相识的知音的离别之情。“临行与为真心说,海水何时得尽枯”就是反映临行时相恨海水阻隔,后会无期。
3 结论
崔致远是朝鲜汉文学的鼻祖。他在中华大地上生活17年的年华中学习和接受了很多中国文学,为丰富朝鲜的文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崔致远受到晚唐文学的影响的同时,也具有独特的风格。
本文是通过崔致远的诗歌中所使用的诗体上的分析和他的诗歌里所表现出的风格的分析,来探讨了崔致远诗体上,受到晚唐时期的七言律诗,七言绝句的影响。风格上,受到了染有一层饱薄的孤冷、伤感和忧郁的潇洒风流。
总之,崔致远接受先进文化,结合自己本国的事情开辟了朝鲜汉文学的里程碑。作为唐罗文化的集大成者,为唐罗文化和文学的交流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1] 金柄珉,金宽雄主编。《朝鲜文学的发展与中国文学》.延边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
[2] 李泽厚著。《美的历程》.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
坡听罢不禁暗暗吃惊,因为这个谜面是从唐代大诗人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一诗中的“万径人踪灭”一句化出,况且袁公济也没有说明“半句七言唐诗”究竟指3个字呢?还是指4个字,7或者指3个半字?正当坡百思不得其解时,路旁的树林中忽然飞出了一群鸟雀,叽叽喳喳地叫着向远方飞去。坡见后不觉心中一动,胸有成竹地对袁公济说道:“公济兄,我这儿也有一个谜,叫做‘雀飞人高空’,同样猜半句七言唐诗,把你那半句补齐吧!”
袁公济一听,立即哈哈大笑,连声说道:“佩服!佩服!东坡兄真乃天下奇才啊!”原来坡不仅猜出了谜底,还非常聪明地“和”了袁公济一谜,凑了一句完整的七言唐诗。
小朋友们,你能猜出这两条谜语的谜底码?它们凑成了哪一句七言唐诗呢?
又一日,坡闲着无事,就去游山踏青。他走到半山腰,看见一个小和尚眼泪汪汪地跪在一扇庙门边,不由得上前关切询问,一问才知他因不慎打碎油灯而受罚。坡看到这孩子的手上和脸上都有伤痕,心想:出家人理应慈悲为怀,怎么会对一个孩子如此狠毒?于是便人庙一探究竟。
寺中住持和尚听闻坡来庙里了,心中大喜,揣度着:天下人都仰慕坡大名,我要是能让他留下墨宝,也是为寺院增添光彩,今天这个机会万万不能错过。住持和尚见了坡,殷勤地跟在他身后百般奉承,然后便央求坡题字。
坡很厌恶那住持和尚的市侩嘴脸,本来不想为他题字的,但转念又想起小和尚还在门口跪着,于是提出要那小和尚磨墨才肯动笔,住持和尚自然是一口应允,就免了对小和尚的责罚。小和尚感激地磨好墨,坡奋笔疾书了一联:一夕化身人归去,千八凡夫一点无。住持和尚看见此联,还以为是赞誉自己德高望重,对坡千恩万谢,立刻让人将坡的字深深地凿在山门之上,以便炫耀。
坡见了,也不言语,含笑离开了。
一天,坡的好友佛印和尚云游到这里,见此联后仰天大笑。住持和尚得意地对佛印说:“这是当今东坡居士的真迹呢!”佛印笑着说:“阿弥陀佛,这是一幅字谜,难道你没猜出来么?”
住持和尚连忙追问谜底是什么,佛印说:“老僧不便直说,请取纸笔来!”住持和尚赶忙命人拿来纸笔,佛印挥毫写上两个大字,拂袖而去。
住持和尚看了佛印写下的谜底后,气得两眼直翻,差点没有昏过去。
小朋友们,你知道谜底是什么吗?
答案:袁公济和坡出的谜语中的“半句七言唐诗”都是3个“半”字,袁公济所出的谜语“雪径人踪灭”的谜底是“一行白路”,坡所出的谜语“雀飞入高空”的谜底是“鸟上青天”,这两个谜底合在一起,便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绝句》中的“一行白鹭上青天”。
近体诗的平仄格律高深吗?我们不妨从胡适的两段话说起。
其一,梁实秋在《胡适先生二三事》一文中提到,胡适在一次演讲时,指斥律诗(这里指近体诗,也包括绝句)及平剧(即京剧)为“下流”。梁实秋则在文中含蓄地表示对此主张并不赞同。
其二,胡适曾在他的《尝试集・自序》中说:“我先前不做律诗,因为我少时不曾学做对子,心里总觉得律诗难做。后来偶然做了一些律诗,觉得律诗原来是最容易做的玩意儿,用来做应酬朋友的诗,再方便没有了。”
说“律诗”下流,当然不是认为它“卑鄙龌龊”,无非是认为它需用文言来写,同京剧一样不通俗,不大众化,因此“地位卑下”,不值得提倡。而说它是“最容易做的玩意儿”,在表明不欣赏的态度的同时,却也道破了一个事实――近体诗的平仄并不深奥。笔者对此有切身体会:只要了解了平仄的规则,写绝句或律诗比写新诗更有所遵循,更容易下手成章。
一、 近体诗平仄格律的根基――五绝一式
所谓平仄,指的是汉字的声调。普通话有四种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古代也有四种声调:平、上、去、入。仄,与平相对,包括上、去、入三个声调。古入声字在普通话里已消失,分别归入现代的四个声调。近体诗成熟于唐代,有平仄之分,因此读和写绝句、律诗需要识别古代的入声字。哪些字古代读入声,一查《辞源》之类的工具书就能知道。生活在保留了入声的方言区的人,识别入声就更方便了。“入声短促急收藏”,概括了它的特点。
绝句和律诗,有五言和七言之分,这样可视为四类。每类又可分为四种,格式总共就多达十六种。看似让人眼花缭乱,稍加探究即可发现,我们不妨把它们都看作从五绝的一种格式演化而来。这样能收到化繁为简、以简驭繁的功效。但不包含先有绝句、后有律诗之意,因为二者关系的问题比较复杂,就不在这里赘述。
(一) 首句末尾两字为“平仄”的五绝(一式)
在《聊斋志异》的名篇《胭脂》里,记叙了勘察奇案、昭雪沉冤的施闰章的事迹。蒲松龄尊此人为师,他有一首五绝《山行》:
野寺分晴树,山亭过晚霞。
春深无客到,一路落松花。
这二十个字画面鲜明生动,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而且每个字的平仄都同格式一致: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需要解释的是末句首字“一”,今读一声,古为入声。只要把这首诗背熟,那么作为平仄格律的根基的这一格式,也就烂熟于心了。
大家都熟悉的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其平仄的格式,同《山行》完全相同。需留意的是:“白”和“一”是古入声字。第三句句首的“欲”虽是仄声,但因其所在的位置并不被视为违规。(人们常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指的就是除各句的尾字外,处在奇数位置上的字,平仄可以灵活变通,而处在偶数位置上的字,平仄必须合乎格式。)借助这首诗,同样能轻松地记住平仄的基本格式。
为了观察近体诗平仄设置的规律,需要把各句的尾字除外。试看五绝,各句前四个字读起来都是两个节拍。节拍也称之为音步。构成音步的两个字,前一个字往往可平可仄,而后一个字的平仄却需要依照格式保持稳定。一个音步的性质是平还是仄,由后一个字决定,因此,人们称这个位置为节奏点。据此来观察《山行》,其各句两个音步平仄的设置依次为:
① 仄――平 ② 平――仄
③ 平――仄 ④ 仄――平
由此可以看到,在一句之内的平仄是交替的,前一个音步为仄,后一个音步则为平,反之亦然。这称之为平仄相间(间:读去声)。在两句之间的平仄是相反的,上句的前一个音步为仄,下句的前一个音步则为平,其后的第二或第三个音步平仄也都是互不相同。这称之为平仄相对。近体诗的前后两句,被称为一联;前一句称为出句,后一句称为对句。在绝句和律诗里,凡上下两联之间还存在平仄相粘的规则。所谓相粘,指的是前一联对句同后一联的出句,要平仄相同(即诗句中偶数位置上的字平仄要保持一致)。而实际操作时,只需看相关对句和出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如相同就相粘,若相异则为“失粘”。相粘的原则意在保证两联的平仄安排,避免雷同。正是平与仄的相间、相对和相粘的这三个原则,营造了既回环往复又错综变化的音乐美。
绝句和律诗,格式虽有十六种之多,但句式却只有四个。人们通常用句末的两个字的平仄,称指该句式。说“平仄脚”,指的即“仄仄平平仄”;说“仄平脚”,指的是“平平仄仄平”;说“仄仄脚”,指的是“平平平仄仄”;说“平平脚”指的是“仄仄仄平平”。熟悉这种习惯及其所指,可为阅读和写作带来不少方便。
另外人们还依照首句的第一个音步的平仄和句末是否入韵,对绝句和律诗进行分类。例如《山行》属五言绝句的“仄起不入韵”一类。这一格式是近体诗平仄的根基。五绝以首句不入韵为常见。
(二) 首句末尾两字为“仄仄”的五绝(二式)
晚过水花
欧阳修
寒川消积雪,冻浦暂通流。
日暮人归尽,沙禽上钓舟。
首句的“积”字,今读一声,古为入声。此诗的平仄安排是: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这是五绝的又一种格式――平起不入韵。不难发现,这一格式的四个句子的句式与《山行》完全一样。变化只在颠倒了两联的先后。
(三) 首句末尾两字为“平平”(三式)
我们已经见到两种格式,都是首句的尾字不入韵(即并不是韵脚)。怎样演化出首句入韵的格式来呢?办法是替代。请看: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黑”和“逐”为入声字。“单于”是北方少数民族的通称。“单”读chán。“将”读jiāng,意为用。“骑”读jì,属仄声字。
此诗的平仄格式是: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这一格式同《山行》诗中的后三句完全一样,只是第一句原本为“平仄脚”的句式,现在被“平平脚”的句式取代。近体诗有一条规则,即必须押平声韵。末字为“平”的诗句又只有两种句式,对句既为“仄平脚”句式,出句就别无选择,只能用“平平脚”了。让“平平脚”在这一格式里的首和尾两次出现,比起让一、二两句平仄雷同,显然更加可取,而且也便于记忆。五绝一式的首句“平仄脚”变为“平平脚”,即成为五绝的第三种格式了。
(四) 首句末尾两字为“仄平”(四式)
再看第四种格式――平起入韵
白鹭
李嘉
江南渌水多,顾影逗轻波。
落日秦云里,山高奈若何。
“渌”lù,古入声。渌水:清澈的水。平仄的设置是: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这一体式同《晚过水花》诗中的后三句完全一样,只是原第一句的“仄仄脚”,现在被“仄平脚”取代。这样也是为了避免相连两句平仄的雷同,也是唯一的选择。首句末两字“仄仄”变“仄平”,恰与末句的平仄设置相同,也很好记忆。
二、 重叠和替换――借五绝识五律
五律,同五绝一样也有四种格式。我们可以借助五绝,掌握五律的平仄规律。
(一) 五律一式(首句仄起、平仄脚)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此诗平仄的安排,显然是五绝一式的重叠,即由两首五绝一式相加而成。“独”是入声字。“名”和“天”处在句首,虽属平声,却不违规。全诗同格式相符: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五律二式(首句平起、仄仄脚)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此诗平仄的安排,显然是五绝二式的重叠,即由两首五绝二式相加而成。“石”“竹”和“歇”是入声。“天、明、竹、莲、随”都居句首,所在的诗句又都不是“仄平脚”,故平仄都不限定。全诗同格式相符: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五律三式(首句仄起、平平脚)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戎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此诗平仄的安排,显然与一式、二式不同,不是同一种格式的重叠。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它是五绝的三式与一式的相加。其前四句为什么采取五绝的三式呢?因为这种格式的首句要入韵,而且第一个音步是仄声字。为什么后四句要“换头”变三式为一式呢?因为律诗首句若不入韵,只能有四个韵脚(在各联之末);首句即便入韵,也只增加为五个韵脚,即第三、五、七句句末仍必须用仄声字。因此第五句句末的“平平”要改为“平仄”,后半首的四句也就被五绝的一式替代了。
“一”和“达”为入声。“寄”处在句首平仄不限定的位置。全诗符合五律三式的平仄格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四) 五律四式(首句平起、仄平脚)
晚晴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同五律的三式一样,也不是同一种格式的重叠,而是五绝的四式与二式的相加。其前四句采取五绝四式,是因为它的首句要入韵,而这句的第一个音步又是平声字。其后四句采取五绝的二式,也是因为第五句末须用仄声,必须更换句式,“仄平”脚变为“平平”脚。第五句更换了,后半首自然也就变成五绝的二式了。
“夹、阁”是入声字。“春、天、并、微”处在平仄不限的位置。此诗符合五律四式的格式。同前述三式相比,五律的四式较少见。
五律如果以三式同一式、以四式同二式相比较,其平仄设置的差异,都只在八句中的第一句。为了方便记忆,不妨把五律的三式和四式,看作换了“头”(首句)的一式和二式:把一式平仄脚的首句,改为平平脚的句式,即成为三式;把二式仄仄脚的首句,改为仄平脚的句式,即成为四式。之所以“换头”,是为了营造出首句入韵的两种新格式――五律的三式和四式。
三、 增添――五言变七言
七绝同五绝,七律同五律,平仄格式相同,也都是各分四类,其区别只是变五言为七言,即在各句句首增添两个字(一个音步)。原来句首为平平的,增添仄仄;原来句首为仄仄的,增添平平。请看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由“啸哀”可知首句为仄平脚,其平仄设置同五律四式完全一样,即五绝的四式与二式的相加。区别只在各句之首增添了两个字,其平仄同五言的第一个音步相反,以便体现“句内平仄相间”的原则。“急、独、浊”为入声,“风、渚、沙、百、多”都处在不限平仄的位置。
熟悉了五绝和七绝的平仄,七绝和七律的格式就可以推知,并不增加记忆的负担。这里只举上述一例,其余不再赘述。只补充一点:近体诗五言的首句不入韵居多,而七言以首句入韵为常。
四、 拗救――以规则换自由
近体诗合乎格式的诗句,称为律句;不合格式的称为拗句。拗,有的可以放宽要求,不视为病;有的则必须加以补救。拗而能施救,称为“拗救”,经过拗救即视为不违规。
如何区分须救与可不救,当然需要了解一些规则,增加一些记忆的负担;但同时诗人也会从中获得更多的自由,增加了变通的机会。就所失与所得加以权衡,利大于弊。
(一) “一三五不论”过于笼统
关于近体诗的平仄规则有两句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其实这两句话都不严谨。
请看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这是七绝的第一种格式――平起,平仄脚。共有四个字同格式有异。
“闻”该用仄而用平,“自”该用平而用仄,但都是容许的。因为七言近体诗的第一个字可以一概“不论”。
七言近体诗的第三个字,除仄平脚句式必须用平声字外,仄仄脚、平仄脚和平平脚这三种句式第三字可以“不论”。“山”和“身”所在的句子都不是仄平脚,所以该仄而用平,仍不视为“拗”。这条规则用于五言,则是仄平脚句式的第一字必须“论”,必须用平声字。
至于七言的第五个字和五言的第三个字,依照习惯也是要“论”的。若平仄不符合格式,则被视为“拗”,大多要加以施救。
请看五言第四种句式“仄仄仄平平”,第三字当为仄,若改用平声字,则出现“三平调”(在句末连用三个平声字)。这是具有古体诗最明显特征的句式,在律诗和绝句中是不容许的。又如五言的第三种句式“平平平仄仄”,第三字当为平,若改用仄声字,则出现“仄仄仄”的三字尾。这也是古体诗特有的句式,律诗和绝句所应尽力避免的。
由此可见,“一三五”并非一概“不论”。
(二) 救“孤平”
仄平脚句式七言的第三字、五言的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否则除句末韵脚的平声字以外,句中只剩了一个平声字,古人称之为“孤平”。孤平是近体诗的大忌。王力先生曾经统计过,在《全唐诗》里,犯孤平的诗句仅有两例,可见这是一条必须严格遵守的规则。出现孤平必须施救,办法是把七言的第五个字或五言的第三个字由仄改为平,作为补偿。这种拗救叫本句自救。请看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七绝,首句仄起,仄平脚,属第四种格式。首句和末句都是仄平脚。首句与格式相符。末句第三字本应为平声,而“客”为仄声,所以把本应该用仄声的第五字,有意地改为平声字“何”。这就是救孤平。
“何”同时还有另一个功用,就是同出句的“不”字,构成“对句相救”。这两个字都处在七言的第五字位置,“不”字该用平而用仄,因此对句中相同位置上的“何”,该仄而改为平,作为补救。这种七言第五字或五言第三字的“对句相救”常常与“救孤平”同时并用,所以在这里连带说明。
(三) 二四同平
前边提到过“二四六分明”也不严谨,这是因为有两种情况例外。其一就是二四同平。
平仄相间,是近体诗格律的一个基本原则。五言仄仄脚的句式是平平平仄仄,但是平平仄平仄的诗句,人们也习以为常。请看:无为在歧路;泉声咽危石;仍怜故乡水;曾为大梁客;移舟泊烟渚;昔闻洞庭湖……这种平仄的安排,在七言仄仄脚的诗句里,四六同平也被视为正常:羌笛何须怨杨柳;千载琵琶作胡语;我寄愁心与明月;宫女如花满春殿;淮水东边旧时月;欲把西湖比西子;卷地风来忽吹散;惶恐滩头说惶恐……
这种句式的特点是把五言第三、四两字的平仄对调,七言则是把第五、六两字的平仄对调。其条件是五言的第一字,七言的第三字同时必须保持用平声字,而不再是平仄不拘的了。上面所举的十四个例子中,只有“昔闻洞庭水”的第一字是仄声,没能遵守这一规定。
这种句式因为习见,有人视之为一种“变格”,简称为“二四同平”。
(四) 二四同仄
另一种例外是二四同仄。请看白居易的一联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其平仄格式本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现在见到的却是: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其变化是因为原本平仄脚的出句,第四个字由平改为仄,出现了二四同为仄声的情况,成为“拗句”;所以采取对句相救的办法,把对句中的第三字由仄改为平。
又如李商隐的“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也是出句第四字拗,平仄脚变成了仄仄脚;因而对句第三字原本的仄声改为平声,对句相救。略有不同的是,出句白诗用了四个仄声字,而李诗则五个字都是仄声,这是因为“意”字在可以“不论”的位置。“五连仄”的句式,只容许出现在平仄脚的“二四同仄”的句子里。
七绝如杜牧的《江南春》,三、四句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也是原本平仄脚的句式,因四六同仄变作仄仄脚,七言则把对句的第五字由仄改为平声,对句相救。此例出句的后五个字也都是仄声(“八”“十”为入声)。
二四同仄,也有对句不加施救的例子。如杜甫《春夜喜雨》的颈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出句二四同仄,对句第三字的“火”仍用仄声,而未改用平声字。这种拗而不救,也并非绝无仅有,但只能看作是一种非正常的特殊的习惯。
二四同平,二四同仄,说明“二四六分明”不是一概如此,而是容许在特定的条件下变通。
五、 结语
人教社编写的《高中教科书语文第三册(必修)》,在《近体诗六首》后附有一张表《近体诗的两种常见定式》,简明扼要。课本几经修订,此表一直保留,可见它对学生了解近体诗是有所补益的。可是教师却往往不能指导学生理解它、利用它。为了解说它,笔者曾编过两个口诀,现抄录如下。
其一说五言绝句:
辩“脚”识句式,句式仅四种。
绝句仅四类,皆从一式生。
“颠倒”或“换头”,三式借此成。
其二说七言及律诗、拗救:
五言变七言,句首两字增。
“重叠”或“换头”,“律”由“绝”扩充。
首句若入韵,仄脚需改“平”。
拗救虽需记,解缚更轻松。
写成后,又发现口诀也还需要解释,终于写成了上面的文字。
当年有位老教师,每读到律诗或绝句,总要先辨别首句末尾两个字,同时轻声自语:“平仄脚?平平脚?”那时还不明白此中玄机。后来读书渐多才悟出:只需识别首句的标志――句尾二字的平仄,就可以依次推导出全诗的格律。能适应各种需要的十六种格式,竟然出自几条简要的、易于操作的基本原则,前人的智慧让我辈不得不叹服!这由衷的感慨,是写成此文的动力之源。
甲方:(银行)住址:法人**:身份证号:乙方:住址:法人**:身份证号:风险提示:
合作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合作设立公司、合作开发软件、合作购销产品等等,不同合作方式涉及到不同的项目内容,相应的协议条款可能大不相同。
本协议的条款设置建立在特定项目的基础上,仅供参考。实践中,需要根据双方实际的合作方式、项目内容、**义务等,修改或重新拟定条款。甲方与乙方本着优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经友好协商同意合作发行联名卡,并就以下事宜达成一致:
一、联名卡的发行
1、联名卡的名称为__________(以下简称联名卡)。
2、甲方自本协议生效之日起,负责受理联名卡的申领。经对申领人的资信进行**后由甲方决定是否同意发卡。
3、联名卡是甲方的财产,甲方有权取消或暂停联名卡的账户。
4、乙方可随时向甲方推荐联名卡的持卡人。
5、联名卡的发卡对象为个人和公司或单位两类。
6、联名卡有效期为________年。
7、联名卡的卡面设计由甲乙双方协商确定,设计费用和制卡费用由甲方承担。
8、甲方负责为联名卡持卡人开立账户。
二、联名卡的使用
1、联名卡的使用必须遵循XXX和甲方信用卡业务的有关规定。
2、甲方负责为联名卡持卡人提供信用卡结算服务,包括结算有关收支款项、计算利息、追收欠款、寄发对账单等,并按*XX的规定向持卡人收取相应的费用(如年费等)。
3、甲方负责为乙方各受理联名卡的售票网点提供有关授权、清算设备和相关的单据,并提供相应的业务培训。
4、乙方同意:乙方指定的售票网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应与甲方当地分行依据本协议签署联名卡的特约商户协议,以便受理联名卡,受理的方法及程序应遵循甲方的业务规定。
5、联名卡具有长城卡的所有功能,并享受协议双方为联名卡持卡人提供的优惠。
三、合作双方为联名卡持卡人提供的优惠
1、联名卡持卡人在乙方指定的售票网点购买XX国际航线及国际联程航线机票时按销售价享受__________折优惠,购买XX**航线机票时按销售价享受__________折优惠。
2、甲方的分行将不定期为联名卡持卡人举办优惠消费活动,比如在甲方指定的特约商户消费时可享受折扣优惠。
四、结算和商户手续费
1、甲方同意为乙方及其售票网点提供联名卡交易的结算服务,并收取相应的商户手续费,联名卡的商户手续费为实际交易额的__________%。
2、对于联名卡的购票交易,甲方同意在__________个工作日内将票款划出。
五、保密条款风险提示:
应约定保密及竞业禁止义务,特别是针对项目所涉及的技术、客户资源,以免出现合作一方在项目外以此牟利或从事其他损害项目权益的活动。在协议有效期内和协议终止后,协议双方有义务对其获知的联名卡持卡人有关信息保守秘密,并承诺其所获知的上述信息只能用于执行本协议规定的义务。未经对方允许,不得将协议内容透露给其他人或机构。国家司法机关及有关国家**机关执行公务需要获知有关秘密的除外。
六、联名卡的市场营销
1、甲方在乙方的售票网点、航班或候机室进行联名卡有关的市场**时,乙方应提供必要的协助和便利。
2、甲乙双方除各自进行一些有关联名卡的促销活动外,还应共同策划、实施一些联名卡有关的促销活动,费用分摊。
3、甲乙双方有责任在各自的宣传媒介上对联名卡进行宣传和推广。
4、乙方同意在其售票网点、营业场所的明显位置摆放有关联名卡的标识、申请表及宣传资料。甲方同意在其指定的营业网点的明显位置摆放有关联名卡的标识、申请表及宣传资料。
七、数据交换
1、甲方同意每月向乙方提供联名卡发卡数量及购票交易总报表。报表内容包括交易笔数及金额。
2、乙方同意及时将其各航线的公布票价和销售票价提供给甲方。
八、协议的修改
1、协议任何一方如希望对协议进行修改,需提前__________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协议另一方。
2、除非由协议双方授权**签订书面确认书,本协议中的任何条款不得改变或修改。
3、一旦本协议中的任何条款因不可抗拒的原因变为无效、无法实施,本协议的其他条款将继续具有充分效力。
九、非竞争条款
1、在本协议有效期内,乙方承诺不与甲方的竞争对手发行联名卡;乙方有权在____市保留与另一家*的国有商业银行发行联名卡的**。
2、在本协议有效期内,甲方承诺不与乙方的竞争对手发行联名卡;甲方分行在本协议签约前已与当地航空公司签订的合作协议仍然有效。
十、适用法律本协议适用于*******的法律。十
一、仲裁如果双方对本协议发生争议,应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友好协商,如果协商不成,由__________仲裁委员会仲裁。十
二、协议有效期和生效条款协议有效期________年,自双方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之日起生效。十
三、协议终止条款
1、如果协议一方认为另一方违反本协议的条款,可以提出对损失的描述和要求索赔的书面通知,另一方应以积极的态度解决。如果双方未在__________天内解决此事,提出索赔的一方可以书面通知方式提出终止本协议的请求,自提出书面终止请求之日起,甲方停止发行联名卡,满________年后本协议自动终止。
2、如果协议双方并未违反本协议的条款,而协议一方提出要终止本协议,则必须至少提前__________个月以书面形式通知另一方。
3、协议一方对另一方的违约不予追究并不意味着对再次违约或其他条款的违约不予追究。
4、自本协议终止之日起____日内结算完结双方业务往来的一切款项。十
四、杂项本协议一式________份,双方各执________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甲方:(签章)地址:联系方式:签约日期: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乙方:(签章)地址:联系方式:签约日期: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甲方:
住址:
法定**人:
联系电话:
乙方:
住址:
法定**人:
联系电话:
甲、乙双方本着平等、互利、双赢的原则,乙方在能够确保“安全第一”的前提下,对甲方具有开采权的进行合作开发。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事项
甲、乙双方共同出资,合作取得区域矿山探矿权、采矿权,以及取得采矿权后共同开采(具体详见探矿、采矿许可证)
二、合作期限
双方合作期限自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起至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止。
三、合作方式
1、双方同意以甲方名义申请取得区域矿山探矿权,甲方负责办理申报审批手续。乙方负责该矿山当地乡镇、村委会及村民的协调工作(包括征山、征地事项);
2、双方同意甲方占该矿山__________%的股份,乙方占该矿山股份;前期投入资金及追加投资,均按各自所占矿山股份比例出资。
3、取得探矿许可证后,为更好勘查、开采该矿山,双方同意设立新公司,公司股权甲方占__________%、乙方占__________%矿山开采合作协议书合同范本。同时,双方将以甲方名义取得的探矿权转至新设立公司名下;之后,双方以新设立公司名义取得采矿权及开采矿产资源。
四、投资与收益分配:
1、协议签订生效后的后续所需投资均有乙方承担,摊入成本核算,甲方的前期投入作价为__________元,摊入成本核算;
2、合作收益的分配甲方为:__________%,乙方为:__________%;
五、甲方的责任与义务:
1、负责协调外围关系,为乙方提供尽可能好的生产施工环境;
2、配备主要设备和电源:(1)动力电源架设到;(2)配备立方空压机台;(3)配备、砂轮机各1台;(4)配备高压风机2台、风管米;
3、承担巷道的供给;
4、负责生产、施工方案的设计与制定;
5、**乙方对生产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及安全措施的落实;
6、**乙方安全生产及生产任务与施工进度的落实。
六、乙方的责任与义务:
1、严格遵守、自觉落实的各项规章**,特别是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定,规范操作,规范施工,守法经营;
2、提供合法的施工资格、资质;
3、除甲方配备的设备外,另需生产施工设备、设施、工具(包括运输工具)等均有乙方自行配备,费用自理;
4、承担设备、设施、工具的维护、维修,电费、爆破品等生产施工费用;
5、抓好员工的安全教育,落实安全措施,承担安全事故(★)责任及费用;
6、积极落实和完成生产施工任务。
七、违约责任:
违约责任按照谁违约谁负责的原则,依据《合同法》第七章之规定,甲、乙双方各自承担自己的违约责任及所产生的所有费用,如果给对方造成损失的除赔偿相应的损失外,同时给予实际损失__________%补偿。
八、甲方向乙方移交的设备、设施和工具(易耗品除外)乙方应做好维护维修、妥善保管,终止履行本协议时向甲方移交,缺失部分应照价或作价赔偿。
九、协议中未尽事宜,另行协商,协商后的补充协议与本协议有同等法律效力矿山开采合作协议书矿山开采合作协议书。
十、本协议一式__________份,甲、乙双方各执__________份,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终止时间为:年 月 日。
甲方(签章):
**人(签字):
签订日期: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
乙方(签章):
**人(签字):
签订日期: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